地理生物中考复习资料
初中地理中考总复习资料
特别是亚洲、中东、西欧、巴西、印度、中国西北地区、西藏地区 、黄土高原、台湾、北京 这几个的重点 越详细越好~~~~初中地理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简介:初中地理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人教、万门、学科、诸葛)合集。
专门有总复习的书,可以参考一下,学校因该有发
+596961587
百度文库或者新浪共享搜一下
搜中地版的哦,
因为中地版教材把这几项作为重点讲
搜中地版的哦,
因为中地版教材把这几项作为重点讲
地理生物中考复习提纲
生物的 绪 论一、生物科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二、生物的基本特征(一)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共同的物质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基础:细胞结构(除病毒外)(二)都有新陈代谢。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 要发生物质和能量交换。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最本质的特征。(三)都有应激性。植物的根:向地性、向水性、向肥性植物的茎:向光性、背地性 动物:躲避有害刺激、趋向有利刺激(四)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生长的原因: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生长的表现:细胞数目的增多和细胞体积的长大个体发育的起点:受精卵生殖的目的:延续种族(五)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遗传:“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维持种族的稳定变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有利于生物的进化(六)都能适应和影响一定的环境(如:地衣)。三、生物科学的发展(一)描述性生物学阶段:1.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动物学家施旺提出细胞学说。2.1859年,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二)实验生物学阶段:1900年,孟德尔遗传规律重新提出标志着实验生物学阶段的开始(三)分子生物学阶段: 1.1944年,美国生物学家艾弗里首次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2.1953年,美国沃森,英国克里克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阶段的开始)四、当代生物的发展方向微观方向:从细胞学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宏观方向:生态学的发展解决全球性的环境和资源问题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4.大量元素:C、H、O、N、P、S、K、Ca、Mg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构简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 ,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3839.40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41.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部分)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崾且磺猩�锏囊糯�镏剩�杂谏�锾宓囊糯�湟旌偷鞍字实纳�锖铣捎屑�匾�饔谩?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日夏养花网。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21 21:00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1.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2.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3.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H、O、N,最基本元素是C4.大量元素:C、H、O、N、P、S、K、Ca、Mg5.微量元素:Fe、Mn、Cu、Zn、Mo、B,Fe为半微量元素。6.构成生物体(家兔)的主要元素:C、H、O、N、P、S,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7.植物“花而不实”是由于缺少硼元素。
8.各种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其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9.人缺钙会出现抽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能够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10.糖类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重要能源物质。11.植物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是淀粉,动物细胞内的储存能量物质是糖元,生物体的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磷脂构成细胞膜)和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体现者,其结构单位是氨基酸结构通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氨基酸经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通过肽键连接成多肽。 14.蛋白质的多样性取决于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以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15.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生命活动的决定者,其结构单位是核苷酸。核酸具有两类:DNA和RNA,DNA存在于细胞核、线粒体和叶绿体内。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细胞膜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其结构特点是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功能是物质交换和保护,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主动运输的进行需要载体和ATP。
17.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对植物细胞起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酶、ATP等)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0.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21.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场所。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
22.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23.中心体是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所特有的细胞器。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能,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三磷酸腺苷)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结构简式:A—P~P~P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当成熟的植物细胞处于30%的蔗糖溶液中,成熟的植物细胞会发生渗透失水,表现出质壁分离的现象。吸收水分和运输水分的动力是蒸腾作用,植物所吸收的水分95%以上蒸腾作用散失 ,少量用于生命活动。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吸收矿质元素的方式是主动运输。呼吸作用为矿质元素吸收提供动力,运输矿质元素的动力是蒸腾作用。3839.40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如:氨基酸)提供原料。41.呼吸作用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1mol的葡萄糖有氧呼吸释放出2870KJ的能量,1161KJ的能量贮存在ATP中。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部分) 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崾且磺猩�锏囊糯�镏剩�杂谏�锾宓囊糯�湟旌偷鞍字实纳�锖铣捎屑�匾�饔谩?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日夏养花网。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回答人的补充 2009-09-21 21:00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内容太多,不能全发,只能发一部分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
赤道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初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
与同学们谈地理
1、人类的活动离不开地理
⑴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可以了解天气,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等。
⑵地理与生产建设:我们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
⑶学会收集地理信息:①查阅地理书籍②咨询有关人士③上网查阅资料等。
2、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①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②因地制宜,扬长避短;③综合地分析问题;④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和地球仪
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P3中的图1.2)
⑴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⑵大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⑶能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实: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成功;地球的卫星照片;月食照片,是地球影子遮挡了照射的阳光。
⑷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群岛→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2、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⑴含义: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缩小的模型。
⑵意义: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纬线和经线(P5中的图1.7)
⑴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⑵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⑶地轴:假想的地球自转轴。
⑷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⑸经、纬线的特点:
特 点
经 线
纬 线
形状特征
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把地球平分为相等的两个半球
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长度特征
经线长度都相等
纬度相同,长度相等,赤道最长,向两极渐短收缩成一点
指示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⑹特殊的经、纬线
①特殊纬线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既是纬度的起始点,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是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
30纬线——是低纬度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纬线是中低纬度与高纬度的分界线
②特殊经线
0º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是经度的起始点,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以西为西经用字母W表示,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
180经线——大致与“国际日期变更线”一致
20W——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160E——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0纬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0W、160E。
⑻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西经) (东经)
愈向西愈大 愈向东愈大
赤道
4、利用经纬网定位
⑴经纬网的含义: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
⑵经纬网的作用:确定地球表面某一点的位置。
二、地球的运动
1、地球的自转(P9中的图1.15)
⑴含义: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天(约为24小时)。
⑷产生的现象:昼夜更替、地方时差
2、地球的公转(P11中的图1.19)
⑴含义:地球围绕太阳不停地旋转。
⑵方向:自西向东。
⑶周期:一年(约为365天)。
⑷特点:地球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的夹角是66.5
⑸产生的现象: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②同一地点,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③同一地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④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太阳光热不同,即春夏秋冬四季的形成。
⑹二分二至: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
⑺四季的划分(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正相反):
3、4、5三个月是春季;6、7、8三个月是夏季;
9、10、11三个月是秋季;12、1、2三个月是冬季。
3、地球的五带(P12中的图1.20)
三、地图
1、地图的基本要素(地图三要素)
⑴比例尺
①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②表现形式:数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
⑵方向的判读:
①一般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根据指向标定方向,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根据经纬网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⑶图例和注记
①图例: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各种符号。
②注记:用来说明地理事物名称的文字或用说明地理事物数量的数字,称之为地图的“语言”。
③常用图例:(P14中的图1.24)
铁路 国界 山峰
2、地形图的判读
⑴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P16中的图1.27)
①海拔(绝对高度):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举例: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
②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举例:旗杆高出地面15米
⑵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成的线。
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⑶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P16中的图1.29)
①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判断坡度的陡缓: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
②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表示山谷,向低处凸出表示山脊;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是鞍部;等高线重叠的地方表示陡崖。
⑷陆地上的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3、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⑴地图常见种类: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
⑵比例尺大小与地图范围、详略的对应关系:
表示范围的大或小
表示内容的详或略
大比例尺
小
详细
小比例尺
大
简略
在图幅一样大的情况下,选取的比例尺越大,反映的实地范围越小,反映的地理信息就越详细;反之亦然。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一、大洲和大洋
1、地球?水球?
⑴地球表面陆地面积占29%,海洋面积占71%,概括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⑵分布: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
⑶中国载人航天历程:2003.10.15,杨利伟,神舟5号飞船;2005.10.12,聂海胜、费俊龙,神舟6号飞船;2008.9.25,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神舟7号飞船。
2、七大洲和四大洋
⑴关于海洋、陆地的基本概念:(P28中的图2.5)
概念
大洲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
大陆
面积广大的陆地
岛屿
面积较小的陆地
洋
海洋的中心部分
海
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
海峡
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
⑵海陆分布大势:
①六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北美大陆、南美大陆。
②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P29中的图2.6)
③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④大洲分界线:(P30中的图2.7)
亚、欧: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
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
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
亚、北美:白令海峡。
⑶亚洲是最大的洲;欧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二、海陆的变迁
1、沧海桑田
⑴现象:地球上的海洋和陆地是不断变迁的
⑵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主要原因,此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⑶举例:今天的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过去曾经是海洋。
2、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地理生物中考复习重点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PEubQVsX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PEubQVsX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国际合作和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日夏养花网→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日夏养花网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第七单元 第一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一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种子)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例: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
3.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二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完全变态: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2.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三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卵日夏养花网→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卵生,体外受精。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2.特点:卵生 体内受精
3.鸟卵的结构:一个卵黄就是一个卵细胞。胚盘里面含有细胞核。卵壳和壳膜——保护作用,卵白——营养和保护作用,卵黄——营养作用。胚盘——胚胎发育的场所。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一、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生物的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征、行为方式.
2 相对性状:同一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4 生物遗传下来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 片段。
2.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4.基因经精子或卵细胞传递。精子和卵细胞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 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
三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 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杂交一代中表现的是显性性状。
2. 隐性性状基因组成为:dd 显性性状基因组称为:DD或 Dd
3.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4. 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病的机会就会增加.
Aa A a
A a A a
AA Aa Aa aa
四 人的性别遗传
1.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XY 女:44+XX)
2. 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一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日夏养花网女性为XX.
3.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1
五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因此有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一、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1.多数学者认为: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 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2.原始地球条件:高温、高压、紫外线以及雷电、原始海洋、无氧气
3.蛋白质、核酸是生命中重要的物质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1.比较法: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化石: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例如:始祖鸟化石(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简单到复杂,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
三、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2.自然选择:生物通过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3.过程: 过度繁殖 生存斗争 遗传变异 适者生存
4.意义:生物通过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而不断进化。
第八单元 第一章 传染病和免疫
一、传染病及其预防
1. 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 切断传播途径 保护易感人群
二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
? 第一道:皮肤和黏膜
? 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 第三道: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2.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3.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
现指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健康.
5.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
6.计划免疫、意义:
第二章 用药和急救
安全用药 处方药(R) 非处方药(OTC)
1. 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例如:牛黄解毒片可用于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疾病的治疗。新速效感冒片可用于伤风引起的鼻塞、咽喉痛、头痛发烧等疾病的治疗。
2. 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分析药品标签包含的信息。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4.120急救
5.人工呼吸
6.胸外心脏挤压
7.出血和止血:外出血,内出血,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
第三章 了解自己 增进健康
一、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1.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
2。保持愉快的心情:心情愉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二、调节自己的情绪
方法:转移注意力;选择合适的方式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二、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1.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除了受遗传因素和环境的影响外,还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加速这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探究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低浓度的酒精(0。25%)对水蚤的心率有促进作用,高浓度的酒精对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
3.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酒精会损害人的心脏和血管,酗酒会全使脑处于过度兴奋或麻痹状态,引进神经衰弱和智力减退,长期酗酒,会造成酒精中毒,饮酒过多,还会有生命危险。
4.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烟草燃烧时,烟雾中的有害物质如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使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降低,同时还诱发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癌等。
5.毒品的危害:会损害人的神经系统,降低人体免疫功能,使心肺受损,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初中地理总复习提纲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http://www.rixia.cc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供参考】
第一章:地球和地球仪
1、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大小:半径:6371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3、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
4、经线:
经线特点:所有经线一样长;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是一个半圆。
经度:0—180;0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为西经,
用字母W表示;
5、纬线:
纬线特点:纬线长短不一,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纬线是一个完整的圆。
纬度:0—90;0纬线为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
用字母S表示。
6、低中高纬的划分:南北半球,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7、东西半球的划分: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8、能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9、地球的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天(24小时);自转中心:地轴。
地理意义: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的差异。
10、地球的公转:
公转中心:太阳;方向:自西向东;周期:一年;公转轨道:椭圆。
地理意义:产生了季节的变化和昼夜长短的变化。
11、五带的划分:
第二章:地图
1、比例尺的表示方法:文字式、线段式、数字式
2、比例尺大小的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
3、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
4、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5、地图上方向的表示方法:
一般的地图,用一般定向法: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有指向标的地图,用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的箭头方向一般指向北方。
有经纬网的地图,用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图例: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要记住常用的图例)
7、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
8、海拔(绝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地球表面某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等高线:在地图上海拔高度相同点的连线。
9、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表示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度较缓。
10、由等高线的特点判断地形:
山顶:等高线中间高,四周低。
山脊:等高线http://www.rixia.cc向低处凸出。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出。
鞍部:两侧的等高线比较高。
陡崖:多条等高线重叠的地方。
第三章:世界的陆地和海洋
1、地球表面的水陆面积比例:海洋71%,陆地29%,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按面积由大到小排列)
能在世界地图上准确找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3、大洲之间的分界线:
亚洲、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土耳其海峡。
亚洲、非洲:苏伊士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巴拿马运河。
亚洲、北美洲:白令海峡。
4、陆地地形包括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大类。
5、在地形图上能找出喜马拉雅山、科迪勒拉山、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
6、阅读大洲地形图,判断大洲的地形大势。
7、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层的岩石圈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边缘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容易形成火山和地震。
8、全球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
第四章:世界的气候
1、天气: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风雨、冷热、阴晴等),天气是短时间的,经常变化的。
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气候是长时间的,比较稳定的。
2、知道常用的天气符号。
3、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单位是℃,测定方法用温度计。
4、一天中的气温有变化,陆地最高气温一般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一年中的气温有变化,北半球陆地月平均最高气温是7月份,最低气温是1月份,南半球相反。
5、气温日较差: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热月的平均气温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的差值。
6、气温的垂直变化:同一地点,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
7、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等温线图。
8、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规律:
全球气温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同纬度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
同纬度高原、山地气温低,平原气温高。
9、学会阅读气温曲线图。
10、降水:空气中的水汽以雨、雪、雹等形式降落大地面,称为降水。测定方法用雨量器,单位是毫米(mm)。
11、能分析一个地方降水的季节变化。
12、学会阅读世界降水量分布图。
13、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
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少;
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少、沿海降水多;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4、学会阅读降水柱状图。
15、世界气候的主要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
16、知道主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
17、能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五章:世界的居民
1、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
2、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及美洲东部等中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区。
世界人口分布稀疏区:干旱缺水的沙漠地区,高温潮湿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
地势高峻、空气稀薄的高原山区。
4、人口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会导致粮食紧缺、住房紧张、交通拥挤、上学、就业、看病难、资源紧张等问题。
人口增长过慢,会导致劳动力短缺、国防兵力不足、人口老龄化等问题。
5、世界三大人种:
黄种人:分布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北部和西部。
白种人:欧洲,亚洲西部和南部,非洲北部,北美中部,南美洲东部沿岸及大洋洲。
黑种人:非洲南部和中部。
6、世界上的主要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
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
7、世界三大宗教:
伊斯兰教:流行于亚洲西部、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佛教:由古印度传播到东亚和东南亚。
基督教:流行于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8、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
9、聚落主要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
10、说出一些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聚落名称。
第六章:世界地区的发展差异
1、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北部以及南半球的大洋洲。
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南部和南半球,即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绝大部分国家。
能举例说明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2、联合国由中、法、俄、英、美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十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总部设在美国纽约,
【供参考】
地理的话,我觉得只要记得看老师上课叫你们划的重点,就应该没问题了吧
多看看书,凭我的经验,书上百分之八十要会了,你就过关了!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地理生物中考复习资料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71744.html
上一篇:深圳有比较不错的宠物市场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