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的研究

2022-06-19 00:40:58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09

如何促进小学生科学探究兴趣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探究兴趣小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影响着科学学习的质量。从激发学生敢于探究兴趣、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寓教学于游戏之中、组织学生动手实验、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乐于探究的兴趣、等几个方面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科学的学习兴趣。但探究的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学习的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
科学探究学习并不是专门给那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准备的,而是面向所有学生、不分性别的。然而必须承认,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如果只在一个层次上让同学们参加没有差别的科学探究学习的话,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就可能会逐渐因为脑力不支而打退堂鼓,而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也未必能够对这些他已经熟悉了的活动感兴趣,所以也会选择退出。比较困难但又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体验科学的乐趣,特别是那些在科学探究学习方面不太积极主动的学生,他们更加害怕的不是受到教师的批评,而是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教师、同学的冷落而孤独无助针对这些情况我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敢于探究兴趣
探究需要有勇气、有胆识,敢于向司空见惯的行为和公众认可的标准答案提出质疑,提出独特的见解。但探究的习惯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的特别是低中年级学生在科学的学习中,就要注意对他们进行探究学习方法的培养,要给他们营造探究学习的空间,使他们勇敢地跨出探究的第一步。对探究产生兴趣,如在教学《热气球》时,教师要求学生根据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的原理,分组制作一个热气球。当第一次试飞时,许多小组因材料不当没有成功,这时我鼓励大家分析原因,并作进一步的改进。当一只只热气球飞上天时,同学们欢呼着、相互传达着彼此成功的经验。皮时也让没成功的小组在听取别人意见后,迅速找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取得了成功。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也让学生从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用演示实验激发学生兴趣
既能激发兴趣又能直接切入主题的捷径是围绕课堂教学核心所创设的演示实验。根据小学生学习兴趣的特点,在演示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时时引起学生的惊奇、疑问、新鲜、亲近等情绪,引发情感体验,使探究过程始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科学探究中,积极地去探求其中的奥秘。如在教学《神奇的水》一课中,我先让学生看老师做几个实验,学生不约而同就发出疑问,为什么水会沿着有空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四周扩散;为什么同一朵花把茎插入不同颜色的水里,花会出现两种不同的颜色;为什么水会喷射出来等等,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想知道其中的奥秘。
3、寓教学于游戏之中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科学教学中适当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学生十分欢迎,教学效果也比较好。要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各种游戏,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他们在学中玩,玩中学,学得有劲,玩得愉快,让学生能轻松地学习科学知识。例如认识物体的教学常用猜谜游戏入题激趣;在分类教学中常用扮演角色找朋友的方法,使课堂充满情趣;高年级则配上顺口、易记的台词,使知识融入生动的表演之中。在讲《日食和月食》这节课时,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具体,我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示范表演:将开着的灯光当太阳,让一个学生举着小球当月亮,另一个学生站着不动以头当地球。然后让举着小球的学生在灯泡与另一个学生之间转,当灯光、小球、与另一个学生的脸在同一直线上时,另一个学生说他看不见“太阳”。其它学生也从阴影中看到了这一点。通过示范情境的创设。学生为他们能真正掌握月食知识而高兴,感到学习是一种轻松,充满乐趣的事。从而对科学这门课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4、组织学生动手实验
实验和制作都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事。学生动手实践,有利于突破的重难点,自求诠释;有利于学生体会知识和实践意义,渴望更深入地探求;有利于发展学生能力。例如在教学《磁铁》这课时,我把事先准备好的磁铁和各种材料如铜片、铁片、木片、塑料、玻璃等,放到材料超市,并告诉学生们尽可能的多去设计试验方法,来探究磁铁的性质。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选取日夏养花网材料,开始实验。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经过一阶段实验,各小组推选代表汇报实验结果,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5、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学生要开展除课堂实验以外的多种形式是的科学实验,实验内容一般是指那些简单易做的,取材容易的,没有危险的,或是长期坚持的,用一些简单的器可以独立完成的实验,课外实验和学生生活关系更为密切,更能培养学生的独立实验能力和探究能力,继而将其培养成习惯。例如在《养蚕》一课,教师可根据条件,指导学生学习养蚕,了解春蚕一生的变化,借此培养学生饲养小动物的技能和长

化学到底让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哪些改变?来@一刻talks看看马大为的观点。

小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怎么开展?

浅谈在小学生中开展科技实践活动
【摘要】:科技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有效改变学习方式的一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科学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基础性领域。研究性学习成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的新手段。它注重学习的过程和体验,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研究性学习渗透了学生的所有学科和所有活动之中,极好的激发了孩子的调查研究的兴趣,满足了他们好动、好问的心理特点。因此,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究,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新课程;研究性学习;主体性;合作;体验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把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素质教育的重点,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工作提出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青少年科技教育提出的具体要求。由此,“科教兴国”便成为我国在新世纪谋求国家富强与民族振兴的重要战略,在这一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便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学校课程把教育理想转化为教育现实的纽带,因而课程改革就是现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主题。新课程的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提倡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式学习。我认为研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发生变化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最基本方式,是人类对求知领域的不断探索中获得发展的。它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体验,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因此,在学生中开展一些小课题的研究,是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的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研究性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个基础领域。
一、指导体验
1、问题是根本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应以问题为着眼点,与问题紧密结合,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指向。在研究过程中,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解决问题的原则。“问题”是研究性学习的载体,课程主要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这些问题,可以是老师提供的,也可以完全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可以是课堂内教材内容的拓展延伸,也可以是对校外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探究;可以是某一学科领域中的问题,也可以是跨学科的综合问题。我们在指导学生课题《我们的玩具》时,引导学生:玩具是孩子们的天使,它总是伴随着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对每个学生都非常的熟悉。而且玩具的种类繁多,如果利用得当,可以起到启迪孩子智慧的作用,而目前许多家长和学生对玩具的认识不正确,在价格、档次上有攀比现象。让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调查研究我们的玩具时应从哪些问题入手,它和哪些因素关系密切。于是学生就提出了性别与玩具的关系、年龄与玩具的关系、价格与玩具的作用三个子课题,并着手分组进行调查研究。又如:在指导学生进行蜗牛的调查研究时,先让学生去饲养蜗牛,并仔细观察,详细记录自己的发现。通过一段时间的饲养,学生们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蜗牛遇到食盐为什么会死?蜗牛几天不吃东西为什么饿不死?蜗牛的血液为什么是蓝色的?蜗牛爬行时为什么会留下白色的痕www.rixia.cc迹?蜗牛的触角有什么作用?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问老师、查阅资料等。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去饲养,学生的体会就会更深刻,从而发现的问题也就越有价值,学生也特别的感兴趣,实践活动的收获也会更大。
以问题为切入点,让学生充满问题意识,敢于提问,敢于提不同问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2、学生是主体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是教学沟通的重要手段。研究性学习更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使独立思考和相互合作有机结合。让学生对掌握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有一种切身的体验,尊重学生,发扬民主,张扬个性,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新理念。因此在选题时,我们应当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如课题《我们的玩具》就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思维活力不像成人一样静而望思,而必须要以某种事物为中介,玩具正是孩子的天使,它总是伴随着孩子度过美好的童年。再如课题《我和水果交朋友》《漫画书和我们》都是从学生自己喜欢的事物入手,从他们亲身经历的事件中展开,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学生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指导教师应根据小组中各成员的特长进行分工,或者在分组时就应考虑成员的搭配。如我们在指导学生课题《我们的玩具》时,它有五个子课题,考虑到做课题时需要上网查资料,在每组中分配一些对电脑操作比较熟练的成员。考虑到课题展示时需要汇报、答辩,在每组中分配些普通话标准流利,思维敏捷的学生。
研究性学习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用自己的学习方式去探究问题。只http://www.rixia.cc有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调查、去实验、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3、学科综合知识的运用是特色
超越单个知识,打破学科原有的界限是新课程标准的又一突出特点。同时通过对知识的探究和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学科知识割裂整体知识的问题,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我们在指导《我们的玩具》《我和水果交朋友》课题时,就要求学生会操作计算机查寻资料的能力。进行问卷调查时,还需要有整理、统计数据的本领及写采访日记、心得体会的写作技巧,会采访提问,要处理好小组同学间的人际关系等。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会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同时自然而然地将自己学会的东西,综合性地展示出来。
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可以渗透到任何的课程中去,有时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就需要社会活动、信息技术教育、劳动和技术教育等综合实践活动。
二、几点思考
研究性学习在我国还刚处于起步阶段,是一种新兴的学习方式。它必将会遇到各种阻力,如:观念的问题、教师的培训、信息的获取等因素;会直接影响研究性学习的发展。
1、传统教学观念根深蒂固,新课程实施力度不够。有的学校,有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影响深刻,在教学中他们就会理直气壮的利用传统的教法,虽然有时迫于课程改革的趋势,也只是为了应付讲形式。没能真正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如有的老师在课堂中也给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的机会,却没能真正的组织好。学生讨论时没有明确的目标,合作学习时分工不清楚,成了学习好的学生的表演天地,造成两极分化严重。
2、不重事实,不尊重学生。有时学生讨论的结果与老师的设想不符合或提出的问题老师没准备好,就否定了学生。有时学生通过自己的调查,采访,可能与老师的设想不一致,而老师对结果进行修改,与事实不相吻合,失去了调查研究的意义,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体验的要求。
3、问题要有意义。有些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由于他们的知识水平有限,有时他们提的问题毫无意义或离题很远,这就要求老师合理、贴切的启发。学生探究的问题应该是他们感兴趣的;但同时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人文性、创新性、具有一定的价值。
4、缺乏有效的引导。每个老师可能都知道新的教学理念,但如何指导学生参与探究,参与社会调查,缺乏科学、有效的指导,甚至有时教师自己也不知所措,对学生的指导只能是嘴上谈兵,没有实际的意义。有时学生为了应付老师,也只能瞎编乱造。
5、怕麻烦。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牵涉面较广的学习,特别是在指导学生课题时,会遇到些比其他老师多得多的困难。如:安全问题,人际关系,费用开支等,就需要教师付出较多的艰辛劳动。有些内容不一定在课堂内就能完成,往往会利用许多的课余时间。因此会造成教师怕麻烦而放弃。
三、建议
1、主管部门重视
主管教育的部门应认识到学生探究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对教师进行这一方面专门的培训,而不能只强调新课程的培训,对在这方面取得较好成绩的老师,学生应给予鼓励。
2、检测练习的改革
虽然现在的教育注重素质教育,但高考的指挥棒还在指挥着,因此,学生的练习、检测在学校教育中还占很重要的位置,毕竟这还是许多人来衡量学生学习的标准之一。淘汰一些传统守旧的练习、考试形式,多增加一些学生探究学习的练习。这可能是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一种重要手段。
3、课题研究
在学校中要能很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要求教师提高自己探究学习的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应开展课题研究,增强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真正体会探究的内涵,才能保证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有效的展开。

如何开展小课题研究

  小课题研究是与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属于校本研究的范畴,是一种重要而可行的校本教研方式。小课题研究更强调教师的自觉行动。所谓“小”是指:研究范围微观、内容具体、切口小、周期短,容易操作。小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是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困惑,并总结经验,不以理论研究为主,是一种微观的应用性质的研究。教师本人作为研究者,研究内容可以是教学过程中的章节或某个专题,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现象、案例、问题等。研究成果可以是总结报告、展示课、教学设计、教学论文等;研究周期长短咸宜,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学年、几学年等。可以是一人或多人研究。不刻意要求完整运用某种研究方法,阅读、记录、反思、行动可灵活运用。总之,小课题的特点可以用“小”、“近”、“实”、“真”来概括,“小”就是从小事、小现象、小问题入手,以小见大,类似于“提高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的研究”;“近”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现实,不好高骛远,比如“数学应用题问题的研究”,“学困生转化研究”,“提高学生对数学错题进行自我分析诊断能力的研究”;“实”就是实实在在,摒弃大而空的描述预测,多一点实在的关注,类似于“怎样记住学生的名字”,“怎样排位”等;“真”就是要真研究、真讨论,写真文章、真实践。   概括来说,小课题研究,就是教师的自我研究,是以教师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为研究对象,以问题解决、经验总结为研究目标,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解决问题的经验、知识、方法,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同时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课题研究。  二、开展“草根式”小课题研究的一般步骤  1.选题  选题的一般步骤是先发现和提出问题,再查找资料,分析问题,最后结合实际,确定研究课题。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基本途径。  (1)从教育教学的问题及困惑中选题   小课题研究的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师天天置身于教育现场,这是教育问题的原发地。比如:如何提高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怎样解决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的问题;如何让课堂教学既开放又有序;如何对待学生间的差异等。教师可以从自己感到不很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去选题,长期积累,挖掘出值得研究的问题来建立自己的“问题库”。   面对诸多的实际问题,教师究竟该选哪一个问题作为小课题进行研究呢?这要从值得研究的问题的价值和紧迫性方面考虑。当问题成为困难时,教师需要分析问题的主要表现与原因是什么。继而查阅资料、学习借鉴他人的经验,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教师关注、追踪、分析某个教学问题,这个问题就可以成为课题。如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主要表现在没有掌握所学内容,解决的办法是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由此,可以形成一个课题:促成学生独立完成作业的策略研究。  (2)在切磋交流中发现课题   在阅读学习中,最为关键的是教师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对自己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或经验进行解读和分析,使有价值的问题或经验在联系、解读中逐渐清晰起来。  (4)从学生的反应中寻觅课题   教师要多了解学生的反应,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行,与学生交流,更好地发现学生现实的需要,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同时,挖掘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但有研究价值的小课题。  (5)从已有成果的应用研究中归纳课题   研究的取向主要是将他人研究的成果应用于自身的教育实践。这类课题由于是学习他人的成果后,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体实施,比较适合年轻教师。一般从教师自身感兴趣的他人成果选题时,需注意可操作性。  (6)总结经验形成课题   教师结合自己的兴趣,对自我教育教学经验进行分析及总结,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理性分析,这有助于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教育教学亮点、成功之处,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形成自我教育特色。这类小课题一般适合已经具有一定教学实践的骨干教师去研究。  (7)创新工作生发出课题   这类小课题往往需要比较科学的研究方法,对教师教育科研素养要求比较高,因此比较适合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教师去选择。研究的取向主要为发现新规律、探索新方法、阐述新关系。  2.搜集资料  资料收集包括阅读书籍、查阅历史文献等收集书面资料,还包括通过实地调研,访谈获得直接研究材料,还可以通过体验取得有关材料,并对材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下一步研究做准备。  3.确定研究目标与内容   小课题研究,教师不仅要撰写详细、规范的研究方案,还要明确自己的研究目标和内容,知道自己要研究什么,从而突出研究重点,明确课题研究要达到的阶段性和最终目标,必须明确课题要解决什日夏养花网么教育实践问题,该课题对教育教学质量有哪些方面的改善。  4.实施研究  教师要先明确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和途径,可采用案例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等。应特别强调,小课题研究的核心是行动,行动是研究方案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寻找问题解决、创造教育实践新形态的过程,研究过程要充实、切实。原始资料如果不及时记录,到需要时再去追忆、收集,则为时已晚。况且,所有这些真资料也将成为教师撰写论文最生动有力的素材。因此,教师要注意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做过的事情,教师要随时注意记录、反思和总结。要特别注重教育教学过程中一些有意义的细节,对细节的反思与改善,可以提升教学实践水平。要注意边实践边研究、边研究边实践,反复修正。小课题研究要注意淡化形式、注重实效,立足于教师个人的特点、兴趣和爱好,着眼于解决问题,改变思维方式,转变行为,服务于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服务于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要注意与同事间的合作与交流,必要时寻求专家引领。同时,管理者要注重课题研究操作的个性化,鼓励教师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去开展研究,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尝试运用学术型研究方法开展相关研究工作,但不强制要求。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三、小课题研究的一般管理流程   小课题研究过程简单,这对教学任务比较繁重的教师而言,心理上也就较容易接受,较容易入手,同时,让教师感觉有用。但是,这种研究也并不是自生自灭的,而是需要引导与管理,组织相关培训和课题研究指导工作。对于学校来讲,如何来组织和管理“草根式”小课题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步骤。  1.教师选题,填写《教师小课题研究报告单》(见附件),借以了解教师规划的小课题研究的方向和步骤,还可以较好地提高教师的自我诊断能力。  2.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向学校教科室申报立项。对教师提交上来的题目,管理者要进行精心筛选,帮助教师把研究的题目定位在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总结经验。  3.学校教科室研究,批准立项,向申报者发立项研究通知书。  4.教师实施研究,积累研究过程资料。教科室组织各种集体研讨活动,对教师的研究进行督查指导。  5.阶段性小结,开展中期成果鉴定会,对研究状况进行评估。  6.结题。教师向教科室提出结题申请,整理研究过程资料及成果资料并交教科室。教科室组织有关专家听取研究者的报告,对课题进行评审,向研究者宣布评审意见。  7.开展课题成果推广会,对研究成果进行推广和奖励。  四、小课题研究的激励措施  1.管理者要注意创设开展小课题研究的氛围   学校科研文化具有隐性的渗透力量,组织者应设法引领教师意识到研究是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从而主动投入教育科研活动之中。管理者要帮助教师打破课题研究的神秘性,增强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的信心。同时,要考虑教师的能力、素养、时间、精力等因素,这些往往决定着教师可以不可以进行研究,能不能将研究进行到底。因此,帮助教师从实际出发,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计划和目标。  2.管理者应多方为教师提供专业支持   比如,为了易于教师操作,理顺思路,可以把研究流程改制成表格形式,引导教师建立科学的逻辑体系。教师的时间和教研活动时间都是有限的,为了真正提高教研活动的效果,可以让常规教研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在教学、听课、评课过程中发现问题,形成小课题,通过集体备课拟定出对策,在教学、听课、评课中去实践研究,通过研究讨论加以改进,一个一个问题去攻关。笔者主张个体研究与群体研究相结合,让具有相同或相近课题的教师结合成“研究共同体”,一起分享、交流、实践、提高,让教师感受到研究的快乐、成长的快乐。可以选取教师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轮流上课和研讨,增进教师的相互了解,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利用教师研究论坛、互助交流活动、博客等为教师提供辅助。这可以在某种程度上降低教师对小课题研究的忙乱性,让小课题研究与常规教研相辅相承,相得益彰,激发教师进行小课题研究的兴趣和积极性。  3.鼓励教师用自己的方式去开展研究   管理者要重视教师之间的差异性,以教师的个体自我需求为出发点,高度呵护这种课题研究的自我化倾向性、个性属性。帮助教师根据自身关注点和自身能力选择合理的课题,并帮助教师设计符合自身情况的研究计划,允许教师过程操作的特色化,保护教师开展研究的积极性。  4.注重成果评价多元化   基于普通教师的差异性,课题研究成果的评价定位不应太高。应根据教师的能力来鼓励教师进行多样的成果总结。教师对于自己研究结果的表述,不宜脱离自身的实际可能性去追求高深的理论阐述,应该力求避免空洞、抽象和程式化,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成果。要提倡生动的案例和个性化的语言,提炼自己的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对高一级的课题申报,原则上是在小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提名,把教师完成课题研究状况记入教师档案,在评优树先中有所体现。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呼声日益提高。经历过小课题研究的教师认为,小课题研究转变了自己的工作习惯,重新认识了多年来的教学习惯,从只是埋头工作,到学会反思,记录总结教训与经验,教师不再面对工作中的问题发牢骚,而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不断学习,团结一致,坦诚相待,分工合作。把小课题研究作为自己的工作行为、思维方式,那么教师的专业水平必然会越来越优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教师要实现由“经验型”到“科研型”,由“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就必须搞研究,尤其要搞小课题研究。基于小课题研究的特点,可以做到教师“人人有课题,个个搞研究”,促进一批科研成果的诞生和科研骨干的成长。  5.表达研究成果   中小学教师应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表达方式,应鼓励教师使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课题成果。日夏养花网“草根式”小课题研究倡导的成果表达方式很多,例如:教育叙事、论坛、论文、日志、案例描写、课例报告、经验总结等。这些方式便于操作,与教师工作实践相辅相成,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与研究的矛盾,是教师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载体。其实在讲述成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产生新体会、新发现、新认识,进行新思考。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浅谈如何开展小学生科学小课题的研究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71587.html

上一篇:植物墙好养护吗?我想做真的,但又怕不好养护,枯死

下一篇:你的生活小技巧有哪些?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