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2022-06-18 09:40:37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13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二年级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旧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陇端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怒族主要节日有“吉佳姆”、祭谷神节。
满族有六月六的“虫王节”,八月添仓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日夏养花网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有沐佛节、采花节、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白来日追节。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白族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彝族有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节”。羌族的祭山会最为著名,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蒙古族的节日主要是旧历新年,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傣族的节日有泼水节、关门节和开门节。壮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三月三歌会,男人节,陇端节,陀螺节,花朝节,吃立节,蚂拐节。东乡族、回族、塔塔族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三大宗教节日。厚南节是布朗族盛大的年节,怒族主要节日有“吉佳姆”、祭谷神节。
满族有六月六的“虫王节”,八月添仓节。纳西族有火把节、撒拉族有古尔邦节和开斋节、圣纪节。乌孜别克族主要有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藏族有沐佛节、采花节、藏历元旦、萨噶达瓦节、女儿节、望果节、雪顿节、白来日追节。傈僳族的主要节日有澡塘会、收获节、过年节等。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瑶族主要有盘王节、达努节等。佤族有插种节、新米节。苗族的传统节日有苗年、四月八、龙舟节、吃新节、赶秋节、花山节、晾桥节等。

白族有大过年、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锡伯族最具民族特色的是抹黑节和西迁节。德昂族有关门节和开门节,彝族有有跳公节、插花节、火把节及二月八年节等。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扎勒特”是哈尼族最大的节日,仫佬族有牛生日、祭真武等。水族有“端节”。羌族的祭山会最为著名,京族的“唱哈节”具有独特的民族形式。

收集10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哪些?

收集10个少数民族的节日有如下:

1、送龙节。

送龙节是傣族特有的节日,每逢盛世、庄稼好、生活富足时就举行送龙节。

所谓“送龙”是送祭品给龙神,意为龙神开恩照顾,带来好日子,所以要报谢龙神。

春节之前,由佛爷出面组织,家家户户有的送美食,有的送衣物,将各类物品送到佛寺后,佛寺组织巧匠编扎“龙宫”,佛爷念经、祭祀,把各户送来的礼物扎放在“龙宫”上。

再次举行仪式后,把“龙宫”放在竹筏上,让竹筏在一片祝祷、诵经声中漂流而去,就算“送”给龙神了。

2、花朝节。

俗称“花神节”、“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是汉族传统节日 。(我枉为汉族人了,居然今天才知道……)流行于东北、华北、华东、中南等地。

农历二月初二举行,节日期间,人们结伴到郊外游览赏花,称为“踏青”,姑娘们剪五色彩纸粘在花枝上,称为“赏红”。

3、三月三,土家族的情人节,布依族的地蚕会,瑶族的干巴节,侗族的花炮节,畲族“传统的节日”等等!

4、泼水节,4月13日-4月16日(具体按傣历算)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泼水节又称“浴佛节”,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其中的习俗分别有泼水(分文泼和武泼),浴佛,丢包,赛龙舟,放高升,孔明灯,边交会,歌舞活动。

5、火把节。

节日时间是农历6月24日。

火把节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祭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6、六月六,是苗族祭祀先祖的日子,同时也是他们的山歌节,壮族的六郎节,哈尼族的六月节,也是布依族的传统佳节。

7、尝新节。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吃新节”,仡佬族和苗族、布依族、白族、壮族的传统节日,尤以仡佬族为盛。

尝新节祭毕,放土炮、鞭炮进行扫寨、演傩戏、唱山歌、耍武术,寨老则用筛盛鸡、肉、酒,将栓有红辣椒和青蒜的竹杆插在田间地头,以示送祖毕。

节间,仡佬人还要举行放生活动,主要是野生动物及鱼类。今日安顺西秀湾子寨、平坝大狗场等仡佬村寨吃新节最为隆重。

8、唢呐节。

“八月八”是镇远土家族主要节日和民俗。

由于历史、生活习俗等各方面的原因,这里的群众对唢呐吹奏情有独钟,素有“唢呐之乡”的美誉。上至耄耄老者,下至垂髫少年,无论男人还是妇女,无老幼之别、性别之分,人人喜爱,个个擅长。

茶余饭后,三个一群,两个一伙,随手拈来,自成曲调,其声悠扬婉转、悦耳动听,有喜有怒,有衰有怨,如诉如泣,堪称尚寨一绝。

9、会街节。

农历九月初十,一般持续5天左右,现在已改在国庆节前后的三天举行。

“会街节”是阿昌族人民的一种传统节日,主要是人们进行物资交流,青年男女进行社交和表达感情的机会。

耍青龙、玩白象,是会街节期间 最隆重、最精彩的娱乐活动。 民间艺人制作的白象、青龙。一般用竹木编扎,彩纸裱装,活灵活显,表现出阿昌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10、苗年节。

苗年节,是苗族人过的最隆重的节日。

过苗年的日期,各地不尽相同,但都是在收谷子进仓以后,即分别为农历的九、十或十一月的辰(龙)日或卯(兔)日或丑(牛)日举行。

过苗年的头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把房子打扫干净,积极准备年货,如:打糯米粑、酿米酒、打豆腐、发豆芽,一般还要杀猪或买猪肉等等。

在苗年三十的晚上,全家都要在家吃年饭,守岁到午夜才打开大门放鞭炮,表示迎接龙进家。

在天刚拂晓时,每家都由长辈在家主持祭祖。早餐后,中青年男子便上邻居家拜年,苗语称为“对仰”(donfniangx),表示祝贺新年快乐。

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1、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间举行。
  2、回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藏族:藏历年是藏族人民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此外,还有藏历4月15日的萨嘎达瓦节、7月上旬的雪顿节和沐浴节,以及丰收在望时的望果节等。

  4、维吾尔族:肉孜节(开斋节)、古尔邦节、诺鲁孜节等。
  5、苗族:苗年、春节、四月八、吃新节、龙船节、清明节。

  6、彝族:传统节日是火把节。
  7、壮族:比较具有民族特点的节日有中元节、牛魂节(又称牛王节)、三月三歌节和吃立节。

  8、布依族:传统的民族节日有过大年、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七月半等。

  9、朝鲜族: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仲秋)五大节日,还有老人节、流头节等。

  10、满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中秋节等。
  11、侗族: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节等。

  12、瑶族:节日较多,有大节日、小节日之分:大节日有盘王节(盘王是瑶族人民的始祖、民族英雄)、达努节(达努,瑶语意为不要忘记,是敬奉始祖密洛陀的节日),小节日几乎每月都有。

  13、白族:年节、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渔潭会。
  14、土家族:赶年、四月八、六月六、大端午、七月十五等。

  15、哈尼族:主要节日有十月年、六月年、尝新节,一些地区也过春节、端午、中秋等节日。
  16、哈萨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17、傣族:泼水节(即傣历新年)、关门节和开门节。
  18、黎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

  19、傈僳族:过年节、收获节、火把节、中秋节。

  20、佤族:春节、播种节(佤历气艾月公历三月)、“崩南尼”、接新水节、取新火、新米节、堆沙节、取新火节、便克节、开门节、关门节、汉历老年、七月半、火把节、中秋节、拉木鼓节等。

  21、畲族:春节、元宵节、三月三染乌饭祭祀祖先、清明节、四月八造麦精饭、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十月祭多贝大王节等。

  22、高山族:各地不一,但比较流行的有春节、丰收节。
  23、拉祜族:传统节日有新米日夏养花网节、火把节等。

  24、水族:端节又称过端,水语叫借端,与汉族春节相似。此外,还有端午节、清明节、七月半、六月六等节日。

  25、东乡族: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26、纳西族:传统节日有白沙农具会、龙王庙会和骡马会等。此外,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火把节等。
  27、景颇族:主要有新米节、目脑节。

  28、柯尔克孜族:有肉孜节、库尔班节和诺鲁孜节。
  29、土族:春节、端阳节、二月二等。

  30、达斡尔族:春节、二月二、端午节、农历正月十六的“黑灰日”等。

  31、仫佬族:三年一次的“依饭”(欢庆丰收之意)节、春节、走坡(青年男女进行社交的节日)、牛生日节和后生节。

  32、羌族:春节、农历十月初一的年节(羌族以十月为岁首)。
  33、布朗族:开门节、关门节等。

  34、撒拉族:开斋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35、毛南族:春节、中元、清明节,分龙节又叫五月庙,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

  36、仡佬族:春节和八月节等。
  37、锡伯族: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38、阿昌族:泼水节、开门节、关门节、会街节等。

  39、普米族:大过年、大十五节、转山会、尝新节。

  40、塔吉克族:肉孜节(开斋节)、台合木兹瓦司脱节(又叫播种节)、兹完尔节(又叫引水节)、巴罗堤节(巴罗堤、即八月)。

  41、怒族:春节、鲜花节、祭谷神、祭山林节。
  42、乌孜别克族:古尔邦节、肉孜节、诺鲁孜节。

  43、俄罗斯族:复活节、圣母圣诞节等。
  44、鄂温克族:敖包会、那达慕、米阔鲁、春节等。

  45、德昂族: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等。
  46、保安族:开斋节(也叫尔德节)、古尔邦节(宰牲节)、圣纪节。

  47、裕固族:因信仰喇嘛教格鲁派(黄教),宗教节日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传统节日除“点格尔汗”仪式和定期的宗教节日外,还有春节。

  48、京族:最隆重的节日是唱哈节,其他节日与汉族基本相同,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盂兰节、中秋节等。

  49、塔塔尔族:肉孜节、古尔邦节和撒班节(犁头节)。
  50、独龙族:卡雀哇(独龙语,皇节之意)是独龙人一年中惟一的节日。

  51、鄂伦春族:主要有春节,也过端午节和中秋节。
  52、赫哲族:春节、元宵节、“二月二”吃猪头等。

  53、门巴族:“达娃觉尼巴洛沙”、“达娃当巴洛沙”和“雀可节”(即望果节)。
  54、珞巴族:藏历年、洞更谷乳木节、旭独龙节等。

  55、基诺族:特毛且(过年)、新米节等。
傣族的泼水节
彝族的火把节
回族的开斋节
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

少数日夏养花网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都有什么风俗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

1、蒙古族的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

今天的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表演有助于了解傣族感悟自然、爱水敬佛、温婉沉静的民族特性。

同时泼水节还是加强西双版纳全州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纽带,对西双版纳与东南亚各国友好合作交流,对促进全州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藏族的酥油花灯节

酥油花灯节,藏语称“美多却杰”,其间还要由寺院举办跳神等歌舞活动。跳神者身穿绣袍,脸戴面具,在藏式喇叭、唢呐、牛皮鼓和锣鼓的伴奏下,边舞边歌,以示欢庆。

每年藏历正月十五日,为了庆祝释迦牟尼与其他教派辩论的胜利,在藏区各大寺院都要举行油塑艺术展览,即用彩色酥油捏成的神仙、人物、花木、鸟兽的形象并点燃酥油灯进行祝福。藏族称之为“甘丹昂曲”,为传统的宗教节日。

4、拉祜族的月亮节

月亮节是拉祜族农事节日,又叫“哈巴节”。拉祜语音“哈巴”,意为月亮,在拉祜年历八月十五举行,原为祭献月亮,欢庆丰收。

祭礼在晚上月出时举行,各家挑选最好瓜果作为祭品,用篾桌摆设,抬到祭山神的地方(寨子后面)祭献为人们分出了耕种节令的月亮。在月光下,全寨男女老少围着篾桌跳芦笙舞,欢度节日。

在信仰小乘佛教的地方,祭月亮加入了赕佛内容,地点改在寨内奘房。由佛爷在奘房挂上一幅绘有月亮图案的白布,在白布下方设供桌、香炉、蜡台等佛事用具。天黑前,人们带着鲜黄瓜、芭蕉、菠萝等供品供佛,点香燃烛、烧纸钱,佛爷念经祈祷。

赕佛后,便到寨内活动。老人齐聚喝酒烤茶;年轻人云集歌场跳芦笙摆舞、赛唱传统歌谣,能唱出本民族的历史渊源者就获得歌手称号。

5、苗族的花山节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川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5月初举行。

四川的兴文县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的花山节规模也很大,文山、马关、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赶去参加。

扩展资料

雪顿节是藏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公元11世纪中叶。每年藏历七月一日举行,为期四五天。雪顿时藏语音译,意思是“酸奶宴”,于是雪顿节便被解释为喝酸奶子的节日。后来逐渐演变成以演藏戏为主,又称“藏戏节”。

届时,拉萨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鲜艳的节日服装,扶老携幼,边饮边谈,载歌载舞,观看藏戏,享受节日的欢乐。下午各家开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来宾行敬三口干一杯的“松准聂塔”,唱各种不同曲调的劝酒歌。歌罢,客人将酒三口饮完。敬酒声、祝福声、欢笑声经久不息。当晚霞染红天际,人们才踏着暮色离开罗布林卡。

据佛教规定,出家比丘在一段时间内禁止出门。夏季,藏历6月底期满,比丘出寺下山,世俗百姓以酸奶子进行施舍。当时纯属宗教活动。

17世纪中叶,清朝正式册封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后,西藏各地著名的藏戏团体集中到拉萨为雪顿节助兴,雪顿节活动演变成为以藏戏汇演为主,宗教和文娱活动相结合的重要节日,故又称“藏戏节”,因其范围局限在寺庙内外,并以哲蚌寺为中心,故称为“哲蚌雪顿节”。

18世纪初,雪顿节活动中心从哲蚌寺转移到罗布林卡,允许市民入园观看藏戏。西藏民主改革后,雪顿节成为人民群众自己的节日。节日期间有哲蚌晒佛、藏戏表演、逛林卡等活动。

每年的藏历6月30日,拉萨市西郊的哲蚌寺都举行盛大的“展佛”活动,让更多的信徒有机会膜拜佛祖,地方政府对这样的佛事活动不加干预。节日期间,罗布林卡内,人山人海,林木间到处是帐篷、地席,藏族群众欢聚在这里喝着青稞酒、酥油茶,吃着酸奶子,并观看藏戏和欣赏各种文艺节目。

1993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从1993年起,每年举办一次拉萨雪顿节,同时举办拉萨雪顿节物资交易会。1993年8月16日,首届“雪交会”开幕。如今雪顿节已发展成融文艺汇演、经贸洽谈、招商引资、物资交流、产品展销、体育竞技、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节日盛会。

2004年,拉萨市人民政府决定,为了解决传统雪顿节以藏历为准,每年的公历日期不一致,给国内外游客造成不便的问题,从2004年起,除哲蚌寺展佛活动依然按传统的藏历6月30日进行外,由市政府主办的雪顿节固定为每年公历8月18日开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少数民族节日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

1、走坡节

仫佬族青年传统社交节日,节日里,男女青年盛装打扮,三五成群来到预约的峒场或山坡上,对唱山歌,结交友情,寻找情侣。初次相会对唱《相逢歌》,告别时,互赠毛巾、布鞋等随身带的小礼物;二次对歌相逢,彼此称“双”;第三次相逢对歌改称“旧”。通过多次对歌,情意日增,不少青年互结同年,相爱定情。现代走坡又增添了球赛、下棋等活动内容。

2、火把节

火把节彝族、白族、纳西族、基诺族、拉祜族等火把节民族的古老而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不同的民族举行火把节的时间也不同,大多是在农历的六月二十四,主要活动有斗牛、斗羊、斗鸡、赛马、摔跤、歌舞表演、选美等。在新时代,火把节被赋予了新的民俗功能,产生了新的形式。

3、泼水节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这天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泼水节,一般持续3至7天。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岁首”,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4、社节

苗族祭祀土地神和祖先的传统节日。分春社和秋社,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举行。春社接神,秋社送神,有固定的社庙和社坪。社节供祭用的猪,在前一年抽签决定。需敬土地神的人,社节前30~40天内不得参与红白喜事,女人和家有孕妇的男人禁止参加。

5、拉鼓节

拉鼓节是苗族传统节日,苗语称希牛。大节每13年举行一次,拉4米多长的鼓;小节每3年举行一次,拉1.7米长的小鼓,节期均为3天。节庆活动分为箍鼓、唱鼓、拉鼓、葬鼓阶段,远亲近戚纷纷前来“吃鼓”,一起欢度节日;主人们分鼓吃猪肉,杀鸡宰鸭,盛情款待,整个村寨沉浸在欢乐之中。拉鼓节意在祭祀祖先,祈求风调雨顺,村寨兴旺,祭祀性与娱乐性融为一体。

1、傈僳族的刀杆节

傈僳族刀杆节,傈僳语叫“阿堂得”,意思是“爬刀节”,它是居住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泸水县境内的傈僳族以及彝族的传统节日,zioCmPrwUa节期是每年正月十五日。傈僳族的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

刀杆节这天,几名健壮男子先表演“蹈火”仪式。他们赤裸双脚,跳到烧红的火炭堆里,蹦跳翻滚,表演各种绝技。第二天,他们把磨快的36把长刀,刀刃口向上分别用藤条横绑在两根20多米高的木杆上,组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从快刀刃口攀上顶端,并在杆顶表演各种高难动作。如今,这顶惊险的传统祭奠仪式,已演变为傈僳族好汉表演绝技的体育活动。

2、哈尼族的扎勒特

哈尼族的传统盛大节日。“扎勒特“是哈尼语音译,又称“大年“。时值农历十月,故又称“译腊和实”,即十月年。节日当天各家要在天井里杀一只红毛公鸡,就地煮食,表示祭天。家中成员都要吃一块鸡肉,己出嫁的姑娘不能吃。在农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举行,至属猴日结束,历时5天。哈尼族信奉原始宗教,扎勒特节主要是祭献天神和祖先。夏历十月第一个属龙日开始过年,历时五、六天至半月不等。

节日期间杀猪宰羊,舂粑粑,蒸黄糯米饭祭祀天地和祖宗,并宴请邻近村寨、民族的宾客。人们身着盛装,走亲访友,求亲订婚,出嫁的姑娘也要带着酒、肉、粑粑回娘家献祖拜年。白日里开展荡秋千、摔跤、打陀螺、歌舞等娱乐活动。夜晚,在村边草坪上燃起篝火,各户抬来桌子,摆上酒肉、粑粑、水果等互相宴饭,充满友爱欢乐气氛。

3、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又称宰牲节,尔德节。古尔邦节与开斋节(肉孜节)、圣纪并列为伊斯兰三大宗教节日。古尔邦节是我国穆斯林的盛大节日。“古尔邦”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所以一般把这个节日叫“牺牲节”或“宰牲节”。

临近古尔邦节三天,家家户户的主妇就忙碌起来了,她们要制作大量的油炸馓子和各种精美点心,为节日期间来家里贺节的亲朋好友和远方的来客准备充足的美食。节日也成为主妇们厨艺与持家德行的大展示和大竞赛。

古尔邦节这一天清晨的礼拜,是一年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礼拜,所有成年男人皆去当地礼拜寺参加聚礼,场面蔚为壮观。聚礼之后,各家各户都要到坟地去祈祷,怀念并为死去的亲人祈福。在新疆,著名的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大寺前的大聚礼结束后,乐师们会登上艾提尕尔清真大寺的门顶,敲起纳格拉(铁壳鼓),吹起苏尔奈伊(唢呐),大寺前广场上的男子们会适时跳起热烈奔放的萨玛舞,以表达喜庆之情。

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www.rixia.cc

1、蒙古族的那达慕

蒙古语意为“游戏”或“娱乐”。原指蒙古族传统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演变成今天的包括多种文化娱乐内容的盛大庆典活动和物资交流活动。历史上的那达慕不受时间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军队出征、凯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庆典等场合举行。

今天的那达慕,在每年夏秋之交举行,规模一般是看当年牧业的生产情况,小丰收小开,大丰收大开。活动内容除了传统的“男子三竞技”,还有文艺演出、田径比赛和各类经济文化展览以及订货洽谈、物资交流等。

每年农历6月初四开始的为期5天的那达慕,是蒙古族人民的盛会。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篮球等体育项目。

2006年5月20日,那达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傣族的泼水节

泼水节,亦称“浴佛节”,又称“楞贺尚罕”,是傣族、阿昌族、布朗族、佤族、德昂族以及泰语民族和东南亚地区的传统节日。

当日,中国西双版纳、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海外泰国人聚居地如香港九龙城、台湾新北市中和区等地的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相当于公历的四月中旬,一般持续3至7天。

泼水节是展现傣族水文化、音乐舞蹈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和民间崇尚等传统文化的综合舞台,是研究傣族历史的重要窗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泼水节展示的章哈、白象舞等艺术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蒙古族的那达慕、傣族的泼水节、傈僳族的刀杆节、彝族的火把节、白族的三月街、哈尼族的扎勒特、藏族的酥油花灯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拉祜族的月亮节、苗族的花山节等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71172.html

上一篇:一种类似于柳条的植物 藤条和柳条一样 只是叶子像六月雪的叶子 一般种在学校的花坛上垂下来 请问是什么植

下一篇:家里有蚰蜒怎么办啊?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