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2022-06-15 02:19:52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58

佛法无边度众生,度众只度有缘人,诚心向善敬三宝,清吉平安祸不生

佛法无边度众生,度众只度有缘人,诚心向善敬三宝,清吉平安祸不生
净空法师---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你没有缘,你度不了他。为什么?你度他,他不相信你。

佛经上常讲,佛不度无缘之人,他跟你没有缘,你度不了他。为什么?你度他,他不相信你。什么叫有缘?他相信你,他听你的话,这叫有缘。你再高明,他不相信你,不听你的,你怎么教他都没用处,那叫无缘。有缘众生,这是无量劫中,不管跟你是有善缘还是有恶缘,只要是有缘,他就会听你的。缘成熟了,他会热心的来向你学习,他一生他就能成就;缘不成熟,要慢慢等待,要教他。

这一生缘没成熟,教他一点,下一生又遇到,再教他一点。佛度众生不是一生成就,生生世世帮助众生,慢慢等待他成熟。成熟,就用这个法门帮助他往生,他就圆满成就。换句话说,一切学佛的人遇到净宗,真信、切愿,我们就晓得,这叫什么?这缘完全成熟了,他这一生决定成佛去了。如果遇到净宗,还有一点怀疑,还不能完全相信,还想学这个学那个,那就是他的缘还没成熟,这一生不能往生,再等来生后世。这个我们都在现在看得到,一看就晓得,他是不是有缘,他缘有没有成熟。

统统要帮助,没有缘的人要跟他结缘,结缘来生就有缘了。因此我们对于结缘不能不广、不能不做,念一句阿弥陀佛他听到了,这都是跟他结缘。我们身上戴一串念珠,他一看到,晓得这是佛,也结缘了,总要叫他跟我们接触,让他心里有意无意会有一个佛字放在心上。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他看到,一历眼根永为道种,这个阿赖耶识里头佛的种子,特别是阿弥陀佛的种子种下去了,这样才能够教化众生。‘故曰益物’,益是利益,不说人,他说物,物,十法界全包了,如果说人,只有人法界,不包括其他的,说物,十法界全包了。圆满通达,这叫化身菩提。由此可知,化身菩提是他受用,报身菩提是自受用,自己日夏养花网真正做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圆满自己的智慧,圆满自己的德相。
南无阿弥陀佛
佛法无边,喃无阿弥陀佛

佛法无边  度有缘人

很多听众喜欢学佛、学 法,实际上我们学佛、学 法最主要的是要从根上学。什么是根呢?根就是人的本性。人的本性一定要善良,这个人学佛才学得好。如果一个人的本性很恶,是学不好佛、学不好法的。佛法的深度和广度,犹如大海一般,浩淼无际。

佛 法 无 边,唯佛与佛,方能彻其源底。就是说只有当你学佛菩萨,才知道佛法的深广,当你不学佛法的时候,你就不懂得佛法的深广了。我们说,宇宙分为十法界,而在这些法界中,有很多是圣 人,有些是凡人,有些事情需要我们很严格,有些事情要稀里糊涂的。我们在人间,有的人一辈子觉得自己很聪明,有的人一辈子觉得自己很愚笨,有的人觉得自己很傻、白活了,有的人精明过头,有的人觉得自己像圣 人一样,其实,这都不过是摄取了佛法中的一部分能量而为之。

在学佛、学 法的过程中,如果学不好,就会很愚昧;如果学得好,就会像圣 人一样,很聪明,但还是会智慧不够。这是因为你只学到佛法的一小部分。要真正地学好佛法,一定要正入,就是要相信正确的佛法,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才能够学到更多更好的东西。

犹如大象和蚊虫,一个大,一个小,大象可以在海边喝点水,蚊虫也可以,那么它们谁喝水更多呢?表面上看他们都喝了水,其实,它们所饮水量已经不相同了,然而大海的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我们学佛、学 法,可以吸取知识性的、智慧性的东西,可是无边无际的佛法的能量,我们能够吸取多少呢?

除非我们本身已经聚足了大海的能量,我们才有可能去吸取无边的海水。否则,只能轻尝其味,未易穷源彻底也。

当一个人不能够理解佛法的时候,只是说学佛很好,它可以帮助我们消灾解难。但是怎么解难、它的根源在哪里?我们要知道源头、最根本的毛病是哪里来的。就像中医讲的一样,治病光治表是没有用的,要寻根、寻源。如果仅仅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不知道头痛、脚痛的起因,就是去做脑电波、CT等,还是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学佛、做人,在于是否学到根本的东西,犹如大象与大海一样,犹如蚊虫与水一样,它们各得饱腹而去,只不过是懂得一点罢了。很多人到东方台观音堂来磕头也是这样的,和台长预约见面后,说自己工作不好,让台长教教他怎样改变现状。台长教他念经,等工作找到后,又不念经了。大家想想看,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工作能好多久呀?人生无常,如果不懂得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如果不知道找不到工作的根本原因,如果不知道今生今世为什么吃苦,想想看,能够解决吃苦的毛病吗?

能够解决没有工作的问题吗?能够解决父母和孩子感情的矛盾吗?学佛一定要钻进去,要花气力学,要明明白白了解佛法,而不是浅尝辄止。

台长给大家讲一个简单的道理。比如人家给我们端一盆菜来,很好吃,你知道 人家是怎么烧这个菜的吗?放多少油、糖和水,是油炸还是勾芡,烧到什么火候,这是有一套程序的。如果仅仅只知道吃,就好比现在拿到了佛 经,只知道念经,而不知道它的真 实妙用、妙法,不懂得根基,不懂得学佛真正的原理和原因,这样能够彻底了解佛法、能够彻底解决问题吗?

佛法乃一切众生的心本具之法,就是说,真正的佛法就是在每个人的心里,真正的佛法就是每个人的本性。如果一个人能够了解自己的本性,就是了解了佛法。孔子有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并不是指我们人还是婴儿的时候,而是指我们的本性在无始劫之前,就是指人的最原始的本性是好的。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悟出的“众生皆具佛性”一样。

很多听众刚刚开始学佛,可能还不知道什么叫佛性。台长简单地告诉大家,佛性就是人的本性,本性就是人的良心。一个人良心好的话,本性就很善良。如果看见别人受伤了,你没有感觉,如果你敢杀 人放火,那就是已经没有良心了。但并不代 表这个人没本性,只不过是他的本性很肮 脏,他的本性被世俗的东西蒙盖住了。

犹如一粒珍珠,被尘沙覆盖,珍珠的本性很难被人看见,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只是尘沙而已。所以,要于众生心外,了无一法之所增益。就是说我们的心要寻找它的本性,除此之外,没有任何方法可以增加心的益处。如果一个人本性不好、良心不好,所做出来的事情不可能有功德。比如说良心好的人,所做的事情总是受到别人的欢迎、喜爱,良心不好的人做出的事情很难得到别人的赞美和认可,很多时候还会被别人认为是有目的、有企图的。

只有当我们把本性、众生之心和佛性融合在一起,才不会生到外心。

作为一个学佛的人,每做一件事情前,先用自己的良心问问自己是否可以做这件事,甚至可以想一想,如果观世音www.rixia.cc菩萨做这件事情,她会怎么做呢?这样的话,你的佛心、你的善良之心就会出来。比如说,在单位碰到了麻烦事,很想去领 导那里说说某位同事的不好,如果这个时候,你有慈悲心,就会原谅那位同事,然而事情就此了结。

事实上,总会有人问台长,如果是那个人有错,我不去领 导那里解释一下,领 导对我有误会,我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呢?请记住,这是两种所为。那个人做的事情,他自己造孽了。还有一种所为,他是来要债的,你欠他的债。

大家想想看,如果你不到领 导那里去还击的话,也许你不会再有灾 难了。即便领 导对你暂时有看法,时间一长,也会慢慢烟消云散,领 导最终会看出事情的真 相。其实很多事情是不需要解释的。

碰到误会,如果不去讲人家的坏话,你们之间的怨结就会结束,因为对方不会再来惹事了。如果你不忍,去还击了,对方可能会给你造成更大的报复和打击,这样的反击会促使你跌入万丈深渊。

做人做事,如果不能够学会忍,烦恼会越来越多。举个例子,碰到因为油污引起的火灾,如果不用专用灭火器灭火,而是用水去浇,火会越来越大。学佛做人也是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什么是根本。如果没有医治根本,不知道火灾的真 实起因,不知道油不能够用水去灭,就很难把火灾扑灭。人和人之间,朋友和朋友之间,有时会有一些口舌、是非,我们不一定要去弄得水落石出。做人有时要学会沉默,叫“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不讲话,人家并不会把我们当哑巴。话多的人,人家也不会把你当成智者。

无论是在单位,还是在家里,话多的人常常被人家看不起。话越多,暴 露的无知越多;真正的智者,话是很少的。大家看看那些大居士、大和尚,话都很少的,往往是别人说了半天,他们就说四个字:“阿弥陀佛。”

他们对人间的一切已经看得很透了,他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假的,还有什么话可说的。

我们所有的起心动念都是在随业受苦。如果我们不能够忍耐,其实,我们就是在造就继续受苦的根源,仍然是迷而未悟,接下来烦恼又来了。很多人不懂佛法道理,当某件事情发生了,总在想办法把它解决掉,但是要想想自己是否有足够的智慧去解决这个问题。中 国有句话,叫“越描越黑”。有些时候做错了事情,最好的办法就是忏悔,不要自作聪明地去解释。事情既然做错了,就说明你不怎么样,如果还在不停地解释,又能得到怎么样的结果呢?人要有智慧,智慧是常住心中的。经常乱讲话的人,是没有智慧的。

嘴巴整天说别人不好的人,会有智慧吗?如果一个人能够守住自己的嘴巴,不讲别人的不好,才会有智慧德相,也就是智慧生出,相貌也会变。嘴巴经常讲别人不好的人,会被烦恼纠缠,就像乌云遮盖太阳一样,见不到光 明、见不到光亮。

何为有缘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度无心之人。心得心缘心生念,性自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度无心之人。心得心缘心生念,性自开行风自平。唤德帆,品自为,无语生还行天意。芳菲起,还润泽,想自天圆自添元。自心得,自行空,空私、空性、空贪意。万生德为本,万道祥云生,自心得现,体回归自然,圆己之梦,存己之意,何其乐也。故为诗云:心语心愿明心灯,心还体还换真言。萧风自释缓殆尽,风和日丽艳阳天。朝辞狼烟虚弥谷,夜半回归法明全。佛度我心还。这段话什么意思,还请大家帮忙解释一下,多谢
雨水再大,也不会使得自己不喷根的植物生存,雨过就会死亡。佛法再宽,你不想修行不进佛法的大门,也不会得到佛法的惠顾。自心发念想学习了,你的心是舒坦的,是愿意学习的。如果某个人强制你修行,你会心有抵触,你的本性就不会开明,所以说世间一切事情,还是自己随心所愿的自己才愿意接受,才愿意学习。才可以得到自己真需要的东西。这即是佛在心中的道理,自心即是佛,自心不开何得觉悟。(佛字的意思即是觉悟)觉悟只能是自心,佛家讲的度人是让你按照佛讲的道理实行才可得度,所以别人觉悟不关自己的事。自心觉悟才可以得大智慧。自心开了自然心生欢喜,自心开了才会感觉修行大道的宽阔,才会感觉心无烦恼,风和日丽,自性大开,什么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我怎么那么聪明有智慧了,这即是一念通,念念通,自己越活越年轻,心里美滋滋的。。。。。。佛渡我心还。

佛祖渡不了世人,渡人渡己?

渡人就如同渡己一样,渡己的同时也是在渡人。如果在大雨中自己带伞了,别人却没有伞,可以和别人一起用伞,既方便了别人又不防癌自己。
渡己渡人就是大乘佛教的宗旨,是相辅相成的;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完善自身;提升自己又能更好的帮助别人。心里只想着自己的人是自私的,只有心里想着别人好,放低自己,才能渡己渡人。
扩展资料:
当认为被误解时,会花很多时间去辩白。但没有用,因为心里还有评判和是非,就找不到绝对的平衡。给大家多一点时间和空间去了解,省下辩解的功夫,跳出看所有,不过一场梦幻。佛说:“渡人如渡己,渡己,亦是渡人。”
当被误解时,会花很多时间去辩白。每个人其实都很固执。与其努力且痛苦地试图扭转别人的评判,不如默默承受,多给大家一点时间和空间去了解。
看不开,就背着。放不下,就记着。舍不得,就留着。光说了别人对错,原自己也不完美;只道别人长短,原自己也有缺陷;尽看别人是非,原自己也不是圣人。
赤裸裸地到世上,转眼赤裸裸地去,最快乐的日子是在当下的时光里,找到了自己的踪影;渡人先渡己,未经磨砺,是没有深度的灵魂;一切有为法,今生的种种皆是因果前生;眼前的结果,都是向宇宙下的订单;心清净,生活就美好;心柔顺,一切能安定。

阿弥陀佛

依照佛经修行,老实做到。度自己的同时也是度别人。自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一生成佛,也就度了众生

老法师---佛不度众生,因为是你自悟、自修、自证,自度的。佛在《金刚经》上很坦率地告诉我们,佛不度众生,众生怎么度的?自己度自己。 佛对众生的帮助,只是教化而已——佛把你过去今生种种业因果报说清楚,让你自己觉悟。

佛看我们迷惑颠倒,他以种种方便来诱导我们、开启我们,希望我们豁然觉悟,又恢复到本觉,这就是佛度众生。

老法师---自度就是度他,自度跟度他是一不是二,自己做好了,做好的形象给别人看,这才能感化人。自己不能得度,而想度别人,佛在经上常说“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所以要帮助佛教化众生,先要自己认真的依教奉行。

佛法就是普度众生的,就是度人度己。度己就是自己觉悟,度人就是让他人觉悟。但是佛有三不能,一是不能度无缘众生,二是不能度尽众生,三是不能灭定业。
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
大雨不润无根之草
虽然我不是信佛的人,不过简单来说,就是人要靠自己。佛法只是给你一个好的善良的方向,但是最后的结果是要靠你自己一步步走出来的。

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你好,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你的问题是。

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春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

佛说日行一善的句子

佛陀教导世人以慈悲为怀,人心向善,不仅为人,更是为己www.rixia.cc

人生在世,诸多困境,不如意都源于心。心魔作祟,心病自然还需心药医。

慈悲是一剂良药,良药绝非神药,也需要世人修行,使药效发挥最大功效。

慈悲助人,心中得到的幸福感满足感无以言表,行善之人最能体会。

幸福感满足感充斥心中,自然赶走空虚和难过,心中住进了光明,人生自然阳光。

日行一善,一年365善,行善积德。荫德换来福报,福报改变命运,人生自然美好。

慈悲心指引你行善,善举得到福报,福报改变命运。慈悲心自然是一剂良药,日子越久,功效越明显。

人生在世,总会有些坎坷。有些人遇到坎儿,稍一挺,一用力就过去了,甚至逢凶化吉,遇难成祥。

可有些人,遇到坎儿,怎么都过不去,自己搞得一团糟,家庭一团糟,处处都是乱,甚至都没有了活下去的勇气。

究其原因,平时修善积德,帮助别人。自然人生走窄时,有人出手帮助,沟沟坎坎自然就过去了。还是平常行善,积累的福报得到了响应。

就如同盲人打着灯笼走在夜路上,别人问他,你什么都看不到,何苦打灯笼。盲人说,打灯笼可以给正常人照明,正常人自然也会看到我,自然不会撞到我。

事情就是这样的,与人方便就是于己方便。对别人行善也就是为自己积善。人人都有慈悲心,人人都行善积德,事情就变得简单了,沟沟坎坎也就不是事了,世界会更加友善更加美好。
1、行善从家入手。 救人危急乃大善。 冷漠乃行善之敌。 舍财取义全凭真心。 以善治愚,以德补拙。 以善育人,福在将来。 小善不为,难行大事。 慎独静思方可不二过。 尊长爱幼乃常见之善。

日行一善名言警句大全

  2. 行善不期获报,自然梦稳心安。

  3. 善乃万德之源,孝是百善之首。

  4. 善,即修身律己,即心想他人。

  5. 天不可无日月,人不可无善德日行一善名言警句日行一善名言警句。

  6. 暗处行善不求人知,是真贤人。

  7. 以情恕人,以理律己,以善助人。

  8. 上士忘善,中士行善,下士伪善。

  9. 求名求利之善行,日久必显其害。

  10. 真行善者,当不求名,当暗处行。

  11. 遇难行之善愈宜缓,处不善之人愈宜宽。

  12. 恶莫大于纵己之欲,善莫大于律己之心。

  13. 我不识何等为善人,但看事事肯吃亏的便是日行一善

  14. 不善之福如向阳之雪,不见其增,只见日损。

  15. 无心为诚,无我为善,无欲为德,无为为道。

  16. 心不欲杂,行善则真;心若欲杂,空行百善。

  17. 五谷杂粮日日吃方养人,嘉言善行日日积方涵德。

  18. 居家之善,无非勤俭持家,孝养父母,严教子女。

  19. 木有根则荣,根坏则枯;人有善则德,善尽则败。

  20. 日日培元气,其人必寿;年年培善心,其德必厚。

  21. 莫道自家善,他人善万千;莫言他人过,自家错万千。

  22. 人心之广,何恶不容,何善不容。

  23. 静坐收心,日久便可知自家善恶。

  24. 善行自恒久中彰,仁德自隐忍中大。

  25. 心有善,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成日行一善名言警句格言大全。
日行一善,功满三千——常净法师慈悲开示(一)

稽首皈依大觉尊,菩提信愿誓增明, 我今依教弘善法,每日一善广福田。 诸大德,善因良缘今日已熟,殊不知今日业果又作他日之因,故"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等痴暗凡愚,多劫沉迷,乃过去毛发善因今日得闻三宝名号,故发心求道以期解脱。今大众宏愿,立此善业汇聚之群,祈"上求佛觉下化众生",望参与者众志成城,发长远道心,聚沙成塔,不昧因果。

诸大德,是日已过,功德周隆,无限良因已于我等八识田中,生根发芽,祈愿诸位,善自护持,定成他日菩提!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行百里者半九十"、"不退初心成佛有余"。纵观古圣先贤,均已将众生的诟病发露,迄今为第三日功德圆满,祈愿诸大善知识,道心不退,护持三宝,以此殊圣因缘,回向吾等累劫父母师长,莲邦好去尘世休来!

阿弥陀佛,诸大善知识,是日已过,命亦遂减。无常大鬼不期而到。幸而祖师菩萨开示微妙,度我等拔出泥漓,逃脱樊笼。感恩师僧三宝,感恩大众成就,汇小川而成江河。将法水遍流九洲。

《地藏经》云"时长者子因发愿言,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众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而我自身方成佛道"。菩萨者,觉有情也。既为"觉悟之众生"也为"使众生觉悟"。这就是菩萨自利利他之最上诠释。菩萨之德是施于一切众生的,不论帝王将相,羌胡夷狄,老幼贵贱,这才是平等的慈悲。吾等收束身心,皈依大觉世尊,以此愚诚,汇此善心,待遇良缘,共成胜行!

人之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不为善,一不善而足。纵经千百劫,不退于此心。行百里者半九十。契而不舍,金石可镂。人人大悲心起,处处人间净土,将慈悲与智慧供养给众生,才是佛陀的本怀。大众虔诚精进,宣扬正法才是对佛法最大的护持!

日行一善,积善成德;日行一善,功满三千。《法华经》云"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以成佛道!"诸大菩萨,聚点滴之善而铸大法幢,汇有漏之德而成殊圣道果。但此中,无不以长远之心而得,故学人常净在此以"不退初心,成佛有余"而共勉之!

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人生在世,富贵不可用尽,贫贱不可自欺。世人纵有无边功德,终有耗尽之日,故唯有惜福,修福方可绵长。而世间种种因缘成熟之法非常非净非乐非我,岂可缠绕系缚我等。弑无明,杀贪爱,盗圣果,究竟圆满!

如若不愿出苦海,纵是佛陀也奈何。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一说发愿一说因缘。有缘得闻,闻之发愿。而行之者甚少,证之者寥寥矣!失此道器,将来何时复得人身?业海漂泊,不着边际,流浪生死,苦不堪言。盖吾等学人,积小善而成硕德,于苦海中得遇大舟,于火宅内得获清凉。学人宜庆幸之,宜珍重之。

《法华经》云:"大慈大悲,常无懈怠,恒求善事,利益一切"。《大智度论》云:"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而《梵网经》将善的定义推至极处"孝名为戒",将"成佛之道"与"孝"同日而语。故今日学佛者,切不可孝顺师僧三宝,而不顾教养色身的现世父母。若口言恭敬三宝,而不孝顺双亲者,此为天下大笑耳!

《中观论》"因缘所生法,我说皆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名中道义。"这是说"空假中"三者的关系,而我们都在此"因缘"之中,随业受报,不得停歇。正所谓"一语统领三千界,半偈截断生死流"不离圣教,依之解脱。佛经之中,字字含藏无量功德,诚世尊法身所在,为金刚不坏,乃常住不灭。我辈凡愚见言不见,遇言未遇。反求种种外相以为信物。求之不得烦恼嗔恨,得之之者增长贪爱。盖此为佛祖之缪焉?

佛法大海,八万四千舟航。同一目的,以期解脱。而舟之航向,亦为大事。观禅与教之相貌,同为真如。或为众之共识,而不知其异者,大有人在。禅者,佛法之体;教者,佛法之用。禅教不辨,真妄笼统,智者不与辨,愚者不能辨。后人欲求道者,从何而得之?余不惜眉毛扫地,倾学而为。禅虽不同于教,教亦不可离禅。何故?禅如水也,教如波也,教从禅生,故水能生波而波不能生水也。水之所生非波独有,而皆从于水。犹如三宝,为一切功德所生之处,世人种福修慧,仅依之。修学者窃得少分,欲以偏慧,矫言惑众。犹如波之离水,无体可依,终归消亡。仅以一言赠予大众"信佛学法敬僧,三宝万世明灯"。

佛陀曾说过"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决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孝敬父母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还包括菩萨行的爱语,以及供养令人悦意的表情、布施时间倾听、耐心的陪伴等等。一个人如果能孝敬好父母,使父母欢喜那么相对的也会有非常好的命运和福德。今天是重阳佳节,让我们来真实的忆念过去多生父母的慈爱与恩德,用日行一善的功德回向过去以及今生的所有父母有情,无论他们流转何处,都祈愿他们三业清净,离苦及苦因。

众生有若干种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此心含藏过去一切业因,同具如来智慧德相,证之者明明利利,迷之者随业受报。迷者业造万端,死堕泥犁,终不得出。更为可叹乃为学佛道者,迷妄心,堕三途,窥佛法一隅以为全体而妄言明者,是为大妄语人。纵观古今,德高学硕者比比皆是,而直言已悟者有几人?以神通示人者有几人?各执"我剑"互斥者又有几人?不过皆是智者之师范耳。《法华经》云"非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是则众生岂可读懂涅槃真心?家师口中常言:"出家人要守本分"。推而广之,居士更宜守之,正所谓"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各安其道,人止狗子吃屎,乃为人之大愚!种种外相,不过皆是业力,果报现前,若不踏下心来,久久磨砺,则大梦难醒!无明不破!

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
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
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 "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二乘三乘都是诸佛的方便假名之说。
  一佛如此,十方诸佛皆然,故说: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才是真实,此外,更无藏教之二乘,亦无通教的三乘,除非是诸佛方便,说此二乘、三乘的假名字,引导众生,离生死苦,证涅槃乐,然后为说佛道的智慧,令所有闻法者,皆得成佛的缘故。
  佛的苦心是引导我们最终成佛,不要说轮回于生死的人天乘,连已经证得偏空涅槃的声闻缘觉也要究竟成佛。因此,作为佛弟子,要发广大的心。即发大乘心救度一切,而不仅仅局于个人后世或个人解脱。
  类似的颂子还有"今我喜无畏,于诸菩萨中,正直舍方便,但说无上道"等。这些都是说明开权显实,然而实不离权,是即权之实的道理。

众生欲往生西方, 超凡入圣, 当竭力供养, 至诚顶礼。当于每早礼佛三拜, 念弥陀经一遍,往生咒三遍, 念赞佛偈毕, 念南无西方极乐世界大慈大悲阿弥陀佛。(随即绕念)南无阿弥陀佛,礼拜不须出声, 但心里念。绕念当出声, 不可音声太大, 以免伤气。坐念不昏沉, 则默念。昏沉, 则朗念。无论念经念佛念往生咒, 都要心口念得清楚, 耳朵听得清楚,犹如就要死了, 任事通置之度外。每顿吃饭, 须先供佛, 供过再吃。不可吃过饱, 饱则昏沉。所言一心, 并非专念一句佛号, 就会一心。心若肯一, 即念经念咒礼拜, 也是一心。且汝在此七日内, 吃饭喝水起坐时, 不碍一心。未入关前七日, 须吃净素。夜卧不可脱衣, 或止脱外衣。靠身衫裤, 切不可脱。凡大小便后, 须先洗手, 务取精洁。七日之中, 概不会人。即护关之人, 亦只说交代事之一二句话, 不得随便谈心。既是汝兄护关, 彼在外边, 亦当念佛。但不宜音声太大耳。此则是闭关大概耳。

欲生西方了生死,当愿父母等神识,仗自己自行化他修持净业之力,蒙佛慈悲接引往生,则可谓大孝尊亲。此皆世间凡情所共知见之浅近境界也。况求生西方者,不可怕死。若今日即死,今日即生西方。所谓朝闻道,夕死可矣。岂可今日要死,且不愿死。既贪恋尘境,不能放下。便因贪成障,净土之境不可现,而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之境便现。境现,则随业受生于善恶道中矣。往生西方,便成画饼。故修西方人,今日死也好,再活一百二十岁死也好。一切任彼前业,不去妄生计校。倘信愿真切,报终命尽,便即神超净域,业谢尘劳。莲开九品之花,佛授一生之记矣。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出自《法华经》〈方便品〉,人们到寺院中能随便"一称南无佛",即乘此念佛善根功德,渐见无量佛,闻法修行,今"皆已成佛道"。
  经中说到,过去诸佛,皆以一乘大法度化众生,乃随顺一切众生之欲,故以微妙之方便说法,助显妙义。值佛住世闻法者,精修六度,皆已成佛道。在佛灭后者,敬重舍利,建筑塔庙,庄严佛像,及供养此塔、此像,虽种因极微,佛皆决其终成佛道,甚至心多散乱之人,一拜佛像,一礼塔庙,一称佛号,佛亦决其终成佛道。这是因为经行佛塔,供养恭敬,均能长养善根,增益福慧,生起无漏之功德,若不退转,自得成佛。证明过去诸佛种种方便,皆是一乘之法。现在诸佛和未来无量诸佛,亦复如是。
  而众生明明并未成就佛道,颂中却言"皆已成佛道"?此即是法华的"即权即实"的绝妙之理。
  如何理解即权即实?昔日的权巧,不离今日的真实,可谓即权即实,权不离实,故举手低头,皆得作佛。类似的颂子如"乃至童子戏,聚沙成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巳成佛道。"可知凡是有机会听闻佛法,甚至曾经接触过佛法的人,都可以凭借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启发佛性,进而证得个人内在的正因佛性,终于觉悟成佛,才是诸佛出世的真实目的。其余五戒十善,保持人身不失的法门,以及声闻法,缘觉法,甚至菩萨的渐修渐证,都是佛权巧方便的施设,而佛方便施设的三乘五乘教法,皆可以作为最后进入佛乘的途径。这就是"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的原理。
  "一称南无佛"的人,都能在下一尊佛弥勒佛出世的时候得到解脱。《法华义疏》言:"弥勒有三会者,度释迦余残三根众生也。于释迦佛持五戒人,初会得度;受三皈依人,次会得度;一称南无人,三会得度。"当来下生弥勒尊佛,于龙华树下三会说法,其第三会所度的九十二亿人,多是在释迦牟尼佛法中,曾经一称南无佛的人。只要念佛,必能得度,成就佛道。恭喜大众成佛有望!

有问曰:"一切诸法,悉皆如梦。娑婆固梦也,极乐亦梦也。既同是一梦,修之何益?"予曰:"不然。七地以前,梦中修道。无明大梦,虽等觉犹眠。唯佛一人,始称大觉。当梦眼未开之时,苦乐宛然。与其梦受娑婆之极苦,何若梦受极乐之妙乐。况娑婆之梦,从梦入梦,梦之又梦,展转沉迷者也。极乐之梦,从梦入觉,觉之又觉,渐至于大觉者也。梦虽同,所以梦者未尝同也。可概论乎?"

凡事勿欲速成,勿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而终则大事不成。小赢靠智,大赢靠德。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施得长寿。致富的方法很多,勤劳,节俭,宽厚,信心,与人结善缘,以慈悲心布施救济贫苦大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从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佛教还说到,七圣财,即信仰,精进,持戒,闻法,喜和,智能,惭愧,这是圣人的财富!

五种布施,一布施孤寡,二布施贫穷,三布施恶病人,四修治以坏塔寺,拥护道场,五修治以坏佛菩萨像。于此悲切悯念布施众苦之下,修诸法门,自然事半功倍。如经法而修,外行布施于世间苦人,内于自身不放逸身心,念兹在兹,令心不散乱,归于一心当中,这样才能快速入于大悲心中。祸福无虚,本是众生自作自受,凡夫迷惑,不知因果产生祸福二根。佛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我们得到苦报而感觉相当惊恐,而不知这是我们自身所造的苦因而产生,菩萨明白这些道理而不会作恶,所以一切所作都是纯善利益众生。感恩诸佛菩萨开示微密,让我们有解脱之法,同样感谢我们自己,过去种下种种因,来成就今天的我们!

念佛法门圆顿简易,直契成佛之觉果,大凡有人见法门简易,视为简单,不能尊重珍敬,不得全体妙用。只解为佛愿不虚,往生西方就是成佛,即为参学事毕。不解念佛法门之缘起,不解普门齐入之秘藏,完全落入事相当中,虽不碍往生,却失却当下之自在受用。但有人言往生西方就已成佛,实则非也,往生西方之人,在阿弥陀佛的愿力加持下处于正定之聚,入不退转,不久必证无生法忍,得无生法忍者念念与佛心相应,念念入佛果觉。而非往生极乐世界既是成佛了。《观无量寿佛经》现世修学小乘者,往生后先证阿罗汉果后入菩萨乘,现世修大乘者往生莲花开后半刧或一小劫得百法明门,阿弥陀佛随顺众生的根机习性,或先教以小乘法,后转入大乘法,或直教以大乘法,最终都是证无生法忍入不退地,可见现世的闻薰也是不可忽视的,成佛还要自己修,阿弥陀佛不能代替我们修行成佛。

《普门品》中,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三种不同的化身,其中有男有女,也有既非男也非女。佛是中性的,大菩萨也是中性的,中文没有表达中性的语汇,但梵文中有男性、女性、中性之分,在表达佛与菩萨时都是用中性。现在看到许多唐代的观音像,不管是画的还是雕的,都有胡子;因此在唐朝翻译的八十卷《华严经》第六十八卷,介绍观世音菩萨时称为"勇猛丈夫观自在",可见在隋唐以前的观世音是丈夫相,而非女人相。而现在将观音做成女相,是由于观世音菩萨经常示现妇女身度人的缘故。《观音菩萨感应传》就记载了一则鱼篮观音的故事,说在唐玄宗时期,西安当地很少人信仰三宝,有一天突然出现了一位美丽的少女,手上提着鱼篮在卖鱼。很多人都来买鱼,其中不乏想娶她为妻的人。这个女孩就说:"你们人数这么多,我只能嫁一个人。如果有谁能背诵佛经,我就嫁给他。"于是就要他们背《普门品》。结果第二天就有二十个人能背,她说:"你们人数还是太多了,如果有谁能在一天之内背会《金刚经》,我就嫁给他。"结果还是有十个人会背。于是她又说:"我不能嫁给十个人。有谁能在一夜之间背会《法华经》,我就嫁给他。"结果竟然有一位姓马的青年背得出来,他很高兴能娶到这么一位漂亮的女子。没想到新婚之夜,这个女孩子却害急症突然死了,并且立即腐烂,只好马上入殓,马姓青年很伤心。第二天来了一位老和尚,要他把棺材打开看看,结果里面什么都没有。老和尚就告诉他说:"她不是卖鱼的女孩,而是观世音菩萨的示现。"因此,这位姓马的年轻人就发愿出家,弘扬佛法。从此女性的菩萨形象慢慢为大众接受。

趋向解脱,必由戒、定、慧三无漏学之修行。佛陀制戒律,乃成就我们,而建立一种和解脱相应的行为准则。没有学佛受戒之前,一切行为都是贪嗔痴业果的延续。而这种宿习是和烦恼相应的,是和轮回相应的。如果不依戒律彻底扭转的话,我们就会在生死的洪流中继续沉沦。为什么说戒律能帮助我们建立一种解脱的生活?戒,为防非止恶之义,以此帮助我们止息生命中的不良相续。但戒律不只是一种行为约束,因为心才是一切行为的源头。所有习惯,都是心理活动的延续。我们止息不良行为,目的是要止息不良心理的相续,这才是持戒的关键所在。

佛为众生所信仰的对象,既是物质性的存在,也是一种精神性理念、信息的存在。也就是佛的三身:法身、报身与应化身了。法身无形无相,随众生的机缘,佛以无碍智种种神通变化让有缘众生产生信心,或者住如梦三昧在梦中示现佛相,或者有种妙香过来,让你感觉到佛的真实性。所以我们有没有智慧,就看我们对佛的存在有没有信心。佛是觉,佛是智慧,吾人自性就具足佛性,具足对法界理和事的智慧把握。通过形态上,我们能够看到佛像、能够看到佛经,如果说没有佛的存在,那三藏十二部经卷是谁说的呀?谁能说得出来呀?而且说得这么多呀!你问什么都能回答你,因为佛是一切智人。所以相信佛的存在、相信佛的智慧、慈悲、相信他决定来拯救我们出离苦海,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众生思想上非常重要的突破口,突破怀疑,获得对佛的信心,就得救了。佛法大海,唯信能入,没有信心你就没救了。所以,你要想成为与佛有缘人,就从相信佛的存在与愿力下手。

《心经》的大体意趣观、照、苦、空。能够观察一切法缘起无自性,照见法性本空,身心本空,则度一切苦。所谓苦,无非三苦、八苦,无量诸苦。苦是因无知的迷惑、执着而引发身心之果报苦是也。因缘皆是缘合则生,缘散则灭的无性,而假名安立而已。此有则彼有,此生则彼生。此无则彼无,此灭则彼灭。知此则为知法义,知法义则明理。明理则无惑,无惑为正知,以正知故断惑证真。

常人往往视逆境为外来因缘,总不知究竟的缘由为何?往往只在事情表象与人我之间琢磨、计较是非,鲜少转个方向,省察自我。懂得省察自我,就是懂得观因缘。《杂阿含经》有说"有因有缘世间集",世间一切总有因缘,如果不懂得明因缘、观因缘,终将如同盲目寻光的无头苍蝇,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是非只因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之所以招来是非、产生烦恼,不就是因为平时口无遮拦、不慎言语,不懂得退一步想想,不懂得审慎行事吗?所以群处守口,独处守心,逆来果报,顺来成就。无有一法非般若!

佛陀教导我们心要自在,要八风吹不动,利、衰、毁、誉、称、讥、苦、乐不动于心。别人称赞我,这不算什么,因为做好人、做好事,待人接物很得体,这都是应该的,别人的称赞有什么值得欢喜?有句话说:"得意忘形",不要因为别人称赞自己,就高兴得得意忘形,这也是烦恼。想不开是世间最大的苦,别人的批评毁谤也不用生气。话出如"风",话讲出来像一阵风,一下子就没有了,为什么毫无重量的一句话,我们的心会被它撞碎呢?是那句话伤自己的心吗?其实是自己伤了自己,所以一切不要太在意。 若是经常将别人的话放在心上就是烦恼,人与人之间会结怨连仇。听到有人毁谤自己要赶快反省、想想自己是不是有错;听别人赞叹自己要小心警惕,想想自己的基础是否打稳,要更努力做有利益的事。

佛法深如大海,历代祖师讲,佛法太高,众生法太广,心法太深。我们希望每一个学佛法的人,先从佛法的基础进行学习,菩提心达本源。学无止境,佛的大乘经典够我们用一辈子,无量世都用不完,不要随便自书教人。《金刚经》不过几千文字,但是含义精深,有很多的语言都是佛法的根本语言。你比如说,《金刚经》说:"信心清净,则生实相。"这个"实相",就是我们学佛的人都愿意取证的,这个实相怎么能够得到呢?就是"信心清净"。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坚定信心,老实念佛,必蒙感应!

修持戒行就是一切不利于众生的事不做,不利于众生的话不说,一切伤害别人的思想不想。清净三业多作对众生有益的事。众生现行有什么样的烦恼,就用佛教导的对治方法把它降伏。心经常在法喜当中信佛、学佛,做一切事业,这将是学佛的良性循环这样慢慢的道心将更加坚定。受了三皈依,成了佛弟子,不能恼害众生,经常布施欢喜,给众生快乐,不让别人由你身上生烦恼。学习一部经要实用在生活中,不要只在文字上打转,"我又听了什么经,学了什么法",有什么受用呢?那部经说什么?说断十恶,行十善,你断了吗?一天当中多用心检查、审思,要学以致用,方为道。佛弟子要随顺慈念一切众生,慢慢化导,使他们也能进入佛门。发菩提心要恒顺众生,敬献头目脑髓,而无有疲倦。
欲使人为善,己先为善。
2、施恩勿念,受恩莫忘。
3、人在做,天在看,日行一善,必有后福。
4、人生随缘,多做善事,日行一善,其福必厚。
5、己不善,行何善。
6、善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每天点点滴滴的累积。
7、只要有善心,随时随地都可以行善。
8、我每天在每日一善,为孩子积累福德,增加智慧,使善心连绵不断。
9、我们日发一愿,日行一善,更要日忏一悔。愿天下人,起码也能如此为之。
10、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行善一生,始于日行一善。
11、身不行善者,言善必空。
12、日行一善!福报不断!每日行善!理得心安。
13、行善之人心充实,作恶之人心恐惧;积德行善无www.rixia.cc灾祸,作恶多端无幸福。
14、静生慧,善生德。
15、学善如学知,渐进而长。
16、成人之善,不成人之恶。
17、仁爱慈善,人人享有慈善,仁爱触手可及。
18、一个善心,一分善念,那只能是一分功德福报,那么如果你每天发善心,每天都有一分功德福报。
19、口中有德,目中有人,心中有爱,行中有善。
20、行善不昌,祖上必有余殃,殃尽必昌。
21、日发一愿,日行一善,日忏一悔。
22、不因善小而不为,每日一善!
23、善者勿弃,恶者勿勿近。
24、言善易,行善难。
2日夏养花网5、日行一善,造就了平凡中的不平凡;日行一善,我们共同在行动!
26、日行一善,其福必厚,善良之人,一世心安!
27、行恶不灭,祖上必有余德,德尽必灭。
28、人行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行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29、家中无善,家外更无善。
30、善日进,恶日退。
31、不用花钱的每日一善,日日行善积累善因好缘。
32、日行一善,行善积德,心存感恩之心,其实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
33、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
34、多日行一善和一日行多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有一颗善心。
35、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日行一善,使你不需要别人的感谢,就能得到内心的满足。
36、日行一善,平凡中的感动。
37、日行一善,行善自有天知,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
38、语善面善心善,知行合一与人为善,不求回报之善,不怀所求目的之善。
39、每日一善,积少成多!
40、不为恶,即是善。
41、每日,我们做一件善事,可大事可小事。每天积一些福报,每天聚一些功德,以小成大,以少成多。
42、慎独静思,方可不贰过。
43、为善之端无尽,只讲一“让”字,便人人可行;立身之道何穷,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44、恶是一时半会,善是一生一世。
45、日行一善,胜过百日修行。
46、其实行善就在身边,就在眼前,就在一转念间,就在举手投足中,现在就开始,一定要相信,你能!
47、为善者久,则善香四溢。
48、善念生,百乐生。
49、仁心即良心,亦是善心。
50、每天行一善,心善的人总会得到菩萨眷顾,福德无量。
51、育德甚难,可从善入手。
52、善之愈明,则行之愈笃。
53、善良的人,也许长得五大三粗,但脸上总有微笑,说话都有诚信,做事都讲道德。
54、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55、愿我们都日行一善,让善良植根于大地,是人间祥和太平,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
56、日行一善,日省一过,日行一善,积善成德,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57、恶招损,善受益。
58、以善为镜,可知其品性。
59、上好仁德,则下行善举。
60、心常存善念,见善奉行,持之以恒,一颗慈悲心,永远不变。
61、利众之善,当义无反顾。
62、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积善成德,改变命运!
63、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64、人争不过天,恶赢不了善!
65、日行一善,善行善德。月月行善,日积月累。年年行善,善德善报。
佛说日行一善的句子
善书难得,缘其意简人难信。

恒久持善者,必是热心之人。

三思方而后善,百折不回头。

君子不蔽人之善,不言人恶。

善育当以小见大,以实见久。

善,即修身律己,心有他人。

善能感人,能聚人,能养人。

士之于善,则为一方之福矣。

谣言止于智者,冷漠止于善者。

天地一片善气,全在吾家心中。

善者眼中多善,恶者眼中多恶。

善是立德之本,德是立业之本。

利己之善福浅,利众之善福厚。

小善助人爱人,大善爱国利民。

贫者不善愈贫,富者不善渐贫。

言教不如身教,身教不如书教。

君子以善立身,小人以恶亡身。

君子以善养德,小人以恶养财。

书城高大能藏道,心地仁善可积德。

一诺千金信为始,与人为善忍为上。

心静静心心自观,人善善人人自善。

不以己善而骄人,不以己能而作威。

万事莫如亲下手,万善莫如孝当头。

书到用时方恨少,人到难处方知善。

寄言后世艰难子,积善厚德可立身。

善小不褒难为善,恶小不惩难除恶。

富贵者送人以财,仁善者送人以言。。

一生应惜少年时,厚德应从小善起。

瘦到梅花应有骨,善至正处自然香。

有善不扬终会弃,有恶不除终会扬。

久闻恶语必言恶,久闻善言必言善。

行善不可求扬名,积德不可求速成。

让人感动即是善,让人憎恶即是恶。

见他人有善,便想自己可无;见他人有恶,便想自己可有。如此便可日日进步。

君子知善之重、恶之重,故近善远恶;小人不知善之重、恶之重,故远善近恶。

善,厚德也,过善者怀伪;谦,美德也,过谦者怀诈;默,懿德也,过默者藏奸。

己有善心,方能善待大众;已有善语,方能劝人为善;己有善行,方能以善引众。

育人之道,无非鼓励孩童心生善念,眼观善人,口读善文,耳听善行,身做善事。

欲人勿闻不善之言,莫若勿言不善之言;欲人勿知不善之为,莫若勿为不善之为。

善行是待人第一法,谦默是保身第一法,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读书是养心第一法。

少年背书不必求甚解,只求一个“熟”字;行善不必求知理,只求一个“持”字。

土著人何以更善良,是因其敬天畏地;文明人何以更冷漠,是因其从心所欲。

眼不观恶,耳不闻恶,口不言恶,身不行恶,心不念恶,皆因君子存至诚好善之心。

遇事生恶念,人人皆有,如何止之?静心而思,易位而想。日久,遇事则难生恶念。

何以为“孝”?效父母之德,感父母之恩,乐父母之心,满父母之愿,养父母之身。

他人不做,唯汝独行;人人明善,而汝默行;众人弃善,汝先为善。此皆难行之大善。

若使庄稼茂盛,当勤育多锄常泽。习善亦是如此,勤行善事,多生善念,常以善书润心。

小善而为,可积微福,日久方显其成人之能;小恶而为,可积微恶,日久方显其毁人之力。

自家有善德,要掩藏几分,这是以涵育养深;他人不好善,要掩藏几分,这是以浑厚养大。

处草野之日,小善若是持久而行,即是大善;居庙堂之日,小善若是尽心而为,即是大善。

世间善德之事,算得着,做得到,提得起,放得下,看得破,撇得开,若通此理,无事不成。

无事时,善是养身之水;有事时,善是济世之药。无事时,难显善之能;有事时,方知善之用。

天薄我福,吾持善行补之;天劳我形,吾怀善心待之;天厄我遇,吾以善道去之。日久天必厚我。

善书不可随处放,尤其不可放置污秽之地。其缘由是无恭敬心。若无此心,便无法从善书中获益。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佛法无边不度无缘之人的上一句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69025.html

上一篇:回收餐饮废油需要哪些手续

下一篇:你好,我买的房子交了定金,不想要了,找的房管局人帮忙,房管局把我想退房?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