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上种的小苗子被兔子咬了很多!怎么解决? 园林 绿化 植树 造林
关于植树造林、春天万物的变化为内容的作文
--------------------------------------------------------------------------------
为在广大学生中广泛树立生态文明意识,推广低碳绿色生活方式,实现胡锦涛主席提出的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双增”目标,日前,辽宁省绿化委员会、辽宁省林业厅、辽宁省教育厅、共青团辽宁省委员会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的通知》,决定2010年以“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深入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主题活动共分三项。 一是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通知》要求,各地绿化、林业、教育部门要以学校为载体,以学生为对象,广泛组织开展“我为应对气候变化植棵树”活动。各地要制定活动方案,设计活动载体,注重活动特色,广泛组织学校和学生开展植树造林、栽花种草活动,推动每一名学生每年至少种一棵树的理念和行动。具体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组织学生在学校,或在社区、公园、乡村亲手种一棵树;也可以组织学生认养认管一棵树或一小片绿地;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次绿地树木的抚育管理劳动等。各地绿化主管部门要把校园绿化列入当地义务植树和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对所在区域的学校在校园及周边绿化美化方面免费或优惠提供种苗,做好技术指导。 二是组织开展“生态文明从我做起”宣传教育活动。《通知》要求,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类学校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真正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课内外教学和学生生活。要求各地要印制有关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增加森林碳汇、倡导日常低碳绿色生活、建设生态文明的宣传画、宣传册,张贴在校园,发放到学生手中。学校要积极应用新的教学设备、课外读物,开展生态文明教学实践活动,让广大师生陶冶情操、学习知识、融入生活。为鼓励师生参与生态文明和绿色校园建设,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今年将组织开展一次全省“生态文明从我做起”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一是开展“全省青少年国土绿化知识有奖答题”活动,二是各地、各学校可积极组织开展“大力植树造林、应对气候变化、建设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绘画、诗歌、摄影、动漫等作品比赛活动,对答题优胜者和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三是组织开展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通知》明确提出,学校是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主阵地。各级绿化、教育部门要以校园绿化为载体,组织开展生态文明教育。要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绿化美化校园活动,组织广大师生开展校园植树、栽花、种草,打造优美的读书育人环境。要利用世界地球日、世界森林日、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植树节等契机,开展植树造林和生态文明宣传教育,教育学生科学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尊重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的理念。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省教育厅、团省委、省青基会为切实推动绿色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将建立各类学校绿色文明校园标准,每年树立一批“绿色文明校园”建设标兵。结合我省“百校千村绿化工程”,重点在全省1000所农村希望小学当中开展创建“绿色希望小学”活动,筹集社会资金用于希望小学的绿化美化,对达标的“绿色希望小学”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 《通知》强调,开展“弘扬生态文明,共建绿色校园”活动,是青少年应对应对气候变化、改善全球生态的积极行动,是履行植树义务、参与国土绿化的有效形式,是普及生态知识、培育新型人才的重要载体。各地、各有关部门、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组织领导,密切协作,采取积极措施,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
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和人们生态文明观念的增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多次郑重提出,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设****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搞好生态文明建设,首先应搞清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生态文明具有丰富的内容。就其内涵而言,主要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 生态意识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制度文明。它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问题的一种进步的制度形态,包括生态制度、法律和规范。其中,特别强调健全和完善与生态文明建设标准相关的法制体系,重点突出强制性生态技术法制的地位和作用。 51-论文网 生态行为文明。它是在一定的生态文明观和生态文明意识指导下,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发展的活动,包括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环保产业、绿化建设以及一切具有生态文明意义的参与和管理活动,同时还包括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能力的培育。 生态文明建设的几个层面 建设生态文明,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污染控制和生态恢复,而是克服工业文明弊端,探索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发展道路的过程。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包括人类在生态问题上所有积极的、进步的思想观念建设,而且包括生态意识在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延伸和物化建设。 (一)经济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层面,是指所有的经济活动都要符合人与自然和谐的要求,主要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和其他经济活动的“绿色化”、无害化以及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化。这就要求我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是有限的。要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在全社会倡导节约资源的观念,努力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生产模式、产业结构和消费方式。应大力开发和推广节约、替代、循环利用资源和治理污染的先进适用技术,发展清洁能源和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并具体落实到单位、家庭、个人。 实施清洁生产。清洁生产,不仅指生产过程要节约原材料、能源并减少排放物,同时也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整个生产周期对人的健康和自然生态的损害。“预防污染”是清洁生产的本质特征,它适宜于包括工业生产在内的第一、二、三产业。传统生产是一种只强调物质生产而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改变这种生产方式,需要不断进行清洁生产意识教育,引导人们转变传统生产观念,让清洁生产的要求和方式深入人心,使采用清洁能源、预防和减少污染成为政府、企业、社会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增强环保产业的职业责任意识。环保产业作为专门为改善生态环境而开发提供实用技术、商品和服务的产业,不仅是一种实体、一种市场行为,而且具有十分重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大力发展环保产业的基础上,应进一步通过广泛开展生态环境宣传教育,不断提高环保产业单位和从业人员的生态职业责任意识。 (二)政治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层面,是指党和政府要重视生态问题,把解决生态问题、建设生态文明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任务,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生态观。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和主体作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基础、社会基础以及相应的设施和政治保障。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绩效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及领导干部的政绩考核体系,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加强生态法制建设。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建设****法治国家进程的加快,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调动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的积极性,明确生态环境保护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来维护自身的生态环境权益,并敢于对污染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同时,要通过建立和实施生态环境违法违规责任追究制度,激发和强化各级领导干部、环保执法人员、环保产业单位及其从业人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文明建设责任意识。 重视生态行政建设。正确引导各级领导干部深刻认识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了解经济活动对生态变化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提高对生态质量变化的识别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推进生态民主建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没有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主体作用的发挥,生态文明建设将一事无成。应保证人民群众生态文明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让人民群众从生态文明建设中深切体会和明确认识自己日夏养花网的利益所在,从而激发其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热情。 (三)文化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文化层面,是指一切文化活动包括指导我们进行生态环境创造的一切思想、方法、组织、规划等意识和行为都必须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 树立生态文化意识。生态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新世纪新阶段,人类已逐渐认识到长期对自然进行掠夺性索取、破坏必将遭受惩罚,一个从征服自然、破坏自然到回归自然、珍爱自然的新理念正在形成。全民生态意识觉醒之日,就是我国生态环境改善之时。因此,进行生态教育,提高人们对生态文化的认同,增强人们对自然生态环境行为的自律,牢固树立生态文化意识,是解决生态问题的一项重要举措。 注重生态道德教育。生态与道德不可割裂。生态环境的优劣,反映着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同时,人们生态道德水准的高低,也极大地影响着生态环境的优劣。生态道德驱动着人们的生态意识和行为的自觉性、自律性与责任感。加强生态道德教育,可以使人们自觉地承担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和义务,同一切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应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与多种形式的生态道德实践活动,努力形成防止污染、保护生态、美化家园、绿化祖国的社会文明新风尚。 加强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摒弃了人类自我中心思想,按照尊重自然、人与自然相和谐的要求赋予文化以生态建设的含义。具体说来,生态文化大致包括生态哲学文化、生态伦理文化、生态科技文化、生态教育文化、生态文艺文化、生态美学文化、生态传播学等几个方面。 (四)社会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层面,是指重视和加强社会事业建设,推动人们生活方式的革新。这就要求我们: 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建立法制化、民主化和安定团结的秩序以及高效率的社会管理体系,形成以生态文化意识为主导的社会潮流,树立以文明、健康、科学、和谐生活方式为主导的社会风气。 优化“人居”生活环境。“人居”生活环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保持和优化“人居”生活环境,既要注重城市,也要充分考虑农村。就城市而言,主要包括在城市内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社区,使城市内部与城市外部周围地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良性循环区域。要加强生态型社会建设,努力满足城市居民对居住环境品质愈来愈高的追求。就农村而言,要在普遍推行“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同时,重点发展一批“绿色居住区”,建设包括文化、教育、医疗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配套设施。 实现人口良性发展。继续贯彻优生优育的方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负担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 实现消费方式的生态化。逐步形成有利于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大力提倡节约型消费,改变“一次性消费”和“类一次性消费”。反对自私的享乐观,拒绝挥霍铺张、浮华摆阔等消费行为。鼓励从点点滴滴做起,减少或杜绝生态破坏、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植树节主题班会的意义和活动准备怎么写?
植树节主题班会的意义和活动准备怎么写?我第一次写班会记录报告,大哥哥大姐姐帮帮忙!!谢谢!!!快点我急用!!谢谢回答的大哥个大姐姐!!![编辑本段]植树节由来
近代植树节最早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9世纪以前,内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秃秃的荒原,树木稀少,土地干燥,大风一起,黄沙满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国著名农学家朱利叶斯斯特林莫尔顿提议在内布拉斯加州规定植树节,动员人民有计划地植树造林。
当时州农业局通过决议采纳了这一提议,并由州长亲自规定今后每年4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三为植树节。这一决定做出后,当年就植树上百万棵。此后的16年间,又先后植树6亿棵,终于使内布拉斯加州10万公顷的荒野变成了茂密的森林。为了表彰莫尔顿的功绩,1885年州议会正式规定以莫尔顿先生的生日4月22日为每年的植树节,并放假一天。
在美国,植树节是一个州定节日,没有全国统一规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间,美国各州都要组织植树节活动。例如,罗德艾兰州规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五为植树节,并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长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门临时决定植树节日期。每当植树节到来,以学生为主的社会各界群众组成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投入植树活动。
今日的美国,树木成行,林荫载道。据统计。美国有1/3的地区为森林树木所覆盖,这个成果同植树节是分不开的。
中国植树造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树造林、发展林业真正成为国家建设的战略任务,却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而成为公民的一项法定义务则始于改革开放之初。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绿化建设。上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就曾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上,根据国务院提议,为动员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决定每年3月12日为全国的植树节。
[编辑本段]中国的植树节
义务植树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学农学院创办人斐义理先生,曾将美国植树节的推行办法,建议当时的农林部希望中国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后来因故没有正式推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孙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中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中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陕西等地发生了历史罕见的水灾。根据邓小平同志的倡议,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决议指出,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决议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1982年的植树节,邓小平同志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从此,义务植树作为一项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被付诸实施,一场世界上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为显著的义务植树运动在中国持续开展了26年。全民义务植树26多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不论工作有多忙,不论是在北京还是在外地,都认真履行公民应尽的植树义务。统计显示,自1982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来,中国参加义务植树的人数达104亿多人次,累计义务植树492亿多株。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有力推动了中国生态状况的改善。这个运动启动之前的1981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7.29亿亩,活立木蓄积量为102.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12%。经过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国森林面积已达到26.2亿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136.1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资源日益减少的情况下,中国实现森林资源的持续增长。森林植被状况的改善,不仅美化了家园,减轻了水土流失和风沙对农田的危害,而且还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储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来,中国全民义务植树累计超过350亿株。中国正在实施“ 三北 ”和长江中下游地区重点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天然林保护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至2000年底,中国的森林覆盖率已达16.55%,城市建城区人均公共绿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超过1亿公顷。
[编辑本段]其他各国植树节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为了保护林业资源,美化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设立了植树节,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为植树节;朝鲜每年3月2日为植树节;泰国把国庆节定为植树节;菲律宾每年9月第二个星期六为植树节;意大利每年1月21日为植树节;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哥伦比亚每年10月12日为植树节;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举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在这些国家中,美国的植树节最早,已有130多年的历史。1872年4月10日,由内布拉斯加州一新闻记者发起美国第一个植树节。当天,内布拉斯加州全境种树超过100万棵。
巴西是一个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的国家,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亚马孙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内,全国森林覆盖率为52%以上。尽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树造林。巴西政府对森林资源采取合理开发的同时积极鼓励人们植树造林。
为了积极面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06年11月8日在内罗毕发起“为地球植树:10亿棵树运动”。这一运动计划2007年在全球种植最少10亿棵树。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并积极投身植树造林活动,人类生存的环境将会得到不断的改善。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
法国于1977年规定每年3月为法定的“植树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日本于1922年规定每年 4月1~7日为绿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祭日)为植树节;4月29日是该国的绿之日,也可以被当作该国植树节
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
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
www.rixia.cc 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 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斯里兰卡:从1977年开始,每年的9月17日为植树节;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树节;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为植树节;
美国:美国各州都有植树节,但由于各地气候差异,全国无统一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为植树节;
哥伦比亚:每年10月10日为植树节;
萨尔瓦多:植树节和教师节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举行;
瑞典:每年3月举行森林周活动。
当然,中国的植树节是3月12日。
植树节主题
2009年的植树节主题是: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木材加工产品更受到人们的喜爱。锯末水解可得葡萄糖、洒精等物质。50公斤锯末可提取糖桨37公斤或结晶葡萄糖10公斤,食用或药用均可。每1立方米干锯末,可提取酒精70公斤,饲料酵酶18公斤, 醛4.2公斤,干冰18公斤,木素板33平方米。每百斤桦树皮可提炼桦皮焦油15公斤~30公斤,它可用来配制木材防腐剂,或加工提取汽油等物质。用1立方米木材,能制成150多公斤的人造丝或人造毛,相当于7.5亩棉田的年产量或20只~30只羊的年产毛量。还有用于房屋建筑、家具等用的胶合板、纤维板大都是森林采伐和木材加工剩余的“废物”制成的。至于车辆上的轮胎,大家肯定知道是从橡胶树上“脱胎”而来的。
其次,植树造林可为人类提供氧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我们知道人每天吸入氧气,吸出二氧化碳,树正好相反,它的叶子在阳光照耀下不断进行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据统计,一亩树林每天能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释放出49公斤氧气,足可供65个成年人呼吸用。由于森林具有遮荫避风、树木呼吸和蒸腾作用,因此有成片树林的地方冬暖夏凉,可以避暑疗养。树木能粘附空气中的尘埃而使空气清洁、新鲜。科学测试表明:一亩树林一个月可吸收有毒气体二氧化硫4公斤,一年可吸收尘埃20吨~60吨。此外,,树木在呼吸过程中,产生大量特殊空气,能治疗一些疾病,对人体有良好作用,比如,桦树、杨树、桧树等能分泌出植物杂菌素,可以杀死白喉、肺结核、伤寒、痢疾等病原菌。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噪音,多种多样的树型、花果和翠绿的枝叶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理想化环境。
再次,植树造林能够使水土得到保持,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我国许多地方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由于土质松散,每到雨季,雨水冲刷,大量泥沙流入黄河,致使河水变浑,河床增高,给防洪防汛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而多植树,就可以控制水土的流失。因为树木有庞大的根系,这些根系像一只只巨手牢牢抓住了土壤。土壤中的水分,就被树根吸收畜存。据统计,一亩树林比无林地区多蓄水20吨。要控制沙漠,最有效最主要的方法就是植树造林。因为“沙漠向人类进攻的主要武器是风和沙”(竺可桢语),大量植树造林,就可以形成一道道防护林,减少风的速度和力量,固定沙丘,起到控制风沙的作用。
造林实践中如何做到适地适树
适地适树,通俗地说,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用树种的具体化。也就是使树木生态习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其园林功能。因此,适地适树是园林植树的基本原则。
地和树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二者之间,不一定也不可能永远绝对的融洽和保持长久的平衡,只要求基本部分相适应,达到一定的园林功能效果。例如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侧柏,山上部和山脊的侧柏多呈灌丛状。从林业角度不一定符合木材生产要求,但已达到以常绿色衬托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的园林目的,也并不排除在基本适应的前提下,某些部分或阶段不适应的矛盾。这些可以通过人为栽培措施加以改造和调节来解决。因此适地适树又是能动的。但人为措施的能动作用又应受技术和经济条件所制约。既不能不看到可能扩大栽培的条件,也不能盲目乱引。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园林树木适地适树虽然是相对的,但也应有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与造林有所不同;它是根据园林绿化的主要功能目的来确定的。从卫生防护、保护环境出发,在污染区起码要能成活,整体有相当绿化效果,对偶尔阵发性高浓度污染有一定抗御能力。以观赏为目的者,要求生长健壮、清洁、无病虫害,供观赏的花、果正常。即使以某种特定艺术要求为目的,如为表现苍劲古雅或成桩景式的树木,其营养代谢应是平衡而稳定的并能维持较长寿,就算达到园林适地适树的标准。
三、园林树木种植设计的科学性
由于园林有多方面的功能,尤其有景观上的要求,但园林树木种植设计的艺术性必须建立在生态等科学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设计时,既可以先从景观出发,按树选择适合地点或加以局部改造。例如,在湖岸、提边要想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除考虑桃红柳绿在物候上相配合选择具体种类外,还应考虑耐水能力问题和柳对桃的遮光问题。对水位及其季节变化必须首先考虑:桃是很不耐水浸的,季节性短期最高水位,似乎不能小于30厘米,更不能有水浸。在湖南岸,栽桃在前于高处,柳可近水于低处,错行栽植。即可解决二者对水和光的要求;在北岸、桃、柳都不能往下近水栽,为不使柳遮桃树的光应同栽高处。问植时,柳应适当稀植为宜。颐和园西堤仿杭州苏堤,由于堤窄季节水位偏高,桃不能活,长期柳也早衰,故未成功。造园有时为特殊景观需要,在岸边栽不耐水湿的树种,往往需采取隔水的工程措施,但这只是少量进行,从适地适树考虑方能保证预想效果的实现,也是最经济的。也可以在了解园林环境的基础上,根据树种特性,提供一批可供选择树种,再从功能要求出发进行比较选用。当然对园林树木知识面广,并经过实地调查的设计师,自然在设计时,方案便可在头脑中一气呵成。
四、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
适地适树,基本有四条途径:
第一,是选择种树。既包括以地选树,或按树选地。以北京为例,在背风向阳处,可选种的树种很多。但对许多南树北移的树种,则必须选种在背风向阳,小气候较好的地方。
第二,是改地适树。该地某些方面不适合某树种植时,可通过人为措施(如进行深翻、换土,及日后养护管理等)来改造栽植地环境,创造条件满足其基本生态习性的要求,使其在原来不甚适应的地方进行生长。这是栽培上常用方法。
第三,适地接树。即嫁接在适合该地生长的砧木上,如选用耐寒、抗旱、耐盐碱砧木,以扩大种植范围。
第四,是适地改树。即通过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某些特性,如经抗性育种等。
通过选择途径,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地”和“树”的特性。对“地”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树木的生态习性与实地生长状况调查结合起来,是个有效的方法,并进行数字分析,最好还进行解剖和生理学研究。
园林树木适地适树,首先应选用乡土树种。如调查当地老树大树,分析其生长良好,长寿的具体生态原因。选用时对照分析预栽地的条件,是否适合。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该树的园林功能,又能反映地方特色。对于边缘树种要注意分析它与边缘分布区环境因子的主要矛盾,通过选择园林小气候条件的办法进行种植,并配以相应的养护措施。
对接砧选地,既要研究砧木与栽培树种品种的复亲力和砧穗相互影响,又要研究砧木对该地的适应能力。
引种野生的或外来树种,应对比原产地与引种地区的条件。经植物园引种驯化试验,逐步推广试种。要进行地区的、历史的分析和考察,以积极而慎重的态度来对待。
适地适树,通俗地说,就是把树木栽在适合的环境条件下;是因地制宜的原则在选用树种的具体化。也就是使树木生态习性和园林栽植地生境条件相适应,达到树和地的统一;使其生长健壮,充分发挥其园林功能。因此,适地适树是园林植树的基本原则。
地和树是矛盾统一体的两个对立面。二者之间,不一定也不可能永远绝对的融洽和保持长久的平衡,只要求基本部分相适应,达到一定的园林功能效果。例如颐和园万寿山上的侧柏,山上部和山脊的侧柏多呈灌丛状。从林业角度不一定符合木材生产要求,但已达到以常绿色衬托金碧辉煌的宫殿建筑的园林目的,也并不排除在基本适应的前提下,某些部分或阶段不适应的矛盾。这些可以通过人为栽培措施加以改造和调节来解决。因此适地适树又是能动的www.rixia.cc。但人为措施的能动作用又应受技术和经济条件所制约。既不能不看到可能扩大栽培的条件,也不能盲目乱引。
二、适地适树的标准
园林树木适地适树虽然是相对的,但也应有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与造林有所不同;它是根据园林绿化的主要功能目的来确定的。从卫生防护、保护环境出发,在污染区起码要能成活,整体有相当绿化效果,对偶尔阵发性高浓度污染有一定抗御能力。以观赏为目的者,要求生长健壮、清洁、无病虫害,供观赏的花、果正常。即使以某种特定艺术要求为目的,如为表现苍劲古雅或成桩景式的树木,其营养代谢应是平衡而稳定的并能维持较长寿,就算达到园林适地适树的标准。
三、园林树木种植设计的科学性
由于园林有多方面的功能,尤其有景观上的要求,但园林树木种植设计的艺术性必须建立在生态等科学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设计时,既可以先从景观出发,按树选择适合地点或加以局部改造。例如,在湖岸、提边要想达到柳暗花明的艺术效果,除考虑桃红柳绿在物候上相配合选择具体种类外,还应考虑耐水能力问题和柳对桃的遮光问题。对水位及其季节变化必须首先考虑:桃是很不耐水浸的,季节性短期最高水位,似乎不能小于30厘米,更不能有水浸。在湖南岸,栽桃在前于高处,柳可近水于低处,错行栽植。即可解决二者对水和光的要求;在北岸、桃、柳都不能往下近水栽,为不使柳遮桃树的光应同栽高处。问植时,柳应适当稀植为宜。颐和园西堤仿杭州苏堤,由于堤窄季节水位偏高,桃不能活,长期柳也早衰,故未成功。造园有时为特殊景观需要,在岸边栽不耐水湿的树种,往往需采取隔水的工程措施,但这只是少量进行,从适地适树考虑方能保证预想效果的实现,也日夏养花网是最经济的。也可以在了解园林环境的基础上,根据树种特性,提供一批可供选择树种,再从功能要求出发进行比较选用。当然对园林树木知识面广,并经过实地调查的设计师,自然在设计时,方案便可在头脑中一气呵成。
四、适地适树的途径与方法
适地适树,基本有四条途径:
第一,是选择种树。既包括以地选树,或按树选地。以北京为例,在背风向阳处,可选种的树种很多。但对许多南树北移的树种,则必须选种在背风向阳,小气候较好的地方。
第二,是改地适树。该地某些方面不适合某树种植时,可通过人为措施(如进行深翻、换土,及日后养护管理等)来改造栽植地环境,创造条件满足其基本生态习性的要求,使其在原来不甚适应的地方进行生长。这是栽培上常用方法。
第三,适地接树。即嫁接在适合该地生长的砧木上,如选用耐寒、抗旱、耐盐碱砧木,以扩大种植范围。
第四,是适地改树。即通过引种驯化、育种等方法,改变树种某些特性,如经抗性育种等。
通过选择途径,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必须首先充分了解“地”和“树”的特性。对“地”进行调查分析,并把树木的生态习性与实地生长状况调查结合起来,是个有效的方法,并进行数字分析,最好还进行解剖和生理学研究。
园林树木适地适树,首先应选用乡土树种。如调查当地老树大树,分析其生长良好,长寿的具体生态原因。选用时对照分析预栽地的条件,是否适合。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该树的园林功能,又能反映地方特色。对于边缘树种要注意分析它与边缘分布区环境因子的主要矛盾,通过选择园林小气候条件的办法进行种植,并配以相应的养护措施。
对接砧选地,既要研究砧木与栽培树种品种的复亲力和砧穗相互影响,又要研究砧木对该地的适应能力。
引种野生的或外来树种,应对比原产地与引种地区的条件。经植物园引种驯化试验,逐步推广试种。要进行地区的、历史的分析和考察,以积极而慎重的态度来对待。
综合本章所述,从树木的共性来看,具有以下特点:
1.木本植物多年生长于一地,有选择地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因此,栽植时和以后养护管理中,土壤中不断补充营养元素,对树木尤为重要。
2.树木开始以离心生长的方式不断扩大树冠。在该地该树达到最大体积后,即发生向心更新,如此反复多次,直到死亡。
植树造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
从我做起,让生活多一点绿
从环境上来说,植树造林,肯定是会让城市的环境更美好的,而且树木本来就可以给环境带来新鲜的氧气,所以如果一个城市的绿化随处可见,那这个城市的环境还有空气质量,肯定是很不错的。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人们外出散步,或者外出健身,就有种接近于大自然的感觉。现在在北上广深以及一些二线城市的空气质量实在是太差了。所以多种树可以吸收掉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让环境更清新。
如果是在山上植树造林的话,那就能实现“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景象了。因为在山上植树的话,就真正能做到守住一片蓝天,绿化一方群山,护好一江清水,在山上植树可以让更多的荒山绿起来。
自从植树节进入幼儿园之后,很多幼师都会带小朋友去植树,这样一来,既能为植树造林出一份力,又能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小孩子去爱护花草树木,让小孩子知道树木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的重要性。这样他们从小就会有一种对花草树木的保护意识。长大后也肯定会继续投身于植树造林中。
植树造林最直观的就是改变了现有的环境,另一方面,如果树木保护得好,还能造福后代,毕竟环境恶化的原因很大部分是出于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我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让后代来承受这些后果。所以,植树造林不止是对现在生活带来了变化,也是能对未来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
带来了减少土地的沙漠化、绿化环境、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等等变化。
大量的植树造林制止了土地的沙漠化,恢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当地甚至是全国的人们的健康水平。最重要的是,恢复了当地的耕地面积,给当地居民的耕种和居住带来了巨大的改善。
其次,恢复当地大面积森林覆盖率的同时,也改善了当地的环境,也间接的改善了全国的环境,对于交通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而且,森林覆盖率提高了,还能防风固沙,涵养本地的水土,给人们提供很好的饮水条件,减少水土的流失,让当地居民和政府都不在烦恼,让国家也能越来越美丽。
并且,现在的支付宝都在搞,低碳出行,积攒绿化能量,为荒漠化地区捐树的活动,所以大家都可以参与进来,一起为祖国绿化做贡献。
当然是自然环境中住的越来越舒服了。
首先从表面上来看,美化环境,走在路上一颗颗郁郁葱葱的大树,是环境变得很美,心情也比较愉悦,对于城市来说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更深处的原因来讲,植树可以防风沙,尤其是春天沙尘暴来临的时候,树木天然就是一道屏障,可以挡住风沙。还可以蓄水,防止水土流失,所以在暴雨的时候,脆弱的建筑物不会倒塌。还可以净化空气,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为人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可以说是相当的有利于我们的一件事了。
再者用树木做的东西不具有污染,可以提高重复使用率,可以有很多用途,家具等可以节省材料,毕竟属于再生材料,还是相当的耐用和实惠的。
除此之外,还可以给后人留下 宝贵的资料,珍惜的物种,能够延续下去,再现现在的风貌。所以植树造林不仅仅有利于当下,也有利于未来。
简单来说,植树造林会让我们的自然环境变得越来越好。
第一,植树造林可以有效的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增大土壤的储水蓄水能力。
现在地质灾害频发,我们时不时会听到某些地方出现了水土滑坡,对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如果植树造林的话,会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使各种各样的地质灾害减少,从而保证人们可以放心的居住和生活。
第二,植树造林可以让我们的环境问题得以改善,使得我们的气候更加的宜人。
我们都知道树木可以吸收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那大面积的植树造林带来的好处之一就是使得大气中的各种污染物得到控制,另外,虽然现在全球变暖问题的逐渐加重,植树造林也显得更加的重要,它可以有效的改善和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第三,植树造林还可以有效的阻挡风沙,削减风力的侵袭,防护林将风的力度减少70%到80%的程度,可想而知,树木对于风力的缓解可不是一星半点,如果没有防护林的保护,那我们便会时时处处收到大风的威胁,久而久之我们生存的地方也会变为一片狼藉。
所以,植树造林主要改善的还是我们的生态环境,从而让我们居住和生存的环境更加的适宜人类的居住,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就要到了,你准备好去栽种一颗小树,为我们的地球母亲增添一分绿了吗?
植树造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非常多的,比如植树造林能涵蓄水源、保持水土,植树造林能防风固沙,植树造林能减少噪音等等。
好处一:涵蓄水源、保持水土
有些地方,特别有的林场,对于植树造林涵蓄水源、保持水土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最明显的就是在一些山坡的地方,植树造林几年后,明显可以看出,生态恢复的非常好,而且涵蓄水源,也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在我们身边就可以看到的就是为什么有些鱼池的四周要种树,就是这个原因了。
好处二:防风固沙
植树造林对防风固沙也是非常有成效的,特别是在荒漠地区,可以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天然屏障的作用,我们都知道也都亲身经历过大大小小的沙尘暴,那个滋味想必每个经历过的人都不愿意想有第二次,但这是自然情况,如果我们不植树造林,那么我们就会生活在一个非常恶劣的环境下,我想谁也不愿意过这种生活,所以我们从小就应该懂得植树造林的重要意思。
好处三:减少噪音
我们每天都生活在城市中,每天都会听到汽车鸣笛的声音,特别是夏天开窗午休的时候,如果有汽车鸣笛,不但休息不好,还会影响整个心情,那么为什么在农村开窗休息,汽车鸣笛在与城市同样的距离,为什么听不到或是声音很小,就是因为植树造林能减少噪音,因为可以减弱噪声。
其实植树造林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远不止这些,总之要记得,就算是自私,为了自己,也要知道植树造林是多么重要。
文章标签:
上一篇:游泳的四种竞技快慢排名依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