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长着蜗牛脑袋背着田螺身体的动物叫什么?
我在鱼市买了一个缩在小海螺壳里的一个螃蟹,象蜗牛那种样子,背个壳,谁见过的,能告诉我是什么东西吗?
鱼店那还有各式的螺壳(我叫它”蜗牛螃蟹”),我也不知道它吃什么.怎么养.说它象螃蟹吧,但它比螃蟹多对触角,买鱼的老板说是小时候把它塞进去,长大了就爬不出来了. 是寄居蟹拉
寄居蟹
十足目(Decapoda)歪尾次目寄居蟹总科和陆生寄居蟹总科的概称。其外形介于虾和蟹之间,多数寄居于螺壳内。体形长,分头胸部及腹部。头胸部具头胸甲,但不覆盖最后胸节。头胸部前部较狭窄,钙化较强,后部扩展较宽,角质或完全膜质,有明显的颈沟。腹部长,曲卷或直伸,少数种宽短,多不对称。
寄居蟹总科包括有寄居蟹科,拟寄居蟹科,石蟹科等,常见的如大寄居蟹(方腕寄居蟹),体形很大,大螯长度超过10厘米,两螯表面和边缘生有许多刺状突起,步足上有刺。陆生寄居蟹总科包括活额寄居蟹科,陆生寄居蟹科、螯盖寄居蟹科等,常见的如艾氏活额寄居蟹和下齿细螯寄居蟹。全世界已知近1000种,中国约100种。多数为暖水种,黄海有少数冷水种。
寄居蟹除少数种类外,一般体躯左右不对称,腹部较柔软,可卷曲于螺壳中。节也常不对称。眼柄基部有眼鳞。第1触角柄常折叠,第2触角柄基部多具一棘。第3对颚足的基节或相邻接,或左右分离。螯肢一对,具强壮的螯,为取食御敌用。第1、第2对步足较长,爬行用第3、第4对步足一般很小,有角质褥,可支撑着螺壳内壁,使体躯稳定。雄性生殖孔在第4对(末对)步足的基节上开口。雌性生殖孔在第2对步足的基节上。腹肢退化,两侧多不对,常常只存在于一侧。雌性较发达,作抱卵用。尾肢和尾节左面常较右面发达,有粗糙的角质褥。这种特化了的尾扇用来钩住螺壳内部,不致被拉出。当体躯逐渐长大时,能随时调换较大的空螺壳。生活在潮间带的种类常行动活泼,在深海的种类较迟钝。以小的或死的动物为食。陆栖种为杂食性。雄性常比雌性大。为了争夺雌性,两雄常相争斗。平时多在海边或浅水内爬行,如遇危险,即缩入螺壳内,并以螯足塞住螺口。少数穴居的或寄居在角贝TEtOBv和蠕虫直管内的种类,腹部不弯曲。寄居蟹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艾氏活额寄居蟹的大螯上常着生海葵,另有些寄居蟹,寄居在海绵动物或腔肠动物体内,由于这两类动物能继续生长,由此寄居蟹可以不必常调换新居。
下齿细螯寄居蟹在螯足的长节下面内缘有一列齿,后端一齿特大。能够摩擦发声。
寄居蟹
十足目(Decapoda)歪尾次目寄居蟹总科和陆生寄居蟹总科的概称。其外形介于虾和蟹之间,多数寄居于螺壳内。体形长,分头胸部及腹部。头胸部具头胸甲,但不覆盖最后胸节。头胸部前部较狭窄,钙化较强,后部扩展较宽,角质或完全膜质,有明显的颈沟。腹部长,曲卷或直伸,少数种宽短,多不对称。
寄居蟹总科包括有寄居蟹科,拟寄居蟹科,石蟹科等,常见的如大寄居蟹(方腕寄居蟹),体形很大,大螯长度超过10厘米,两螯表面和边缘生有许多刺状突起,步足上有刺。陆生寄居蟹总科包括活额寄居蟹科,陆生寄居蟹科、螯盖寄居蟹科等,常见的如艾氏活额寄居蟹和下齿细螯寄居蟹。全世界已知近1000种,中国约100种。多数为暖水种,黄海有少数冷水种。
寄居蟹除少数种类外,一般体躯左右不对称,腹部较柔软,可卷曲于螺壳中。节也常不对称。眼柄基部有眼鳞。第1触角柄常折叠,第2触角柄基部多具一棘。第3对颚足的基节或相邻接,或左右分离。螯肢一对,具强壮的螯,为取食御敌用。第1、第2对步足较长,爬行用第3、第4对步足一般很小,有角质褥,可支撑着螺壳内壁,使体躯稳定。雄性生殖孔在第4对(末对)步足的基节上开口。雌性生殖孔在第2对步足的基节上。腹肢退化,两侧多不对,常常只存在于一侧。雌性较发达,作抱卵用。尾肢和尾节左面常较右面发达,有粗糙的角质褥。这种特化了的尾扇用来钩住螺壳内部,不致被拉出。当体躯逐渐长大时,能随时调换较大的空螺壳。生活在潮间带的种类常行动活泼,在深海的种类较迟钝。以小的或死的动物为食。陆栖种为杂食性。雄性常比雌性大。为了争夺雌性,两雄常相争斗。平时多在海边或浅水内爬行,如遇危险,即缩入螺壳内,并以螯足塞住螺口。少数穴居的或寄居在角贝TEtOBv和蠕虫直管内的种类,腹部不弯曲。寄居蟹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艾氏活额寄居蟹的大螯上常着生海葵,另有些寄居蟹,寄居在海绵动物或腔肠动物体内,由于这两类动物能继续生长,由此寄居蟹可以不必常调换新居。
下齿细螯寄居蟹在螯足的长节下面内缘有一列齿,后端一齿特大。能够摩擦发声。
是寄居蟹!
寄居蟹除少数种类外,一般体躯左右不对称,腹部较柔软,可卷曲于螺壳中。节也常不对称。眼柄基部有眼鳞。第1触角柄常折叠,第2触角柄基部多具一棘。第3对颚足的基节或相邻接,或左右分离。螯肢一对,具强壮的螯,为取食御敌用。第1、第2对步足较长,爬行用第3、第4对步足一般很小,有角质褥,可支撑着螺壳内壁,使体躯稳定。雄性生殖孔在第4对(末对)步足的基节上开口。雌性生殖孔在第2对步足的基节上。腹肢退化,两侧多不对,常常只存在于一侧。雌性较发达,作抱卵用。尾肢和尾节左面常较右面发达,有粗糙的角质褥。这种特化了的尾扇用来钩住螺壳内部,不致被拉出。当体躯逐渐长大时,能随时调换较大的空螺壳。生活在潮间带的种类常行动活泼,在深海的种类较迟钝。以小的或死的动物为食。陆栖种为杂食性。雄性常比雌性大。为了争夺雌性,两雄常相争斗。平时多在海边或浅水内爬行,如遇危险,即缩入螺壳内,并以螯足塞住螺口。少数穴居的或寄居在角贝和蠕虫直管内的种类,腹部不弯曲。寄居蟹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艾氏活额寄居蟹的大螯上常着生海葵,另有些寄居蟹,寄居在海绵动物或腔肠动物体内,由于这两类动物能继续生长,由此寄居蟹可以不必常调换新居。
寄居蟹大的可以食用,特别是大螯的肉味很鲜美。小的可作家禽饲料或钩饵。寄居蟹可做中药。
下齿细螯寄日夏养花网居蟹在螯足的长节下面内缘有一列齿,后端一齿特大。能够摩擦发声。
寄居蟹除少数种类外,一般体躯左右不对称,腹部较柔软,可卷曲于螺壳中。节也常不对称。眼柄基部有眼鳞。第1触角柄常折叠,第2触角柄基部多具一棘。第3对颚足的基节或相邻接,或左右分离。螯肢一对,具强壮的螯,为取食御敌用。第1、第2对步足较长,爬行用第3、第4对步足一般很小,有角质褥,可支撑着螺壳内壁,使体躯稳定。雄性生殖孔在第4对(末对)步足的基节上开口。雌性生殖孔在第2对步足的基节上。腹肢退化,两侧多不对,常常只存在于一侧。雌性较发达,作抱卵用。尾肢和尾节左面常较右面发达,有粗糙的角质褥。这种特化了的尾扇用来钩住螺壳内部,不致被拉出。当体躯逐渐长大时,能随时调换较大的空螺壳。生活在潮间带的种类常行动活泼,在深海的种类较迟钝。以小的或死的动物为食。陆栖种为杂食性。雄性常比雌性大。为了争夺雌性,两雄常相争斗。平时多在海边或浅水内爬行,如遇危险,即缩入螺壳内,并以螯足塞住螺口。少数穴居的或寄居在角贝和蠕虫直管内的种类,腹部不弯曲。寄居蟹常与其他动物共生,如艾氏活额寄居蟹的大螯上常着生海葵,另有些寄居蟹,寄居在海绵动物或腔肠动物体内,由于这两类动物能继续生长,由此寄居蟹可以不必常调换新居。
寄居蟹大的可以食用,特别是大螯的肉味很鲜美。小的可作家禽饲料或钩饵。寄居蟹可做中药。
下齿细螯寄日夏养花网居蟹在螯足的长节下面内缘有一列齿,后端一齿特大。能够摩擦发声。
这叫寄居蟹,海里有这种生物,专门寄生http://www.rixia.cc在海螺壳里过活。
寄居蟹
寄居蟹把,你几岁啊?寄居蟹都没见过。。。
蜗牛和田螺有什么区别?
蜗牛田螺有什么区别?科学小能手桂宝告诉你,听完阿芹都想吃了!
一、科目不同
1、蜗牛:柄眼目
2、田螺:中腹足目
二、外形不同
1、蜗牛:蜗牛的整个躯体包括眼、口、足、壳、触角等部分,身背螺旋形的贝壳,其形,颜色大小不一,它们的贝壳有宝塔形、陀螺形、圆锥形、球形、烟斗形等等。现国内养殖的白玉蜗牛、盖罩大蜗牛、散大蜗牛、亮大蜗牛、褐云玛瑙蜗牛等都有自己独特的外形。蜗牛的眼睛长在头部的后一对触角上。
2、田螺:中型个体,壳高约44.4毫米,宽27.5毫米。贝壳近宽圆锥形、具6~7个螺层,每个螺层均向外膨胀,螺旋部的高度大于壳口高度,体螺层明显膨大,壳顶尖,缝合线较深,壳面无滑无肋,呈黄褐色,壳口近卵圆形,边缘完整,薄,具有黑色框边。
三、生长环境
1、蜗牛:蜗牛喜欢在阴暗潮湿、疏松多腐殖质的环境中生活,昼伏夜出,最怕阳光直射,对环境反应敏感,最适合环境:温度16~30℃(23~30℃时,生长发育最快);空气湿度60%~90%;饲养土湿度40%左右;pH为5~7。当温度低于15℃,高于33℃时休眠,低于5℃或高于40℃,则可能被冻死或热死。但是各种蜗牛各不相同。
2、田螺:田螺为腹足类软体动物,喜欢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新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蜗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田螺
除了外壳形状、颜色、生活环境有区别外,主要还有:蜗牛属于蜗牛科动物,指陆生的腹足纲软体动物,雌雄同体;而田螺属于同一纲中的不同科,即田螺科的动物,水生,且雌雄异体,最大的区别还在于田螺足底紧贴着一片膜片,叫做厣,当遇到惊吓时,田螺便把身体收缩在贝壳里,并通过足的肌肉收缩,用厣将贝壳严严实实地盖住;而蜗牛是没有这个防护装置的。 蜗牛的壳颜色相对鲜艳些,多为黄色,而田螺大多为黑色外壳;蜗牛的壳质地比较脆,没有田螺的硬。田螺多栖息在有水的地方,而蜗牛多在树上或者其他潮湿的地方。 1、蜗牛陆生,田螺水生 2、壳旋转不同 3、蜗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田螺雌雄异体 4、分类学所属科不同 5、食性不同 6、田螺不分泌粘液。 7、呼吸器官不同 8、口器不同 …… 田螺:软体动物门,腹足纲,田螺科。贝壳大型,外形呈圆锥形,壳面光滑或具有螺棱。从壳顶向下旋转,每旋转1周即为1个螺层,最后1个螺层大而圆。雌雄异体,但从贝壳上不易区分。雄性右触角变粗形成交接器,卵胎生。 蜗牛:软体动物门,腹足纲,肺螺亚纲,蜗牛科。壳一般呈低圆锥形,右旋或左旋。头部显著,具有触角2对,大的1对顶端有眼。头的腹面有口,口内具有齿舌,可用以刮取食物。腹足扁平宽大,足底有腺体,爬动时能分泌粘液,粘液遇空气即迅速干燥,在爬过的地方留下明亮的痕迹。陆生,栖息于潮湿阴暗地区。由于外套腔壁富有血管,能进行气体交换,特称为“肺”。
蜗牛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陆生软体动物,生活在森林、灌木、果园、菜园、农田、住宅、公园、庭园、寺庙、高山、平地、丘陵等地。 田螺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田螺科,又名田中螺、黄螺,产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生活于湖泊、河流、沼泽、池塘和水田的泥沙中,平时以宽大的足在水底或水生植物上爬行。
蜗牛和田螺有什么区别:1.蜗牛生活在陆地,田螺生活在水里;2.蜗牛吃陆地植物,田螺吃水中植物。
这两个物种叫什么啊?我知道有一个是蜗牛,是哪一种?
蛞蝓 [ku y](学名 Agriolimax agrestis Linnaeus)为腹足纲,柄眼目,蛞蝓科动物的统称。中国南方某些地区称蜒蚰(不是蚰蜒),俗称鼻涕虫,是一种软体动物,与部分蜗牛组成有肺目。雌雄同体,外表看起来像没壳的蜗牛,体表湿润有黏液,民间流传在其身上撒盐使其脱水而死的捕杀方法的确有用。[1]
中文学名
蛞蝓
别称
水蜒蚰、鼻涕虫
二名法
Limax maximus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外形特征 听语音
常见品种
常见蛞蝓像没有壳的蜗牛。成虫体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毫米,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崎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2.5毫米,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粉红色品种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主要以苔藓为食。粉红色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当地居 民报导称曾看到过一种奇特的粉红色蛞蝓,尤其是在大雨之后,直到2013年,生物分类学家才正式该物种归入红三角蛞蝓,将它命名为“Triboniophorus graeffi”。
粉红色蛞蝓
科学家认为粉红色蛞蝓的历史可追溯至冈瓦那大陆,1.8亿年前两个大陆板块形成泛古陆的一部分,这两个大陆形成了现今澳大利亚。蛞蝓新物种生活在100平方公里的一个独特山顶地区,它的近亲物种发现于新西兰和南非地区。这种蛞蝓平时白天将身体掩埋在发霉树叶之下,有时夜晚会数百只爬出来吞食树上的霉菌和苔藓。它们长着与众不同的鲜艳粉红体色。[2]
生活习性 听语音
蛞蝓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www.rixia.cc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3]。
共2张
蛞蝓
蛞蝓取食广泛,主要吃婆芋、面包树、雀榕、血桐、蟛蜞菊、双花蟛蜞菊、蔬菜、蘑菇球根、蘑菇等植物、真菌及其果实等。
生长繁殖 听语音
蛞蝓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http://www.rixia.cc,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
物种分类 听语音
直尿道亚目 Subinfraorder Orthurethra
Superfamily Achatinelloidea Gulick,1873
Superfamily Cochlicopoidea Pilsbry,1900
中文学名
蛞蝓
别称
水蜒蚰、鼻涕虫
二名法
Limax maximus
界
动物界
门
软体动物门
外形特征 听语音
常见品种
常见蛞蝓像没有壳的蜗牛。成虫体伸直时体长30~60毫米,体宽4~6毫米;内壳长4毫米,宽2.3毫米。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触角2对,暗黑色,下边一对短,约1毫米,称前触角,有感觉作用;上边一对长约4毫米,称后触角,端部具眼。口腔内有角质齿舌。体背前端具外套膜,为体长的1/3,边缘卷起,其内有退化的贝壳(即盾板),上有明显的同心圆线,即生长线。同心圆线中心在外套膜后端偏右。呼吸孔在体右侧前方,其上有细小的色线环绕。崎钝。粘液无色。在右触角后方约2毫米处为生殖孔。卵椭圆形,韧而富有弹性,直径2~2.5毫米。白色透明可见卵核,近孵化时色变深。幼虫初孵幼虫体长2~2.5毫米,淡褐色,体形同成体。
粉红色品种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卡普塔尔山脉发现一种奇特的大型粉红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主要以苔藓为食。粉红色蛞蝓体长可达到20厘米,当地居 民报导称曾看到过一种奇特的粉红色蛞蝓,尤其是在大雨之后,直到2013年,生物分类学家才正式该物种归入红三角蛞蝓,将它命名为“Triboniophorus graeffi”。
粉红色蛞蝓
科学家认为粉红色蛞蝓的历史可追溯至冈瓦那大陆,1.8亿年前两个大陆板块形成泛古陆的一部分,这两个大陆形成了现今澳大利亚。蛞蝓新物种生活在100平方公里的一个独特山顶地区,它的近亲物种发现于新西兰和南非地区。这种蛞蝓平时白天将身体掩埋在发霉树叶之下,有时夜晚会数百只爬出来吞食树上的霉菌和苔藓。它们长着与众不同的鲜艳粉红体色。[2]
生活习性 听语音
蛞蝓以成虫体或幼体在作物根部湿土下越冬。5-7月在田间大量活动为害,入夏气温升高,活动减弱,秋季气候凉爽后,又活动为害。野蛞蝓怕光,强光下2-3小时即死亡,因此均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土中或隐蔽www.rixia.cc处。耐饥力强,在食物缺乏或不良条件下能不吃不动。阴暗潮湿的环境易于大发生,当气温11.5-18.5℃,土壤含水量为20-30%时,对其生长发育最为有利[3]。
共2张
蛞蝓
蛞蝓取食广泛,主要吃婆芋、面包树、雀榕、血桐、蟛蜞菊、双花蟛蜞菊、蔬菜、蘑菇球根、蘑菇等植物、真菌及其果实等。
生长繁殖 听语音
蛞蝓5-7月产卵,卵期16-17天,从孵化至成贝性成熟约55天。成贝产卵期可长达160天。野蛞蝓雌雄同体,异体受精,亦可同体受精繁殖。卵产于湿度大有隐蔽的土缝中,每隔1-2天产一次,约1-32粒http://www.rixia.cc,每处产卵10粒左右,平均产卵量为400余粒。
物种分类 听语音
直尿道亚目 Subinfraorder Orthurethra
Superfamily Achatinelloidea Gulick,1873
Superfamily Cochlicopoidea Pilsbry,1900
图1、蛞蝓
图2、白玉蜗牛
第一个蛞蝓
田螺?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有一种长着蜗牛脑袋背着田螺身体的动物叫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54613.html
上一篇:5下面一个点的怎么吹竖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