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金融】详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2022-05-18 18:59:06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95

国际货币体系是如何演变的?

  发展演变
  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   1918至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金本位制度   (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是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继推行的货币制度。   条件:   (1)自由铸造   (2)自由兑换   (3)自由输出入   特点: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2)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决定   (3)国际收支由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   主要内容:(1)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是国际储备资产和结算货币;(2)金铸币可以自由流通和储藏,也可以按法定含金量自由铸造,各种金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   优势: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为该体系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黄金以及其他代表黄金流通的铸币和银行券之间的比价以及各国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因而对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劣势以及制度的解体:该货币制度过于依赖黄金,而现实中黄金产量的增长远远无法满足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对黄金的需求,简言之,黄金不够用了。再加上各国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造成黄金储备分布的极端不平衡。于是银行券的发行日益增多,黄金的兑换日益困难。一战爆发,各国便中止黄金输出,停止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国际金本位制度宣告解体。   虚金本位制度(又称金汇兑本位制)   盛行于一战结束到30年代经济大萧条开始。 是在1922年,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定的。   基本内容:(1)黄金依旧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各国纸币仍规定有含金量,代替黄金执行流通、清算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2)本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或通过另一种同黄金挂钩的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与黄金直接或间接保持固定的比价。   (3)间接挂钩的条件下,本国货币只能兑换外汇来获取黄金,而不能直接兑换黄金。   (4)黄金只有在最后关头才能充当支付手段,以维持汇率稳定。   优势与劣势:节约了黄金的使用,弥补了金本位中黄金量不足的劣势。但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对黄金的需求和黄金的产量的缺口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汇率频繁波动时用黄金干预外汇市场来维系固定比价显得力不从心。   解体: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国际虚金本位制度瓦解。   混乱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国际贸易体系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混乱时期,其间形成了英、美、法三大国为中心的三个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三大集团以各自国家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同时展开了世界范围内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国际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   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双挂钩”的具体内容是:   1、确定了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美元与黄金挂钩:①官价:35美元=1盎司黄金;②美国准许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③其它国家的货币不能兑换黄金。 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①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平价决定固定汇率;②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否则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干预。 国际货币体系相关内容
  2、建立永久性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规定了美元的发行和兑换方式。   4、确定固定汇率制。   5、提出了资金融通方案。   优势和劣势    优势:1、解决了国际储备短缺的困难(黄金短缺)。2、固定汇率稳定了世界金融市场。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资金融通方案促进了国际金融合作。   劣势:以一个强大经济实体来稳固世界金融市场容易因为此经济实体的起伏与衰盛导致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而造成不稳定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美国借此成就了自身的世界金融霸权。   2、“特里芬难题”揭示了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在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际收支保有大量顺差,黄金外汇储备比较充足,而其他国家普遍存在“美元荒”的情况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解脱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形成“美元荒”; 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荒:二战后,欧洲各国资金短缺、物资匮乏。而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急需从美国进口商品。但购买美国商品必须用美元或黄金支付,而各国黄金数量有限,无力向美国出口换取美元,这使美国国际收支大量盈余,其他国家大量需求美元,引起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上涨,美元供不应求。到1949年,美国黄金储备高达245亿美元之巨,而世界其他国家则发生了美元荒。   如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则易引起美元贬值,发生美元危机,形成“美元灾”。 国际货币体系
  美元灾:指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通货的现象。1960年代初,美国国际收支逐渐恶化,主要原因是:(1)1948年开始,美国执行马歇尔计划,对外提供经济援助,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各国,使西欧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其商品流入国际市场,获得了较多的黄金和美元。(2)1950年起,美国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军费开支大增,大量美元流出国境,国际收支出现逆差。(3)美国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国内资金外流,美国逆差不断扩大。这样6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原来普遍存在的美元不足现象变成了美元过剩,美元不断贬值。其他国家为了回避汇率风险,不愿在国际支付中接受美元。美元地位极度虚弱,经常成为被抛售对象。1960年10月爆发第一次美元危机,此后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削弱,表现是各地金融市场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币,美元汇率下跌。1968年3月,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第二次美元危机,半个多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各国中央银行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同年12月宣布美元贬值7.89%,将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但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美国国际收支危机和美元危机的继续发展。1973年2月,由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严重,美元信用猛降,国际金融市场又一次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原西德马克和日圆、并 多元化货币体系
  进而抢购黄金的风潮。仅2月9日一天,德国法兰克福外汇市场就抛售了近20亿美元,国际外汇市场不得不暂时关闭。在此局面下,美国政府于1973年2月1www.rixia.cc2日再次宣布美元贬值10%,黄金官价增至每盎司42.22美元。美元的两次贬值并未能阻止美元灾,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原西德马克的风潮。伦敦黄金市场的黄金价格一度涨到96美元一盎司。最终导致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   事实上,美国从1950年代起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市场上美元大量过剩,从60年代到70年代曾发生多次美元危机。   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崩溃后沿用至今。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引发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在90年代进一步加强时,该体系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凸现。 国际货币体系
  具体内容   (1)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   (2)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黄金、特别提款权等。   (3)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单独浮动、联合浮动、盯住浮动制、管理浮动制。   (4)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汇率调节、利率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预和贷款调节。   优点    (1)国际储备多元化:摆脱对单一货币依赖,货币供应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并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2)浮动汇率制在灵敏反应各国经济动态的基础上是相对经济的调节。 国际货币体系
  (3)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避免了布雷顿体系下调节失灵的尴尬。   缺点:(1)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货币格局不稳定、管理调节复杂性强、难度高。   (2)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体系的动荡和混乱,套汇、套利等短线投机活动大量泛滥,先后引发多次金融危机。汇率变化难以预测也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   (3)调解机制多样化不能根本上改变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亚洲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几次干预失败就是例证。
一战前的国际货币体系严格意义上的国际金本位制。
  20世纪40年代中期—20世纪70年代中期:布雷顿森林体系。
  20世纪中后期至今:牙买加体系。

也就是 金本位制 》 布雷顿森林体系 》 牙买加体系
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   
1918至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百度
发展演变
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 1918至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金本位制度 (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制度) 国际货币体系
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是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继推行的货币制度。 条件: (1)自由铸造 (2)自由兑换 (3)自由输出入 特点: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2)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决定 (3)国际收支由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 主要内容:(1)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是国际储备资产和结算货币;(2)金铸币可以自由流通和储藏,也可以按法定含金量自由铸造,各种金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 优势: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为该体系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黄金以及其他代表黄金流通的铸币和银行券之间的比价以及各国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因而对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简述货币的发展过程

中国使用货币已有四千年历史,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 商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

4、 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

9、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11、汉代的货币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12、三国两晋的货币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蜀:直百钱;

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

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刘宋:四铢钱;

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

陈:大贷六珠;

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

东魏:沿永安五铢;

北齐:常平五铢;

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

14、隋唐时期的货币

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

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

15、唐末五代的货币

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

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

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

16、两宋时期的货币

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

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

北宋铁钱区:四川

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

南宋铜钱区:东南、

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

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汉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兑现的信用凭证,只能在四川使用。

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

XSiGlMz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

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

17.元代的货币

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

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

18、明清时期的货币

银铸币:银铸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态有银锭、银元宝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对付西方银元流入,自铸银元。光绪十三年,铸造光绪元宝,又称“龙洋”,分单龙和双龙,另外还有光绪帝半身像银币

19、近代的货币

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

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

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在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由于历史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种不同的法定货币,大陆地区使用人民币,港澳地区因为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法定货币是港元,澳门则是澳门元;此二者并直接或间接与美元挂钩。

扩展资料:

货币分类标准

方法1

以发行者来分类,可分为公钱(法定货币)、私营货币和区域货币(社区货币)。公钱一般说来由政府来发行,当它存在的时候,一般说来占主导地位。私钱和区域货币则由非政府机构来发行。

按材资来分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使用不同的物品作为货币。可分为贝壳、珠子、棍子、金属货币(参见商品货币)、纸币以及数字货币。就性质来分,可分为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

方法2

以物易物 定义:本身有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使用时间:古代 缺点:过程费时、不易达成交易、无保障、不易携带

商品货币 定义:本身具有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缺点:沉重、易碎、无保障、不易携带

法定货币(强制货币) 定义:以法令强制规定(任何人皆不得拒绝)其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塑胶货币 定义:不属于货币的一种,仅为延迟支付的工具

本位:

1,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2,银本位

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通货的基本单位由定量的银规定的货币本位制。

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

到了19世纪末,随着白银采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白银价值不断降低,金银之间的比价大幅度波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还保留银本位制。

3,复本位

同时规定黄金和白银为货币单位基础的本位叫做复本位。实行复本位实际上是同时实行金本位和银本位。复本位的优点是:由于货币单位以两种贵金属为基础,复本位货币价值比金本位或银本位的货币更加稳定。

如果金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金本位;如果银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银本位。而复本位的主要问题是:它有时成为金本位,有时成为银本位,难以起到双重本位的作用。

复本位制亦称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对称是单本位制,即银本位制或金本位制。英、美、法等国在确立金本位以前均曾在 18~19世纪长期采用复本位制。

4,不兑现本位

不把贵金属作为货币单位的基础,并且规定纸币不兑换贵金属的本位叫做不兑现本位,又称为信用本位。按照这种本位制,人们可以用一种纸币兑换另一种纸币,但不能兑换贵金属。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金本位或银本位制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它的贵金属存量,而贵金属存量又取决于贵金属的勘探和开采情况,所以货币供给量不能适应经济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不兑换本位制条件下,政府可以决定货币供给量。因此,不兑现本位制更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调节。

5,纸币本位

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

由于发行纸币是国家的特权,在中央银行国有化之后,国家便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方式是通过信贷程序进行的,所以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货币。

由于该种货币制度不与黄金挂钩,纸币发行量一般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国家要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也叫“有管理的通货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都是纸币本位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

货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

一、实物货币

指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非货币用途的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

如在中国历史上,龟壳、海贝、蚌珠、皮革、齿角、米粟、布帛、农具等都曾作为实物货币被使用过。但这些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货币,在交换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由于充当货币的物体,一般须具备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性、统一性、可分性、耐久性、轻便性等特点,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为金属货币所取代。

二、金属货币

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形状的货币。

金属货币较实物货币更具有充当货币物体的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是最早使用金属货币的国家之一,早在殷商时代,金属货币就已成为货币的主要形式。

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会磨损减重,加上人为实行的铸币变质政策,以及随着商品交换规模不断扩大,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流通www.rixia.cc量的增长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贸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长的需要,于是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或信用货币所取代。

三、信用货币

广义指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种信用凭证,包括银行券、汇票、期票、银行支票等。

狭义指银行信用货币,即银行券和银行支票。信用货币以票据流通为基础,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信用货币是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直接后果。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信用制度日益发展,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日益深化,各种形式的信用货币遂得以产生和发展。

四、纸币

它本身的价值大大低于它作为价值符号所表示的货币价值,所以习惯上认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

纸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统治者有意识地利用国家政权发行并强制流通没有内在价值的纸币来代替铸币,强制流通使纸币作为货币象征或符号得到了社会公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公元11世纪,北宋的交子是典型的纸币,它是由国家印制、强制行使的不兑现的货币符号。其后元、明、清发行的宝钞,也属于典型的纸币。

五、存款货币

指金融机构的存款。由于存款人可以根据银行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开出支票,支票又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流通,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使银行存款起到了货币作用,故在西方国家一般将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称为存款货币或存款通货。

但支票本身并不是货币,只是出票人向银行发出并要求银行付款的票据。

活期存款才是真正的货币,只要存款人在银行活期帐户上仍有余额,可随时提取,开出支票即可当现金使用,是成本最低的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



币制改革的经历过程:先秦货币-->秦汉至隋货币-->唐宋货币-->辽西夏金元货币-->明清货币-->近代货币-->革命根据地货币-->现代货币

扩展资料

民法货币

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各种纸币和铸币。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人民币是我国境内唯一通行的货币,外国货币、金银都不得作为支付手段。

民事主体要实现民事权利或者履行民事义务,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以人民币为支付手段,而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进行外币黑市交易、逃汇、套汇等非法活动。

货币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作用是:

(1)担当物权的客体,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除对一般实物享有物权外,还可对货币行使占有、适用、收益和处分。

(2)充当债券的标的物。例如,货币可作为买卖之债中的价款、劳务之债中的酬金。

货币作为民法上特殊的种类物,其特殊之处是:

(1)货币所有权的归属。货币占有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货币的占有人视为货币所有人。

(2)货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所有权的转移以交付为要件,即使在借款合同中,转移的也是货币所有权,而非货币的使用权。无行为能力人交付的货币也发生所有权的转移。

(3)货币不发生返还请求权与占有回复诉权问题,仅能基于合同关系、不当得利或者侵权行为提出相应的请求。其特殊之处是由货币的流通手段决定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

人类的货币发展,从开始到目前,已经有四个发展阶段。这就是:实物货币阶段,称量货币阶段,纸币阶段,电子货币阶段。

扩展资料

实物货币:通常指远古时期,各地的人们相约在某地交换自己需要的物品。因为各人所需不同,而各人所有的可供交换的物品又不同。为了方便大家交换,而临时约定一种物品为交换中的“等价物”。这种“等价物”就是实物货币。

从出土文物上研究,可以知道,从粮食、布匹、毛皮到工具、陶瓷器、家畜都曾经充当过货币。当人类社会进入奴隶制社会时,因为交换市场人群的变化,装饰品也成为当时的一种货币。

实物货币的使用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虽然不能确定有多少年的历史,但肯定比后来的几种货币使用的时间要长。原因很简单,人类发展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比无文字记载的历史要短的多。而在有文字记载的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人类创造出了后三种货币形态。

称量货币:这是我们今天能够看到实物的一种历史货币,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在小部分延续的一种货币。金、银、铜、铁等等金属货币,不论造成什么形态,都是属于称量货币。

纸币:这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在继续使用的一种货币。纸币是一种价值符号,是由国家、政权、单位发行的一种有时限,有地域限制的货币。任何一种纸币都只能在某一时间,某一地区内流通。换句话说,任何一种可以在某一时间,某一地区内流通的价值符号,又都可以视为纸币的一种。

电子货币:这是人类发明的最新的货币形式,比如,银行卡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

每一次人类货币形态的更新,无疑都表明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因此说货币是人类文明发展各个历史阶段的里程碑。

人类货币发展的四个阶段又不是完全断代相续的,我们今天仍然在某些地方使用称量货币;纸币和电子货币如今也在混用。由此可见,二种货币的更新,有一个很长的“交接”过程。

参考资料:货币 百度百科

从货币的发展过程来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实物货币

指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其非货币用途的商品价值相等的货币。如在中国历史上,龟壳、海贝、蚌珠、皮革、齿角、米粟、布帛、农具等都曾作为实物货币被使用过。

但这些以实物形态存在的货币,在交换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充当货币的物体,一般须具备普遍接受性、价值稳定性、统一性、可分性、耐久性、轻便性等特点,因此,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实物货币逐渐为金属货币所取代。


2、金属货币

指以金属为材料并铸成一定形状的货币。金属货币较实物货币更具有充当货币物体的特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由于金属货币在流通中会磨损减重,加上人为实行的铸币变质政策,以及随着商品交换规模不断扩大,金属货币特别是贵金属货币流通量的增长已远远不能满足生产、贸易、金融等交易量巨大增长的需要,于是金属货币逐渐被纸币或信用货币所取代。


3、信用货币

广义指充当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的各种信用凭证,包括银行券、汇票、期票、银行支票等。狭义指银行信用货币,即银行券和银行支票。

信用货币以票据流通为基础,直接产生于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4、纸币

国家发行和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本身的价值大大低于它作为价值符号所表示的货币价值,所以习惯上认为纸币本身没有价值。纸币产生于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货币在流通中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5、存款货币

指金融机构的存款。由于存款人可以根据银行活期存款或支票存款开出支票,支票又可以在市场上转让流通,具有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使银行存款起到了货币作用,故在西方国家一般将银行活期存款和支票存款称为存款货币或存款通货。

扩展资料:

货币的职能

1、价值尺度

价值尺度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即货币充当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尺度。

2、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就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

3、贮藏手段

贮藏财富(财富的象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是足值的金银条(如金属条块等)。

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

4、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执行清偿债务时所执行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买卖可以不用现款,采用赊账的方式,到一定时期后再付现款。

5、世界货币

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按其实际重量来发挥其职能。

参考资料:

钱币发展史——人民网

1,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

2,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3,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在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4,由于历史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种不同的法定货币,大陆地区使用人民币,港澳地区因为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法定货币是港元,澳门则是澳门元;此二者并直接或间接与美元挂钩。

5,金银,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

6,纸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在宋朝年间于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扩展资料:

实物货币

是指作为日夏养花网非货币用途的价值和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实物商品。能充当实物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① 普通接受性;②价值稳定;③价值均值可分性;④轻便和易携带性。很显然,一般金属都具备这些特征,因此,在实物货币的类型中,金属货币最具代表性。

代用货币

一般是指纸制的凭以换取实物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其本身价值就是所替代货币的价值。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的优越性主要有:①印刷纸币的成本较之铸造金属要低;② 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甚至有意的磨削,可以节约贵金属货币;②克服了运送货币的成本与风险。当然代用货币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易损坏、易伪造等。

参考资料:

货币-百度百科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变

1、国际金本位制度

  主张金币自由铸造、自由兑换和黄金自由输出入。

2、金本位制

政府停止铸造金币。

不许金币流通,代替金币流通的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银行券。

银行券不能兑换金币,只能兑换金块,并且有兑现的最低限度。

黄金仍可自由输出输入。

3、布雷顿森林体系

  “双挂钩”机制:

  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

4、牙买加体系

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改革。

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增强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增加成员国基金份额。

扩大信贷额度,以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融资。

1880至1914年,国际金本位制度
1918至1939年,国际金本位制度的恢复时期
1944至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
1973至1976年,向浮动汇率制度过渡时期
1976年至今,牙买加体系
金本位制度
(以一定成色及重量的黄金为本位货币的制度)历史上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是19世纪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相继推行的货币制度。
条件:
(1)自由铸造
(2)自由兑换
(3)自由输出入
特点:
(1)黄金充当国际货币
(2)各国货币的汇率由其含金量决定
(3)国际收支由物价现金流动机制自动调节
主要内容:(1)黄金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可以自由输出输入国境,是国际储备资产和结算货币;(2)金铸币可以自由流通和储藏,也可以按法定含金量自由铸造,各种金铸币或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成黄金。
优势:是一种较为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为该体系下各国货币之间的比价、黄金以及其他代表黄金流通的铸币和银行券之间的比价以及各国物价水平相对稳定。因而对汇率稳定、国际贸易、国际资本流动和各国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劣势以及制度的解体:该货币制度过于依赖黄金,而现实中黄金产量的增长远远无法满足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对黄金的需求,简言之,黄金不够用了。再加上各国经济实力的巨大差距造成黄金储备分布的极端不平衡。于是银行券的发行日益增多,黄金的兑换日益困难。一战爆发,各国便中止黄金输出,停止银行券和黄金的自由兑换,国际金本位制度宣告解体。
虚金本位制度(又称金汇兑本位制)
盛行于一战结束到30年代经济大萧条开始。 是在1922年,意大利热那亚召开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定的。
基本内容:(1)黄金依旧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基础,各国纸币仍规定有含金量,代替黄金执行流通、清算和支付手段的职能。
(2)本国货币与黄金直接挂钩或通过另一种同黄金挂钩的货币与黄金间接挂钩,与黄金直接或间接保持固定的比价。
(3)间接挂钩的条件下,本国货币只能兑换外汇来获取黄金,而不能直接兑换黄金。
(4)黄金只有在最后关头才能充当支付手段,以维持汇率稳定。
优势与劣势:节约了黄金的使用,弥补了金本位中黄金量不足的劣势。但是世界贸易的发展中对黄金的需求和黄金的产量的缺口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汇率频繁波动时用黄金干预外汇市场来维系固定比价显得力不从心。
解体: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国际虚金本位制度瓦解。
混乱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到二战前,国际贸易体系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混乱时期,其间形成了英、美、法三大国为中心的三个货币集团(英镑集团、美元集团、法郎集团),三大集团以各自国家的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同时展开了世界范围内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布雷顿森林体系国际货币体系
内容
“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确立了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建立固定比价关系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双挂钩”的具体内容是:
1、确定了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美元与黄金挂钩:①官价:35美元=1盎司黄金;②美国准许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随时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③其它国家的货币不能兑换黄金。 其它货币与美元挂钩:①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通过黄金平价决定固定汇率;②各国货币汇率的波动幅度不得超过金平价的上下1%,否则各国政府必须进行干预。2、建立永久性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规定了美元的发行和兑换方式。
4、确定固定汇率制。
5、提出了资金融通方案。
优势和劣势
优势:1、解决了国际储备短缺的困难(黄金短缺)。2、固定汇率稳定了世界金融市场。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资金融通方案促进了国际金融合作。
劣势:以一个强大经济实体来稳固世界金融市场容易因为此经济实体的起伏与衰盛导致世界金融市场的波动,而造成不稳定性。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原因
1、美国借此成就了自身的世界金融霸权。
2、“特里芬难题”揭示了该体制存在无法解决的难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是在美国经济实力雄厚,国际收支保有大量顺差,黄金外汇储备比较充足,而其他国家普遍存在“美元荒”的情况下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转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美国国际收支必须顺差,美元对外价值才能稳定;2、美国的黄金储备充足;3、黄金必须维持在官价水平。这三个条件实际上不可能同时具备。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不可解脱的内在矛盾——“特里芬难题”(由美国经济学家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一书中指出):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则国际储备资产不敷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形成“美元荒”;美元荒:二战后,欧洲各国资金短缺、物资匮乏。而美国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生产力大大提高,各国急需从美国进口商品。但购买美国商品必须用美元或黄金支付,而各国黄金数量有限,无力向美国出口换取美元,这使美国国际收支大量盈余,其他国家大量需求美元,引起国际市场上美元汇率上涨,美元供不应求。到1949年,美国黄金储备高达245亿美元之巨,而世界其他国家则发生了美元荒。
如美国国际收支逆差,则易引起美元贬值,发生美元危机,形成“美元灾”。美元灾:指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通货的现象。1960年代初,美国国际收支逐渐恶化,主要原因是:(1)1948年开始,美国执行马歇尔计划,对外提供经济援助,大量美元流入西欧各国,使西欧国家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其商品流入国际市场,获得了较多的黄金和美元。(2)1950年起,美国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军费开支大增,大量美元流出国境,国际收支出现逆差。(3)美国的低利率政策促使国内资金外流,美国逆差不断扩大。这样60年代以后一些国家原来普遍存在的美元不足现象变成了美元过剩,美元不断贬值。其他国家为了回避汇率风险,不愿在国际支付中接受美元。美元地位极度虚弱,经常成为被抛售对象。1960年10月爆发第一次美元危机,此后美元的国际地位不断削弱,表现是各地金融市场纷纷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硬币,美元汇率下跌。1968年3月,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第二次美元危机,半个多月中,美国的黄金储备流出了14亿多美元,3月14日一天,伦敦黄金市场的成交量达到350——400吨的破记录数字。1971年8月15日美国政府宣布停止各国中央银行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同年12月宣布美元贬值7.89%,将黄金官价从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但这些措施并未能阻止美国国际收支危机和美元危机的继续发展。1973年2月,由于美国国际收支逆差严重,美元信用猛降,国际金融市场又一次掀起了抛售美元,抢购原西德马克和日圆、并进而抢购黄金的风潮。仅2月9日一天,德国法兰克福外汇市场就抛售了近20亿美元,国际外汇市场不得不暂时关闭。在此局面下,美国政府于1973年2月12日再次宣布美元贬值10%,黄金官价增至每盎司42.22美元。美元的两次贬值并未能阻止美元灾,1973年3月,西欧又出现了抛售美元、抢购黄金和原西德马克的风潮。伦敦黄金市场的黄金价格一度涨到96美元一盎司。最终导致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度崩溃。
事实上,美国从1950年代起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国际市场上美元大量过剩,从60年代到70年代曾发生多次美元危机。
牙买加体系
牙买加体系从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代崩溃后沿用至今。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后,1976年IMF通过《牙买加协定》,确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浮动汇率的合法性,继续维持全球多边自由支付原则。虽然美元的国际本位和国际储备货币地位遭到削弱,但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和国际储备货币职能仍得以延续,IMF原组织机构和职能也得以续存。但是国际货币体系的五个基本内容所决定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准则与规范却支离破碎。因此现存国际货币体系被人们戏称为“无体系的体系”,规则弱化导致重重矛盾。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引发金融市场全球化趋势在90年代进一步加强时,该体系所固有的矛盾日益凸现。具体内容
(1)黄金非货币化:黄金与各国货币彻底脱钩,不再是汇价的基础。
(2)国际储备多元化:美元、欧元、英镑、日元、黄金、特别提款权等。
(3)浮动汇率制合法化:单独浮动、联合浮动、盯住浮动制、管理浮动制。
(4)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汇率调节、利率调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干预和贷款调节。
优点
(1)国际储备多元化:摆脱对单一货币依赖,货币供应和使用更加方便灵活,并解决了“特里芬难题”。
(2)浮动汇率制在灵敏反应各国经济动态的基础上是相对经济的调节。(3)货币调解机制多样化:各种调节机制相互补充,避免了布雷顿体系下调节失灵的尴尬。
缺点:(1)国际储备多元化:国际货币格局不稳定、管理调节复杂性强、难度高。
(2)浮动汇率制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和体系的动荡和混乱,套汇、套利等短线投机活动大量泛滥,先后引发多次金融危机。汇率变化难以预测也不利于国际贸易和投资。
(3)调解机制多样化不能根本上改变国际收支失衡的矛盾。亚洲金融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几次干预失败就是例证。

简述货币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五次极为重大的演变:

1、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2、由杂乱形状向统一形状的演变。

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

5、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

中国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蚁鼻钱,环钱四大货币体系。以后又经历了秦、唐、汉、魏晋南北朝,直到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第一套人民币。

知识拓展:

纪念币

普通纪念币是具有特定主题,限量发行的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从1984年发行第一套普通纪念币至今,共发行了63套75枚(张)普通纪念币,总发行量约8.5亿枚(张)。面额有1角、1元、5元、10元、50元、100元不等,将中华人民共和国50多年的辉煌成就及重大历史事件浓缩于纪念币的方寸之间。

参考资料:中国货币史 百度百科

解答如下:  

货币制度的发展顺序依次为:银单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单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最后是纸币制度。

在原始社会,金属已经出现,由于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低下所以还没有货币。随着人类的发展,货币是历史的必然产物,金和银这两种贵金属决定了它们必然会成为货币。

货币制度是国家用法律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一开始资本主义国家使用的是银单本位制,这种货币制度满足了当时商品经济并不很发达的社会的需要。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城乡商品的交易规模日益扩大,大宗商品交易不断增加。作为本位币的银币需求也随着增加,于是人们大量开采白银,导致白银价值不断下降。而作为一种货币金属,只有当其价值保持相对稳定,才适合于作货币材料,以便保证货币价值的稳定性。

16-18世纪欧洲国家纷纷建立金银复本位制度。商品经济的持续发展使得商品交易对金银两种贵金属的需求增加,白银用于小额交易,黄金则用于大宗买卖。在这种制度下,金银都是铸造本位币的材料,金币和银币可以同时流通,都可以自由铸造,都具有无限法偿力,且都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首先是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是按照它们所包含的金银实际价值进行流通的。在金银复本位制下,商品具有金币和银币表示的双重价格。

金银市场比价的波动引起的商品双重价格比例波动阻碍了商品交易的发展。于是出现了双本位制,国家以法律规定金币和银币之间的固定比价进行流通和交换。这种做法避免了金银实际价值波动对商品双重价格的影响,但违背了价值规律,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即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被人们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充斥着市场。为了解决“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资本主义国家采用跛行本位制度,即金银币都是本位币,但国家固定金币能自由铸造,而银币不能自由铸造,并限制每次支付银币的额度。在这种制度中,银币已成为辅币。
银币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货币制度从金银复本位制过度到金单本位制。金铸币可以自由铸造,而其他金属货币包括银币则限制铸造。金币可以自由流通。黄金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地输出输入。金单本位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货币数量适当。2.在实行金单本位制的国家内,其货币的对外汇率相对稳定。

金单本位制使得资本主义经济获得迅速发展。首先稳定的币值保证了商品流通顺利扩展,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其次,稳定的币值是债权债务的契约关系保持正常,促进了信用关系的发展;第三,相对稳定的汇率有利于发展国际贸易,也有利于资本输出,使国际经济关系相对稳定。

由于商品经济规模日益扩大,而全世界的黄金存量有限,价值符号无法兑现金单本位制的制度被削弱。
为了缓解对黄金的需求,使经济发展摆脱了黄金数量的限制,出现了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块本位制是没有金币流通的金本位制度,废除了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自由流通的规定。由银行券代替金币流通,银行券可以兑换金币但是兑换的起点很高。金汇兑本位制规定银行券不能直接兑换黄金,银行券只能与外汇兑换,然后用外汇在外国兑换黄金。这种货币制度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对黄金短缺与商品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金银这两种贵金属在历史上为推动人类的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果。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币材不足的问题,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各国普遍实行纸币制度。纸币制度是以不兑现的纸币为主币的货币制度。纸币的发行基于有集权的民族国家和广阔的民族市场。因为纸币的流通需要国家的强制力量来支撑,使得它获得社会的公认而被广泛接受。

纸币是因为流通才有了价值,它必须由广阔的民族市场来吸收。纸币本身没有价值,所以它不能自动地的退出流通,不能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也不能执行贮藏手段只能,只具有积累和储蓄的功能。纸币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才能流通,它的流通无法超越国界,因此纸币不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制度是由于其天然的优势和金属货币制度本身具有难以克服的缺陷产生的。纸币是以国家信用为担保而发行和流通的。纸的价值含量很低,即使有磨损,也不会造成财富的浪费。纸币还具有易于携带、保管、计价、和支付准确等好处

金属货币制度需要有足够的贵金属作为货币发行准备金和货币流通基础,这是贵金属不能做到的。而且在金属货币制度下,一国经济受国外影响太大,各国为了维持汇率稳定,须被迫调整其国内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目标,这不利于一国实行独立的经济政策。因此,各国要放弃金属货币制度。

金属制度的不成立并不代表贵金属从此和货币再无关联。首先,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的执行者主要是金属货币。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金属货币能够发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当流通规模扩大时,处于贮藏的货币会进入流通领域;当货币需要量减少时,货币会退出流通领域。其次,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是金块和银块。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按其实际重量发挥职能。

拓展资料:

1. 由政府法律规定强制使用,可充当交易的媒介、价值的标准、记帐的单位及延期支付的工具

2. 作为交易媒介正在流通的东西,包括硬币、政府纸币、银行券

3. 流通中的纸币

货币作为一种人们能够共同接受的价值体化物,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在漫长的岁月中,货币的表现形式经历着由低级向高级的不断演变过程。

1、实物货币阶段:实物货币又称为商品货币,它是货币形态发展的最原始形式。实物货币的特点是,它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与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即实物货币是以货币商品本身的价值为基础的。也就是说,货币商品本身所包含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既决定了货币商品的价值,又决定了实物货币的价值。在人类历史上,各种商品,如米、布、木材、贝壳、家畜等,都曾在不同时期内扮演过货币的角色。

2、贵金属货币阶段:铁器的出现,引起了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离。由于冶炼技术的提高,使金属作为商品参加到交换的行列中去,于是导致了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的过渡。起初有用铁等贱金属作为货币的。但随着商品交换日益突破地域的限制,货币材料逐渐固定到贵金属(金或银)身上。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人们把货币金属铸成具有一定形状、一定重量,并具有一定成色的金属铸币,以便于流通。铸币的出现是货币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进展,它奠定了货币制度的基础。一般说来,铸币是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的金属块。所谓国家的印记,包括形状、花纹、文字等。最初各国的铸币有各式各样的形式,但后来都逐步过渡到圆形,这是因为圆形最便于携带且不易磨损。

3、代用货币(最常见的是纸币)阶段: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由于金银的采掘跟不上商品生产和流通发展的需要,就逐渐产生了代用货币,用以代替金属货币,实现商品交易,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流通中对金银需要量日益增加的矛盾。代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是作为货币的物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它的形态有国家铸造的不足值的铸币、政府或银行发行的纸币等。这种代用货币所代表的是金属货币,也就是说,代用货币尽管在市面上流通,从形式上发挥着交换媒介的作用,但是它却有十足的贵金属准备,而且也可以自由地向发行单位兑换金属货币。而代用货币比较完善的形式是纸币。

4、信用货币阶段: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信用程序发行的货币。信用货币是代用货币进一步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目前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采用的货币形态。信用货币的出现是金属货币制度崩溃的结果。20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使各国相继放弃了金本位制,实行不兑现的纸币流通制度,这就使信用货币应运而生。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是:(1)信用货币本身的价值低于它所代表的货币价值;(2)信用货币完全割断了与贵金属的联系,其发行主要不是以黄金做准备的,国家也不予承诺兑现金属货币。尽管事实上采用信用货币制度的国家都具有一定数量的黄金、外汇和有价证券等资产作为发行纸币和银行券的准备,但已不必严格遵守保持十足准备的要求,这些资产往往可以移作他用。(3)信用货币的基本保证是国家的信誉和银行的信誉。

5、电子货币:随着现代信用制度和电子技术的发展,货币形式的发展从有形到无形,逐步产生了电子货币。电子货币的主要形式为信用卡(链接信用卡),它储藏了持卡人的姓名、银行账号等信息,放入电子计算机系统的终端机后,银行就自动记帐、转账或换取现金。电子货币是一种纯粹观念性的货币,它不需要任何物质性的货币材料。贮存于银行电子计算机中的存款货币,使一切交易活动的结转账都通过银行计算机网络完成,既迅速又方便,可以节省银行处理大量票据的费用。电子货币现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货币流通的主要形式,在经济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由于银行信用卡的迅速发展,将在相当广的范围内取代现金。当然,货币的主要功能仍然存在,变化的只是货币的形式而已。

中国使用货币已有四千年历史,是世界上使用货币最早的国家之一。

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

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

3、 商周时期的货币。

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

金属货币广泛使用:

a、铜贝与铜块;

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

4、 春秋时期的货币

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

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

5、圜钱:圆钱圆孔、圆钱方孔。

秦圜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

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

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

7、秦朝时期的货币

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8、 西汉时期的货币

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

9、 东汉时期的货币

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

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

10、王莽时期的货币

二年:错刀、契刀、大泉。

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

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

二十八品

11、汉代的货币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

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

12、三国两晋的货币

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

蜀:直百钱;

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

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

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

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刘宋:四铢钱;

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

陈:大贷六珠;

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

东魏:沿永安五铢;

北齐:常平五铢;

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

14、隋唐时期的货币

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

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

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

15、唐末五代的货币

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

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

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

16、两宋时期的货币

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

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

北宋铁钱区:四川

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

南宋铜钱区:东南、

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

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汉中等地

交子:完全可兑现的信用凭证,只能在四川使用。

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

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

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

17.元代的货币

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

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

18、明清时期的货币

银铸币:银铸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态有银锭、银元宝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对付西方银元流入,自铸银元。光绪十三年,铸造光绪元宝,又称“龙洋”,分单龙和双龙,另外还有光绪帝半身像银币

19、近代的货币

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

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

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

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在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

由于历史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种不同的法定货币,大陆地区使用人民币,港澳地区因为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法定货币是港元,澳门则是澳门元;此二者并直接或间接与美元挂钩。

扩展资料:

货币分类标准

方法1

以发行者来分类,可分为公钱(法定货币)、私营货币和区域货币(社区货币)。公钱一般说来由政府来发行,当它存在的时候,一般说来占主导地位。私钱和区域货币则由非政府机构来发行。

按材资来分类,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使用不同的物品作为货币。可分为贝壳、珠子、棍子、金属货币(参见商品货币)、纸币以及数字货币。就性质来分,可分为真实货币和虚拟货币。

方法2

以物易物 定义:本身有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使用时间:古代 缺点:过程费时、不易达成交易、无保障、不易携带

商品货币 定义:本身具有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缺点:沉重、易碎、无保障、不易携带

法定货币(强制货币) 定义:以法令强制规定(任何人皆不得拒绝)其价值(货币价值>商品价值)

塑胶货币 定义:不属于货币的一种,仅为延迟支付的工具

本位:

1,金本位

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

2,银本位

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通货的基本单位由定量的银规定的货币本位制。

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

到了19世纪末,随着白银采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白银价值不断降低,金银之间的比价大幅度波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还保留银本位制。

3,复本位

同时规定黄金和白银为货币单位基础的本位叫做复本位。实行复本位实际上是同时实行金本位和银本位。复本位的优点是:由于货币单位以两种贵金属为基础,复本位货币价值比金本位或银本位的货币更加稳定。

如果金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金本位;如果银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银本位。而复本位的主要问题是:它有时成为金本位,有时成为银本位,难以起到双重本位的作用。

复本位制亦称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对称是单本位制,即银本位制或金本位制。英、美、法等国在确立金本位以前均曾在 18~19世纪长期采用复本位制。

4,不兑现本位

不把贵金属作为货币单位的基础,并且规定纸币不兑换贵金属的本位叫做不兑现本位,又称为信用本位。按照这种本位制,人们可以用一种纸币兑换另一种纸币,但不能兑换贵金属。

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金本位或银本位制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它的贵金属存量,而贵金属存量又取决于贵金属的勘探和开采情况,所以货币供给量不能适应经济变化和发展的需要。

但是在不兑换本位制条件下,政府可以决定货币供给量。因此,不兑现本位制更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调节。

5,纸币本位

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

由于发行www.rixia.cc纸币是国家的特权,在中央银行国有化之后,国家便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方式是通过信贷程序进行的,所以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货币。

由于该种货币制度不与黄金挂钩,纸币发行量一般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国家要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也叫“有管理的通货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都是纸币本位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货币

货币自货币产生以后货币的具体形式就随着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了发生变化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最初是以贵金属的条款形式出现的,由于金属条换的成色重量不同,每次都要。茶橙色。称重量给商品交换带来了不便于是就逐渐产生了具有一定形状。重量成色和面额,价值的金属货币,这就是属b柱b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分量成为不足值的铸币。但是这种不足值的货币仍然可以充当流通手段,因为商品流通中货币只是媒介物,他在商品生产者手中只做短暂停留商品生产者,所关心的不是货币,是否阻止而是。能否用货币换回他需要的东西,这种情况表明金属货币可以作为一种。可以做,可以用一种价值符号来替代t于是产生了纸币纸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来代替,于是产生了纸币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它本身没有价值,不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职能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在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商业银行,随之产生了,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代替金属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信用证券,包括银行券,商业,机票,银行汇票等,20世纪70年代以来,又出现了,借助电子计算机进行电子自动转账业务的电子货币,丁,管货币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货币的本质,和基本功能没有改变。

简答题:简述本位货币制度的历史演进

货币制度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过程。追溯世界各国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人体上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

1.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它是指以白银作为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从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但作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存在于—些国家的时间并不长,且实行的范围并不广。

按比价的确定方式不同,金银复本位制又有:三种类型:(请单击鼠标)
(1)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金银本身的市场价值决定。例如:英国1663年铸造的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并用,两种通货按金银的市场实际价值比价流通。

(2)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国家规定。例如:美国任1792年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价是1:15。

(3)跛行本位制。这是从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出现的—种中特殊货币制度。由于法定使用银币向金币过渡中,先是银币多金币少,后是金币多银币少,类似跛行者的一足短、一足长的现象。

2.金银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是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存在重大缺陷的一种货币制度。

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其具体形式先后是: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以下特点: (二)法的形式和分类具有明确性、肯定(请单击鼠标)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门由熔毁,金币作为惟一“法偿货币流通。

②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由输出和输入。

(2)金块本位制

金块本位制也称生金本位制,是指没有金币的铸造利流通,而由中央银行发行以金块为准备的纸币流通。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念本位制,是实行银行券流通,只准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创。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了货币制度,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转而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也称管理通货制度,是一种不能兑现黄金、取消黄金保证、凭借国家信用、通过信用渠道发行和流通的纸币制度。这种货币制度的基本特征是:货币的发行小受黄金准备的限制,其发行量由货币管理当局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确定:不规定货币的含金量,其币值通过购买力的大小来体现;货币的发行依赖于发行者的信用,政府可以用法律手段强制社会公众接受并保证其流通。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仅有很短的历史,就其本身而言,仍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这种货币制度创造了货币对经济调节的“弹性”作用,适应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显示了较为优越的特性,从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货币制度是一种社会经济制度,它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历史过程。追溯世界各国货币制度的历史发展,人体上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金本位制、信用货币制度等阶段。

1.银本位制。银本位制是最早的货币制度之一,它是指以白银作为币材的一种货币制度。银本位制从16世纪以后开始盛行,但作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制度存在于—些国家的时间并不长,且实行的范围并不广。

按比价的确定方式不同,金银复本位制又有:三种类型:
(1)平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金银本身的市场价值决定。例如:英国1663年铸造的金币“基尼”与银币“先令”并用,两种通货按金银的市场实际价值比价流通。

(2)双本位制。即金币和银币间的比价由国家规定。例如:美国任1792年规定,金币与银币的法定比价是1:15。

(3)跛行本位制。这是从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出现的—种中特殊货币制度。由于法定使用银币向金币过渡中,先是银币多金币少,后是金币多银币少,类似跛行者的一足短、一足

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指以黄金作为本位币币材的货币制度。其具体形式先后是: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

(1)金币本位制

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具有以下特点: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门由熔毁,金币作为惟一“法偿货币流通。

②辅币和银行券可自由兑换金币。

③黄金可以自

(3)金汇兑本位制

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念本位制,是实行银行券流通,只准以外汇间接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资本主义周期性经济危机,特别是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经济发生重创。严重的经济危机冲击了货币制度,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转而实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
大幅度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金融】详述货币制度的演变过程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53780.html

上一篇:异性朋友说你想多了,我该怎么幽默回复

下一篇:刚采摘的透茎冷水花的茎叶可以吃吗?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