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居住区景观的节能与低碳应该怎样设计?

2022-05-11 04:39:03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33

居住区规划与环境设计是怎样的?

居住区规划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涉及社会、政治、经济、人文、历史、艺术、地理、环境、心理、行为等各个领域。因此规划师和建筑师要不断地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同时还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做好调查研究,进行艰苦的创作,努力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

人类自出现聚居以来,不断地探索着有利于当时当地生产与生活的居住形式。社会制度、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决定了“居住区”的规模和布局。早期,农民依附于周围所耕种的土地。落后的生产方式和交通手段决定了村落的布点比较分散,村落的规模不可能太大。手工业生产和个体劳动经济的崛起出现了沿交通道建房,前店(铺面)后厂(作坊)的布局形式。然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入,城镇规模逐渐扩大,产生了街坊—成街和成坊相结合的形式。这时期的城镇可以说是一个扩大了的居住区,在那里综合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居住等多项功能。内向庭院式的居住方式代表着当时封闭的社会形态。只是由于大工业生产的集中,才有了分区的要求。生产中的废气、废水、废物、噪声等干扰,迫使居住区从工业区中分离出去。而商业、金融、贸易、行政管理等又有了各自的活动范围。可是城市化运动带来了人口密集、住房拥挤、环境恶化、交通阻塞等弊病,迫使许多社会学家和城市学家寻找对策。1929年美国建筑师佩莱根据霍华德“田园城市”的设想,提出了邻里单位的理论。他在给纽约区域规划委员会的报告中阐述了邻里单位的6条基本原则:

(1)城市主要干道和过境交通不得穿越邻里,而应是邻里的边界。

(2)邻里内部道路的布置应设计和建设成为尽端式和曲线形,并采用轻荷载路面,使内部保持安静、安全和低交通量的居住气氛。

(3)邻里的人口应与维持一个小学的规模相适应。

(4)邻里的中心建筑是小学,它与其他为邻里服务的设施一起放在中心公共场地或绿地上。

(5)邻里占地约160英亩(约65万平方米),密度为每英亩10户。它的形状应考虑孩子步行上学都不超过半英里。

(6)邻里单位的服务设施有商店、教堂、图书馆和一个位于小学附近的社区中心。

邻里单位的理论得以实施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首先是在伦敦外围的卫星城中。著名的哈罗新城由4个居住区组成,每个居住区划分为2~4个邻里单位。全城共有13个邻里单位。以后世界各地相继仿效。20世纪70年代美国兴建的哥伦比亚新城仍然遵循这些原则,各个社区下分成若干邻里。巴黎周围的5个新城都是吸收邻里单位的基本原则发展起来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在居住区规划中也曾应用了邻里单位的经验,如上海的曹杨新村等。当时我们正全面学习前苏联,生活区多设计为“街坊”形式。周边式的街坊布置和单元式的住宅设计在不少城市产生广泛的影响。北京的三里河和百万庄的双周边布局的街坊,是从前苏联周边式街坊演变出来的。1956年为适应现代化生活和交通的需要,前苏联提出了小区的理论。这个理论迅速传到我国。“小区”一词即是由俄文直译过来的。它的设计原则是:

(1)被城市道路所包围的居住地段。

(2)有一套完善的日常使用的生活福利文化设施,包括一贯制学校、托幼、饭馆、商店等。

(3)形成完整的建筑群,创造便于生活的空间。

前苏联最早的一个实验小区——莫斯科新契尔穆舍克区9号街坊体现了上述原则,但还保留了街坊的名称。而北京的第一个小区——夕照寺小区还能看出街坊中轴线和对称的布局手法。1959年前苏联组织了一次莫斯科西南区的住宅区规划方案的国际竞赛。这次竞赛对居住区规划设计产生深远的影响。这个试点居住区占地75公顷,要求住1.5万~2万人。方案中反映了居住区布局的特点:

(1)密切结合原有地形,建筑自由布置。

(2)居住区分若干小区,每一小区容纳5000~6000人;小区内分若干住宅组,每组有1000~2000人。

(3)居住区、小区和住宅组分别设相应的公共服务设施。

(4)车行与人行分成两个系统。居住区有完整的绿化系统沟通。

此后,小区规划的原则和手法在我国被普遍地采用,并不断地得到发展。

居住环境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定数量的人住在一起形成了基层社会结构,因此研究居住环境必然涉及居住的社会性。

分析过去的社会环境,试看历史长期形成的街坊有其规律可循。热闹的大街上人流熙熙攘攘,具有浓厚的城市气氛,方便居民购物活动。进入街坊小巷则安静幽雅。住家内向,有自己的室内外生活空间,与外界隔离。小巷就是居民的社交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居住形态也要发生变化。大家庭分裂成小家庭,封闭的独家独院为开放式的群居所代替。布局形式要适应变化了的居住形态。但是传统街坊所具有的环境质量,可以在我们的居住区规划中加以借鉴。首先是居住的社会性。居民的相互交往和作用是居住区赖以存在的基本因素。居住区建起来后,如果邻居们相邻不相往,长期不能形成牢固的社会结构,则不利于安定的生活。被称为“兵营式”、一排又一排、前后左右对齐的住宅布局之所以不好,除了给人以呆板、单调的感觉以外,问题还在于缺乏足够的场所供居民进行交往和休闲活动。因此要求规划师和建筑师寻求一种适合现代居住生活、有利邻里交往的住宅布置形式。住宅分组团布置,便于形成内向庭院。住宅的单元入口开向内院,庭院要具有优美的室外环境和良好的生活空间,人们上下班都能见面,有事也好互相照顾,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种亲和的邻里关系。我们不妨把组团的布置形式称为新型的“扩大了的四合院”。

居民委员会是实践中行之有效的一种群众自治组织。住宅组团的大小可因地制宜。在人口集中和建筑密度高的地方,每个组团可相当于一个居民委员会。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组团组成一个居民委员会。组团的形式也可多种多样。总之,规划的中心思想是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和邻里交往的场所。

良好的居住环境包含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日照、通风、安静、安全、整洁、美观以至人际交往等条件既是生理上的需要,又是精神上的要求。例如,人们经常暴露在噪声的干扰之中,往往引起生理和心理的变态;突发性的噪声会使人情绪烦躁不安。要采取各种措施,包括防止噪声源迫近住宅、中小学、托幼等设施。要妥善确定噪声源旁的建筑布置。在噪声源周围要设置绿化带或隔音墙等防护装置。

空间环境

居住空间是城市空间的连续。城市生活必然会渗透到居住区里来,文化、教育、商业、娱乐等人际相互作用也会在这里经常进行。但居住空间毕竟有别于城市空间。从居民的环境心理分析,在居住空间里人们不但需要有人际交往和相互作用的场所,而且还要求有安逸、私密的小天地。在工作之余能安心学习、消遣、休息和从事家务活动,并且不受外界的干扰。集体与个体、暴露与隐蔽、公开与私密,在居住区里是交替存在着的。例如在炎热的夏天,回家洗完澡在院子里凉爽一番就不愿被人家看见;如果单身深夜回来,经过阴暗的小路担心有坏人袭击,就希望别人看见他,如此等等。

目前许多新建的居住区道路四通八达,人车到处穿行,安全得不到保障。任何人都可以大摇大摆地在居住区里进进出出,坏人在这里作案,不易引起注意,逃窜也很容易。

目前,居住区里往往存在着不少“剩余空间”。由于在规划设计中对这些空间未作精心的安排,因此使这些空间成了“消极的空间”。在这里,道路两旁脏物遍地,空地上野草丛生,特别是人迹罕到的旮旯往往成为藏污纳垢的地方。为此必须把“消极的空间”转化成为“积极的空间”,也就是在居住区规划设计和建设中要把剩余空间充分利用起来,并且把它置于居民的视线范围之内。要使这些空间真正成为美国建筑师、犯罪心理学家纽曼所说的“可以防卫的空间”。积极空间的开辟要密切结合人的活动需要和心理环境的特点,并且在规划方案中就能体现出来。比如居住区内部道路两旁应尽量布置对居民有积极作用的设施,如商店、文化站、管理处、绿地、住宅等等,使街道不仅是出行的通道,还是活跃的生活场所。这样人们乐于在此通行,并且对它有丰富多彩的感觉,即使晚间经过这里,也有一种安全感。如果街道两旁是高高的围墙,人们往往不愿在此久留,心里总想尽快地走完这段路。当临路的高大围墙(如锅炉房煤场)是不可避免时,也应在围墙与道路之间设置一些服务性建筑,或留出一条绿带,放些花架、座椅等设施,使消极空间变成为积极空间。

将居住区的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形成不同的领域,是一种较好的规划设计办法。当人们进入居住小区时便是第一层次,从小区进入住宅组团是第二个层次;然后进入自己的家,就是第三个层次了。这样居住空间便形成了序列:从公共空间(城市街道)→半公共空间(小区所有的空间)→半私有空间(组团所有的空间)→私有空间(首层住户的小院和住宅户内的空间)。如此层层深入,各有各的领域范围。同时在小区和组团的入口处设置有形或无形的遮拦,如围墙、花墙、门垛、门头、标志性建筑等,造成实际上和心理上的障碍,防止闲人任意入内。在这样的环境里老人有地方休息、聊天、锻炼身体,儿童有地方游戏玩耍,尽情欢跳,成年人也能各得其所。让所有空间都充满了生活气息,又令人感到安全舒适,那么居民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主人翁自豪感。

生活环境

居住区规划中必须充分地考虑居民的需要,妥善地、恰当地安排好各项生活服务设施,为他们提供方便的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需要是多种多样、不断发展的,为此生活服务设施的设置,一定要充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在规划中要掌握人的活动规律和日常行为轨迹,提出相应的对策,并且要留有余地。

我国目前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国民收入不高,产品还不够丰富。人们在选购耐用消费品时总要精打细算,那怕距离远点还是到商品齐全的大型商场去挑选。小区内设置规模不大不小的百货商店往往无人问津。另一方面,商业、服务业的经营管理有其内在的规律性,有本身的合理规模、服务范围和布点要求。在强调为人民服务指导思想的同时,引进了竞争机制。国营商店与集市贸易同时并存,国营、集体、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相互竞争,繁荣了市场,扩大了购买者的选择范围。这些变化必然要反映到规划中来。其次我国双职工多,他们的购物活动往往是利用下班的回家途中进行。所以沿城市道路布置商店这种传统手法在现代生活环境中还是适用的。这种布置方式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商店扩大了服务面,使顾客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为此这种充满城市气息的商业街至今仍为我国居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再是人们出行的心理——“抄近路”,不愿走回头路。生活服务设施的布点要顺乎居民的流向和流线。对商业经营来说叫做“一步三市”——差一步就会影响营业效果。居住区中的自行车库如果位置安排不当,不是放在上下班必经之处,有的居民可能宁愿冒丢失的风险,把车放在楼道里,而不愿多走几步放在车库里。

在观察研究人的行为轨迹的时候,不难发现居民经常把他们住所附近的绿地当作室外生活空间。在这里,早上锻炼身体,傍晚散步聊天;青少年更喜欢在这里蹦蹦跳跳。因为离家近,使用效率比那些规模大、设施齐全的公园要高得多。调查还发现学龄前儿童最爱去玩的地方往往是他们的家门口——单元入口门。在这里他们一出门就能找到邻居的小朋友玩,大人在楼里也能看到他们,因此比较放心。

另外,要充分注意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新问题。众多的老人绝大部分时间要在居住区内度过。他们不甘寂寞,又怕吵闹;不愿呆在家里无所事事,又怕出去体力不济。要针对他们的特殊需要,为他们提供修身养心、文化娱乐、社会交往以及从事轻微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设施和场所,让他们欢度晚年。

交通环境

交通是维系城市生命的必要手段。如果我们把城市交通比喻为人体动脉的话,那么进入居住区、小区、组团的交通犹如支血管和微血管,组团内交通则是它的末梢。分析人的出行频率,可以看出比例最大的是上下班交通。居住区内的人车流量高峰也集中在上下班时间。其余的交通有外出购物、访亲问友、文化娱乐、逛街、上公园等等。因此,可以认为居住区交通主要是区内居民外出和归来的行为,当然也还有内部生活活动。规划的目标首先是要满足他们这方面的需要。

其次,居住区作为城市这个综合性、有机体的一部分,必然会有与此相关的交通引进来,如来访亲友的出租车、垃圾车、搬家车、救护车、运货车等的进入。较大规模的居住区,还可能有公共交通引入。居住区的交通环境必须同居住、生活环境综合进行规划,通盘考虑,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道路系统要功能明确,分清主次。居住区的道路要“顺而不畅”,使车辆和人流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但不要畅通无阻,避免城市交通任意穿越小区内部。进入组团的道路应该设计成“尽端式”,以防止无故人流和车辆闯入,从而保障环境的安静和居民的安全。

预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自行车还会是居住区内重要的交通工具。自行车库是必要的生活服务设施。要探索多种有效形式的自行车库,并且妥善布局,让居民愿意去存放。

今后必然会有一定数量的轿车出现在居住区内,从国情出发不太可能在居住区内设置分散或集中的汽车库。为此应该经过分析,设置一定数量的汽车停车场地。与此同时,居住区的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使各种车辆在高峰时能顺利通过,还要处理好人行与车行的关系,使其各得其所。

建筑环境

建筑环境又称“人工环境”,主要是指组成空间环境的建筑实体所表达的风貌。房屋、围墙、门头、水塔、花坛、路灯、电杆、坐椅、垃圾箱、路面辅装以至人工栽培的树木花草,都可以组成建筑环境。规划师和建筑师的任务不但要通过建筑创作使环境具有美的风貌,而且还应使建筑环境具有个性,具有独特的风貌。

个性产生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它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定。时间的观念要求我们理解生活是动态的。一方面它要继承历史的文脉、人情、风俗、习惯等等,另一方面又要反映时代的特征。20世纪80年代的建筑必然反映当时的风格,而不是去抄袭以前的样式。生活是动态的。建筑环境要适应人们在活动时的感受。建筑空间的开放与围合、尺度与比例、对景与配景,都要从人的静止与移动的感受中去考察、去体验,寻找出最佳处理办法。

空间的观念是指“这个”空间区别于“那个”空间。每块用地都有它的特殊性。地形是平坦的还是起伏的;用地内有没有要保留的房屋、树木或管线;周围有哪些因素对规划有影响等等。同时要善于借鉴和吸收当地的建筑形式,加以发展变化。传统的建筑形式往往反映了当地的气候条件、材料条件、技术条件,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审美观点。

所以,形成居住区建筑环境的建筑布局和建筑形式必须以当时当地的特定条件作为依据,创造出自己的风格。一个小区、一个组团的建筑布局、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应在统一风格中求变化。这种统一的、独特的风格还应体现在建筑小品和绿化布置中。

关于建筑环境的识别性,人总是通过一定的形象去识别事物的。建筑物的体形、形式、色彩给人以较深刻的印象,最容易被人抓住。还可以运用符号学原理,突出某种标志,这种具有统一的、独特的、经过精心设计的建筑环境,将会给人以清晰而难忘的印象,达到识别的目的。

城市生态系统平衡

生态系统是一个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的动态系统。生态系统发展到成熟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称为生态平衡。城市是人类为自身的生存而在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建立的高度人工化的环境,是一个人工形成的动态系统。这个人工生态系统具有现代化的工业、交通、建筑物、园林及其他物质设施,为人类的物质和文化生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通过人、技术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调整内部结构以保持其内在的和外部空间的动态平衡。不恰当的人工活动也会造成生态失调和破坏。工厂过度集聚、建筑过分密集、人口过于集中、交通拥挤、用水和能源不足等,都将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调、结构功能变异,以致破坏了生态平衡。

城市环境规划是预防、治理生态失调、结构变异,恢复和保持城市环境生态平衡而产生的理论和方法。城市规划的目的,是为整个城市居民提供一个社会生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不断保持动态平衡的空间环境。城市环境规划的目的和现代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完全一致的,可以认为它是城市规划的组成部分。所谓保持动态平衡的城市空间环境,就是对城市社会、经济和生态诸因素,通过规划调节和实施,经常维持相互协调和稳定发展。例如,城市规划为居民创造一个享有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社会环境,就是把对城市社会的分析研究的成果在城市社会地域结构上加以体现。这也是现代城市规划创始者们的理想。城市规划还要为城市各项经济活动提供有效率的生产环境,如建设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发挥城市聚集效益、生产力区位效益、土地效益以及规模经济效益等,都应通过空间组织予以体现。为居民创造一个最宜于工作和生活的生态环境,就是实现城市生态环境平衡的目的。

上述诸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的手段予以组织,达到城市内部结构和空间的协aGepKEl调,形成最佳的地域结构和生态环境,取得社会的、经济的和生态的综合效益。传统的规划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社会需要,把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视为孤立的具体的矛盾,采取具体的工程措施个别处理,使矛盾难以全面地解决。现代城市规划越来越认识到城市生态环境是一个联系着地域空间整体和城市长远利益的系统分析问题。它十分重视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这种崭新的概念对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低碳与景观设计的关系

这里有一篇相关文章,供你参考。

景观设计与低碳
Landscape Design and Low-Carbon

刘颖
Liu Ying
(北京大学,北京100871)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871)

摘要:目前的城市建设对景观设计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绿色生态和低碳型的城市发展思路已经得到确认,生态低碳型景观设计将是一种大势所趋。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打造绿色名片,建设适宜人居的环境是景观设计师的责任,低碳型景观设计也将成为城市景观绿色环保设计的重要一环。景观设计应该抓住机遇,把握设计与施工的任何一个环节,争取低碳、节能、环保。

关键词:低碳;景观设计;低碳型景观设计;生态;城市

作为景观设计的对象,景观(landscape)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所构成的综合体。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可被理解和表现为:
风景:视觉审美过程的对象;
栖居地:人类和其他生物生活的空间和环境;
生态系统:一个具有结构和功能、具有内在和外在联系的有机系统;
符号:一种记载人类过去、表达希望与理想,赖以认同和寄托的语言和精神空间。
景观设计职业是大工业、城市化和社会化背景下的产物,是在现代科学与技术(而不仅仅是经验)基础上发展出来的;景观设计师所要处理的对象是土地综合体的复杂的综合问题,绝不是某个层面的(如视觉审美章义上的风景问题)。景观设计师的所面临的问题是土地、人类、城市及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及可持续的问题。他是以土地的名义、以人类和其他生命的名义,以及以人类历史与文化遗产的名义,来监护、合理地利用、设计脚下的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体。
如今景观的意义已不仅是对人文的崇拜、对野趣融合的要求,更是对地域性及居住理念的尊重,因而,景观将不再停留在表面的美丽形式,而是在生态价值观与生态美学引领下走向形式、功能与思想内涵的更高层次的统一。
景观设计曾经有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一种是以硬质景观为主,主张大广场、大轴线,以及大型构筑物;另一种是以软质景观绿化为主,强调自然、静谧和温馨的景观效果。在生态低碳型景观设计的引领下,以低碳环保的绿化配置为重点的方向正在大力发展,不仅绿量增大,而且绿化的品种、层次将会更加多样化,后期的绿化养护也越来越重要,植物长得越好,总体景观的效果也会越好。当然,把景观设计和和谐人居环境和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结合起来,这是将来景观设计重要的发展趋势。
目前的市政建设对景观城市的认识越来越深入,绿色生态和可观赏性的城市发展思路已经得到确认,装饰城市是一种大势所趋;开发业界对园林景观非常重视,而业主们也将居家品味外延到了整个住宅小区的生态感观。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打造城市绿色名片,建设适宜人居的城市是景观设计师的责任,低碳型景观设计也将成为城市景观绿色环保设计的重要一环。
在低碳型景观设计这一点上,可以在方案设计前期就做好调查研究与用地适应性分析,例如在小区中设计了一个广场之前,景观设计师应该彻底调查和了解:设立这个广场的必要性;广场的使用者是哪些人,要提前做统计分析;使用者的年龄阶段和使用频率;植物设计本土化能提高成活率和景观植物的适应等等……景观设计师要合理运用“数据量化分析”,才能真正做到从功能出发来设计低碳的经济的景观,这样才能从以人为本的角度来营造和谐的景观环境。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世界气候面临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二氧化碳排放量越来越大,地球臭氧层正遭受前所未有的危机,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低碳城市逐渐成为当前的话题焦点,而就在近日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也强调指出,要切实抓好节能减排工作,强化目标责任制,加快节能环保重点工程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业内人士认为,低碳经济将会在未来的日子长期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有专家表示,明年中国经济关注的焦点之一极有可能是中国能否走上一条低碳的转型之路。而景观设计中的日夏养花网节能环保型材料应用,和设计理念的加入必将受到市场的青睐。
低碳型景观,这个概念有大有小,大到整个城市,小到楼前广场。设计师做每一个景观设计,大到一个社区、小到一个楼盘,在过去十年中整个设计水平发展很快。但是总体感觉景观事业的发展有点浮躁,或许我们追求了更多视觉的冲击,能够尽可能的吸引政府和甲方,但真正最舒服的最人性化的景观设计却不应该如此。
从低碳的景观设计考虑,也应该首先对基地的不同特色进行分析,做出最适合这个基地的景观。如在山地上进行地产开发,就应该依山就势布置登山路径,步移景异,合理借景和对景,这样的景观设计既节约开发商的成本,又能做出好的景观效果。合理的控制成本,也是低碳环保的一种表现,不能一味追求“高技派”,只为创造出最炫目的景观效果,而忽视对景观造价的考虑。材料的选择也是低碳指标的一个重要影响,切莫盲目使用最新潮、最高科技的材料,恰恰相反,某些低技派的乡土材料,反而会产生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景观设计中的绿地率在现行标准条件下,也是常常被挪作他用,造成景观绿地现实中的比例减少。例如某道路边有一块公共绿地,人为的砍去原树木铺设草坪,地灯、射灯等等大量景观灯具安装了很多盏,附近的居民也会评说,“奢华!浪费!不如栽几棵大树,夏天烈日下为行人遮阳,平时吸掉些机动车尾气,且投入少又无后续维修保养费用”。另外一方面,城市规划已经控制的绿地用地性质,但绿地的形式有时难以控制,例如有些绿地为了单纯的景观效果,建成需要大量资源消耗的草皮、高尔夫球场,浇水、施肥这些与其二氧化碳吸收能力远不成比例,生态效应差。尽量减少后期物业管理的维护成本(后期物业管理的维护成本主要集中在水体的维护、植物的修剪养护等方面)也是低碳经济的一种表现。因此,注重绿地系统内容方面的景观设计,是低碳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处理设计好了,也是低碳型景观设计的成功,例如有高差的房地产景观的设计中,可以有一条溪流从山上往小区门口流,溪流里的水是下雨收集的雨水,溪流旁边种了很多水生植物,起到续水作用。这样的设计基本成就了一个小生态圈,所有的元素都比较简单,而且来源于本地。同时植物种植密度非常高,能更多的吸收二氧化碳。还避免了雨水资源流失,同时净化雨水,使之成为可以利用和灌溉的资源。这就是生态低碳的景观设计,感觉简简单单,又非常舒服。把能利用的资源利用进来,就是很好的低碳设计。如何利用雨水收集系统收集雨水用来浇灌花草等,我们这几年也算过一笔帐,大概占地五十万平方米规模的所有雨水收集起来,增加的成本也就是几百万,持续用十年之后才占到成本的百分之五。设计其实从低碳的角度来看,就是尽量利用本土的资源,多把设计与房地产概念结合起在一起,等于说一些水景可以做成两种形式,一种可以在没有水的时候,就可以是一块活动空间,但是有水的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景观。
好的景观创意贵在从设计到施工坚持下去,一步一步地造出来。景观行业有句话,叫“三分设计,七分施工”。这就需要景观设计师的现场控制力要很强,执行力也要很到位。在一些专业的地产公司,都有景观方面的“现场工程师”,他们代表开发商在工地上进行现场控制。专业的景观设计公司都很重视派遣骨干在现场全程跟踪、服务和监督,使之达到最佳的景观效果。比如说种植大树,不是把一棵大树挖个坑种下去就可以的,而必须在现场要严格控制大树的胸径、冠幅、树形、全冠移植、是否截枝、几级分叉、观赏面的朝向、成活的情况、有无病虫害等等,这些都需要景观设计师有较强的现场把控能力,如果有误,必然导致苗木浪费,违背低碳环保的初衷。
久居都市的人们大都向往自然,希望让城市的阳光、空气、水体、树木都披上自然的色彩。水体、植被给人以自然感受的同时,也会对城市环境和市民的生活质量起到一定的调节作日夏养花网用。
我国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也非常重视,各城市都在花大力气改善环境,如在北京就可看到一系列街道、广场、公园、居住区绿化环境的改变。景观设计,因为其“将建筑、城市和人的一切活动与生命的地球和谐相处”的历史使命,使之在2010 年的“两会”这样的国家大事中也少不了它的踪迹。“低碳”“节能”“环保”“生态”,这些萦绕在委员们口头的热点话题也一次次向广大景观设计师们召唤着行业的使命。哥本哈根会议和中国政府承诺的影响下,不少市民已意识到低碳生活方式既利已又利人,他们正在通过点滴改变来实现低碳生活,即以较少的碳排放换取有品味有质量的生活。“低碳其实是很简单的事,低碳的本质就是节约。绿色技术和低碳,都不复杂。在景观设计领域,我理解低碳就是让自然做功,土地是有生产功能的,你不要剥夺它,土地有净化功能,也不要剥夺它……”

参考文献
[1] 刘啸. 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 中国集体经济, 2009. 12. 22
[2] 绿色低碳规划设计. 2010 年景观设计如何与时俱进. 中国建设报.
[3] 林伯强. 中国城市化应走“低碳城市”之路. 21 世纪经济报道,2009. 5.
[4] 周毅. 世博后滩公园设计专家俞孔坚:“我自爱我的野草”. 文汇报,2010. 4.

作者简介
刘颖,1982 年生,女,山东人,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研究生。

希望能帮到你。
敝人没有学过景观设计,只是对低碳宣传略知一二。
感觉上,景观设计中应增加绿色植物成分,比如现在所谓的绿色屋顶,在景观之余,能够作为光合作用的场所,作为空气净化的场所,吸收二氧化碳,供给新鲜空气,甚至于可以充分利用灌溉水。似乎都是些景观设计的题外话,但可能趋势就是要在景观之外是否还能增加其利用的价值。

低碳园林的设计思路是什么

  随着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人们逐渐认识到人为过量排放温室气体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也开始重视对气候环境变化的控制[1]。2003年英国政府将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作为一种新的发展观写进政府能源白皮书[1],其后,200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制订的“巴厘岛路线图”,2009年中国国家领导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及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作出了明确承诺[2]。低碳城市逐渐成为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
  1低碳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关系
  低碳城市发展是指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处于较低水平[2]。低碳城市的主要思路包括减排和碳汇(既收集和固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而城市绿地系统作为城市中最主要的碳汇必然成为低碳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绿地系统具有固碳释氧、降低城市热岛效应、雨洪控制、城市农业基地、引导新型能源利用和绿色交通等作用,同时它也将成为重要的低碳教育与展示基地。如何在设计中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这些重要功能,是向低碳城市目标发展的重要保障[3]。
  2低碳概念在城市园林绿地中的应用
  2.1城市雨洪管理
  我国城市的雨洪管理技术相对落后,雨水多直接排入周边水体或是排入市政排水管网,对水体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同时还对城市排水系统和污水处理系统造成较大的压力。现在人们开始注意到雨水引发的洪涝灾害和非点源污染,却还没有意识到雨水资源的流失所造成的损失。大量的雨水通过市政管网排出,而雨水过后又会出现城市大量缺水的情况。
  城市中的绿地系统通过合理的设计可以达到较好的排水、储水、净水和补充地下水源的作用。城市绿地系统通过各种人工和自然水体和绿地对雨水进行收集、调蓄和净化,并使之通过自然渗透补充地下水源。不仅可缓解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的巨大压力,减少巨大的人力、物力消耗,同时城市的雨洪管理系统如果与景观设计相结合,还可以丰富城市景观,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空间。
  城市园林绿地的雨洪管理还可大大地节省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方面的人力、物力消耗,减少大量的碳排放,以一种更加经济和生态的方式解决城市排水问题。
  2.2构建城市的“冷岛”
  绿地减小,建筑和硬地增加是造成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4-5]。气温的升高会使城市的耗电量加大,从而导致更多的碳排放。园林绿地通过植被的蒸腾作用和遮荫可以降低城市的地面和空气温度,形成明显的城市“冷岛”[6]。通过合理的布局,使园林的“冷岛”穿插于城市“热岛”之间,可有效地减少城市的热岛效应,大量减少城市耗能,并为居民提供更为舒适的生活空间。
  2.3城市湿地景观的营造
  湿地由于其多处于厌氧环境下,土壤多富含有机质并堆积形成泥炭层,可以更好的起到固碳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湿地的生态环境也较为脆弱,人的干预对其影响较大,一旦湿地环境遭到破坏,不仅其固碳作用减弱,而且其原有的碳会逐渐的氧化分解。所以在现在城市园林绿地设计过程中,首先应该保护现有的湿地,使其免遭破坏,保证其水文条件和生态环境的相对稳定。对于人工湿地系统,应该考虑其生态功能与游憩功能之间相互协调,将湿地区域根据对人的活动频率进行控制而实行分区规划,设立湿地保育区,尽量减少人为因素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使湿地的生态功能发挥到最大。
  2.4生产性景观的应用
  生产性景观通常既可以起到装饰性景观的效果,又可以提供能源或粮食作物,如风能、太阳能发电场、家庭园艺园、生态http://www.rixia.cc农业观光园等。这些景观多是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相结合的产物,既显人工之美又显自然之美。
  风能和太阳能发电厂通常可以看做一个大地景观的作品,其设备优雅的外形和有序列的排列可以成为城市中富有标志性的景观[7]。同时它们提供的可再生、可持续的能源也可提供城市能源的消耗,减少城市对于生物能源的依赖。城市农业景观可以满足城市居民参与、体验农业生产活动的需要,也有一定的产出功能,提供满足部分城市农产品的需求,减小http://www.rixia.cc产品的运输成本、运输路程,从而减少碳排放。
  2.5引导绿色出行方式
  城市的机动车交通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城市总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占有较大比重,绿色的出行方式如:自行车、步行都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如果将城市绿地系统进行合理的布局,构建成较为完整的系统,就可利用其构建城市居民的绿色出行廊道。同时,合理的设计和丰富的植物配置还可以隔绝城市交通的噪声、尾气污染,在其中设置较为完整的步行体系和自行车体系,为城市居民创造出宜人的出行环境,将有利于引导城市居民的健康出行,为低碳城市的构想迈出一大步。
  2.6低碳教育与展示基地
  城市园林绿地还可以作为低碳教育与展示基地。城市绿地系统本身有着巨大的固碳减排的作用,可以通过科普展示的方式,将其通过简单易懂、富有趣味的方式展现在游人面前。还可以通过开展一些参与性质的活动,引导人们了解每个人日常生活中的“碳足迹”,告诉人们能够为节能减排做些什么,以迎合低碳经济的大势,鼓励人们参与植树造林,为自己的碳汇买单。
  3现状问题
  现在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被打上了低碳城市的标签,但是真正实现低碳城市的目标并不是短期内可以达到的,需要经过长期而艰巨的实践,需要更多的基础设施的投入,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
  现今,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中存在着许多有悖于低碳原则的设计值得所有的设计师警惕。过分追求精致化的园林导致园林景观的高维护率,植物种植时过于追求其观赏性而忽略其生态性;大量兴起湿地公园的建设,却只关注于其游览观赏性而忽略其真正的生态价值;不合理的材料使用,导致现在的园林使用年限远低于设计预期。这些无疑都降低城市园林绿地作为“碳汇”的功能,有时甚至使其成为“碳源”。希望通过更多的关于低碳设计的探索,使低碳的概念成为每个设计师设计时的一把标尺,真正地将低碳落实到实际设计中。
由于全球气候问题和世界石化能源的日益短缺,低碳园林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园林模式。
主要从资源能源和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在设计 建设 施工 管理各个阶段一方面合理节约利用各项能源资源,并尽量实现其循环利用;另一方面减少其过程中的碳排放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其成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园林,延长使用寿命,并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居住小区景观环境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1、设计重点。般居住区普遍以设计主题为主,体现不同的文化内涵,例如欧式庄园或新中式景观。
2、景观组团。一般居住区以硬质景观结合大水景和植物造景来营造形式多变的观赏型景观组团与部分功能型景观组团。
3、植物设计。一般居住区通常以组团的形式进行疏密有致的种植,用常绿、落叶和开花植物搭配,形成不同的景观层次和效果。
4、交通流线。一般居住区分设车行、人行和散步景观道三级平行道路,其中景观道路蜿蜒曲折,营造多层次的景观效果。
5、道路设计。一般居住区中的道路设计通常只需要考虑车行的转弯半径,景观步道的最小控制值是行人单人通行的宽度。
6、铺装材料。一般居住区中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为丰富景观效果,会采用不同材质的铺装材料和不同的铺装形式。
7、照明灯光。一般居住区有时为表现景观效果会采用独特的灯光照明,而养老社区中活动场所内的照明需适应老年人日益衰退的视力,既要达到亮度又要选择适当的灯具,避免眩光的产生,同时考虑减少对首层住户的影响。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居住区景观的节能与低碳应该怎样设计?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50306.html

上一篇:这是什么牌子的鞋?价格多少?

下一篇:葡萄种子种出来需要嫁接?需要找能结果的嫁接?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