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有哪些主要事件是与真实历史不符的?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情节,是与真实的历史不同的虚假信息?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情节,是与真实的历史不同的?我们都知道现在的电视类型都是很多的,但是很多电视剧都是纯属虚构的,就算它是根据小说或者是名著出演的电视剧,也是会有虚构在里面的,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看一下电视里面哪些情节跟历史是不相符合的?
电视剧《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相信很多人都是听过,但是在历史上却是没有这一个情节的,历史上描述的是张飞和关羽只把刘备称为兄长,并没有说他们是通过桃园三结义来称兄道弟的,还有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张飞的武器只是“茅” ,吕布并不是丁原的义子,电视剧里面都是乱套的亲缘关系,还有吕布不是一介武夫,而且,他还是丁原的主簿,所以,他也是懂一些谋略的。
还有就是曹操杀董卓的事情,这件事情曹操并不知情,而是曹操手下的文官策划的,但是,他们的计谋却没有得逞。赵云投靠公孙瓒后,并没有上过战场,而后来他是因为自己的兄长死了而返乡,这些情节在电视剧中并不是这一回事的。
还有历史上并没有貂蝉这一号人,董卓是王允利用吕布所杀的,还有管亥是死在战场上的,并不是关羽所杀,文丑也不是关羽所杀。而赵云并不是裴元绍介绍给刘备的,赵云是在邺城见到的刘备。还有就是杨修并不是死在汉中军营,而是在返回中原的时候去世的。关平是关羽的亲生儿子,并非养子。
以上只是《三国演义》电视剧中一些不符合历史情节的例子而已,其实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去了解一下。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描述与史实不符?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华雄实际上是死于与孙坚部队的对抗中。
桃园结义:虚构剧情,刘关张只是情若兄弟,作者是为了突出下文三人的义薄云天而虚构的。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釭剑等为虚构。 关羽徐州诛车胄:也是刘备干的,并不是关羽所为。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关羽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可能是关羽、张辽或徐晃的士兵所杀。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于吉的妖术致死。
三国演义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历史上并无桃园三结义,只说关、张以兄事刘备。
关羽的武器并不是"青龙偃月刀";张飞的也不是"丈八蛇矛",只说是"矛",到底有没有"八丈"不清楚。
刘焉并没做过幽州刺史,刘、关、张的义勇军只是投效校尉邹靖,只活跃于河北、山东一带,并未参加颖川之战、宛之战。
张角三兄弟不会妖法,只会画符念咒之类。
张宝不是被部将严政所杀,而是战死疆场。
鞭督邮的不是张飞,而是刘备。
演义截去了张温带董卓、孙坚等西征韩遂、边章的故事。后来以韩遂投降、边章战死而告终,董卓留镇西凉,孙坚南征长沙贼区星。
吕布并不是丁原义子。且丁原为并州刺史,坐镇山西,不是荆州刺史。而吕布在丁原帐下是主簿(文职),不是一介匹夫。
历史上没有曹操赠赤菟马给关羽的记载。(应为"菟",不是小白兔的"兔"。)
历史上刺杀董卓之事确系有,但行刺者并非曹操,而是何颙、荀攸等一干文士的策划。可惜计谋泄露,被捕下狱。
曹操逃奔中牟,被中牟的一个功曹放走(功曹名字不详 ),是否陈宫不详。
曹操杀吕伯奢之事,为野史记载。不知真伪。
十多镇诸侯讨董,为: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广陵太守张超、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并无公孙瓒、孔融、陶谦、马腾四镇。时任奋武将军的曹操和长沙太守的孙坚只是讨董联盟中的小势力。所谓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之事并没有。而十多路盟军,真正同董卓军正面交战的,也只有曹操、孙坚两路。董卓是在迁移了天子百姓后才同曹操交战,并不是遭曹操追击。徐荣并未被夏侯敦所杀。孙坚是曹军败绩之后进的兵,初时由于袁术不拨发粮草被华雄打败,后用计杀死华雄,连胜胡轸、吕布,最后在阳人同董卓交战,还带骁骑亲自冲锋,与董卓单挑获胜,大败卓军。董卓在逃亡途中烧毁洛阳。
孙坚讨伐刘表,孙策未随行。
赵云投奔公孙瓒,没上过战场,后以兄丧辞回乡中。
公孙续不是由袁绍指使刺客杀死,而是奉兄命助袁术敌袁绍军的时候战死。磐河之战的胜利者是袁绍而不是公孙瓒。
历史上没有貂蝉,王允是利用董吕之间的不和来杀董的。"貂禅"是当是汉朝后宫的一种女职,地位比妃嫔低很多,并不是指姓貂名蝉的某一个女子。
典韦无逐虎之说。
管亥不是关羽所杀,死于乱军之中。
许褚并没有和典韦较量过。
夏侯敦不是在讨伐吕布时被射瞎的眼睛,而在这之前。
白门楼大骂曹操的不是张辽而是高顺,因此关羽也没有求情。不过他和张辽关系不错。
血衣带诏之事,马腾没有参与。
吉平无下毒之事,而是在参与后来耿纪等的叛乱而死。
关羽斩杀颜良确有其事,文丑非关羽所杀。三国史上,被称为万人敌的也只有关、张二人而已。很可能连吕布比之都稍逊半筹。
赵云是在邺城见到的刘备,无裴元绍此人。
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事纯属虚构。
在古城无关羽斩蔡阳之事,无周仓此人。
孙策是死于刺客偷袭,无斩于吉之事。
刘备于汝南伐曹是和龚都联手,刘辟在搔扰曹操迁都的战役中被于禁所杀。并且龚都最后未死,只是销声匿迹。
蔡阳死于讨伐刘备的战役中,而博望坡之役是发生在这次行动中。博望坡之役是刘备发起而不是曹操发起的。夏侯敦只是在刘备退兵时才追击,中计大败而逃。这时候诸葛亮还在隆中未出山。
曹操北伐袁氏,演义和正史中基本差不多,"郭嘉遗计定辽东"之事则子虚乌有,是曹操自己的主意。
司马徽号为"冰镜",<<三国演义>>误为"水镜"。
的卢马载刘备跃檀溪之事,正史并无记载。
诸葛亮决非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后来北伐战场上也只有在最后一次是身乘小车、羽扇纶巾,目的是引诱司马懿出战,演义中那样写只是为了神化他。
襄阳无魏延斗文聘之事。
赵云在长坂坡救主,保护的是甘夫人而不是糜夫人,且并没有甘夫人跳井之说。因此,赵云是带着甘夫人、怀抱阿斗冲破长坂围的,而且所遭遇的曹军是曹纯的虎豹骑。赵云并没有和曹操相遇,自然也不存在不放冷箭之说,但赵云也肯定没有演义上所说的那样神勇无敌。
无刘备摔阿斗之事。
张飞在长坂桥大喝曹军,并没吓死人——但曹军也被他的威势所震慑。
徐庶之母在乱军中被曹军劫去,徐庶不得不告辞刘备去投曹操,且其母无自杀之事。
周瑜并不是气量狭小之人,破曹完全是周瑜的谋略。鲁肃也不是"忠厚长者",而是有着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对初出茅庐的诸葛亮来说,更多地是应向二人学习经验。
赤壁之战确实有,但演义中写的许多事件,半涉子虚。无智激周瑜之说,蒋干游说周瑜是在赤壁之战后,且无群英会。蔡瑁、张允有叛曹之心,才被曹操所杀。连环战船出自曹操自己的设想。无草船借箭之事。向曹操下降书的不是阚泽。曹操横槊赋诗并无刺杀刘馥之举。借东风之说纯属虚构。赤壁之战中并没有黄盖中箭之说。曹操败走华容曾大笑周瑜无谋、刘备迟缓,待刘备追兵来到,曹操已经走远,只夺得一些粮草。
刘备并没有巧取荆州,而是按孔明的意见先取荆南四郡,四郡太守望风而降,未作抵抗。
合淝之战中,未闻宋谦被杀。且太史慈早在赤壁之战前数年病逝。
孙刘联姻不是周瑜的美人计,而是双方第一次合力抗曹同盟建立的标志,刘备是正大光明地向孙权辞回荆州,未遇追击,此后,孙权将荆州全盘借给刘备。周瑜是在孙权放回刘备后箭疮发作而亡。无卧龙吊丧之事。
马超并不是为报父仇才出兵的,而是先起兵,其在许县(曹丕篡汉建魏后才改名为"许昌")的父亲马腾才被曹操诛杀。
无曹操割须弃袍之事,也没有许褚裸衣战马超之事。马超被许褚震慑住,不敢前动。后来韩遂军在被反间计后,分别被曹军击破,投降的不只杨秋、侯选二人。
张松没有背《孟德新书》之事。张松和法正实是卖主的小人,只不过法正是运气好躲过了而已。"合则留,不合则去,卖主求荣,殊为不齿。"是以二人尤其是法正,虽有大功于蜀汉,武侯祠内无席地,正是如此。
西川前期战役功劳最大的是庞统,不是张任用伏兵杀了他,而是他用伏兵在雁桥抓了张任。张任不想再事二主,被杀。庞统因为在前线督阵被箭射中要害身亡。此后刘备遭困雒城年余——这时绵竹等地已降刘备,而不是发生在雒城攻陷后。
刘备攻取西川时无张飞战马超之事。
单刀赴会是指关羽和鲁肃约定的在一处平原上相会,双方只带一百名武士,人人佩把单刀,商讨荆州事宜。此次双方谁也没说服对方。孙权也没有派诸葛瑾去索还荆州,而是对荆州直接采取了军事行动。刘备担心关羽寡不敌众也带兵出川增援,直到曹操攻破张鲁后才以归还部分地盘为条件同孙权讲和。
张辽再神勇也绝不可能只凭八百人打破孙权十万军,演义夸张。而且以曹操的智略,不可能只在合淝部署丁点儿人马,可能有八千人。
无甘宁救凌统之事,陈武也不是死于庞德之手。仅凭那时的陆逊是没有指挥十万大军权利的,且东吴不可能有那么多人马。
无左慈戏曹操之事。可能关于管辂的故事虚构者也甚多。
刘备攻打汉中时诸葛亮只担任后勤的角色,参谋长是法正。而且吴兰、雷铜单独指挥一支军团,才出道就被曹洪打败,雷铜战死,吴兰被杀。从而导致了刘备、张飞、马超三个军团攻打汉中的难度加大。
张飞并非一介莽夫,在蒙头岩打败张郃后曾在一块青石上铭功,笔意纵横,笔法遒劲。
没有张郃攻打葭萌关之事。
韩浩不是韩玄的弟弟,而是魏国一个文武双全的儒将,曾向曹操提出屯田制的方案,缓和了军中的粮食危机。
无严颜和黄忠一同带兵之事。定军山之战是由刘备发起的,是法正利用夏侯渊急躁的性格带兵佯攻张郃,张郃挡不住蜀兵的攻势向夏侯渊求援,夏侯渊立马拨兵一半去救,被黄忠趁虚打入寨中,一刀剁了他。:【转帖】三国演义与历史不符的地方
杀杨修不是在汉中军营,而是在返回中原后。
刘备称王无"五虎大将"之说,但赵云确实是整个汉中战役中战功最大的人。诸葛亮后勤粮草也是功不可没,曹操这一点却没有足够重视,像曹军的粮草被张飞半路截去,这对双方孰胜孰负都有影响。
关平是关羽的亲子,不是养子。
庞德射中的是关羽的额头。华佗早在之前数年被曹操杀害,无刮骨疗毒之说。
吕蒙是发疯疾而死,自然不是关羽显灵。
关兴并不是演义中所说的那样武艺高强,而一直在朝为官,由于身体不好死得早,而张苞更是早夭。
刘备伐吴仅动用了数万兵马,因为当时的蜀汉全兵力不过三十来万,除了防守各地之外,所以动用的兵马不多。在此之前,黄忠就因病而亡。所以这次刘备出征除了赵云率领后备军外起用的大多是新人,而孙权方面一开始就大胆启用新人陆逊为都督,统领韩当、徐盛、潘璋、朱然等东吴一二代名将纵兵迎敌,所以说东吴一开始就在军事装备和将领素质占了上风。但周泰、凌统等则相助孙权守御北方的战线,并未参加。
起初吴将李异、刘阿、宋谦等同蜀军交战失利,此后孙桓更被困在西陵中——吴军虽败,但没有射甘宁、斩潘璋、献仇人之类的情节。彝陵前夕陆逊派去诱敌的是少数民族领袖鲜于丹——此外,摩沙柯(演义里错写成"沙摩柯")是死于乱军之中,无赵云马鸣山救驾、杀朱然之事,也没有陆逊追敌陷于八卦阵之说(因为他根本就没追)。
刘禅虽然没有政治才能、追求享乐,但的的确确是一个很聪明的人,而且富于人缘,所以臣子们都很喜欢他,君臣一心,再加上孔明天才的政治能力,蜀中安定了下来。无司马懿五路大军齐进的事。
曹丕伐吴时张辽并没被箭射死,而是因病而亡。
南征孟获孔明并没有动用赵云、魏延等明星,马超此时已病死,魏延独当汉中大任,所以他所用的是同样有着将帅之才的李恢、马忠、张嶷等人。
无高定投降蜀军之事,七擒七纵也多是虚构。
无蜀汉对司马懿施反间计之事,当时司马懿驻守在荆州。
孔明第一次北伐的兵力应该只有十来万。也是几次北伐中阵容最强大的一次。而且六次北伐中只有两次是出的祁山,其他四次不是。
赵云当时的年龄很可能有六旬出头,且不为北伐先锋。因此凤鸣山杀韩氏五将、追敌被困都系小说家言。(其实很明显,依赵云平和冷静的习性,是不会说什么"乳臭小儿有何惧哉"之类话的。)
智取三郡、计败曹真是虚构的情节。曹真是魏国大将中的第二代精英,并不像演义里那样无能。
其实,姜维的武力是名不见经传的——他有很高的统率军队的能力,而且富有智谋,但是武艺,虽不能说他不会,但想来也不会达到一流的水准——否则陈寿应该不会不称"维勇冠三军"。而且他没有像演义中那样和赵子龙交手过,罗氏所写是代表了作者和古时人民的良好愿望。
攻取街亭是张郃的杰作,而不是司马懿。不过其中还是捡了个"马谡违亮节度"的大便宜。
赵云从箕谷退兵虽然不像演义中那样断后斩将,并且还稍有失利,但他部队的损失是最小的。也不知曹真以数倍于赵云的兵力也战胜不了我们的常山赵子龙,脸上是否挂得住。
《后出师表》很可能是后人伪作,因为赵云是死于第三次北伐后(229年),孔明是不会荒唐到连朝中股肱大将是死是活都不知道。
第二次北伐孔明真正动用的就是魏延军团,是五次北伐中行动最小的一次。最大的战绩是归途中斩掉曹真首席悍将王双。无姜维赚曹真之事。
第三次北伐主要是针对武都、阴平二郡,孔明首先派陈式去偷袭二郡,然后亲自带兵打败了前来救援二郡的魏名将郭淮。
魏兵伐蜀司马懿并没有去,曹真是病死。
第四次北伐是五次北伐中相当精彩的一次,蜀兵虽然不到十万,但运用了木牛流马、损益连弩等新装备。对此,曹真的继任司马懿采取以静制动的战略,两军没大规模进行交战。然而,魏兵虽众,却没占到便宜——王平曾率三千无当飞军力破名将张郃的万余兵马,司马懿面临部下强大要求出战的压力派将出战,但中了埋伏,大败,张郃也死在了孔明在原连弩基础上改进的损益连弩下。但这次北伐良机毁在了李严的假传圣旨下。
最后一次北伐中,无渭桥失利、火烧上方谷之事——司马懿在洞察孔明的身体状况后作出了坚守不战的策略——最后拖死了孔明。无禳星之谈。(补注:徐晃是病死,不是死于孟达之手。)
无诸葛定计杀魏延之事。孔明从没有杀魏的动机,反而还很爱惜他。魏延也无叛蜀之意。他要叛蜀就不会取道汉中,企图回成都向后主申诉。
襄平城中发生的奇事当属无稽之谈。应是贾范等劝公孙渊不要造反的信口捏造。
孔明死后六年,吴名将全琮、朱然对淮南、樊城用兵,同时,蜀汉大将军蒋琬也兵窥上庸——但吴军不久就被司马懿、王陵打败,蜀汉这次军事行动也被迫终止。几年后曹爽带兵二十万伐蜀,被费袆、王平用疑兵之计打得大http://www.rixia.cc败而回。
无王瓘诈降和八卦阵破敌之事。
费袆是在一次酒醉后被魏奸细郭修杀死。
钟会伐蜀无梦见孔明之事,杀许仪也只是因为自己战马马蹄陷进泥坑从马上摔下之故。
无孔明摩天崖下部兵立石之事。
廖化不是黄巾贼出身,否则此时只怕也有九十六七岁了。
杜预伐吴时孙歆未被杀而是遭擒。演义中所说孙皓出入宫廷常带铁骑二十万,当真是败笔。吴国全境军队加起来恐怕才那么多呢!
《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情节不符合历史?
1、温酒斩华雄
华[hu]雄(?-191),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
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二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2、草船借箭
草船借箭,历史上或确有其事,但主要人物并非诸葛亮,而是孙权。
据《三国志吴主传》裴松之引注《吴历》,孙权屡屡向曹操军挑战,曹操坚守不出。孙权就亲自乘了一艘轻船,从濡须口进入曹操军水寨前。
曹操一看,就知道孙权来了,是孙权要亲自来看看曹军的阵势(欲身见吾军部伍也),下令军队严加戒备,箭弩不得妄发。
孙权在曹操面前走了五六里路,才返回。走的时候还向曹军击鼓奏乐。所有这些都被曹操看在眼里叹息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但《魏略》却不是这个说法。它说孙权不是乘轻船,而是坐大船。曹操也没有说弓弩不得妄发,而是下令射箭。结果万箭齐发,都射在了孙权的船上,船就向一边倾斜,于是孙权便下令掉头,使“箭均船平”,然后安然回去。
3、上方谷之战
小说《三国演义》虚构的故事,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在上方谷的一次战斗,这次战斗后,诸葛亮因劳成疾病逝。
这次战斗诸葛亮用智慧火困司马懿一家,可惜苍天助曹不助汉,在这大火围困到司马懿一家时,忽然天降大雨让司马懿逃脱。
4、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一个精彩的故事情节,出现在第五回中,该片段以刘备、关羽、张飞兄弟三人与猛将吕布的殊死战斗为描述对象,描绘了一场酣畅淋漓的沙场血拼。
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5、借东风
正史上诸葛亮并没有参与赤壁之战,也并没有呼风唤雨之能,指挥赤壁之战的人是周瑜,东风是长江上的一种自然现象,长期在当地操练水军的周瑜和黄盖对什么时候起东风非常清楚,他们聪明地抓住了这一战机打败了曹军,此外周瑜心胸也非常宽广,与演义描写不同。
不过《三国演义》本属小说,此段诸葛亮神坛作法借东风一事,后世有两种看法:一方认为是书中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作者编撰以塑造丰满其神机妙算的人物形象。
另一方认为书中实际上并未正面直接明言诸葛亮以法术借来东风,只是以丰富的气象学知识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诸葛亮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书中提及作法借东风也都是借角色之口在对话中说起,并无作者叙述行文直接确认是法术所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草船借箭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温酒斩华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方谷之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英战吕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借东风
基本上没几个符合历史的
例如说 关东诸侯反董卓是存在的 吕布是存在的 桃园三兄弟是存在的 但是三英战吕布 没有
如果真要较真 那么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演义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
5.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说是曹军所为,没记载具体是谁。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貂蝉之人,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演义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经过此五关需绕大半圈,关羽没那么傻
13.被斩的六将∶演义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很少 。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
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23.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索二乔”之诗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他们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41.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演义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http://www.rixia.cc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3.《后出师表》:可能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可能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
当时在魏军 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 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 (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魏延很可能是受害者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
71.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 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72.七星灯续命∶迷信说法,无需解释。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很可能是长,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要是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而且吕布死时和关羽死时相差很多年,马不绝食也老死了) 。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 要是刘备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只知姓孙。
80.张翼德∶史书记载为字“益德”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精通美工画,文武全才,很可能是高硕书生形象。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
84.张苞∶早夭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91.无左慈戏曹操
92.无赵颜延寿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94.张合∶张合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合。(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 (张合) 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合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悲衰的。
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96.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GGrzJolN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 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事实就是这样,演绎的野史好看了,人物刻画丰满了,让人记忆深刻了,但不够真实了。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刻画曹操的“奸雄”本色,才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2、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三国志也没说祖茂被华雄杀死。
3、温酒斩华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
4、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没有此事,且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貂蝉”是后人编撰的,没有王允设计连环计、美人计一说。
6、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7、吕布击退六将:没有此事,也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依旧是罗贯中为了刻画曹操的狠毒。
10、梦中杀人保护自己:是虚构的,同样是为了刻画曹操。
11、辕门射戟:真有此事,不过距离没那么远。
12、关羽降曹:是关羽作战失败被俘虏,且遇到张辽就自动投降了,更没有三个条件。
13、关羽斩颜良:真有此事,但是是张辽军先削弱颜良军,后来关羽杀出来斩了他。
14、关羽斩文丑:是徐晃杀的。
15、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
16、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17、赵云长板坡七进七出百万军中救阿斗: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
18、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后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张飞的字是益德而非翼德。
19、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但没被打。
20、草船借箭:这是孙权的策略,时间在赤壁之战后,罗贯中为了刻画孔明而故意编的。
21、周瑜使反间计:编的,想想也知道曹操没这么笨。还是在刻画他的多疑。
22、借东风: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冬至会刮东南风的事周瑜知道,曹操也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23、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不是孔明。
24、计算华容:又是罗贯中为了往孔明脸上贴金,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是刘备想到的,他率军去追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不过由此可知孔明的军事才能恐怕还不如刘备。
25、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26、三气周瑜:又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孔明,周瑜是死在自己本身的疾病,跟孔明没关系。更没有说过什么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话。
27、攻打西川:是庞统和法正,不是孔明的功劳。
28、马腾之死: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造反在先,令到马腾被处死。
29、汉水之战: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30、水淹七军:那是天灾,不是关羽的策略。
31、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是罗贯中为了让读者恨曹操而说他34岁。
32、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33、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于战争。
34、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被蜀军击败后才坚守不出。
35、骂死王朗:虚构。
36、司马懿算播谣言害孔明北伐失败:是罗贯中为了替孔明打败仗找藉口。
37、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38、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39、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徐庶;演义说他本名徐庶,化名单福,他妈被抓后他自动请辞,没有假信。
40、火烧葫芦谷: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而编。
41、延寿祭坛:想也晓得是假的,罗贯中为了丑化魏延而安排他害孔明的祭坛失败。
42、空城计:虚构的,那时主帅根本不是司马懿。
43、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44、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倚天剑等为虚构,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45、张飞鞭督邮:为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46、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故事,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47、陈宫捉放曹操:陈宫在191年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
48、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只有十一路地方军参与董卓讨伐战,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而孙坚和曹操因官职问题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谦当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公孙瓒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而未出兵;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马腾与韩遂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死;荆州刺史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还有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河南尹朱隽反对董卓而起兵。
49、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50、刘皇叔刘备: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
51、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52、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
53、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日夏养花网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54、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55、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56、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
57、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58、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59、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
60、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61、周瑜心胸狭窄: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何来嫉妒之说呢?再者,周瑜的大度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
62、吊周瑜: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63、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但是是马超吃的败仗,而官史并无载曹操割须弃袍才逃跑。
64、许褚裸衣战马超: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
65、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66、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
67、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68、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69、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70、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
71、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
72、关羽单刀会: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
7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74、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载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
75、擒关羽:并非潘璋,而是他的部将马忠。
76、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77、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78、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79、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80、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81、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82、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83、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84、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
85、《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86、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87、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88、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89、诸葛亮用兵:诸葛亮用兵善于治军,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
90、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91、七星灯续命:虚构剧情。
92、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93、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94、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95、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96、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97、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98、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99、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三国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写的。清代著名学者章学诚在《丙辰杂记》提到演义时说“七分实三分虚”,演义里许多精彩的情节是千古传说,受地方野史传奇、逸史传闻影响极深。 民初五四运动后,反传统派学者积极澄清《三国志》,以对诸葛亮、关羽、刘备传统正面人物进行再评价,胡适、鲁迅等革新派学者也带头从释《三国演义》,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出于澄清真实历史,再加上毛泽东本人对曹操的个人喜好,还有最近的“学术超男”易中天教授的《易中天品三国》等。新中国学者在改革开放前常继承反传统派学者对诸葛亮、关羽等人物解释,援引《三国志》驳斥《三国演义》。 张飞的字:张飞字益德,不是翼德。 桃园结义:刘关张没有结拜,只是情若兄弟。关羽年龄甚至比刘备还大。 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青釭剑等为虚构。 张飞鞭督邮:是刘备干的,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杖打督邮。 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陶谦:陶谦为人与史实不符。 关羽徐州诛车胄:也是刘备干的。 土山约三事:虽然“土山约三事”,但是关羽也是因为刘备家眷的缘故投降。 衣带血诏:确有此事,但是马腾是一个带有强盗性质的军阀,攻打李郭不过是私人恩怨。 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关羽诛文丑:文丑死于曹军乱军之中。可能是关羽、张辽或徐晃的士兵所杀。 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 过五关斩六将:虚构剧情,关羽离开曹操后,没有经过五关,而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都不见史书记载。但是,不能否认中途没有阻拦。 郭嘉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关羽古城斩蔡阳:还是刘备干的,地点也并非古城。 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不多。 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徐庶跟随刘备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及后更当上魏国重臣。 三顾茅庐是208年夏天不是在207年冬天,而且刘备每次都见到了诸葛亮。 诸葛亮火烧博望坡:又是刘备干的,当时诸葛亮并未出山。 诸葛亮火烧新野:历史上没有记载,为罗贯中杜撰。 http://www.rixia.cc 长坂坡赵云七进七出:历史上,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记载七进七出此事。赵云当时名气还不大。 糜夫人跳井:正史没有记载 。 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吴国太:虚构出的一个人物。 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诸葛亮只是节使。 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之战之后游说周瑜不成。 太史慈在207年就病逝,没有参加赤壁之战。 诸葛亮智激周瑜:应该是周瑜智激孙权。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时并无此事,孙权于濡须坞之战中才曾草船借箭。 苦肉计:确有黄盖诈降,但苦肉计应无。 阚泽:阚泽为东吴重臣,是受孙权尊重的人物,从未参与过军事行动。 庞统献连环计: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孔明求东风:纯属虚构,江东冬至时日,巧有东南风。 赤壁之战:无论《魏书》还是《蜀书》都记载曹操是与刘备交战败退,孙权军确有参加此场战役,但难获全功。实为周瑜火攻在前,曹操烧船在后。 周瑜:吴国名将,赤壁之战结束二年后病死于伐西蜀准备工作途中,与诸葛亮素未谋面。 华容道:刘备领兵追截兵败的曹操,但是去晚了,被曹操跑掉。 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鲁肃劝孙权将江陵借给刘备。借江陵(当时荆州被曹,孙,刘三人瓜分,孙权并没有“借荆州”),为了给曹操多一个强敌。 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不过在《烈女传》中确有描写她投江的记载。而且也不是周瑜出的主意,而是孙权自愿的。 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周瑜心胸狭窄: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何来嫉妒之说呢? 三气周瑜:周瑜未出征西蜀前已去世。周瑜在伐蜀途中病死于巴丘。并非被诸葛亮的才智气死。 三江口卧龙吊孝: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 周瑜与孔明: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马超兴兵: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在先,令到马腾遇害。 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 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定军山:夏侯渊阵亡于刘备军夜袭,虽非黄忠阵斩,但是黄忠在这一战功劳很大。 曹操杀杨修:杨修并非在曹操撤兵前夕被杀,实际上是曹操撤兵后才杀的,在正史中并无曹操杀杨修后与蜀军再战,并被魏延射掉门牙的事。 五虎上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上将”,只封了前,左,右,后四大将,为关羽、张飞、马超、黄忠。五虎上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为五虎上将。 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汉将领吴班。 关羽单刀会:事实上是鲁肃在阵前邀请关羽讨论荆州的事情,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 刮骨疗伤: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水淹七军: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关羽运用天时、地利趁水势挟水军引兵大破名将于禁,擒斩庞德并率军急攻。 关羽麦城拒降:未有记载,是被擒后拒降。 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 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文武双全,深得诸葛亮器重。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糜芳:未见逃回蜀营被凌迟处死情事,夷陵战后倒有随贺齐出征魏国蕲春地区的事情。 阚泽推荐陆逊:陆逊在荆州原本就是吕蒙的副手,吕蒙去世之后,自然是陆逊接管东吴西线防务。 夷陵之战:吴军五六万,蜀军五万,并非以少胜多,不过吴军确实士气较低。 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其中五次战绩分别为:第一次败于街亭,第二次配合东吴作战,攻城不下,但在撤退中斩杀大将王双(与演义基本相同),第三次攻取武都和阴平两郡成功,并击败郭槐,第四次大败司马懿,第五次司马懿不敢出战,但是诸葛亮病死(此役蜀军将国境线向前推进了很多,而后姜维北伐又一次推进)。 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失街亭:魏军总指挥为张郃,非司马懿。 空城计:街亭战败后,魏军并未对蜀军进行追击。诸葛亮只是曾把西县的民众与粮草迁移而已。且当时魏军主将也非司马懿,真正空城计则是由魏将文聘,蜀将赵云用过的。 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将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各地就传开了“死诸葛吓走生仲达”的笑话。 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在诸葛亮死后不服从调遣,相争失败后被杀。在诸葛亮生前魏延得到重用,亦无“逼成反骨”之说。 九伐中原:事实上姜维北伐多达十一次,其中胜败均等。而八次北伐的过程大多属于虚构。 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1.曹操其人在三国志中是相当正面的,为人节俭,无论是军事还是政治或者是文学才能都堪称一流,陈寿对他的评价比较高,三国演义中他却变成了奸诈阴险的人,与他有关的像刺董,华容道,割须弃袍这些都是演义编纂的,值得一说的有一条,曹操历史上说的那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在演义中变成了“宁我负天下人,毋天下人负我”,两句话稍有变动就将曹操的性格和说这话的心境都完全改变了,演义对曹操性格的扭曲由此可见一斑。
2.曹植,曹植不只是一个书生,一个文人,他在历史上也是有治军才能的。
3.荀彧,荀彧之死到现在还是迷,演义中的自然就是编纂的,三国志中只说是被调到前线后积劳成疾,抑郁而死。
4.杨修之死,演义中就是杨修太聪明了,曹操嫉妒他就把他杀了,历史上曹操并不是嫉妒人才的人,不然为何唯才是用,真实原因是曹操为曹丕除掉一个厉害的政敌,以免日后对曹丕的政权有什么不利。
5.诸葛亮,诸葛亮在演义中是几乎是神人,什么都可以预算,当然三国志记载中他也是个厉害的人物,两者的最大区别应该是对诸葛亮军事能力的描述,历史上的诸葛亮并不是军事家,演义中的诸葛亮那是不折不扣的,另外,诸葛亮是在刘备死后才有作为的,那之前其实是在后方做些管理运输粮草的工作。诸葛亮的空城计,草船借箭,借东风,智激周瑜以及某一些战役,不是虚构就是从别的人物哪里套用过来,当然诸葛亮就算不是军事家,也是很值得崇拜的一个人物。
6.关羽,关羽的演义成分也是比较多的,很多事迹都并不是他自己做的,比如说斩华雄的其实是孙坚,也没有华容道放曹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这些是虚构的,不过刮骨疗毒是三国志有记载的。
7.张飞,张飞的形象值得一提,历史张飞其实是个美男子,也颇知书,并不是演义中那样的黑面粗人。
8.刘备,不是哭出来的天下。
9.刘禅,并非演义中那么的庸弱无能。
10.魏延,反骨之说实在是冤枉了他。
11.孙策,并非演义中那样的鲁莽,匹夫之勇,嫉妒人才,滥杀无辜。
12.周瑜,周瑜很冤,为了陪衬诸葛亮,一代完人被写成了气量狭小被活活气死,事实上周瑜不仅长的一表人才,也十分的有才华,气量也很大。
13.吕蒙,吕蒙之死应该说谁都能看出是编纂的,演义中是被冤鬼附身,实际上是病死的。
14.鲁肃,鲁肃是个厉害的政治家,绝对不像演义里写的那样迂腐。
15.貂蝉,历史上没这个人。
16.武器,什么方天画戟,丈八蛇矛,青龙偃月刀,那都是演义编的,当时的马不设马镫,骑马的时候是要一手抓马的,单手舞刀,不可能。
暂时想到这些,纯手打的...(累死)
和现实还是会有所差距,《三国演义》里有哪些情节不符合历史?
事实就是这样,演绎的野史好看了,人物刻画丰满了,让人记忆深刻了,但不够真实了。
1、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真有此事,原因是吕伯奢的儿子欲抢夺财物和报官领赏才死的,罗贯中为了刻画曹操的“奸雄”本色,才编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
2、换巾脱险:是孙坚叫祖茂戴头巾逃走引开敌军,三国志也没说祖茂被华雄杀死。
3、温酒斩华雄:华雄并非关羽所杀,是被孙坚的部队杀的。
4、三英战吕布: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没有此事,且虎牢关和汜水关是同一地方不同时期称呼。
5、吕布杀董卓:他们是为了一位宫女,“貂蝉”是后人编撰的,没有王允设计连环计、美人计一说。
6、曹嵩之死:是陶谦派人去杀的。
7、吕布击退六将:没有此事,也是罗贯中要夸大吕布的勇。
8、血战宛城:是张绣、贾诩利用曹操和邹氏的谣言起兵的。
9、借头息怒:是虚构的,依旧是罗贯中为了刻画曹操的狠毒。
10、梦中杀人保护自己:是虚构的,同样是为了刻画曹操。
11、辕门射戟:真有此事,不过距离没那么远。
12、关羽降曹:是关羽作战失败被俘虏,且遇到张辽就自动投降了,更没有三个条件。
13、关羽斩颜良:真有此事,但是是张辽军先削弱颜良军,后来关羽杀出来斩了他。
14、关羽斩文丑:是徐晃杀的。
15、过五关斩六将:是虚构的。
16、博望坡之战:是刘备打的,此战发生在西元202年,早了孔明出山五年,且没有直接用火攻,是刘备放火烧了百姓的房子让夏侯敦得不到战利品,再设伏兵击退的。
17、赵云长板坡七进七出百万军中救阿斗:应为长坂,赵云只是护送刘备家小撤退,没有七进七出此事。
18、长阪桥张飞吓退曹军:也是刘备的命令,后来刘备自己跑了,张飞没有故布疑阵,也没有用气势吓死夏侯杰,是曹操觉得张飞很勇敢才不再进兵的,张飞的字是益德而非翼德。
19、苦肉计:黄盖是有诈降,但没被打。
20、草船借箭:这是孙权的策略,时间在赤壁之战后,罗贯中为了刻画孔明而故意编的。
21、周瑜使反间计:编的,想想也知道曹操没这么笨。还是在刻画他的多疑。
22、借东风: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冬至会刮东南风的事周瑜知道,曹操也知道,只是曹操没想到周瑜会在那时攻击。
23、火烧赤壁:火烧赤壁的是周瑜,不是孔明。
24、计算华容:又是罗贯中为了往孔明脸上贴金,孔明根本没想到曹操会走华容道,是刘备想到的,他率军去追曹操时,曹操已经跑了,不过由此可知孔明的军事才能恐怕还不如刘备。
25、华佗之死:是因为他帮曹冲医病很慢,曹操认为他是故意要害死曹冲将他处死,他死在西元208年,当然不可能帮关羽刮骨疗伤(西元219年)。
26、三气周瑜:又是罗贯中为了美化孔明,周瑜是死在自己本身的疾病,跟孔明没关系。更没有说过什么既生瑜何生亮之类的话。
27、攻打西川:是庞统和法正,不是孔明的功劳。
28、马腾之死:正与史实相反,马超起兵造反在先,令到马腾被处死。
29、汉水之战:是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故意编的。
30、水淹七军:那是天灾,不是关羽的策略。
31、杨修之死:他死的时候是45岁,是罗贯中为了让读者恨曹操而说他34岁。
32、甘宁之死:他是病死的,不是被沙摩可杀死。
33、黄忠之死:他也是病死的,不是死于战争。
34、陆逊的策略:不是一开始就坚守不出,而是被蜀军击败后才坚守不出。
35、骂死王朗:虚构。
36、司马懿算播谣言害孔明北伐失败:是罗贯中为了替孔明打败仗找藉口。
37、马谡失街亭:司马懿那时还没和孔明对垒,破街亭的人是张郃。
38、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并非诸葛亮遗计,《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军相近时,蜀汉将军姜维和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做势佯攻,司马懿不敢逼近,只好退兵,蜀军入谷然后发丧。当时在蜀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
39、徐庶:他本名叫单福,化名徐庶;演义说他本名徐庶,化名单福,他妈被抓后他自动请辞,没有假信。
40、火烧葫芦谷:罗贯中为了在孔明脸上贴金而编。
41、延寿祭坛:想也晓得是假的,罗贯中为了丑化魏延而安排他害孔明的祭坛失败。
42、空城计:虚构的,那时主帅根本不是司马懿。
43、桃园结义:正史并无写到刘备、关羽、张飞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44、著名兵器:名兵器如双股剑、青龙偃月刀、丈八蛇矛、方天画戟、倚天剑等为虚构,用以描述人物性格。
45、张飞鞭督邮:为刘备所为,因督邮拒见刘备,刘备大怒下鞭打督邮。
46、曹操献七星刀:虚构故事,演义中曹操借献刀刺杀董卓未遂,实是曹操认为董卓终必败,连夜潜逃回乡里。
47、陈宫捉放曹操:陈宫在191年开始跟随曹操,不是陈宫捉放曹操,应是另有其人。
48、十八路诸侯讨董卓:事实上只有十一路地方军参与董卓讨伐战,包括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和广陵太守张超,而孙坚和曹操因官职问题而不在名列之中。陶谦当时有参加,贡献粮草金钱等,但未出兵。公孙瓒亦有参与连署,但当时正在对付乌桓而未出兵;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马腾与韩遂当时虽尚未接受招安,但亦不支持董卓(朝廷);青州刺史焦和虽曾起兵,因为青州黄巾复起,所以没有参与会盟,不久病死;荆州刺史王睿本来也有起兵,因为和孙坚有私怨,被其逼死。另外还有陈王刘宠与陈国相骆俊、河南尹朱隽反对董卓而起兵。
49、孙坚之死:由于只带几名随从追击敌军,中了黄祖伏兵,中流矢死于岘山。
50、刘皇叔刘备: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地位,把他塑造为继承汉室正统的君主,而为刘备编造了一份完整的十八代家谱,排一排刘备就变成了皇叔,而这个称号正是刘备用来对抗曹操的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法宝。史实上,刘胜的儿子刘贞,因为没有按朝廷的规定献纳酎金,而失去侯爵资格,后来又经历战乱及政治纷争,早已家世式微,族谱不明,只知刘备是汉室之胄,辈份不得而知。
51、赤兔马:赤兔马在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并没有成为关羽的坐骑。
52、孙策之死:遭刺客暗算不治,而刺客是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家奴与门客,并非被于吉吓死。
53、遗计定辽东:虚构剧情,郭嘉暴毙而亡,年三十八,没留下任何计策,此计是曹操自己的计谋。
54、糜夫人跳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
55、刘琮遇害: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更迁为谏议大夫。
56、舌战群儒:只记载诸葛亮面见孙权,东吴主战派、主和派相争日盛。
57、南郡之争:没有发生,是周瑜死后孙权将南郡借给刘备。
58、关羽战黄忠:刘备征荆南,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
59、孙刘联婚: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只是政治性联姻之一,并没有男欢女爱的色彩,也没有后来的孙夫人投江。
60、赔了夫人又折兵:孙权无采用周瑜之美人计。
61、周瑜心胸狭窄:史书记载了周瑜恢廓理智、大度友善的作风。而与诸葛甚至未曾见面,何来嫉妒之说呢?再者,周瑜的大度在三国时期是出了名的。
62、吊周瑜:吊周瑜是庞统,不是诸葛亮。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
63、割须弃袍:战况确实很激烈,但是是马超吃的败仗,而官史并无载曹操割须弃袍才逃跑。
64、许褚裸衣战马超:没有记载,马超甚至被许褚瞪得不敢动。
65、张松献图:应为刘备询问张松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地图给刘备。
66、落凤坡:该为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
67、马超战张飞: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小说中张飞和马超大战两百余回合不分胜负,后被诸葛亮招降一事。
68、征汉中:征汉中时的总指挥是刘备,法正参谋。
69、计夺天荡山:纯粹虚构。
70、五虎大将:刘备并没有封“五虎大将”,五虎将是因为三国志中把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传记放在同一章。后世称之蜀之五虎。
71、周仓、胡班:虚构人物,历史上没有记载。胡班可能指蜀将吴班。
72、关羽单刀会:鲁肃、关羽的一场官式会宴,鲁肃令东吴诸将手持单刀,往赴关羽所设的宴会。
7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于赤壁之战已经死了,是一般的军医操刀。
74、关羽麦城拒降:历史上并未记载明确拒降,而《江表传》有关羽以伪降谋突围之机的记戴。
75、擒关羽:并非潘璋,而是他的部将马忠。
76、玉泉显圣、追命吕蒙:玉泉显圣改编自唐代玉泉寺建寺故事,且吕蒙是病死。
77、关平:关羽长子,不是义子,随羽临军,三国志里只出现两次名字。
78、关兴:弱冠(近二十岁)就因才高任侍中、中监军,于夷陵之战后数年死去。
79、张苞:虽称早夭,但有留下子嗣张遵。
80、潘璋之死: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砍杀冯习等人,死于234年
81、白帝托孤:刘备临终是托孤与诸葛亮和李严二人,但仍有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主要情况雷同。
82、八阵图:八阵图是诸葛亮所作的兵法图阵,所谓八阵是为天覆阵、地载阵、风扬阵、云垂阵、龙飞阵、虎翼阵、鸟翔阵及蛇蟠阵,每个阵形都由三十二队士兵所组成。晋朝干宝的《晋记》以及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亦有记载。但不是神怪石阵、迷宫。
83、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七擒孟获。但《汉晋春秋》及《华阳国志》中有说过“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而鄂焕、祝融、孟优、木鹿大王等都是小说所创作。
84、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而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出祁山,且被曹真所阻。
85、《后出师表》:多认为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86、司马懿与诸葛亮:诸葛亮头三次北伐时,魏军并非司马懿统领而是曹真。
87、气死曹真:曹真病死于洛阳。
88、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
89、诸葛亮用兵:诸葛亮用兵善于治军,不善奇谋,政绩才是最耀眼的。
90、火烧上方谷:诸葛亮大破魏军于卤城,司马懿仅以身还保营。《三国志》未提用何种战法大破魏军。陕西乡野传说与演义无大异;上方谷,一说葫芦谷,疑为卤城的浑称
91、七星灯续命:虚构剧情。
92、魏延反叛,被马岱诛杀:魏延与杨仪不和,相争失败、兵败被杀。
93、地理大搬家:把太白山移到祁山的旁边,把陈仓移到街亭的南方,甚至把祁山移到褒斜道北面的斜谷旁,或是移到五丈原附近。
94、诸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角度称赞他,歌颂他,热爱他。可以说,诸葛亮在历史上的巨大影响已超过了他在三国历史上的政治军事实践。《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将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鲁迅评论说:“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因此,《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不是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历史小说人物。
95、刘备:陈寿对刘备的评价是:“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二,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但他“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极尽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电视剧中的刘备常常以泪洗面,哭与泪虽然表现了刘备的“仁”,但又给人以刘备的天下是哭出来的印象,扭曲了刘备是“枭雄”、“人杰”的真实形象。
96、关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马超投降刘备后,封为平西将军。时关羽督荆州,修书与诸葛亮,“问超人才可谁比类”,诸葛亮答信时,称马超虽为一世之杰,但不如关羽的“绝伦逸群”,关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这是典型的有勇少谋的武将性格。但在《三国演义》中,因为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下邳被俘,投降曹操,但心系刘备,只是有感于曹操待他甚厚,因而在离曹归刘前为曹操杀了袁绍的大将颜良,解白马之围。但是《三国演义》中写关羽下邳投降时相约三事、曹操以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的厚礼待他等却是子虚乌有。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墨,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97、曹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与人议论,谈笑风生。“勋劳宜赏,不吝千金;无功望施,分毫不与”。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而对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98、周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因此,《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是“千古风流人物”。
99、鲁肃:如果说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人的性格、形象虽被扭曲,但多少还有些根据的话,那么,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思度宏远”,“有过人之明”。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足江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有相似之处。曹操大军南征荆州时,孙权部属都主降,唯独鲁肃主张抗曹,劝孙权召回周瑜,共商战守大计。赤壁战后,他又力主扶刘抗曹。在东吴历史上,鲁肃实为诸葛亮式人物,孙权对他也极为欣赏。吴国的建立和发展基本上是按照鲁肃提出的政略、战略方针进行的。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牲品,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基本上没几个符合历史的
例如说 关东诸侯反董卓是存在的 吕布是存在的 桃园三兄弟是存在的 但是三英战吕布 没有
如果真要较真 那么
1.桃源结义:正史并无写到三人有结拜,只提到情若兄弟。
2.温酒斩华雄:实华雄死于江东猛虎孙坚刀下,演义反把孙坚写成是华雄的手下败将,这对孙坚太不公平了。
3.三英战吕布∶吕布实被孙坚击退(公孙瓒没有参加讨董联盟,所以刘、关、张三也未曾参加,也就不会有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4.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只有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衮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广陵太守张超、长沙太守孙坚和曹操,只有这十三家。孔融当时正忙于对付黄巾贼,不可能分身去讨董。陶谦当时只有贡献一些金钱,并无参加战役。马腾当时尚未接受招安,怎可以参加讨董行列?当时公孙瓒正要对付乌桓,亦不可能参加讨董行列。至于张杨当时和刘备一样,只是义勇军,而刘备当时亦只是跟随出征. 。
5.关公斩颜良,诛文丑:斩颜良确有其事,诛文丑的说是曹军所为,没记载具体是谁。
6.张飞鞭督邮∶实乃刘备所为 。
7.徐州诛车胄、古城斩蔡阳:此乃刘备所为。
8.土山约三事:那次战役关羽是战败被擒,并非有“土山约三事”如此堂皇之事.。
9.曹操献刀杀董卓:曹操认为卓终必败,不领董卓情,逃归乡里。曹操献刀,不见正史,虚构的!
10.连环计∶载有貂蝉之人,吕布与董卓争夺一婢女而起,并无指出是有人用计。
11.关羽降曹∶无特别记载应为自愿(在演义所编造的关羽投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保护二皇嫂”,但这是与史实不符的。根据史书记载∶刘备到徐州后,屯兵小沛,命关羽守下邳。刘备的妻子应该随刘备住在小沛,而不是住在下邳。曹兵进攻小沛时,刘备战败逃走,妻子在小沛被俘,而不是随关羽在下邳投降的。也就是说,关羽在投降时,身边并没有什么“二皇嫂”。)
12.过五关斩六将∶ 经过此五关需绕大半圈,关羽没那么傻
13.被斩的六将∶演义说被斩的六将是孔秀、孟坦、韩福、卞喜、王植和秦琪,而这几个人都不见史书记载,连名字也是虚构的。他们的出场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挨关老爷一刀。
16.徐庶之智∶徐庶在正史上记载很少 。
17.徐庶进曹营:曹操南征,刘备和诸葛亮、徐庶等南逃,乱军中,徐母被俘,于是徐庶告别刘备,进曹营 。
18.火烧博望坡:非诸葛实乃刘备手笔。发生在建安七年,而建安十二年,诸葛亮才出山。
19.糜夫人伤重跳井自杀、超云推倒土墙盖井∶正史记载甘夫人和糜夫人在当阳皆安然无恙,故也没有超云推倒土墙盖井的事情啦。
20.长板坡七进七出∶赵云护送家小撤退,十分平淡。
21.怒吼长板桥∶曹军夏侯杰因此肝胆俱裂被吓死。 是小说的夸张手法。
23.舌战群儒∶无此事,诸葛面见孙权而已。诸如舌战群儒、群英会、苦肉计、连环计等均为虚构。
24.孙夫人投江∶孙夫人与刘备的婚事,本来只是历史上无数次政治性联姻之一。是孙夫人去荆州,并没有刘备跑到东吴去娶亲。这里并没有多少男欢女爱的色彩。二人成婚之时,刘备已年近半百,而孙夫人不过二十上下,年龄相差约三十多岁。一个是贪图皇位的枭雄,另一个是任性而为的骄女,彼此互不信任,何来欢爱?所以,刘备入益州不久,孙权就“大遣舟船迎妹”,而孙夫人也毫不犹豫地回了娘家,还差点带走了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从此,她一去不返,杳无音信,与刘备恩断情绝。后孙夫人投江自尽是假,没有此事。刘备呢?占据益州之后便娶了寡居的吴氏(吴懿之妹,刘璋之嫂),也看不出对孙夫人有什么留恋。正因为这样,在《三国志.蜀书.二主妃子传》中竟没有一句话提到孙夫人!史书上没有记载孙夫人的最后结局,但可以肯定,她是绝不会为了刘备而殉情自尽的。
25.“索二乔”之诗出于曹植之手,当时还未出现 。
26.周瑜智算蒋干∶实蒋干赤壁后游说周瑜不成(历史上的蒋干没有说服周瑜,就回来了,称赞周瑜雅量高致,并没有中计,而且这件事发生在赤壁之战几年以前。)
27.庞统连环∶记载连环是曹操之决策,庞统未曾参与过赤壁之战。
28.草"船"借箭∶无此事,此乃孙坚、孙权父子所为,分别发生在跨江击刘表和濡须之战。(三国演义之祖《三国志平话》中借箭的是公瑾。)
29.草"船借箭∶在唐代时,张巡在安史之乱中,曾在夜间用草人垂下城墙赚了令狐潮几十万只箭。
30.孔明借东风∶纯属虚构(借东风——冬至时日,多有东南风,此乃曹操之天灾,非人为。)
31.华容道关羽义释曹操:这是作者为丑化曹操,树立关羽的高大形象而虚构的。在华容道拦截曹操的是刘备,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
32.战长沙:刘备南征荆南四郡,四郡守望风而降,黄忠便随长沙太守韩玄同降,并未发生战斗。
33.刮骨疗伤:此时华佗已经死了两年,因此并非华佗所为,似乎只是一般的军医所为。
34.诸葛三气周瑜∶周瑜当时并未注意过诸葛亮,他们极少碰面。从赤壁之战结束到周瑜病逝的两年间,诸葛亮正在零陵一带搞后勤工作,根本没有和周瑜见过面。至于周瑜病逝后,蜀国吊唁的代表是庞统,而不是诸葛亮。
35.征汉中:征汉中时的前线总指挥是刘备,诸葛亮留守成都搞后勤工作。
36.赔了夫人又折兵∶单纯的政治婚姻,无他。
37.周瑜之死∶周瑜死于巴丘,操劳过度。
38.计借荆州∶实乃鲁肃之计,以刘抵曹。
39.马腾讨董卓∶马腾和董卓等是一路人马,不但没有参加讨董联盟,而且还帮助董卓镇守长安。
40.马超兴兵∶实乃背父 叛乱(至于马腾之死,并非马腾谋诛曹操被杀,马超起兵报仇,而是马超起兵反曹,所以马腾被杀。)
41.取蜀攻略∶由法正、庞统完成。
42.张松献地图∶刘备入蜀后,拉拢法正与张松,并询问蜀中的兵马粮钱等情况,于是张松绘制了《西蜀地形图》。
43.乔国老应是"桥国老",还有和乔玄并不是同一人。
45.刘岱∶正史有两个刘岱,反董卓联盟的刘岱和曹操手下的刘岱并不是同一人。
46.韩遂几岁∶演义中,曹操问韩遂几岁,韩逐答四十,此处错误,此时韩遂已经七十多岁了
47.关羽单刀会∶按照《三国志.鲁肃传》和韦曜《吴书》的记载,并不是关羽到鲁肃那里去赴会,而是鲁肃到关羽那里去赴会,“单刀赴会”的孤胆英雄不是关羽,而是鲁肃。 而演义本末倒置, “单刀”乃军士之兵器佩刀,而非大刀。
48.关羽与同僚∶关羽与同僚的关系很不和谐
(1)马超∶听说马超归附,对其不服,写信给诸葛亮,问“马超的才能可与什么人相比?”(《三国志.马超传》)
(2)黄忠∶听说黄忠为后将军,愤怒地说∶“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三国志.费诗传》)
(3)糜芳∶“为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而私好携贰(私人关系不和),叛迎孙权。”(《三国志.麋竺传》)
(4)傅士仁∶“与羽有隙,叛迎孙权。”(《三国志.杨戏传》)
(5)刘封、孟达∶二人镇守上庸,关羽在襄樊之战中请二人发兵相救,二人坐视不救。
(6)廖立∶在丞相掾李邵、蒋琬面前评论关羽“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凭恃英勇的名声,带兵没有章法,简直是主观蛮干。”)(《三国志.廖立传》)
(7)潘∶“亦与关羽不穆(不和)。”(《三国志.杨戏传》)
49.关公好女色:曹公与刘备围吕布与于下邳,关羽启公,布使秦宜禄行求救,乞娶其妻,公许之。临破,又屡启公。公疑有异色,先遣迎看,因自留之,羽心不自安。如此看来,关圣大帝也有七情六欲。
50.关羽麦城凛然拒降:孙权使人劝降,关羽诈降,在城头虚插旌旗,从别门撤退,被吕蒙算到,半路截杀之。
52.五虎将:刘备并没封什么“五虎大将”,只不过上面五人的军职是最高的,关羽(前将军),张飞(车骑),马超(骠骑),黄忠(后将军),赵云(翊军将军,最低),而且自从关羽伐魏,建安二十四年到章武二年短短四年间,关张马黄都死了。
53.《后出师表》:可能是后人伪托,并非诸葛亮所作。
54.追命吕蒙,玉泉显圣:不用说也知道是子虚乌有,不多说。
55.八阵图石伏陆逊∶置疑
56.七擒孟获∶虚构,并无此事(历史上确有诸葛亮南征之事,也确有孟获其人。但七擒孟获《三国志》上没有记载,只是在裴松之引注《汉晋春秋》时说了一句“七擒七纵”,但具体过程没有记载。孟获后在蜀国任御史中丞,是文官。)
57.孔明伐魏∶并无七次,实五次,输的没演义那么漂亮
59.六出祁山:诸葛亮伐魏五次,只有第一次和第四次到了祁山。
60.木牛流马:可能木牛就是独轮车,流马就是今天很常见的四轮小拉车。一说木牛是四轮车,流马是一种头部比较尖的船。
61.诸葛亮用兵如神:诸葛亮擅长内政治理,用兵并不是强项。
62.死诸葛吓跑活仲达:确有此事,但并非诸葛亮遗计,而是司马懿心虚。“死诸葛走生仲达”的依据是《汉晋春秋》,但是作者又加了工。《汉晋春秋》的记载是:诸葛亮死后,蜀军秘不发丧悄然撤退,司马懿有所发觉,驱军追赶。两车相近时,蜀军长史杨仪命蜀军“反旗鸣鼓,欲向魏军”,司马懿“不敢逼”,只好退兵。
当时在魏军 中就传开了“死诸葛走生仲达”的笑话。蜀军“入谷然后发丧”。但是在《三国演义》中 却成了蜀军推出一辆四轮车,车上端坐着诸葛亮木偶像,司马懿疑诸葛亮未死,故而退兵。
63.曹军潼关战马超事∶战斗确实很激烈,但是《三国演义》写曹操割须弃袍乃得脱则完全是为丑化他。实际上,潼关大战,曹操是赢家。
64.曹真∶病死于洛阳,并非被诸葛亮写信骂死.。
65.诸葛亮骂死王朗∶王朗病死于228年,并未随军出战,王朗被骂死,完全虚构。
66.马超战张飞∶正史上,是马超私自写信给刘备,请求投降。并无二人大战,李恢劝降。
67.空城计∶虚构,灵感应该来自赵云的空营计 (诸葛亮只是在最后一次北伐时才与司马懿相持于渭水。但作者写空城计又是有所本的,这个“本”就是《三国志》中的裴松之注所引“郭冲三事”,但它是假的。因为诸葛亮屯兵汉中阳平时,司马懿还是荆州都督,无缘与诸葛亮抗衡。当时诸葛亮驻今陕西安康县,司马懿屯今河南南阳,如此之遥远,何谈空城计?)
68.魏延反叛∶魏延很可能是受害者
69.落凤坡落凤∶庞统进攻雒城时中箭死去,并非死于落凤坡。
70.黄忠战关羽∶纯虚构,并无关羽义释黄忠的故事,正史中,关羽嫌弃黄忠老,又怎会有“义释”?
71.关于年龄: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是,曹操→吕布→赵云→关羽→ 刘备→张飞→鲁肃→周瑜→诸葛亮→孙权→陆逊。一些资料表明,赵云至少比刘备大二岁,赤壁之战那一年,赵云已经五十上下了;张昭比孙坚小一岁;关羽比刘备还要大一岁。
72.七星灯续命∶迷信说法,无需解释。
73.周仓∶历史上没周仓之人,似乎是个虚构的人物。
74.刘琮:献出荆州后,被曹操任命为青州刺史,封列侯,并未被杀。后曹操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迁为谏议大夫
75.彝陵之战:刘备仅带了四万多人,而孙权给了陆逊五万人。之所以能够取胜,不仅仅靠的是优良的战术。
76.青龙,蛇矛∶关羽不是用刀的,历史上关羽的兵刃很可能是长,其实吕布的兵刃也是长矛,张飞的兵刃并非丈八蛇矛,而是一般的矛(青龙偃月刀和丈八蛇矛、方天画戟这样有个性的兵器对于塑造人物来说是很有好处的)。
77.赤兔马∶:赤兔马确为吕布所骑,但吕布战败后,不知去向,关羽跨下无赤兔,为表达勇武形象,更虚构赤兔马为了关羽的死,绝食亡(要是绝食,吕布死时、就该绝食哩,而且吕布死时和关羽死时相差很多年,马不绝食也老死了) 。
78.刘皇叔刘备∶实为无稽之谈,虚构刘备被献帝称“刘皇叔”来表达刘备是捍卫汉室和曹操是国贼的假象。 要是刘备是刘皇叔,那刘表、刘璋哩?
79.孙尚香∶历史上并未提到名,只知姓孙。
80.张翼德∶史书记载为字“益德”
81.粗人张飞∶其实张飞一手好书法,精通美工画,文武全才,很可能是高硕书生形象。
82.关兴∶一介文官,年轻的时候就死了。
83.关兴复仇∶据《演义》所写,关羽死后,在刘备伐吴的夷陵之战中,关羽之子关兴和张飞之子张苞,都为其父复了仇,与史实并不相符。在《三国志》以及裴注所引诸书中,都没有关兴参加夷陵之战和擒获,处死仇人的记载。(另据《三国志.潘璋传》∶潘璋在夷陵之战中为孙权立了战功,拜官平北将军、襄阳太守,死于吴嘉禾三年(公元234年),在夷陵之战后还活了十多年。马忠是小人物,他的下落史书绝载。
至于士仁、麋芳二人,以后也不见史书记载。他们本是一些平庸之辈,投吴后没有什么建树,默默无闻,史书也就没有记载他们的必要了。另据《蜀记》∶魏将庞德之子庞会,随钟会、邓艾伐蜀(在公元263年),因为庞德被关羽杀害,庞会为了复仇,诛灭了关氏全家,所以关羽没有留下后人。 )
84.张苞∶早夭
85.关索∶只出现下民间传说,野史中,乃虚构人物。
87.刘备用牛血破张宝妖法:封建迷信
88.陈宫捉曹操:陈宫本来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捉放曹的事发生于中平六年(189年),陈宫开始跟随曹操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故陈宫捉放曹是虚构滴 。
89.陶谦的为人和让位与史实不附。
90.文丑中曹操之计被杀
91.无左慈戏曹操
92.无赵颜延寿
93.托孤∶刘备临终是扥孤与孔明和李严二人
94.张合∶张合先后败于赵云、马超等人之手,这在高手动辄大战数十回合平手的演义中实在是少见的。只能说,罗贯中好像颇不喜欢张合。(猜想跟三国志里那句蜀军自孔明以下都惧怕他 (张合) 脱不了关系)而正史中,张合也不是中伏,而是追击孔明时膝盖被流箭射中,跟庞统一样死的悲衰的。
95.史实无老黄忠计夺天荡山
96.水淹七军:此事件虽有所本,但与史实相差很远。此乃天灾人祸,非人谋。虚构庞德抬榇死战,大战关羽,对于禁纯属污蔑《三国志》中的《关羽传》和《于禁传》都 写得很清楚:时值秋天,大雨连绵,汉水暴涨,平地水高五六丈,关羽所带的荆州水军适应这种天气,而于禁、庞德带的是北方军,不适应水战,被洪水冲没,于禁投降,庞德被杀。
97.七十二疑冢:曹操葬在高陵,没有七十二疑冢这一说。
98.关于身材∶刘备172CM,张飞184CM,关羽203CM,曹操161CM,张松110CM,诸葛亮184CM;
99.气量狭小的周瑜∶刘备评价周瑜“器量广大”,程普评价周瑜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陈寿评价周瑜“性度恢郭”,另外洪迈、苏东坡等古人,在周瑜的人品方面,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事件上:
三英战吕布纯属虚构。
草船借箭的事儿倒是有,孙权的。
借东风纯属虚构。
绝大多数著名单挑均是虚构。除关羽万军斩颜良外,基本一切阵斩均是虚构。
割须弃袍虚构,虽然夺船避箭有类似事迹。
五关六将、七进七出等均为虚构。
等等等等。
数字上:
原著写袁曹官渡之战是七十万对七万,实际上袁绍动兵大概十万。
赤壁之战曹操八十三万也是胡扯,二十万还比较像。
夷陵之战刘备动七十五万大军也是瞎编,实际取个零头差不多了。
诸葛亮南征孟获动大军五十万、六出祁山三十四万——实际上蜀汉末年人口也才38万户94万,诸葛亮北伐没一次超过十万。
诸如此类。
人物形象上:
鲁迅说了,貌刘备之长厚而近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就是说,刘备历史上是有枭雄之称,有刘邦之风,曹操何等眼光,怎么会把个庸人赞美成”天下英雄,使君与操“?小说里却把他描绘成个爱哭鬼。赤壁、汉中、入川等多次战役,都把刘备的指挥功绩抹没了。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贤相,所谓:
”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於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
看看这是何等动人的评价?小说里基本没体现。
而且诸葛亮用兵,其实是严整有序、善于正兵,但奇变不足的人。但小说里却把他描述成个半妖道型,罢了罢了。
这里补一句。因为陈寿来了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结果现在颇流行”诸葛亮不会打仗“的说法。这是又一种误读了。看看当时人的说法:
关于诸葛亮的军政天才和百姓威望:
及其受六尺之孤,摄一国之政,事凡庸之君,专权而不失礼,行君事而国人不疑,如此即以为君臣百姓之心欣戴之矣。行法严而国人悦服,用民尽其力而下不怨。及其兵出入如宾,行不寇,刍荛者不猎,如在国中。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亮死至今数十年,国人歌思,如周人之思召公也,孔子曰「雍也可使南面」,诸葛亮有焉。
简单说,屡次出兵打仗,国人可以不担心,而且死后数十年,歌思以纪念。
关于诸葛亮的行军和办事风格:
亮之行军,安静而坚重;安静则易动,坚重则可以进退。亮法令明,赏罚信,士卒用命,赴险而不顾,此所以能斗也。曰:亮率数万之众,其所兴造,若数十万之功,是其奇者也。所至营垒、井、圊溷、籓篱、障塞皆应绳墨,一月之行,去之如始至,劳费而徒为饰好,何也?袁子曰:蜀人轻脱,亮故坚用之。曰:何以知其然也?袁子曰:亮治实而不治名,志大而所欲远,非求近速者也。曰:亮好治官府、次舍、桥梁、道路,此非急务,何也?袁子曰:小国贤才少,故欲其尊严也。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夫本立故末治,有馀力而后及小事,此所以劝其功也。曰:子之论诸葛亮,则有证也。以亮之才而少其功,何也?袁子曰:亮,持本者也,其於应变,则非所长也,故不敢用其短。曰:然则吾子美之,何也?袁子曰:此固贤者之远矣,安可以备体责也。夫能知所短而不用,此贤者之大也;知所短则知所长矣。夫前识与言而不中,亮之所不用也,此吾之所谓可也。
吴国的大鸿胪张俨曾经这么比较诸葛亮和司马懿:
孔明起巴、蜀之地,蹈一州之土,方之大国,其战士人民,盖有九分之一也,而以贡贽大吴,抗对北敌,至使耕战有伍,刑法整齐,提步卒数万,长驱祁山,慨然有饮马河、洛之志。仲达据天下十倍之地,仗兼并之众,据牢城,拥精锐,无禽敌之意,务自保全而已,使彼孔明自来自去。若此人不亡,终其志意,连年运思,刻日兴谋,则凉、雍不解甲,中国不释鞍,胜负之势,亦已决矣。昔子产治郑,诸侯不敢加兵,蜀相其近之矣。方之司马,不亦优乎!
简单说,天下十三州,诸葛亮蜀国只有一州,只及魏国九分之一。结果他还能打到占十倍之地的司马懿”无擒敌之意“,”使孔明自来自去“。就不多说了吧。陈寿也承认,诸葛亮所以不成功,是众寡不侔、对手又是人杰,加上将略非其所长,所以不成。这意思是:
我人手又比你少得多,将略又不是我的长处,你又是人中豪杰,所以我每次来以少打多,都搞不定你——不觉得这个”你是人中豪杰“其实挺讽刺的么……
其他形象:
曹仁本身是魏国第一猛将。《魏略》说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焉,张辽其次。但小说里基本没怎么体现。
夏侯惇历史上是个偏文治型将领。被绑过票,尊敬读书人,务农出色,但小说里描述成了个好斗的莽夫。
张郃历史上被评价”长于巧变“,小说里描述成个了无脑血气之勇的家伙。
周瑜历史上性情恢廓、风度翩然,小说里把他描写成了个心胸狭窄之人。
鲁肃历史上端方温厚,小说里把他笨蛋化了。
张昭历史上地位约等于诸葛亮之于蜀汉、荀彧之于早期曹家,而且刚正不阿,小说里把他奸臣化了。
荀攸历史上是曹家真谋主,小说里光环被郭嘉夺了许多。
蒋干是江左一带风流人物,而且雅量非常,小说里他就是个丑角。
曹真、曹休都是不错的将领,战绩斐然,小说里都是亲贵+废物。
大体上,《三国演义》妖魔化了诸葛亮、庸碌化了刘备、给关张编了许多段子,为赵云加了许多传奇,把曹家诸将挨个脸谱化了一遍。
但《演义》最狡猾也最妙的地方,是许多对历史细节的衍生。比如:
《江表传》,蒋干来说周瑜,被周瑜含蓄拒绝,蒋干也就微笑着不失风度回去了。小说里乘机来了出群英会。
《英雄记》,界桥之战,公孙瓒和袁绍打得风云变色,小说里摘了这段,演化为赵云初次登场。
《三国志》里马超被许褚瞪住,不敢冒险去捉曹操。小说里乘势衍生出许褚裸衣战马超。
《三国志》里只说赵云保护阿斗得脱、张飞亲自断后。小说里描绘出七进七出、喝断长坂这些传奇。
诸如此类,都是因文生事的妙笔。
2.“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正史上记载,斩华雄的是孙坚,而不是关羽。
3.华佗为曹操治疗头风病,后被曹操迫害致死。其实,当时华佗早就死了。
文章标签:
上一篇:求推荐一款支持HDMI接口,能播放大部分下载的各种格式的电影的DVD(便宜点的,蓝光买不起)
下一篇:一叶兰要怎样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