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树的树杈是被电击断的还是被雷击呢 怎么个原理呢
打雷天时,为什么不能站在树下避雨?
在室外和野外时应注意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乘车时不要将头手伸出窗外。遇到突然的雷雨,当出现头发竖起来时,应该立即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同时将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最好离大树5米远,出门最好穿胶鞋。
另外, 遇到近距离强烈雷电天气,要关好门窗,将家用电器的电源切断,以免损坏电器。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闭路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室内的金属导线。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以及跟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发生。
当雷电击中地面物,雷电流泄入大地并在土壤中散流开,如果人站在或行走在落雷点附近,在两脚间的电位差可使雷电流通过两脚和躯干的下部,人就会被击伤。因此雷雨时最好在室内,不要在树下或高墙下避雨。在外活动碰到打雷时不要乱跑,应两脚并拢,找一块干燥的地方蹲下,以减少人体暴露面积和触地电位差。
此外,雷暴天气不宜在旷野高举雨伞、铁锹、钓鱼杆、旗杆等物体;不宜在水面或水陆交界处作业,如钓鱼、划船、游泳;不宜进行户外球类活动;不宜停留在建筑物的顶上;不宜进入旷野中临时性的岗亭或棚屋等无防雷设施的低矮建筑物中。
高空放电产生的电压高达几万,十几万伏特,巨大的电压和强电流会穿透空气,所以,只要大树被击中,你也会被牵连,不仅仅是大树,下雨时要尽量远离会遭电击的物体
至于为什么大树会被电击,是因为大气中有游离态的电荷,而大树之类的物体上往往负载着相反的电荷,正,负电相遇会放电,而这些电荷数量极大,所以电压惊人
希望能帮到您~
雷电是怎么产生的
雷电起因一般被认为是云层内的各种微粒因为碰撞摩擦而积累电荷,当电荷的量达到一定的水平,等效于云层间或者云层与大地之间的电压达到或超过某个特定的值时,会因为局部电场强度达到或超过当时条件下空气的电击穿强度从而引起放电。
空气中的电力经过放电作用急速地将空气加热、膨胀,因膨胀而被压缩成等离子,再而产生了闪电的特殊构件雷(冲击波的声音)。
雷电的电流很大,其峰值一般能达到几万安培,但是其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只有几十微秒。所以雷电电流的能量不如想象的那么巨大。不过雷电电流的功率很大,对建筑物和其他设备尤其是电器设备的破坏十分巨大,所以需要安装避雷针或避雷器等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这些建筑和设备的安全。
扩展资料
雷电活动的一般条件
(1)地质条件:土壤电阻率的相对值较小时,就有利于电荷很快聚集。局部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容易受雷击;电阻率突变处和地下有导电矿藏处容易受雷击;实际上接地网电阻率,会增大雷击概率。
(2)地形条件:山谷走向与风向一致,风口或顺风的河谷容易受雷击;山岳靠近湖、海的山坡被雷击的概率较大。
(3)地物条件:有利于雷雨云与大地建立良好的放电通道。空旷地中的孤立建筑物,建筑群中的高耸建筑物容易受雷击;大树、接收天线、山区输电线路容易受雷击;符合尖端放电的特性,基站铁塔建成后也会增大雷击的概率。
雷电分直击雷、电磁脉冲、球形雷、云闪四种。其中直击雷和球形雷都会对人和建筑造成危害,而电磁脉冲主要影响电子设备,主要是受感应作用所致;云闪由于是在两块云之间或一块云的两边发生,所以对人类危害最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雷电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闪电是什么】
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千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
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闪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你在看见闪电之后可以开动秒表,听到雷声后即把它按停,然后以3来除所得的秒数,即可大致知道闪电离你有几千米。
【闪电的类型】
曲折开叉的普通闪电称为枝状闪电。枝状闪电的通道如被风吹向两边,以致看来有几条平行的闪电时,则称为带状闪电。闪电的两枝如果看来同时到达地面,则称为叉状闪电。
闪电在云中阴阳电荷之间闪烁,而使全地grtNq区的天空一片光亮时,那便称为片状闪电。
未达到地面的闪电,也就是同一云层之中或两个云层之间的闪电,称为云间闪电。有时候这种横行的闪电会行走一段距离,在风暴的许多公里外降落地面,这就叫做“晴天霹雳”。
闪电的电力作用有时会在又高又尖的物体周围形成一道光环似的红光。通常在暴风雨中的海上,船只的桅杆周围可以看见一道火红的光,人们便借用海员守护神的名字,把这种闪电称为“圣艾尔摩之火”。
超级闪电指的是那些威力比普通闪电大100多倍的稀有闪电。普通闪电产生的电力约为10亿瓦特,而超级闪电产生的电力则至少有1000亿瓦特,甚至可能达到万亿至100000亿瓦特。
纽芬兰的钟岛在1978年显然曾受到一次超级闪电的袭击,连13公里以外的房屋也被震得格格响,整个乡村的门窗都喷出蓝色火焰。
【袭击的时间】
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世界各地大约正有1800个雷电交作在进行中。它们每秒钟约发出600次闪电,其中有100次袭击地球。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和印尼的爪哇岛,是最易受到闪电袭击的地方。据统计,爪哇岛有一年竟有300天发生闪电。而历史上最猛烈的闪电,则是1975年袭击津巴布韦乡村乌姆塔里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当时死了21个人。
【雷电发生的频率与特性】
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在美国,雷电每年会造成大约150人死亡和250人受伤。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惨遭雷击。在雷电发生频率呈现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会被击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筑物,比如广播或者电视塔,每年会被击中20次,每次雷击通常会产生6亿伏的高压。
每个从云层到地面的闪电实际上包含了在60毫秒间隔内发生的3到5次独立的雷击,第一次雷击的峰值电流大约为2万安培,后续雷击的峰值电流减半。最后一次雷击之后,可能会有大约150安培的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达100毫秒。
经测量,这些雷击的上升时间大约为200纳秒或者更快。通过2万安培和200纳秒,不难计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
【雷电的危害】
闪电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他们每3个人中有两个幸存。在闪电击死的人中,85%是男性,年龄大都在10岁至35岁之间。死者以在树http://www.rixia.cc下避雷雨的最多。
苏利文也许是遭闪电袭击的冠军。他是退休的森林管理员,曾被闪电击中7次。闪电曾经烫焦他的眉毛,烧着他的头发,灼伤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抛到汽车外面。他轻描淡写地说:“闪电总是有办法找到我。”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防雷击须知】
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一、雷击易发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本等;
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二、预防雷电的方法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6.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7.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8.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9.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10.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11.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 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
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宏民:在室外,要考虑到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一般是听雷声就能判断出远近,不要躲到避雷针和大树下面。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雨伞,因为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专家最后强调,如遇雷雨天气,市民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雷电统计的概念】
雷电次数——当雷暴进行时,隆隆的雷声持续不断,若其间雷声的时间间隔小于15分钟时,不论雷声断续传播的时间有多长,均算作是一次雷暴;若其间雷声的停息时间在15分钟以上时,就把前后分作是两次雷暴。
雷电小时——就是说在该天文小时内发生过雷暴,更通俗些说是在这个时间里曾听到过雷声而不论雷暴持续时间的长短如何。某一地区的"年雷电小时数"也就是说该地区一年中有多少个天文小时发生过雷暴,而不管在某一小时内雷暴是足足继续了一小时之久,还是只延续了数分钟。
雷暴日数——也叫做雷电日数。这是我们所最熟悉的。只要在这一天内曾经发生过雷暴,听到过雷声,而不论雷暴延续了多长时间,都算作一个雷电日。"年雷电日数"等于全年雷电日数的总和。
雷暴月数——也叫做雷电月数,即指在这一个月内曾发生过雷暴。"年雷暴月数"也就是指一年中有多少个月发生过雷暴。
战斗机雷电
[编辑本段]
“雷电”空中支援攻击机
A-10双发近距空中支援战斗机在美军服役近30年,堪称美国空军甚至是世界空军发展史上的经典战机。
A-10机头下沿的GAU-8/A30mm七管加特林炮是曾经装在战斗机上,威力最大的机炮。每分钟可以发射直径30mm的航空炮弹2100到4000 发,足以破坏坦克的装甲。A-10又被称作“疣猪”,被设计称可以用一个发动机和一个完整的尾鳍安全飞行,甚至一个机翼完全被打掉也没有关系。A-10甚至可以在座舱和弹药舱上罩上钛合金的防护罩以对抗地面防空加农炮的打击。机载的电子设备可靠性也相当的高。
正当美军要将A-10退役用F-16来代替的时候,它在伊拉克战争中再次证明了自身的价值。A-10在伊拉克战争中的战绩是:1000多辆坦克,1200多门火炮,2000量其他车辆及两架直升飞机。
美军最多时有700架A-10,到2004年为止美军依然有350架A-10在服役。退役的A-10也大多数被出售到其他国家。
A-10"雷电II"(有别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P—47雷电)又称“疣猪(Warthog)”由美国费尔柴尔德(FAIRCHILD,又译“仙童”)公司为美空军研制的单座双发近距空中支援攻击机。1966年,根据越南战争的教训,美军提出了研制新型单座近距支援攻击机,以取代老旧的螺旋桨式攻击机A-1 的计划,即A-X计划。1967年4月美国空军开始招标,1970年3月选定诺斯罗普公司和费尔柴尔德公司各制造两架原型机。诺斯罗普公司的原型机称A- 9,费尔柴尔德公司的称A-10。72年5月10日A-10首次试飞。1972年10~12月,经过284个飞行小时的全面对比鉴定试飞,1973年1月美国空军宣布A-10获胜。随即与费尔柴尔德公司签订了价值1.593亿美元的合同,制造10架预生产型飞机供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使用,其中6架用于发展试验,4架用于鉴定。同时与通用电气公司签订2760万美元的合同,订购32台配套发动机。1975年10月21日A-10生产型试飞。
A-10 1975年开始交付,1984年停产,总共生产了713架,其中有30架N/AWA-10。A-10的研制费共计3.285亿美元,其中机体及设备 2.11亿美元,发动机3600万美元,机炮1100万美元。空军花费的研究、发展、试验和鉴定费约为4.23亿美元。A-10在1982年的单价为 960万美元,在美空军中算是一种价格低廉的作战飞机。
A-10采用中等厚度的大弯度平直下单翼。相对厚度12%,安装角-1,外翼上反角7。机翼翼尖下垂,据称可增大航程8%。机翼为全金属三梁结构。全金属半硬壳式铝合金结构机身,钛装甲总重为550千克。机身腹部装甲厚50毫米,可承受苏制23mm高射炮弹的打击。全金属悬臂式结构尾翼,水平尾翼为等弦长。双垂尾装于平尾端部。前三点单轮可收放式起落架。主起落架采用宽胎面低压轮胎,有防滑刹车装置。采用两台通用电气公司的TF34-GE-100高流量比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为40.94千牛(4175千克)。
A-10拥有坚固的驾驶员座舱装甲,呈浴缸状的钛合金装甲包裹住了整个座舱的下半部,这使飞行员在地面火力中飞行的安全系数大大增加。座舱玻璃也具有相当的防弹能力。水泡形座舱视野良好,前方下视界为20,两侧为40,周围为360,装道格拉斯公司的ACESII弹射座椅,可以在零高度、0~834 千米/小时的速度范围内安全弹射。
A-10攻击机的两个发动机由于分布得相距较远,减少了同时被防日夏养花网空火力击中而使飞机完全失去动力的机会。垂尾设计成分离得较远的两个小翼面,也是基于相同的理由。A-10的机头有较大的下倾角,使得飞行员视野开阔,再加上水泡形座舱盖,无论前后视野都有充分保证,这一点比苏联设计的攻击机要好多了。机头下装有红外观瞄吊舱。白色“工”字形图案是其上方空中加油口的标识。
机上设备包括AN/AIC-18机内通信设备,KY-58/75保密话音、多频段调幅、调频通信设备,CPU-132导航计算机,AN/ASN-141惯性导航系统,AN/ARN-118塔康导航设备,AN/AXQ-13电视监控器,MXU-553飞行数据记录仪,AN/ARN-108仪表着陆系统, AN/ALR-46和ANALR-69雷达告警接收机,AN/APX-101敌我识别器,AN/AWG-(ACS)武器控制系统,AN/AVQ-29平视显示仪。另外还有AN/AAS-35激光搜索和跟踪系统吊舱,AN/ALQ-87及AN/ALQ-119电子对抗吊舱。
TA-10为双座教练型
海湾战争时期,120架A-10参战,也取得了很好的战绩。曾有一个双机A-10编队在一天中就摧毁了23辆伊拉克坦克。但是,A-10速度慢,自卫能力弱,只有在掌握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较好地执行任务。海湾战争后,美国决定减少其战术空军联队的数量,A-10的装备数量因此也受到了削减。
1992年10月,美国决定把50架多余的A-10送给土耳其。美军曾计划用改进的F-16战斗机执行A-10的典型任务,但由于F-16的防护能力不足和经费等多种原因,此计划无疾而终,A-10得以继续服役。
海湾战争后,A-10一直没有机会参与实战。2002年3月,美国军方把A-10布置到阿富汗的美军前线基地,从而使A-10再次重上战场。
由于A-10缺乏火控雷达和先进的光电系统,一度被认为缺乏适应现代战场的能力。为此美军方对其进行了改进。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电子系统分公司于 2002年9月,成功将LITENING ER“增程瞄准和导航系统”吊舱与A-10攻击机进行了综合,并进行了试飞。LITENING ER是一种多传感器激光目标照射和导航系统,能够使驾驶员探测和识别地面目标,高精度的投射常规和精确制导武器。LITENING ER包括640512阵列前视红外摄像机、电荷耦合器件电视摄像机、激光光斑跟踪器/测距器、红外标识器和激光照射器。与A-10的综合不要求改变飞机现有的软件,而用一根专门设计的数据电缆把吊舱与飞机火控系统连接,只要少量的修改LITENING ER的软件就能够与A-10完美结合。装备LITENING吊舱的A-10立即部署到奈利斯空军基地,并配备了激光制导武器,交由联合实验部队进行实验。
2003年7月,参与了伊拉克战争的部分A-10飞行员反映,A-10需要进行更多的改进升级,以降低“友军误射”的发生几率,其中改装LITENING 吊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据美国陆军经验教训中心(CALL)开列的单子,A-10可能卷入至少两起引起多达10名美国和英国地面部队士兵死亡的事故。报告说,在仍在进行调查的3月23日事故中,一架A-10向纳西里耶附近的海军护送队开火。9名水兵丧生,虽然尚不清楚这些伤亡有多少是友军误射引起的。4月 6日,也是在A-10攻击后,英国一名士兵死亡,3人受伤。实际上在伊拉克战争中,A-10确实小规模的试用了Litening吊舱,飞行员反映效果良好。飞行员还表示,A-10需要数字化座舱和加装数据链,这有助于提高战斗力和敌我识别能力。
2004年3月,美国空军计划升级A-10攻击机的瞄准能力,进一步延长其寿命。升级计划称为精确交战(Precision Engagement)计划,它将包括两个新瞄准吊舱和一个外挂管理系统,将能够使飞机使用GPS或激光制导炸弹。精确交战计划包括装备AN/AA1- 28(V)LITENING AT和AN/AAQ-33“狙击手”XR瞄准吊舱以及MIL-STD-1760数据总线和数字悬挂物管理系统及其必要的布线。等到这项1.5~2.0亿美元的计划结束时,A-10攻击机群将能够投射由驾驶员指定的JDAM联合直接攻击弹药、WCMD风修正弹药布撒器和激光制导武器。以前,A-10装载激光制导炸弹,要有其它飞机用激光照射器提供目标照射。改进后A-10将能够自主运用“宝石路”等的激光制导武器。
雷电是伴有闪电和雷鸣的一种雄伟壮观而又有点令人生畏的放电现象。雷电一般产生于对流发展旺盛的积雨云中,因此常伴有强烈的阵风和暴雨,有时还伴有冰雹和龙卷。积雨云顶部一般较高,可达20公里,云的上部常有冰晶。冰晶的凇附,水滴的破碎以及空气对流等过程,使云中产生电荷。云中电荷的分布较复杂,但总体而言,云的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放电过程中,由于闪道中温度骤增,使空气体积急剧膨胀,从而产生冲击波,导致强烈的雷鸣。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闪电是什么】
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www.rixia.cc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千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
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闪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你在看见闪电之后可以开动秒表,听到雷声后即把它按停,然后以3来除所得的秒数,即可大致知道闪电离你有几千米。
【闪电的类型】
曲折开叉的普通闪电称为枝状闪电。枝状闪电的通道如被风吹向两边,以致看来有几条平行的闪电时,则称为带状闪电。闪电的两枝如果看来同时到达地面,则称为叉状闪电。
闪电在云中阴阳电荷之间闪烁,而使全地区的天空一片光亮时,那便称为片状闪电。
未达到地面的闪电,也就是同一云层之中或两个云层之间的闪电,称为云间闪电。有时候这种横行的闪电会行走一段距离,在风暴的许多公里外降落地面,这就叫做“晴天霹雳”。
闪电的电力作用有时会在又高又尖的物体周围形成一道光环似的红光。通常在暴风雨中的海上,船只的桅杆周围可以看见一道火红的光,人们便借用海员守护神的名字,把这种闪电称为“圣艾尔摩之火”。
超级闪电指的是那些威力比普通闪电大100多倍的稀有闪电。普通闪电产生的电力约为10亿瓦特,而超级闪电产生的电力则至少有1000亿瓦特,甚至可能达到万亿至100000亿瓦特。
纽芬兰的钟岛在1978年显然曾受到一次超级闪电的袭击,连13公里以外的房屋也被震得格格响,整个乡村的门窗都喷出蓝色火焰。
【袭击的时间】
就在你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世界各地大约正有1800个雷电交作在进行中。它们每秒钟约发出600次闪电,其中有100次袭击地球。
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和印尼的爪哇岛,是最易受到闪电袭击的地方。据统计,爪哇岛有一年竟有300天发生闪电。而历史上最猛烈的闪电,则是1975年袭击津巴布韦乡村乌姆塔里附近一幢小屋的那一次,当时死了21个人。
【雷电发生的频率与特性】
在任何给定时刻,世界上都有1800场雷雨正在发生,每秒大约有100次雷击。在美国,雷电每年会造成大约150人死亡和250人受伤。全世界每年有4000多人惨遭雷击。在雷电发生频率呈现平均水平的平坦地形上,每座300英尺高的建筑物平均每年会被击中一次。每座1200英尺的建筑物,比如广播或者电视塔,每年会被击中20次,每次雷击通常会产生6亿伏的高压。
每个从云层到地面的闪电实际上包含了在60毫秒间隔内发生的3到5次独立的雷击,第一次雷击的峰值电流大约为2万安培,后续雷击的峰值电流减半。最后一次雷击之后,可能会有大约150安培的连续电流,持续时间达100毫秒。
经测量,这些雷击的上升时间大约为200纳秒或者更快。通过2万安培和200纳秒,不难计算得到dI/dt的值是每秒10^11安培!
【雷电的危害】
闪电的受害者有2/3以上是在户外受到袭击。他们每3个人中有两个幸存。在闪电击死的人中,85%是男性,年龄大都在10岁至35岁之间。死者以在树下避雷雨的最多。
苏利文也许是遭闪电袭击的冠军。他是退休的森林管理员,曾被闪电击中7次。闪电曾经烫焦他的眉毛,烧着他的头发,灼伤他的肩膀,扯走他的鞋子,甚至把他抛到汽车外面。他轻描淡写地说:“闪电总是有办法找到我。”
雷电对人体的伤害,有电流的直接作用和超压或动力作用,以及高温作用。当人遭受雷电击的一瞬间,电流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是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防雷击须知】
雷电发生时产生的雷电流是主要的破坏源,其危害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和由架空线引导的侵入雷。如各种照明、电讯等设施使用的架空线都可能把雷电引入室内,所以应严加防范。
一、雷击易发生的部位
1.缺少避雷设备或避雷设备不合格的高大建筑物、储罐等;
2.没有良好接地的金属屋顶;
3.潮湿或空旷地区的建筑物、树本等;
4.由于烟气的导电性,烟囱特别易遭雷击;
5.建筑物上有无线电而又没有避雷器和没有良好接地的地方。
二、预防雷电的方法
1.建筑物上装设避雷装置。即利用避雷装置将雷电流引入大地而消失。
2.在雷雨时,人不要靠近高压变电室、高压电线和孤立的高楼、烟囱、电杆、大树、旗杆等,更不要站在空旷的高地上或在大树下躲雨。
3.不能用有金属立柱的雨伞。在郊区或露天操作时,不要使用金属工具,如铁撬棒等。
4.不要穿潮湿的衣服靠近或站在露天金属商品的货垛上。
5.雷雨天气时在高山顶上不要开手机,更不要打手机。
6.雷雨天不要触摸和接近避雷装置的接地导线。
7.雷雨天,在户内应离开照明线、电话线、电视线等线路,以防雷电侵人被其伤害。
8.在打雷下雨时,严禁在山顶或者高丘地带停留,更要切忌继续蹬往高处观赏雨景,不能在大树下、电线杆附近躲避,也不要行走或站立在空旷的田野里,应尽快躲在低洼处,或尽可能找房层或干燥的洞穴躲避。
9.雷雨天气时,不要用金属柄雨伞,摘下金属架眼镜、手表、裤带,若是骑车旅游要尽快离开自行车,亦应远离其它金属制物体,以免产生导电而被雷电击中。
10.在雷雨天气,不要去江、河、湖边游泳、划船、垂钓等。
11.在电闪雷鸣、风雨交加之时,若旅游者在旅店休息,应立即关掉室内的电视机、收录机、音响、空调机等电器,以避免产生导电。打雷时,在房间的正中央较为安全,切忌停留在电灯正下面,忌依靠在柱子、墙壁边、门窗边,以避免在打雷时产生感应电而致意外。
当发生雷击时,旅伴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如果当时呼吸、心跳已经停止,应立即就地做口对口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积极进行现场抢救。千万不可因急着运送去医院而不作抢救,否则会贻误病机而致病 死亡。有时候,还应在送往医院的途中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摩。此外,要注意给病人保温。若有狂躁不安、痉挛抽搐等精神神志症状时,还要为其作头部冷敷。对电灼伤的局部,在急救条件下,只需保持干燥或包扎即可。
雷雨天气发生时,即使在安装了避雷针的情况下,也应该迅速拔掉室内电视、电冰箱以及天线电源的插头,防止空间电磁波干扰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此外,从电闪雷鸣的形成和发生过程来看,空旷场地上、建筑物顶上、高大树木下、靠近河湖池沼以及潮湿地区是雷击事故多发区。
全国建筑物电气装置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王宏民:在室外,要考虑到雷电活动区域,看雷电活动远近,一般是听雷声就能判断出远近,不要躲到避雷针和大树下面。在空旷的地方不要打雨伞,因为雨伞有针尖,电场强度要集中些。不要在空旷地方打手机。要蹲下来,两脚并拢。
专家最后强调,如遇雷雨天气,市民最好躲入一栋装有金属门窗或设有避雷针的建筑物内。一辆金属车身的汽车也是最好的“避雷所”,一旦这些建筑物或汽车被雷击中,它们的金属构架或避雷装置或金属本身会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
【雷电统计的概念】
雷电次数——当雷暴进行时,隆隆的雷声持续不断,若其间雷声的时间间隔小于15分钟时,不论雷声断续传播的时间有多长,均算作是一次雷暴;若其间雷声的停息时间在15分钟以上时,就把前后分作是两次雷暴。
雷电小时——就是说在该天文小时内发生过雷暴,更通俗些说是在这个时间里曾听到过雷声而不论雷暴持续时间的长短如何。某一地区的"年雷电小时数"也就是说该地区一年中有多少个天文小时发生过雷暴,而不管在某一小时内雷暴是足足继续了一小时之久,还是只延续了数分钟。
雷暴日数——也叫做雷电日数。这是我们所最熟悉的。只要在这一天内曾经发生过雷暴,听到过雷声,而不论雷暴延续了多长时间,都算作一个雷电日。"年雷电日数"等于全年雷电日数的总和。
雷暴月数——也叫做雷电月数,即指在这一个月内曾发生过雷暴。"年雷暴月数"也就是指一年中有多少个月发生过雷暴。
1. 对流云初始阶段的“离子流”假说。
大气中存在这大量的正离子和负离子,在云中的雨滴上,电荷分布是不均匀的,最外边的分子带负电,里层的带正电,内层比外层的电势差约高0.25V。为了平衡这个电势差,水滴就必须优先吸收大气中的负离子,这就使水滴逐渐带上了负电荷。当对流发展开始时,较轻的正离子逐渐的被上升的气流带到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云滴因为比较重,就留在了下部,造成了正负电荷的分离。
2. 冷云的电荷积累
当对流发展到一定阶段,云体伸入0℃层以上的高度后,云中就有了过冷水滴、霰粒和冰晶等。这种由不同相态的水汽凝结物组成且温度低于0℃的云,叫冷云。冷云的电荷形成和积累过程有如下几种:
① 过冷水滴在霰粒上撞冻起电
在云层重有许多水滴在温度低于0℃时也不会冻结,这种水滴叫过冷水滴。过冷水滴是不稳定的,只要它们被轻轻地震动一下,就马上冻结称冰粒。当过冷水滴与霰粒碰撞时,会立即冻结,这叫撞冻。当发生撞冻时,过冷水滴外部立即冻成冰壳,但它的内部仍暂时保持着液态,并且由于外部冻结放的潜热传到内部,其内部液态过冷水的温度比外面的冰壳高。温度的差异使得冻结的过冷水滴外部带上正电,内部带上负电。当内部也发生冻结时,云滴就膨胀分裂,外表皮破裂成许多带正电的冰屑,随气流飞到云层上部,带负电的冻滴核心部分则附在较重的霰粒上,使霰粒带负电并留在云层的中下部。
② 冰晶与霰粒的摩擦碰撞起电
霰粒是由冻结水滴组成的,成白色或乳白色,结构比较松脆。由于经常有冷水滴与它撞冻并释放潜热,它的温度一般比冰晶高。在冰晶中含有一定量的自由离子(OH-和H+),离子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多。由于霰粒与冰晶接触部分存在着温度差,高温端的自由离子必然要多于低温端,因而离子必然从高温端向低温端迁移。离子迁移时,带正电的氢离子速度较快,而带负电的较重的氢氧根离子则较慢。因此,在一定时间内就出现了冷端氢离子过剩的现象,造成了高温端为负,低温端为正的电极化。当冰晶与霰粒接触后,又分离时,温度较高的霰粒就带上了负电,而温度较低的冰晶就带上了正电。在重力和上升气流的作用下,较轻的带正电的冰晶集中到云的上部,较重的带负电的霰粒则停留在云层的下部,因而造成了冷云的上部带正电而下部带负电。
③ 水滴因含有稀薄盐分而起电
出了上述冷云的两种起电机制外,还有人提出了由于大气中水滴含有稀薄盐分而产生起电机制。当云滴冻结时,冰的晶格中可以容纳负的氯离子,却排斥正的钠离子。因此,水滴冻结的部分带负电,而未冻结的部分带正电(水滴冻结时是从里向外进行的)。由于水滴冻结而成的霰粒在下落的过程中,摔掉表面还未来得及冻结的水分,形成许多带正电的小云滴,而冻结的核心部分则带负电。由于重力和气流的分选作用,电正点的小滴被带到云的上部,而带负电的霰粒则停留在云的中、下部。
3. 暖云的电荷积累
在热带地区,有一些云整个云体都位于0℃以上区域。因而只含有水滴而没有固态水粒子。这种云叫暖云或水云。暖云也会出现雷电现象。在中纬度地区的雷暴云,云体位于0℃等温线一下的部分,就是云的暖区。在云的暖区里也有起电过程发生。
在雷雨云的发展过程中,上数机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起作用。但是,最主要的带电机制还是由于水滴冻结造成的。大量观测事实表明,只有当云顶呈现纤维状,丝缕结构时,云彩发展成为雷雨云。飞机观测发现,雷雨云中存在以冰、雪晶和霰粒为主的大量云粒子,而且大量电荷的积累即雷雨云迅猛带电机制,必须依靠霰粒生长过程的碰撞、撞冻和摩擦等才能发生。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79219.html?wtp=tt
带有电荷的雷云与地面的突起物接近时,它们之间就发生激烈的放电。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暴风云通常产生电荷,底层为阴电,顶层为阳电,而且还在地面产生阳电荷,如影随形地跟着云移动。阳电荷和阴电荷彼此相吸,但空气却不是良好的传导体。阳电奔向树木、山丘、高大建筑物的顶端甚至人体之上,企图和带有阴电的云层相遇;阴电荷枝状的触角则向下伸展,越向下伸越接近地面。最后阴阳电荷终于克服空气的阻障而连接上。巨大的电流沿着一条传导气道从地面直向云涌去,产生出一道明亮夺目的闪光。一道闪电的长度可能只有数百千米,但最长可达数千米。
闪电的温度,从摄氏一万七千度至二万八千度不等,也就是等于太阳表面温度的3~5倍。闪电的极度高热使沿途空气剧烈膨胀。空气移动迅速,因此形成波浪并发出声音。闪电距离近,听到的就是尖锐的爆裂声;如果距离远,听到的则是隆隆声。你在看见闪电之后可以开动秒表,听到雷声后即把它按停,然后以3来除所得的秒数,即可大致知道闪电离你有几千米。
印度4人树下躲雨被闪电击中,树下躲雨会有哪些后果?
每年夏天,都是雷雨频发的高峰期,人们会经常在路上碰到雷雨天气。有些人个可能忘了带雨具,或者雨下的比较大的时候,一般都会尽快找个避雨的地方。不过,在雷雨天气,避雨也是要要对地方的,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3月12日,在印度的一个地方, 有四个人在一个别墅区工作,正好下去了雷阵雨,于是这四个人就跑到一个树下面避雨。但是,没想到,雷电正好击中了这棵树,四个人也被严重烧伤,目前,已经有三个人脱离危险,另一个人还在重症监护室中,接受治疗。那么,在树下避雨会有哪些后果呢?
一、雷雨天气,如果在一个比较空旷的地方,尽量不要在树下避雨。
因为树木都是都是导电的,尤其是下过雨的树木。而且,在比较空旷的地方,只有这棵树是最高的物体,这个时候,这棵树很可能就充当了避雷针的角色,雷电会首先击中这棵树。由于雷电的电压十分高,很可能会将树木直接点燃。雷电也会顺着树木传到大地,如果这个时候,树下有人,也就会遭到雷击,发生很严重的后果。
二、出现雷雨天气时,应该尽量远离比较凸起的地方,必须山顶。
有些人可能会在外出游玩的时候碰到雷雨天气,如果这个时候有雷电,应该尽快远离山顶,因为雷电也是有可能会击中山顶区域的。所以,在下雨的时候,尤其是伴随着雷电的时候,人们避雨是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为了避雨就慌不择路。
关于“印度4人树下躲雨被闪电击中,树下躲雨会有哪些后果?”这个话题,各位有什么观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为什么大树会被雷劈
为什么大树会被雷劈了?雷打的是不是那些较高的树木。会不会打哪些较矮的树木?为什么有一些大树会被闪电劈断呢?防雷是什么意思?
看到有人写剧评中出现这个词,实在是摸不着头脑,猜不出啊~rn原文是:之前特意不看防雷 所以连卡司之强也只知道主角rnrn哪位达人帮解答一下吧,不胜感激!室外防雷:
在户外遇到雷雨,都应该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如果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躲到山洞中去。据《中国防雷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前瞻》分析,室外防雷要注意以下5点:
1、不要停留在山顶、山脊或建(构)筑物顶部。
2、不要停留在铁门、铁栅栏、金属晒衣绳、架空金属体以及铁路轨道附近。
3、应迅速躲入有防雷保护的建(构)筑物内,或有金属壳体的各种车辆及船舶内。不具备上述条件时,应立即双脚并拢下蹲,头部向前弯曲,降低自己的高度,以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因为雷电流经落雷点会沿着地面逐渐向四周释放能量。此时,行走之中人的前脚和后脚之间就可能因电位差不同,而在两步间产生一定的电压。[1]
4、不要在大树(在野外有时也可以凭借较高大的树木防雷,但千万记住要离开树干、树叶至少两米的距离。)、电线杆、广告牌、各类铁塔底下避雨。因为此时,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接触大树、电线杆、各类铁塔就仿佛手握防雷装置引下线一样,就很可能会被雷击。
5、不要在水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游泳池、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雷雨。
防雷接地:
防雷接地分为两个概念,一是防雷,防止因雷击而造成损害;二是接地,保证用电设备的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措施。
防雷接地的概念及分类
接地装置是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总称,其作用是将闪电电流导入地下,防雷系统的保护在很大程度上与此有关。接地工程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周围环境对工程效果的影响,脱离了工程所在地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接地工程是不可行的。实践要求要有系统的接地理论来对工程实际进行指导。而设计的优劣取决于对当地土壤环境的诸多因数的综合考虑。土壤电阻率、土层结构、含水情况以及可施工面积等因数决定了接地网形状、大小、工艺材料的选择。因此在对人工接地体进行设计时,应根据地网所在地的土壤电阻率、土层分布等地质情况,尽量进行准确设计。
接地体:又称接地极,是与土壤直接接触的金属导体或导体群。分为人工接地体与自然接体。 接地体做为与大地土壤密切接触并提供与大地之间电气连接的导体,安全散流雷能量使其泄入大地。
接地设计中,利用与地有可靠连接的各种金属结构、管道和设备作为接地体,称为自然接地体。如果自然接地体的电阻能满足要求并不对自然接地体产生安全隐患,在没有强制规范时就可以用来做接地体。
而人为埋入地下用作接地装置的导体,称为人工接地体。一般将符合接地要求截面的金属物体埋入适合深度的地下,电阻符合规定要求,则做为接地体。具体参考接地规范,防雷接地、设备接地、静电接地等需区分开。
接地是防雷工程的最重要环节,不论是直击雷防护还是雷电的静电感应、电磁感应和雷电波入侵的防护技术,最终都是把雷电流送入大地。因此没有良好的接地技术,就不可能有合格的防雷过程。保护接地的作用就是将电气设备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接地体之间作良好的金属连接,降低接点的对地电压,避免人体触电危险。
接地体的种类
埋入土壤中或混凝土中直接与大地接触的起散流作用的金属导体成为接地体。接地体主要分为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体两类:各类直接与大地接触的金属构件、金属井管、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基础、金属管道和设备等用来兼作接地的金属导体称为自然接地体。埋入地中专门用作接地金属导体称为人工接地体,它包括铜包钢接地棒、铜包钢接地极、铜包扁钢、电解离子接地极、接地模块、“高导模块”。
一、雷电的几种防护方法
1、对直击雷的防护 雷雨云
对于直击雷可以采用避雷针,其结构如图所示:避雷针由三部份组成:最上部份叫受电端,中间是导电线,下部份是接地体。当雷雨云接近避雷针时,它会感应出大量的异性电荷,通过导电线和受电端向空中放电与雷雨云中的电荷中和减弱雷雨云的电场强度,达到防雷目的。如受电端果是直击雷,避雷针可以把雷电流引入大地,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2、对感应雷的防护
为了防护感应雷对供电线路,传输电缆和架空天线及高层导电线建筑的破坏,可以在线路上安装碳化硅阀型避雷器或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锌)避雷器如图所示;对于高层建筑,可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施联合接地;对于非金属屋顶,可加装金属防护网并可靠接地。这些措施虽然有效,但有时也难免遭受雷击,究其原因关键在于存在接地电阻,雷击电 接地体流经接地电阻产生很高电压,仍可将设备击坏,故避雷效果不理想。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电子技术迅速发展,防雷技术也在不断完善和提高。生产避雷器的厂家有增无减,各种类型用途的新型避雷器不断问世。等电位避雷器就是其中之一。
二、目前我国虽然有多种防雷技术,但原理不外乎三种方法避雷。
第一、分合式避雷器采用断开法,在雷击时快速将电源断开,保护设备。优点:工程简单。缺点:雷击时间极短(以纳秒计算),有时还来不及完全断开,雷电脉冲电流已经让电器设备遭到重创,同时当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也不允许电器设备随意断电;因此缺点非常明显,并不能够较好防雷,效果也就可想而知。因此会被逐步放去选用。
第二、接地式避雷器是利用地泄法,原理:把雷击电流直接引入大地,避免电器受到雷击,但是需要有完善的埋地线工程。优点:可以把雷电完全泄放掉。缺点:会给高层楼宇的住户、或高山、黄土等放电不理想地方的安装带来极大施工不便,这种环境下释放雷电效果也不理想,且年久必将被腐蚀。没有谁会去经常检查地线是否被腐蚀,有时环境也不允,要做到国家标准(阻值≤4欧姆),完全合格的费用几乎都是避雷器本身造价的数倍,甚至几十倍。地线如果做得不好,就无法起到避雷效果,雷电将直接把设备打坏。如果有一种能够同时解决以上的弊端就是非常理想的了。
第三、等电位避雷器
雷圣HL-20K避雷系列是我公司根据高压输变电检修工人穿上用导电性能良好的特殊工作服,能在数万伏 避雷器高压上带电作业而不被电击,这一等电位原理而研制和生产的一种新型等电位避雷器。
1、等电位避雷器的主要优点:
a、避雷效果与接地无关,避雷器由于采用“等电位”处理技术,它的避雷效果与设备有否接地无关,从而免去安装传统的避雷器必须接地的麻烦。因此安装简单,使用方便。
b、延长电器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接地虽然电器没有遭受雷击损坏,但雷电脉冲长期冲击电器,致使各元器件电性能会受到一定破坏,影响电视机,电脑等设备的使用寿命。安装等电位避雷器后,对电器设备保护尽忠职守,万无一失。
c、体形虽小,但保护设备本事很大
电器都是因巨大的雷击电流作用下设备或元器件发热而损坏。发热的能量与电阻、电流和作用的时间成正比。雷击时电流虽然很大,但避雷内阻很少作用时间很(8~20微秒),发热量也很少,所以它既能保护设备,它自身也不会被损坏。再说,避雷器因为是电流型的,它能承受很高的雷击电压,只要不超过避雷器所承受的最大电流,即使雷击电压几万伏甚至更高都不怕。
d、电源。信号通道同时避雷,一举两得,免维护,既阻燃又防爆。
e、具有自动诊断和修改和修复内部故障功能。
f、安全警示功能:当防雷器完全损坏后,不输出任何电流,以此警告不能继续使用,这种警示功能是其他防雷器所不具备的
三、澳美高“等电位”避雷器的适用范围:
适用于HFC网络系统设备防雷保护防护, 如干线放大器,光接收机等网络有源器材。
有线电视干线放大器和光接收机大多在室外,雷雨季节易遭雷击而损坏,造成有线电视信号终断,影响用户收视。而且雨天抢修不方便。在放大器和光接收机加装避雷器是一种可行办法。既可保护干线放大器和光接收机免遭雷击坏,而且减少检修方面的费用,又可保证用户正常收视。避雷器选择是关键,免接地等电位原理的防雷器是首选产品。
如果HFC网络系统设备安装上“澳美高 等电位”避雷器之后,在雷击电压超过电器额定电压的瞬间,利用”等电位“技术处理。即使电压高于1万伏,因连接端口的电线或电缆所带的电压伏数相等,电器各端口没有电位差,等于没有电流通过,能量抵消后,电器也就不会被损害,这是其他避雷器所不具备的独到防雷功效。
我们都见过燕子双脚立在高压线上不被击伤或击毙,不是燕子双脚有高压绝缘功能,而是因为燕子身体任何部位都带上伏数相等的电压,没有电位差,等于没有电流通过,燕子安然无恙。以上两者原理是一样的。
四、电位、电压及其等电位的基本概念
大家知道,在没有其它动力作用下,水总是从水位高的地方流向水位低的地。设甲、乙两个相连的水池,中间用阀门“K”隔开,如甲的水位比乙池水位高,如图所示:当我们把阀门“K”打开,甲池里的水就会经过阀门“K”流向乙池,形成水流。这是因为相连的两个水池的水存在着水位差的缘故。水流开始后,甲池里的水位将遂渐降低,而乙池里的水位将相应升高,直到两个水池的水位相等时,甲池不再流向乙池。因此,当甲乙两水池的水位相等时,我们就叫它们为等水位(参考点为水池底)。物体带电后也具有一定的电位,这和水池贮水后有一定水位相似。一般说来,物体所带正电荷越多电位越高;带负电荷越多电位越低。如果我们把两个电位不同的带电体用导线连接起来电位高的带电体的正电荷便向电位,低的那个带电体流去,导线中便产生电流,如图所示:换句话说,要在电路中产生电流就必须在电路的两端有一定的电位差,就是产生电流的原因。在电路中任意两点的电位差称为该两点的电压。
必须指出,电位和电压是有区别的,电位的数值是一相对的概念,讲电位则必须以某一接地点为参考点作为零电位(在电子设备中以机壳接地为零电位),如果不确定零电位作参考点而孤立地讲某点的电位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参考点不同,同一点的电位大小也就不相同。
例如,把两个电池如图A所示接起来,则B点电位为零,A点的电位就是-3V,C点电位则为+6V。如果把两个电池接成如图B所示,那么A点电位就成了零电位,B点电压就成为+3V,而C点电位便成为+9V了。这说明接地的参考点不同,各点电位也随之而改变了,固此说电位是相对的。
电压的数是一绝对概念,讲电压总是要针对两点来说,如果孤立来讲某一点的电压是错误的,因为电压的某两点间的电位差,它与电路中所选取零电位参考点无关。如图A和图B所示电路,不论是否与选取了接地点,也不论选取哪一点接地VAB总是-6V,它们的数值与所选取的接地点无关,所以说,电压的数值是绝对的。
一般来说,电位是表示某一点对接地的参考点间的电压;电压则是某两点间的电位差,所以,我们通常把某点对地的参考点间的电压就称为电位。
所谓等电位,实际就是某两点或两点以上对接地参考点间的电压相等,这就叫等电位。
中山市澳美高电子有限公司
文章标签:
下一篇:好听的琵琶和古筝曲、纯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