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让士兵冻死也不发棉衣的司马懿是因为什么原因?
士兵冻死也不发棉衣的司马懿,是心狠还是高明?
公元249年,年过70的曹魏太傅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一党,篡夺了国政。而实际上,这场惊天政变,早在11年前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司马懿出身于河内司马氏,自幼便满腹经纶,有着过人的王霸之略。司马懿心知曹操多疑,因此以养病为名而闭门不出。而为了让司马懿出仕,曹操直接以收押入监狱相逼,最终成功迫使司马懿成为自己的文学掾。
在曹操身边,司马懿虽然每天兢兢业业、尽职尽责的工作,但仍时不时显露出不臣之心。根据史料记载:
“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 “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简单翻译来就是,曹操察觉到司马懿有豪杰之志,有狼顾之相。一次,司马懿向曹操奏报完工作,结束后,他便转身离开。而曹操心血来潮,喊了司马懿一声。司马懿一听,赶紧扭头向后看,而身子却仍然向前,果然像头狼一样。
从面相上来说,狼顾之相代表着凶狠、狡猾和野心,就如《人伦大统赋》所载:
“狼顾者,谓回头顾而身不转,性狠,常怀杀人害物之心。”
古人皆注重面相,看到司马懿阴鸷狠厉的面容,曹操感到非常不安,当晚还做了个“三马(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食槽(曹)”的梦。于是在第二天,曹操便告诫曹丕“司马懿绝非人臣,必然会干预你的家事”。
然而曹操绝不会因为司马懿的面容,就将其杀死。一方面www.rixia.cc,天下还未统一,司马懿的才干是不可或缺;另一方面,司马懿出身高门,与荀彧、陈群等认交好,若无故将其杀死,必将引起这些豪门士族的不安,对曹魏政权的稳定不利。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还是太子时,司马懿就与他十分要好。因此,曹丕将父亲的告诫抛之脑后,并授予司马懿以重任。但在此时,司马懿仍很少掌握兵权。曹丕领兵出征,司马懿一般都坐镇于许昌,做着运输大队长的工作。
但在公元226年,司马懿正式尝试带兵,他被派往江东前线抵御东吴,并击败了诸葛瑾,斩首千余人。其后在孟达之乱中,司马懿8天突袭1200里,顺利斩杀了孟达这个反复无常的小人。
曹真去世后,已在战场上充分证明自己的司马懿接过了西线魏军的指挥权。在第四次北伐中,司马懿尝到了人生中第一次挫败,但在第五次北伐中,吃到苦头的司马懿干脆选择了“乌龟战术”,活活将诸葛亮拖到病死。
凭借抵御诸葛亮的功劳,司马懿的职务步步高升,终于位列三公,就任太尉。一开始,司马懿一直坐镇关中,负责监视蜀国。但在公元238年,辽东军阀公孙渊悍然叛魏。由于辽东遥远而寒冷,对于征讨公孙渊,曹魏君臣皆无把握。
一来二去,魏明帝只好让老臣司马懿出马。公元238年(景初二年)六月,司马懿带领4万步骑兵临辽水,他首先以声东击西之计,率领主力渡过了辽水天险。之后,他不顾诸将反对,直接扑向敌军老巢——襄平。
此时,公孙渊主力皆在辽水边布放,襄平空虚。为了保护老巢,公孙渊只好引兵回救。然而公孙渊的举动,正中司马懿下怀。他整理军队,稳住阵型,迎接仓皇回救的公孙渊军。以稳击乱,自然能百战百胜。在短时间内,司马懿三次击溃公孙渊,并困住了襄平。
司马懿在襄平周围堆起很多土垒,然后派弓箭手站在土垒上向城中射箭。公孙渊见此又怕又急,城中粮食吃尽,开始人吃人,死者不计其数。最终,公孙渊带数百骑兵突围而出,而司马懿在身后穷追不舍,最终将之追及并杀死。
司马懿平定辽东后,很快便显示出了他阴毒狠辣的作风。他在襄平城内大肆屠杀,屠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体,筑造京观。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杀死将军毕盛等二千多人。随后,司马懿又将辽东4万户百姓迁入中原。
司马懿屠杀以及迁民的举措,让人口繁盛的辽东几乎成为一片白地。后来,鲜卑、高句丽先后侵入辽东,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为五胡乱华埋下了伏笔。可以说,司马懿的残忍不仅为害当时,甚至可以说是贻害千年。
司马懿的狠毒和子嗣,不仅只针对于敌人,对自己的士兵同样如此。辽东之战结束后,时间已经进入隆冬。众所周知,辽宁的冬天是极为寒冷的。士兵们冻得快死,因此纷纷向司马懿索要冬衣。诸将皆认为:“魏明帝给了我们一仓库的冬衣,完全可以分给士兵们。”然而司马懿却冷酷地说:
“襦者官物,人臣无私施也。”
也就是说,冬衣是官家之物,做人臣的怎能私自施BQfmwB予士兵?作为前方主将,司马懿对于这些冬衣本来就有自专之权,皇帝之所以送来这些冬衣,就是用来分给士兵的。司马懿之所以不分冬衣,实际是一种自污之术、韬晦之术。
在当时的曹魏朝廷,司马懿功劳最大,威望最高,如今平定辽东,更是无人可及。魏明帝本就是猜疑心极强的君主。司马懿掌握兵权,他自然不愿意看到他再借助官物,私自结恩于军队。因此司马懿宁愿背上虐待军士的骂名,也要证明自己对君王的忠诚。而司马懿在辽东的屠城,实际也是向朝廷表明,自己没有野心。
司马懿撤军时,魏明帝已经病入膏肓。于是,魏明帝将司马懿火速招至洛阳。在病榻前,魏明帝流着眼泪,将8岁的太子托付给司马懿,甚至还让太子抱住司马懿的脖子。
平定辽东后,魏军归途因天冷要求发棉袄,司马懿为何拒绝?
诸葛亮去世后,曹魏西南最大的威胁解除,三年后,辽东太守公孙渊自称燕王,背叛曹魏,曹魏辽东太守毋丘俭讨伐公孙渊失败,于是魏明帝派出司马懿率领大军讨伐公孙渊,出日夏养花网行前,魏明帝曹睿问司马懿:讨伐公孙渊需要多长时间?司马懿回复:一年时间够了。
随后,司马懿率领4万大军从洛阳出发经过一百余天的行军到达辽东,采用声东击西、主动示弱之计,经过几个月激战,击败了公孙渊,公孙渊战死,司马懿收复整个辽东,在进行一系列善后工作后,司马懿便开始率领大军回师。
司马懿
由于当时正是冬季,辽东又地处北方,天气寒冷,魏军士兵有很多人衣着单薄,因此请求司马懿发棉袄用来抵御寒冷,司马懿不同意,有人说有很多旧的短袄可以发给士兵,但司马懿却说:短袄是国家的财产,我作为人臣不能私自施舍给人。最终没有同意,仍然让士兵在寒冷中行进,同时司马懿为了加快进军,上报朝廷把魏军中60岁以上的士卒遣散加家,被遣散的老年士卒约有一千多人。
为什么司马懿如此心寒?宁愿自己的士卒忍受寒冷,也不给他们抵御寒冷的衣物?
司马懿
因为司马懿本来就是心狠手辣的人,他所做的每一件都是有目的的。
先看看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了什么事?
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对,你没看错,司马懿屠城,他把襄平城(今辽宁省辽阳市)中所有15岁以上的男子七千多人全部杀掉,够狠吧,司马懿这么做是有目的:杀鸡骇猴,屠城就是为了报复攻城时替公孙渊守城的居民,这是司马懿严重的报复心态,可见司马懿有多心狠手辣,公孙渊都死了,这些居民本来就没有特别的严重的罪行,赦免他们不比杀了他们好?
司马懿
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的第二件事就是:筑京观!什么叫筑京观?就是把战争中敌人战死或者被杀的尸体全部收集起来,包括司马懿屠城所杀的人,把敌人的尸体收集起来然后筑成一个尸体高台,然后再封土形成高冢,司马懿这么做当然也是有目的:就是威慑敌人,让剩下的人不敢跟朝廷作对。
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的第三件事就是:屠杀公孙渊所任命的官吏!司马懿把公孙渊称燕王时期任命的官吏自公卿以下全部斩首示众,这样又杀了两千多人,这两千多人很多是投降过来的人,司马懿不分清红皂白全杀了,司马懿的目的很明确:凡是和朝廷作对的人,都得死。
司马懿心狠手辣
司马懿在击败公孙渊后干的第四件事就是:收编百姓,迁出辽东!司马懿收编了辽东的四万户百姓,合计十几万人,把其中籍贯是中原的人,让他回到原籍贯,其他人则强制被迁往内地,这样一操作,整个辽东的人口基本上被司马懿搬空了,司马懿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辽东问题,解决辽东不服从中央政府政令的问题,辽东都没人,自然也不能反叛朝廷了。司马懿由此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后果:汉人不是被杀了,就是被搬离辽东,辽东迅速成为空城,辽东的地盘迅速被胡人占领,这也是后来五胡乱华的一个原因,司马懿必须承担这个责任。
辽东地图
另外司马懿还将一千多60岁以上的http://www.rixia.cc士兵遣散,同样是有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快速回军,年龄多了的人,自然走得也慢,还不如遣散他们,这样就不用管他们了,是死是活司马懿可以不用负责了,就加快了自己的行军速度,就能按自己当初承诺魏明帝的一年时间内赶回洛阳。
那么,司马懿为什么不给士兵抵御寒冷的短袄?
司马懿这么做也是有目的的,因为给士兵短袄抵御寒冷毫无好处,反而还会得罪皇帝。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司马懿绝对有这个权力把御寒的短袄发给士兵,就像他有权力屠城和屠杀公孙渊所任命的官吏一样,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况且发给士兵抵御寒冷的短袄又不是违反原则的大事,司马懿都已经完成了任务,绝对是大功一件,就算司马懿这么做了,魏明帝也不会处罚司马懿的,就像当年司马懿平定孟达先斩后奏一样,可司马懿就是不发。
司马懿平辽东
司马懿打完了仗,无需安抚士兵,他需要阿谀奉承的是皇帝,不是士兵,司马懿历来就是如此,对于上级是毕恭毕敬的,对于士兵就没那么爱护,也不会在乎士兵的死活,他现在只想快速回军,完成使命,给了士兵棉袄无益于快速行军,对于这么没好处的事情,司马懿自然不会干。
曹丕送来冬衣,为何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也不发放?
文章标签:
上一篇:温柔六部曲总共有哪些
下一篇:金钻植物叶子上长点点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