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春夏秋冬是怎么形成的?

2022-04-17 14:19:20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79

一年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扩展资料

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1、地球的自转轴与地球绕太阳公转面(黄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2326′),因此,当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太阳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会发生变化,从南纬2326′(南回归线)到北纬2326′(北回归线)。

太阳直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高,气温高,为夏季;反之,太阳斜射时,地球表面获得的热量低,为冬季。当太阳直射到北半球时,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反之,当太阳直射到南半球时,南半球为夏季,北半球为冬季。

太阳直射到南、北回归线时,分别为冬至(12月22日前后)和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到赤道时,分别为春分(3月21日前后)和秋分(9月21日前后)。

2、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如:元 关汉卿《鲁斋郎》第四折:“俺这出家人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好是快活也呵!”

扩展资料

1、二十四节气,绝不只是一部指导农事的立法。它,更像是阐释东方智慧,传达东方美学的经典。它给时令,以情思;赋光阴,以诗意。在二十四节气中,小满无疑是一个洋溢着哲思的节气。关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有一个惯例:凡有小暑必有大暑,凡有小雪必有大雪,凡有小寒必有大寒,但,有小满,独缺大满。

2、春

本义是春回大地的意思,这一点从字形演变可以看出来。早期的甲骨文“春”字由“日”、“艸”和一个像种子出芽的字组成,表示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种子发芽(金文以后将类似种子发芽的字形写成了“屯”)。《说文》:“春,推也。”后来指一年之初为春。《公羊传》:“春者何,岁之始也。”《尔雅》:“春为青阳,春为发生,春秋繁露。春者,天之和也。又春,喜气也,故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_ 一年四季

那么四季的变化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与公转有关,但是决定性的条件是地球必须斜着绕太阳转;如果地球是垂直的绕太阳旋转的话,太阳光线将永远直射在地球的赤道附近,而其他地方的地平面与太阳光线的夹角也永远不变,地球上将不会有四季的变化。

我们知道,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该平面有关。那么这种效果是怎么产生的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假定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当他直射在某一平面时,他投射在该平面的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线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我们可以理解为,光束斜射时光斑区的光线稀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光线浓一些。这就是为什么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而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我们知道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我们不难理解太阳光直射的地方,将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这两者之间的则是春季或秋季。

那么四季的交替变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就与地球的倾斜有关了,正是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旋转的,才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以南北回归线为界限南北扫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地球上一年四季,顺序交替的现象。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当地球公转到3月21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正是春季,南半球此时正是秋季。当地球转到6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便进入了夏季,而南半球正是冬季。9月23日左右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转为春季。当地球转到12月22日左右的位置时,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上,北半球进入冬季,而南半球则进入夏季。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始终与轨道面倾斜成66度33分的夹角。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轨道上不同位置时,地球表面不同地点的太阳高度是不同的。太阳高度大的时候,太阳直射,热量集中,就好像正对着火炉一样;而且太阳在空中经过的路径长,日照时间长,昼长夜短,必然气温高,这就是夏季。反之,太阳高度小时,阳光斜射地面,热量分散,相当于斜对着火炉;而且太阳在空中所经路径短,日照时间短,昼短夜长,气温则低;由冬季到夏季,太阳高度由低变高。同样道理,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响着昼夜的长短和温度的高低,分别形成了秋季和春http://www.rixia.cc季。 由于地球永不停歇地侧着身子,围绕太阳这个大火炉运转,这种冷暖便不停地交替着,从而形成了寒来暑往的四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是,距离不同地球温度就不同,四季就形成了

四季是怎样形成的

地球绕太阳公转,且地轴是倾斜的,因而形成四季
四季是根据气候的一年四季 ,春夏秋冬 ,暖热凉寒形成的
东方尚英 : 艳阳红
( 回答 )

四季是怎么形成的?

多类,急需

一年四季是因为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而形成的。

地球上某一平面气温高低与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有关。当有一束固定大小的光束,直射在某一平面时,光斑将是一个正圆,而斜射时,光斑将是一个椭圆,而且越斜椭圆越大,也就是说,斜射时同样多的光能量照在了更大的面积上。

可以理解为,斜射时光斑区的单位面积内的受热少一些,直射时光斑区的单位面积内的受热多一些。因而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气温要高一些,斜射的地方气温要低一些。

气温是决定季节的主要因素,所以太阳光直射的地方,是夏季,而斜射得最厉害的地方将是冬季,两者之间的是春季或秋季。

扩展资料

3月21日左右,地球公转到黄经0度位置时,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时南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北半球温带区正是春分日,进入春季。南半球温带区此时正是秋分日,进入秋季。

6月22日左右,地球转到黄经90度位置时,此时也是地球与太阳最远处,称为远日点。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度26分)上,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温带区进入夏季,。而南半球温带区正即为冬至日,南半球温带区进入冬季。

9月23日左右,地球转到黄经180度位置时,阳光又直射到赤道上,北半球即为秋分日,北半球温带区进入秋季,。南半球为春分日。南半球进入春季。

12月22日左右,地球转到黄经度数270度位置时,此时也是地球与太阳最近处,称为近日点。阳光直射到南回归线(南纬23度26分)上,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则进入夏季。北半球冬至日,温带区进入冬季。

接下来就进入了新的一年,新一轮的四季交替又要开始了。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一年四季

四季的形成是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结果。

地球一直不断自西向东自转,与此同时又绕太阳公转。而地球公转的轨道又是一个椭圆的形状,太阳始终位于一个焦点上。地球在不断公转的过程中,地轴与公转轨道始终会保持6634′的交角,即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因为地球公转的原因,致使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发生变化。

到了每年6月22日前后,地球就是位于远日点。太阳会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就是北半球的夏至日。与此同时北半球得到的热量最高,白昼最长,而且气候也炎热,属于北半球的夏季,但南半球正处于寒冷的冬季。

扩展资料:

我国传统上比较确切的划分,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立春是春季的始点,立夏是夏季的始点,立秋是秋季的始点,立冬是冬季 的始点。

对应公历(阳历)的日期立春为2月3或4或5日,立夏为5月5或6或7日,立秋为8月7或8或9日,立冬为11月6或7或8日。

所以也有简单的以2~4月为春季、5~7月为夏季、8~10月为夏季、11~1月为冬季。差不多对应农历的划分法。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季

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不停地公转的同时,也在绕自身的地轴自转,不过地轴并不垂直于公转轨道面,而是有一个23度27分的倾角。正是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才会使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从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当地球在一vZtqVXmCX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扩展资料:

一、变化规律

从春分经夏至到秋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南半球处于冬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处于极昼,南极处于极夜;北回归线以北的太阳高度始终大于平均值,南回归线以南则小于平均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北方的地平圈上。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均升起于正东方,降落于正西方。

从秋分经冬至到春分,北半球处于冬半年,南半球处于夏半年。在此期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都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于东南方的地平圈上,降落于西南方的地平圈上。

从夏至经秋分到冬至,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在此期间,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极昼带逐渐缩小;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极夜带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太阳高度一直在减小,南回归线以南则在增大。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出升方向由东北变为东南,降落方向由西北变为西南。秋分日由正东升起,正西降落。

从冬至经春分到夏至,北半球由冬半年变为夏半年,南半球由夏半年变为冬半年。南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极昼极夜和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上述情况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的方向由东南变为东北,降落方向由西南变为西北。

从冬至到春分和从夏至到秋分,全球各地昼长都向平均值(12小时)接近,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缩小。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都在向平均值接近。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起方向逐渐接近正东,降落方向接近于正西。

从春分到夏至和从秋分到冬至,全球各地昼夜长短都在向极值变化,极昼、极夜的范围都逐渐扩大。北回归线以北和南回归线以南的太阳高度也趋向极值。北回归线以北太阳升、落的方向,分别向东北、东南和西北、西南移动。

由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较复杂,所占篇幅较多,我们没有充分地说明,读者自行总结出规律来也是不难做到的。在分析的时候,最好能分成几个阶段来进行。

例如,在北半球,可以从春分到太阳直射该地算做一个阶段,再到夏至为第二个阶段,夏至以后到再次太阳直射为第三个阶段,以后可以把到冬至作为下一个阶段,由冬至到春分是最后一个阶段,太阳完成了一次回归运动。每个阶段昼夜长短、太阳高度、太阳的升落方向及正午时太阳的方向(例如,北半球夏至时,太阳在正午时位于天顶以北,冬至时则在天顶以南),等等,都有较大的变化。

二、四季划分:

四季是根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变化来划分的。在四季的划分中,以太阳在黄道上的视位置为依据,以二分日、二至日或以四立日为界限。但是,东西方各国在划分四季时所采用的界限点是不完全相同的。

第一种

我国传统的四季划分方法,是以二十四节气中的四立作为四季的始点,以二分和二至作为中点的。如春季立春为始点,太阳黄经为315,春分为中点,立夏为终点,太阳黄经变为45,太阳在黄道上运行了90。这是一种传统的,常见的方法。

第二种

天文学分类法(即西方分类法)四季划分更强调四季的气候意义,是以二分二至日作为四www.rixia.cc季的起始点的,如春季以春分为起始点,以夏至为终止点。这种四季比我国传统划分的四季分别迟了一个半月。

第三种

为了准确地反映各地的实际气候情况,划分四季常采用气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学者张宝坤分类法,采用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并且规定:候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22℃的时期为夏季,小于或等于10℃的时期为冬季,介于10℃~22℃之间的为春季或秋季。

按此标准划分四季,中纬地区季节与气候相一致,低纬地区和极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温度变化很不明显。同时,在中纬地区,各季的长度也不一样。这就是气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这种方法,可以结合各地的具体气候,农业,故运用较多。

第四种

气候统计法,因为一般以1月份为最冷月,因此,春季,为3,4,5月.夏季,为6,7,8月.秋季,为9,10,11月.冬季,为12,1,2月.这种四季分类法,比较适用四季分明的温带地区。

浅论

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都等于全年的平均值,具有从极大值(或极小值)向极小值(或极大值)过渡的典型特征。因此,把春分作为春季的中点,和把秋分作为秋季的中点是非常合理的;夏季里,昼最长,夜最短,太阳高度最大的是夏至那一天,该日地表获得太阳能量是最多的。所以,夏至作为夏季的中点是很合理的;同理,冬至作为冬季的中点也是很科学的。

但是,从实际气候上讲,夏至并不是最热的时候,冬至也不是最冷的时候,气温高低的极值都要分别推迟1~2个月。我国有“热在三伏”,冷在三九”的说法。因此,把夏至和冬至分别安排为夏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期,与实际气候能更好地对应。

所以,西方四季划分更能体现实际的气候意义。 无论是我国的具有天文意义的四季划分,还是西方具有气候意义的四季划分,都是天文上的划分方法。这是因为,二分、二至和四立在天文上都有确切的含义,都是把全年分成大体相等的四个季节,每个季节三个月,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它们都不能反映各地气候的实际情况。通过这种方法划分的季节,就是天文四季。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在半球的范围内,每个季节有统一的开始和结束的时刻,并且在半球范围内,每一地点均存在着这四个季节,每个季节都是等长的。天文四季具有理论意义,气候四季具有实用价值。天文四季是气候四季划分的基础。

天文四季是半球统一的。北半球是夏季,南半球是冬季;气候四季则是局部区域(中纬地区)统一的。天文四季的划分取决于天文现象的变化,气候四季的划分取决于气温的变化。无论哪个半球的哪个地点,都有等长的天文四季;而气候四季则在同一地点也不一定等长。这是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的主要不同之处。

三、从五带看四季:

热带终年炎热,寒带终年寒冷,四季不明显。而温带的平均气温不热又不冷,但冬夏温差较大,四季变化明显。值得一提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很小,而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沙漠气候的气温年较差日较差都很大。

四、中国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季节

二分(春分、秋分)、二至(夏至、冬至)和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是用来表明季节,划分一年为四季的。二分、二至是太阳高度变化的转折点。因为是从天文角度上来划分的,所以适用于中国全部地区。

四立便不尽然。尽管也从天文上反映季节的开始,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的季风性和大陆性都极为显著,各地气候悬殊,因此各地四季开始日期和其持续时间并不相同,有些地区四季分明,有些地区不甚明显www.rixia.cc,甚至某一整个季节都不出现。

例如黑龙江省瑷珲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带便没有夏季。青藏高原上流传着:“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华南福州以南没有冬季,有些地区几乎全年都是夏季,真是“草经冬不枯,花非春亦放”,“四时皆是夏,一雨便成秋”。云贵等高原又是一番景象,冬短而无夏,昆明就有“四季如春”之称。所以四立虽是从天文上划分得来,却有很强的地区性,它不能适应于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四季

1、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公转的,这使得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在南北回归线内www.rixia.cc来回移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 地球上一年四季不断交替的现象。

2、当阳光直射赤道时, 南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在3月21日前后, 北半球时值春季,而南半球则是秋季;当地球公转到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时间是6月22日 左右,北半球进入夏季,南半球进入冬季;当 阳光再次直射赤道时,时间是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则转为春季;当阳光 直射南回归线时,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北 半球进入冬季,南半球则进入了夏季。依次循环, 四季便出现了。

资料拓展:

1、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椭圆的,而且与其自转的平面有一个夹角。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

2、在气候上,四个季节是以温度来区分的。在北半球,一般来说每年的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2月为冬季。在南半球,各个季节的时间刚好与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时,北半球是夏季。在各个季节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季节的转换是逐渐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四季

由于地球是倾斜着绕太阳公转的,这使得 太阳光的直射以赤道为中心,在南北回归线内 来回移动,每年一次,循环不断,从而形成了 地球上一年四季不断交替的现象。

具体情形是这样的:

当阳光直射赤道时, 南北半球的阳光是斜射的。在3月21日前后, 北半球时值春季,而南半球则是秋季;当地球 公转到阳光直射北回归线时,时间是6月22日 左右,北半球进入夏季,南半球进入冬季;当 阳光再次直射赤道时,时间是9月23日前后, 北半球进入秋季,南半球则转为春季;当阳光 直射南回归线时,时间是12月22日前后,北 半球进入冬季,南半球则进入了夏季。依次循环, 四季便出现了。

拓展资料:

四季指一年中交替出现的四个季节,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节划分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上位置确定的。

当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时候,处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地球上各个地方受到的太阳光照是不一样的,接收到太阳的热量不同,产生季节的变化和冷热的差异。地球上的四季不仅是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而且是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的周期性变化。它影响或者决定地球环境中很多事物的运动节律,尤其是生物适应最为明显。

参考资料:地球上四季气候形成说-中国知网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春夏秋冬是怎么形成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39212.html

上一篇:拼多多领取微信零钱和天天领现金是真的吗帮拆有风险吗

下一篇:与竹子有关的人的故事,简短点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