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疼!2只大熊猫,在这个国家每天被喂仙人掌,这个神奇的国家究竟是?
唯一不属于中国的2只大熊猫,以仙人掌为食,没来过中国,它们在哪里?
这两只特别的熊猫现在位于墨西哥的某个动物园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上世纪的中国发展还比较落后,而那时候为了显示我国和墨西哥建交的诚意,就将两只大熊猫作为国礼赠送给了墨西哥,当然了现在再墨西哥的这两只熊猫不是我们最初赠送的那两只,而是它们的后代。
众所周知,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它是我国独有的一种生物,因为野生情况下大熊猫的繁殖发育效率非常低,因此就导致了它们险些灭绝。后来直到我国将它们作为国宝之后,在认为的保护关照之下,这个状况才有一定的缓解,但即便如此大熊猫的数量还是十分的稀少,并且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不会把大熊猫送到别国去。
因此除了在中国,其他国家很难看到熊猫,除非向我国提出申请。并且提出申请后,我们还有很多的条件,首先就是我们会派出考评组对该国建成的大熊猫的居住地进行考评,只有在通过了考评组的考核之后,才会获得时限几年的领养权,并且每年还需要向我国缴纳一定的金钱,而且期间如果诞生幼崽的话也需要把幼崽送回我国。
所以说,这两只在墨西哥的熊猫应该是唯二的属于外国的大熊猫了。这两只大熊猫目前的年龄也比较大了,不适合长途蹦波,因此应该是会一直留在墨西哥了,但两只熊猫没有诞下任何的后代,因此估计在十几年后这唯二的不属于中国的熊猫也会消失了。
被各个国家借走的大熊猫中有没有待遇悲惨甚至死在国外的?
说起熊猫这种生物,不少人都被它萌到不行。它们独特的颜色搭配,稀少的数量,憨态可掬的样子,都让它们受到了不止我们国家甚至是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它们顶着两个大大的黑眼圈吃竹子的样子实在是太萌。熊猫作为中国特有的物种,要是想亲眼看看熊猫,就得来到中国,不过也有一些国家会向中国租借熊猫。
有不少国家都会选择向中国租借大熊猫,这些大熊猫可以说是“贵客”了。所以这些被租借出去的大熊猫在外国的待遇可以说是“皇室”级别的待遇,专机接送还有专门花大价钱为它们建造的动物园。如果哪个国外的动物园可以拥有一只熊猫,那这个动物园肯定要人满为患。日本就曾经向我们租借过两只大熊猫,而且说还打算研究它们的繁殖和遗传。
我们想着大熊猫数量太少了,大家都研究一下也好,就同意了日本的租借请求。谁能想到被租借的大熊猫“兴兴”在研究过程中意外的再实验室里去世了。日本在兴兴身上采取的实验,这让兴兴很感到不适产生了呕吐,肺内进入了异物最后导致窒息死亡。但是在这之前,还有大熊猫死在国外的动物园里。我们都知道,大熊猫很珍贵,就算在适合他们生活的国内,我们对它们的饮食都要十分小心。
在可能会水土不服的国外就更要小心谨慎一些了,每顿餐都应该是定制的。但是在德国动物园的大熊猫却因为动物园没有规定禁止游客投喂,而喝下了烈酒,最后心力衰竭而亡。最让人痛心的,是被租借给泰国的大熊猫,熊猫吃的竹子是有很多要求的,因为它们的消化系统其实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强大,但是泰国方面养了我们的熊猫却不认真对待,给它们吃质量不好的硬竹子,最后导致熊猫林慧牙齿烂掉,本已怀孕的她还流产了,因此死在了遥远的泰国,令人心痛不已。
假如大熊猫像猪一样多,国家还会列为珍稀国宝级动物吗?
那呆萌的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这点估计连小朋友都知道了!当然按大熊猫的繁衍德行,想达到像猪一样的规模,很明显也是不现实的,但万一以后技术成熟了,复制粘贴下就一只大熊猫,它还会成为珍稀动物吗?
珍稀动物是什么概念,为什么只有大熊猫成了国宝?
珍稀动物仅从名字定义来理解,那肯定是珍贵而又稀少的动物,但很多时候它又和濒危动物扯上关系,濒危野生动物指的是由于物种自身或者人类以及其它动物、或者自然条件变迁或者或者栖息地受到灾害影响,种群面临灭绝风险的生物种群!
当然一般所谓的濒危动物指的都是珍贵且濒危稀有的野生动物,但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所列的动物有很多,其中在中国的就有小熊猫、白颈长尾雉、大熊猫、伊犁鼠兔、金丝猴、白鹮、中国大蝾螈、娃娃鱼与扬子鳄等!但在2016年时,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将大熊猫的受威胁等级从“濒危级”降为“易危级”!
尽管级别降低了,但大熊猫仍然是国宝级别待遇!而且能享受此殊荣的只有大熊猫!小熊猫和金丝猴都很可爱,仍然是濒危,为什么就只有大熊猫能称得上国宝呢?
大熊猫是如何成为国宝的?
准确的说大熊猫成为国宝也就是这半个多世纪的事情,一直以来大熊猫都是默默无闻,其地位远不如龙、凤和麒麟这些传说中的动物!尽管大熊猫在四川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但一直到1869年才被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大卫介绍给西方世界!
在法国动物学家阿方索·米奈-爱德华仔细检查了大熊猫的骨骼和牙齿后,他认为这种动物不是熊,而是浣熊,和喜马拉雅地区发现的熊猫非常相似,为了区分它们,根据两者的体型,就成了大熊猫(另一说法是猫熊翻译错误,习惯的差异将猫熊读成了熊猫,这个证据是台湾仍然叫做猫熊!)
法国天主教传教士阿尔芒·大卫
大熊猫成为国宝的原因有几个:
首先是大熊猫是一种经历了冰川期的物种(熊猫已经有800万年的历史),在更新世时期曾经遍布整个中国南部地区,甚至包括东南亚部分地区,1915年曾在越南和缅甸发现过大熊猫的化石!所以大熊猫的活化石资格,是其成为国宝的第一个条件!其次则是它不属于任何历史或者图腾相关的动物,比如龙凤等,所以它没有那么多负担文化意义上使得负担!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是一种黑白两色,且呆萌的动物,无论它们做什么动作,看起来都非常可爱,连打个架也让人忍俊不禁!所以大熊猫从1956年7月30日在《人民日报》上真正第一次开始宣传以来,媒体就事无巨细的介绍熊猫。到1962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野生动物资源的指示》,将大熊猫列入了首位,四川也准备开始成立大熊猫保护区!
而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被送到国外的熊猫也逐渐深入西方民众的心中,1961年世界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采用大熊猫作为会徽,无疑是推波助澜!之后十几年里,媒体和艺术创作都屡次将熊猫形象列入宣传,因为熊猫的形象没有历史负担!关于熊猫的各种系列产品,从1956年的熊猫收音机,到熊猫电视再到熊猫乳制品等等,全方位开始宣传!到了七十年代时大熊猫俨然成了中国的象征!
熊猫1501收音机
熊猫外交
1972年尼克松访华,获赠“玲玲”和“兴兴”大熊猫一对,为了向美国方面解释这一决定的重要意义,林业部野生动物官员首次使用了国宝这一说法,当运输大熊猫的美国空军军机抵达华盛顿机场时,“玲玲”和“兴兴”受到了宛如国家元首访美一般的礼遇!
尼克松访华
之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也获赠大熊一对,是“康康”和“兰兰”,日本政府对它的待遇比美国政府还夸张,此后这两个国家的待遇就成了赠送大熊猫的标配,国宝之名也由此而来!
当时日本接头的熊猫公仔
珍稀物种有很多种,但具备国宝级意义和外交功能的,唯有大熊猫!
大熊猫如果到了人手一只的时候,它的价值会比猪便宜吗?
猪已经成为工业化养殖的典型肉蛋白提供动物,它的价值受到市场上肉价的影响,生猪价格6月底大约18一斤,一头猪一般150-200斤,价值大约3000-4000元!
熊猫如果人手一只,它能比猪便宜吗?
绝对不可能!这是由于大熊猫的繁衍特性决定的,大熊猫4-8岁性成熟,妊娠期8-9个月,一胎产仔一般只有1-2只,体重只有85-142克,2个月后才能睁眼,3个月后才能爬行,母乳要吃到一年以后,需要1.5-2年才能离开母亲!
这个特性决定了饲养繁衍大熊猫的成本极高,一胎产仔少(猪一胎产仔十几只,成活率几乎100%),那么繁殖比例就低,一个养殖场需要养殖大量的母熊猫才能足够产仔率,首先这个成本就会拖垮养殖场!而出生时都不睁眼,死亡率高,人工饲养成本自然就极高了!
刚出生的熊猫和老鼠差不多大
还有母乳居然要吃接近两年,也就是说日夏养花网这只母熊猫可能在2年内都无法繁育,这个人工饲养的成本高到太夸张了!简单的说即使繁育技术成熟了,100%成活,那么熊猫也是有钱人的宠物!因为熊猫吃的是比较少见的箭竹!
而熊猫爱吃的箭竹则分布在四川和湖北以及云南等地,一只成年的大熊猫一天要吃15-20千克箭竹,如果你在浙江养一只,那么天天空运箭竹给它吃吧!要么专门给它去开辟个种植场地!2020年5月12日,加拿大卡尔加里动物园宣布,因为疫情期间无法及时做到每周两次空运新鲜竹子,所以只能将“大毛”和“二顺”送回中国四川!
因为大熊猫非常挑食,它喜欢吃中国的箭竹,而且还必须新鲜,如果叶子黄了直接就不吃,所以闹到没有办法的卡尔加里动物园只能打算将大熊猫先送回中国!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抱着两只熊猫
所以即使是复制粘贴出大熊猫来了,0元单价赠送给你也养不起!这注定是一种贵族动物,而且大熊猫偶尔也是吃肉的,非常很凶猛,想让大熊猫当宠物的朋友还是死了这条心吧!尽管我们养不起,但真那么多的话,目测大熊猫要从国宝宝座上摔下来了,但必须要提醒下,大熊猫的所有权都在中国,尽管技术在进步,但只要控制总量,它永远都是国宝!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给http://www.rixia.cc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
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1)大熊猫就像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给这些国家的动物园增添了华夏异彩。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只体重100公斤以上的成年大熊猫,刚生下来的仔熊猫却小得出奇,体重只有0.1 -0. 15公斤,像只小老鼠,仅相当于母体重量的千分之一,因此不易成活。 说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具体说明仔熊猫的小,交代了大熊猫繁殖困难的原因。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