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关于春节的习俗

2022-02-28 02:59:27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69

关于春节的习俗

中国一直是典型的东亚农业社会,因为农事基础,所以对「春」这个季节最具感情。立春/春节一般被认为是古代最重要的节日,所以相关民俗文化极多,而且根据年代、地域各有不同。如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之类流传至今的大众习俗就不说了,先介绍一些比较小众和「风雅」的~

1. 穿青衣迎春
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郡国县道官下至斗食令史皆服青帻,立春旛,施土牛耕人於门外,以示兆民。
——《后汉书礼仪志》
古人相信春季万物生发,天地翠色,故属性上对应的颜色是「青」(青绿)。统治阶级为表示自己与「天」的关联性,所以也把穿青色衣服视作仪式之一。
同理,立夏红色(朱),立秋白色,立冬黑色。
同理,春季对应的方位是「东」。所以天子和文武百官要前往东门之外迎春。

2. 饮梅花酒/椒柏酒
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董勋云:俗有岁首用椒酒,椒花芬香,故采花以贡樽。正月饮酒先小者,以小者得岁,先酒贺之。老者失岁,故后与酒。
——《荆楚岁时记》

梅花酒,元日服之却老。
——《四民月令》
椒柏酒即以花椒、柏枝所制之酒。是的你没看错,古时候很流行喝花椒相关饮料。如《楚辞》亦有「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由此衍生而来又有「屠苏酒」,配料更多些。
梅花酒不确定。立春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梅花尚未开放,应是上一年采摘梅花酿制而成。类似的食谱《山家清供》里有,不详述。

3. 食七菜粥
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
——《荆楚岁时记》
中国上古时代的传说里也有类似《圣经》中创世纪的情节,如「正月一日为鸡,二日为狗,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六日为马,七日为人」。七菜粥即取七种早春新鲜蔬菜做粥/羹,取迎新去晦之意。
详情我以前写过~参见:【节气手帖】立春:春之七草-蔓玫的专栏
七菜粥如今在日本更为流行,曰「七草」。国内倒是式微了。
春节是中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信仰、祭祀与家庭伦理是春节历久弥新的精神核心,在历史发展中,杂糅了多地多种民俗为一体,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春节期间的庆祝活动极为丰富,有舞狮、飘色、耍龙、游神、押舟、年例、逛庙会、逛花街、烧烟花,也有踩高跷、跑旱船、扭秧歌等等,祭祀神灵、拜祭祖先习俗盛行于南方沿海一带,承袭古时习俗,春节期间多地有举行盛大的祭祝祈年活动,年味浓郁。

春节期间贴春联、守岁、吃团年饭、拜年等,各地皆有之,但因风土人情的不同,细微处又各具特色,春节民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的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凝聚着中华文化的思想精华。

大年三十下午贴对联、放鞭炮。标志着过年即将开始。春联具有鲜艳、生动、喜庆的特色,贴春联是庆贺春节的一项民俗活动,一般在春节前贴完(最晚除夕)。

除夕吃饺子,我们这边会在饺子里面放硬币,一家人的饺子里面会有一两个硬币,谁吃到这样的饺子预示着一年中有好运降临,有吉祥的寓意。因为天气寒冷,我们会把一些水果冻一下,最常见的是冻梨和冻柿子,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过后吃冻梨可以解酒。当然吃完饭后就是守岁了。包纸,在老家,家里的男人们会和一个宗族的其他人聚一起包纸,俗称给祖宗们包制冥资。纸包好了后在封面上按照辈分写收冥资人的称谓叫‘襆纸’。只有纸襆正确了,亲人才会收到,否则,亲人就会受穷一年。书写必须用毛笔写。古人认为,阴间的人只认毛笔字,其他笔写的都不认,不认就收不到。还有就是必须从右往左竖着写。给三年以内的新逝亡人用白纸包,三年以上的亡人用黄纸包。而且送纸的时间也不一样:新逝亡人的应在大年初二午后送,已故三年以上亡人的纸应在大年初三午后送。大年初一开大门烧香。我们这边初一起床第一件事是开大门,又叫接财神。大门一开,鞭炮声立即响成一片,我们欢呼热闹非常,在爆竹声里 迎来新的一年。然后去寺庙里烧新年的第一次上香。回来之后就是给家里长辈拜年,长辈们开始发压岁钱。到大年初三送纸。送纸也就是将腊月三十傍晚请回家的祖先以烧冥币的方式送回天堂,以示对祖先的祭奠和安抚,祈求祖先平安无忧。

大年初四迎灶神接财神。民间传说,腊月二十三这日,灶神就要上天将所保护监察的一家在这一年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向玉皇大帝汇报,决定来年是对这家人降灾还是赐福,灶神汇报完了,就会在大年初四重回到民间。接五路财神,传说正月初四这天是诸神从天上返回人间的日子,人们要接五路,五路本指的五路行神,后来逐渐变成了接五路财神,受五行观念影响,五行中的木金火水土分别对应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拜五路财神就是代表收进五方之财。恭迎五路财神的到来,保佑新年发大财,财源亨通、好运连连。后面的日子就是走亲戚了。也没有什么特别。就不介绍了。

以上便是我们农村的一些过年习俗啦!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第一点,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也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家长愉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我们就会在大年初一去爷爷奶奶家,在吃过晚饭,爷爷奶奶就会给我们每人一个大红包。

第二点,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提高。我们家就会提前早早地贴上对联,妈妈还会买几个小老虎,今年是虎年,早早地磨好浆糊,开始粘对联。

第三点,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等等。我们家一般贴在门上,妈妈还说,让福倒着进来。

       所以,春节真的特别有意思,新年的气氛。其次各个地方不一样所带来的习俗也不一样,总之春节是一个合家团聚,可爱可亲的地方。

关于春节的习俗?关于春节我想大家都不陌生,春节是我们中国人传统的节日,我们每年都要过的节日,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下面我就将关于春节的相关习俗介绍一下。1.在春节的时候我们需要备年货,因为我们每次过春节的时候,就会提前备起过年的年货,方便后面过年的时候有吃的和用的。

2.春节的时候先会打扫卫生,将家里面的垃圾全打扫干净,然后拖地扫地,这个习俗寓意着在新的一年中洗净身上的霉运和不好的东西,新的一年新好运,其次就是放鞭炮,放鞭炮是家家户户都会去做的一件事,这个寓意着新的一年红红火火,好运来,发财和吉祥。同时也是在古书中时人们为了驱赶年兽所发明的炮竹,寓意驱赶一切邪恶势力。

3.就是贴对联,贴对联也是春节的一种习俗,一副对联工工整整,贴在门口,上联接连着下联都是寓意着好运,新的一年平平安安和万事如意,每一幅对联都是一个美好的祝福,其次就是穿新衣服,新的一年穿新衣服寓意着新的开始,干干净净。

4.吃年夜饭,这个是最重要的,吃年夜饭是我们必须的,因为这时候家里面的亲人们都回到家,然后一家人好多时都没回来,这时候回来聚一聚吃过年夜饭显得很温馨和舒服,这更加体现出中华名族传统美德,更能体现一个家的时候,其次就是家里大人会给小孩发红包。

然后还有很多习俗守岁,晚上灯点着,很晚守着岁,还有看春晚,看春节联欢晚会,春节联欢晚会家里人,一起坐在一块一起看电视,这样子显得更加的和蔼可亲,舒服,其次各个地方不一样所带来的习俗也不一样,总之春节是一个合家团聚,可爱可亲的地方。以上就是我的看法。

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有那些?

春节作为中国隆重的传统节日自然有它独特的民风民俗了,下面为您介绍:

    1.祭拜灶神

拜灶神讲究在小年也就是腊月廿三或廿四根据地方不同略有出入,在那天将贴了一年的灶神像私下,如果是23就别撕,24供的话才可以撕,因为有传说灶神在24日晚上六点才离开你的家,所以提前撕有赶灶神的意味,就赶走了福气,祭拜时经典的年糕,东瓜条,上香,上酒等封灶神的嘴,祭拜时注意只能有男子祭拜。

    2.扫尘

也是在小年时完成,将自己家里外仔细的清洁一遍,全家人共同动手,有全家齐心协力为新的一年某求崭新而有福气的开始的寓意,扫尘,扫的是旧的一年陈留下来的污秽,不洁,以防新的一年的好运不乐意登门,是人们干干净净的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

    3.贴春联

小年,除夕,腊月二十八这几个日子贴春联都可,春联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发展为春联,表达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美好愿望。春联,又称“春贴”、“桃符”,过年时所贴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重要习俗。春联以红为底色,驱邪避灾,招福的作用,用黑色的字提上对于来年事业,家庭,爱情等等期盼,寓意美好顺遂。

    4.倒贴福字

在中国,福之一字的地位非常高,人们非常看中福,春节的种种活动都是为了家中有福,福运旺盛,倒贴福字便是取了这个谐音梗“福倒了”即“福到了”寓意有福运到自己家里来了,为新的一年有美好的祝愿。

    5.除夕夜守岁放鞭炮

这个来源想必都很熟悉了为了驱赶名为年的怪兽,大人们守岁,并放鞭炮恐吓它,他十分害怕鞭炮,只要一听到鞭炮的声音就逃走了,现在这两样主要是家人了一年来久违团圆相互聊天到天明的美好氛围和充斥着鞭炮声的热闹年味。

    6.发压岁钱

岁与“祟”同音,压岁即压祟,古时,是对小孩子的一种保护和祝福,镇压他们周围的邪祟保佑孩子们能平安长大,也祝福他们岁岁平安,现在压岁钱则更多的是过年时图个喜庆,对孩子的一种关心和爱护。

春节俗称“年节”、“过年”,它是我国民间隆重而又富有特色的古老节日,也最热闹的日夏养花网传统节日之一。春节,狭义上讲,就是指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广义上讲,春节是从腊八节或者小年一直到来年的正月十九,都算是春节。

一、新春扫尘

一年结束的标志,新的一年开始的标志。“春节”也就意味着旧的已经过去,新的已经开始了。http://www.rixia.cc每年这个时候就会进行年终大扫除,家家户户全家总动员的进行清扫蛛网、扬尘、清洗。扫尘的意义不仅可以驱除病疫、祈求新年安康,还有除陈布新的意思。

1、起源

据说在农历腊月二十三这是神明归天的日子,人间只有一些值日神及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古代的中国民间又是以神明上天之俊,须等到第二年的初四晚,方才回到人间;于是便有传说这段时间内翻转屋子也没有必要顾虑任何细节,利用这一天将房屋彻底的打扫干净。

2、注意事项

①可以翻箱倒柜打扫卫生,但是要注意轻拿轻放,不要打破损坏物品,如有不慎,则要念一声罪过,大神不在小神在,认错后小神不再汇报你的过错。

②扫尘时一定要注意面面俱到,不留死角,就按上面传说,也是要防止三尸神在一些死角处还留有记号没有清楚掉。现代的电器、天花板、抽油烟机、门垫等都应该注意。

③古代扫尘要准备有辟邪清秽能力的青竹叶,清除高处的灰埃蛛网。有专门的扫帚、或者其他清扫的工具,如果不是竹扫帚,注意要用竹叶做象征性扫除。

④“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但是现代社会分工的变化,一个家庭操持的很多都是女性,祭灶很多已经由女性来做,二十三不是男的祭灶,则二十四扫除必须男的一起做。体现夫妻一体,不分彼此。

⑤腊月二十四扫尘,夫妻无论有什么不开心的事,都不能争吵,这一天,单位还没有放假的话,也要抽出时间,一个家庭的成人都应该做一件扫尘方面的事情。

二、贴对联、福字

春联,又叫“春贴”“对联”“门对”,它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华人们过春节的重要标志。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其上下联字数不限,但必须相等,且两边要互相对应,中间的“横批”贴于门楣的横木上,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对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1、意义

按照各地习俗的不同, 贴春联的时间也稍有差异。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也有些地方的民谣里有“二十九,贴倒酉(意即贴春联)”一说,春联什么的都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贴,但大多数还是照个人的时间安排来选择贴的时间。“地增鸿连满门财,天赐吉祥全家福。”根据普通话上下联均以第二声阳平收尾,根据平水韵还能区分平仄。在没有横批而且上联气势弱于下联才使用上仄下平。

整年说。春联有喜庆吉祥之意,所以“旧”春联需等到来年贴春联的时候才 摘除并贴上新的春联,寓意 辞旧迎新,福运一年。在这一整年里,如果春联有破损,需及时修补。

过节说。春联作为 驱赶“ 年兽”的法宝之一,待到“年”过完后,春联就可以摘了。按各地民俗的不同,有农历“ 正月十五” 元宵节算作过完年的,也有农历“ 二月二” 龙抬头的时候算过完年的等等。随着城市的发展,出于市容市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考虑,一些地方和单位也有在春节长假期间或是春节长假之后摘除春联的统一要求。

自然脱落说。所谓自然脱落就是把春联贴上后就不顾不管,任凭春联被风吹雨打,自然脱落。亦或看到春联被风吹雨打后破烂不堪了,就直接摘掉。

三、祭祖、祭神

春节祭神,是一种遍及我国东西南北的习俗。全国各地祭神习俗大同小异,但目的基本相同,都是为了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吉大利等等。

祭祖一般情况下都是在祭神之后,各地风俗也不尽相同,在我们老家都是每天中午吃日夏养花网饭之前,各家各户派个代表,端上食物、供品去祠堂祭奠先祖,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祠堂才会关门。

四、压岁钱

除夕守岁,也是最重要的春节活动之一,邻居朋友聚在一起,或者一家人在一起,有的打牌,有的看春节晚会,大家终日不眠,一起等待天明,迎接新年的到来。

压岁钱是小孩子和晚辈最喜欢的习俗。除夕吃过年夜饭后,长辈会向晚辈分别赠送钱币,并用红线穿编铜钱成串,挂在小孩胸前,说是能够压邪驱鬼。这个习俗自汉朝开始就已经流行,当然,现在已经没有铜钱了,一般都是拿个红包装现金了。

五、燃放炮竹

新春来临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里啪啦的爆竹声辞旧迎新,以示吉庆。当然,现在很多地方都禁止燃放爆竹了,还是应该遵守国家规定,以安全为主。

春节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底蕴,也记录着古代人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那么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呢?下面小编就来解答一下大家的疑问。

虎年大吉

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哪些

1、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2、观社火

除了庙会,民间自演自娱的社火也是历史悠久的年节娱乐活动。社火源于古老的土地神与火神崇拜。社,即土地神;火,即火祖,是传说中的火神。在以农业文化著称的中国,土地是人们的立足之本,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火,是人们熟食和取暖之源,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远古人们凭着原始思维认为火也有“灵”,并视之为具有特殊含义的神物加以崇拜,于是形成了尚火观念。古老的土地与火的崇拜,产生了祭祀社与火的风俗。随着社会的发展,祭祀社火的仪式逐渐成为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娱乐活动。

3、中国结

中国结又称盘长结,每一个结都是从头到尾用一根红绳编结而成。中国结发源于远古时期,当时还没有文字,人们为了记住某些事情,在一根绳上盘上不同的结以示记忆,这就是“结绳记事”。当时,人们用这种方法除了记住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事情之外,还是年轻人用于表达爱情的物品。作为一种装饰艺术品,中国结给人以纯朴、吉祥的印象。它内含浓郁的民族乡土气息,外形又很雅致,既日夏养花网体现远古时代的神秘,又体现中国人的灵秀。因此,它很快成为人们在春节期间室内悬挂,或互相赠送的物件。优美的造型、古色古香的韵味给传统佳节增添祥和、吉利的气氛。

4、扫尘

“二十四,扫尘日”。迎新首先要除旧。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民间素有的传统习俗。扫尘之日,全家上下齐动手,用心打扫房屋、庭院,擦洗锅碗、拆洗被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其实,人们借助“尘”与“陈”的谐音表达除陈、除旧的意愿。

5、贴春联

贴春联,迎新春。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习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6、倒贴福字

福到财神到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7、除夕守岁踩岁

除夕是指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与春节首尾相连,是“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重要时刻。“除”是“去”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月穷岁尽”,表示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除夕之夜是年节的第一个高潮。守岁,俗称“熬年”,是从吃年夜饭开始。年夜饭是一年中最具家庭亲情、充满温馨祥和的家宴,此时,人们不仅享受着满桌佳肴,更享受着浓浓的亲情和节日的喜庆。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除夕夜,我国民间还要举行踩岁活动,即在院内将芝麻秆粘上用黄纸卷成的元宝形,攒成一捆,谓之“聚宝盆”。然后,全家人用脚将其踩碎,以“碎”谐“岁”,并借用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吉祥寓意,祝愿家道兴旺,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福和祈盼。如今踩岁习俗已被燃放鞭炮替代。

8、拜年

拜年,是春节期间的重要活动,它与除夕夜的团圆饭一样,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春节习俗。在过去家庭拜年顺序为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高堂。一般大年初一晚辈给长辈拜年,祝愿长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新年后给亲戚拜年,一般的规矩是初一拜本家、初二拜岳家、初三拜亲戚。在同学、同事、朋友、合作者、邻里之间也要相互拜年。在“过年好”的道贺声中,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增进了人与人的感情。正如古语所说,拜年“以联年谊、以敦乡情”。

9、压岁钱

除夕守岁之时,长辈要给晚辈压岁钱,也叫压胜钱。因为“岁”与“祟”谐音,长辈们希望压岁钱能驱邪免灾,保佑孩子平平安安,压岁钱寄托着长辈对晚辈的殷切希望和深情关爱。

10、放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习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现在的炮仗了。

11、逛庙会

逛庙会,是大多数中国人的春节情结,更是不可或缺的年俗。春节庙会最早是民间的宗教仪式,庙会之时,通常由僧人、道士做“法事”或“道场”以祭祀神佛,人们也要进香朝拜、许愿、还愿、求福。庙会期间,也少不了商贩叫卖、民间艺术表演。庙会上有许多历史悠久深受老百姓喜爱的传统项目,比如,舞狮、舞龙、扭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

12、正月初三“羊日”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即天庆节。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不汲水,与岁朝相同。

13、贴“赤口”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内容有一定格式,例如:“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万事如意。

14、正月初五“破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北方叫“煮饽饽”。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开市贸易。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古老的节日,就是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就要欢庆春节。春节是我们一年之中非常隆重的一个节日。随着时间源远流长,我国的节日文化也非常的多姿多彩。我来为此为大家介绍一下春节非常常见的习俗。

首先肯定是贴春联了。在正月初一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上春联来迎接新春的到来。春联得特点就是对仗工整,通过一些卷短精巧的文字来描绘一个美好的向往,抒发美好的愿望。虽然说上下联的字数是没有限制的,但是必须要相等,并且的上下联要互相对应。并且位于中央的横批主要是贴于门楣的横木之上,主要是表现了对于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如果在春节这一天出门的话,你就会发现家家户户门前的春联都会焕然一新,红艳艳的。


其次就是贴福字。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肯定会在大门上,屋门上,以及屋内都贴上福字。这个习俗由来已久,主要是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希望自己可以新年里福运满满。贴福字其实还有一个讲究。就是除了在屋门上贴的福字可以倒过来之外,其余的福字都是要正着贴的,并不是所有的福字都要倒着贴。虽然说倒着贴的福字有一个寓意就是“福到了”,但是也要有适用的场合。


在春节这一天,最重要的肯定就是去拜年了。在春节的时候,基本上外出的孩子都回来了,可以去向自己的亲朋好友去拜年了。小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也会给小辈压岁钱。在收到压岁钱的时候,肯定是小辈最开心的时候了。基本上家家户户中的小辈都会去自己的长辈家里去拜年。这其实就是为了表现对于新年的欢迎和祝愿。

在我们的国家,最重要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就是春节,丰富多彩的春节生活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心中最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春节里,有很多讲究,每一个地方都有独特的民风民俗,现在我来列一下关于春节的民风民俗。

在除夕夜那天下午,我们一家人会在一起包饺子,贴对联,晚上吃饺子,每一年都是我们三个孩子贴对联,爸爸妈妈包饺子,我也会去帮他们去擀饺子皮,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等吃完晚饭我们就坐在电视剧前面看春晚,时不时聊聊天,然后就是我们孩子最开心的时候啦,那就是发压岁钱啦。数额不多,但是也够我们开心好久了,还有就是在家里挂上大大小小的灯笼来装饰,我就大门口就有两个大灯笼,晚上也会让它亮好久,院子里有各种各样的小灯笼,节日感十足。

大年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不能赖床,这一天要出去玩,找自己的小伙伴,我的爸爸妈妈也会去找他们的朋友玩,我们这有一个地方有庙会,我们五个小孩子每一年都要去那里玩,有旋转木马,有海盗船,有鬼屋,有套圈等一系列好玩的东西。我们最喜欢的还是充气城堡,蹦来蹦去的超级好玩。大年初二就是我妈妈喜欢的节日咯,这一天是她回娘家的日子呀她带着我们一家人去我姥姥家,日夏养花网当然要带着好多礼物啦,这一天小姨也会去,我们热热闹闹的吃火锅,闲聊。我们这一群小孩子就拥有更多的压岁钱啦,我好喜欢过年的。

春节的民风民俗有很多种。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上灯酒、赏花灯等。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习俗。我很喜欢过年,虽然春节有很多规矩去,但是很开心能和那些老朋友聚聚,能有更长的时间在家里,陪着爸爸妈妈,兄弟姐妹。春节快乐!除夕快乐!

关于春节民间习俗

1段,不要太多

纵观历史,春节伊始,其日期并不一致,商朝以腊月为期,周朝又以十一月为期。随着华夏大地一统之后,汉武帝颁布《太初历》,正月初一再次成为“岁首”,并延续至当代。春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密不可分,作为典型的东亚农业国家,我国深厚的农事基础使得人们对春季具有最深切的感情,春节相关习俗甚多,然而随着地域和时间的不断演变,许多习俗已经消弭不见。


▲庆祝春节活动

由于中华传统文明的广阔辐射,亚洲各国大多都有过年的相关习俗,比如:日本、韩国、泰国、朝鲜等,春节至今仍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放鞭炮、贴春联、穿新衣等大众习俗仍在现代文明的舞台上活跃着,然而也有很多春节民俗已然消失不见,其中有很多是极为雅致的。在这些文雅民俗中,我国现今只遗有一项,而一衣带水的日本、韩国却还保留有两项。


▲贴春联

第一项,青衣迎春。据《后汉书礼仪志》记:“立春日,夜漏未尽五刻,京师百官皆衣青衣”。在中国古代,每到春节来临之际,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都会换上青衣迎接它的到来。受农耕文明的影响,中国古人相信春节是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季节,天地山河一片青翠之景。因此,古人以青色作为代表春节的颜色符号,司春之神亦被称作“青帝”。


▲日本春节神社祈福

第二项,饮椒柏酒或屠苏酒。作为当代社会广泛食用的香辛料,花椒不同于辣椒这个舶来品,它本就原产于我国的秦岭地区,历史十分悠久。《荆楚岁时记》中关于花椒的记载:“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进椒柏酒”,在当时的荆楚地区,古人在春节时候会饮用花椒、柏枝所制成的椒柏酒。经过历朝不断演变,配料及寓意更加繁复的屠苏酒又诞生出来。然而如今这个习俗已在中国绝迹,只有日本冲绳县、奄美大岛和韩国还能有所窥见。


▲七草粥制作原料

第三项,食七菜粥。据东方朔所著的《占书》所载,正月初七是女娲造人的日子,这天也被称为“人日”。不仅官方会举办隆重的祭祀仪式,普通百姓也会将水芹、荠菜、萝卜、芜菁、繁缕、鼠曲草、稻槎菜这七种早春时期的新鲜蔬菜用来熬粥。这样的七菜粥被人们认为可以迎新去晦。该习俗自唐朝时期传入日本,该国江户时代被广泛接受。七草粥如今在日本常常可见,而中国早已不复存在。


▲春盘

第四项,食春盘,咬春。据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载:古人会将面饼杂以生菜、青韭芽、羊角葱和合菜皮等时令蔬菜,辅以水红萝卜生吃,这一习俗即为咬春。在晋朝时期,古人将韭菜、葱、水芹、萝卜等五种蔬菜切丝摊在盘子上,取名为“五辛盘”,后又称为“春盘”。他们认为在草木蓬勃生长,经过一个冬季的蛰伏后,吃带有辛味的食物对人体健康有极大的好处。如今,当代中国人依然会制作春盘和春卷,只是早已没有古时那般严谨,所用蔬菜也被替换成了海带、莴笋、粉丝等物。


▲庆祝春节的韩国人

第五项,御风。《要览》记载:“列子御风而行”,列子需要在春节当天御风归于八荒,风吹过的地方则草木生长。当然,对于中国古人来讲,乘风而行显然是无法做到,他们有更切实际的做法。据《玉泉记》中记载,人们取嫩竹为管,在竹管内放入草木灰,微微拂过的春风为带走飞灰,称为“葭管飞灰”。


▲簪花

第六项,簪花、采花、赐花。春节时期,人们会采摘许多鲜美的花朵,皇帝会将鲜花赐给大臣,以示奖励。然而,春节盛开的鲜花并不多,平常百姓只能用彩纸做成花朵的样子插戴。唐宋以后,这一习俗更加广泛,就连耄耋老者也会佩花以示荣耀。


▲西塘汉服节

如今街头小巷中常常能见到身着汉服的年轻人,“汉服热”至今仍兴盛不衰。这从另一个角度也展现出,中国一些传统文化现象在不断地复苏。作为中华民族最传统的节日,春节的这些习俗现在仍有极其精华可取的部分。

春节民间习俗:贴门神,放爆竹,贴春联,贴福字。

贴门神: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放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贴福字: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拓展资料:百度百科词条 春节习俗

除夕夜贴门神,贴对联。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唐代以后,又有画猛将秦琼、尉迟敬德二人像为门神的,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 寄托了汉族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拓展资料

1.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

2.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春节习俗



1、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初一,晚辈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2、开门炮仗,早晨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

3、正月初一,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4、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儿回娘家,要夫婿同行,所以俗称“迎婿日”。

5、大年初三,又称赤狗日,与“赤口”同音,通常不会外出拜年,传说这天容易与人发生口角争执。

6、大年初四,是祭财神的日子,过去,老板想将某人“炒鱿鱼”,这天就不请他来拜神,对方也就心知肚明,自个收拾走人。

7、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

6、大年初六,商店酒楼才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中的很多习俗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就是春节习俗之一。
据古书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不好的东西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打扫庭院,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关于春节的习俗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16094.html

上一篇:有一首歌我不记得歌词,也不知道是什么名字,只记得一句

下一篇:观察日记我家客厅的绿萝四百字左右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