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好的影评,要蕴含道理的电影的影评,最好是阿凡达的,谢谢
急!!!求一个阿凡达影评的开篇及题目
我写的影评中间部分先描写Jack的奇妙经历及潘多拉星球的美好,然后写人类破坏潘多拉星球,主题是反思人类破坏生态的行为。 帮忙写一个开头引入中间部分,再起几个题目。急!!!开头:某时某刻,我看了电影《阿凡达》。影片中扣人心弦的故事让人回味无穷,同时也给我留下了许多思考。
题目:看《阿凡达》有感
或
你的中心思想
-----
看《阿凡达》有感日夏养花网
一般题目都这样
题目:看《阿凡达》有感
或
你的中心思想
-----
看《阿凡达》有感日夏养花网
一般题目都这样
求一篇《阿凡达》影评,要求简介导演,主角,剧情,以及动画,音乐等方面的评析
文库里就有
http://wenku.baidu.com/view/727e62cfa1c7aa00b52acb04.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727e62cfa1c7aa00b52acb04.html
推荐你上豆瓣网
影评有的是,评好评差评都有,写的也有意思,记得转载注明出处哦
影评有的是,评好评差评都有,写的也有意思,记得转载注明出处哦
《阿凡达》影评
这是一部长达2小时40分钟的科幻片。本影片不仅高超的3Dwww.rixia.cc技术,单是这部影片引起人们的反思,就让人不得不为此叫好。
影片从杰克的梦开始。地球上的人类因为一种价值很高的矿石,来到了潘朵拉星球。那里有高大的树木、奇异的野兽,一切都像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美好。杰克被军方应召入伍的原因是为了让他来操纵他弟弟的阿凡达,混入纳威人的部落里面,劝说他们离开。但在杰克与纳威人的交往过程中,杰克发现纳威人是热爱和平的,他们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与其他生物共存。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环境的掠夺。
其实,不仅在这里,影片的很多地方都让我感到了人类对大自然毫无保留的掠夺。一辆巨大的推土车推到大树,就是为了找到藏在地下的宝藏,就像人们为了短期的利益,把山伐荒,把鸟兽杀尽一样,让人心痛。
也许就是这种原因,让杰克感到了人类的错误,但他的力量太薄弱了,无法改变受利益驱使的人们。后来,他只好背叛了人类,决定和纳威人一起,赶走侵略者。
说实话,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用弓箭对抗大炮的无奈。所以在纳威人与人类决战的前端部分,我们发现纳威人频频受挫,死伤无数。但就在这时,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突然,隐藏在山林里的野兽成群结队的冲了出来,给予人类强有力的反击,从而使纳威人战胜了人类的巨舰。影片的结尾,在纳威人的帮助下,杰克的灵魂进入了阿凡达的体内,让杰克可以继续在潘朵拉星球上生存了。
看完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发现地球上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这表明人类对地球的破环已经十分严重了。但是不管人类如何破坏自然,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受害的只有人类自己。人类的行为已经受到了自然的报复,难道只有在“2012”真的到来的时候,梦想改变世界的人们才能认识的自己的渺小吧
这是一部长达2小时40分钟的科幻片。本影片不仅高超的3Dwww.rixia.cc技术,单是这部影片引起人们的反思,就让人不得不为此叫好。
影片从杰克的梦开始。地球上的人类因为一种价值很高的矿石,来到了潘朵拉星球。那里有高大的树木、奇异的野兽,一切都像一个世外桃源一般美好。杰克被军方应召入伍的原因是为了让他来操纵他弟弟的阿凡达,混入纳威人的部落里面,劝说他们离开。但在杰克与纳威人的交往过程中,杰克发现纳威人是热爱和平的,他们懂得如何与自然相处,与其他生物共存。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对环境的掠夺。
其实,不仅在这里,影片的很多地方都让我感到了人类对大自然毫无保留的掠夺。一辆巨大的推土车推到大树,就是为了找到藏在地下的宝藏,就像人们为了短期的利益,把山伐荒,把鸟兽杀尽一样,让人心痛。
也许就是这种原因,让杰克感到了人类的错误,但他的力量太薄弱了,无法改变受利益驱使的人们。后来,他只好背叛了人类,决定和纳威人一起,赶走侵略者。
说实话,学过近代史的人都知道用弓箭对抗大炮的无奈。所以在纳威人与人类决战的前端部分,我们发现纳威人频频受挫,死伤无数。但就在这时,戏剧化的一幕发生了:突然,隐藏在山林里的野兽成群结队的冲了出来,给予人类强有力的反击,从而使纳威人战胜了人类的巨舰。影片的结尾,在纳威人的帮助下,杰克的灵魂进入了阿凡达的体内,让杰克可以继续在潘朵拉星球上生存了。
看完之后,我首先想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问题。迄今为止,我们发现地球上的极端天气频繁出现。这表明人类对地球的破环已经十分严重了。但是不管人类如何破坏自然,就像蝴蝶的翅膀一样,受害的只有人类自己。人类的行为已经受到了自然的报复,难道只有在“2012”真的到来的时候,梦想改变世界的人们才能认识的自己的渺小吧
James Cameron's Avatar takes place on a planet called Pandora, where American corporations and their military mercenaries have set up bases to mine a surpassingly precious mineral called unobtanium. The vein of awe mined by the movie is nothing short of unbelievium. This is a new way of coming to your senses -- put those 3-D glasses on your face and you come to a sense of delight that quickly gives way to a sense of astonishment. The planetary high doesn't last. The closer the story comes to a lumbering parable of colonialist aggression in the jungles of an extragalactic Vietnam, the more the enchantment fizzles. Much of the time, though, you're transfixed by the beauty of a spectacle that seems all of a piece. Special effects have been abolished, in effect, since the whole thing is so special.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影片《阿凡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上,美国企业及其雇佣兵在日夏养花网那里建造基地,开采一种名为unobtanium的珍贵矿物元素。影片中令人惊叹以至难以置信的特效比比皆是。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戴上3D眼镜,逼真的场景一开始让你觉得心旷神怡,但很快就被惊讶之情取代。波澜壮阔的宇宙场景并没有让观众陶醉很长时间,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你越来越觉得这是发生在银河系外的一场越南战争,沉重的寓意让起初的激动心情逐渐消退。不过,在大多数时间里,你会沉浸在逼真得无懈可击的壮观场景之中。可以这么说,这部影片没有特技效果,因为整部片子就是个大特效。
The word "avatar" wasn't invented by Mr. Cameron, though everything else in the production seems to have been. (With the help, that is, of a few thousand colleagues around our own planet.) In Hindu myth, an avatar is a deity descended to earth in human form. In computer parlance it's an icon that represents a person in virtual reality or cyberspace. In the movie it's a manufactured body that's remotely controlled -- not by some hand-held clicker but through brain waves generated by a human being who functions as the body's driver.
虽然影片中的一切似乎都出自卡梅隆的想象力(当然,还要加上我们这个星球上几千名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但“阿凡达”这个词并非他自创出来的。在印度神话中,阿凡达是一位以人形降临地球的神祗;阿凡达也是个电脑术语,指在虚拟实境中互动地呈现一个人。在这部影片中,阿凡达指的是一具能被远程控制的合成身体——不是通过某种手动控制器,而是通过人的脑电波进行,这个人的所思所想驱动身体的活动。
"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280px" title="">
If this sounds technobabbly in the description, it's dazzling in the execution. The main driver-to-be -- or, rather, animating spirit-to-be -- is an ex-Marine, Jake Sully (Sam Worthington) whose combat injuries have left him confined to a wheelchair. He's part of a scientific program run by a tough cookie named Grace Augustine; she's played by Sigourney Weaver. The program has begun to explore Pandora, whose atmosphere is toxic to earthlings, using avatars with recombinant DNA -- part human, part alien -- constructed along the lines of the planet's dominant species; they're very tall, very blue, Giacometti-slender and Superman-agile. The movie offers several lyrical passages, but one of the best belongs to Jake. It's when he inhabits his avatar for the first time and discovers that his new legs can take his lithe new body through some of the most sublime scenery on not-Earth.
这听上去感觉是枯燥的技术,但体现在银幕上则让人目眩神迷。那具身体的驾驶员——或者说那具身体的灵魂——是一个退役海军陆战队员杰克•萨利(Jake Sully,萨姆•沃辛顿Sam Worthington饰演)。他在以前的战斗中负伤,只能被困在轮椅上。杰克参加了一个科研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名叫格雷丝•奥古斯汀(Grace Augustine,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饰演)的女强人。该项目开始了对潘多拉星的探索,但这个星球的空气对人类有毒,因此只能使用以人类DNA与外星生物DNA合成的阿凡达。阿凡达的身体克隆了潘多拉星的主流种族,一种身材高大的蓝色类人生物,拥有瑞士超现实主义雕塑家贾柯梅蒂(Giacomett)作品中的那种优美线条,还有如同超人一般的敏捷身手。影片中有几段如歌如泣般的动人场景,其中最美的一段当属杰克。当他第一次控制阿凡达时,发现自己新的双腿可以带着这具轻快的新身体穿越潘多拉这个外星星球最壮丽的大好河山。
No description of that scenery will spoil the experience of the 3-D process (which dispenses with the usual eye-catching tricks) or th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live action, motion-capture, animation, computer-generated images and whatever other techniques went into the mix -- maybe witchcraft or black magic. (I haven't seen the IMAX version; that's for my next viewing.) Some of the flora suggest an anhydrous Great Barrier Reef (airborne jellyfish, coral-colored conical plants that spiral down to almost-nothingness when touched) or, in the case of Pandora's floating mountains, represent an homage to the Japanese animation master Hayao Miyazaki. As for the fauna, they're not only prodigiously varied -- flamboyant dragons, six-legged steeds, elephantine chargers with heads like battering rams, nature-blue in tooth and claw -- but creatures with convincing lives of their own, unlike the cheerfully bizarre creations that filled the Mos Eisley cantina in Star Wars.
再怎么用文字形容,都无法比拟3D影像所呈现出来的绚丽恢宏,3D影像根本无须通常那些吸引观众眼球的视觉小把戏。将种种特效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拟真感、动作捕捉、动画效果、虚拟人物制作以及各种各样的技术元素——这简直就是巫术或黑魔法。(我还没看过IMAX的版本,这是我接下来的观影计划。)影片中的一些植物景观就像是没有水的大堡礁(在空中飞翔的水母,用手一碰就会旋转并几乎化为虚无的珊瑚色圆锥型植物),潘多拉星那些漂浮的山脉,彷佛是在向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致敬。潘多拉星的动物种群异常丰富,耀眼的龙,六条腿的马,有着蓝色牙齿和爪子、头像个大槌的笨重动物等等,而且这些动物拥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彷佛真的存在一样,不像电影《星球大战》里的那个莫斯•艾斯雷 (Mos Eisley)酒吧,里头都是一些奇形怪状的搞笑外星生物。
Then there are the indigenes, the French term for natives being appropriate because Pandora evokes the Indochina that existed before France's doomed war against an indigenous insurgency, as well as the Vietnam that became a battleground for American troops. They're called the Na'vi, and to describe them as humanoid may be to defame them, inasmuch as they, unlike most of the film's Americans, revere their planet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ir surroundings. The most beautiful of the Na'vis -- at least the one with the most obvious star quality -- is a female warrior named Neytiri. As most of our planet already knows from the publicity, Jake falls for her in a big but complicated way.
还有潘多拉星的土著(indigene),indigene这个词出自法语,用在这里很合适,因为潘多拉星就像是民族独立运动遭到法国武装镇压前的印度支那半岛,或是成为美国士兵战场的越南。这里的土著叫做Na'vi,说他们是类人生物也许是对其的一种贬低,因为和影片中的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一样,他们保护自己的星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Na'vi人中最美的、至少最具明星潜质的是一个名叫内提莉(Neytiri)的女战士,正如地球人通过各种宣传所知道的那样,杰克对她一见钟情难以自拔,而又复杂莫名。
Big because Neytiri, as played by Zoe Saldana, is so alluring -- cerulean-skinned, lemon-eyed, wasp-waisted, long-tailed, anvil-nosed, wiggly-eared (trust me, it's all seductive) and given to feral snarls in the heat of battle. But complicated because Jake is secretly working both sides of the jungle. He's in love with Neytiri, and soon embraces her people's values. (Yes, there's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that Mr. Cameron knows about "Dances With Wolves," along with "Tarzan," "Green Mansions," "Frankenstein," "Princess Mononoke," "South Pacific," "Spartacus" and "Top Gun.") At the same time, Jake is spying for a gimlet-eyed military commander, Col. Miles Quaritch. (Stephen Lang proves that broad, cartoony acting can also be good acting.) The evil colonel has promised the ex-Marine a procedure that will restore the use of his paralyzed legs in exchange for information that will help chase the Na'vi from their sacred land, which happens to be the only place where unobtainium can be obtained.
难以自拔是因为佐伊•萨尔达娜(Zoe Saldana)饰演的内提莉风情万种——天蓝色的肌肤、柠檬般的眼睛、黄蜂一样的细腰、长长的尾巴、铁钻般的鼻梁、会扭动的耳朵(相信我,这些都很迷人),还有战斗时发出的那种凶猛吼叫。复杂莫名是因为杰克是一个行走于无间道的地下工作者。他和内提莉相爱,很快就接受了她族人的价值观。(没错,有间接证据表明,导演卡梅隆看过《与狼共舞》、《人猿泰山》、《绿厦》、《科学怪人》、《幽灵公主》、《南太平洋》、《斯巴达克斯》和《壮志凌云》等影片。)与此同时,杰克在为一个目光锐利的指挥官米尔斯•夸里奇(Miles Quaritch)上校刺探情报。(饰演该角色的斯蒂芬•郎(Stephen Lang)证明,广义的卡通式表演也能展示优秀的演技。)邪恶的上校答应杰克,只要找到能将Na'vi人赶出其圣地的情报,就可以替杰克治好瘫痪的双腿。Na'vi人的圣地正好是唯一出产珍稀矿物元素unobtainium的地方。
It's no reflection on Mr. Worthington or Ms. Saldana, both of whom are impressive -- though how, exactly, do you judge such high-tech hybrid performances? -- that their interspecies love story lacks the heat of Leonardo DiCaprio and Kate Winslet clinging to each other on the storm-swept decks of "Titanic." Teenage girls will not return to see this film half a dozen times or more unless they possess a rogue gene for wigglable ears. But then "Avatar" revi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eryone in the audience and the characters on screen. Actors have always been avatars; they've always represented our hopes and fears in the virtual reality of motion pictures. In much of this film, however, they've been transformed by technology into a new and ambiguous breed of entertainment icon -- not the quasihuman denizens of "The Wizard of Oz," or the overgrown glove puppets of "The Polar Express," but nearly palpable fantasy figures that inhabit a world just beyond our reach.
我不想评论沃辛顿和萨尔达娜的演技,他们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你如何去评判融合各种高科技的演技呢?两人之间的异族爱情故事缺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在《泰坦尼克号》甲板前端迎风依偎的激情,十几岁的女孩子不会一遍遍地去重温这部电影,除非她们自己也是耳朵会扭来扭去的Na'vi人。不过,《阿凡达》改变了观众和银幕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演员一直就是某种形式上的阿凡达,在电影的虚幻世界里替我们感受希望和恐惧。然而,在这部影片中,演员被高科技转变成一群全新而又模糊不清的娱乐符号,既不是《绿野仙踪》里的拟人角色,也不是《极地特快》中的放大版手套娃娃,而是存在于一个虚拟世界但逼真得几乎触手可及的幻想人物。
The fantasy quotient of "Avatar" takes its first major hit when the Na'vi take their first hit from the American military. Mr. Cameron has devoted a significant chunk of his movie to a dark, didactic and altogether horrific evocation of Vietnam, complete with napalm, Agent Orange and helicopter gunships (one of which is named Valkyrie in a tip of the helmet to "Apocalypse Now.") Whatever one may think of the politics of this antiwar section, two things can be said with certainty: it provokes an adrenaline rush (what that says of our species is another matter), and it feels a lot better when it's over.
《阿凡达》的迷幻特质给观众带来的首次视觉冲击始于美国士兵向Na'vi人打响的第一枪。导演卡梅隆在影片中用很大篇幅表现了黑暗、恐怖而富有寓意的战争场景,让人想起越战。片中既有凝固汽油弹和橙剂(Agent Orange)化学品,又有武装直升机的肆虐扫射(其中一架直升机名为女武神(Valkyri),灵感来自《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中主角在瓦格纳的“Valkyries”曲下,将弹药源源不断地向越南人的阵地上扫射与轰炸的经典镜头)。不管观众对这段反战思想浓厚的部分怎么想,有两件事情是肯定的:一是场面让人热血沸腾(至于这反映出我们这个种族存在什么问题,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二是场景结束后给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Other narrative problems intrude. For all its political correctness about the goodness of the Na'vis, "Avatar" lapses into lurid savage rituals, complete with jungle drums, that would not have seemed out of place in the first "King Kong." While Ms. Weaver's performance is a strong one, it isn't clear what her character is doing as an avatar, or how the Na'vi perceive her. What couldn't be clearer, though, is that Mr. Cameron's singular vision has upped the ante for filmed entertainment, and given us a travelogue unlike any other. I wouldn't want to live on Pandora, mainly because of the bad air, but I'm glad to have paid it a visit.
在故事阐述上,影片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阿凡达》正面塑造了Na'vi人的正义和高尚,却让他们沉迷于蛮荒的祭祀仪式,丛林鼓乐贯穿始终,这种场景放在第一部《金刚》电影里似乎更合适。韦弗在片中饰演一个阿凡达,虽然她的演技是个亮点,但搞不懂这个角色到底有什么意义,以及Na'vi人如何看待她。然而,有一点毋庸置疑,卡梅隆的独特视角为这部影片增添了更多的娱乐价值,给观众带来一种无与伦比的有如旅行一般的感受。我不想住在潘多拉星上,主要是因为那里的空气不好,但通过电影我彷佛身临其境,这种感受还是很不错的。
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影片《阿凡达》讲述的故事发生在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星球上,美国企业及其雇佣兵在日夏养花网那里建造基地,开采一种名为unobtanium的珍贵矿物元素。影片中令人惊叹以至难以置信的特效比比皆是。这是一种全新的感官体验——戴上3D眼镜,逼真的场景一开始让你觉得心旷神怡,但很快就被惊讶之情取代。波澜壮阔的宇宙场景并没有让观众陶醉很长时间,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你越来越觉得这是发生在银河系外的一场越南战争,沉重的寓意让起初的激动心情逐渐消退。不过,在大多数时间里,你会沉浸在逼真得无懈可击的壮观场景之中。可以这么说,这部影片没有特技效果,因为整部片子就是个大特效。
The word "avatar" wasn't invented by Mr. Cameron, though everything else in the production seems to have been. (With the help, that is, of a few thousand colleagues around our own planet.) In Hindu myth, an avatar is a deity descended to earth in human form. In computer parlance it's an icon that represents a person in virtual reality or cyberspace. In the movie it's a manufactured body that's remotely controlled -- not by some hand-held clicker but through brain waves generated by a human being who functions as the body's driver.
虽然影片中的一切似乎都出自卡梅隆的想象力(当然,还要加上我们这个星球上几千名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但“阿凡达”这个词并非他自创出来的。在印度神话中,阿凡达是一位以人形降临地球的神祗;阿凡达也是个电脑术语,指在虚拟实境中互动地呈现一个人。在这部影片中,阿凡达指的是一具能被远程控制的合成身体——不是通过某种手动控制器,而是通过人的脑电波进行,这个人的所思所想驱动身体的活动。
"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280px" title="">
If this sounds technobabbly in the description, it's dazzling in the execution. The main driver-to-be -- or, rather, animating spirit-to-be -- is an ex-Marine, Jake Sully (Sam Worthington) whose combat injuries have left him confined to a wheelchair. He's part of a scientific program run by a tough cookie named Grace Augustine; she's played by Sigourney Weaver. The program has begun to explore Pandora, whose atmosphere is toxic to earthlings, using avatars with recombinant DNA -- part human, part alien -- constructed along the lines of the planet's dominant species; they're very tall, very blue, Giacometti-slender and Superman-agile. The movie offers several lyrical passages, but one of the best belongs to Jake. It's when he inhabits his avatar for the first time and discovers that his new legs can take his lithe new body through some of the most sublime scenery on not-Earth.
这听上去感觉是枯燥的技术,但体现在银幕上则让人目眩神迷。那具身体的驾驶员——或者说那具身体的灵魂——是一个退役海军陆战队员杰克•萨利(Jake Sully,萨姆•沃辛顿Sam Worthington饰演)。他在以前的战斗中负伤,只能被困在轮椅上。杰克参加了一个科研项目,负责人是一个名叫格雷丝•奥古斯汀(Grace Augustine,西格妮•韦弗Sigourney Weaver饰演)的女强人。该项目开始了对潘多拉星的探索,但这个星球的空气对人类有毒,因此只能使用以人类DNA与外星生物DNA合成的阿凡达。阿凡达的身体克隆了潘多拉星的主流种族,一种身材高大的蓝色类人生物,拥有瑞士超现实主义雕塑家贾柯梅蒂(Giacomett)作品中的那种优美线条,还有如同超人一般的敏捷身手。影片中有几段如歌如泣般的动人场景,其中最美的一段当属杰克。当他第一次控制阿凡达时,发现自己新的双腿可以带着这具轻快的新身体穿越潘多拉这个外星星球最壮丽的大好河山。
No description of that scenery will spoil the experience of the 3-D process (which dispenses with the usual eye-catching tricks) or the seamless integration of live action, motion-capture, animation, computer-generated images and whatever other techniques went into the mix -- maybe witchcraft or black magic. (I haven't seen the IMAX version; that's for my next viewing.) Some of the flora suggest an anhydrous Great Barrier Reef (airborne jellyfish, coral-colored conical plants that spiral down to almost-nothingness when touched) or, in the case of Pandora's floating mountains, represent an homage to the Japanese animation master Hayao Miyazaki. As for the fauna, they're not only prodigiously varied -- flamboyant dragons, six-legged steeds, elephantine chargers with heads like battering rams, nature-blue in tooth and claw -- but creatures with convincing lives of their own, unlike the cheerfully bizarre creations that filled the Mos Eisley cantina in Star Wars.
再怎么用文字形容,都无法比拟3D影像所呈现出来的绚丽恢宏,3D影像根本无须通常那些吸引观众眼球的视觉小把戏。将种种特效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拟真感、动作捕捉、动画效果、虚拟人物制作以及各种各样的技术元素——这简直就是巫术或黑魔法。(我还没看过IMAX的版本,这是我接下来的观影计划。)影片中的一些植物景观就像是没有水的大堡礁(在空中飞翔的水母,用手一碰就会旋转并几乎化为虚无的珊瑚色圆锥型植物),潘多拉星那些漂浮的山脉,彷佛是在向日本动画大师宫崎骏致敬。潘多拉星的动物种群异常丰富,耀眼的龙,六条腿的马,有着蓝色牙齿和爪子、头像个大槌的笨重动物等等,而且这些动物拥有各自的生活习性,彷佛真的存在一样,不像电影《星球大战》里的那个莫斯•艾斯雷 (Mos Eisley)酒吧,里头都是一些奇形怪状的搞笑外星生物。
Then there are the indigenes, the French term for natives being appropriate because Pandora evokes the Indochina that existed before France's doomed war against an indigenous insurgency, as well as the Vietnam that became a battleground for American troops. They're called the Na'vi, and to describe them as humanoid may be to defame them, inasmuch as they, unlike most of the film's Americans, revere their planet and live in harmony with their surroundings. The most beautiful of the Na'vis -- at least the one with the most obvious star quality -- is a female warrior named Neytiri. As most of our planet already knows from the publicity, Jake falls for her in a big but complicated way.
还有潘多拉星的土著(indigene),indigene这个词出自法语,用在这里很合适,因为潘多拉星就像是民族独立运动遭到法国武装镇压前的印度支那半岛,或是成为美国士兵战场的越南。这里的土著叫做Na'vi,说他们是类人生物也许是对其的一种贬低,因为和影片中的绝大多数美国人不一样,他们保护自己的星球,与大自然和谐共处。Na'vi人中最美的、至少最具明星潜质的是一个名叫内提莉(Neytiri)的女战士,正如地球人通过各种宣传所知道的那样,杰克对她一见钟情难以自拔,而又复杂莫名。
Big because Neytiri, as played by Zoe Saldana, is so alluring -- cerulean-skinned, lemon-eyed, wasp-waisted, long-tailed, anvil-nosed, wiggly-eared (trust me, it's all seductive) and given to feral snarls in the heat of battle. But complicated because Jake is secretly working both sides of the jungle. He's in love with Neytiri, and soon embraces her people's values. (Yes, there's circumstantial evidence that Mr. Cameron knows about "Dances With Wolves," along with "Tarzan," "Green Mansions," "Frankenstein," "Princess Mononoke," "South Pacific," "Spartacus" and "Top Gun.") At the same time, Jake is spying for a gimlet-eyed military commander, Col. Miles Quaritch. (Stephen Lang proves that broad, cartoony acting can also be good acting.) The evil colonel has promised the ex-Marine a procedure that will restore the use of his paralyzed legs in exchange for information that will help chase the Na'vi from their sacred land, which happens to be the only place where unobtainium can be obtained.
难以自拔是因为佐伊•萨尔达娜(Zoe Saldana)饰演的内提莉风情万种——天蓝色的肌肤、柠檬般的眼睛、黄蜂一样的细腰、长长的尾巴、铁钻般的鼻梁、会扭动的耳朵(相信我,这些都很迷人),还有战斗时发出的那种凶猛吼叫。复杂莫名是因为杰克是一个行走于无间道的地下工作者。他和内提莉相爱,很快就接受了她族人的价值观。(没错,有间接证据表明,导演卡梅隆看过《与狼共舞》、《人猿泰山》、《绿厦》、《科学怪人》、《幽灵公主》、《南太平洋》、《斯巴达克斯》和《壮志凌云》等影片。)与此同时,杰克在为一个目光锐利的指挥官米尔斯•夸里奇(Miles Quaritch)上校刺探情报。(饰演该角色的斯蒂芬•郎(Stephen Lang)证明,广义的卡通式表演也能展示优秀的演技。)邪恶的上校答应杰克,只要找到能将Na'vi人赶出其圣地的情报,就可以替杰克治好瘫痪的双腿。Na'vi人的圣地正好是唯一出产珍稀矿物元素unobtainium的地方。
It's no reflection on Mr. Worthington or Ms. Saldana, both of whom are impressive -- though how, exactly, do you judge such high-tech hybrid performances? -- that their interspecies love story lacks the heat of Leonardo DiCaprio and Kate Winslet clinging to each other on the storm-swept decks of "Titanic." Teenage girls will not return to see this film half a dozen times or more unless they possess a rogue gene for wigglable ears. But then "Avatar" revi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veryone in the audience and the characters on screen. Actors have always been avatars; they've always represented our hopes and fears in the virtual reality of motion pictures. In much of this film, however, they've been transformed by technology into a new and ambiguous breed of entertainment icon -- not the quasihuman denizens of "The Wizard of Oz," or the overgrown glove puppets of "The Polar Express," but nearly palpable fantasy figures that inhabit a world just beyond our reach.
我不想评论沃辛顿和萨尔达娜的演技,他们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但你如何去评判融合各种高科技的演技呢?两人之间的异族爱情故事缺乏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凯特•温丝莱特在《泰坦尼克号》甲板前端迎风依偎的激情,十几岁的女孩子不会一遍遍地去重温这部电影,除非她们自己也是耳朵会扭来扭去的Na'vi人。不过,《阿凡达》改变了观众和银幕角色之间的互动关系。演员一直就是某种形式上的阿凡达,在电影的虚幻世界里替我们感受希望和恐惧。然而,在这部影片中,演员被高科技转变成一群全新而又模糊不清的娱乐符号,既不是《绿野仙踪》里的拟人角色,也不是《极地特快》中的放大版手套娃娃,而是存在于一个虚拟世界但逼真得几乎触手可及的幻想人物。
The fantasy quotient of "Avatar" takes its first major hit when the Na'vi take their first hit from the American military. Mr. Cameron has devoted a significant chunk of his movie to a dark, didactic and altogether horrific evocation of Vietnam, complete with napalm, Agent Orange and helicopter gunships (one of which is named Valkyrie in a tip of the helmet to "Apocalypse Now.") Whatever one may think of the politics of this antiwar section, two things can be said with certainty: it provokes an adrenaline rush (what that says of our species is another matter), and it feels a lot better when it's over.
《阿凡达》的迷幻特质给观众带来的首次视觉冲击始于美国士兵向Na'vi人打响的第一枪。导演卡梅隆在影片中用很大篇幅表现了黑暗、恐怖而富有寓意的战争场景,让人想起越战。片中既有凝固汽油弹和橙剂(Agent Orange)化学品,又有武装直升机的肆虐扫射(其中一架直升机名为女武神(Valkyri),灵感来自《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中主角在瓦格纳的“Valkyries”曲下,将弹药源源不断地向越南人的阵地上扫射与轰炸的经典镜头)。不管观众对这段反战思想浓厚的部分怎么想,有两件事情是肯定的:一是场面让人热血沸腾(至于这反映出我们这个种族存在什么问题,我就不在这里讨论了),二是场景结束后给人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Other narrative problems intrude. For all its political correctness about the goodness of the Na'vis, "Avatar" lapses into lurid savage rituals, complete with jungle drums, that would not have seemed out of place in the first "King Kong." While Ms. Weaver's performance is a strong one, it isn't clear what her character is doing as an avatar, or how the Na'vi perceive her. What couldn't be clearer, though, is that Mr. Cameron's singular vision has upped the ante for filmed entertainment, and given us a travelogue unlike any other. I wouldn't want to live on Pandora, mainly because of the bad air, but I'm glad to have paid it a visit.
在故事阐述上,影片也存在一些问题。虽然《阿凡达》正面塑造了Na'vi人的正义和高尚,却让他们沉迷于蛮荒的祭祀仪式,丛林鼓乐贯穿始终,这种场景放在第一部《金刚》电影里似乎更合适。韦弗在片中饰演一个阿凡达,虽然她的演技是个亮点,但搞不懂这个角色到底有什么意义,以及Na'vi人如何看待她。然而,有一点毋庸置疑,卡梅隆的独特视角为这部影片增添了更多的娱乐价值,给观众带来一种无与伦比的有如旅行一般的感受。我不想住在潘多拉星上,主要是因为那里的空气不好,但通过电影我彷佛身临其境,这种感受还是很不错的。
有什么像阿凡达那样好看,又让人深思的电影。视觉效果要好啊
盗梦空间
入殓师
终结者,绝对有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比如核武器
大自然的记录片。
求一篇阿凡达的影评
下班后买到了昨晚北京双井UME22:25场次仅剩的一张票。结束时片名“AVATAR”放出那一瞬间全场响起了不小的掌声,这是记忆中只有被组织看主旋律电影时才会出现的场面。这一刻,我不再担心阿凡达在天朝会水土不服了,因为这片子和大船一样,在特效之外也拥有足够打动非影迷观众的东西。
“简单的美好,清澈的纯真,炙热的梦想”,借用一下陆川的观感,这位国内优秀导演认为阿凡达是足够让中国电影人汗颜的真正“诚意之作”。瑰丽奇伟的潘多拉景色、天人合一的蓝精灵文化,在3D的立体感渲染下美得简直难以言表;而像主角和纳美人一样自由迅捷地在大自然中奔跑、攀跃、骑马驰骋、乘龙翱翔,更是让过劳蜗居亚健康的现代都市人感到血脉贲张,体会到原始感情的畅快释放。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是铭刻一段生死爱情,《阿凡达》则点燃了人们心中潜藏的野性,口碑效应甚至可能不会亚于天崩地裂的《2012》。
以上只是一般影迷恐怕都会有的感想,只是不吐不快,在此浪费篇幅了。下面说说影片中几个本人深感叹服的地方。
1)舍弃无聊的次要情节——头10几分钟直到主角连接阿凡达,我虽然看过剧透但一直在心里喊太快了,前面铺垫这么少,下次老爸老妈看的时候能看懂吗?更没想到主角第一次连上就直接跑出门外在草地上狂奔。
换个一般导演估计要花5分钟以上讲主角如何受伤致残、一次次在梦中惊醒云云,并用10分钟时间讲解潘多拉的状况和阿凡达计划,而本片只通过主角在半路上饱受白眼的几分钟,就刻画出了一个残疾人渴望自由驰骋的心态,更是不到两分钟就把观众的视线带到了潘多拉星球。后面主角的心路变化、主角和女科学家与管理层的斗争,这些必不可少但不讨观众喜欢的情节,都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把宝贵的时间留给了纳美人和最后的大战。
(PS:顺便踩一下迈克尔贝,从珍珠港到变形金刚总是用人物对话、琐碎情节来拖时间,看变2里山姆和父母在大学里那段时就一直骂:靠,你们这些小地球人还有完没完,大家要看的是金刚大战)
2)舍弃当作料的廉价笑点——两个半小时下来,整部片子居然没有一个全场爆笑的笑点,只有主角和蓝精灵MM初次调情、女科学家重伤仍不忘摘圣树样本时响起过一些零星笑声。回想看过的好莱坞大片,除了整体灰暗的《黑客帝国》和一些哥特式电影之外几乎都未能免俗,能放弃这种恶趣味确实不简单。
3)舍弃过多的煽情——与大船不同,一度被视为本片卖点之一的“爱情”在阿凡达中分量并不如想象的重,男女主角的亲密镜头并不多(毕竟是蓝精灵不是人),定情时的对话也没多少句,更没有中间来一段歌声渲染气氛。主角升级为龙骑士后华丽回归、尽展王八之气的宣战演讲,也没有太多“自由、权利”之类的老词,总体还比较让人舒服。
4)舍弃不够大众的悬念和“新意”——装13是人之天性,无论国内国外、专家精英还是普通影迷都喜欢端碗吃肉放筷子骂娘,很high地看完很八婆地挑毛病。从上映前到现在,一直有很多人在说阿凡达剧情老套,无新意,无悬念,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其实本片有点类似史瑞克式的“王子变青蛙”,还不算老套到掉渣),但那么多小说翻拍、历史题材的经典电影,恐怕也没多少新意和悬念可言。其实就连《第九区》都被一些人指责剧情没新意了,众口难调啊。
其实中规中距的剧情正是老卡有意为之,一个拍过异形、终结者,科幻科学素养极高的导演,随便找个非主流SF小说的创意还不够惊爆普通观众?阿凡达的整体风格是明亮、畅快的,使用太多悬念恐怕会破坏这种气氛,而多处伏笔尽管大都能猜到却也基本合理。至于情节新意,科幻片如果不能吸引普通观众,符合普通人的审美和心理,就没办法卖座——老老实实讲好一个经典的故事模板,总比闭门“创新”出无极、赤壁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剧情好些吧。
5)舍弃河蟹结局——如果不是这点也被剧透,我恐怕很难猜到大战结果居然会是人类彻底失败并暂时退出潘多拉采矿,而不是达成和平协议后人类另找一块无主土地。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是宣扬“博爱”搞皆大欢喜的河蟹结局,尤其不会让代表现代西方世界的一方吃大亏,到今天已经让人倒胃口。
其实从人类历史上看,弱势落后民族的退让、妥协从来不会有结果,只会让强势一方不断得寸进尺,轻则逐步蚕食,重则撕毁协议大开杀戒。阿凡达的结局,至少还不是那么直白地兜售廉价普世价值观,指出只有彻底消灭、赶走恶势力才是弱者获得安宁的唯一途径。(可惜很多西方人总是将此错误地套在TG与XZ的关系上,可叹)
总而言之,了解大众的心理需求,能尽量符合不同文化、不同年龄和阶层观众的口味,但又不媚俗、能在看似平庸的主线剧情之外有所创新,这恐怕就是卡梅隆作为商业大片之王比迈克尔贝、罗兰艾默里奇等人高明之处,甚至连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这样同等级的巨擘在此方面也有所不及。
“简单的美好,清澈的纯真,炙热的梦想”,借用一下陆川的观感,这位国内优秀导演认为阿凡达是足够让中国电影人汗颜的真正“诚意之作”。瑰丽奇伟的潘多拉景色、天人合一的蓝精灵文化,在3D的立体感渲染下美得简直难以言表;而像主角和纳美人一样自由迅捷地在大自然中奔跑、攀跃、骑马驰骋、乘龙翱翔,更是让过劳蜗居亚健康的现代都市人感到血脉贲张,体会到原始感情的畅快释放。
如果说《泰坦尼克号》是铭刻一段生死爱情,《阿凡达》则点燃了人们心中潜藏的野性,口碑效应甚至可能不会亚于天崩地裂的《2012》。
以上只是一般影迷恐怕都会有的感想,只是不吐不快,在此浪费篇幅了。下面说说影片中几个本人深感叹服的地方。
1)舍弃无聊的次要情节——头10几分钟直到主角连接阿凡达,我虽然看过剧透但一直在心里喊太快了,前面铺垫这么少,下次老爸老妈看的时候能看懂吗?更没想到主角第一次连上就直接跑出门外在草地上狂奔。
换个一般导演估计要花5分钟以上讲主角如何受伤致残、一次次在梦中惊醒云云,并用10分钟时间讲解潘多拉的状况和阿凡达计划,而本片只通过主角在半路上饱受白眼的几分钟,就刻画出了一个残疾人渴望自由驰骋的心态,更是不到两分钟就把观众的视线带到了潘多拉星球。后面主角的心路变化、主角和女科学家与管理层的斗争,这些必不可少但不讨观众喜欢的情节,都被压缩到了最低限度,把宝贵的时间留给了纳美人和最后的大战。
(PS:顺便踩一下迈克尔贝,从珍珠港到变形金刚总是用人物对话、琐碎情节来拖时间,看变2里山姆和父母在大学里那段时就一直骂:靠,你们这些小地球人还有完没完,大家要看的是金刚大战)
2)舍弃当作料的廉价笑点——两个半小时下来,整部片子居然没有一个全场爆笑的笑点,只有主角和蓝精灵MM初次调情、女科学家重伤仍不忘摘圣树样本时响起过一些零星笑声。回想看过的好莱坞大片,除了整体灰暗的《黑客帝国》和一些哥特式电影之外几乎都未能免俗,能放弃这种恶趣味确实不简单。
3)舍弃过多的煽情——与大船不同,一度被视为本片卖点之一的“爱情”在阿凡达中分量并不如想象的重,男女主角的亲密镜头并不多(毕竟是蓝精灵不是人),定情时的对话也没多少句,更没有中间来一段歌声渲染气氛。主角升级为龙骑士后华丽回归、尽展王八之气的宣战演讲,也没有太多“自由、权利”之类的老词,总体还比较让人舒服。
4)舍弃不够大众的悬念和“新意”——装13是人之天性,无论国内国外、专家精英还是普通影迷都喜欢端碗吃肉放筷子骂娘,很high地看完很八婆地挑毛病。从上映前到现在,一直有很多人在说阿凡达剧情老套,无新意,无悬念,某种程度上说确实如此(其实本片有点类似史瑞克式的“王子变青蛙”,还不算老套到掉渣),但那么多小说翻拍、历史题材的经典电影,恐怕也没多少新意和悬念可言。其实就连《第九区》都被一些人指责剧情没新意了,众口难调啊。
其实中规中距的剧情正是老卡有意为之,一个拍过异形、终结者,科幻科学素养极高的导演,随便找个非主流SF小说的创意还不够惊爆普通观众?阿凡达的整体风格是明亮、畅快的,使用太多悬念恐怕会破坏这种气氛,而多处伏笔尽管大都能猜到却也基本合理。至于情节新意,科幻片如果不能吸引普通观众,符合普通人的审美和心理,就没办法卖座——老老实实讲好一个经典的故事模板,总比闭门“创新”出无极、赤壁这样让人哭笑不得的剧情好些吧。
5)舍弃河蟹结局——如果不是这点也被剧透,我恐怕很难猜到大战结果居然会是人类彻底失败并暂时退出潘多拉采矿,而不是达成和平协议后人类另找一块无主土地。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是宣扬“博爱”搞皆大欢喜的河蟹结局,尤其不会让代表现代西方世界的一方吃大亏,到今天已经让人倒胃口。
其实从人类历史上看,弱势落后民族的退让、妥协从来不会有结果,只会让强势一方不断得寸进尺,轻则逐步蚕食,重则撕毁协议大开杀戒。阿凡达的结局,至少还不是那么直白地兜售廉价普世价值观,指出只有彻底消灭、赶走恶势力才是弱者获得安宁的唯一途径。(可惜很多西方人总是将此错误地套在TG与XZ的关系上,可叹)
总而言之,了解大众的心理需求,能尽量符合不同文化、不同年龄和阶层观众的口味,但又不媚俗、能在看似平庸的主线剧情之外有所创新,这恐怕就是卡梅隆作为商业大片之王比迈克尔贝、罗兰艾默里奇等人高明之处,甚至连斯皮尔伯格、彼得杰克逊这样同等级的巨擘在此方面也有所不及。
《阿凡达》: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就跟之前众说纷纭的华语贺岁大片一样,在不同的标准之下,《阿凡达》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所以,在评说这部影片之前,我想先把我的评价标准作一番说明:如果你是一个几乎不进影院或者只是逢年过节才进影院看几次电影,主要观影手段是通过网络下载和在线观看的普通观众的话,那么我可以说《阿凡达》想象力爆棚,视听精彩,场面宏大,立体画面逼真刺激,绝对值回你“一年等一回”的票价。如果你是一个引进大片影院必看、此外有着丰富DVD观影经验的影迷,那么我告诉你《阿凡达》除了完全虚拟的纳威族人的电脑特效出色之外,整部影片并无多少新奇之处,加之故事老套节奏稍缓,导致观影过程中给人的感受波澜不惊,并没有什么超强刺激和快感,立体画面同之前公映过的其他立体大片相比并无明显提高,有负于本片“年度最受期待大片”、“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剑”的作品之名。在这两种评价标准下,如果以前一种衡量的话,就没什么探讨的必要,“好”就一个字,而且在这种评价标准之下,90%的好莱坞大片都堪称水准之作;如果按照后一种标准衡量,才能在充分的观影经验基础上,讲本片同其他大片以及导演本人其他作品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中,细致分析影片的各个层面,从而给本片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本人下面对《阿凡达》的评论即是基于后一种评价标准。
一、剧情:故事老套,索然无味
作为一个享誉国际、几乎每片必是经典的大导演,且前一部故事片还是《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神作”,詹姆斯卡梅隆笔下《阿凡达》的故事模式,相对来说无疑是太过老套了,比之他一贯求新求变的创作风格来说就是失败。拥有高科技的地球人殖民外星潘多拉,地球人战士在同当地土著“落后文明”纳威族人相处过程中,逐渐为他们自然和谐的生活所吸引,从而看清了地球人欲望驱使下的自私残忍的阴暗面,于是彻底转换身份认同,率领纳威族人以弱胜强,大败地球人军队故事,完全就是《与狼共舞》的翻版,此外诸如《风中奇缘》、《新世界》等影片也有类似的模式,片方在宣传中也毫不讳言这就是一部外星版的《与狼共舞》。这样一来,从筹备到制作期一直顶级神秘的影片,在故事上对观众来说算是没有任何新鲜感可言了。这样的结果我想也并非是卡梅隆创意衰竭,而是对创意的“坚持”所致,根据导演的自述,《阿凡达》的故事创意上世纪90年代就有,只是因为当时技术水准未达标只能束之高阁,现在技术攻关完成又把剧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所以这个故事放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可以竖起拇指赞其创意,放在当下我们只能拇指朝下了。而且,从影片的实际呈现来看,跟《与狼共舞》各方面元素的相似度实在过高,人类战士跟外星公主的相识相恋,逐渐学习适应纳威族人生活的磨合过程、最后带领纳威族战士大战人类以及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殖民掠夺,除了添加了各种奇异的动植物和科幻元素之外,跟《与狼共舞》的故事主线完全吻合,甚至纳威族人的服饰造型、表情举止、生活习性,也只是让人感觉是印第安人换了个蓝身长尾、扁鼻大眼的马甲。对于这样一部年度顶级大片,故事从预告片发布到影片公映都无法给人惊喜,说轻点是平庸,说重点就是失败。
再来仔细分析一下剧情细节和内涵,也会发现有欠严谨、精彩稍逊之处。影片中地球人同纳威族人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一个已经进化到星际旅行时代的科技和武器水准,一个仍然是印第安式的原始生活方式,如果说印第安人还能依靠着地利、战术和人数优势,对当年的美国军队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甚至能偶尔获胜的话,那么地球人和纳威族人的战争数量级着实差得太远,完全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此过于强烈的反差,等于影片编导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无法在“以弱胜强”的剧情编排上自圆其说。即便影片在最终决战地“灵魂树”的区域内玩了一个磁场干扰的概念,让地球人的武器制导统统失灵,纳威族人都不具备同人类一战的能力,地面部队骑马冲锋看起来气势挺猛,实际上等同于送死,空中部队虽然情况好些,但在地球人的强大火力下也难以久撑。万般无奈之下,导演也只好让潘多拉星的“女神”爱娃显灵,发动星球的生灵对人类展开“人海战术”的攻击,这才扭转战局。这样不是靠“人力”而是靠“天意”的设计实在有些赖皮,看看影史上《勇敢的心》、《指环王》、《天国王朝》、《亚历山大大帝》等战争片以弱胜强环节的设计,都是通过巧妙地铺垫合理性和战争的层次感,令人信服地讲清楚弱势一方是如何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强者的,而《阿凡达》过于悬殊的实力http://www.rixia.cc差距让自己在剧情上丧失了“以弱胜强”的转圜空间,最后只能以玄之又玄的“女神”和“天意”来解决问题,这样别说是片中的地球军抵挡不了,就算地球人再强大十倍百倍,也只能是战胜星球上的生物,也没法与拟人化的整个“星球”为敌啊,又是一个无法转圜的实力差距,编剧手法实在不高明。而且倘若星球如此“有灵”的话,早在巨树被毁灭的时候就应该给地球人点颜色尝尝,让他们知难而退,不至于人类都攻进星球圣地、距离毁灭千钧一发了,才召唤百兽救驾,星球女神也爱搞这种“玩的就是心跳”的游戏吗?
从整体的剧情安排和节奏看,虽然剧情组合没有太大毛病,从头至尾都通顺流畅,但节奏感明显稍缓,剧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显得波澜不惊,缺乏紧张刺激、一浪高过一浪的节奏感,只有在结尾大战上,纯商业的视听刺激才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除了外星球的奇异生物和自然景观吸引眼球之外,剧情上明显缺少同等程度的创意和亮点,对比一下导演经典前作《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影片中闪耀全片的亮点和创意,本片无疑是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生涯中排名倒数的剧本。从影片整个宣传上强调技术优势,甚少谈及剧情内涵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剧情在本片中的弱势地位。
二、内涵:物欲悖论,讽刺之极
格外讽刺的是,虽然导演极力歌颂原始社会的质朴真纯、和谐安详,极力抨击地球人科技进步、物质强大下的欲望膨胀、良心尽丧,但真正到了命运之战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手段缺还是少不了物质和科技。影片中,决定大战胜负的不仅仅是女神爱娃召唤来的飞禽猛兽,主人公的两颗手雷报废了两艘巨型飞船,才是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拯救纳威族人的不是他们的常规武器弓箭匕首猛兽,而是纯属地球舶来品的手榴弹,看来无论导演怎么在影片中否定物欲崇尚自然,关键时刻也不能无视科技和物质的决定力量,这也说明导演虽然在创作立场上站在纳威族人一边,但心底里对“原始”战胜“科技”也没什么信念,因而片中对美好原始社会的营造以及渲染纳威族人以弱胜强的胜利,不过为了逃避过于的物欲横流的现实,而营造的虚幻梦境罢了。
戏里戏外导演对“物欲”的态度,如果细想一下的话,更感觉无比荒谬与讽刺。片中通过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珍贵矿藏的开发掠夺,对人类因为自身物欲毁灭自然,泯灭人性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试图让观众明白,在现实中追求极致的物欲是不对的,自然和谐才是王道。但是,反观《阿凡达》影片本身的出炉,不就是人类在电影方面追求极致物欲的一种体现吗?从少则3亿、多则5亿的天文数字投资,就尽显横流的欲望,以此雄厚资金为基础,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手法、摄影技术、后期制作技术上不断突破现有水准,把原本依靠剧情、内涵取胜的本片,在宣传上生生给掰成了一部力压《变形金刚》、《2012》的技术型大片,导演四处宣传也总是强调非3D立体不能领略魅力的影片特性,给广大观众脑海中营造出一幅只有戴着立体眼镜、坐在IMAX巨幕下才能实现完美享受视觉的画面,看看身边人谈论《阿凡达》的观影计划,不都是在讨论哪个影院的3D效果最好,哪个影院有IMAX银幕,平时不舍得花钱到影院看电影,如今上百元的票价也不当回事了,这一切不正好是人类物欲淋漓尽致的体现吗?挑动人类物欲涌动的不正是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吗?一方面在影片中说教远离物欲回归自然,一方面在现实中极力强化影片的物欲属性,吸引观众观看;同时,观众一方面带着十足的物欲去观赏影片,一方面还要认同影片否定物欲的观点,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啊!这么说来,卡梅隆通过影片内涵实现了对自身拍摄影片行为的否定,观众通过观看影片实现对自己观影行为的否定,真是越想越有趣啊,还有比这更吊诡的事情吗?我不知道本片的技术是不是像宣传中的说的那样“前无古人”,但影片内外这种物欲悖论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荒谬和讽刺感,我相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了。
三、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最后,重点谈谈在宣传中强力打造、无限夸大、成为影片最大看点的3D立体技术以及用此技术打造的视觉效果,我想说的是,不管有多少人的大赞影片的视觉效果有多么多么震撼,只要你是个这两年看过大部分引进立体电影的观众,今年《变形金刚2》、《2012》等特效大片也基本没落的话,我不信你仍然会对《阿凡达》的画面和立体效果产生强烈的惊喜和震撼。因为《阿凡达》实际呈现的水准,离宣传上吹嘘的“独一无二”的境界差得实在太远了。宣传上一直在强调卡梅隆的3D立体系统是如何如何非同凡响,让人产生极大的立体技术提升的观影期待,然而实际观看效果让人感觉跟之前看过的立体大片的视觉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并不强烈,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并不分明,反倒是别的立体大片打“立体”牌总要玩些物体冲突银幕飞向观众立体噱头,而《阿凡达》连这些噱头都没有,就更让人觉察不到明显的立体感了。
说句大实话,根据笔者近两年立体大片一场没落的观影经验,所谓立体电影不过是好莱坞为了提升票价、更快圈钱玩的一种蒙人概念,堪称最成功的一次集体炒作、精心策划的惊天骗局,只要给观众带上个立体眼镜,就有充足的理由收取比普通影片高出一倍的票价,而且还不打折,反正观众已经被“3D立体影片”的概念忽悠得晕头转向,大部分人又没有足够的3D立体观影经验,这剩下跟着喊好的份儿了。其实,立体影片的成像效果跟现实生活中人眼对周遭景物的立体感知还有很大差距,只要看过立体电影的人,肯定会对这一点有鲜明感受。而且立体电影也存在审美疲劳问题,看多了立体电影,新鲜感一过,立体效果就没法对眼球形成最初的那种强烈的刺激的和冲击力了,久而久之让人也不会觉得戴眼镜看立体电影,跟观影普通3D电影有多么大的不同,不觉得立体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有多么强的优势,也许这也是现在的立体技术还不够强大的缘故吧,什么时候立体效果能完全突出银幕时刻把观众包裹在立体画面中,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突破。反正以目前的立体水准,笔者看过IMAX加3D立体的《阿凡达》之后,明显感觉视觉冲击力甚至不如在普通2D银幕观看过的《2012》和《变形金刚2》。
当前的3D立体影片优点并不明显,缺点却十分突出,必须戴个眼镜看银幕,本来就感觉有些不适,有的近视眼还要眼镜套眼镜,感觉就更不爽了,看画面就像隔层纱看东西,总是觉得看不真切。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亮度太低,3D立体的银幕亮度只有普通是2D的1/4到1/5,画面明显偏暗,画面一暗清晰度就受影响,景物的边缘都略显模糊,一模糊立体层级感的效果也差了起来。以笔者在北京观看《阿凡达》效果最好的影院之一石景山万达影院IMAX加3D立体的实际观影感受来说,立体感表现平平,清晰度和色彩层次都较差,估计观看普通2D银幕,清晰度和色彩感要比3D立体要更好些。
3D立体影片还有个技术缺陷是在不稳定的镜头中,无法流畅表现剧中角色的快速运动,就拿《阿凡达》里,男主角在丛林里被野兽追逐那段,高速的奔跑、躲闪、跳跃,结合着立体画面,产生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我身后坐着的一位女生就连呼“看得真晕”,而在普通2D银幕中,类似的镜头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至于宣传中大肆渲染的詹姆斯卡梅隆费尽心血打造潘多拉星球,号称“为了让银幕展现最精细的生态,卡梅隆和他的团队甚至研究到了细菌层面”,实际观影的效果也没那么夸张、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主要还是以噱头感十足的奇异生物这种传统套路来吸引眼球。潘多拉星球的大致样貌基本就是以地球为蓝本,展现的奇异动物也就是迅雷兽和长颈马两“主角”,加魅影、槌头雷兽、闪雷兽、毒狼这几个“配角”,没费劲一数就数完了,植物最有共性,都跟撒了过度荧光粉似的,总体上讲展现的物种并不丰富,因而影片构建的这个潘多拉星球也并不显得多么宏大。
其实,影片在技术上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提升,宣告“技术狂人”罗伯特赞米基斯彻底败在了“技术大神”詹姆斯卡梅隆手下,赞米基斯也是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忠实爱好者,在《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圣诞颂歌》三部影片中进行着连续不断的尝试,也一直无法取得完善的效果,难逃“死鱼眼”的恶名,角色动作也明显欠缺流畅,而詹姆斯卡梅隆只出手这一部《阿凡达》,就立马让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动作流畅、表情生动、情感饱满,让观众完全认同纳威族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纯在,而不是电脑动画的虚拟人物。这是这才是本片在技术层面的最大突破之处,这才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解开3D立体电影的骗局,下面干脆连詹姆斯卡梅隆的神话也一并戳穿得了。综上所述,《阿凡达》故事算不上精彩,立体效果称不上出众,仍然能在全球引得万众追捧,票房突破10亿,成功的因素中,影片质量最多占到一半,卡梅隆确实拍了部好片,但还未到《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前作的经典水准;另一半应该是导演自身名气和超强宣传的合力在起作用。本片的宣传堪称09年度最成功的电影营销,极力强调影片在技术上的至尊地位,以及非立体电影不能表现其视觉效果的唯一性,虽然之前也不乏立体影片,但这些影片只是告诉你“立体效果好”,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而《阿凡达》在宣传中把这个“为什么”解释得十分清楚,这就超越了其他立体影片,让所有人形成观看本片必须看3D立体的信念,无数人为本片献出观看立体电影的“第一次”。你要问为什么之前也有不少立体电影,那么多观众非要把“第一次”献给本片呢?除了刚才提到的强大、到位的宣传非其他影片能比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超强人气也非其他导演可比。此人之前但凡出手必是大片、必是经典,上部剧情片《泰坦尼克号》更是全球无差别大卖、影史票房第一、无人可比的“神作”,“卡梅隆作品”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同“好片”、“经典”划上等号,而且观众足足等了12年才等来一部《阿凡达》,期待心情积压得越久,观影热情也就爆发得越强烈,《阿凡达》最终顺利实现大卖也应该在出品方的意料之中了。这点跟张艺谋的《三枪》有些类似,都是导演透支个人信誉,帮助平庸的影片平步青云,票房爆棚,影片质量真的没人去较真了,这也怨不得人家卡梅隆,谁让他有这个资本呢?人家已经是是个传说,就让观众去迷恋哥吧,哈哈
就跟之前众说纷纭的华语贺岁大片一样,在不同的标准之下,《阿凡达》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所以,在评说这部影片之前,我想先把我的评价标准作一番说明:如果你是一个几乎不进影院或者只是逢年过节才进影院看几次电影,主要观影手段是通过网络下载和在线观看的普通观众的话,那么我可以说《阿凡达》想象力爆棚,视听精彩,场面宏大,立体画面逼真刺激,绝对值回你“一年等一回”的票价。如果你是一个引进大片影院必看、此外有着丰富DVD观影经验的影迷,那么我告诉你《阿凡达》除了完全虚拟的纳威族人的电脑特效出色之外,整部影片并无多少新奇之处,加之故事老套节奏稍缓,导致观影过程中给人的感受波澜不惊,并没有什么超强刺激和快感,立体画面同之前公映过的其他立体大片相比并无明显提高,有负于本片“年度最受期待大片”、“卡梅隆十二年磨一剑”的作品之名。在这两种评价标准下,如果以前一种衡量的话,就没什么探讨的必要,“好”就一个字,而且在这种评价标准之下,90%的好莱坞大片都堪称水准之作;如果按照后一种标准衡量,才能在充分的观影经验基础上,讲本片同其他大片以及导演本人其他作品的横向和纵向比较中,细致分析影片的各个层面,从而给本片一个准确的定位和评价,本人下面对《阿凡达》的评论即是基于后一种评价标准。
一、剧情:故事老套,索然无味
作为一个享誉国际、几乎每片必是经典的大导演,且前一部故事片还是《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神作”,詹姆斯卡梅隆笔下《阿凡达》的故事模式,相对来说无疑是太过老套了,比之他一贯求新求变的创作风格来说就是失败。拥有高科技的地球人殖民外星潘多拉,地球人战士在同当地土著“落后文明”纳威族人相处过程中,逐渐为他们自然和谐的生活所吸引,从而看清了地球人欲望驱使下的自私残忍的阴暗面,于是彻底转换身份认同,率领纳威族人以弱胜强,大败地球人军队故事,完全就是《与狼共舞》的翻版,此外诸如《风中奇缘》、《新世界》等影片也有类似的模式,片方在宣传中也毫不讳言这就是一部外星版的《与狼共舞》。这样一来,从筹备到制作期一直顶级神秘的影片,在故事上对观众来说算是没有任何新鲜感可言了。这样的结果我想也并非是卡梅隆创意衰竭,而是对创意的“坚持”所致,根据导演的自述,《阿凡达》的故事创意上世纪90年代就有,只是因为当时技术水准未达标只能束之高阁,现在技术攻关完成又把剧本从故纸堆里翻出来,所以这个故事放在上世纪90年代我们可以竖起拇指赞其创意,放在当下我们只能拇指朝下了。而且,从影片的实际呈现来看,跟《与狼共舞》各方面元素的相似度实在过高,人类战士跟外星公主的相识相恋,逐渐学习适应纳威族人生活的磨合过程、最后带领纳威族战士大战人类以及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的殖民掠夺,除了添加了各种奇异的动植物和科幻元素之外,跟《与狼共舞》的故事主线完全吻合,甚至纳威族人的服饰造型、表情举止、生活习性,也只是让人感觉是印第安人换了个蓝身长尾、扁鼻大眼的马甲。对于这样一部年度顶级大片,故事从预告片发布到影片公映都无法给人惊喜,说轻点是平庸,说重点就是失败。
再来仔细分析一下剧情细节和内涵,也会发现有欠严谨、精彩稍逊之处。影片中地球人同纳威族人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一个已经进化到星际旅行时代的科技和武器水准,一个仍然是印第安式的原始生活方式,如果说印第安人还能依靠着地利、战术和人数优势,对当年的美国军队造成一定程度的打击,甚至能偶尔获胜的话,那么地球人和纳威族人的战争数量级着实差得太远,完全不能放在一起比较。如此过于强烈的反差,等于影片编导自己给自己出了一道难题,无法在“以弱胜强”的剧情编排上自圆其说。即便影片在最终决战地“灵魂树”的区域内玩了一个磁场干扰的概念,让地球人的武器制导统统失灵,纳威族人都不具备同人类一战的能力,地面部队骑马冲锋看起来气势挺猛,实际上等同于送死,空中部队虽然情况好些,但在地球人的强大火力下也难以久撑。万般无奈之下,导演也只好让潘多拉星的“女神”爱娃显灵,发动星球的生灵对人类展开“人海战术”的攻击,这才扭转战局。这样不是靠“人力”而是靠“天意”的设计实在有些赖皮,看看影史上《勇敢的心》、《指环王》、《天国王朝》、《亚历山大大帝》等战争片以弱胜强环节的设计,都是通过巧妙地铺垫合理性和战争的层次感,令人信服地讲清楚弱势一方是如何依靠自身的智慧和勇气战胜强者的,而《阿凡达》过于悬殊的实力http://www.rixia.cc差距让自己在剧情上丧失了“以弱胜强”的转圜空间,最后只能以玄之又玄的“女神”和“天意”来解决问题,这样别说是片中的地球军抵挡不了,就算地球人再强大十倍百倍,也只能是战胜星球上的生物,也没法与拟人化的整个“星球”为敌啊,又是一个无法转圜的实力差距,编剧手法实在不高明。而且倘若星球如此“有灵”的话,早在巨树被毁灭的时候就应该给地球人点颜色尝尝,让他们知难而退,不至于人类都攻进星球圣地、距离毁灭千钧一发了,才召唤百兽救驾,星球女神也爱搞这种“玩的就是心跳”的游戏吗?
从整体的剧情安排和节奏看,虽然剧情组合没有太大毛病,从头至尾都通顺流畅,但节奏感明显稍缓,剧情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显得波澜不惊,缺乏紧张刺激、一浪高过一浪的节奏感,只有在结尾大战上,纯商业的视听刺激才充分发挥出来,而且除了外星球的奇异生物和自然景观吸引眼球之外,剧情上明显缺少同等程度的创意和亮点,对比一下导演经典前作《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影片中闪耀全片的亮点和创意,本片无疑是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生涯中排名倒数的剧本。从影片整个宣传上强调技术优势,甚少谈及剧情内涵的定位,也可以看出剧情在本片中的弱势地位。
二、内涵:物欲悖论,讽刺之极
格外讽刺的是,虽然导演极力歌颂原始社会的质朴真纯、和谐安详,极力抨击地球人科技进步、物质强大下的欲望膨胀、良心尽丧,但真正到了命运之战的关键时刻,决定胜负手段缺还是少不了物质和科技。影片中,决定大战胜负的不仅仅是女神爱娃召唤来的飞禽猛兽,主人公的两颗手雷报废了两艘巨型飞船,才是转危为安的关键所在。拯救纳威族人的不是他们的常规武器弓箭匕首猛兽,而是纯属地球舶来品的手榴弹,看来无论导演怎么在影片中否定物欲崇尚自然,关键时刻也不能无视科技和物质的决定力量,这也说明导演虽然在创作立场上站在纳威族人一边,但心底里对“原始”战胜“科技”也没什么信念,因而片中对美好原始社会的营造以及渲染纳威族人以弱胜强的胜利,不过为了逃避过于的物欲横流的现实,而营造的虚幻梦境罢了。
戏里戏外导演对“物欲”的态度,如果细想一下的话,更感觉无比荒谬与讽刺。片中通过人类对潘多拉星球珍贵矿藏的开发掠夺,对人类因为自身物欲毁灭自然,泯灭人性进行了旗帜鲜明的批判,试图让观众明白,在现实中追求极致的物欲是不对的,自然和谐才是王道。但是,反观《阿凡达》影片本身的出炉,不就是人类在电影方面追求极致物欲的一种体现吗?从少则3亿、多则5亿的天文数字投资,就尽显横流的欲望,以此雄厚资金为基础,詹姆斯卡梅隆在拍摄手法、摄影技术、后期制作技术上不断突破现有水准,把原本依靠剧情、内涵取胜的本片,在宣传上生生给掰成了一部力压《变形金刚》、《2012》的技术型大片,导演四处宣传也总是强调非3D立体不能领略魅力的影片特性,给广大观众脑海中营造出一幅只有戴着立体眼镜、坐在IMAX巨幕下才能实现完美享受视觉的画面,看看身边人谈论《阿凡达》的观影计划,不都是在讨论哪个影院的3D效果最好,哪个影院有IMAX银幕,平时不舍得花钱到影院看电影,如今上百元的票价也不当回事了,这一切不正好是人类物欲淋漓尽致的体现吗?挑动人类物欲涌动的不正是影片导演詹姆斯卡梅隆吗?一方面在影片中说教远离物欲回归自然,一方面在现实中极力强化影片的物欲属性,吸引观众观看;同时,观众一方面带着十足的物欲去观赏影片,一方面还要认同影片否定物欲的观点,简直是天大的讽刺啊!这么说来,卡梅隆通过影片内涵实现了对自身拍摄影片行为的否定,观众通过观看影片实现对自己观影行为的否定,真是越想越有趣啊,还有比这更吊诡的事情吗?我不知道本片的技术是不是像宣传中的说的那样“前无古人”,但影片内外这种物欲悖论所散发出的强烈的荒谬和讽刺感,我相信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了。
三、戳穿3D立体电影骗局,破灭卡梅隆神话
最后,重点谈谈在宣传中强力打造、无限夸大、成为影片最大看点的3D立体技术以及用此技术打造的视觉效果,我想说的是,不管有多少人的大赞影片的视觉效果有多么多么震撼,只要你是个这两年看过大部分引进立体电影的观众,今年《变形金刚2》、《2012》等特效大片也基本没落的话,我不信你仍然会对《阿凡达》的画面和立体效果产生强烈的惊喜和震撼。因为《阿凡达》实际呈现的水准,离宣传上吹嘘的“独一无二”的境界差得实在太远了。宣传上一直在强调卡梅隆的3D立体系统是如何如何非同凡响,让人产生极大的立体技术提升的观影期待,然而实际观看效果让人感觉跟之前看过的立体大片的视觉效果并无明显差别,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并不强烈,画面的立体层次感也并不分明,反倒是别的立体大片打“立体”牌总要玩些物体冲突银幕飞向观众立体噱头,而《阿凡达》连这些噱头都没有,就更让人觉察不到明显的立体感了。
说句大实话,根据笔者近两年立体大片一场没落的观影经验,所谓立体电影不过是好莱坞为了提升票价、更快圈钱玩的一种蒙人概念,堪称最成功的一次集体炒作、精心策划的惊天骗局,只要给观众带上个立体眼镜,就有充足的理由收取比普通影片高出一倍的票价,而且还不打折,反正观众已经被“3D立体影片”的概念忽悠得晕头转向,大部分人又没有足够的3D立体观影经验,这剩下跟着喊好的份儿了。其实,立体影片的成像效果跟现实生活中人眼对周遭景物的立体感知还有很大差距,只要看过立体电影的人,肯定会对这一点有鲜明感受。而且立体电影也存在审美疲劳问题,看多了立体电影,新鲜感一过,立体效果就没法对眼球形成最初的那种强烈的刺激的和冲击力了,久而久之让人也不会觉得戴眼镜看立体电影,跟观影普通3D电影有多么大的不同,不觉得立体电影在视觉效果上有多么强的优势,也许这也是现在的立体技术还不够强大的缘故吧,什么时候立体效果能完全突出银幕时刻把观众包裹在立体画面中,这才称得上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突破。反正以目前的立体水准,笔者看过IMAX加3D立体的《阿凡达》之后,明显感觉视觉冲击力甚至不如在普通2D银幕观看过的《2012》和《变形金刚2》。
当前的3D立体影片优点并不明显,缺点却十分突出,必须戴个眼镜看银幕,本来就感觉有些不适,有的近视眼还要眼镜套眼镜,感觉就更不爽了,看画面就像隔层纱看东西,总是觉得看不真切。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亮度太低,3D立体的银幕亮度只有普通是2D的1/4到1/5,画面明显偏暗,画面一暗清晰度就受影响,景物的边缘都略显模糊,一模糊立体层级感的效果也差了起来。以笔者在北京观看《阿凡达》效果最好的影院之一石景山万达影院IMAX加3D立体的实际观影感受来说,立体感表现平平,清晰度和色彩层次都较差,估计观看普通2D银幕,清晰度和色彩感要比3D立体要更好些。
3D立体影片还有个技术缺陷是在不稳定的镜头中,无法流畅表现剧中角色的快速运动,就拿《阿凡达》里,男主角在丛林里被野兽追逐那段,高速的奔跑、躲闪、跳跃,结合着立体画面,产生出一种令人眼花缭乱的视觉效果,我身后坐着的一位女生就连呼“看得真晕”,而在普通2D银幕中,类似的镜头则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至于宣传中大肆渲染的詹姆斯卡梅隆费尽心血打造潘多拉星球,号称“为了让银幕展现最精细的生态,卡梅隆和他的团队甚至研究到了细菌层面”,实际观影的效果也没那么夸张、没有多少让人眼前一亮的创意,主要还是以噱头感十足的奇异生物这种传统套路来吸引眼球。潘多拉星球的大致样貌基本就是以地球为蓝本,展现的奇异动物也就是迅雷兽和长颈马两“主角”,加魅影、槌头雷兽、闪雷兽、毒狼这几个“配角”,没费劲一数就数完了,植物最有共性,都跟撒了过度荧光粉似的,总体上讲展现的物种并不丰富,因而影片构建的这个潘多拉星球也并不显得多么宏大。
其实,影片在技术上真正的强大之处,在于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提升,宣告“技术狂人”罗伯特赞米基斯彻底败在了“技术大神”詹姆斯卡梅隆手下,赞米基斯也是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的忠实爱好者,在《极地特快》、《贝奥武夫》、《圣诞颂歌》三部影片中进行着连续不断的尝试,也一直无法取得完善的效果,难逃“死鱼眼”的恶名,角色动作也明显欠缺流畅,而詹姆斯卡梅隆只出手这一部《阿凡达》,就立马让面部捕捉和动作捕捉技术达到了比较完美的效果,动作流畅、表情生动、情感饱满,让观众完全认同纳威族人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纯在,而不是电脑动画的虚拟人物。这是这才是本片在技术层面的最大突破之处,这才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上面说了这么多大家解开3D立体电影的骗局,下面干脆连詹姆斯卡梅隆的神话也一并戳穿得了。综上所述,《阿凡达》故事算不上精彩,立体效果称不上出众,仍然能在全球引得万众追捧,票房突破10亿,成功的因素中,影片质量最多占到一半,卡梅隆确实拍了部好片,但还未到《终结者》、《真实谎言》、《泰坦尼克号》等前作的经典水准;另一半应该是导演自身名气和超强宣传的合力在起作用。本片的宣传堪称09年度最成功的电影营销,极力强调影片在技术上的至尊地位,以及非立体电影不能表现其视觉效果的唯一性,虽然之前也不乏立体影片,但这些影片只是告诉你“立体效果好”,没有告诉你“为什么好,好在哪儿”,而《阿凡达》在宣传中把这个“为什么”解释得十分清楚,这就超越了其他立体影片,让所有人形成观看本片必须看3D立体的信念,无数人为本片献出观看立体电影的“第一次”。你要问为什么之前也有不少立体电影,那么多观众非要把“第一次”献给本片呢?除了刚才提到的强大、到位的宣传非其他影片能比之外,詹姆斯卡梅隆的超强人气也非其他导演可比。此人之前但凡出手必是大片、必是经典,上部剧情片《泰坦尼克号》更是全球无差别大卖、影史票房第一、无人可比的“神作”,“卡梅隆作品”在观众心目中已经同“好片”、“经典”划上等号,而且观众足足等了12年才等来一部《阿凡达》,期待心情积压得越久,观影热情也就爆发得越强烈,《阿凡达》最终顺利实现大卖也应该在出品方的意料之中了。这点跟张艺谋的《三枪》有些类似,都是导演透支个人信誉,帮助平庸的影片平步青云,票房爆棚,影片质量真的没人去较真了,这也怨不得人家卡梅隆,谁让他有这个资本呢?人家已经是是个传说,就让观众去迷恋哥吧,哈哈
影片科学创意的精华所在,当属电影里的“奇观”:
其二,开发商那小子说,家园树和灵魂之树,怎么就那么背,长在了超导矿石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上。这是巧合吗?要知道,电影,尤其是大牌导言的大牌电影,没有什么是巧合,一切的情节安排,细节的暗示,都有其原因有其用意。土著人奉为神灵的树恰恰是因为地下有矿才长在矿上。为什么?超导矿石与电磁科学有关,而我们想想影片中,格蕾博士提到,遍地的草木,每株植物都和附近植物有数以万计的电化学联系,整个星球有数以亿计的树,形成一个星球的网络,比人脑的神经网络还复杂!之所以有会这样的电化学联系的原因,必定跟超导矿石有直接联系。因此,为什么纳美人把辫子联到树上能听见祖先说话,为什么最后主角的精神能从人身转移到阿凡达身体里上,这些问题也就一一得到了解释:由植物神经组成的如此复杂的全球网络,就像个超级生物电脑,土著人能够用它存取信息,死了之后能把意识转移到星球网络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接着活着,还能用它当中介转移精神,也能跟地母说话请求救兵。。。反正是各种牛逼,想想都带感,而且带感得有理有据,不得不服!
整个星球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就是说整个星球就是个“大脑”,每个动植物的一举一动诞生死亡星球都感觉得到,这样大自然就有了一个超级灵魂,这也怪不得为什么水母一样的圣树种子能落在日夏养花网主角身上,主角的请愿能让大自然发动各种生物抵抗外来者,这都是大自然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所做出的行动嘛。只不过土著人文明程度低,把这些现象奉为神灵了,但是不得不说,潘多拉上的地母之神真正存在。
最后再提一句,开发商办公室里的那块小超导矿石能够磁悬浮,那么哈利路亚山脉的群山为什么会在天上,大家懂得~
一个科幻片,能拍得如此深刻,发人深省,构思又是如此合理,不得不说是部巨作。不过貌似出不了续集了,第一次入侵,往返时间长达10年的天文数字的太空旅行费,加上输了战争赔的本,再加之地球矿业公司暴跌的股价,如果地球人再花钱发动第二次进攻,天价的成本早就超了采矿的收益了。
其二,开发商那小子说,家园树和灵魂之树,怎么就那么背,长在了超导矿石分布最密集的区域上。这是巧合吗?要知道,电影,尤其是大牌导言的大牌电影,没有什么是巧合,一切的情节安排,细节的暗示,都有其原因有其用意。土著人奉为神灵的树恰恰是因为地下有矿才长在矿上。为什么?超导矿石与电磁科学有关,而我们想想影片中,格蕾博士提到,遍地的草木,每株植物都和附近植物有数以万计的电化学联系,整个星球有数以亿计的树,形成一个星球的网络,比人脑的神经网络还复杂!之所以有会这样的电化学联系的原因,必定跟超导矿石有直接联系。因此,为什么纳美人把辫子联到树上能听见祖先说话,为什么最后主角的精神能从人身转移到阿凡达身体里上,这些问题也就一一得到了解释:由植物神经组成的如此复杂的全球网络,就像个超级生物电脑,土著人能够用它存取信息,死了之后能把意识转移到星球网络里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接着活着,还能用它当中介转移精神,也能跟地母说话请求救兵。。。反正是各种牛逼,想想都带感,而且带感得有理有据,不得不服!
整个星球是一个巨大的神经网络,就是说整个星球就是个“大脑”,每个动植物的一举一动诞生死亡星球都感觉得到,这样大自然就有了一个超级灵魂,这也怪不得为什么水母一样的圣树种子能落在日夏养花网主角身上,主角的请愿能让大自然发动各种生物抵抗外来者,这都是大自然为了维护生态平衡所做出的行动嘛。只不过土著人文明程度低,把这些现象奉为神灵了,但是不得不说,潘多拉上的地母之神真正存在。
最后再提一句,开发商办公室里的那块小超导矿石能够磁悬浮,那么哈利路亚山脉的群山为什么会在天上,大家懂得~
一个科幻片,能拍得如此深刻,发人深省,构思又是如此合理,不得不说是部巨作。不过貌似出不了续集了,第一次入侵,往返时间长达10年的天文数字的太空旅行费,加上输了战争赔的本,再加之地球矿业公司暴跌的股价,如果地球人再花钱发动第二次进攻,天价的成本早就超了采矿的收益了。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求一篇好的影评,要蕴含道理的电影的影评,最好是阿凡达的,谢谢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202458.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