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玉米灌后叶子黄应相产量吗

2021-10-27 01:00:3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64

玉米叶片变黄会影响玉米的产量,黄叶是因为种子的问题吗?

黄叶的原因多了去了,并不代表种子本身就有问题,但是也不排除种子也有一定的因素。我们在播种的时候,如果种子携带有一定的病菌,有一定的细菌没有进行灭杀的话,那么种植以后可能就会导致种子受到了污染,从而影响到这个黄叶的发生,所以我们在种植之前最好放一些灭杀病菌细菌的药物来搅拌,然后再进行种植,这aNNdVCLx样的话可以很好的进行预防一些病害

缺水、干旱、高温这些都会导致玉米叶片变黄。玉米叶片变黄的因素跟水分有一定的关系,有一定日夏养花网的关系,跟气温高也有一定的关系,气温过高,那么玉米受不了就会出现枯萎,甚至变黄。当出现水分不足的时候,那么就会有一些叶片营养供给不到位,就会出现变黄甚至凋零的现象,所以我们要检查一下是否是缺水,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玉米叶导致一些虫害,那么也会导致玉米叶片变化。我家以前也种植过玉米,玉米很容易导致有一些小虫在这个玉米叶片进行产卵,甚至在上面吃食一些玉米叶片,所以我们要检查一下是否有一些小虫,同时也要看一下他们是否咬了这些玉米叶片,如果有的话就要及时的用农药进行喷洒处理。

比如说在种植过程中常见的有红蜘蛛呀,以及像这些蚜虫啊,甲壳虫啊,都会对玉米造成一定的影响。

缺乏肥料营养元素。种植玉米要补充多种营养,比如说:钾肥,氮肥,磷肥,这些元素的缺乏,那么都会导致玉米叶变黄,所以我们在种植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合理的施肥,肥料不足会导致大片的玉米变黄的。对于肥料的使用可以选择复合肥,毕竟这种复合肥元素充足,肥料元素会充足一些。

玉米长叉子是不是得打下去,不打影响产量吗?

  玉米长叉子,分叉是掰了好,还是不掰好呢?现在学术界对此的观点有分歧,掰不掰掉分蘖对产量的影响并非绝对的。一般小面积农户,如果有时间,可在出现分叉后尽早拔除,越早越好。一般种植面积较大农户,因雇工费用较高且增产或减产并不明显,不建议掰除分叉。

  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腋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分叉)。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但是,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
  同样条件下,品种之间有差异,比如某外资玉米品种在东北地区前些年一直都有类似的情况发生,这与品种的特性有关。除此之外,同一的品种,早播的、稀植的、遇高温干旱的、高肥水的、遭受苗后除草剂药害、抗倒剂过量或过早、蓟马或瑞典秆蝇危害等因素,均会导致分叉相对较多。但要与粗缩病区分开来,因为粗缩病是毁灭性病害,一般病株明显矮化且大多后期不能正常结实。
  分叉是掰了好,还是不掰好呢?现在学术界对此的观点有分歧,掰不掰掉分蘖对产量的影响并非绝对的。有学者实验“掰掉玉米分蘖比不掰掉分蘖增产,但是幅度很小”;也有学者实验“说明不掰掉玉米分蘖比掰掉分蘖增产,而且增产幅度很明显”。而且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去分叉时所致的伤害(伤口修复、病虫害侵害等)会造成减产”。
  一般小面积农户,如果有时间,可在出现分叉后尽早拔除,越早越好。拔除分蘖的时间以晴天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为宜,以利于掰除分叉后形成的伤口能够尽快愈合。一般种植面积较大农户,因雇工费用较高且增产或减产并不明显,不建议掰除分叉。
玉米分蘖(丫子)掰还是不掰?
阅读人数:496人页数:4页张刀力
玉米分蘖(丫子)掰还是不掰?
(一)、玉米分蘖(丫子)的生理原因
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叶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所以生产上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情况也比较少见。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
(二)、产生玉米分蘖(丫子)的原因分析
1、品种。品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有的品种分蘖多,有的品种分蘖少。
2、密度。稀植时,或在缺苗断条及低头等处,几乎所有的玉米杂交种的植株都能适时的利用土壤中有效养分和水分形成一个或者多个分蘖。同样的品种,种植密度小的时候,分蘖多一些,反之少一些。
3、播种时间。播种早的,分蘖多一些,播种晚的分蘖(丫子)少一些。
4、土壤肥水力。土壤肥水力越高,分蘖越多。在生长初期的头几周内土壤养分和水分供应充足时,分蘖能最大限度地发出,分孽性强的杂交种每株可能形成1个或多个分孽,如果生长季早期环境适宜即使在高密度下也仍能如此。
5、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生长点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植株矮化而产生分蘖。比如:植株感染粗缩病、苗后除草剂产生药害、控制植株茎秆高度的矮化剂形成的药害等都可能生成玉米分蘖(丫子)。
(三)、到底有多少玉米分蘖(丫子)不会自己死亡?
2007年山东天泰种业公司刘宁等人的研究表明:97%以上的分蘖生长至玉米抽雄后即逐渐枯萎死亡,少数(3%左右)能继续生长,最后在顶部抽生出一花穗,接10-20粒玉米,分蘖所接的籽粒秕小,无利用价值。2007-2008年吉林省梨树县小宽镇农业技术推广站王兴会等人调查表明:92%植株的分蘖长至3.5-5.5叶时自然死亡;8%的植株的分蘖长成正常的植株,并且抽穗结实,但是由分蘖发育成的植株茎秆比主茎细,穗相当于主茎穗的1/5-1/4。
取他们调查的平均数,结果为:大约有5%的玉米分蘖(丫子)不会自己死亡。
(四)、不去分蘖(丫子)对玉米生长的影响究竟是什么?
从所参阅的资料当中,其中认为“分蘖株的生长量越大,主茎株的养分消耗就越多”,“分蘖成株的存在与主茎争水争肥而且还要争光,减弱田间的通风透光强度”,“因密度的增加引起主茎株旺长,节间变长变脆,降低玉米的抗倒伏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观点,均是凭自我感觉认为的,没有实验数据支持,属于“想当然”一类的理论。
1/4

下面,我从资料中实际实验的数据中,总结玉米分蘖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1、玉米不去分蘖,能增加玉米整体的叶面积
吉林农业大学宋凤斌等人的结论为:不去分蘖的实验玉米品种每公顷的叶面积为35610-46510平方米,而去分蘖的每公顷叶面积仅为24690平方米,前者比后者叶面积大得多。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史振声的结论为:叶面积大幅度增加,留孽是去孽的2.5倍,达到极显著平准。去孽叶面积指数为0.94而留孽为1.64。留孽处理叶片的衰老时间较去孽者晚3~5天。
结论:玉米的叶片是其光合作用最重要的器官在玉米的一生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去分蘖比去分蘖的叶面积多,为玉米产生更多的干物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玉米分蘖(丫子)上的营养到底会不会往主茎穗上转移?
研究原理:C元素是玉米果穗灌浆时糖和蛋白质所需的重要组分,CO2中的C元素可用放射性元素(14C)标记。当这种标记的CO2被叶子吸收后,可通过植
株进行示踪。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的植物生理学家在70年代初就使用了CO2标记技术。他
们发现在抽雄之前,主茎和分孽之间发生少量的养分转移。不过,在吐丝后不久和整个灌浆期间,大量的养分从粗大且无雌穗的分孽叶片上向主穗转移。分孽和主茎的果穗都有少量营养物质的转移,即主穗得到的是主茎叶片的养分,而分孽穗得到的是分孽叶片的养分。主茎向分孽输送养分的情况只出现在分孽有果穗而主茎无果穗时。
吉林农业大学宋凤斌等人也用CO2元素示踪技术,探明玉米植株体内干物质
的去向。结果表明:在玉米雄穗形成前,主茎与分孽间有小量的养分转移。紧接着开花后和灌浆期间,大量养分由无穗分孽的大叶输往主茎的果穗,这是不去分孽玉米子粒产量提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当主茎与分孽都有果穗时,养分很少相互转移。亦即主茎穗从主茎叶获取养分,而分粟穗则由分孽叶提供养分。只有当分孽上有穗而主茎上无穗时,主茎养分才流向分粟穗。这种情况在大多数田间条件下很少发生。同时还发现,在完全植被的正常田间条件下,小的、被遮阴的发育正常的无穗分孽对主茎无影响,即使有影响,也是向着增加产量的方向发展。
通过两个实验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的结论几乎一致。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系史振声还发现:分孽几乎都有雌穗吐丝现象,后期也有不同程度结粒现象但成穗甚少,说明在整个植株系统中主茎果穗的发育占有绝对优势。分孽不仅不会与主茎争夺营养,而且还向主茎提供它们从土壤中吸收的和本身合成的营养物质,从而扩大了营养“源”,减少了小花败育、秃尖、瘪
2/4

粒,使产量和品质提高。
3、玉米分蘖(丫子)对玉米的其他影响
A、增加了根系数:
史振声对根系的测定结果表明,留孽平均每株根数是56条,而去孽株为29条,平均增加27.6条,即增加95%。
B、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
史振声的研究表明:测定留孽比去孽地表10厘米处土壤含水量高14.49%,达极显著平准,说明留孽后形成较大的叶冠层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起到了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可见在这种情况下,叶片蒸日夏养花网腾与地表蒸发相比,蒸发的作用更大,故留孽可保持土壤水份和抵抗干旱。
C、分蘖(丫子)与中穗部最大叶片生长的关系
主茎中穗部最大叶片是对玉米产量贡献最大的叶片。
2005年湖南文理学院程新奇等人的研究表明:没有蘖及拨蘖、不拔孽这三种处理与最大叶片的生长没有明显的关系,表现为不同品种不同处理间最大叶片的叶长、叶宽及叶面积基本相同,可见分蘖的生长并不会影响到最大叶片的生长。
4、玉米分蘖(丫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不管玉米分蘖掰还是不掰,最终还是得看它是否会影响产量。
P.R.Carter的结论是:玉来的分孽不会影响田间籽粒产量。
史振声的研究结果为:在8个产量性状中除每穗行数和穗粗无明显变化外,其余6个性状留蘖比去孽均有显著改善。每穗粒重量最为突出,平均由36克增到62克,增加72.22%。二是穗粒数增加幅度较大,平均增加66.04%。三是每行粒数明显增加,平均增加35%。四是增加了穗长,平均增加4.24厘米,即增加30.85%。有效穗长增加更为明显,平均增加34.34%。最后是千粒重的增加,平均增加13克即715%。均达极显著平准。
宋凤斌的研究结果为:无论是覆膜还是不覆膜,不去分孽的各参试品种的各产量构成因素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总产量均超过去分孽的10%以上。
(五)、结论:玉米分蘖(丫子)掰还是不掰?
分蘖之所以令人讨厌,是因为在田间不好看,特别是在生长后期,植株基部较小的分蘖变为褐色,死亡时更是如此。当栽培者看到这种情景时,不管研究结果怎样,很难相信这些分孽没有从日夏养花网主茎吸收养分。加之,有时分孽会形成难看的多节雄穗。下面大家来看看这些学者们对分蘖(丫子)去留的结论吧!
宋凤斌的结论:无论是有穗分孽还是无穗分孽都有助于提高玉米子粒产量,同时玉米分孽可大幅度提高玉米的生物产量。
3/4
史振声的结论:对于早熟甜玉米保留分孽是一种增加籽粒、鲜穗产量和提高质量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P.R.Carter的结论:玉米分蘖不会影响产量,不用去除。
笔者的综合结论:
1、在合理密度正常栽培的玉米品种(先玉335),完全没有必要掰掉分蘖(丫子),掰掉丫子不一定能增产,反而会减产!建议农民把时间用在比去玉米分孽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2、由于以上引用的数据,都是在正常或者较小密度下进行的,这种情况下是完全没有必要掰掉分蘖。但是本人认为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应该选择适当时候去掉没有死掉的分蘖,以防止主茎营养不足造成空杆或者秃尖!
[1] Lafarge T A,Broad I J,Hammer G L.Tillering in grain sorghum over a wide range of population densities:Identification of a common hier-archy for tiller emergence,leaf area development and fertility[J].An-nals of Botany,2002,90:87-98.
[2] Lejeune P,Bernier G.Effect of environment on the early steps of earinitiation in maiz(Zea mays
L.)[J].Plant,Cell&Environment.1996,(19):217-224.
[3] 史振声.早熟甜玉米留蘖增产技术研究[J].玉米科学,1993,1(1):20-22.
[4] 程新奇,邹烁,赵丽君,等.甜玉米分蘖与子粒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1):71-73.
[5] P R CARTER,陈煜.玉米分蘖对产量有益还是有害[J].国外农学-杂粮作物,1987(4):54-55.
[6]刘宁,孙田,孙华庆,等.夏直播玉米分蘖对产量的影响[J].种子世界,2007
(5):36.
[7]宋凤斌,孙晓秋.玉米分蘖与籽粒产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J].吉林农业科学,1991(4):32-34.
相关推荐文档
刈割对不同类型玉米再生分蘖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多分蘖玉米分蘖发生规律及密度和播期的影响
4/4 全文完
叉子不打掉,会影响产量吗
还是打了好,有养分叉子吸收了!肯定会应响产量!

玉米在受完粉后底部叶子黄了对收成有影响吗?

还有补就的办法吗
玉米受完粉后进入成熟期了底部叶子黄是正常现象对收成没有影响
玉米在受完粉后底部叶子黄了,那是自然现象,对收成没有影响,只要不是干枯,有一定湿度就不会受影响。
授完粉玉米底部叶子就黄了,那是早了一点,对产量会有一定影响。要找出发黄原因,是干旱还是湿度过大,或是病害,然后对症处理提高产量。
我们种的是天泰55.可是现在粉还没有受完.)底下叶子就上来五六十公分黄叶干叶.这是怎么回事?有什么办法吗?

3片叶就影响玉米产量的24%,这3片叶子到底哪不一般?

细心的人会发现,根据玉米品种的不同,玉米叶片大约在12-18片之间,普通中晚熟玉米都有16片叶左右。我们还发现,玉米穗就长在这些叶片中间的某一个茎节上,有的稍高一些,有的稍低一些,而且可以直观地看到,离穗位最近的那一片叶和穗以上、以下各有一片叶,这3片叶是最长、最宽、最厚的,我们称这三片叶为"棒三叶“。就这3片叶就影响玉米产量的24%还多,这是为什么呢?

玉米棒三叶

一、棒三叶为什么这么重要

我们知道,玉米生长是需要通过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来制造有机化合物的,同时通过根系来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叶片和根系就是玉米的两张嘴,包括外界的空气、养分、水分的交换都是通过叶和根来实现的。而叶片的吸收能力又是根系的2倍还多,可见叶片的重要性。

通过田间试验,我们发现玉米全部叶片中,棒三叶仅占全部叶片的1/5左右,却可影响玉米24%的产量,穗上部全部叶片可影响玉米大约13%的产量。棒三叶的叶片总面积可以达到叶片全部叶片总面积的30-40%,对籽粒成长的贡献率可超过60%,从单一叶片对比,棒三叶的单一叶片对产量的影响是其它单一叶片的2倍以上。可见,这三片叶子对于玉米成粒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再进一步研究,我们发现棒三叶的叶绿素是最多的、叶面是最长的也是最宽的、也是最厚的,棒三叶中酶的活性相比其它叶片也是最强的。有了最为基础的叶绿素制造条件 、酶的活性增强,棒三叶为玉米灌浆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从理论上讲,如果将棒三叶和上部叶片维护好,对于玉米产量的提高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玉米穗

二、什么是玉米的光合作用,它能为玉米籽粒生长提供什么

前面我们简要将棒三叶的位置及其表面性状和内在作用做了个分析。有人讲了,玉米籽粒生长它需要的营养太多了,为什么非要重视棒三叶呢?因为玉米籽粒形成是通过胚乳的形成,胚乳细胞的分裂来促进籽粒库的搭建的,而籽粒库中的东西主要是淀粉和蛋白质、纤维素等。其中干物质占80%以上、粗蛋白占8%左右、粗纤维占2%左右,下来就是其它酸类物日夏养花网质和中微量元素了。

而这些籽粒的物质主要是通过玉米茎叶中产生的碳水化合物、糖分、酶等合成的。这也就是为什么玉米的光合作用是促进玉米籽粒成长的关键了,棒三叶的叶片又长又宽又厚,正是光合作用的主力军了。

玉米的光合作用是这样的:玉米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暗反应,利用叶绿素,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并释放出氧气的生化过程。

再简单讲,对于玉米来说,其光合作用可分为三步:

1、原初反应,就是玉米叶片对光能的吸收、传递和转换。

2、光反应,就是进行电子传递和光和磷酸化。

3、暗反应,就是将二氧化碳固定和还原。


玉米叶片光合作用

在这三个反应过程中,利用叶绿素,形成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核酸和一些激素等,这是玉米籽粒形成和生长最为基本的营养来源。而在这其中,氮元素又是生成这些物质不可缺少的成分,所以在这个时候要进行补氮。

通过叶片的光合作用,可以使我们非常清晰地搞明白,玉米籽粒充实得怎么样。直接因素就是玉米体内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糖分、核酸、激素等的形成速率,形成越快、储存越多,籽粒灌浆越好,粒重增加,产量自然增长。而这一时期棒三叶的作用是相对比较大的。

三、既然棒三叶这么强,那么其它叶片就不重要了吧

有人又要讲了,既然棒三叶这么强,那还要其它叶片干嘛呢?底部叶片有的干枯了,有的照不上阳光,作用不大呀;顶部叶片又没有棒三叶宽大厚实,还不如一齐剪掉,给棒三叶留下足够空间来吸收阳光不是更好?而且还能降低株高,防止玉米倒伏呢。

我是这样认为的。尽管我们的想法是好的,棒三叶有它的长处,但是任何事物都是不能一棒子打死的。试想,玉米的叶片光合作用是一个整体的动作,各部位的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质随着各部位茎秆的生长一边运输一边被储存,等玉米籽粒需要营养的时候能够立即从各部位征收营养,这是个协作的过程。

随着灌浆的过程,玉米底部叶片会逐步枯黄,说明底部叶片的功能已经失效,这是玉米生长老的一个正常、自然过程。虽然玉米底部叶片的光合作用贡献率相对不是太高,但是它的叶片数量多呀,就如我们行军打仗一样,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帅,却没有一群兵士,这个帅就再就能耐都会是一事无成的。

再说顶端叶片。顶端叶片相对于底部叶片来说,接受的阳光是最多的,它的光合作用能力也是相对强的,特别是顶部两片旗叶,更是玉米转化营养的重要部位。当我们把它们割掉的时候 ,势必会给棒三叶造成无形的压力。所以,玉米叶片在灌浆没有完成、未到完熟期的时候一片都不能割,割了一定会减产。但是在玉米授粉结束后,其顶部雄穗倒是可以割掉,为防止倒伏倒是可以起到一定抑制作用。

四、玉米棒三叶营养加强办法

根据玉米棒三叶的特殊作用,我们需要在营养生长方面给予其一点特殊的照顾。我想这也是合情合理的。对于棒三叶的营养加强主要体现在玉米授粉前。

根据玉米营养需求规律,在玉米抽雄后吐丝前要加强氮素的加强,以期其配合玉米叶片光合作用补充能量 ,也为玉米茎叶生长、生殖生长提供营养条件。这时,我们要注意为玉米根部施入尿素以增加氮素。同时要根据叶片生长状况,需要磷钾时,要专门对叶片喷施磷酸二氢钾,以为玉米灌浆提供大量元素。补充磷钾肥时应以低浓度喷施磷酸二氢钾,棒三叶作为离雌穗最近的三片叶子,也是光合作用能力最强的在片叶子,喷施磷酸二氢钾时,也应是特殊部位,专门给予照顾为好。在合适的情况下,尿素也可能通过棒三叶及其它叶片进行低浓度喷施。

玉米穗周边叶片

今天我们通过对玉米棒三叶的了解,分析了棒三叶在玉米叶片中的重要位置和作用,提出了棒三叶与其它叶片的配合,为棒三叶加强营养的办法。当我们懂了棒三叶的作用机理后,也就能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分得清轻重,管理更有效。

播种玉米后产量比较低,那么在播种时需要注意哪些?

现在我们当地和周边省市的旱情已经出现,玉米播种到了地里,迟迟没有雨水,农作物都特别的干旱,现在最主要的就是浇水,保苗。另一种是你的地里干旱,墒情低于百分之四十以下,在这种情况下种植玉米,最好在三到五天左右浇水,超过这个时间,种子有自焚和霉变的可能。

你再去浇水恐怕苗也出不齐了。有句话说,大水漫过地皮湿,就是形容黄土的透水性差,而且容易结块,所以在玉米还没有出苗的时候,如果浇水,容易导致玉米地结块,影响玉米的出苗率。水就会使土壤变得板结。大毒的太阳一晒,积水的地方就会使土壤的表皮,板结出一层铠甲一样的紧皮。它会抑制玉米芽的破土生长,即使勉强出土的苗芽也会生长不旺,苗黄体弱。

夏玉米6月中旬基本种植结束。虽然玉米属于旱地作物,但必要的浇水灌溉条件有利于玉米的发芽、出苗,太干旱的田地容易使玉米出苗率不高、生长缓慢的特点。假如,玉米播种后,土壤长期干早,却不下雨。土壤的水分也就蒸发待尽。这时候,就需要给土地浇水了。如果不浇水,玉米种就会因为干早吸收不到发芽所需要的水分,而干枯死掉。

浇一水都是大丰收,晋中的玉米质量好,产量大,深受全国各地商户喜欢,是当地农民的主挡产品,种植户大多肯投资投工,如果粮食价格合理,大家一定会有更高的种植积极性。这样的话,等苗出来出牙以后,这个时候玉米苗它就会向下扎根十十公分左右。在这个阶段当中,他就可以抵抗一段时间的干旱,大概在20天左右。保证土层湿润,就不会变硬,喷灌一次恐怕达不到土层湿润的要求,最好间隔一天再喷灌一次,这样幼苗就能顺利穿过硬土层。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玉米的出苗率不受影响。

需要注意及时的添加肥料,尤其是下雨之后,还有出了新枝桠以后,多参加一些化肥,这样产量会比较高。
播种的时候要选优质的种子,平时要注意给地里及时的浇水,滋润土壤,给玉米定期的施肥,补充阳光。
温度对玉米的播种时间影响是非常大的。温度过低的话,播种之后,种子很难发芽,极易冻害。而且在秋霜冻的环境下,果穗无法正常生长,导致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玉米灌后叶子黄应相产量吗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79579.html

上一篇:根像洋葱,长出来是图片的样子,这是什么植物?

下一篇:阳台花卉要怎样布置?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