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
春秋战国是以什么为分界点的?
百度百科说是前476年春秋结束,战国开始。但是实际上《资治通鉴》却是以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为两时代的分界线的。春秋(前770www.rixia.cc-前476)战国(前475-前221)。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
扩展资料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又称东周时期,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
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战国来源于西汉刘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春秋战国时期,旧制度、旧统治秩序被破坏,新制度、新统治秩序在确立,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
隐藏在这一过程中并构成这一社会变革的根源则是以铁器为特征的生产力的革命。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各国的变革运动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也导致思想文化的繁荣。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春秋战国
史记就把这一年作为春秋时代的终结了
三家分晋是另外一种划分春秋战国的说法
资治通鉴是那么分的
---------------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
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说法可归为三类:
第一类,按传统的以某个帝王(天子)即位的时间作为朝代或时代的开始,关于周元王的前一个王周敬王在位时间,由于左传和史记有出入,故出现两种说法。
第二类,按战国七雄实际形成的时间开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
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
而我认为,上述说法,除第二类外,都是以孔子及其作品的年代作为参考来划分春秋战国时代的,而且第二类时代的划分虽然在孔子之后几十年,但也与孔子有一定的关系,正因为孔子死后缺少有影响的史家对“非礼”之事进行文诛笔伐,才使得诸侯国之间非正义的兼并与瓜分变得更加肆无忌惮,这就说明了孔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对时代的影响作用。与其用孔子的作品来划分春秋战国时代,不如以孔子本人来标志那个时代,也就是说,孔子的死(公元前479年),标志着春秋时代的结束,虽然与公元前481年只差两年,但意义不尽相同,这样更加突出了孔子划时代的作用。
公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观点,故大部分教科书依照这种观点;
公元前476年,是翦伯赞所持的观点,《辞海》也支持这种观点;
公元前403年,是范文澜《中国通史》的观点;
公元前481年,是吕祖谦《大事记》的观点;
公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战国纪年》的观点.
----------
争论性问题, 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的!~
也没有绝对的 对 与 错!~
周列王册立韩赵魏三国,晋朝不复。。。自此进入战国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发生了什么事。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是什么?
一直看到,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线被划定在前475年,这一年究竟发生了什么?是以什么为标志?是不是三家分晋或者是田氏代齐?上述所引的第一段话,说的是如下历史事件:
公元前481年,齐国大夫田常杀死国君齐简公,取得齐国大权,天下无人来管。所以晋国的“篡臣贼子”们在夺取晋国权利的道路上越来越肆无忌惮,终于由六卿分权逐渐演化为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卿灭智氏瓜分其地,三分国权。晋国国君名存实亡,以至于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终于取得周天子的承认,立为诸侯而各其国。田氏也终于于公元前386年得周天子承认,立为诸侯,沿用齐国国号。
在那个“贼臣篡子滋起”(司马迁语)的年代,显然还有许多类似的事件。司马迁所举的是他认为的最严重、最重大的两件事。这两件事发生的时间段是公元前481年到前386年,那么,他为何把春秋战国的分界选在前476年和前475年之间呢?司马迁是这样说的:他是在天下史籍被秦始皇烧光的情况下,凭秦国的有年而无月无日的历史记载,继《春秋》所记历史的时间之后,选择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作为开始来记叙“六国时事”的。
这些学者的分界理论大都是以《史记》为依据的。
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是什么?
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是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
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报导的重大事srrQJcyAhH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后经孔子整理修日夏养花网订,《春秋》记录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242年的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历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为这个历史时期的名称。不过,与春秋结束时间不同,其和战国的分界点是战国前身的出现。在《资治通鉴》中,春秋和战国的分界点在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立韩、赵、魏三家为侯国。
春秋战国的分界点主要有公元前481-公元前475年(主要是周敬王逝世时间无法确定)、公元前453年和公元前403年三种说法。
首先看第一个(公元前481-公元前475年)在这一阶段主要发生了勾践称霸(越兵横行於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和田成子杀齐简公(一般认为是田氏代齐的开始)。这种说法主要被史记采用。第二个公元前453年赵魏韩灭智伯。(战国策最早就是写这个的)。第三个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这种说法的代表主要是资治通鉴。
虽然时间上有差别,但是大家公认一般分界的事件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这标志周天子王权的彻底没落。各个国家不再尊周,自立为王,互相攻伐。而春秋时期周天子还是名义上的最高领袖,各诸侯也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名义上还算周王室的属臣。与战国时期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总而言之,春秋战国的分界线虽然时间上还有争论,但标志性事件大家都公认就是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
历史上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点有这几种说法:
1、周敬王崩,周元王即位的西元前475年.郭沫若持这个观点,也是现在的官方观点.
2、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即西日夏养花网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被周天子承认为诸侯,战国七雄正式形成,《资治通鉴》的纪事也是从这一年开始.
3、西元前481年或西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这是以《春秋》的结束年作为分界点的观点.因为“春秋”时代的提法本来就是来自《春秋》.
所以,现在的以西元前475年作为分界点的主要依据是475年处于一个先王去世,新王即位的象征点,而这一年正好也处于周王室愈加衰微,诸侯愈强,战国已初现端倪的时候.
1、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2、分界线:
一般史学界以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为春秋战国分界线。
关于春秋战国断代,历来说法不一:或以《春秋》绝笔之年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为春秋下限;或以周元王元年(前475年)为战国始年,或以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
3、时代分期:
春秋战国分为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
4、春秋时期:
简称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另一说认为春秋五霸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5、战国时期:
简称战国,指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东周后期至秦统一中原前,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6、得名由来:
春秋战国来源于春秋和战国两部分,在中国上古时期,春季和秋季是诸侯朝觐王室的时节。另外,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传统上认为《春秋》是孔子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鲁国史官的集体作品。据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的解释,春秋意指春去秋来,以编年体形式记录史实。
而战国的来源是《战国策》,是国别体的史书,作者是西汉的刘向。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被秦国所灭,所以春秋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西周时期,周天子保持着天下共主的威权。平王东迁以后,东周开始,周室开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义,而无实际的控制能力。中原各国也因社会经济条件不同,大国间争夺霸主的局面出现了,各国的兼并与争霸促成了各个地区的统一。因此,东周时期的社会大动荡,为全国性的统一准备了条件。
文章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