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主要内容
急求初一年级(下)历史书目录!!!!
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出版社是华东师范大学,还有rn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94908033.html?fr=qrl&cid=196&index=2rn这个网站的回答我已经浏览过了、不是我要的回答、知道的人回答一下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三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第七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第八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第九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第十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立
第十一课 宋金南北的对峙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三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十四课 元帝国扩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十五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七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十八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第十九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第二十课 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的象征
第二十一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名族的象征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第二十三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二十四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二十五课 设计奥运火传递路线
——学习与探究之三
附录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历史学习主要网站目录
后记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一课 隋的统一与大运河
第二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第三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第四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第六课 开放与交流
第七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第八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第九课 “贵姓何来”:中华诸姓的来历
——学习与探究之一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第十课 辽、西夏与北宋的对立
第十一课 宋金南北的对峙
第十二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第十三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第十四课 元帝国扩展统一多民族国家基业
第十五课 推动社会进步的科技成就
第十六课 繁荣的宋元文化
第十七课 探究《清明上河图》展现的社会风貌
——学习与探究之二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第十八课 明清帝国的专制统治
第十九课 明清抗击外国侵略的英勇斗争
第二十课 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的象征
第二十一课 大一统气派与中华名族的象征
第二十二课 科学技术与世俗文学
第二十三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第二十四课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第二十五课 设计奥运火传递路线
——学习与探究之三
附录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581-1840)
中国历代王朝表(隋至清)
课外读物推荐书目
历史学习主要网站目录
后记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时,惠州地区成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7、《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3、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4、史称武则天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
5、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一种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黄、绿、蓝等为基本颜色的彩陶制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
6、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 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8、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唐朝太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2、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6、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4、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
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6、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 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河。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 白居易称颂李白、杜甫“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3、 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4、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5、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
3、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4、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定,史称西夏。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6、北宋时,惠州名称正式出现。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2、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
5、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南宋送给金“岁币”。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 宋代人从越南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
4、 宋代,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5、 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6、 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9、 宋朝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
10、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 规定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于士农工之后。
2、 宋代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 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5、 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时,惠州地区成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7、《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3、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4、史称武则天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
5、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一种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黄、绿、蓝等为基本颜色的彩陶制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
6、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 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8、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唐朝太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2、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6、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4、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
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6、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著名的印刷业中心。
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 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著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河。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 白居易称颂李白、杜甫“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3、 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4、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5、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
3、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4、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定,史称西夏。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6、北宋时,惠州名称正式出现。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2、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著名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
5、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南宋送给金“岁币”。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 宋代人从越南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
4、 宋代,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5、 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6、 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9、 宋朝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
10、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 规定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于士农工之后。
2、 宋代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 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5、 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读后感,500字左右,急!!!!
(1)历史总是那么真实,却又那么令人难以面对。 百年之前,帝国主义的侵越打破了那沉重的国门,清朝的统治岌岌可危。众多有志之士在屈辱和愤慨中决绝向前,意图壮大中国,扬我国威。 在这片古老宽辽却硝烟四起的土地上,多少英雄人物为了孕育民族自由站了出来,他们是人,不是神,当然害怕面临死亡,害怕那冷血无情的把把屠刀,支支枪管……他们为了真理和民主的自由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的咆哮声惊醒了沉睡中的雄狮。 辛亥革命,一个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在风雨飘摇的封建统治中,有一批接受了西方先进的文化与思想的青年,为了中华民族的自由与民主,悄然成立了一个个革命的团体。这些团体成为了革命的火种,成了日后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也就是他们,当许多仁人志士还在为如何打破帝王统治的镣铐而冥思苦想时,在中国湖北武汉,武昌起义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为中国从封建统治走向新时代而打响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枪。 1911年10月10日,,新军工程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人率领士兵鸣枪冲出营房,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震动中外的武昌起义爆发了。经过一夜的激烈奋战战,革命军占领武昌。几日后,武汉三镇全部光复 。 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两百多年的清皇朝,还使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也同时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这具有历史意义的革命,为走向民主共和奠定了基础,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可这次革命是偶然爆发的吗?不,他是必然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贫穷愚昧的,只要中国还处于落后挨打的,这次起义一定会爆发,它是封建统治下的必然产物。 时过百年,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尽,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是他们的鲜血和他们的生命的铺垫,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是幸运的,因为我们出生在一个和平幸福的年代,而作为在和平幸福年代的我们必须牢记历史,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品质,努力学习,为我们的社会,为我们的祖国,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2)世界历史
史前人类社会与古代区域文明的形成
两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足迹,人类跨入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工具,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艰苦劳动中,他们学会了使用火,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还创造了最初的艺术和宗教。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从距今五六千年前开始,文明之火在西亚、北非、南亚、东亚、爱琴海地区、拉美、南部非洲等地点燃,最早的国家相继在这些地区诞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的发展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富有特色的区域文明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古代世界文明景观。世界各地区文明的发源和发展虽然在时间上前后不一,但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的欧洲区域文明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文明的终结和中世纪文明的开端。此后,欧洲各地区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基督教是中世界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欧洲文明的方方面面无不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基督教会在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东西欧各自所处的地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基督教世界逐渐形成了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两大文明区。在中世纪初期,西欧文明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1世纪起,城市在西欧兴起,这对其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拜占庭式东欧文明区的中心,在中世纪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保持了高度的繁荣与发展,并成为当时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在周边文明的影响下,东斯拉夫人逐渐走向文明开化,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亚洲区域文明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亚欧大陆,亚洲区域文明的繁荣程度大大超过欧洲文明区域。当中世纪初期的西欧文明处于沉闷状态之时,亚洲区域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等文明则辉煌灿烂,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景象。朝鲜、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加速了自己的发展。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归于统一,并建立起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中世纪时代,由于东西方交通的日渐发达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亚洲文明的成果还持续不断地传播到欧洲,并为西方文明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蒙古人的西征在客观上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15世纪至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展,世界各文明区域和国家开始从原先相对分散和封闭的状态走向整体和开放,殖民扩张体制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化的浪潮由此发端。与之相适应,各文明也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西欧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变。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的一统天下,实行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
在从中世界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欧美各国的发展,资本主义与传统的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而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这一暴力手段,率先在世界上确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迅速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而启蒙运动则是资产阶级在西方世界掀起的思想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因此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结局。
工业文明的产生
步入近代以后,西方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为工业社会。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文明的转型创造了条件。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并迅速扩展到西欧和美国,对全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用蒸汽动力,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它不但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的农业文明时代跨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还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等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争取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权益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宣告诞生。工业革命还拉大了东西方社会的距离,奠定了西强东弱的近代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并向全世界大举扩张。
在欧洲,德、俄等国资产阶级采用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或者改良的方式,使资本主义得到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在欧洲继续高歌猛进。拉丁美洲人民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发动了民族独立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拉丁美洲国家暂时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亚洲,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兵临天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亚洲其他国家虽然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但是都失败了,最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被划入其势力范围。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在瓜分狂潮中,非洲被分割。
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终于完全打破了自古以来东西方文明的分离状态,使东方逐步地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
19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相对稳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时期。
生产力的飞跃使人类文明得到新的提升,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改善。
经济发展又培育了文化的进步。以雨果、狄更斯和贝多芬为代表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关注社会,反映生活,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地区的欧美列强因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剧烈的争斗。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凸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地英国和法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下降,后起的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则明显上升。资本主义各大国之间实力对比的新变化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导致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欧洲高涨的民族主义也对欧洲列强的敌对竞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萨拉热窝一声枪响之后骤然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而且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革命,其中俄国的十月革命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为重大的一次革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重大冲击,影响了现代世界文明的进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和约》调整了西方世界的国际格局,然后又通过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亚体系和太平洋区域的国际格局,从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此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但是,很快就在1929年爆发了大危机,并且迅速影响整个世界。为了解决经济大危机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在民主制架构
中通过国家干预处理危机。英、法等西方民主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但是,德国、日本等国则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侵略,英、法等国推行出卖中小国家,试图牺牲苏联利益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世界各反法西斯侵略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彻底地打败了法西斯,世界文明继续向前发展。
20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科学技术在20世纪突飞猛进。继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了席卷全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宇宙航空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在20世纪也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电视机的普及、信用卡的广泛运用全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使得整个世界变得更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20世纪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和为国争光的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世纪的文学艺术五彩缤纷,流派林立,现实主义传统和现代派创新交相辉映。不论是现代摇滚乐、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还是意识流的文学创作,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反上流社会、反正统艺术风格、否定正统规范的倾向,但是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内心世界。
当代世界的多元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战后两极国际格局导致美苏之间的冷战,而两极国际格局主导世界40余年。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对世界安全构成严重的挑战。在两极国际格局中,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和日本既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也遭受了经济的“滞胀”和不景气,苏联及东欧集团则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解体和发生剧变,冷战也由此而宣告终结。战后西欧走上了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并在后冷战时期建立了欧洲联盟和实现了货币一体化。通过战后的非殖民化,亚非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形成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发生重大影响。冷战结束后,虽然整个世界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地区冲突和动荡,但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困人口扩大化、国际恐怖活动升级等全球性问题则等待着人类携手解决,联合国的作用因此而日益凸现。
望采纳。
(2)世界历史
史前人类社会与古代区域文明的形成
两三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足迹,人类跨入了漫长的原始社会。原始人类以石器为主要工具,在适应和改造自然的艰苦劳动中,他们学会了使用火,发明了农业和畜牧业,还创造了最初的艺术和宗教。随着金属工具的出现和文字的发明,从距今五六千年前开始,文明之火在西亚、北非、南亚、东亚、爱琴海地区、拉美、南部非洲等地点燃,最早的国家相继在这些地区诞生。世界各民族、各地区文明的发展既有共同之处,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些富有特色的区域文明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古代世界文明景观。世界各地区文明的发源和发展虽然在时间上前后不一,但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世纪的欧洲区域文明
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古代文明的终结和中世纪文明的开端。此后,欧洲各地区逐渐进入封建社会。基督教是中世界欧洲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欧洲文明的方方面面无不打上基督教的烙印,基督教会在欧洲人的社会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由于东西欧各自所处的地理、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不同,基督教世界逐渐形成了以拜占庭为中心的东正教和以罗马为中心的天主教两大文明区。在中世纪初期,西欧文明发展较为缓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11世纪起,城市在西欧兴起,这对其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拜占庭式东欧文明区的中心,在中世纪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它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保持了高度的繁荣与发展,并成为当时东西方文明交往的桥梁。在周边文明的影响下,东斯拉夫人逐渐走向文明开化,在莫斯科公国的基础上,形成了统一的俄罗斯国家。
亚洲区域文明的发展
在中世纪的亚欧大陆,亚洲区域文明的繁荣程度大大超过欧洲文明区域。当中世纪初期的西欧文明处于沉闷状态之时,亚洲区域的中国、朝鲜、日本、印度、阿拉伯等文明则辉煌灿烂,呈现了多姿多彩的景象。朝鲜、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的过程中,加速了自己的发展。阿拉伯人在伊斯兰教的旗帜下归于统一,并建立起一个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在中世纪时代,由于东西方交通的日渐发达和经济、文化交流的日渐频繁,亚洲文明的成果还持续不断地传播到欧洲,并为西方文明的复兴和发展作出了贡献。阿拉伯人充当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使者,蒙古人的西征在客观上打开了东西方交流的通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从区域文明向全球文明的过渡
15世纪至16世纪,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和西欧国家的对外扩展,世界各文明区域和国家开始从原先相对分散和封闭的状态走向整体和开放,殖民扩张体制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全球化的浪潮由此发端。与之相适应,各文明也在思想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西欧通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实现了从中世纪向近代的转变。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确立起了西方文化中的人文主义传统。宗教改革打破了罗马天主教的一统天下,实行了教会的民族化,建立起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教。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的建立
在从中世界向近代转变的过程中,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因素在欧美各国的发展,资本主义与传统的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新兴的资产阶级强烈要求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从而为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这一暴力手段,率先在世界上确立起了资本主义制度,从而迅速走向了近代化的道路,而启蒙运动则是资产阶级在西方世界掀起的思想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由于各国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因此欧美各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结局。
工业文明的产生
步入近代以后,西方逐渐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发展为工业社会。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工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文明的转型创造了条件。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发端于英国,并迅速扩展到西欧和美国,对全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工业革命使用蒸汽动力,以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操作,它不但实现了人类生产技术史上的一次巨大飞跃,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由传统的农业文明时代跨入工业文明时代。工业革命还引发社会阶级结构的变化,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等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从产生之日起就开始为争取自己的经济和政治权益展开了一系列斗争,工人运动蓬勃发展。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马克思主义宣告诞生。工业革命还拉大了东西方社会的距离,奠定了西强东弱的近代世界格局。
资本主义的全球性扩张
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西欧迅速发展,并向全世界大举扩张。
在欧洲,德、俄等国资产阶级采用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或者改良的方式,使资本主义得到长足发展。资本主义在欧洲继续高歌猛进。拉丁美洲人民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发动了民族独立战争。战争的胜利使拉丁美洲国家暂时摆脱了西方的殖民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在亚洲,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兵临天下,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摆脱了沦为殖民地的厄运,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亚洲其他国家虽然也采取各种方式进行抵抗,但是都失败了,最后沦为西方的殖民地或被划入其势力范围。由于双方力量对比过于悬殊,在瓜分狂潮中,非洲被分割。
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终于完全打破了自古以来东西方文明的分离状态,使东方逐步地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科技革命与19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文化
19世纪70年代,西方发生了第二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的变革,而且也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由于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国家的经济得到相对稳定的发展,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时期。
生产力的飞跃使人类文明得到新的提升,同时也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加速向城市集中,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获得明显改善。
经济发展又培育了文化的进步。以雨果、狄更斯和贝多芬为代表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关注社会,反映生活,创作出一大批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学艺术作品。这些作品成为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十月革命
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和第二次科技革命的发展,处于资本主义世界中心地区的欧美列强因发展的不平衡而产生剧烈的争斗。资本主义文明的弊端凸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老牌资本主义殖民地英国和法国的综合国力相对下降,后起的德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则明显上升。资本主义各大国之间实力对比的新变化引起了欧洲列强的激烈竞争,为了争夺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导致欧洲形成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欧洲高涨的民族主义也对欧洲列强的敌对竞争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萨拉热窝一声枪响之后骤然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给人类带来了空前的灾难,而且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革命,其中俄国的十月革命是对世界历史影响最为重大的一次革命。十月革命的成功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重大冲击,影响了现代世界文明的进程。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通过《凡尔赛和约》调整了西方世界的国际格局,然后又通过华盛顿会议调整了亚体系和太平洋区域的国际格局,从而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此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曾出现短暂的经济繁荣,但是,很快就在1929年爆发了大危机,并且迅速影响整个世界。为了解决经济大危机所产生的一系列社会矛盾,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在民主制架构
中通过国家干预处理危机。英、法等西方民主国家也采取了类似的方法。但是,德国、日本等国则在经济大危机的冲击下建立起法西斯专政,走上摧毁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面对法西斯国家的扩张和侵略,英、法等国推行出卖中小国家,试图牺牲苏联利益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在世界各反法西斯侵略国家的共同努力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最终彻底地打败了法西斯,世界文明继续向前发展。
20世纪的科技与文化
科学技术在20世纪突飞猛进。继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之后,20世纪40年代末开始了席卷全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宇宙航空技术以及生物工程技术等高新科技对人类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文明的发展。人类的日常生活在20世纪也发生巨大变化。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电视机的普及、信用卡的广泛运用全面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也使得整个世界变得更小。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是20世纪人类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激励人们不断超越自我和为国争光的同时,也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很大的贡献。20世纪的文学艺术五彩缤纷,流派林立,现实主义传统和现代派创新交相辉映。不论是现代摇滚乐、超现实主义的绘画,还是意识流的文学创作,都在很大的程度上具有反上流社会、反正统艺术风格、否定正统规范的倾向,但是却在很大的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的内心世界。
当代世界的多元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战后两极国际格局导致美苏之间的冷战,而两极国际格局主导世界40余年。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对世界安全构成严重的挑战。在两极国际格局中,美国及其西方盟国和日本既经历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重大变革,也遭受了经济的“滞胀”和不景气,苏联及东欧集团则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解体和发生剧变,冷战也由此而宣告终结。战后西欧走上了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并在后冷战时期建立了欧洲联盟和实现了货币一体化。通过战后的非殖民化,亚非拉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走上了独立的道路,形成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对两极格局的发展演变发生重大影响。冷战结束后,虽然整个世界仍然存在着一系列地区冲突和动荡,但是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诸如生态环境恶化、贫困人口扩大化、国际恐怖活动升级等全球性问题则等待着人类携手解决,联合国的作用因此而日益凸现。
望采纳。
初一历史主要内容
完整一些1、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亚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如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5、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6、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7、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58、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支五代的历史。
60、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 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
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 (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68、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69、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国的统治。
70、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7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7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5、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6、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79、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8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2、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房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4、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6、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88、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有顾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89、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郑板桥《兰竹图》、东洪绶《西厢记》画的插图。
二、连线题:
1、把下列时间、人物、朝代、都城相连 2、把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相连
时间 人物 朝代 都城 契丹族 金 元昊
518年 赵构 隋朝 临安 党项族 契丹 阿保机
618年 杨坚 唐朝 长安 女真族 西夏 阿骨打
960年 李渊 北宋 长安
1127年 赵匡胤 南宋 东京 3、将下列左右相关内容相连
1206年 忽必烈 蒙古国 北京 冰裂纹瓷器 临安
1271年 朱元璋 元朝 斡难河畔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 开封
1368年 皇太极 明朝 大都 闻名世界的宋朝大商港 浙江哥窑
1636年 铁木真 清朝 南京 北宋都城 广州
4、将下列作者与作品相连 5、将下列内容相连
《过零丁洋》 关汉卿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红楼梦》
《梦溪笔谈》 司马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
《资治通鉴》 沈括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水浒传》
《窦娥冤》 文天祥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西游记》
6、将下列相关内容相连 7、将下列朝代与都城及古今地名相连
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北京 唐朝 东京 西安
清代后来居上的丝织业中心 南京 北宋 长安 开封
明清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苏州 南宋 临安 北京
明清时期北方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景德镇 元朝 建康 杭州
陈 大都 南京
8、将下列年代与事件相连: 9、 将下列年代与发生的确良事情相连
1368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589年 隋朝灭亡
1421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 605年 陈朝被灭
1553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618年 唐朝灭亡
1662年 明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907年 开通大运河
10、将下列历史上的称呼与人物及代表作11、将下列人物与相关事件相连:
诗仙 吴道子 《早发白帝城》 张玄素 敢于直言,进谏二百多次
诗圣 李 白 “三吏”、“三别” 唐太宗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画圣 杜 甫 《送子天王图》 魏 征 反对唐太宗在洛阳修建宫殿
武则天 任用“房谋杜断”
12、将下列时间与事件相连: 13、将下列事件与人物相连:
10世纪初 北宋建立 设殿阁大学士 乾隆帝
960年 南宋灭亡 转战东南沿海抗倭 明太祖
1206年 契丹国建立 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1276年 蒙古国建立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戚继光
三、问答题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列举题: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ibrgMOx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
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最期的资本家 最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
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访是居民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最为重要。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则天。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4、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5、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成为“和同为一家”了。
26、8世纪中前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领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亚
27、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28、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专心翻译佛经,还写成《大唐西域记》。
29、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唐朝长安是当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0、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特产居唐朝进口首次。
3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32、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杰出的医学家孙思邈,毕生心血写成《千金方》,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34、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都城在上京。
36、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
37、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史称北宋。
38、1127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将岳飞在堰城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东南沿海的广州、泉州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41、唐朝时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42、北宋时蜀地丝织品“号为寇天下”。江浙的丝绸产量高,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江浙。
43、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浙江哥窑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45、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侨胞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两色的衣服。由于士大夫的提倡,妇女缠足的陋习。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为多;南宋吃鱼多。宋代时,北方以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50、今天的传统节日,像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最为重视。
51、1206年,蒙古贵族如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
5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意大利旅行家马克可•波罗的著作《马克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54、元朝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省,简称“行省”。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55、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56、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57、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58、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的科学成就有《梦溪笔谈》、创制“十二气历”。我国元朝时的著名天文学家和水利专家郭守敬的科学成就有《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与现在公历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编写《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支五代的历史。
60、北宋时期的山水画家郭熙、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张择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图》、元代最著名的画家是赵孟 的作品《秋郊饮马图》被称为“神品”
61、人称“宋四家”指苏轼、黄庭坚、米 (fU)、蔡襄。
62、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63、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进行对臣民的监查、侦查。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64、北平的燕王朱棣,打出“靖难”旗号,起兵反对建文帝,称帝。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65、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成功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
66、元末明初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67、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68、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69、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对国的统治。
70、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乾隆帝时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造成了“文字狱”。
7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7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7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在雅克萨和尼布楚修建城堡。康熙帝命令清军水陆并进,击毙侵略军头目托尔布津被迫投降。
74、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尼布楚条约》。这个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75、顺治帝接见西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西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76、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77、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新疆地区进行管辖、设置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78、1771年初英勇的扈特部众,在杰出的首领渥巴锡的领导下,毅然踏上了回归祖国的征途。清朝伊犁将军和乾隆帝先后接见了渥巴锡并妥善安置了土尔扈特部众。
79、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屿。清朝疆域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80、明代从外国引进的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在不少地方推广种植。
81、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畅销海内外。
82、明清时期 ,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贸易城市。
83、明朝中期以后,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他们开设机房,雇用机工进行生产,出现了“机房出资,机工出力”的生产方式。机房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用工人。他们之间这种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84、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清朝统一台湾以后开放四个港口,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后来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其它港口。
85、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86、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徐光启关于农业生产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欧洲的水利技术的著作《农政全书》。
87、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和《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明朝中期的《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地位。
88、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有顾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出《牡丹亭》。清朝中后期以微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它剧种的一曲调和表演方法,在19世纪中期初步形成一个新的剧种——京剧。
89、明朝书法家董其昌的作品兼有“颜骨赵姿”之美。明末画家徐渭的作品《墨葡萄图》、郑板桥《兰竹图》、东洪绶《西厢记》画的插图。
二、连线题:
1、把下列时间、人物、朝代、都城相连 2、把各少数民族政权建立相连
时间 人物 朝代 都城 契丹族 金 元昊
518年 赵构 隋朝 临安 党项族 契丹 阿保机
618年 杨坚 唐朝 长安 女真族 西夏 阿骨打
960年 李渊 北宋 长安
1127年 赵匡胤 南宋 东京 3、将下列左右相关内容相连
1206年 忽必烈 蒙古国 北京 冰裂纹瓷器 临安
1271年 朱元璋 元朝 斡难河畔 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 开封
1368年 皇太极 明朝 大都 闻名世界的宋朝大商港 浙江哥窑
1636年 铁木真 清朝 南京 北宋都城 广州
4、将下列作者与作品相连 5、将下列内容相连
《过零丁洋》 关汉卿 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红楼梦》
《梦溪笔谈》 司马光 我国第一部以农民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三国演义》
《资治通鉴》 沈括 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水浒传》
《窦娥冤》 文天祥 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西游记》
6、将下列相关内容相连 7、将下列朝代与都城及古今地名相连
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北京 唐朝 东京 西安
清代后来居上的丝织业中心 南京 北宋 长安 开封
明清全国的制瓷业中心 苏州 南宋 临安 北京
明清时期北方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景德镇 元朝 建康 杭州
陈 大都 南京
8、将下列年代与事件相连: 9、 将下列年代与发生的确良事情相连
1368年 郑成功收复台湾 589年 隋朝灭亡
1421年 葡萄牙殖民者攫取澳门居住 605年 陈朝被灭
1553年 明成祖迁都北京 618年 唐朝灭亡
1662年 明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907年 开通大运河
10、将下列历史上的称呼与人物及代表作11、将下列人物与相关事件相连:
诗仙 吴道子 《早发白帝城》 张玄素 敢于直言,进谏二百多次
诗圣 李 白 “三吏”、“三别” 唐太宗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画圣 杜 甫 《送子天王图》 魏 征 反对唐太宗在洛阳修建宫殿
武则天 任用“房谋杜断”
12、将下列时间与事件相连: 13、将下列事件与人物相连:
10世纪初 北宋建立 设殿阁大学士 乾隆帝
960年 南宋灭亡 转战东南沿海抗倭 明太祖
1206年 契丹国建立 撤销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1276年 蒙古国建立 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 戚继光
三、问答题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
(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列举题: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ibrgMOx料分析题: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
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最期的资本家 最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出现在明朝中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天朝指清朝 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 是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初中历史讲得都是中国古代史,初一的历史从三皇五帝开始,经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一直到三国。喜欢历史的同学都会发现整个历史书讲得都是各个朝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抓住这些,就能学好初一历史。
到图书馆找,那里齐全
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人教版 全套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经济繁荣,在长安、洛阳一带建立起了许多储存粮食、布匹的大仓库。
3、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 贞观之治
1、隋朝与秦朝很像,只有两位皇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统治后期,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王朝瓦解。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后传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 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的经济繁荣表现在:(一)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二)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三)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3、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回鹘。
4、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后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
5、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6、唐太宗为什么受到各少数民族的尊重?
答:他实行的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不分贵贱,平等对待,因此受到各族拥戴。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
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5、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新罗盛世以后,派遣世界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6、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玄奘西游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他被成为诗仙。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被后人称为“诗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别”他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秦中吟》、《新乐府》,讽喻社会,同情人民是这类诗的代表作。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柳公权自创“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
2、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是《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吴道子开创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3、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4、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创新,呈现盛世特色。主要有《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等。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那时候唐已灭亡,出现格局混战局面,黄河流域相继有五个朝代控制,合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党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1127年,赵构称帝,都城在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收复了建康,后金军大举进攻,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8、评价岳飞?——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9、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④江南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江南。
2、宋朝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棉花和茶叶也在江南广泛种植。
3、宋朝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4、宋代商业繁荣,著名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6、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①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节俭,后来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②宋朝人的食: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③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院内还种有花草;④宋朝人的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⑤宋朝人的娱乐: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⑥宋朝人的节日: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
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4、元世祖时期,①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②交通运输: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③外交:中外交流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其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④政治: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元政府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已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5、宋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④回族开始形成。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国家有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战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司南”北宋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思想家•培根(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指的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同步P81材料题第9题
7、①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提出“石油”这一名称。②郭守敬:元初编写《授时历》,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经过五代到两宋发展很大,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
3、苏轼(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两宋之交),词风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南宋),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看。”——辛弃疾
4、元朝戏剧空前发展,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5、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突出的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创作中。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6、元代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有人称赞他的画属于“神品”。
7、“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清君权的加强
1、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3、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①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③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④八股取士。
4、“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这句话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而摧残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要严重得多。这句话表明明朝的科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危害很大。
5、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于君权的加强。
6、“靖难之役”指的是燕王朱棣反对建文帝的战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削藩政策;在锦衣卫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1405~1433年,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郑和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这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雄条件:、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明朝前期,条件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最根本的原因。②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③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影响):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海波平”的意思是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句话表现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他抵御外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朝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日夏养花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清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①雍正帝设内阁六部,同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②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议政王大臣名存实亡。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③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
4、“文字狱”的消极影响: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并开发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雅克萨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带领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结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4、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
答: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民为捍卫祖国的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略技术得当,广大将士英勇作战,各族人民积极支持;而沙俄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侵略军人数较少,就决定了中国的胜利。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颁布法令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2、乾隆时期,在维吾尔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且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渥巴锡的带领下,粉碎沙俄军队的追击,回归祖国,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妥善的安置,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玉米、甘薯、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农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丝织业发展也很迅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3、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是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4、面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政府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5、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6、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利弊分析):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由于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各朝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的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该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同时代的科学家徐光启代表作是《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①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④曹雪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明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封建礼教。
4、明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形成了百家争艳的局面。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京剧。
5、明朝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代表人物董其昌。明朝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明末徐渭,善用泼墨,代表作《墨葡萄图》。“扬州八怪”发展了其手法,作品很多,如郑板桥的《兰竹图》、陈洪绶为《西厢记》等作品的插图。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文帝统治期间,隋朝经济繁荣,在长安、洛阳一带建立起了许多储存粮食、布匹的大仓库。
3、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
第2课 贞观之治
1、隋朝与秦朝很像,只有两位皇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统治后期,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隋王朝瓦解。隋朝:581~618年
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高祖退位后传为李世民,即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重视发展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位宰相:房玄龄、杜如晦。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改唐朝的国号为周,在位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6、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这句话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这句话表明了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
第3课 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年号开元,在他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2、唐玄宗在位前期的统治跟唐太宗的相似点有: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注意节俭等。
3、唐朝的经济繁荣表现在:(一)农业方面:①水利事业发达;②耕作技术和栽培方法的进步;③新植物品种的出现(有新蔬菜品种和茶叶。唐朝时,饮茶之风全国范围盛行,江南成为种植水稻和茶叶的重要产地)④生产工具的改进——曲辕犁和筒车。(二)手工业方面:①丝织业发达;②陶瓷业发达(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三)商业方面: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洛阳、广州、扬州。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1、科举制的产生:①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吏②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①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②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将诗赋作为进士科的主要内容。
3、科举制对隋唐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8世纪初,唐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赞普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
3、回纥是维吾尔族的祖先,其首领被唐玄宗封为怀仁可汗,后来回纥改名回鹘。
4、7世纪末,靺鞨族的一支粟末靺鞨统一各部,建立起政权,后唐玄宗在那里设州,以其首领为都督,封渤海郡王。
5、六诏居民是彝族和白族的祖先。后来南诏统一六诏,唐玄宗封其首领为云南王。
6、唐太宗为什么受到各少数民族的尊重?
答:他实行的开明的少数民族政策,不分贵贱,平等对待,因此受到各族拥戴。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都称中国人为“唐人”。
2、“天竺”指今印度半岛;“大食”指今阿拉伯半岛;“波斯”指今伊朗。
3、隋唐,中日两国交往非常频繁。日本为了学习我们唐朝先进的文化,派遣了许多使者来到中国,这些使者被称为“遣唐使”。
4、唐玄宗时,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的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两国的友好和文化传播作出重大的贡献。
5、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和隋唐来往频繁。新罗盛世以后,派遣世界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6、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玄奘西游取经,并写成《大唐西域记》。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2、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唐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李白的诗歌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他被成为诗仙。杜甫的诗歌深刻反映,被后人称为“诗史”,代表作是“三吏”“三别”他被称为“诗圣”。白居易生活在唐朝中期,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秦中吟》、《新乐府》,讽喻社会,同情人民是这类诗的代表作。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1、唐朝书法,名家辈出,最著名的当推颜真卿和柳公权。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颜真卿,他自创“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柳公权自创“柳体”,代表作:《玄秘塔碑》。后人把他们并称为“颜筋柳骨”。
2、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大量出现。影响较大的有唐朝的阎立本和吴道子。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代表作是《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吴道子开创写意画先河,被后世称为“画圣”,代表作是《送子天王图》。
3、石窟艺术在隋唐时期大为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彩塑和壁画,其内容主要是宣扬佛教,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4、隋唐时期的音乐、舞蹈,大量吸收了西域各族和周边各国的传统乐舞并加以创新,呈现盛世特色。主要有《霓裳羽衣曲》、《秦王破阵乐》等。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那时候唐已灭亡,出现格局混战局面,黄河流域相继有五个朝代控制,合称五代。
2、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3、北宋宋真宗时期,辽军大举进攻北宋,宋真宗来到澶州城亲自作战,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议和,辽朝退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4、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北宋党交战,双方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北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
5、12世纪初,女真族的首领阿骨打,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阿骨打就是金太祖。
6、金建立后,先灭辽,后又于1127年灭掉北宋。1127年,赵构称帝,都城在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7、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岳飞,收复了建康,后金军大举进攻,他带领的岳家军英勇杀敌,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后来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了岳飞.
8、评价岳飞?——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9、岳飞被害后,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后金迁都燕京,改名为中都。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五代十国、宋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②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③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条件比较优越;④江南统治者重视农业发展;⑤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共同开发了江南。
2、宋朝政府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在江南很快得到推广。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棉花和茶叶也在江南广泛种植。
3、宋朝南方手工业的发展,包括丝织业水平的提高、棉织业的兴起、制瓷业的成就和造船业的发展。蜀地丝织品“号为冠天下”,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宋朝的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4、宋代商业繁荣,著名的商业都市是开封和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宋朝的海外贸易很发达,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5、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6、从唐朝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①宋朝人的衣:宋初崇尚节俭,后来统治者的衣饰精美华丽,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②宋朝人的食:饮食非常丰富,夜市的小吃很多,有冷饮,肉食以羊肉、鱼为主;③宋朝人的住:住四合院,屋顶以草或瓦覆盖,院内还种有花草;④宋朝人的行:有牛车、马车、轿,还可骑驴、骡,出门有旅店;⑤宋朝人的娱乐:北宋东京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瓦子的盛行主要是因为当时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丰富起来。⑥宋朝人的节日: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元旦,也就是我们今天的春节。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铁木真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蒙古国,蒙古贵族尊称他为成吉思汗。
2、蒙古建立后,先后灭掉了西夏和金,忽必烈继承汗位,1271年定国号为元,定都于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后于1276年,灭掉了南宋。
3、当时最著名的抗元英雄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话表现出文天祥被俘之后,不畏强暴,宁死不屈的崇高气节。
4、元世祖时期,①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②交通运输:为便利南粮北运,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与原有运河连通,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③外交:中外交流频繁,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元世祖时来华居住了十几年,其著作《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④政治:为了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开始于元朝。元政府还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已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今台湾)的管辖。
5、宋朝时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元朝民族融合发展主要表现在:①汉族人民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迁入内地,同汉族等杂居相处;③契丹、女真等族与汉族的融合;④回族开始形成。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1、宋元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广泛使用,是这一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
2、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活字印刷术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国家有活字印刷术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3、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战国,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司南”北宋针,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并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开始应用于航海事业。后来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4、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广泛应用于战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上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5、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发展的重大贡献。
6、“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英国思想家•培根(培根所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指的是中国发明的火药、印刷术、指南针)同步P81材料题第9题
7、①沈括:创制“十二气历”,提出“石油”这一名称。②郭守敬:元初编写《授时历》,主持开凿了北京附近的通惠河。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1、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该书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2、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唐朝时已出现,最初在民间流行。词经过五代到两宋发展很大,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其中三位杰出的词人是苏轼、辛弃疾和李清照。
3、苏轼(北宋),词风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李清照(两宋之交),词风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辛弃疾(南宋),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看。”——辛弃疾
4、元朝戏剧空前发展,出现了元曲。元曲由杂剧和散曲组成。代表人物是关汉卿,代表作是《窦娥冤》。
5、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突出的体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创作中。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作品。
6、元代著名的画家是赵孟頫,他的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无不传神,有人称赞他的画属于“神品”。
7、“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第15课 明清君权的加强
1、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皇帝,建立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2、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空前强化的时期。
3、明朝前期加强君权的措施有:①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②设立锦衣卫,监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由皇帝直接指挥;③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④八股取士。
4、“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这句话的意思是八股的危害相当于秦始皇的焚书,而摧残人材比秦始皇在咸阳郊外坑儒还要严重得多。这句话表明明朝的科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危害很大。
5、明太祖的分封藩王不利于君权的加强。
6、“靖难之役”指的是燕王朱棣反对建文帝的战役,以燕王的胜利告终。朱棣称帝,他就是明成祖,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削藩政策;在锦衣卫外增设特务机构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1405~1433年,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下西洋。郑和前后七下西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郑和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①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这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雄条件:、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明朝前期,条件厚的物质基础,这是最根本的原因。②唐宋以来,我国的造船技术不断提高,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地理知识的积累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③郑和从小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
3、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影响):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4、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明朝著名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寇,使东南沿海的倭患被平息了。
5、“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海波平”的意思是荡平侵扰我国东南沿海的倭寇,这句话表现了他不求名利的高尚品德,表达了他抵御外辱,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的坚强决心。
6、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第17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朝后期,女真杰出首领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后来努尔哈赤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日夏养花网。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改国号为清。1644年,清军入清关,迁都北京,逐步建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3、清朝强化君主集权的措施:①雍正帝设内阁六部,同时保留议政王大臣会议②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大臣组成。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议政王大臣名存实亡。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③大兴“文字狱”,从思想领域控制知识分子。
4、“文字狱”的消极影响:清朝的文字狱,造成了社会的恐怖,摧残了人才。许多知识分子不敢过问政治,从而禁锢思想,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第18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入侵我国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复并开发台湾。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在台湾设置台湾府。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3、17世纪中期,沙皇俄国侵略我国黑龙江流域,占领雅克萨和尼布楚。清朝康熙皇帝带领清军和各族人民,进行了两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结果沙俄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4、1689年,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5、雅克萨之战胜利的原因是?
答:雅克萨之战是中国军民为捍卫祖国的领土主权而进行的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战略技术得当,广大将士英勇作战,各族人民积极支持;而沙俄进行的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侵略军人数较少,就决定了中国的胜利。
第19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顺治帝正式赐予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又赐予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后颁布法令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2、乾隆时期,在维吾尔族等人民的支持下,清军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并且设置了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3、乾隆时期,土尔扈特部在杰出首领渥巴锡渥巴锡的带领下,粉碎沙俄军队的追击,回归祖国,返回新疆,受到清政府妥善的安置,土尔扈特部的回归,为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谱写了光辉的篇章。
4、清朝的统一,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第20课 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明朝时期从外国引进玉米、甘薯、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农作物在我国广泛种植。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现出一批棉纺织业基地。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丝织业发展也很迅速。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2、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3、明朝中后期,在苏州、松江等地的纺织业中出现了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一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这是早期资本主义的萌芽。
4、面对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朝政府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采取的是“闭关锁国”的外交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5、清朝统一台湾后,开放四个港口进行对外贸易,后来又关闭其他港口,只留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
6、对闭关锁国政策的评价(利弊分析):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由于闭关锁国,使中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21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1、明成祖时,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了北京城,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紫禁城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2、万里长城自秦始皇修建后,各朝不断整修,明朝又大规模修筑,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嘉峪关,全长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编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是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明末,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编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反映了我国当时的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该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同时代的科学家徐光启代表作是《农政全书》,是一部农业百科全书。介绍了欧洲的水利技术,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第22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1、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的创作进入成熟阶段。
2、①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
④曹雪芹《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深刻鞭挞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明清时期,戏剧表演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动。汤显祖是明后期最富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牡丹亭》批判了封建礼教。
4、明朝中后期,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形成了百家争艳的局面。后来以徽剧、汉调为基础,融合吸收了其他剧种的曲调和表演方法,19世纪中期形成了京剧。
5、明朝书法以行书草书见长,代表人物董其昌。明朝绘画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明末徐渭,善用泼墨,代表作《墨葡萄图》。“扬州八怪”发展了其手法,作品很多,如郑板桥的《兰竹图》、陈洪绶为《西厢记》等作品的插图。
七年级上册历史书的主要内容
1、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 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 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2、 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3、 北京人还保持人猿的某些特征,但手脚分工明显,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4、 北京人往往几十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群居生活,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5、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6、 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7、 山顶洞人能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他们已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和别的原始人交换生活用品,山顶洞人已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他们死后还要埋葬。
8、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一个氏族有几十个人,由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使用公有的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9、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10、 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11、 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渔叉、渔钩等打猎捕鱼。
12、 半坡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他们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陶器上还出现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就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
★第一课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中国是世界上ibrgMOx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他们还会饲养家禽,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灭亡: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李斯建议)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2.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1.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汉武帝时,从匈奴手里夺取可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军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2.昭君出塞
汉元帝将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x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x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5、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4.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6.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3.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注。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日夏养花网,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 “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http://www.rixia.cc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 “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1.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1.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第七、八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1.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2.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4.莫高窟: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尤以精美壁画著名。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12世纪初,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2.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北宋最大)。
2.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对x藏的管辖,x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第十三、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5.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6.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
★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负责对臣民的监查、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政府还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第十八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第十九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顺治帝接见x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x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x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x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二十课 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明清经济的发展:
(1)明代从国外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作物。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3)景德镇市全国的制瓷中心。
(4)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5)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机户和机工。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城中心的紫禁城(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录了我国手工业成就。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第二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1.中国是世界上ibrgMOx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 干栏式房子 便于通风防潮;他们还会饲养家禽,制造陶器、玉器、乐器。
★第四课 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灭亡:国人暴动,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第五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造型雄伟)和四羊方尊(造型精美)。
2.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那里出土的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引起中外人士的瞩目。
★第六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一、春秋争霸
1.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史称“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2.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令,逐步成为春秋第一霸主。
3.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城濮大战后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百年后,楚庄王做了中原霸主。
二、战国七雄
1.战国七雄按东南西北到中间的顺序排列为齐、楚、秦、燕、赵、魏、韩。
2.发生于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决定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
★第七课 大变革的时代
一、著名的都江堰
战国时期,李冰为秦国修筑的都江堰是举世闻名的防洪灌溉工程。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二、商鞅变法
1.时间、地点:公元前356年,秦国。
2.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③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3.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了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第八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
★第九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1.孔子是春秋晚期人,其言论记录在《论语》中,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上提出: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论语》由孔子弟子整理编写。
2.老子是春秋晚期人,其学说记录在《道德经》中,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道德经》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
3.墨子是战国时期人,主张 “兼爱”、“非攻”,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支持正义战争。
4.孟子是战国人,认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强调保护环境。 5.韩非是战国末期人,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制 。
6.孙武是春秋晚期人,著有《孙子兵法》一书,其军事思想是:“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第十课 “秦王扫六合”
一、秦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灭六国时间: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
2.秦朝建立:前221年,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3.中央集权统治的建立
(1)目的:为了加强统治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2)最高统治者是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3)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县制起源于商鞅变法,一直沿用到今天)
二、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政治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使用圆开方孔铜钱)、度量衡。
3.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思想上:焚书坑儒。(李斯建议)
5.军事上:反击匈奴,北筑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南凿灵渠,开发南疆。
6.秦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度。
★第十二课 大一统的汉朝
1.文景之治
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
2.汉武帝的大一统具体措施:
(1)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削弱了诸侯国的力量;
(2)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统治地位由此确立。
(3)军事上:对匈奴展开多次大规模的反击战,基本解除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4)经济上: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十四课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
1.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汉武帝时,从匈奴手里夺取可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军出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2.昭君出塞
汉元帝将昭君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单于。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位置:西汉时期,人们把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x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两次通西域:
(1)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联络大月氏人夹击匈奴)
(2)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友好交往)
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x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往西亚,再往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作用: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的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积极的作用。
5、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第十六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出现在西汉早期。
2.东汉改进造纸术的重要历史人物是蔡伦。意义: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由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
4.东汉时期的张衡制造的地动仪。作用:测定地震的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5.东汉华佗最早制成了“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主要著作《五禽戏》。
6.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书中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德高尚,医术高明,后世尊称他为“医圣”。
★第十七课 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1.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他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代。著有《史记》,《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第二十课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4世纪后期,我国东北地区鲜卑族的一支强大起来,建立了北魏,439年,统一黄河流域。当时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生产、生活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孝文帝改革措施包括:
①在朝廷中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②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③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⑤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⑥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2.改革的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第二十一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1.南朝的祖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确定为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北朝的贾思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农学家。所著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齐民要术》总结了北方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
3.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注。
★第二十二课 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1.书法艺术:
(1)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的时间:东汉末年。
(2)演变:魏晋时期,书法字体由篆书、隶书转化到楷书,草书和行书也逐渐流行。
(3)书圣:东晋的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二、绘画:魏晋南北朝时绘画艺术有较大发展,东晋的顾恺之最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石窟艺术: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附近的龙门石窟,是著名的两大石窟。
七年级(下册)
★第一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1.大运河的开通:
(1)时间与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运河三点: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日夏养花网,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3)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并连接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4)大运河的开通作用:①加强了南北交通②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③大大促进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第二课 “贞观之治”
1.隋朝灭亡: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3.武则天及其统治: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发展农业生产,选拔人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进一步发展,国力不http://www.rixia.cc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贞观之治: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第三课 “开元盛世”
1.唐朝的社会经济:
(1)茶树种植:茶叶生产在江南占有重要地位,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
(2)农业生产工具改进: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3)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4)商业: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2.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
3.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4.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第四课 科举制的创立
1.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3.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三位重要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4.科举制度的完善:唐太宗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大力提倡科举,开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把诗赋作为进士科考试的主要内容。
4.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 “和同为一家”
1.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吐蕃的首领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
(2)唐朝时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3)8世纪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经“和同为一家”了。
★第六课 对外友好往来
1.与日本的交往
(1)日本人东来:隋朝时已经有日本遣使者到来,到唐朝时,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遣唐使回国后,很受重用。他们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大化改新)。
(2)鉴真东渡: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至第六次才成功。他在日本传播唐朝文化,他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3玄奘西游: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贞观初年,去天竺取经,带回大量佛经,还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
4.与新罗交往: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第七、八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1.建筑: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700多年后,欧洲才建成类似的桥。
2.印刷: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唐诗: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李白(诗仙)、杜甫(诗圣)、白居易。。
4.莫高窟: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尤以精美壁画著名。
★第九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12世纪初,女真的杰出首领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他就是金太祖。
2.南宋建立:1127年金灭北宋,同年赵构登上皇位,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3.岳飞班师后,宋金达成和议,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第十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南宋时最大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它的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北宋最大)。
2.宋朝的海外贸易发达,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元朝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5.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第十二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从此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2.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
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闻名世界的商业大都市。记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的《马可•波罗行纪》一书,描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4.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元世祖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元政府加强对x藏的管辖,x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还加强对琉球的管辖。
★第十三、十四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二)
1.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它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是我国人民的伟大发明,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南宋时海外贸易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3.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4.北宋的司马光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至五代的历史。
5.北宋文学家苏轼,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两宋之交的李清照作品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格外清新自然。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6.北宋时期的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是风俗画《清明上河图》,描绘了东京汴河沿岸的繁华
★第十五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1.1368年初,朱元璋以应天为都城,改称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他就是明太祖。
2.明朝的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朱棣设立东厂负责对臣民的监查、侦查,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明政府还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称为“八股文”。
★第十六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1.明朝前期明成祖(朱棣)在1405——1433年派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他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2.明政府派戚继光抵抗倭寇,平息东南沿海的倭患。
3.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在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怀抱。
★第十七课 君主集权的强化
1.明朝后期,女真的杰出首努尔哈赤统一了女真各部。1616年,努尔哈赤自立为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迁都沈阳,后改称盛京。
2.皇太极继承汗位改女真族名为满洲。1636年在盛京称帝,改国号“金”为清。1644年迁都北京,确立起对全国的统治。
★第十八课 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明朝后期(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1年郑成功率兵进入台湾,1662年初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郑成功在台湾设置府县,加强管理。
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第十九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1.顺治帝接见x藏的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赐予“达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予另一个位x藏佛教首领为“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
2.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达赖和班禅的继承,必须报请中央政府批准。
3.乾隆帝时下令调兵讨伐回部上层贵族小和卓与大和卓。清朝在x疆设置伊犁将军,对整个x疆地区进行有效的管辖。
5.清朝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南至南海诸岛。清朝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第二十课 明朝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1.明清经济的发展:
(1)明代从国外引进了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等作物。
(2)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南京的丝织业后来居上。
(3)景德镇市全国的制瓷中心。
(4)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5)明朝中期以后,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机户和机工。
★第二十一、二十二课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1.北京城由宫城、皇城和京城三个部分组成,以“万岁山”作为全城的中心点。城中心的紫禁城(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的瑰宝。
2.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蜓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3.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写的一部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
4.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总结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记录了我国手工业成就。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6.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创作进入成熟阶段,元末明初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施耐庵。
7.明朝中期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
8.清朝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红楼梦》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半坡人的生产生活于北京人相比有什么变化?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书主要内容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73571.html
上一篇:隔夜的茶叶水有什么用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