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玉米条纹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2021-09-19 03:58:40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18

花生条纹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ean common mosaic virus(BCMV)。

分类地位: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57.0.01.007。

病毒异名: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花生轻斑驳病毒Peanut mild mottle virus。

病毒的提纯:病叶加0.5mol/L(pH7.8)柠檬酸缓冲液(含1%2巯基乙醇和0.5mol/L尿素)中匀浆,滤液用PEG和NaCl沉淀,将病毒悬浮于0.03mol/L磷酸钠缓冲液,再经过一次差速离心,沉淀再悬浮于磷酸纳缓冲液,可得部分提纯制品。进一步提纯可通过硫酸铯平衡离心获得提纯制品。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线状,752nm*13nm,沉降系数39.61.5s(Fukumoto et al.,1986)或154~158S.,A260/A280为1.21。浮力密度1.31~1.32g/cm3(在CsCl中)。

②核酸:含量5%,单链RNA,分子质量3.1*106u,总基因组大小约10kb。

③蛋白:含量95%,有3种组分,分子质量分别为35600u、33400u、27800u。

株系: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在花生上存在不同症状类型株系。国内报道有轻斑驳、斑块和坏死株系。轻斑驳株系种传率高,发生普遍;斑块株系引起花生较重病症,损失较大;坏死株系仅零星发生。

国内,陈坤荣等将我国大陆危害花生的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划分为轻斑驳(mild mottle)、斑块(blotch)和坏死(necrosis)3种症状类型株系,斑块株系引起花生症状重于轻斑驳株系。前两种特别是轻斑驳株系在田间最为普遍。台湾地区报道有坏死和大豆株系。

曾划分许多株系(Drijfhout et al.,1978)。有些曾一度划入血清型A,现在认为是马铃薯Y属中一病毒的分离物,如菜豆普通花叶坏死病毒bean common mosaicNecrosis vihttp://www.rixia.ccrus(=菜豆普通花叶-血清型A)和几种一度认为是不同病毒的,现在算是它的不同株系(McKern et al.,1992),后者像赤豆花叶病毒azuki bean mosaic virus(=菜豆普通花叶),黑眼豇豆花叶(=菜豆普通花叶)、豇豆绿脉带病毒Cowpea green vein-banding virus、花生疱斑病毒peanut blotch virus(=菜豆普通花叶)、花生条纹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菜豆普通花叶)和大豆上分离的分离物。美国有两种分离物,致花生斑块和条纹症;从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分离的几个分离物引起花生斑块,围以褪绿环;从马来西亚分的一些分离物在花生上产生严重斑块症;中国的分离物反应较轻;东南亚的分离物一般引起斑块症;最近,泰国发现3种不同分离物(Reddy et al.,1987)。

其他:花生条纹病毒是我国花生上流行最广的一种病毒,并在印尼、泰国等东南亚国家花生上广泛发生。近年通过花生种质资源交换传入美国、印度和非洲等主要花生生产国,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该病毒于1983年由Xu等首次报道为引起花生轻斑驳的新病毒,随后美国、日本科学家相继报道,予病毒以不同名字。为避免混淆,1988年经国际有关专家协商命名为花生条纹病毒。

早在1992年,McKern等依据高分辨率的液相色谱,对22个菜豆普通花叶病毒分离物以及黑眼豇豆花叶病毒、赤豆花叶病毒、花生条纹病毒的CP多肽组成分析,提出划分为2种病毒,在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亚组内的包括菜豆普通花叶病毒部分株系,以及花生条纹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病毒和赤豆花叶病毒,仍称作菜豆普通花叶病毒BCMV。另一些包含在BCMVA亚组,称为菜豆普通花叶坏死病毒(BCMNV)。这是首次提出将花生条纹病毒划为BCMV一个株系的报道。Shukla等曾对Potyvirus属现有病毒和株系的CP蛋白氨基酸序列同源性进行比较研究,提出该属病毒种和株系划分标准:种间同源性在38%~71%,株系间同源性在90%~99%,而同源性在75%~89%仍然认为是www.rixia.cc不同的病毒。Higgins等比较花生条纹病毒斑块株系以及菜豆普通花叶、赤豆花叶病毒、黑眼豇豆花叶等病毒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0%左右,而CP/3′UTR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于90%。因此,根据Shukla分类标准,可以将花生条纹病毒划作BCMV的一个株系。但对上述病毒遗传系谱进化树的分析,所有花生条纹病毒株系构成独立起源的系谱,而不同于BCMV其他株系。作者认为花生条纹病毒处于以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作为株系划分的下限,在进化上构成独立起源的系谱,同时在寄主范围上与BCMV有较大的差异,暂作为一个独立的病毒种为好。花生条纹病毒归属还要通过与BCMV等相关病毒基因组全序列的比较,考虑其遗传进化关系,最终由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综合科学家的意见来定夺。

本分离物与花生斑驳病毒在花生上的症状,病毒体外稳定性、病毒粒子都很相似,均属马铃薯Y病毒属,两者寄主范围都比较窄,有一部分共同的寄主,但本病毒能侵染苋色藜、昆诺藜和藜,而这三种植物均不能为花生斑驳病毒所侵染。相反花生斑驳病毒自然感染菜豆、豌豆,菜豆品种Topcrop是花生斑驳病毒的主要鉴别寄主和枯斑寄主,而本病毒均不能侵染这两种植物,并与花生斑驳病毒间仅具有远缘血清关系,而与PVY组的其他很多病毒如三叶草黄脉病毒、豌豆种传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一号、马铃薯Y病毒、芜青花叶病毒、烟草蚀纹病毒、玉米矮花叶病毒等均无血清学关系。因此许泽永(1983)认为本病可能是PVY属的一个新病毒,命名为花生轻斑驳病毒(Peanut mild mottle virus,PMMV),后美国Demski(1984)命名为花生条斑病毒(Peanut stripe virus),日本、印度、印尼、泰国也都使用花生条斑病毒的名称。因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NV)确定与Bean common mosaic virus为同一病毒,澳大利亚的VIDE数据库也把Peanut stripe virus定为Bean common mosaic virus的异名。因此我们在病名上采用花生条纹病,而对病原病毒则采取Bean common mosaic virus名称。

玉米细条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玉米雷亚朵非纳病毒Maize rayado fino virus(MRFV)。

分类地位:玉米细条病毒属Marafivirus,芜菁黄花叶病毒科Tymo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77.0.02.003。

病毒提纯:将玉米病叶在0.01mol/L(pH7.0)磷酸缓冲液中匀浆,通过离心(10000g,10min)澄清提取液。加入聚乙二醇(PEG6000)至8%的浓度,加入氯化钠至0.3mol/L浓度使病毒沉淀,随后离心(10000g,10min);将沉淀悬浮于磷酸缓冲液中。将该程序重复进行3次。病毒粗提物在5%~35%的蔗糖垫上进行超速离心(87000g)1h;收集界面处的病毒,稀释5倍后加入聚乙二醇沉淀病毒,重新悬浮后,再将病毒粗提物在5%~55%的蔗糖垫上再次进行超速离心(42000g)16h;(Gmez et al.,1977);最后用氯化铯等密度带超速离心进一步纯化。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等轴球状,直径为33nm(上部组分)和31.5nm(底部组分);分子质量约为5.7*106u,蛋白质外壳与核蛋白粒子的A260/A280分别为0.87和1.58。

②核酸:单链RNA,基因组全长6305nt(GenBank登录号为AF265566),约占粒体重量的33%。

③蛋白: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含有0.5%SDS)电泳获得一个分子质量约为20.5ku的蛋白质。

株系:Maize rayado colombiano virus(Martnez-Lpez,1977)和Brazilian corn streak virus(Kitajima et al.,1976)与MRFV的多数特性类似,但凝胶双扩散试验表明血清学上有显著差异。

其他:病毒的抗原专化性、粒子特性、叶蝉介体种类以及病毒—介体关系的差异可将www.rixia.ccMRFV与在玉米上产生类似症状的其他病毒区分开来。MRFV可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在中美洲的一些品种上,已经发现成熟穗重量可减产40%~50%,在一些高度感病的品种上产量损失可达100%;虽然有耐病性的品种,但尚未发现具有遗传免疫性的种质(Gmez,1977;Martnez-Lpez,1977)。

玉米条纹矮缩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玉米条纹矮缩病毒Maize streak dwarf virus(ICTV尚未承认)。

分类地位:未定。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1.062.0.95.009。

病毒提纯:剪碎的病苞叶加0.03mol/L(pH8.0)甘氨酸缓冲液(内含0.01mol/LMgCl2和0.02%NaN3)捣碎榨汁,离心5000(r/min)10min,上清于30000(r/min)离心30min,沉淀用少量甘氨酸缓冲液悬浮,低速离心去不溶物,上清即为部分提纯制品。

病毒粒子:弹状病毒,大小为200~250nm*70~80nm,粒子显示清晰的横纹结构,每个粒子约有横纹50条,横纹间距4nm,部分粒体显示其外套表面的突起物(彭加木等,1979)。

其他:弹状病毒中由灰飞虱传播的有小麦丛矮病病毒、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小麦褪绿线条病毒等,但其病毒粒体大小为300~500nm*45~60nm比本分离物长,且不侵染玉米。在灰飞虱传的病毒中还有玉米粗矮病毒、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禾谷分蘖病病毒、燕麦不育矮缩病毒,燕麦蓝矮病毒等,但均属呼肠孤病毒。在弹状病毒中危害玉米的还有美洲小麦条点花叶病毒、玉米花叶病毒,但这两种病毒的传毒介体分别为胭脂叶蝉和菲岛玉米蜡蝉均与本分离物不同。只有早期前苏联报道的在西伯利亚发生的燕麦伪丛簇病毒、病毒粒子167(20)nm*575nm,灰飞虱传可侵染玉米及大麦、小麦、燕麦、黑麦、黍、粟等作物与本分离物有些相近,但对病毒粒子只有体积而没有形态的描述,不知是否为弹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对此亦尚未承认,也缺少近期报道对照,因此尚有待进一步鉴定。

小麦条纹花叶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arley stripe mosaic virus(BSMV)。

分类地位:大麦病毒属Hordeivirus。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32.0.01.003。

病毒异名:Barley false stripe virus,Barley mild stripe virus,Oat stripe mosaic virus。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病毒粒子杆状,为115nm*20nm。沉降系数166~194S,等电点IpH4.5.A260/A280为0.99。

②核酸:含量3.8%~4%,单链RNA,三级分,长度分别为RNA-a4kb,RNA-b3.289kb,RNA-g2.5kb(Gustafson and Armour,1986)。碱基组分:20.3%~23.5%(G);27%~30.9%(A);19.4%~21.5%(C);28%~29.4%(U)(Atabe-kov andNovikov,1971)。

③蛋白:含量96%,分子质量21500u。

玉米矮花叶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病毒名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和白草花叶病毒Pennisetum mosaic virus,)(PenMV)。

分类地位:马铃薯Y病毒属Potyvirus(SCMV),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在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ICTV)中的编码为00.057.0.01.062(SCMV)。

病毒提纯:每300g切碎的组织,加300ml水,水内含0.3%抗坏血酸、0.01mol/L二乙基二硫代胺基甲酸钠和0.3%2-巯基乙醇,搅成匀浆。每次用300ml的抽提液,连续抽提3次100g的叶子,每次都取出残渣而保留提出液。经粗布过滤后加等量氯仿与滤液匀浆。低速离心后再经高速离心,将高速离心沉淀重新悬浮于0.1mol/L硼酸盐、0.01mol/L乙二胺四醋untoesrvs酸(EDTA)、pH8.2的溶液中。收集沉淀并使其重新悬浮的溶液用量尽可能少;因为如果再作第二次的高速离心,侵染性就会丧失90%以上。经第二次低速离心后,将上清液悬浮于含10%~40%蔗糖梯度的0.1mol/L硼酸盐、0.01mol/L乙二胺四醋酸(EDTA),pH8.2液上,以90000g离心2h,病毒即形成一个光散射区带(Bond和Pirone,1971)。

用一个极为相似的方法,即将密度梯度用的蔗糖溶解于0.01mol/L柠檬酸钠溶液中,来提纯玉米矮花叶病毒的A、B毒株以及甘蔗花叶病毒的毒株(Snazelle et al.,1971),制剂可再经蔗糖梯度区带电泳,或者经蔗糖梯度平衡离心而进一步纯化。

病毒理化特性:

①病毒粒子:SCMV线状病毒,(750~770)nm*13nm,沉降系数148~176S,A260/A280为1.22。PenMV病毒粒子长375~750nm,多数集中在550~650nm之间,宽13~14nm。

②核酸:SCMV核酸含量5%,基因组为正单链RNA,长为9.6kb。

③蛋白:SCMV蛋白含量95%,分子质量约为36.4ku。外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ala23,arg14,asx26,cys1,glx37,gly18,his7,ile7,leu14,lys22,met11,phe8,pro8,ser15,thr19,trp4,tyr9,val13(Von Baumgarten&Ford,1981)。

株系:石银鹿等(1986)从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 或P.centrasiaticum)花叶病株上分离到MDMV的一个新株系,并将其命名为MDMV-G(PenMV);该株系的TDP为52~58℃,DEP为10-4,LIV为3d。病毒粒子长375~750nm,多数集中在550~650nm,宽13~14nm。有风轮状内含体。与MDMV-B(SCMV)抗血清呈阳性反应,但寄主范围略有不同,此分离物可侵染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在二色蜀黍品种Atlas上表现为花叶,而MDMV-B(SCMV)不侵染狼尾草,在Atlas上为红色条斑。朱福成等(1986)也从白草及其他禾本科植物上分离到一种类似的病毒(株系),将其暂定为白草花叶病毒(FPMV)。范在丰等从显花叶症的白草、玉米等植物上分离、鉴定了一种新的病毒,并将其命名为“Pennisetum m日夏养花网osaic virus(PenMV)”(Fan et al.,2003b;2004),已经得到国际上的初步承认(Adams et al.,2005),其中文名称仍沿用“白草花叶病毒”。根据近年国际上病毒分类的变化以及对我国各地玉米矮花叶病的鉴定研究,我国以前鉴定的MDMV-B应为甘蔗花叶病毒(SCMV,见下文)(Chen et al.,2002;Fan et al.,2003a);而MDMV-G与FPMV应为白草花叶病毒(PenMV)。

其他:对侵染禾本科植物的蚜虫传播的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的分类研究(Shukla et al.,1989)表明,以前的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株系(Pirone,1972)实际上包括4种不同的病毒。其中之一为玉米矮花叶病毒(美国株系A、D、E和F)。其他三种病毒分别为石茅高粱花叶病毒(以前澳大利亚甘蔗花叶病毒JG株系、美国玉米矮花叶病毒O株系和Kansas1株系)、甘蔗花叶病毒(美国玉米矮花叶病毒B株系、甘蔗花叶病毒株系A、B、D和E,以及澳大利亚甘蔗花叶病毒株系SC,BC与Sabi)和高粱花叶病毒(SrMV)(美国甘蔗花叶病毒株系H、I和M)。这4种病毒在一些寄主上诱发相似的症状,寄主范围通常局限于禾本科,并且有一些共同的蚜虫介体。然而,它们在血清学上不相关或只有微弱的血清学关系。以前有关这些病毒及其株系间的血清学关系的报道是由于应用了针对在马铃薯Y病毒属成员外壳蛋白中保守的核心区域中的抗原决定簇的多克隆抗体(抗血清)。这些抗体可识别马铃薯Y病毒属的多数成员(Shukla et al.,1988)。这些病毒在其外壳蛋白的氨基酸组成和氨基酸序列差异很大(Gough&Shukla,1981;Von Baumgarten&Ford,1981;Shukla et al.,1987;Jilka,1990),并且可通过利用高效液相层析法对外壳蛋白的降解物很容易地加以区分(Shukla et al.,1988)。也可以根据一些高粱自交系在受到侵染后的反应对这4种病毒加以区分(Teakle&Grylls,1973;Persley et al.,1985;Giorda et al.,1986;Shukla&Teakle,1989;Teakle et al.,1989;Tosic et al.,1990)。MDMV在其系统侵染的高粱品种Rio的叶片上诱发花叶与坏死斑点,而其他3种病毒只诱发花叶或无症侵染。石茅高粱花叶病毒(Johnsongrass mosaic virus)在二色蜀黍自交系OKY8与SA8735上诱发坏死红条,而其他3种病毒只诱发花叶症状。SCMV的株系在Atlas的新叶上诱发坏死,而SrMV诱发典型的红叶症状,其他两种病毒只诱发花叶症状。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玉米条纹病毒病的理化性质是什么?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63361.html

上一篇:百合丽丽多肉,要死不活的叶片还张得很,可不可以全部剪掉?

下一篇:宋祖英的《辣椒歌》 歌词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