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印度著名的数学家斯利哈拉在计算的本质一书中,记下这样一道有趣的题目,花园里有一群蜜蜂,
印度数学家斯里哈拉的《计算的本质》中的一道题
花园里有一群蜜蜂,其中的五分之一落在杜鹃花上,三分之一落在栀子花上,而且有这两批蜜蜂相差数的三倍的蜜蜂飞向月季花,最后剩下一只蜜蜂在茉莉花何玉兰花之间飞来飞去。你知道这个花园里有多少只蜜蜂吗?月季花所占比例:1/3日夏养花网-1/5=5/15-3/15=2/15
2/15*3=2/5
剩下一只蜜蜂所占比例:2/5+1/5=9/15
1-9/15-5/15=1/15
蜜蜂总数:1/(1/15)=15(只)
2/15*3=2/5
剩下一只蜜蜂所占比例:2/5+1/5=9/15
1-9/15-5/15=1/15
蜜蜂总数:1/(1/15)=15(只)
设共有x只蜜蜂
x/5+x/3+3(x/3-x/5)+1=x
x=15
x/5+x/3+3(x/3-x/5)+1=x
x=15
15只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今有稚兔同笼...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只?试编写程序解决这个问题。兔为X 鸡为Y.为什么鸡为Y,因为鸡歪!X+Y=35 4X+2Y=94 得解 X=12 Y=23,所以鸡为23只,兔为12只!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日夏养花网名的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今有稚兔同笼,上
鸡兔同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趣题之一。大约在1500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道题目:今有稚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只?试编写程序解决这个问题。1.假设法
假设全是兔
鸡数:(4乘35-94)除以(4-2)
=(140-94)除以2
=46除以2
=23只
兔数:35-23=12只
假设全是鸡
兔数:(94-35乘2)除以(4-2)
=(94-70)除以2
=24除以2
=12只
鸡数:35-12=23只
2.抬脚法
94除以2=47只
兔:47-35=12只
鸡:35-12=23只
鸡有23只,兔有12只。
假设全是兔
鸡数:(4乘35-94)除以(4-2)
=(140-94)除以2
=46除以2
=23只
兔数:35-23=12只
假设全是鸡
兔数:(94-35乘2)除以(4-2)
=(94-70)除以2
=24除以2
=12只
鸡数:35-12=23只
2.抬脚法
94除以2=47只
兔:47-35=12只
鸡:35-12=23只
鸡有23只,兔有12只。
Var
chicken,rabbit,head,feet:word;
begin
writeln('Please input heads and feet');
readln(head,fwww.rixia.cceet);
rabbit:=(feet-2*head) div 2;{*}
chic日夏养花网ken:=head-rabbit;
writeln('chicken:',chicken,' rabbit:',rabbit);
end.
pascal程序。。。
chicken,rabbit,head,feet:word;
begin
writeln('Please input heads and feet');
readln(head,fwww.rixia.cceet);
rabbit:=(feet-2*head) div 2;{*}
chic日夏养花网ken:=head-rabbit;
writeln('chicken:',chicken,' rabbit:',rabbit);
end.
pascal程序。。。
著名数学家的故事,100字左右
华罗庚的故事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穷,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著名的难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大家正在思考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此,他喜欢上了数学。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华罗庚上完初中一年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然坚持自学数学。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现,邀请他来清华大学;华罗庚被聘为大学教师,这在清华大学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
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强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大学讲课。
华罗庚十分注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经常深入工厂进行指导,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
华罗庚也为青年树立了自学成才的光辉榜样,他是一位自学成才、没有大学毕业文凭的数学家。他说:“不怕困难,刻苦学习,是我学好数学最主要的经验”,“所谓天才就是靠坚持不断的努力。”
华罗庚还是一位数学教育家,他培养了像王元、陈景润、陆启铿、杨乐、张广厚等一大批卓越数学家。为了培养青年一代,他为中学生编写了一些课外读物。
两个!
数 学 之 神 —— 阿 基 米 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腊语enrhka,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将这一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的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总结在他的名著《论浮体》[On Floating Bodies]中,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并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士兵将图踩坏。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士兵拔出短剑,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无知的罗马士兵手里。
数 学 之 神 —— 阿 基 米 德
叙拉古的亥厄洛王叫金匠造一顶纯金的皇冠,因怀疑里面掺有银子,便请阿基米德鉴定一下。当他进入浴盆洗澡时,水漫溢到盆外,于是悟得不同质料的物体,虽然重量相同,但因体积不同,排去的水也必不相等。根据这一道理,就可以判断皇冠是否掺假。阿基米德高兴得跳起来,赤身奔回家中,口中大呼:『尤里卡!尤里卡』』[希腊语enrhka,意思是『我找到了』]他将这一流体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的减轻的重量,等于排去液体的重量,总结在他的名著《论浮体》[On Floating Bodies]中,后来以『阿基米德原理』著称于世。
公元前212年罗马军队攻入叙拉古,并闯入阿基米德的住宅,看见一位老人在地上埋头作几何图形,士兵将图踩坏。阿基米德怒斥士兵:『不要弄坏我的图!』士兵拔出短剑,刺死了这位旷世绝伦的大科学家,阿基米德竟死在愚蠢无知的罗马士兵手里。
陈景润(1933年~1996年),,中国著名数学家.
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就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看起书来。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下班的铃声就响了,管理员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大家都走了,可陈景润没听见。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锁上大门,回家去了。
他看着看着,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现在,他要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很静。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朝门外大声喊:“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但,今天不行!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党委书记打电话。
接到电话,党委书记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就马上派了几个同志,把书馆的大门打开,陈景润向同志们说:“谢谢
有一天,陈景润吃了早饭,就到图书馆去了。
陈景润在图书馆里,找到了一个安静的地方,看起书来。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下班的铃声就响了,管理员喊:“下班了,请大家离开图书馆!”大家都走了,可陈景润没听见。管理员以为大家都离开图书馆了,就锁上大门,回家去了。
他看着看着,站了起来。原来,他看了一天书。现在,他要回宿舍去,把昨天没做完的那道题目,继续做下去。
陈景润把书放好,就往外走去。图书馆里很静。陈景润看了一下手表,已经是晚上八点多钟了。他朝门外大声喊:“请开门!”可是没有人回答。
要是平时,陈景润就会走回座位,继续看书,一直看到第二天早上。但,今天不行!他要赶回宿舍,做那道题目呢!
他走到电话机旁边,给党委书记打电话。
接到电话,党委书记感到很奇怪。他问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就马上派了几个同志,把书馆的大门打开,陈景润向同志们说:“谢谢
高斯的故事
1785年,8岁的高斯在德国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念一年级。
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算术cLfFygtp题。他说:“你们算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 不到一分钟的工夫,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说:“老师,我算出来了......”
没等小高斯说完,老师就不耐烦的说:“不对!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的检查了一遍,高声说:“老师,没错!”说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师面前。 老师一看,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5050”,不禁大吃一惊。他不敢相信,这样复杂的数学题,一个8岁的孩子,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算出了正确的得数。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道题算对的。他怀疑以前别人让小高斯算过这道题。就问:“你是怎么算的?”小高斯回答说:“老师,你看,头尾的两个数的和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3加98也是101......一前一后的数相加,一共有50个101,101乘50,得到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师感到吃惊。因为他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种算法。他非常惊喜的看着小高斯,好像刚刚才认识这个学生似的.不久,老师专门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小高斯,还把高斯推荐给教育当局,使他得到免费教育的待遇。后来,小高斯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1785年,8岁的高斯在德国农村的一所小学里念一年级。
有一天,老师出了一道算术cLfFygtp题。他说:“你们算一算,1加2加3,一直加到100等于多少?谁算不出来,就不准回家吃饭。” 不到一分钟的工夫,小高斯站了起来,手里举着小石板,说:“老师,我算出来了......”
没等小高斯说完,老师就不耐烦的说:“不对!重新再算!”
小高斯很快的检查了一遍,高声说:“老师,没错!”说着走下座位,把小石板伸到老师面前。 老师一看,上面端端正正的写着“5050”,不禁大吃一惊。他不敢相信,这样复杂的数学题,一个8岁的孩子,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算出了正确的得数。要知道,他自己算了一个多小时才把这道题算对的。他怀疑以前别人让小高斯算过这道题。就问:“你是怎么算的?”小高斯回答说:“老师,你看,头尾的两个数的和是一样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3加98也是101......一前一后的数相加,一共有50个101,101乘50,得到5050。”
小高斯的回答使老师感到吃惊。因为他还是第一次知道这种算法。他非常惊喜的看着小高斯,好像刚刚才认识这个学生似的.不久,老师专门买了一本数学书送给小高斯,还把高斯推荐给教育当局,使他得到免费教育的待遇。后来,小高斯成了世界著名的数学家。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一百多年前,印度著名的数学家斯利哈拉在计算的本质一书中,记下这样一道有趣的题目,花园里有一群蜜蜂,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55122.html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