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请分点说明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同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存有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2021-07-10 22:38:48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96

南亚和东南亚的气候区别及原因

区别:南亚地区除喜马拉雅山脉为高原山地气候、马尔代夫为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巴基斯坦西南部塔尔沙漠为热带沙漠气候外,其余地区均为热带季风气候。热季是每年3~5月,极端高温可达55℃以上,降水量季节分布极不均匀,11月到次年5月(旱季)基本上没有降水,6~10月(雨季)集中大量降水(喜马拉雅山南麓可达1.5万毫米以上),乞拉朋齐为世界“雨季”。南亚地区全年酷热难耐,年平均气温超过30℃的地方很多,气温日较差很大,极端高温常常可以超过40℃。

东南亚分大陆部分(中南半岛)和海岛部分(马来群岛),缅甸北部属高原山地气候和部分亚热带季风性高原气候,中南半岛大部分地区、海南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马来群岛大部分和马来半岛属于赤道多雨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中部和北部气候与南亚相似,终年极端酷热,降水集中在雨季且雨季降水量特别大,热季为3~5月;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马来半岛全年高温多雨,但极端最高气温很少超过45℃,降水有雨季、旱季的区别但季节分布不像南亚次大陆那么明显,年降水量约3000~4000毫米(不如南亚喜马拉雅山南麓多)。

原因:①海陆位置不同:南亚除马尔代夫、斯里兰卡两个岛国外,其他地方都在南亚次大陆上,气候的大陆性明显,甚至在印度河下游塔尔沙漠还有热带沙漠气候分布;东南亚分为大陆地区和海岛地区,气候的海洋性远远超过南亚。受海洋调节,东南亚极端高温没有南亚那么高,气温日较差比南亚小,降水量季节差异没有南亚那么明显。②纬度位置有差异:南亚全境除马尔代夫南部外基本上在北半球(赤道以北);东南亚被赤道穿过,地跨南北半球,最南端已经到10S以南。总的来说,东南亚纬度比南亚更低,地理位置更加偏南,因此有大片区域属于赤道气候;而南亚纬度比较高,所以赤道气候分布范围很小。③地形地貌不同:南亚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平均海拔超过7000米的高大山脉阻挡了来自冬季西伯利亚的东北季风南下,加剧了南亚气候的酷热;另外在雨季喜马拉雅山脉还阻挡了势力强劲的西南季风北上,南亚位于迎风坡一侧,降水量特别巨大。东南亚中南半岛北部是中国云贵高原,马来群岛(包括中国海南省)以北是中国大陆、台湾岛、琉球群岛和西太平洋广大海区;云贵高原海拔远不如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地势也没有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起伏那么大、那么崎岖,对东北季风削弱作用远远不如喜马拉雅山脉;中国大陆、台湾岛、琉球群岛更是无法削弱冬季来自西伯利亚北部的西北季风。这导致了东南亚大多数地区会受到大陆季风的影响,气温相对偏低,降水量也不如南亚。④主要影响当地的海洋季风也不同:南亚只受印度洋西南季风影响,该季风来自赤道以南的南印度洋地区,往西北方向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影响变成西南风,因而势力特别强劲;东南亚西部主要受西南季风影响,东部主要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季风势力远不如西南季风强大,所以东南亚大部分地区降水都不及南亚。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同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气候特点相似性的基础上,从气温、降水和自然植被等方面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之间又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
  印度半岛
  全年气候暖热,冬季较暖和,最冷月均温一般在18℃以上。夏季十分炎热,最热月均温一般在28℃以上,尤其是内陆达30~34℃,而且热季较长。达6~8个月之久。气温年较差较小,在5~7℃之间。年降水量相对其他热带季风地区较少,特别是内陆,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甚至在600毫米以下只有西高止山和东北部山地西坡较多,可超过3000毫米以上。如东北部乞拉朋齐年降水量竟多达10.824毫米,成为世界“雨极”之一。但季节分配不均,每年6月至10月为雨www.rixia.cc季,约占年降水量80%以上。雨季来得迟,一般始于6月,且具有爆发性特点,如孟买5月降水量只有17.8毫米,至6月降水量就猛增到458毫米。雨季退得慢,一般在10月。每年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约占年降水量10%以下。一年中形成十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且旱季时间比雨季长,自然植被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热带旱生植物和灌丛等为主,分布于印度半岛内陆,占地面积广。而热带雨林主要集中于西高止山和东部山地西坡,占地面积较狭小,体现了印度半岛大部地区气候以干燥性和半干燥性为主。
  菲律宾群岛
  全年气候温热,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一般在20~24℃之间。夏季较凉,最热月均温在28℃以下,特别是沿海一带。而且热的时间较短,从每年4月至9月,热区的面积较小,仅局限于背风谷地。气温年较差最小一般在5℃以下。年降水量丰富,大部地区在2000毫米以上,背风谷地较少,但也有1500毫米左右,季节分团较均匀,迎着东北季风一侧的沿海和迎风坡以冬雨为主,迎着西南季风一侧沿海和内陆以夏雨为主,且是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雨季来得早,始于5月,退得很快,结束于9月,其他季节也不干燥,且时间较短,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主要分布于各岛四周,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而热带常绿、半落叶林主要位于背风谷地,占地面积较小。这些特点体现了菲律宾群岛气候大部地区以湿润性为主。
  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冬季气候较凉,特别是北部,最冷月均温在18℃以下。夏季较炎热,最热月均温在28~30℃之间。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特别是北部,可超过15℃;年降水量大部地区相对较少,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少数地区则较多,有的可达2000毫米以上,如阿拉干山脉的西坡。季节分配不均,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占年降水量5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约占年降水量20%以下。但长山山脉东西两部有明显的不同:西部降水季节分配近似印度半岛,干湿两季较明显,而东部降水季节分配同菲律宾群岛相似,干湿两季不那么典型。自然植被东部内陆地区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为主,占地面积较大,沿海以热带雨林、热带常绿半落叶林和灌丛为主,占地面积较小,体现了中南半岛大部地区气候以半干燥和半湿润性的过渡性气候为主。
南亚与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差异

印度半岛、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同属热带季风气候区,在气候特点相似性的基础上,从气温、降水和自然植被等方面进行比较,不难发现它之间又存在着许多明显的差异。
印度半岛
全年气候暖热,冬季较暖和,最冷月均温一般在18℃以上。夏季十分炎热,最热月均温一般在28℃以上,尤其是内陆达30~34℃,而且热季较长。达6~8个月之久。气温年较差较小,在5~7℃之间。年降水量相对其他热带季风地区较少,特别是内陆,一般在1000毫米左右,甚至在600毫米以下只有西高止山和东北部山地西坡较多,可超过3000毫米以上。如东北部乞拉朋齐年降水量竟多达10.824毫米,成为世界“雨极”之一。但季节分配不均,每年6月至10月为雨季,约占年降水量80%以上。雨季来得迟,一般始于6月,且具有爆发性特点,如孟买5月降水量只有17.8毫米,至6月降水量就猛增到458毫米。雨季退得慢,一般在10月。每年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约占年降水量10%以下。一年中形成十分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且旱季时间比雨季长,自然植被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热带旱生植物和灌丛等为主,分布于印度半岛内陆,占地面积广。而热带雨林主要集中于西高止山和东部山地西坡,占地面积较狭小,体现了印度半岛大部地区气候以干燥性和半干燥性为主。
菲律宾群岛
全年气候温热,冬季温和,最冷月均温一般在20~24℃之间。夏季较凉,最热月均温在28℃以下,特别是沿海一带。而且热的时间较短,从每年4月至9月,热区的面积较小,仅局限于背风谷地。气温年较差最小一般在5℃以下。年降水量丰富,大部地区在2000毫米以上,背风谷地较少,但也有1500毫米左右,季节分团较均匀,迎着东北季风一侧的沿海和迎风坡以冬雨为主,迎着西南季风一侧沿海和内陆以夏雨为主,且是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雨季来得早,始于5月,退得很快,结束于9月,其他季节也不干燥,且时间较短,自然植被以热带雨林为主。主要分布于各岛四周,占地面积相对较大。而热带常绿、半落叶林主要位于背风谷地,占地面积较小。这些特点体现了菲律宾群岛气候大部地区以湿润性为主。
中南半岛
气候特点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冬季气候较凉,特别是北部,最冷月均温在18℃以下。夏季较炎热,最热月均温在28~30℃之间。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特别是北部,可超过15℃;年降水量大部地区相对较少,一般在1000毫米以上,少数地区则较多,有的可达2000毫米以上,如阿拉干山脉的西坡。季节分配不均,每年5月至9月为雨季,占年降水量50%以上,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约占年降水量20%以下。但长山山脉东西两部有明显的不同:西部降水季节分配近似印度半岛,干湿两季较明显,而东部降水季节分配同菲律宾群岛相似,干湿两季不那么典型。自然植被东部内陆地区以热带季雨林和灌丛、热带草原为主,占地面积较大,沿海以热带雨林、热带常绿半落叶林和灌丛为主,占地面积较小,体现了中南半岛大部地区气候以半干燥和半湿润性的过渡性气候为主。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有什么区别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别
一是气温不同,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最冷月均温大于15摄氏度;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均温小于15摄氏度。
二是降水不同,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超过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小于1500mm。并且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程度更高。

一、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2~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绥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雷州半岛以北的地带,以及日本南部和朝鲜半岛南部等地。此外中国海南,台湾有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
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8月份平均气温一般为25℃-35℃左右,由于受海洋气流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800至1000毫米以上,属于湿润区。
二、热带季风气候是气候类型的一种,其主要特点是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很大,分干季和雨季。主要分布于北纬10至2326的亚洲大陆南岸地区,是亚洲独有气候。具体分布在中国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全部、南中国海、台湾岛南部、中南半岛(马来半岛中部以北)、菲律宾群岛北部、南亚等地区,即南亚季风区。
1、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年平均气温在22℃以上,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16℃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最冷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16℃.
2、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季明显,降水集中在雨季(印度半岛通常6—9月为雨季,中南半岛通常5—10月为雨季),可占年降水量的90%以上,且年降水量大,年降
水量一般在1500~2000mm,甚至2000mm以上.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一般在800mm~1600mm,降水的季节分配,以夏雨最多,春雨次
之,秋雨更次,冬雨最少,但冬季的雨量亦可占全年降水量的10%以上.

亚热带季风气候与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异同

南亚和东南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初中地理

南亚和东南亚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初中地理
相同:都位于亚洲,都是季风气候为主,都面临着印度洋;都是板块挤压地带

不同处:南亚在亚洲的南部,东南亚在亚洲的东南部;
南亚面临的是印度洋,东南亚面临印度洋和到太平洋;
南亚是一个半岛;东南亚是以半岛和到岛屿为主;
印度地形以平原高原山地为主,南部为高原,中部为印度河-恒河平原,北部为山地,东南亚是山河相间纵裂分布;
印度以热带气候为主,在西北部有热带沙漠气候;东南亚一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为主;
南亚有热带草原植被和热带沙漠植被,东南亚是热带季雨林和热带雨林;
南亚属于印度洋板块,东南亚属于亚欧板块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特点有哪些差异?

快呀,速度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了亚洲复杂的气候。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我国高校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仅在亚洲列出了季风气候这一类型。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亚洲大陆拥有赤道带至(北)极地带的世界上所有气候带。同时,亚洲拥有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气候类型。亚洲高山气候的垂直带和气候类型也是最齐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与亚洲相比,其他洲均逊色得多。

形成因素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结构诸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位置、面积和大陆形状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庞大地域是亚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条件。地域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带全、气候类型复杂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强烈的大陆性特点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巨大面积、完整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内陆,使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扩大,加剧了大陆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的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本身的状况,因为其他因子的影响都是通过大气环流活动而起作用的。亚洲的大气环流位置处在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相应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风系中。对亚洲气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大气活动中心:即冬季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非常发育,西伯利亚高压几乎控制了全部亚洲大陆,成为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风势力强盛,由陆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气团南侵,致使寒潮频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气。阿留申低压则成为西来气流的总汇,因其与西伯利亚高压间巨大的气压梯度,使东亚的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夏季,大陆高压崩溃,印度低压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由海洋吹向大陆,热带辐合带和极锋给陆地带来丰沛雨水,天气暖热iSxrDbEG湿润,多阴雨天气。冬、夏秉性迥异气团的不同影响,导致气温巨大的年较差和季风气候的形成。使亚洲大陆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特点。

地形结构 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结构一方面加剧了气候类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陆性气候和典型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纵横分布的庞大山带,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同时,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高原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由于高原对西风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急流,控制着南亚西南季风的进退,只有当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风才能迅速地推进到整个印度半岛。所以南亚西南季风有突发性的特点。中部被边缘山地围绕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洋流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风漂流。势力强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经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对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影响。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风洋流对南亚等地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与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气候类型区 亚洲的气候类型十分复杂,中学地理课本共划分出9个气候类型区,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和地形组合区的划分一样,气候类型区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每一气候类型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型。

亚洲各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各洲的同类型区具有共性特征(见热带雨林气候等),同时,在分布区范围、气候要素具体特点等方面又有特殊性。如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与南美洲和非洲同类型区的气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色,年均温25~27℃,年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甚至出现年降水量只有几百毫米的半干旱区,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类型区是没有的。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区,与北美洲和欧洲的同类型区相比,都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
添加评论
亚洲东部为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亚洲南部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

亚洲东部和南部的季风气候特点有哪些差异?
亚洲东部
(1)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www.rixia.cc季温和少雨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岸,如:位于东亚中国的华中、华南、华东地区和南美洲拉普拉塔平原南部临海地区
(4)所属自然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洲南部
(1)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分布: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5—55的大陆东岸,如:位于东亚中国秦岭-淮河以北的华北和东北地区
(4)所属自然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基本特征 亚洲气候具有大陆性气候强烈、季风气候典型,气候带俱全和气候类型复杂等突出特征。

大陆性气候强烈 亚洲是世界大陆性气候最强烈的大洲。主要表现在冬季寒冷、夏季暖热,春温高于秋温,气温年较差大。冬季1月平均气温有2/3地区在0℃以下,大陆东北部的维尔霍扬斯克—奥依米亚康为北半球的寒极,1月均温在-45~-50℃,绝对最低气温-71℃。夏季7月均温多在20℃以上,西南亚干荒漠区均温在35℃以上,绝对最高气温达55℃。年较差很大,寒极地区达60℃以上,绝对年较差高达101℃。此外,广大地域降水量年内季节分配不均也是大陆性强烈的反映。

季风气候典型 亚洲季风气候以范围广、类型多、强度大而著称。季风气候的范围,北起俄罗斯远东南部,经日本群岛、朝鲜半岛及中国东部地区,直至东南亚和南亚。季风气候类型包括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每一类型又可分出大陆性和海洋性两种季风气候。在亚洲季风区,盛行风向随季节而有显著的变化,1月与7月盛行风向的变化超过120,盛行风向的平均频率超过40%。我国高校和中学地理教科书中,仅在亚洲列出了季风气候这一类型。

气候带俱全、气候型复杂 亚洲大陆拥有赤道带至(北)极地带的世界上所有气候带。同时,亚洲拥有除温带海洋性气候类型外的世界所有主要气候类型。亚洲高山气候的垂直带和气候类型也是最齐全的,在世界各洲中,只有北美洲可与亚洲相比,其他洲均逊色得多。

形成因素 亚洲主要气候特征的形成,是由其地理位置、面积轮廓、大气环流、洋流及地形结构诸因素相互作用、综合影响的结果。

位置、面积和大陆形状 特定的空间位置和庞大地域是亚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前提条件。地域所跨经、纬度之广,不仅是气候带全、气候类型复杂的基本条件,而且也导致了气候强烈的大陆性特点和季风气候的形成。巨大面积、完整轮廓,一方面使亚洲具有广大内陆,使大陆性、干燥气候范围扩大,加剧了大陆性程度;另一方面,造成了陆面与广阔洋面的巨大热力差异,进而导致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纬地区西接欧洲,远离大西洋,因此缺乏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气环流 气候特征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大气本身的状况,因为其他因子的影响都是通过大气环流活动而起作用的。亚洲的大气环流位置处在从极地到赤道的所有气压带和相应的大气活动中心及完整的北半球行星风系中。对亚洲气候起主要作用的有4个大气活动中心:即冬季大陆上的西伯利亚高压;夏季大陆上的印度低压;全年存在于北太平洋的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副极地低压)和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冬季,西伯利亚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都非常发育,西伯利亚高压几乎控制了全部亚洲大陆,成为大陆反气旋的中心和秉性干冷的极地大陆气团的源地,在其控制下形成的冬季风势力强盛,由陆地吹向海洋,加之冰洋气团南侵,致使寒潮频繁南下,多寒冷干燥晴朗天气。阿留申低压则成为西来气流的总汇,因其与西伯利亚高压间巨大的气压梯度,使东亚的冬季风势力特别强盛。夏季,大陆高压崩溃,印度低压形成,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暖湿气团由海洋吹向大陆,热带辐合带和极锋给陆地带来丰沛雨水,天气暖热湿润,多阴雨天气。冬、夏秉性迥异气团的不同影响,导致气温巨大的年较差和季风气候的形成。使亚洲大陆气候具有强烈的大陆性、典型的季风性特点。

地形结构 亚洲中高周低的地形结构一方面加剧了气候类型的复杂程度,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大陆性气候和典型季风气候的形成。亚洲中部的高大山原和纵横分布的庞大山带,使气候类型更趋复杂化,山地高原本身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类型和复杂的垂直气候带。同时,中部青藏、帕米尔高原,由于其巨大高度,使其冬为冷源,夏为热源,加强了冬、夏季风的势力,季风更加活跃强盛。高原对南亚夏季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作用,因为由于高原对西风急流的分支作用,位于青藏高原南侧的南支急流,控制着南亚西南季风的进退,只有当南支急流北跳后,西南季风才能迅速地推进到整个印度半岛。所以南亚西南季风有突发性的特点。中部被边缘山地围绕的盆地、高原,都具有典型大陆性气候特点,因此,扩大了大陆性气候的范围,加剧了大陆性气候的强度。

洋流 对亚洲气候影响较大的洋流有二支,一支是黑潮暖流,另一支是季风漂流。势力强大的黑潮暖流一方面使其流经的西太平洋沿岸地区的气温升高,另一方面,使途经其上的太平洋气团增温增湿,加强了东亚夏季风的势力,使其影响范围更广、程度更深,从而突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特色。印度洋的季风漂流对南亚和中南半岛的西南季风也有很大影响。夏季,印度洋北岸的季风洋流对南亚等地气候的影响和作用与黑潮暖流所起作用基本相同。

气候类型区 亚洲的气候类型十分复杂,中学地理课本共划分出9个气候类型区,即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式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山气候。和地形组合区的划分一样,气候类型区可以包含有不同的气候类型,每一气候类型也可以进一步划分出若干亚型。

亚洲各气候类型区的气候特点与其他各洲的同类型区具有共性特征(见热带雨林气候等),同时,在分布区范围、气候要素具体特点等方面又有特殊性。如亚洲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群岛等地,与南美洲和非洲同类型区的气候相比,具有海洋性和季风性特色,年均温25~27℃,年较差更小,普遍在1.5℃以下,最大不超过3℃;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甚至出现年降水量只有几百毫米的半干旱区,这在南美洲和非洲的同类型区是没有的。亚洲的亚热带、温带和寒带气候类型区,与北美洲和欧洲的同类型区相比,都表现出强烈的大陆性。
没什么差异啊

南亚与我国季风气候水田业有什么不同

南亚主要是热带季风气候区。其主要农业地域类型是季风水田农业。又称水稻种植业。
我国季风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我国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气候优势条件是雨热同期、降水丰富、热量充分
南亚发展水田业的社会经济因素分析:
1、劳动力
水稻种植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劳动力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2、人均耕地
亚洲主要水稻种植业人口稠密,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种植水稻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3、生产习惯
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历史悠久,种植水稻的传统经验丰富。
4、食物偏好
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
南亚发展水田业的特点
1、小农经营。季风水田区的水稻生产以家庭为单位。由于人均耕地少,每户耕种的土地很少。我国南方每户耕种的水田区一般都少于1公顷。
2、单位面积产量高。农民在田地里精耕细作,使稻谷的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但是由于生产规模小,每户稻谷的总产量不大。
3、商品率低。受传统观念及经济水平的制约,农民将收上来的稻谷的相当一部分留作自用,而送到市场上出售的稻谷很有限。
4、机械化和科技水平比较低。农民一般从事手工劳动。虽然近一二十年来,利用电力进行灌溉、脱粒等发展较快,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也逐步提高,但从总体上来看,季风水田农业的机械化水平和科技水平还比较低。
5、水利工程量大。灌溉是水稻生产的基础。季风区水旱灾害频繁,对水稻生产威胁很大。小农经营无力建设水利工程,需要政府大力投资并组织水利工程建设。
我国发展水田业的特点:
1http://www.rixia.cc、中国水稻单位面积产量高,但人口多,消费量大,商品率低,
2、我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低,科技含量也低,
3、我国水稻种植规模小,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形式、以小农经营方式为主的农业生产类型,
4、没有进行社会化大生产,我国为季风气候区,水利工程量大,
均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我国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与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为一年两季,旱季、雨季;而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则分三季,热季,雨季,凉季。可上百度进行查询关于一年两季的季日夏养花网风气候和一年三季的季风气候。
均为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但我国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与东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相似为一年两季,旱季、雨季;而南亚的热带季风气候则分三季,热季,雨季,凉季。可上百度进行查询关于一年两季的季风气候和一年三季的季风气候。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请分点说明南亚与东南亚地区同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存有不同,这些不同之处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40910.html

上一篇:有哪些民间故事?

下一篇:跪求这日语歌词的中文翻译!拜托了,高手们!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