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从1950年后水稻单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2021-07-04 10:19:00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03

水稻的生长有哪几个时期,分蘖期是什么意思,还有什么几叶期

水稻从种子萌发到成熟的过程,称为水稻的一生。从出苗(第一完全叶露出2cm)到成熟所需要的天数,是水稻的生育期。按生育时期划分,水稻分为种子萌发期,幼苗期,返青期,分蘖期,长穗期和抽穗结实期。
1.种子萌发期是从播种到出芽(胚根是种子长的二倍)这一段时间。
2.幼苗期是从出芽到水稻第三叶展开的一段时期,育苗移栽的水稻是到移栽前的时期。
3.返青期,是水稻从育秧棚移栽插秧到大田(水田)之后,由于植伤等原因,幼苗有一段暂时停滞生长的恢复期,即为返青期。
4.分蘖期是从分蘖开始到幼穗分化开始的一段时期。可分为有效分蘖期和无效分蘖期。北方寒地水稻由于是重叠型品种,所以幼穗分化有效分蘖末期便开始,便把无效分蘖期划分到下一时期。
5.长穗期是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前的一段时期。
6.抽穗结实期是从抽穗开始到成熟的时期,经历抽穗、开花、灌浆、乳熟、腊熟、完熟过程。
水稻在管理上比较科学的是按叶龄模式来管理,
关于你问的“几叶”,是关于水稻的叶龄诊断方面的知识。水稻主茎每一叶从露尖到完全展开,称为一个叶龄。水稻要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茎的叶片生长与其他叶片、蘖、茎、穗等器官的生长发育之间,存在较严密的相互关系,即器官同伸规律。根据这一规律,通过叶龄进程的调查,可推测出其他器官的生育进程,这就是生育进程的叶龄诊断。水稻叶龄诊断技术,是在水稻“叶龄模式理论”、“器官同伸理论”基础上进行水稻田间管理的一项科学技术,区别于传统的按经验和时间的管理模式。以11叶品种为例,4叶期,则是第一叶长出分蘖,8叶期是水稻幼穗开始分化,也是有效分蘖结束期,9叶期是水稻拔节。。。。。
水稻的生长发育
水稻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全育期,从移栽至成熟称大田(本田)生育期。水稻生育期可以随其生长季节的温度、日照长短变化而变化。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在适时播种和适时移栽的条件下,其生育期是比较稳定的,它是品种固有的遗传特性。

水稻的一生(王维金,1998.8)
幼苗期:秧田期
秧苗分蘖期:返青期 有效分蘖期 无效分蘖期
幼穗发育期:分化期 形成期 完成期
开花结实期:乳熟期 蜡熟期 完熟期
水稻的一生要经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时期,其中,营养生长期主要包括秧苗期和分蘖期。秧苗期指种子萌发开始到拔秧这段时间;分蘖期是指秧苗移栽返青到拔节这段时间。秧苗移栽后由于根系受到损伤,需要5-7天时间地上部才能恢复生长,根系萌发出新根,这段时期称返青期。水稻返青后分蘖开始发生,直到开始拔节时分蘖停止,一部分分蘖具有一定量的根系,以后能抽穗结实,称为有效分蘖;一部分出生较迟的分蘖以后不能抽穗结实或渐渐死亡,这部分分蘖称为称为无效分蘖。分蘖前期产生有效分蘖,这一时期称有效分蘖期,而分蘖后期所产生的是无效分蘖,称无效分蘖期。

水稻营养生长期的主要生育特点是根系生长,分蘖增加,叶片增多,建立一定的营养器官,为以后穗粒的生长发育提供可靠的物质保障。这一阶段主要是通过肥水管理搭好丰产的苗架,要求有较高的群体质量,应防止营养生长过旺,否则不仅容易造成病虫为害而且也容易造成后期生长控制困难而贪青倒伏等,对水稻产量形成影响很大。

水稻生殖生长期包括拔节孕穗期、抽穗开花期和灌浆结实期。拔节孕穗期是指幼穗分化开始到长出穗为止,一般需一个月左右;抽穗开花期是指稻穗从顶端茎鞘里抽出到开花齐穗这段时间,一般5-7天;灌浆结实期是指稻穗开花后到谷粒成熟的时期,又可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水稻生殖生长期的生育特点是长茎长穗、开花、结实,形成和充实籽粒,这是夺取高产的主要阶段,栽培上尤其要重视肥、水、气的协调,延长根系和叶片的功能期,提高物质积累转化率,达到穗数足,穗型大,千粒重和结实率高。
温度 水稻为喜温作物。生物学零度粳稻为10℃、籼稻12℃,早稻三时期以前,日平均气温低于12℃三天以上易感染绵腐病,出现烂秧、死苗,后季稻秧苗温度高于40℃易受灼伤。日平均气温15~17℃以下时,分蘖停止,造成僵苗不发。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幼小孢子阶段及减数分裂细线期),最低温度低于15~17℃,会造成颖花退化,不实粒增加和抽穗延迟。抽穗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5~32℃(杂交稻25~30℃),当遇连续3天平均气温低于20℃ (粳稻)或2~3天低于22℃(籼稻),易形成空壳和瘪谷,但气温在35~37℃以上(杂交稻32℃以上)造成结实率下降。灌浆结实期要求日平均气温在23~28℃之间,温度低时物质运转减慢,温度高时呼吸消耗增加。温度在13~15℃以下灌浆相当缓慢。粳稻比籼稻对低温更有适应性,
由于高温条件下水稻光呼吸作用增强。其光合作用适宜温度范围较大,籼稻为25~35℃、粳稻为18~33℃,当籼稻低于20℃或高于40℃和粳稻低于15℃或高于38℃时,光合作用急剧减弱。稻根呼吸作用随温度升高至32℃时迅速加快,然后缓慢增加,至38℃时达最大值,接着减慢,而稻叶呼吸在20~44℃之间随温度升高呈直线增强。低温(尤其霜冻)情况下,光合效率受抑制,稻根吸水减少,导致气孔关闭和叶片枯萎。根呼吸对高温危害的反应比叶片更敏感。

水分 水稻全生长季需水量一般在700~1200毫米之间,大田蒸腾系数在250~600之间,水稻蒸腾总量随光、温、水分、风、施肥状况、品种光合效率、生育期长短及熟期而变化。单季中、晚稻在孕穗期、双季早稻在开花期、双季晚稻在拔节、孕穗期蒸腾量最高。当土壤湿度低于田间持水量57%时,水稻光合作用效率开始下降;当空气相对湿度为50~60%时,稻叶光合作用最强。随着湿度增加,光合作用逐渐减弱。水稻需要水层灌溉,以提高根系活力和蒸腾强度,促使叶片蔗糖、淀粉的积累和物质的运转。淹灌深度以5~10厘米为宜,但为了除去土壤有毒的还原物质,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和根系活力,还应进行不同程度的露田和晒田。水稻幼苗期应采取浅水勤灌,有利扎根;分蘖期为促进分棵,以水调温,水层保持在2~3厘米左右,分蘖后期排水促进根系发育;拔节孕穗期是水稻需水最多时期,宜灌深水(6~10厘米);抽穗开花期根据天气与土壤条件,可以轻脱水或保持一定水层,空气相对湿度70~80%有利受精;灌浆期田面要有浅水,乳熟后期干干湿湿,有利提高根系活力及物质调配和运转。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与灌浆前期受旱减产最严重,返青期缺水,影响秧苗活棵和分蘖;减数分裂期缺水,颖花大量退化,出穗延迟、结实率下降;抽穗期受旱,影响出穗,减产严重。灌溉期受旱,粒重下降而影响产量。水稻在返青期、减数分裂期、开花期对淹水最敏感,长期淹水会导致死苗、幼穗腐烂和结实率降低。

光照 水稻是喜阳作物,它对光照条件要求较高,水稻单叶饱和光强一般在3~5万勒克斯左右,而群体的光饱和点随时面积指数增大而变高,一般最高分蘖期为6万勒克斯左右,孕穗期可达8万勒克斯以上,但其光合作用随照度的增加不如C4作物玉米明显。据国际水稻研究所(IRRI) i976年对50个水稻品种在6万勒克斯光强下测定,其光合率为34.5~62.1毫克•分米-2•时-1(平均约44.6毫克•分米-2•时-1),同化量因品种、叶龄、含氮量、叶片厚度而异。在光饱和状态下,水稻上部第一、二叶光合率和光饱和点明显高于第三、四叶(见图)。水稻穗的光饱和点为1~3万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为2毫克•分米-2•时-1。叶鞘的光饱和点为2~4万勒克斯,同化量最大值为3毫克•分米-2•时-1 。

据观察,水稻抽穗时,若叶面积指数为7.1,平展叶在冠层顶下30厘米处即有90%日光叶片截获,而直立叶只有50%。因此从理论上说,直立叶水稻群体净光合作用要比水平叶群体大。但当叶面积指数相当小时,水平叶水稻群体显示较高的光合作用。此外,当阳光直射时,水稻群体叶片只有一面受光较强;阳光散射时,群体下层叶片受光比直射时多。当群体叶面积指数大于3时,反射辐射约为太阳辐射的20%,群体吸收太阳辐射在孕穗期最高,齐穗后逐渐下降。大部分能量被传导和蒸腾作用所消耗。水稻净光合强度最多不超过吸收总能量的5%~6%,其中孕穗期净能量转换率约为5%,抽穗期最高为7%,然后迅速下降。水稻是短日照作物,不同类型品种对光照长度的反应不同,在广州用41个品种经人工控制光长,其反应见表2。可见,早稻和中稻无一定出穗临界光长,在短日或长日条件下都可正常出穗,属短日照不敏感类型;晚稻品种大都是短日促进出穗,长日延迟出穗,有严格的出穗临界光长,属短日照敏感型。

二氧化碳和氧 水稻叶面的光合作用速度随C02浓度上升而增加,当C02浓度为100Ol/L时,水稻幼苗生长速度相当于C02浓度为300l/L时的2.5倍以上。大田水稻作物上一日内C02浓度变化可达60l/L,中午稻田不同层次的C02值最大差异也可达40l/L,稻田C02通量值可以下式表示:P=D1-2(C1一C2),P为C02通量,C1和C2分别为Z1和Z2两高度上空的C02浓度,D1-2是Z1和Z2之间交换速度(与风速有关)。当稻田风速大于0.3~0.9米/秒时,对进一步增强光合作用所需C02的输送已足够。水稻对CO2的吸收受02含量影响颇大。当02浓度低至3%时,水稻光合作用和物质生产会明显加强;但却会直接损害水稻受精过程而产生严重不育现象。

光温反应 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变化受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期三个因素综合作用所决定。基本营养生长期反映水稻品种在高温短日条件下的生育期长短;感光性反映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对不同日长的反应特性,感光性强的品种在短日下生育期明显缩短;感温性是水稻品种生育期对温度的反应特性。感温性强的品种,当温度高时,生育期缩短明显。感温性、感光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期等特性如表3所示。

生产与气象

引种 研究中国水稻品种出穗期日数变化与纬度、海拔、经度的关系表明:由南向北,纬度每增加1度,年平均温度降低0.8℃,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降低0.3℃,夏至日长平均增加(不等差逆增)5.4分钟,水稻品种出穗日数延迟2~2.5天;由西至东,经度每东移5度,水稻生长季平均温度和日长变化极小,出穗日数相差不多。因此南稻北引,平原移向高原,生育期延长,出穗迟缓,宜引较早熟品种;北稻南移,高原移向平原,生育期缩短,宜引较迟熟品种;东西相互引种,生育期变化小,易成功。此外,在低纬度地区(26N以南)籼粳早、中晚稻可在本地互相引种;中纬度南部地区(26~32N),可引种早、中稻和早熟晚籼、粳稻,中纬度北部地区(32~40N)可引种早粳和中粳稻;高纬度地区(40~53N)只能引种早粳稻。

适宜播栽期 早粳在气温稳定在10℃以上(塑料薄膜育秧在8℃左右)播种,15℃以上栽秧;早籼在12℃以上播种,17℃以上栽种。为保证水稻齐穗扬花期基本不遇低温危害,粳稻安全齐穗期要求日平均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无连续3天以上低于20℃的低温,籼稻(包括杂交稻)要求22~23℃以上,无连续2~3天低于22~23℃的低温。北方早粳与南方早籼还要避过孕穗期低温冷害(最低气温粳稻不低于15℃,籼稻不低于17℃)。要使水稻抽穗灌浆期处于光、温、水分比较适宜,又尽量避开病虫害大发生时期,以获得较高的光合产量及子粒产量。

合理的群体结构 水稻抽穗灌浆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关系很大最适叶面积主要决定于太阳辐射量,中国水稻齐穗期适宜叶面积指数在6.0~8.0。水稻前、中期适宜群体,要根据温度与季节条件来掌握。早、中稻季节短,要求叶面积上升快,晚稻则要求叶面积上升较慢,但一般均要求在中期(拔节后10~15天)封行,有利壮秆并结出大穗。

杂交稻制种与气象 ①定父母本播期差的有效积温差(X):X=A一(B十B/),A、B分别为父母本播种至始穗的有效积温值(见表4),B/为保证父母本盛花期相遇母本比父本提早2~3天抽穗所需的有效积温。父母本花期特点差异很大。父本花期较集中(5~7天);母本花期较分散(15天左右),故父本应分两期播种,并要求母本始穗比第一期父本始穗期早2~3天。②根据开花天气条件确定花时相遇时间。正常天气下,杂交稻父本(以IR24为例)上午9~11时始花、下午1时左右闭颖,峰期在10~11时;母本(以珍汕97为例)上午7~10时始花,下午2~3时闭颖,无明显峰期。阴雨全天无花;阴天始花推迟且集中;晴雨相间,雨隙花时集中。秋季制种穗部气温在27℃ (春繁在30℃ )以下,较高的相对湿度有利开花。

水稻一生按生长发育特性分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
按形态特征分为苗期、分蘖期、有穗分化期、抽穗扬花期、灌浆成熟期等5个时期。
按田间管理的农时季节分OKFsEnQVk秧田期和本田期。秧田期分播种期、出苗期、移栽期;本田期分返青期、分蘖期、晒田期、抽穗期、灌浆期、收割期等。
水稻一生的生长进程和其叶片生长呈高度OKFsEnQVk相关。长出了几片叶,就叫几叶期。

水稻产量是怎样形成的

水稻产量的形成 水稻产量是由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每穗结实粒数和干粒重三个因素所构成。这三个因素,是分别在不同生育时期形成的。

1.穗数的形成 单位面积上的穗数,是由株数、单株分蘖数、分蘖成穗率三者组成的。株数决定于插秧的密度及移栽成活率,其基础是在秧田期。所以育好秧,育壮秧,才能确保插秧后返青快、分蘖早、成穗多。决定单位面积上穗数的关键时期是在分蘖期。在壮秧、合理密植的基础上,每亩穗数多少,便取决于单株分蘖数和分蘖的成穗率。—般分蘖出生越早,成穗的可能性越大。后期出生的分蘖,不容易成穗。所以积极促进前期分蘖,适当控制后期分蘖,是水稻分蘖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2.粒数的形成 决定每穗粒数的关键时期是在长穗期。 穗的大小,结粒多少,主要取决于幼穗分化过程中形成的小穗数目和小穗结实率。在幼穗形成过程中,如养分跟不上,常会中途停止发育,形成败育小穗,减低结实率,造成穗小粒少。长穗期栽培的基本要求是培育壮杆大穗,防止小穗败育。

3.粒重的形成 决定粒重及最后产量是在结实期。水稻粒重是由谷粒大小及成熟度所构成。子粒大小受谷壳大小的约束,成熟度取决于结实灌浆物质积累状况。子粒中物质的积 累主要决定于这时期光合产物积累的多少。如水稻出现早衰或贪青徒长,以及不良气候因素的影响,就会灌浆不好,影响成熟度,造成空秕粒,降低粒重,影响产量。因此,促进粒大、粒饱,防止空秕粒,是结实期栽培的基本要求。 以上三个产量因素,在水稻生长发育过程中,有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每亩穗数超过一定范围,则随着穗数的增多, 每穗粒数和粒重便有下降的倾向。所以水稻高产是穗数、粒数 和粒重矛盾对立的统一。其本质是群体和个体矛盾对立的统一。
根系的形态及机能
与产量性状的关系已有很多报道,如根重与稻谷重、穗重l8J、
根数与穗数、粒数和结实率 83,根直径与单穗颖花数,根系对
a-NA氧化力_l 5l及根系酶活性和 P含量_l6I与谷产量,伤流
强度与颖花数、结实率、千粒重l1 一及产量 15J,中后期根系氧
化力与结实率l15,18J等方面的密切关系。
川田信一郎 』认为.在分析根群与产量因素及谷产量的
关系时,应将上层根和下层根区别开来。凌启鸿等。6J认为,
不同层次根系的发生时间不同,着生位置不一,对产量形成
的作用也不相同。下层根是生育前期的主要功能根系,对足
穗、大穗有积极作用;上层根发生与穗分化同步,这组根系发
育状况及活力高低与颖花数、结实率有密切关系。尽管上层
根是生育中后期的主要功能根系,但下层根系此时对养分的
吸收仍可达上层根的30% ~40% ,且上层根重及功能受制于
生育前期发生的下层根。蔡昆争等l1 认为,水稻根系主要
分布在土壤耕作层(0~20 em),且表层(0~10 em)占8o% 以
上,上层根(0~10 cm)质量与产量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下
层根质量(10 em以下)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且还认为,从整
体根系和高产角度看,适当减少表层根系,培育和增加深层
根系的比例有利于促进水稻产量的提高。Yoshida_9J调查了
1 081个水稻品种的株高、分蘖和根系生长的关系,认为根系
分布较深的品种,植株较高,分蘖较少,主茎及早分蘖节上的
根较长而且多。穗数型品种根纤细并多分布于土壤表层,穗
重型品种根系较粗,深层根比例大,抽穗期下位根占比重大
且活性强。多穗型品种比大穗型品种根干重大www.rixia.cc,矮杆多穗型
品种根较少而短,而高杆大穗型品种发根多而长,根系的氧
化力与叶角呈正相关。凌启鸿等 J研究认为水稻根系的分
布与叶角呈几何学相关,根系分布较深且多纵向时,叶角较
小,相反,叶角较大叶片趋向于披垂。王余龙等_】-2lJ研究了
颖花根活量与籽粒灌浆结实率的关系发现,结实期颖花根活
量与籽粒灌浆强度、结实率、粒重均呈显著正相关,并认为增
加颖花根活量是提高水稻结实率和粒重的有效途径。3.2 根系与地上部群体光合生产能力的关系 光合生产是
作物有机物质的唯一来源。作物的经济产量虽表现为产量
因素的组合,但其物质基础90%来源于光合产物。提高光合
效率,增加光合生产,一直是水稻研究专家研究的主题。根
系是决定叶片生长和活力的主要因素,根系发达,活力强,群
体光合生产能力就强 j。凌启鸿等C6 研究指出,根系向地上
部提供氨基酸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因此与地上部的氮代谢
及蛋白质合成、叶片的衰老与光合功能等有极密切的关系。
在高产栽培条件下,冠层的叶面积系数较大时,培育分布深
而多纵向的根系有利于改善群体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群体
光合作用和提高产量~o,22 J。
3.3 地上部对根系的影响众所周知,水稻生长所需的氮
素主要由根系吸收,但根系生长所需的氮素来自何处?Tot—
sumi(1981)利用 l'q研究指出,成熟叶片,特别是基部的成熟
叶片是根系生长所需氮素的主要供源。根系的氮含量受地
上部氮含量所左右。根系生长有赖于地上部光合产物的供
应。地上部向根系输送的光合产物控制着冠根的生长方向。
近年来,王余龙等|l 提出的颖花根活量的概念促进了人
们对地上部与地下部关系的认识。水稻生育后期颖花根活
量越大,净同化速率越高,碳同化物运往籽粒和根内的比率
越大,随着颖花根活量的增加,强、弱势花的结实率特性差距
缩小[1,23]。
4 影响根系生长的因素
4.1 氮肥在磷钾肥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氮肥施得越多,根
系向下伸展的深度越浅,表层根越多;相同量的氮肥,分次追
施,有利于上层根的发育和根系粗壮,且分枝多 一。适当施
氮能促进不定根发生,增加生育前期的供氮水平,显著提高
前期的不定根数和同期的单株根干重l2 ~ 。
4.2 磷肥磷素的丰缺以及磷的形态特征和动态变化,直
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有研究认为,施磷极大地促进了杂
交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植株干重的增加,保持适当的施磷
水平能增强杂交水稻根系活力并保持较长时间 一。
4.3 有机肥川田等认为 j,使用有机肥料的水田,根系布
满了全耕层,根数多,分布密度极高,浮根的形成也极显著;
相反,耕层根量少,分布稀疏,尤其是浮根的形成极差。
4.4 土壤深耕改善土壤环境是促进作物根系下扎,增加
下层根量比例的一项重要措施。犁底层结构紧密,通气性
差,深耕打破犁底层,改善通气状况,有利于根系生长,使下
层根比例增大。
4.5 灌溉方法据报道,“长期淹水”、“中期烤田落干”和
“间歇灌溉”这3种处理的表面土壤(0~5 Crf1)一次根数分别
是46.0、68.5和82.5,可见后两种灌溉方式对水稻根系生长
有利。水层每昼夜渗透2cm左右有利于根系的发育,有利于
氧气输送到根部和根部代谢产物的渗透等。凌启鸿等_6一研
究发现不同层次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反应存在差异。上层根
根原基分化期充足的水分对根原基的分化与根的生长有利,
在发根的中后期也需要较充足的水分,分枝中后期对短期土
壤缺水反应顿感;下层根在分枝中期对缺水反应敏感,叶龄
余数1.1至抽穗前3 d缺水,下层根重下降27.1%。
4.6 光温Nogai和InadA曾对一定土温(18~35℃)内水稻根于重和发根数研究指出,随着温度的提高,发根数增加,温
度对根系的影响与根的生长发育阶段及根的着生位置有关。
在根发生期,高水温减少根数,但在根原基分化期,高水温则
增加根数。光照强度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光合产物向根
系的运转,从而对稻根的生长及功能产生影响。遮光严重妨
碍了根、叶的同伸生长,促进根系衰老。
总之,在低产条件下,通过表层施肥、灌溉等措施来增加
表层根量可使作物产量提高。但在高产条件下,除了通过适
当的肥、水措施增加表层根量外,还必须采取深耕、深松、分
层深施肥等综合农艺措施,改善土壤条件,促进根系下扎,增
大深层根量,扩大根系的营养范围,提高根系活力,才是高产
的正确途径。
5 结语
水稻根系的生长、分布状况与其经济产量关系密切。深
入研究水稻根系的生长发育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调控其
生长及分布的栽培措施是高产的关键。
水稻产量构成以单位面积(667平方米)中生长的水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在选用优良品种的同时,必须还要配以科学的管理,才能获得较高产量。满足水稻营养阶段营养供应,可以为孕育大穗奠定基础,灌浆期间保证营养供应,可以减少空瘪率,提高子粒饱满程度。
测算:亩有效穗20万,单穗结子150粒,千粒重25克,
200000150100025=750000克(750公斤/亩),千粒重增加1克或减少1克关系到5公斤的产量,适时收割可以使粒重表现得最充分.
四个因素构成
每亩穗数即单位面积穗数
有效穗数即每蔸的有效穗,结5粒以上才有效
每穗结实率即实粒与总粒的比值
千粒重即该品种一千粒谷子的重量
产量=每亩穗数*有效穗数*每穗结实率*千粒重/1000*1000

水稻生产发展的情况怎么样?

根据《www.rixia.cc中国农业年鉴》公布的数据,现将1949—2000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列入表2-8。表中除1949和1950年为当年数据外,其余每时期的数据均为5年平均值。1949年我国水稻播种面积2571万hm2,总产量4866万t,单产1.89t/hm2。经过50多年的发展,到20世纪末水稻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hm2左右,总产量接近2亿t,其中1997年首次超过了2亿t,达到2.0074亿t。自1995年起,单产连续7年超过6t/hm2。2000年我国水稻的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别为2996.2万hm2、1.879亿t和6.272t/hm2,与1949年相比较,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分别增加了0.17倍、2.86倍和2.30倍。

50多年来,我国稻谷总产的迅速增长,主要是由于播种面积扩大与单产的不断增加,而以单产水平提高为主要因素。

1.稻谷单产

1949年仅1.89t/hm2,在1950、1966、1979、1983和1995年分别跨过2、3、4、5、6t/hm2,单产最高为1998年达到6.366t/hm2。单产自2t/hm2到跨过6t/hm2,每跨越一个台阶(1t/hm2)分别经历了16、13、4和12年。水稻单产的迅速提高,是我国政府正确实施“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的体现。在科技上应归功于现代改良品种(常规矮秆品种与杂交稻)的大面积推广,科学施肥、病虫防治以及不断改善灌排设施等因素。

2.稻谷总产

稻作历史上总产量最高的3个年份为1997、1998与1999年,分别达到2.007亿t、1.871亿t和1.849亿t,分别占当年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6%、38.8%和39.0%。1997年的稻谷总产量为历史最高纪录,占当年全国粮食作物总产量的40.6%。

3.播种面积

自1949OKFsEnQVk年起,经历50余年,全国水稻播种面积增加不到20%。1966—2000年除1968年外,播种面积稳定在3000万hm2以上,而以1976年为最大,达3621.73万hm2,占当年全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30%,为历史最高纪录。

进入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由于我国城市化与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往城市转移,并且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势在必行,因此,稻田面积有所减少,特别是城镇郊区的稻田改种其他作物或移作它用。2001年稻田播种面积已下降为2881.2万hm2,总产为1.7758亿t,有所降低,但单产仍然较高,达到6.163t/hm2。

表2-81949—2000年中国水稻播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根据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历年《中国农业年鉴》公布的数据,除1949和1950年为当年数据外,其余每时期的数据均为5年平均值。

如前所述,全球栽培稻分为几个生态类型,不同类型的栽培稻除了基本形态特征相同外,各类型间有所区别。本节以水稻类型为主。

北美水稻主要分为Basmati Rice、Calrose Rice、Sona Massuri Rice和Jasmine Rice四大类,每类都有不同的领头企业。KRBL是Basmati Rice的领头企业,占据36%的市场份额;Farmers' Rice Cooperative是Calrose Rice的领头企业,占据5%的市场;Swad Food Products占据Sona Massuri Rice16%的市场;Thai Hua以16%领导Jasmine Rice市场。
《2021-2027中国水稻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本报告研究中国市场水稻的生产、消费及进出口情况,重点关注在中国市场扮演重要角色的全球及本土水稻生产商,呈现这些厂商在中国市场的水稻销量、收入、价格、毛利率、市场份额等关键指标。本文也同时研究中国本土生产企业的水稻产能、销量、收入及市场份额。此外,针对水稻产品本身的细分增长情况,如不同水稻产品类型、价格、销量、收入,不同应用水稻的市场销量等,本文也做了深入分析。历史数据为2016至2021年,预测数据为2021至2027年。

中国历史上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变化情况如何?谁是巨大贡献者?

中国水稻栽培历史悠久,在《管子》、《陆贾新语》等古籍中,均有约在公元前27世纪的神农时代播种"五谷"的记载,稻被列为五谷之一。《史记夏本纪》关于"禹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的记载,表明公元前21世纪,中国人民就已经开始和自然作斗争,疏治"九河",利用"卑湿"地带发展水稻。距今约4200余年前,水稻栽培已从长江中下游推进到黄河中游。到了战国时期,由于铁制农具和犁的应用,开始走向精耕细作,同时为发展水稻兴修了大型水利工程,如河北漳水渠(公元前445~前396年)、四川都江堰(公元前256年)、陕西郑国渠(公元前246年)等。西汉时四川首先出现了梯田。6世纪30年代,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曾专述了水、旱稻栽培技术。晋《广志》中并有在稻田发展绿肥,增加有机肥源,培肥地力的记载。反映了当时的种稻技术已有一定水平。魏晋南北朝以后,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唐宋六百多年间,江南成为全国水稻生产中心地区,太湖流域为稻米生产基地,京能军民所需大米全靠江南漕运。当时由于重视水利兴建、江湖海涂围垦造田、农具改进、土壤培肥、稻麦两熟和品种更新等,江南稻区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拼作栽培体系。中国稻种资源丰富,到明末清初《直省志书》中所录16个省223个府州县的水稻品种数达3400多个。另外在育秧、水肥管理等方面也都有了新的进展。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在继承和发展过去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使稻作生产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至1984年全国水稻栽插面积达3317.8万公顷,平均每公顷产量为5370.0千克,稻谷总产量达到17825.5万吨,分别比1949年增加约29%、170%和266%。

1973年,中国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袁隆平成功用科学方法产出世界上首例的杂交水稻,因此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经过四年的研究,带领团队从世界上几百个稻种中探索,并在稻种的自花授粉上有了自己的心得。袁隆平认为野稻并不一定全为自花授粉,他在海南岛找寻到一种野稻称为“野粺”,并成功的与现有水稻配种出一些组合稻种。这些组合稻种无法自体授粉,而需仰赖旁株稻种的雄蕊授粉,但产量比原水稻多上一倍。不过最初的几年,培育出的新稻虽然稻量增加,而且多数没有花粉,符合新品种的需求,但其中有的却有花粉,能产出下一代,而且稻量不丰;但袁隆平并没有放弃,一直到了第九年,上万株的新稻都没有花粉,达成了新品种的要求,也就是袁隆平的三系法杂交水稻。
巨大贡献者当属袁隆平。
袁隆平和河姆渡人都有巨大贡献者
袁隆平
袁隆平啊,难道是河姆渡人??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从1950年后水稻单产量是如何变化的?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37960.html

上一篇:洋桔梗的播种季节是什么时候?

下一篇:新装修的房子入住有什么危害?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