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什么鱼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还可以上树呢!

2021-06-30 05:19:38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39

什么鱼会爬树

爬树鲈鱼。

与澳大利亚北部隔海相望的巴布亚新几内亚生活着一种非常奇特的“爬树鲈鱼”。这种鱼有10-23厘米长,本事特大。它会爬树,能登陆“用腹鳍行走”,甚至在被天敌(如鸟类和其他鱼类吞食后),还能通过竖起尖锐的背鳍,与对手同归于尽。

扩展资料:

爬树鲈鱼有毒,除了和其他鱼类一样的腮外,它体内还长有可直接从空气中吸氧的器官。在旱季,这种鱼能藏在泥地里坚持到雨季来临。即便离开水,它也能活数天到数周之久。更令人叫绝的是,这种鱼可以通过把鱼鳍“钉”在木船底部,完成从淡水到海水,再到淡水的旅行。

参考资料:人民网-组图:会爬树 能登陆 可噎死捕食者的鱼

攀鲈
鲈形目攀鲈科攀鲈属的一种。因外形似鲈、能攀缘树木而得名。体长圆形,侧扁;鳃部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鳃上器官;鳃盖各骨均有锯齿;头体均被栉鳞,体部栉鳞略大。背鳍与臀鳍均有鳞鞘,尾鳍圆形;尾柄很短且高;体灰绿色;体侧约有10余条黑绿色横条纹,条纹或断裂为斑点;鳃盖骨后缘在二强棘之间及尾鳍基部中央各具一大黑斑。分布于南亚及东南亚热带和亚热带。在中国见于南岭以南水域。攀鲈喜栖居河口淡水区水草丛生的静水或缓流内。干旱时能钻入泥中半米以上深处;雨后塘中尚无很多水时攀鲈能群集水内。有时爬到草上,用眶骨边缘、鳃盖的棘和偶鳍及臀鳍前部的鳍棘挂住草;有时能爬到岸边的棕榈树上。食动物性饵料,以浮游动物、小虾、小鱼等为食。攀鲈科鱼类的繁殖方式多数由雄鱼或雌雄鱼建造专门的巢穴。有的在水面由粘液裹上气泡筑巢;有的用植物建成,呈鸟巢状。两性有明显差异;雄鱼较大,鳍长,婚姻色明显。产卵前雄鱼之间进行争斗,甚至死亡。产卵期间雌雄鱼之间进行婚姻嬉戏。成鱼可长到25厘米,可食用。
爬树鱼 在东南亚沼泽区,有一种体长四英才的鱼,在水中靠鳃叶吸取氧气,在陆地靠水肺维持水分与呼吸。它常爬上陆地,用胸鳍抓住树干,向上攀爬,捕捉蜗牛为食。因常爬树而得名爬树鱼。
弹涂鱼生活在我国南部沿海及热带太平洋海岸,这种鱼十分奇怪,它的两只眼睛凸出体外,而且分工不同,一只眼睛专门负责寻找食物,另一只眼睛用来监视敌情。

为什么弹涂鱼能爬树呢?原来,它的胸鳍很发达,而且胸部肌肉还具有伸缩功能。弹涂鱼利用胸鳍的支撑,加上身体的弹跳力和尾鳍的推动力,就既可以在水中游泳,又能到沙滩上爬行了。当岸边有树木时,弹涂鱼能爬上树干,捕捉树上的昆虫或小动物。

弹涂鱼离开了水照样能生活下去。它每次出水前总是把鳃里的氧气储得满满的,然后成群地上岸捕食。一旦氧气消耗完了,还可以把尾巴插进泥土里吸氧,同时可以利用皮肤或口腔粘膜来呼吸空气,这实在是

世界上有几种动物,既可以生活在陆地上又可以生活在水中

如、河马、……等写得越多越好、至少300种谢谢。
鸭嘴兽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单孔目 Monotremata
  科: 鸭嘴兽科 Ornithorhynchidae
  属: 鸭嘴兽属 Ornithorhynchus
  种: 鸭嘴兽 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拉丁文学名:Ornithorhynchus anatinus
  英名名称:Platypus duckbill,Duckmole;
  又名: 鸭獭[编辑本段]栖息地
  现生哺乳类中最原始而奇特的动物。仅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约克角至南澳大利亚之间,在塔斯马尼亚岛也有栖息。[编YzqxrWLDn辑本段]鸭嘴兽特征
  澳大利亚的单孔类哺乳动物,最奇特的要数鸭嘴兽。所谓单孔类动物,是指处于爬虫类动物与哺乳类动物中间的一种动物。它虽比爬虫类动物进步,但尚未进化到哺乳类动物。两者相同之处在于都用肺呼吸,身上长毛,且是热血;而单孔类动物又以产卵方式繁殖,因此保留了爬虫类动物的重要特性。
  凡见过鸭嘴兽的人都说它长得实在太怪异了。当初英国移民进入澳大利亚发现鸭嘴兽时,惊呼其为“不可思议的动物”。鸭嘴兽长约40厘米,全身裹着柔软褐色的浓密短毛,脑颅与针鼹相比,较小,大脑呈半球状,光滑无回。四肢很短,五趾具钩爪,趾间有薄膜似的蹼,酷似鸭足,在行走或挖掘时,蹼反方向褶于掌部。吻部扁平,形似鸭嘴,嘴内有宽的角质牙龈,但没有牙齿,尾大而扁平,占体长的1/4,在水里游泳时起着舵的作用。
  雄性鸭嘴兽后足有刺,内存毒汁,喷出可伤人,几乎与蛇毒相近,人若受毒距刺伤,即引起剧痛,以至数月才能恢复。这是它的“护身符”,雌性鸭嘴兽出生时也有毒距,但在长到30厘米时就消失了。鸭嘴兽为水陆两栖动物,平时喜穴居水畔,在水中时眼、耳、鼻均紧闭,仅凭知觉用扁软的“鸭嘴”觅食贝类。其食量很大,每天所消耗食物与自身体重相等。
  母体虽然也分泌乳汁哺育幼仔成长,但却不是胎生而是卵生。即由母体产卵,像鸟类一样靠母体的温度孵化。母体没有乳房和乳头,在腹部两侧分泌乳汁,幼仔就伏在母兽腹部上舔食。
  幼体有齿,但成体牙床无齿,而由能不断生长的角质板所代替,板的前方咬合面形成许多隆起的横脊,用以压碎贝类、螺类等软体动物的贝壳,或剁碎其它食物,后方角质板呈平面状,与板相对的扁平小舌有辅助的“咀嚼”作用。
  澳大利亚的鸭嘴兽是澳大利亚特有的非常特殊乳汁单孔www.rixia.cc目动YzqxrWLDn物。它的嘴和脚象鸭子,尾部象海狸,是世界上仅有的三种生蛋的哺乳动物之一(另一种是针鼹和澳大利亚的有袋小刺猬),鸭嘴兽没有奶头,但在肚子上有一小袋,内分泌乳汁,小鸭嘴兽靠添乳汁长大。
  成年鸭嘴兽长度有 40-50公分,重量雌性在 700-1600克之间,雄性在 1000-2400克之间。[编辑本段]生活习性
  鸭嘴兽生长在河,溪的岸边,它的大多时间都在水里,它的皮毛有油脂能保持它身体在较冷的水中仍保持温暖。在水中游泳时它是闭着眼的,靠电信号及其触觉敏感的鸭嘴寻找在河床底的食物。它以软体虫及小鱼虾为食。
  鸭嘴兽生殖是在它的岸边所挖的长隧道内进行的。它一次可最多生三个蛋。六个月后的小鸭嘴兽就得学会独立生活,自己到河床底觅食了。
  鸭嘴兽在水中追逐交尾,卵似乌龟蛋状。小鸭嘴兽孵化出世后,靠母乳喂养4个月方能自己外出觅食。鸭嘴兽是夜行性生物,它们惯于白天睡觉,夜晚活动。
  鸭嘴兽能潜泳,常把窝建造在沼泽或河流的岸边,洞口开在水下,包括山涧、死水或污浊的河流,湖泊和池塘。它在岸上挖洞作为隐蔽所,洞穴与毗连的水域相通。它是水底觅食者,取食时潜入水底,每次大约有一分钟潜水期,用嘴探索泥里的贝类、蠕虫及甲壳类小动物以及昆虫幼虫和其他多种动物性食物和一些植物。鸭嘴兽分布在澳大利亚南部及塔斯马尼亚岛,是现存最原始的哺乳动物,是形成高等哺乳动物的进化环节,在动物进化上有很大的科学研究价值。
  冬季不活动或冬眠。雌兽挖相当于16米长的涧穴,将卵产于用湿水草筑成的巢内,每产产卵,有时3卵。卵比麻雀卵还小,彼此粘在一起。孵卵期洞口堵塞,孵出的幼兽发育很不完全,鸭嘴兽既无育儿袋也无乳头,成束的乳腺直接开口于腹部乳腺区。幼兽用能伸缩的舌头服食乳区的乳汁,哺乳期大约五个月。[编辑本段]学术意义
  鸭嘴兽在学术上有重要意义,历经亿万年,既未灭绝,也无多少进化,始终在“过渡阶段”徘徊,真是奇特又奥妙,充满了神秘感。这种全世界唯有澳大利亚独产的动物,但因追求标本和珍贵毛皮,多年滥捕而使种群严重衰落,曾一度面临绝灭的危险。由于其特殊性和稀少,已列为国际保护动物。澳大利亚政府己制定保护法规。
迷齿亚纲:最古老的两栖动物,早期两栖动物的主干,生存于泥盆纪到白垩纪,其中包括爬行动物的祖先。
壳椎亚纲:古老而特化的早期爬行动物,仅生存于石炭纪和二叠纪。
滑体亚纲:丛三叠纪延续到现代,包括所有现存的两栖动物,分为无足目、有尾目和无尾目。
无足目Apoda(蚓螈目Gymnophiona):无足而形态习性均似蚯蚓的两栖动物,可能历史悠久,但是可靠的化石仅为新生代,现代分布于澳洲以外的热带地区。
吻蚓科Rhinatrematids:最原始的蚓螈,分布于南美洲。
鱼螈科Ichthyophiids:较原始的蚓螈,分布于亚洲热带地区,是我国仅有的蚓螈。
盲尾蚓科Uraeoptyphlidae:分布于印度,介于进步和原始的蚓螈之间。
蠕蚓科Scolecomorphids:分布于赤道非洲的进步的蚓螈。
真蚓科Caeciliidae:进步的蚓螈,是蚓螈目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科,分布于热带美洲、赤道非洲、印度和印度洋岛屿中。
盲游蚓科Typhlonectidae:唯一的水生蚓螈,分布于南美洲。

有尾目Caudata:终生有尾的两栖动物,幼体和成体区别不大,包括各种鲵和蝾螈,出现于侏罗纪,现在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特别是北美洲,其次是东亚和欧洲,可分为原始的隐鳃鲵亚目和进步的蝾螈亚目。

隐鳃鲵亚目Cryptobranchoidea:主要分布于东亚的原始的有尾两栖动物。
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2属3种,即北美的隐鳃鲵(美洲大鲵)和中国和日本各一种大鲵。
小鲵科Hynobiidae:8属30余种,包括小鲵、北鲵、山溪鲵等,主要分布于东亚,北可到北极圈,西到伊朗,我国种类特别丰富。
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进步的有尾两栖动物,其中部分成员是高级类型还是原始类型尚不明确。
鳗螈科Sirenidae:特产于北美洲,身体细长,没有后肢。
两栖鲵科Amphiumidae:特产于北美洲,生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
洞螈科Proteidae:包括欧洲的洞螈和北美洲的泥螈,终生有外鳃的水生两栖动物。
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特产于北美洲的穴居蝾螈,其中有些种类可终生保持幼体特征,生活于水中。
陆巨螈科Dicamptonidae:特产于北美洲的穴居蝾螈,与钝口螈比较相似。
无肺螈科Plethodontidae:有尾亚目中的最大一科,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少数分布于欧洲和中南美洲,也是中南美洲仅有的有尾亚目。
蝾螈科Salamandridae:分布最广泛的有尾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也见于北非和北美。

无尾目Anura:包括各种蛙和蟾蜍,幼体和成体区别甚大,仅蝌蚪有尾。出现于三叠纪,现代绝大多数两栖动物均属此类,世界性分布,但在拉丁美洲最丰富,其次是非洲。无尾目可分为始蛙亚目和新蛙亚目,或进一步将始蛙亚目划分为始蛙亚目、负子蟾亚目和锄足蟾亚目。

有尾目Caudata

有尾目是两栖动物中最不特化的一目,终生有尾,多数有四肢,幼体与成体比较近似。有尾目有水生的也有陆生和树栖的,有些水生成员还终生保持有体形态。有尾目成员中的个体差异是两栖动物中最大的,其中最大的中国大鲵Andrias davidianus身长可达1.8米,而最小的墨西哥的一些索里螈Thorius sp.身长不到3厘米。有尾目出现于侏罗纪,现在则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其中半数以上的科和种都分布于北美洲,东亚和欧洲也有一定数量,南美洲只有少数成员,而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和大洋洲则没有分布。

有尾目可分为原始的隐鳃鲵亚目和进步的蝾螈亚目。

隐鳃鲵亚目Cryptobranchoidea
隐鳃鲵科和小鲵科在外表上和习性上相差很大,但共同拥有一些原始性状,如体外受精并有不少幼态性状,因此被同归入隐鳃鲵亚目,作为有尾目中最原始的代表。隐鳃鲵亚目的成员分布基本限于亚洲特别是东亚,但是隐鳃鲵科的隐鳃鲵分布于北美而极北鲵除了分布于亚洲北部外,也分布于欧洲北部。

小鲵科Hynobiidae
小鲵科有9属35种,我国就有7属15种。小鲵科成员体型很小,身长不超过25厘米。小鲵科依生活方式的不同可分为两大类群,一类为陆栖,包括小鲵、极北鲵、爪鲵等,生活于林间潮湿的地面,仅在繁殖栖回到溪流中;另一类为水栖,包括北鲵、山溪鲵等,多生活在寒冷山溪中,不远离水源。小鲵科分布基本限于东亚一带,但是极北鲵分布于欧亚大陆北部北至北极圈,西到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极北鲵也十分布最北的两栖动物,另有一种分布限于伊朗。
有尾目的一科。全变态(个别种有童体型),多数有肺(仅爪鲵属无肺),体外受精。现有8属30余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北纬27以北地区,西至乌拉尔山和伊朗北部,北达北极圈南缘。该科除1属1种外,其他7属约90%的种集中分布于东亚大陆及其邻近岛屿。中国已知7属15种,多为特有种。
小鲵属四肢较发达,指4,趾5或4;皮肤光滑无疣粒。头部扁平呈卵圆形;躯干圆柱状,略扁,体侧有肋沟;有肺;尾基较圆,向后逐渐侧扁。仅见于亚洲东部,有20余种,分布于中国、朝鲜和日本。日本种类最多,中国有4种,分布于东北、华中和台湾省。陆栖为主的小鲵、拟小鲵、极北鲵、爪鲵主要生活于海拔120~1800米林间潮湿的草丛、洞穴中;繁殖季节进入溪流内石下或植物枝叶间配对产卵;繁殖期以后营陆栖生活;以多种昆虫、蠕虫、蚯蚓、蛞蝓、多足类等小型动物为食。水栖为主的肥鲵、北鲵、山溪鲵、副趾鲵多栖于海拔1000~4400米水质清澈的寒冷山溪内,繁殖期以后仍在水中或短时间上岸到潮湿环境内栖息,不远离水源;以水生小动物(虾类、昆虫及幼虫、蛞蝓)为食;尾甚侧偏,适应于在水中摄食和游泳。小鲵是有尾目中比较原始的类群。小鲵科的某些属种可以药用。

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
隐鳃鲵科有2属3种,即美洲东北部的隐鳃鲵(美洲大鲵)和中国和日本各一种大鲵。隐鳃鲵科成员终生生活在活水中,成体仍然保持有鳃裂,体侧有皮肤褶皱以增加皮肤面积用于在水中呼吸,前肢4趾后肢5趾。隐鳃鲵科的三个成员是现存最大的三种两栖动物,其中中国大鲵身长可达1.8米,日本大鲵[图]身长1.5米,隐鳃鲵身长0.75米。中国大鲵也是我国有尾目中最著名的代表,由于叫声似婴儿啼哭,又被称为娃娃鱼。欧洲现在没有大鲵分布,但是史前时期却有大鲵生活,而在亚洲的大鲵被科学界发现以前在欧洲就已经发现了大鲵的化石。当1726年大鲵的化石初次被发现时,人们还以为是诺亚时期在洪水中死去的人类的遗骸,大鲵也被称作洪水的见证者
两栖动物概述

两栖动物是最原始的陆生脊椎动物,既有适应陆地生活的新的性状,又有从鱼类祖先继承下来的适应水生生活的性状。多数两栖动物需要在水中产卵,发育过程中有变态,幼体(蝌蚪)接近于鱼类,而成体可以在陆地生活,但是有些两栖动物进行胎生或卵胎生,不需要产卵,有些从卵中孵化出来几乎就已经完成了变态,还有些终生保持幼体的形态。两栖动物最初出现于古生代的泥盆纪晚期,最早的两栖动物牙齿有迷路,被称为迷齿类,在石炭纪还出现了牙齿没有迷路的壳椎类,这两类两栖动物在石炭纪和二叠纪非常繁盛,这个时代也被称为两栖动物时代。在二叠纪结束时,壳椎类全部灭绝,迷齿类也只有少数在中生代继续存活了一段时间。进入中生代以后,出现了现代类型的两栖动物,其皮肤裸露而光滑,被称为滑体两栖类。在下一页将进一步介绍两栖动物的历史。
现代的两栖动物种类并不少,超过4000种,分布也比较广泛,但其多样性远不如其它的陆生脊椎动物,只有3个目,其中只有无尾目种类繁多,分布广泛。每个目的成员也大体有着类似的生活方式,从食性上来说,除了一些无尾目的蝌蚪食植物性食物外,均食动物性食物。两栖动物虽然也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但是其适应力远不如更高等的其它陆生脊椎动物,既不能适应海洋的生活环境,也不能生活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在寒冷和酷热的季节则需要冬眠或者夏蜇。

两栖动物分类列表
有尾目Caudata:终生有尾的两栖动物,幼体和成体区别不大,包括各种鲵和蝾螈,出现于侏罗纪,现在主要分布于北半球,特别是北美洲,其次是东亚和欧洲,可分为原始的隐鳃鲵亚目和进步的蝾螈亚目。

隐鳃鲵亚目Cryptobranchoidea:主要分布于东亚的原始的有尾两栖动物。
7. 隐鳃鲵科Cryptobrachidae:2属3种,即北美的隐鳃鲵(美洲大鲵)和中国和日本各一种大鲵。
8. 小鲵科Hynobiidae:8属30余种,包括小鲵、北鲵、山溪鲵等,主要分布于东亚,北可到北极圈,西到伊朗,我国种类特别丰富。
蝾螈亚目Salamandroidea:主要分布于北美洲的进步的有尾两栖动物,其中部分成员是高级类型还是原始类型尚不明确。
9. 鳗螈科Sirenidae:特产于北美洲,身体细长,没有后肢。
10. 两栖鲵科Amphiumidae:特产于北美洲,生体细长似鳗,四肢很小。
11. 洞螈科Proteidae:包括欧洲的洞螈和北美洲的泥螈,终生有外鳃的水生两栖动物。
12. 钝口螈科Ambystomatidae:特产于北美洲的穴居蝾螈,其中有些种类可终生保持幼体特征,生活于水中。
13. 陆巨螈科Dicamptonidae:特产于北美洲的穴居蝾螈,与钝口螈比较相似。
14. 无肺螈科Plethodontidae:有尾亚目中的最大一科,主要分布于北美洲,少数分布于欧洲和中南美洲,也是中南美洲仅有的有尾亚目。
15. 蝾螈科Salamandridae:分布最广泛的有尾两栖动物,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也见于北非和北美。
无尾目Anura:包括各种蛙和蟾蜍,幼体和成体区别甚大,仅蝌蚪有尾。出现于三叠纪,现代绝大多数两栖动物均属此类,世界性分布,但在拉丁美洲最丰富,其次是非洲。无尾目可分为始蛙亚目和新蛙亚目,或进一步将始蛙亚目划分为始蛙亚目、负子蟾亚目和锄足蟾亚目。对于科的划分也有一些不同意见。
始蛙亚目Archaeobatrachia
16. 蟾科Leiopelmatidae:最原始的无尾目,包括新西兰的滑??蟾和北美洲的尾蟾,二者有时列为单独的科。
17. 盘舌蟾科Discoglossidae:我国最原始的无尾目,包括铃蟾和盘舌蟾,二者有时列为单独的科。
负子蟾亚目Pipoidea:
18. 负子蟾科Pipidae:原始的无尾目,包括南美洲的负子蟾和非洲的爪蟾。
19. 异舌蟾科Rhinophrynidae:仅以墨西哥的异舌穴蟾为代表,有时被并入负子蟾科。
锄足蟾亚目Pelobatoidea
20. 锄足蟾科Pelobatidae:包括锄足蟾和角蟾,二者有时列为单独的科,其中角蟾在我国特别丰富。
21. 合附蟾科Pelodytidae:在欧洲和高加索地区各有一种,有时被并入锄足蟾科。
新蛙亚目Neobatrachia
22. 细趾蟾科Leptodactylidae:两栖动物的最大一科,包括多种似蛙和蟾蜍的动物,分布于南美洲。
23. 龟蟾科Myobatrachidae:分布于大洋洲,是细趾蟾在大洋洲对应的成员。
24. 塞舌蛙科Sooglossidae:分布于塞舌尔群岛,分类地位不定,可能与龟蟾有一定亲缘关系。
25. 沼蟾科Heleophrynidae:分布于非洲最南部,分类地位不定,可能与龟蟾有一定亲缘关系。
26. 雨蛙科Hylidae:两栖动物的第二大科,分布广泛的树栖蛙类,多数分布于美洲,其次是大洋洲,其中大洋洲的成员有时单列为一科。
27. 附蛙科Centrolenidae:拉丁美洲的小型树栖蛙类。
28. 疣蛙科Allophrynidae:南美洲的小科。
29. 短头蟾科Brachycephalidae:南美洲的小科,体型微小。
30. 达尔文蛙科Rhinodermidae:南美洲的小科。
31. 多指节蟾科Pseudidae:南美洲的小科,即著名的不合理蛙,蝌蚪要比成蛙大很多。
32. 箭毒蛙科Dendrobatidae:拉丁美洲的小型蛙类,以毒性强烈著称。
33. 蟾蜍科Bufonidae:分布广泛的大科,但不出现于澳洲、马达加斯加和一些大洋岛屿。
34. 蛙科Ranidae:分布最广泛的两栖动物,几乎遍及各大洲,也出现在一些岛屿上,最北达到北极圈,而在澳洲则只出现在最北方。
35. 树蛙科Rhacophoridaae:亚洲和非洲热带地区的树栖蛙类,形态习性接近雨蛙,但亲缘关系接近蛙科。
36. 非洲树蛙科Hyperoliidae:非洲及附近岛屿的树栖和路栖蛙类。
37. 节蛙科Arthroleptidae:非洲的蛙类,有时被并入蛙科。
姬蛙科Microhylidds:一大科分布广泛的小型蛙类,包括两栖动物中最多的属。
参考资料:大百科全书

既能在水里生活也能在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1、乌龟:乌龟属半水半栖、半陆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

2、青蛙: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

3、大鲵:成鲵一般常栖息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溪河深潭内的岩洞、石穴之中,以滩口上下的洞穴内较为常见,食性很广,主要以蟹、蛙、鱼、虾以及水生昆虫,及其幼虫等为食。

4、鳄鱼:栖息在淡水中(湾鳄可生活于海水中)。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

5、蜥蜴: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http://www.rixia.cc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多数以昆虫为食,也有少数种类兼食植物。蜥蜴是卵生,少数卵胎生。

1、乌龟:乌龟属半水半栖、半陆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他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火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

2、青蛙:成体无尾,卵产于水中,体外受精,孵化成蝌蚪,用鳃呼吸,经过变异,成体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青蛙常栖息于河流、池塘和稻田等处,主要在水边的草丛中活动,有时也能潜伏到水中。

3、鳄鱼:栖息在淡水中(湾鳄可生活于海水中)。鳄鱼除少数生活在温带地区外,大多生活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流,湖泊和多水的沼泽,也有的生活在靠近海岸的浅滩中。

养龟注意事项:

1、 养龟用的水
  要用晾了2天以上的自来水(目的除氯),最好准备2个塑料水桶晾,就可以满足换水所需。换水建议每天部分换,不需要全缸换水,除非水及缸周围很脏才需要全缸换水。部分换水时用塑料小管利用虹吸原理将底部脏水吸出,再添加同等容量的新水(即晾2天的自来水)入缸即可。

这样换水的龟不会有白眼病或烂甲。当然如果你想省工也可以每天全缸换水或几天换一次水,但是不保证龟可以很健康生长。

2、 龟的食物

  水龟一般喂猪肉、牛肉、小虾,小鱼,家禽鱼类的肝脏,这些食物要切碎或撕碎,当然也可以喂鱼饲料或龟饲料,但建议尽量不要喂饲料。

你只须在做菜时留丁点食物就足够龟喂食,无须特意购买龟食。需要注意的是喂虾、鱼要去虾头及鱼刺,以免虾刺、鱼刺刺穿龟的喉咙。冰冻的食物要解冻,待温度与水温一致才可以喂龟。

夏天气温高,龟新陈代谢快,可以每天喂一次,但一般建议隔天喂一次,因为龟不需要喂食太频繁,他们是新陈代谢很慢的动物。当然如果你很忙,几天喂一次都没问题,他们是很耐饿的动物,甚至如果你旅游外出,只要保证充足水份供应,他们半个月不吃东西也没问题的,就是有点委屈你的宝贝龟了。

10月份秋天来了龟就不怎么吃食了,几天才吃一次,直到冬天龟开始冬眠状态而停食。龟每次喂食量一般是他们头部加颈部大小的份量就足够了,不过龟是很能吃的,由于在野生环境中他们可能要几天才找到食物,所以他们天生一次可以吃很多,以备日后没有食物之需,所以龟的胃口很大,建议你不要迁就,他们吃太饱是对健康无益的,会影响寿命的。

3、 养龟环境

  养龟水深一般比龟背稍高的深度即可,无须太深(当然有龟友使用过滤器需要或喜欢高水位另当别论),最好可以提供一块高出水面的石头,让龟爬上去晒背;龟需要阳光,如果完全室内饲养,要经常让他晒太阳,每天十多分钟。

建议饲养在东南面可以晒到阳光大约1-2小时的地方(不需要长时间的阳光直射),并提供遮阳条件(可以在缸顶放一小块木板部分遮阳),免得中暑。

4、 关于冬眠

  每年10-11月气温降至13℃以下时,龟便开始要冬眠,直到2-3月气温升高到18度结束。冬眠的龟不吃不动,只睡觉。

最简单的冬眠法是把龟移入室内阴暗安静处,浅水(水刚过背甲)冬眠,每月换水一次。除了换水,尽量不要打搅龟。注意温度不要低于6度,否则危及龟命。
娃娃鱼学名是中国大鲵,它一种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两栖动物。

一、娃娃鱼生活环境

娃娃鱼一般生活在温度较低、比较阴暗潮湿地带,比如说溶洞、泥潭、山间溪水,偶尔也能在潮湿的树木处找到它的踪迹。这样的环境一般都是人烟稀少的地带,娃娃鱼这样的栖息环境选择,跟自身生活习性脱不了关系。

娃娃鱼的每个栖息地一般只有一条娃娃鱼,不会形成群体,每条娃娃鱼都能享受着充足空间,属于比较典型独居动物。娃娃鱼独居也跟其本身物种数量极其稀少有着莫大关系,娃娃鱼是我国珍贵野生动物,被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人好奇吃娃娃鱼会判几年,野生的娃娃鱼是不允许捕捉的,假如食用野生娃娃鱼,可能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不过二代娃娃鱼可以吃。

二、娃娃鱼生活习性

既然娃娃鱼是一种两栖动物,那么它拥有着独特的生活习性也就不难理解。娃娃鱼选择阴暗潮湿地带作为栖息地,也是因为其生活习性所导致。它们习惯白天藏匿,夜晚外出觅食和活动,并且在危急情况下,会优先选择潜到深水之中。

它们一般以体型较小的鱼和其他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同时,在陆地上它们也可以以体型小鸟类和老鼠等为食。中国大鲵比较神奇的一点是,它们的新陈代谢速度很慢,这样导致它们能长时间不摄入食物,时间甚至能够长达三年。它们在入眠时也很神奇,它们不会深度睡眠,一直保持在较浅睡眠程度,一旦有惊扰,便能立即反应。

中国大鲵的样子并不像它的名字那样的可爱,它长得还有些可怕,就像长得像鱼的泥鳅又长了两条前腿

青蛙,鳄鱼,蜥蜴,是两栖动物,但是太多了

什么动物既可以在水中游,也可以在陆地跑,还可以在空中飞?

海陆空全能选手--潜水鸟
淡水鸟类中,在水下游的最好的当属潜水鸟.这只潜水鸟还没有成熟,身上还没有长出醒目的黑白色的羽毛,它们的脚的位置非常靠后,从水里出来后,在地上几乎无法行走.但是到了水里,它们非常灵活自如,小鱼遇到它们,很少能够逃脱.
刚孵出的小潜水鸟身上裹着一层绒毛,湖面上风大,绒毛能保暖,但是到了水里,它们太小了,在水里比父母要费劲,因此它们绝不肯潜水.
小潜水鸟十分娇气,它们的父母有分工,一个把它们驮在背上,一个给它们觅食.
父亲www.rixia.cc捉到了一条鱼,但没想到它自己吃掉了.已经出来很久了,小潜水鸟也已经饿了.现在捉到了一只鳌虾,正好带回去给小潜水鸟吃.它把鳌虾咬碎,非常耐心地一点一点喂给小潜水鸟吃.
知识链接:潜水鸟虽然是鸟类家族的一员,但它的活动空间却大得很,既能在空中飞,又能在地面跑,还能潜在水中游,堪称海陆空全能选手.潜水鸟生活在北太平洋靠近北极圈附近的海域,属于极地动物.这些潜水鸟的身长在30厘米左右,模样有点像八哥,橙色的嘴唇,飘逸的长眉,配上黑色的羽毛,两只灵敏的脚蹼,游动起来敏捷可爱.

那种神奇的鱼能在陆地生活还急爬树

攀鲈或者弹涂鱼,看一下它下雨天出不出来就行了;
出来是攀鲈,不出来是弹涂鱼。
望采纳。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什么鱼既可以生活在水中,又可以生活在陆地上,还可以上树呢!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35954.html

上一篇:怎么样去除餐厅里面的苍蝇?

下一篇:我种了一棵发财树,最近叶子发黄打卷是怎么回事儿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