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栽培豆角密度是多少?

2021-06-13 04:19:0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98

一棵豆角秧需要多少体积土壤种植

一棵豆角秧需要多少体积土壤种植

一颗的话花盆也可以种植。

大棚豆角栽培技术 
一、育苗。豆角种子较小,抗寒能力弱,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豆角以往多采用直播,近几年大棚内实行育苗移栽法,可充分保护根系不受损伤。便于上下茬安排,不但可以早播、早收,提前供应市场,还能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实践证明,育苗可比直播增加产量27.8%—34.2%,提早上市10—15天。豆角直播茎叶生长旺盛而结荚少,育苗移栽结荚多。也就是说豆角通过育苗移栽,可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生理上讲,豆角育苗期正处在短日照下,对促进花芽分化有利,故开花结荚部位低。 
育苗移栽多采用小塑料袋和纸筒(纸钵)育苗,也可采用55厘米营养土方块育苗,每穴2—3粒种,浇透水,注意保温和控制徒长。 

育苗期要根据前茬蔬菜的拔秧期推算。苗龄一般为20—25天。一般在冬至前后育苗。 

为了利于种子发芽和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虫卵、病菌,采用高温消毒“籽”播种,效果很好。即先将种子精选,放在盆中用80℃—90℃的热水将种子迅速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降温,保持水温25℃—30℃左右4—6小时,捞出稍晾播种,一般不再播前催芽。 

二、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厘米,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米,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移栽2株。每亩5500—5000墩。 

三、插架、摘心、打杈。架豆角甩蔓后插架,可将第一穗花以下的杈子全部抹掉,主蔓爬到架顶时摘心,后期的侧枝座荚后也要摘心。主蔓摘心促进侧枝生长,抹杈和侧枝摘心促进豆角生长。 

四、先控后促管理。豆角根深耐旱,生长旺盛,比其它豆类蔬菜更容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的现象,加之大棚栽培,光照弱、温度高、肥力足,营养生长旺盛就更为突出,进而影响开花结荚。田间管理上要先控后促,防止茎叶徒长和早衰。 

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ThGmM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增多。具体做法是ThGmM:育苗移栽豆角浇定苗水和缓苗水后,随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温,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茎叶徒长。出现花蕾后可浇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浇水。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显现后,要浇足头水。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见干就浇水,才能获得高产。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亩施优质速效化肥、二胺50斤或磷酸二氢钾22—25公斤。 

豆角种植株距行距图片

豆角种植株距行距图片

扁豆一般直播,整地施肥等与四季豆(架刀豆)相同。畦宽133cm,高10~15cm,沟宽50cm,每畦种植两行。行距70~80cm,株距50cm。每穴播种3~4粒,覆土3~4粒,每亩需种量约3.5~4kg。出苗后匀苗,每穴苗2株。匀苗后,每亩追施人粪500kg。

豇豆是攀援植物,所以在幼苗长到30cm以上时需要及时搭建高度约2米的架子, 材料通常选用芦苇、细竹竿、细木条等,其顶部枝头具有缠绕攀爬习性,会自行向上攀爬。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豆角在食用前应先将豆筋摘除,避免豆筋太硬影响口感,不易消化。

2、虽然豆角营养很丰富,但是豆角在消化吸收的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气体,容易造成腹胀,因此腹胀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消化道疾病的人应尽量少食豆角。

3、豆角不宜生吃或夹生吃,炒的时间宜长不宜短,需要保证熟透食用,否则容易发生中毒。

4、为了避免豆角炒不熟,在炒豆角之前可以先用加盐的沸水灼一下,不仅可以让豆角更容易炒熟,还能保持豆角的鲜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豆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株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行距

豆角的栽培密度过大不利于豆角的生长,过小不利于提高产量。

1、大棚栽培:大棚栽培多在冬季,每天日照时间不足10个小时,可减小播种密度,虽然产量降低,但可提高豆角质量。

蔓生性品种,密度为行距66-70cm,株距20-25cm,大约每亩4000-5000株。

矮生品种,占地面www.rixia.cc积较大,可减小行距,增大株距。行距50-60cm,株距25-30cm,大约每亩4000-5000株。

2、露天栽培:露天栽培多在夏季,每天日照时间长达15个小时,可加大播种密度,提高产量。

按照行距40 cm -50cm,株距10 cm -15cm的标准进行播种,大约每亩应种植6000-10000株左右。

可以,豆角种植密度大不影响结豆。

种植豆角的时候,应该如何确定种植密度才能提高产量?

        种植豆角的时候,应该如何确定种植密度才能提高产量?

选择优良品种,适时播种。在种植之前,应ThGmM选择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结荚数多的品种。另外,播种时间也要合适,根据当地的气候变化,豆角在盛花期应避开高温的时间播种。

a

豆秧有蔓抽出,要进行大培土,结合施肥,亩用磷肥30公斤加尿素10公斤,均匀施于垄两边,用垄沟泥土将肥料及杂草覆盖,注意肥料及泥土不要接触豆茎。有条件可亩施厩肥2000公斤,在垄边培土。培土后用硫胺合剂淋一次,亩用硫酸铜1公斤、碳胺2公斤加水1000公斤。

同时引蔓上架,一般用人字架。秧苗旺长,可采用锥形架,即每隔40厘米,用三支竹插成等边三角形,离垄面用绳绑成锥,上边架横竹,为便于操作应控制棚架高度在2米以内。锥形架比人字架可增产10%以上。控制水分,晴天隔3天灌跑马水1次,同时淋湿垄面,下雨天注意排水。

b

抽蔓期病虫害主要是锈病、白粉病、豆蓟马、豆螟,可用粉锈宁(800~500倍)加水胺硫磷500倍加安绿宝800倍,或仙生600倍加万能粉600倍加益扫利800倍,注意粉锈宁浓度由淡到浓(800~500倍),每7天喷1次,每隔14天加喷云大120。

c

豆角的生长速度是很快的,基本上播完种一个礼拜之后,它就会很快的发芽了,等到长到20公分的时候就需要插上杆子,让它们吐丝这些丝就会缠绕到杆子上面,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一定要记得不要把这些丝给弄断了,因为它将来还是要开花的。

至于浇水也是比较容易的,基本上半个月浇一次,保证所有的植物都能够很匀称就行,然后稍微上一点肥,这样到了最后就会发现叶子长得比较小,但是果实长得很大。

这个要看经验,如果没有经验,就每个种子间隔50厘米播种就行了,等到第一批豆角长大了,然后再确定每两颗之间的距离,调整播种间隔颗
我觉得应该做好除草,而且要做支架,因为豆角长得好快,而且采摘时候要注意,而且要在合适的时间里去施肥。

种植豆角的时候,该怎样合理规划种植密度才能更好的生长?

豆角作为一种非常家常的蔬菜,基本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会出现,所以对于喜欢的自己种菜的朋友们来说,每天春天,都会或多或少种上一些豆角,不过一些菜友给我留言,说自己的豆角产量很低,问是怎么回事?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豆角高产的管理方法。



其实决定豆角的产量,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在管理上http://www.rixia.cc,同一个品种的豆角,管理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它的产量,而这其中管理有两个关键点。


NO1:种植密度要做对,很多家庭种菜的菜友,因为种植的菜园面积比较小,所以更想在有限的面积种更多的东西,所以在播种时密度比较高,有的甚至播种苗间距在十几厘米一棵,这样虽然苗多了,但豆角在开花期间,由于过密会导致不通风,所开的花特别不容易座果,这也是造成结果少的一个最常见的因素。



正确的做法是,播种时苗间距在30到35厘米左右,小行间距在50厘米,大行距在80厘米到1.2米,间距适当加大,不仅会使豆角通风良好、容易结果,而且也会避免过密引起病害,所以种植豆角密度一般不宜过大。



NO2:合理水肥很重要,有些菜友种植豆角喜欢大水大肥,认为水肥充足豆角肯定能高产,这在认识上有误区,水肥追加是需要不同时期不同对对待的。首先来说在豆角长出第一茬花序之前是不用追肥的,再就是第一茬花序开花时尽量不浇水,否则容易引起旺长结果率低。



但是随着第一茬豆荚坐住果,第二茬第三茬豆角继续开花结果时,这时候要开始加大肥水管理,可以把大量元素水溶肥兑水稀释1000倍在浇水的时候冲施,能使豆角营养跟得上,继续多茬采收。

播种时苗间距在30到35厘米左右,小行间距在50厘米,大行距在80厘米到1.2米,间距适当加大,不仅会使豆角通风良好、容易结果,而且也会避免过密引起病害,所以种植豆角密度一般不宜过大。 随着第一茬豆荚坐住果,第二茬第三茬豆角继续开花结果时,这时候要开始加大肥水管理,可以把大量元素水溶肥兑水稀释1000倍在浇水的时候冲施,能使豆角营养跟得上,继续多茬采收。
种植密度如果过密,豆角在开花期间,由于过密会导致不通风,所开的花特别不容易座果,播种时苗间距适当加大,不仅会使豆角通风良好,而且也会避免过密引起病害。
播种时,行距约30-35厘米,小行距50厘米,大行距80-1.2米。如果适当增加行距,不仅会使豆类通风良好,容易结果,而且可以避免密度过大引起的疾病,所以豆类的种植密度不应太大。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栽培豆角密度是多少?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29122.html

上一篇:电视柜旁边可以放鱼缸吗?鱼缸放哪里比较好

下一篇:下列哪一生态系统被誉为“地球之肺”(  ) A.湿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森林生态系统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