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土壤荒漠化的成因

2021-06-03 07:50:39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56

土地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原因

西北地区深居北半球中纬度内陆,水分条件自东向西递减,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过度干旱,温带荒漠面积广大。由此可见,荒漠化的形成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人类活动在荒漠化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据统计,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人类活动不当引起的占90%以上,是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

1.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原因(如右图)。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危害。人类不合理的活动(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利用水资源等),造成植被破坏、土地退化,造成荒漠化的扩展与延续,使大片良田被毁,土壤肥力下降,沙尘暴不断,土地自然生产力逐渐丧失,生态严重恶化,环境的反馈作用制约着西北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治理荒漠化刻不容缓。

(二)荒漠化的防治

1.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1)预防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已经发生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治理模式。(1)要明确整治目标;(2)针对各地自然条件,采取因地制宜的措施;(3)健全完善治理实施系统;(4)建立早期预警系统;(5)治理模式:目标是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协调。

(三)治理措施和经验

1.植树种草,恢复自然植被。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

2.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因地制宜(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合理发展农业生产(调整产业结构等)。

3.沙坡头治沙的经验。沙坡头地区往北地势渐高,是一望无际的腾格里沙漠,因此在治理中可采取三种主要方法。阻:在防护林前沿设置沙障;输:营造卵石平台,借助风水,输沙过线路;固:线路两侧,大面积固沙造林。
降水少 土质差 风力大 气候变化 物种灭绝
国家仅流于形式 做表面文章 其实全国沙漠化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荒漠化发生和发展的自然基础:
1、产生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包括干旱(基本条件)、
2、地表松散物质(物质基础)、
3、大风吹扬(动力因素)等。

西北地区干旱半干旱的自然环境恰恰具有这些发生www.rixia.cc荒漠化的潜在自然因素。
产生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包括过度农垦、过度放牧、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等。从荒漠化和人类的关系来看,荒漠化的发生、发展和社会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不仅是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原因和活跃因素,同时人类又是它的直接受害者。

荒漠化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生态环境的结果,荒漠化程度及其在空间上的扩展受干旱程度和人畜对土地压力强度的影响。其中,自然因素形成荒漠化的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自然地理条件和气候变异只是产生荒漠化的必要因素。在评价气候变化对荒漠化的影响时,主要是考虑干旱程度的变化可以加速或延缓土地荒漠化的进程。

地球土地荒漠化原因

由于日益严重的全球荒漠化不断威胁着人类的生存,防治荒漠化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地球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草场退化和?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日夏养花网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狭义的荒漠化(即:沙漠化)乃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正因为如此,凡是具有发生沙漠化过程的土地都称之为沙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还包括了沙漠边缘风力作用下沙丘前移入侵的地方和原来的固定、半固定沙丘由于植被破坏发生流沙活动的沙丘活化地区。
广义荒漠化则是指由于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干旱、半干旱甚至半湿润地区自然环境退化(包括盐渍化、草场退化、水土流失、土壤沙化、狭义沙漠化、植被荒漠化、历史时期沙丘前移入侵等以某一环境因素为标志的具体的自然环境退化)的总过程。
从世界范围来看,在1994年通过的《联合国关于在发生严重干旱和/或荒漠化的国家特别是在非洲防治荒漠化的公约》中,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arid)、半干旱(semi-arid )和亚湿润干旱(dry subhumid)地区的土地退化。
该定义明确了3个问题:
①“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
②“荒漠化”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指年降水量与可能蒸散量(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之比在0.05至0.65之间的地区,但不包括极区和副极区),这就给出了荒漠化产生的背景条件和分布范围;
③“荒漠化”是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的土地退化,将荒漠化置于宽广的全球土地退化的框架内,从而界定了其区域范围。
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非洲西部撒哈拉地区连年严重干旱,造成空前灾难,使国际社会http://www.rixia.cc密切关注全球干旱地区的土地退化。“荒漠化”名词于是开始流传开来。据联合国资料,目前全球1/5人口,1/3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影响。1992年6月世界环境和发展会议上,已把防治荒漠化列为国际社会优先发展和采取行动的领域,并于1993年开始了《联合国关于发生严重干旱或荒漠化国家(特别是非洲)防治荒漠化公约》的政府间谈判。1994年6月17日公约文本正式通过。199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从1995年起,把每年的6月17日定为“全球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向群众进行宣传。我国是《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什么叫荒漠化?过去我们常理解为“沙漠不断扩大,把沙漠里的沙子扩散到越来越广的肥沃土地上去”,这是不准确的。1992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的定义是“包括气候和人类活动在内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也就是由于大风吹蚀,流水侵蚀,土壤盐渍化等造成的土壤生产力下降或丧失,都称为荒漠化。
我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 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全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我国荒漠化土地中,以大风造成的风蚀荒漠化面积最大,占了160.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70年代以来仅土地沙化面积扩大速度,每年就有2460平方公里。
土地的沙化给大风起沙制造了物质源泉。因此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强沙尘暴俗称“黑风”。因为进入沙尘暴之中常伸手不见五指)发生越来越频繁,且强度大,范围广。1993年5月5日新疆、甘肃、宁夏先后发生强沙尘暴,造成116人死亡或失踪,264人受伤,损失牲畜几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33.7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5.4亿元。1998年4月15-21日,自西向东发生了一场席卷我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地区的强沙尘暴,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内蒙古、河北和山西西部。4月16日飘浮在高空的尘土在京津和长江下游以北地区沉降,形成大面积浮尘天气。其中北京、济南等地因浮尘与降雨云系相遇,于是“泥雨”从天而降。宁夏银川因连续下沙子,飞机停飞,人们连呼吸都觉得困难。
据记载,我国西北地区从公元前3世纪到1949年间,共发生有记载的强沙尘暴70次,平均31年发生一次。而建国以来近50年中已发生71次。虽然历史记载与现今气象观测在标准上差异较大,但证明沙尘暴现在比过去多得多,是没有问题的。
根据对我国17个典型沙区,同一地点不同时期的陆地卫星影像资料进行分析,也证明了我国荒漠化发展形势十分严峻。毛乌素沙地地处内蒙古、陕西、宁夏交界,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40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47%,林地面积减少了76.4%,草地面积减少了17%。浑善达克沙地南部由于过度放牧和砍柴,短短9年间流沙面积增加了98.3%,草地面积减少了28.6%。此外,甘肃民勤绿洲的萎缩,新疆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林和红柳林的消亡,甘肃阿拉善地区草场退化、梭梭林消失……一系列严峻的事实,都向我们敲响了日夏养花网警钟。
土地荒漠化最终结果大多是沙漠化。

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
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
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160.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
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87.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
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
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
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
亚湿润干旱地区约23.9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毛乌素沙漠东部至内蒙右东部和东经106度。
我国水蚀荒漠化总面积为20.5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7.8%。主要分布在黄
土高原北部的无定河、窟野河、秃尾河等流域,在东北地区主要分布在西辽河的中上游及大凌
河的上游。
我国冻融荒漠化地的面积共36.6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土地思面积的13.8%。冻融荒漠
化土地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高海拔地区。
我国盐渍化土地总面积为23.3万平方公里,占荒漠化总面积的8,9的。土壤盐渍化比较
集中连片分布的地区有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周边绿洲以及天山北麓山前冲积平原地带、河
套平原、银川平原、华北平原及黄河三角洲。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41966.htm

荒漠化的成因

( 一) 自然条件的变化导致的荒漠化

地质环境系统是不断演化的。最近 10 年来,国内外许多科学家从不同专业角度研究了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干旱荒漠带”形成的原因,其中最有说服力的证据来自两个方面的事实; 一是全球沙漠分布格局的变化; 二是青藏高原隆升导致的干旱化效应。这些认识为揭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 “长程”发展趋势和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沙漠是干旱气候带荒漠的一种类型,往往处于石质戈壁、砾质戈壁等荒漠外围,是风沙的堆积区,所以活动沙丘的分布范围可以勾勒出当时干旱区荒漠的大致轮廓。将距今18ka 全球活动沙丘分布图与现代沙丘分布图相对照 ( 图 11-1) ,可以看出,世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如今北半球的活动沙丘分布面积有进一步扩张的趋势,而南半球沙漠在减少; 亚洲中部和我国西北地区是全球沙漠面积增长最快的地区,说明荒漠化的程度在加剧。对此,澳大利亚学者马丁威廉姆斯 ( Martin Williams) 在 《第四纪环境》一书中指出: 全球的大气环境主要受纬度控制,因为赤道的太阳辐射量最大,所以赤道附近的陆地或海洋变热,其上的空气也通过对流的方式被逐渐加热。因为热空气比冷日夏养花网空气包含较多水分,上升热空气经冷却,空气中的水分以降雨方式落到地面。地球中纬度处于气流下沉地带,由于热带的降水使空气中多余水分大部分已失去,所以当气流到达中纬度地区时,下沉气流变得十分干燥。此外,中亚和我国西北地处大陆中心远离海洋,“大陆效应”也会使纬度带造成的干旱程度更加增强。至于为什么北半球现代荒漠化现象比南半球发展的更快,有学者指出,黄赤交角的变化,使得不同时间和不同纬度带太阳辐射量有所改变,这种变化也是全新世中期到目前为止沙漠分布格局变化的重要原因。

除上述全球性的原因外,我国西北乃至亚洲中部荒漠化趋势不断加剧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青藏高原的持续隆升。自上新世以来的 3Ma 间,由于印度板块的推挤,青藏高原由平均海拔 1000 ~2000m 升至 4000 ~5000m,天山上升了近 5000m,秦岭上升了近 2000m。曾经海拔较小,起伏不大的我国宏观地形呈现出以青藏高原为世界屋脊,向太平洋方向梯级下降的态势。受青藏高原的阻挡,北半球盛行的西风流接近青藏高原时分化为两支。一支向南绕过喜马拉雅山,与印度洋暖湿气流汇合沿横断山一线进入我国云南、贵州、四川甚至到达中南地区; 另一支向北绕过阿尔泰山与北冰洋冷湿气流合并,在冬季入侵我国北方。西风流的分化带来了两种气候效应: 一是使我国西北地区成为缺乏海陆水汽交换的“死角”,伴随青藏高原的陆续隆升,气候干旱化不断加剧,我国西北地区风蚀的荒漠化会愈演愈烈; 二是季风气候的形成,由于西风流解体而弱化,太平洋暖湿气流可乘虚而入,在夏季大洋上形成的台风可从我国东部沿海登陆带来大量雨水。而在春夏季节西风流的南支也会造成我国西南和中南地区的降水过程。这两支气流的频繁交替活动是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暴雨、冰雹等极端天气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因此,我国西南、中南、东南地区也是现代土壤水力侵蚀发育程度较强烈的地区 ( 图 9-1) 。

图 11-1 全球 18ka 前沙漠与当今沙漠分布示意图( 据 Goudie,1983; Sarnthein,1987)

( 二) 人为活动与自然条件耦合导致的荒漠化

土壤是植物生长所需水分、养分的提供者,也是植株立地固定的基质。不同的自然地理分带、气候、水分、日照条件孕育着不同的土壤类型,生长的陆生植物也会有着不同的形貌和生理习性,从而构成了地球陆地表面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土地荒漠化的过程也就是各种陆地生态系统向荒漠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历程。因此,荒漠化的发展均以土壤质量的下降为前提,围绕土壤和植被的生态学关系的失调展开的。纵观荒漠化发育的地区,几乎无例外的是农业、牧业和采伐业无序发展的地区。在过去的几千年间,特别是近一个世纪以来为了获得更多的农作物产量,人类在广大地区进行农业活动,许多天然植被遭到破坏、土壤复耕以及化肥农药的使用、土壤的天然肥力减少、自然团粒破坏、渗水保水能力下降、加之非作物生长季节大片土地裸露,导致了土壤遭受风力和流水的侵蚀,土壤中的细粒物质被风和流水搬运到其他地方。在成壤速度较缓慢或风力、水力侵蚀强烈的地区,土壤的流失使土层变薄、质地变粗肥力不断降低、土地的生产力急剧下降,所以土地粗放耕植和过度使用,往往诱导土壤侵蚀的加剧,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过度放牧和樵采是促发土地荒漠化的另一种不当的人为活动。

在许多干旱地区畜牧业是当地经济的主产业。为了提高畜产品的数量,单位面积土地的载畜量不断提高,致使牲畜啃食量远远超过土地牧草生产量。特别是在春夏之交,牧草正处于出苗的幼年期,轮番地啃食,破坏植物休养生息、结实繁殖的正常轮回,草地快速退化使土地失去植被的保护导致风沙肆掠,沙尘暴频发。风蚀的加剧,使广大草场土肥流失,土地向砾质化和石质化方向发展,昔日的草原逐渐变为荒凉的戈壁。

森林的乱采滥伐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另一元凶。森林和地面生长的灌木、草本植物除具有调节小气候、调蓄水分、积累土壤肥分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外,还起着防止风力、水力侵蚀的重要作用。然而随着对木材需求量的增长,为满足燃料需求的樵采,或出于经济目的的采药等人为活动,不断加剧天然植被的破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地普遍的现象。千百年来植被发育、繁衍的结果,可因人为的上述活动毁于一旦。这种掠夺式的开发,带来的后果十分严重。原本集中于中纬度气候干旱区的荒漠化问题,现已出现在亚热带、热带的亚湿润和湿润区,荒漠化的种类也由原先的风蚀荒漠化扩大为风蚀、水蚀的各种类型,如发生在广大山区、丘陵的石漠化现象。

除上述原因之外,不合理的灌溉、过量地抽取地下水、拦截地表水还会引起土壤水盐的失调和天然植被需水的不足,导致土地沙化、盐渍化的发生,进而加快植被的退化和土壤的贫瘠化,最终沦为荒漠。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土壤荒漠化的成因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25782.html

上一篇:餐厅风水财位方位图 财位怎么设计更好

下一篇:有没有一种橘黄色的花,咋看像是菊花,可是却没有叶子,我看过了,不是黄色的彼岸花或是石蒜花……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