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人过年,为什么要插桃花
广东春节有什么习俗
我国知名民俗专家曹保明介绍说,年夜饭在除夕的夜晚又称“团年”或“合家欢”,因为这顿饭以后就要告别旧岁迎来新岁了,所以又称“分岁”。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广州的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摆在家中的柑或桔都要挂上红红的利是封。
2、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其实就是春节前要搞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为了这个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其实现在也不仅仅局限在年廿八这天,就是过年前搞好清洁。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
3、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团年饭,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凤爪扒金钱(即鸡脚冬菇,意寓“招财进宝”)、慈菇(寓意以后添男丁)、芹菜(勤力)、葱蒜(代表聪、算)、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
4、压岁钱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说了。“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也成了广东人新年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
5、贴春联、年画,放烟花、鞭炮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年画,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这个也比较普遍,不多说了。不过现在广东人,贴年画的已经越来越少。现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烟花鞭炮,过年已经没有鞭炮放了,烟花往往政府组织一次烟花晚会。现在一般只有在乡村才可以燃放烟花和鞭炮。
6、拜年亲戚朋友间的相互拜年一般都是新年后的。不过现在在过年前都有人提前拜年了。
7、做酥角,做煎堆,包粽仔,做誓在过年前几天,就要做酥角、煎堆、誓(类似糕点)及一些各种名堂的糕点,还有包粽仔等,相对于一些地方过年要做年糕的习俗。不过近10年,酥角已经很少做了。煎堆超市、商店有得买也比较少人做了,而且煎堆多是珠三角一带特色。粽子和誓还是继续做的。城市里的就基本很少人做了,多用其他商场市场买到的代替了。
8、食汤圆年三十晚,一家人在一起食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现在汤圆在超市和商场都有得卖,而且品种也多,更是方便了人们。
9、舞狮,舞龙广东过年也又舞狮和舞龙给人拜年。舞狮和舞龙,动作性强,极富观赏性。舞狮大约始于汉代后,也是我国民间喜庆节日的传统表演项目,春节、元宵最为多见。中国原不产狮子,《后汉书》载汉章帝时月氏国(西域的一个小国)贡狮子,当时名为“狻猊”。从那时起人们就把雄健、威武的狮子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又模仿狮子的形象和动作,逐渐形成狮舞,庆典喜日以此为乐,并期望驱魔辟邪,故有“辟邪狮子”之称。舞龙,它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舞龙现在流行于我国许多地区。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燃烛的称“布龙”,节数不等,多为单数,一般每条长龙由11人,或13人组成,最长的达百人之多。舞者各持棍撑起一节,由一人持绣球在前面戏龙,引诱龙去抢扑、戏耍,尽力模仿龙戏宝珠的各种姿势,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摇头忽摆尾,或腾跃,或翻滚,或直立,或盘旋。在不同大小的场地表演出不同规格的动作。表演时有锣、鼓伴奏,龙随乐舞,舞狂乐沸。
广州的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逛花市,行花街,然后买些花、柑(与金谐音)、桔(与吉谐音)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寓意一年花开富贵,万紫千红,大吉大利。摆在家中的柑或桔都要挂上红红的利是封。
2、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春节将至,辞旧迎新,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要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粉饰一新。春节前打扫卫生的习俗,在民间有些地方叫“掸尘”或者“采屋”,据称意在洗去一年的纤尘和污垢,祈盼新的一年有新气象。其实就是春节前要搞好个人和家庭的卫生。为了这个重要的节日,全家人一起动起来干活,把家中上上下下里里外外打扫干净。其实现在也不仅仅局限在年廿八这天,就是过年前搞好清洁。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
3、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除夕夜欢聚在一起吃饭。团年饭,饱含和凝聚着浓浓的亲情,特别受中国人的注重。吃团年饭要一家人齐齐整整,团团圆圆,还特别讲究菜式。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凤爪扒金钱(即鸡脚冬菇,意寓“招财进宝”)、慈菇(寓意以后添男丁)、芹菜(勤力)、葱蒜(代表聪、算)、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
4、压岁钱新年逗利是各地皆有,不说了。“恭喜发财,利是逗来”也成了广东人新年用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
5、贴春联、年画,放烟花、鞭炮春节到了,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年画,给节日增添了浓郁的气息。这个也比较普遍,不多说了。不过现在广东人,贴年画的已经越来越少。现在普遍都禁止私自燃放烟花鞭炮,过年已经没有鞭炮放了,烟花往往政府组织一次烟花晚会。现在一般只有在乡村才可以燃放烟花和鞭炮。
6、拜年亲戚朋友间的相互拜年一般都是新年后的。不过现在在过年前都有人提前拜年了。
7、做酥角,做煎堆,包粽仔,做誓在过年前几天,就要做酥角、煎堆、誓(类似糕点)及一些各种名堂的糕点,还有包粽仔等,相对于一些地方过年要做年糕的习俗。不过近10年,酥角已经很少做了。煎堆超市、商店有得买也比较少人做了,而且煎堆多是珠三角一带特色。粽子和誓还是继续做的。城市里的就基本很少人做了,多用其他商场市场买到的代替了。
8、食汤圆年三十晚,一家人在一起食汤圆,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现在汤圆在超市和商场都有得卖,而且品种也多,更是方便了人们。
9、舞狮,舞龙广东过年也又舞狮和舞龙给人拜年。舞狮和舞龙,动作性强,极富观赏性。舞狮大约始于汉代后,也是我国民间喜庆节日的传统表演项目,春节、元宵最为多见。中国原不产狮子,《后汉书》载汉章帝时月氏国(西域的一个小国)贡狮子,当时名为“狻猊”。从那时起人们就把雄健、威武的狮子视为吉祥、勇敢的象征,又模仿狮子的形象和动作,逐渐形成狮舞,庆典喜日以此为乐,并期望驱魔辟邪,故有“辟邪狮子”之称。舞龙,它的前身是汉代的“鱼龙漫衍”之戏。舞龙现在流行于我国许多地区。龙的形象各有特色,一般用竹、木、纸、布等扎成,每节内能燃烛的称“龙灯”,不燃烛的称“布龙”,节数不等,多为单数,一般每条长龙由11人,或13人组成,最长的达百人之多。舞者各持棍撑起一节,由一人持绣球在前面戏龙,引诱龙去抢扑、戏耍,尽力模仿龙戏宝珠的各种姿势,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摇头忽摆尾,或腾跃,或翻滚,或直立,或盘旋。在不同大小的场地表演出不同规格的动作。表演时有锣、鼓伴奏,龙随乐舞,舞狂乐沸。
广州的春节花市
广州的春节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RJwuIS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每天早上,花农们采摘鲜花,在五仙门渡口过江上岸,到老城门下出售,那是平日的花市。一年一度的花市,是19世纪6O年代初才形成的。那时的花市在藩署前,即现在省财政厅一带,后迁到双门底,除卖鲜花外,还卖古董、杂架、年宵品等。
辛亥革命后,老城拆除,藩署前一带更加开阔,游人更多,还扩展到十八甫、高第街一带。所卖花卉除素馨花外,还有www.rixia.cc水仙、吊钟、芍药、山茶、菊花等。许多商号、酒楼、茶居食肆,也都定购四时花卉。西关一带,还出现了花贩,专为大户、店铺送花。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花街更加繁荣了。
广州人春节爱插桃花,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一株靓桃花插在厅堂里,满树星红,持上节日彩灯,披上绿绸杏带,确是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但居家喜爱,各大宾馆酒楼,届时必以一株大桃花装点门庭。桃花成了广州的春节“圣诞树”。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其实,现在人们所喜爱的,是它那小巧而丰硕的造型:一棵三四十公分高的小树上,硕果累累,金光灿灿,还有那青枝绿叶相扶,,确实逗人喜爱,置于几座之上,确可玩味。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春节还要插供水仙花。每年腊月初,市面上便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出现了不少象征富贵与财运的花木。例如,那青枝绿叶的“发财树”,以仙人掌嫁接的“福星花”、“鸿运当头”等,甚至标价的数码,也与发财致富有关。如一棵发财树标价168,正与广州话“一路发”相谐;一株桃花标价88元,意即“发了又发”;38元,即又生又发(广州话“3”与“生”音近)。广州的花卉语言,已经在民俗生活中已占有相当的位置了。
潮汕的春节风俗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日夏养花网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http://www.rixia.cc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日夏养花网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广州的春节花市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桔,各大公园都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题街道上搭起彩楼,共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阵势,售花卖桔,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RJwuIS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年宵花市。
广州种花为业,已有100O多年的历史。早在五代南汉时代,珠江南岸庄头村一带,就有许多素馨花田,南汉王刘怅的宠姬素馨就是庄头的种花女。每天早上,花农们采摘鲜花,在五仙门渡口过江上岸,到老城门下出售,那是平日的花市。一年一度的花市,是19世纪6O年代初才形成的。那时的花市在藩署前,即现在省财政厅一带,后迁到双门底,除卖鲜花外,还卖古董、杂架、年宵品等。
辛亥革命后,老城拆除,藩署前一带更加开阔,游人更多,还扩展到十八甫、高第街一带。所卖花卉除素馨花外,还有www.rixia.cc水仙、吊钟、芍药、山茶、菊花等。许多商号、酒楼、茶居食肆,也都定购四时花卉。西关一带,还出现了花贩,专为大户、店铺送花。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花街更加繁荣了。
广州人春节爱插桃花,所谓“一树桃花满庭春”。一株靓桃花插在厅堂里,满树星红,持上节日彩灯,披上绿绸杏带,确是增添了不少春色,所以不但居家喜爱,各大宾馆酒楼,届时必以一株大桃花装点门庭。桃花成了广州的春节“圣诞树”。
金桔象征“大吉大利”。其实,现在人们所喜爱的,是它那小巧而丰硕的造型:一棵三四十公分高的小树上,硕果累累,金光灿灿,还有那青枝绿叶相扶,,确实逗人喜爱,置于几座之上,确可玩味。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佛手果,形似指掌,有如信徒虔膜拜,飘逸肃穆,深为善男信女所垂青。
春节还要插供水仙花。每年腊月初,市面上便有从福建漳州运来的大批水仙头,人们买回后,精心培植,通过对水温和日照的调节来控制花期。水仙花似乎也能解人意,常常就在除夕合家吃团圆饭时,或在正月初一的爆竹声中依次开放,这情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俗语说,“花开富贵”,这正巧取了个好兆头。加上水仙花外形清秀、亭亭玉立,香气袭人,所以家家必备。
近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出现了不少象征富贵与财运的花木。例如,那青枝绿叶的“发财树”,以仙人掌嫁接的“福星花”、“鸿运当头”等,甚至标价的数码,也与发财致富有关。如一棵发财树标价168,正与广州话“一路发”相谐;一株桃花标价88元,意即“发了又发”;38元,即又生又发(广州话“3”与“生”音近)。广州的花卉语言,已经在民俗生活中已占有相当的位置了。
潮汕的春节风俗
除夕
农历年的最末一天称岁除,这天晚上称除夕,潮汕习俗谓之“过年”。
除夕前人们便忙碌张罗备办各式年货了:买鸡、鹅、鸭、鱼肉;添制新衣饰;新购家具、器皿;选购年画、春联等。尤其要买柑桔、青橄榄等水果作象征吉祥如意和迎送亲友的佳果。旧俗过年前,男必新理发,女必“挽面”,现女子多为剪发美容。
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是“神明”上天“述职”之时。是日起,家家户户大扫除,用物和被帐都行清洗,谓之“采囤”。
除夕前一二天,家家户户制作各式粿品,以备过年之用。
除夕日外出家人都得赶回家团聚。除夕夜全家围炉吃团圆饭。饭后大人们给孩童、子女给父母上辈,分发“压岁钱”。是晚农家水缸要贮满水,米缸要填满米,灯火不能熄灭,以象征“岁岁有余”、“年年不断炊”的好兆头。
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日称元日,为新岁之首,春天之始。天方拂晓喜炮声声,家家户户厅中大桌上,红盘盛满大吉(即柑,柑大于桔,故称大吉)、青橄榄及各式精美糖果,门前张灯结彩,晚辈向上辈敬茶祝福。这天多数人家要吃素,最少是早餐不吃荤。早餐后大人携小孩带上大吉到亲友家拜年,主客互致新正如意,恭贺发财添福等吉利话;主人请客以大吉、槟榔(古俗敬槟榔,今用青橄榄代之),共品工夫茶,客人赠上大吉贺主人吉祥如意,主人要以大吉回赠,俗谓转敬式换吉,意在回敬美好祝愿。
初一早,不少舞狮班及英歌队敲锣打鼓到各村各户参拜贺年,主人燃放鞭炮以迎。还有手摇万年青叶(俗谓摇钱树)或手执书有“招财进宝”等吉利句小红纸贴于人家门上的;或是吹唢呐、敲竹板、唱歌谣、做四句、说吉利话挨家贺年的,都趁着讨点赏钱。初二、初三日乡村圩镇多组织有庆新春文娱活动,除搭戏棚演潮剧、山歌剧、做皮影戏外,还有大锣鼓队、虎狮队、英歌队、舞龙队等沿街挨村寨游行表演。今还有映电影、赛球、书画展、猜谜语等。白天夜晚人们成群结队尽兴游赏观看,一片迎春的热闹喜乐气氛。
吃团年饭
家家户户的住宅打扮得焕然一新后,除夕将至。于是,主妇们便忙着准备做一年之中最丰盛、最富意义的团年饭。团年饭,顾名思义,是一家在过年时欢聚在一起吃饭,连故去的老祖宗也不忘记的。因此,家家户户做好团年饭之后,首先必须“拜老公”(祭祖宗)。祭祖时,应该将代日夏养花网表祖宗的香炉从神龛上请下来安放在供桌上,然后焚香祷祝,请祖宗用餐。然后长幼依序跪拜,这充分表现出潮人慎终追远、百善孝为先的传统美德。祭毕,将祭祖用的饭菜重新热过,设大桌于大厅,一家人团团围坚,这是每个家庭大团圆的美好时刻。一家人不论平时天各一方,或者平时有多少疙瘩,这个时候也应该欢声笑语,不能说伤心事或吵闹。 用过晚餐,家中主妇就忙着收拾饭桌,于是,一场大清扫活动便开始了。这一次清扫不用很讲究,纯粹是为了清洁卫生而已,不像年底的那一场,必须用松枝掇草扫刷。然后便生炉起火,开始准备明天祭神的供品--斋菜。斋菜的种类很多,有芋头做的,有番薯做的,也有的是用枣子做的,有的则是用花生米、芋头与番薯合起来做的。做斋菜的料都应该在下午时就准备完毕,让其晾干。炸斋菜时,等炉火生好的时候,放上一口铁锅,注上大量花生油。等油沸时,用这些料子拌以粉浆往锅里一放,它就在油锅里吱吱地冒气泡。熟时,黄澄澄、香喷喷地格外诱人。这时,家中若有客人,女主人就会献上新炸斋菜一盘,再泡上香醇的工夫茶,让你尝尝遐迩闻名的潮汕小食的美味。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http://www.rixia.cc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日夏养花网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西江水上人家春节风俗
在粤西北的西江肇庆段“小三峡”水面上,至今还生活着一些以船为家的“水上人家”。这些渔民有些是世世代代在船上生活,他们大多在船上做饭,大多依然烧木柴。渔民们还喜欢在江岸边空地上种上番薯、油菜、葱、蒜苗等,补贴生活。
过春节了,渔民们在住处贴上了吉祥祝福的红幅,他们喜欢在船头贴上“一帆风顺”,在船舱上贴“万事顺意”和“老少平安”,还有独特的金钱剪纸图案的“红钱”,此外还要在船头放鞭炮、祭祖先,在岸上祭神,保佑自己平安幸福。祭品主要是腐竹(福禄)、芹菜(勤劳)、大葱(聪明)、生菜(生财)、桔子(吉祥)、苹果(平安)和马蹄、慈菇(皆寓生育)等等。
湛江的春节
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春节是民间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但湛江的春节也有本地的特色。农村春节,一般从准备到结束约一个月时间,农历十二月中旬开始作准备,内容包括整修房子、购置家具、添换新衣裳、采办各类年货等。年货有蔗糖、糯米、年画、对联、糖果、饼干、炮竹之类,一年所挣之钱大部分用于春节。
年二十九或三十日最热闹的场面是宰猪、捉塘鱼、赶年晚圩,男女老少齐出动。傍晚家家户户贴"年红",既有新年画,也有传统的"门神",对联大多与福财之类有关,军烈属则在大门贴上由民政部门发的"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的对联,厨房、猪、鸡栏则贴"足食"、"六畜兴旺"等横批。团圆饭后则是分压岁钱。12时正,家家户户鞭炮齐鸣,送旧迎新。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送压岁钱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送压岁钱是潮汕春节习俗中重要的一项,长辈要分钱给后辈,能挣钱的后辈也要送钱给长辈。这些钱不能直愣愣地送,而要很讲究地装在一个利市包中,或者用一块红纸包看。这俗称为“压肚腰”,意谓一年从头到尾,腰包里都会满满实实、富富裕裕。特别有趣的是,小孩临睡前,父母必将一张大面值钞票放在小孩肚兜中,睡醒后即将钞票取回。
拜年,送大桔
拜年,又称为“拜正”。初一一早,人们起床穿好新衣后,第一件事是自家对拜,往往是后辈先祝福长辈,然后长辈再给后辈晓以期望。早饭后,就各自向自己的亲朋好友拜年。潮汕俗谚说:“有心拜年初一、二,无心拜年初三、四。”说的是拜年越早越见其诚意。故此,有的人起床后就立刻向亲戚朋友拜年去了,回来后才吃饭。
拜年的人,无论带了多少礼物,其中大桔(潮州柑)是不可少的。大桔取其谐音“大吉”,带多带少都没有关系,但是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老人会咧开没牙的嘴笑;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听的人会觉得十分顺耳;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送他们这种祝语,他们会对你十分友善。落座后,主人会殷勤沏上闻名遐迩的潮汕工夫茶待客。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有好诣诙谐者新正出门给人拜年,往往只在裤兜里装上两个大桔,一一拜年后,裤兜里依然是装着两个大桔不变。因此,民间有善诣者称年初的拜年礼俗为“换柑运动”。
回娘家
正月初二、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潮汕地区春节禁忌
因为正月是一年之始,潮汕人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因此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言语方面,凡是“破”、“坏”、“没”、“死”、"光”、“鬼”、“杀”、“病”、“痛”、“输”、“穷”等不吉利的字眼,都禁忌说出口来。也忌婴儿啼哭,因为啼哭是“没头彩”,兆示疾病、凶祸。故这一天即使小孩惹了祸,也不能打他或呵斥他,以免他啼哭不休。行为方面,端杯、盘、碗、碟要格外小心,不能打坏,不慎打坏时,在取水一俗已经徒有形式而已。禁扫地这一习俗也正在慢慢被淘汰,因为春节期间燃放鞭炮,人来客往,地上纸屑、垃圾特别多,不打扫一下的确有碍大雅。因此,从讲究卫生出发,不少年轻人也就对这些传统禁忌习俗不怎么讲究了。
这一天债主不许上门讨债,因为人们认为这一天讨债对借贷双方均不吉利。也忌从别人口袋里掏东西,人们认为,正月初一的口袋让人掏了,可能导致一年都被“掏空”的危险。
忌死人,也忌办丧事,因为这将给家里带来不祥。同时,忌该天理发,因为人们在这一,天总喜欢把理发同办丧事联系起来。这一天甚至忌杀生,杀生被认为会导致刀灾、兵灾、血灾等灾祸的发生,但是,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吃东西图个新鲜,为了口腹之快,也就没什么顾忌了。
饮食方面,这一天严禁吃药。否则,被认为会导致一年从头到底病疾缠身,吃药不断。初一早饭忌吃荤,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这一顿吃斋,其功用等于一年;另一种是暗喻指勤俭治家,不可铺张浪费。
1.广州美称花城,以种花为业者,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现如今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已为世人所瞩目,更成为广州的一大民俗。每年春节前夕,广州的大街小巷都摆满了鲜花、盆景,各大公园都在举办迎春花展,特别是除夕前三天,各区的主要街道上搭起彩楼,扎起花架,四乡花农纷纷涌来,摆开花市,售花赏花,人潮涌动,十里长街,繁花似锦,人海如潮,一直闹到初一凌晨,方才散去,这就是广州特有的迎春花市。广州新春风俗,在人际交往中,必备利是。当然,所谓利是,即为红包,亲朋相见,大人要给小孩利是。广州市民中,市民阶层十分讲究,要给双封,而内包多少纸币则不拘,但没有利是即为无礼,所以春节期间到广州人家里做客,要多带几个红包为好,免得麻烦。甚至商场门口,也会在金桔树上挂满利是,任人摘取,以求吉利。
2.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逛花市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 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3/庆人日。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2.广州春节习俗:逛花市
围绕着春节,几千年来形成了许多风俗习惯。有些习俗,如接神、敬天等,带有迷信色彩。随着人们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渐被淘汰了,有的习俗,赋予了新的内容,如燃放鞭炮、张贴春联和年画、耍龙灯、舞狮等等,迄今仍广为盛行。
逛花市
四季如春的广州,每当春节到来之际,按历代习俗,都要举行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
年宵花市,旧时称为除夕花市,大约始于明代。屈大均的《广东新语》中就提到明代广州已出现花市。当时广州河南三十三乡的百姓,多半是以种花为生的花农,他们从河南到河北来卖花,就从五仙门附近的码头过渡登岸,后人称这地方为“花陟头”,这就是广州最早的花市。今天的年宵花市就是昔日花市演变而来的。
为了迎接年宵花市的到来,人们早在春节到来之前一个月就着手准备了,郊外到处可看到树上挂着的串串鲜花。年宵花市到来前几天,广州花市已陆续搭架,许多人陆陆续续前往,买回一把鲜艳夺目的花插在瓶内,把家里点缀得生机勃勃,春意盎然。
到了花市那天,人山人海,汇合成一股巨大、温馨的热流。除夕之夜,花市进入了高潮。花市上有“竞夸天下无双色,独占人间第一春”的牡丹,有“宁可抱香枝头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的各色名菊,还有誉满南国的大丽、玫瑰、芍药、米兰……淡妆素裹的“沙漠美人”——肉质植物仙人掌、仙人球,落户在广州的“凌波仙子”水仙也在花市上笑脸迎人。“花坛盟主”的山区贵客“吊钟花”,一枝就有百个,甚至几百个花蕾,只要调节适当,到了初一,一个个、一双双地吊在枝头,给节日的家庭环境添上了热烈、蓬勃的生机。花市里还有桔果流金的各种果实,一盘盘、一层层,枝头上挂满的柑、橙、桔……更有那“水中鲜花”的各种各样金鱼,随风摇曳的各色彩灯,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观众。当你望着那一片花海,端详着那香气袭人,微微颤动和舒展着叶芽怒生的五彩缤纷的珍品,你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人们选择和布置这么一个场面来作为迎春的高潮,真是匠心独具!那千千万万朵笑脸迎人的鲜花,仿佛在用清脆细碎的声音,在浅笑低语:“春来了!”“春来了!” 广州的春节风俗还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是:1/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至除夕深夜举办迎春花市,数以百万计的人参加逛花市活动。2/置鲜花。家家必置,包括摆年桔、摆水仙、插鲜花。3/庆人日。人日为大年初七,广州人多在这天设丰盛的家庭筵席,以示庆贺。
大年初一,农村一般流行三忌:忌杀生、忌倒水、忌扫地,部分农村尚习惯吃斋。年初二开始走亲串友,你来我去。此期间大部分村庄和乡镇均有舞狮、游神、飘色游行、做大戏、武术表演、球赛等,各种民间活动应有尽有,一直延续半个多月。
广东人过年的习俗有什么?
过年有什么意头之类的吗?1."年廿八,洗邋遢",这是广东话。意思是年廿八这天把家里里里外外打扫干净。把这年不好的东西全部扫除掉,来迎接新年的来临。
2.过年前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角仔,蛋散,煎堆等;而年糕一般是蒸萝卜糕,马碲糕等。
3.年三十晚(无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团年饭,一年到头一家人齐齐整整团聚。年初二吃开年饭。
4.行花街,每年春节按历代习俗,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节前十天左右开始,到年三十晚十二点结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气就越旺。花市摆卖鲜花,年桔,工艺品等。春节佛山家家户户都会插上鲜花来过节,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来年鸿运当头,走个桃花运的意思。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还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过年的摆设之一。
5. 拜年。无论带了多少礼物,但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表示姑娘对娘家的思念。
6.派利事(红包或压岁钱)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利事主要意义在于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利事的长辈面前打开利事,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7.正月十五行通齐,佛山有句俗语“行通济,无蔽翳” 。当天买行运风车和生菜走通济桥,祈求吉利好运和生财
2.过年前开油锅,蒸年糕。开油锅炸角仔,蛋散,煎堆等;而年糕一般是蒸萝卜糕,马碲糕等。
3.年三十晚(无年三十就在年廿九)吃团年饭,一年到头一家人齐齐整整团聚。年初二吃开年饭。
4.行花街,每年春节按历代习俗,都会举办一年一度的年宵花市。年宵花市一般在春节前十天左右开始,到年三十晚十二点结束,除夕夜是年宵花市的高潮,越接近年初一人气就越旺。花市摆卖鲜花,年桔,工艺品等。春节佛山家家户户都会插上鲜花来过节,桃花是必不可少的迎春花,祈求来年鸿运当头,走个桃花运的意思。金桔象征“大吉大利”。与金桔同类的四季桔、金蛋果、朱砂桔等,同样能起到这个作用,所以一般家庭只选购其中一种。与其相类似的还有代代果,寓意代代繁昌。还有水仙花也是佛山人过年的摆设之一。
5. 拜年。无论带了多少礼物,但不能是奇数。拜年者进了亲友的门,应该看不同对象说不同的祝语。对老人说“新春如意”“寿比南山”;对有工作的人则说“工作顺利”、“新年进步”;如果是做生意的人,最中听的莫过于“新年大赚”、“发财利市”了;如果是正在读书的小孩,他们最希望的莫过于新年学习进步、成绩突出。临走,主人便会从来者的礼物中留下两个大桔,然后取出自家大桔交换,意在互赠吉祥。
回娘家,正月初二,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女儿回娘家,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表示姑娘对娘家的思念。
6.派利事(红包或压岁钱)给未成年的晚辈,是表示把祝愿和好运带给他们。利事主要意义在于红纸,因为它象征好运。因此,在分派利事的长辈面前打开利事,是不礼貌的做法。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民间认为分压岁钱给孩子,当恶鬼妖魔或"年"去伤害孩子时,孩子可以用这些钱贿赂它们而化凶为吉。
7.正月十五行通齐,佛山有句俗语“行通济,无蔽翳” 。当天买行运风车和生菜走通济桥,祈求吉利好运和生财
年二十八(1月23日),我们会习惯进行大扫除;
年二十九开始,家里搞完卫生以后,会布置屋企,会摆放年花啦,贴辉春啦,准备贺年糖果啦、年糕等等。
年三十就是从早到晚就是为了准备一家人的团年饭喇。现在好多家庭会到外面去聚餐的,所以相应的要提早预定酒家。饭后我们会相约去逛花街,因为过了除夕,花街就会拆的啦。
年初一,亲戚自己会出门拜年的。
年初二,广州有个习俗是要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有些人会忌讳不出门拜年,因为是“赤口”会吵架的。
年初四——年初六都会是出门拜年的好时间。
年初七,人日,人人生日,每个人都过生日,所以那天那顿饭菜家人会做得好好吃的。
年二十九开始,家里搞完卫生以后,会布置屋企,会摆放年花啦,贴辉春啦,准备贺年糖果啦、年糕等等。
年三十就是从早到晚就是为了准备一家人的团年饭喇。现在好多家庭会到外面去聚餐的,所以相应的要提早预定酒家。饭后我们会相约去逛花街,因为过了除夕,花街就会拆的啦。
年初一,亲戚自己会出门拜年的。
年初二,广州有个习俗是要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有些人会忌讳不出门拜年,因为是“赤口”会吵架的。
年初四——年初六都会是出门拜年的好时间。
年初七,人日,人人生日,每个人都过生日,所以那天那顿饭菜家人会做得好好吃的。
广东人过年有哪些习俗?用粤语为大家介绍下,你有了解过哪几个?
我只知道 我师傅兜里揣着几十个红包 里面5块钱 看到职位比自己低的跟他打招呼 他就给一个 每个师傅都是这样的
知道廿八是洗东西的,但不知道是不是广东的传统,[废了
广东人过年的习俗
农历十二月十六“尾牙”,是代表着准备一年终结的祭祀,连串过年习俗,由此掀起序幕。传统“尾牙”的拜神仪式,祭品都是象征好彩头的食物,如发菜蚝豉(发财好市)鱼(年年有余),柚(年年都有)等。 根据传统老板在“尾牙”席间,会请员工吃“无情鸡”。即鸡头或鸡尾指向那一位员工,又或老板亲自夹鸡块给该名员工吃,便代表请他另谋高就。这一天适宜吃虾,因辛苦了一整年,吃了虾边笑哈哈。
年廿四,谢灶君——两碌长蔗做天梯 腊月(农历十二月)廿四为小年夜,叫做“交年”,不像北方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这一天,亦是谢灶之日。以前官员在腊月二十三谢灶,民居在二十四谢灶,“水上人家”一般在腊月二十六谢灶。要谢灶君的原因是,他要在这一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所监视的家庭在过去一年来的善行时口下留情,隐恶扬善,所以都供奉美食会炉灶君。谢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这是表明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最特别之处就是要还要供奉甜食,祭品当中有两碌长蔗,两块片糖和一对有枝有叶的柑。两碌蔗的作用是给灶君当天梯,返上天庭;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片糖代表甜食,以前的人没有糖果的甜品,所以用片糖;至于柑,是取其广东谐音“金”,当然是用来会炉灶君的。据说,灶君是玉帝的“二五仔”,老百姓为了他在玉帝面前讲好话,所以要令灶君口甜;也有另一说法就是要黏著他的口,免他乱说话。此外,还有炒米饼、炒米碾、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
北方到了小年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充盈大街小巷,置年货,卖年货,或许这是一年中买卖最兴隆的时候。民间有一句顺口溜“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民俗在北方,特别是农村,依然普遍,但对于城市里的人们,已逐渐淡化,但扫房、贴春联、年三十子夜吃饺子,是雷打不动,年年如此。 年廿五,办年货——开炸蒸糕有规矩
谢灶以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忙于贺年食品,现时已很少家庭会自制油角、煎堆与年糕。因为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赶走来年好运,所以都外购为妙。
“年廿四‘开炸’、年廿五蒸糕,年廿八包粽”是以前家庭制作贺年食品的日程。“开炸”即“开油锅”,与蒸糕。一连串的工序很关键,稍一不慎讲了一句不吉利的话,都可能会令一家终年交上厄运,所以负责这个步骤的主妇。为了不容有失,严禁小孩参与,以免他们乱讲不吉利的话。
年廿八洗邋遢——清旧物换金花神红 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春节将至,辞旧迎新,是象征除旧迎新,祈望今年好过旧年的意思。负责清洁的扫把被认为不洁之物,可能与灾星“扫把星”意义相同,所以年廿八洗邋遢之后,要将扫把收起。另外,扫地也要由大门向屋内扫。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 到了新年,若邋遢了那只能用收拾起,还要不能丢出街,等到年初四后才能打扫地方。另外,为神位和招牌更换“金花”和“神红”,称“簪花挂红”,“金花”和“神红”是神位的护法,向小或极为神灵服务。至于在金漆招牌上“簪花挂红”,也寓意大吉大利,商务蒸蒸日上。
年廿九,责年——鲮鱼,葱,芹,蒜吃出好彩头
旧社会各行各业重视过年,所以到了岁晚就收炉,市场也不开,那么老百姓会买备耐放的食物准备在过年期间享用,俗称“责年”。这些“责年”食物在年廿九就开始准备,要挑选可以责年的食物难免要讲意头,葱、芹、蒜、鲮鱼是其中一些。葱,芹,蒜都要留根,象征有头有尾。这三种蔬菜都谐音“聪明”,“勤力”,“精打细算”,鱼则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芸芸鱼类中选鲮鱼责年,是取其全身泛银,山善生辉,像金一样。用来责年的就不要大鳞,要有头有尾,煎出来后鱼身呈金黄色,很好彩头,要将鲮鱼留起来责年。最重要是煎之前洒盐腌咸,按照习俗,在鱼身上放一封红包和一对柑或桔,然后放入米缸,象征丰衣足食,直至开年拿出来翻煮食用。
年三十,庆团年——行廿宵,吃年饭,守岁卖懒
年卅是最热闹的,行“年宵”,一家团员吃“团员饭”。饭后到子夜不眠,围左起来“守岁”。按照传说,老百姓应该在这天才买年花、年桔等。过年过节,吃团员饭的形式最重要,要整家齐齐整整,菜要好彩头。以前晚饭一般在5点多,不超过6点开饭,吃完饭后广东人会让小孩走上街“卖懒”,一手拿着小红灯笼,令一手捧着盛载蒸熟鸡蛋和茨菇的碗,然后连群结队边走边喊:“卖懒,卖懒,买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这夜最尽兴。
全家一起守岁,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依随传统亮着全屋的灯,直到子夜,接过财神后,在小孩枕头下摆放压岁钱,一家平平安安迎新岁。 大年初一拜年——守禁忌,向长辈奉茶 年初一,年卅子夜到年初一凌晨,放过炮竹、拜了神才算新年来了,拜神之后,便不再开大门,只到天亮为止,为了吉利,这一天也要严守诸多禁忌。
不吃荤、忌打破物品、忌水土出门(直至年初四都不扫地)、忌使用利器等。过年期间。语贵吉祥,拜年说恭喜的话省不得,但也要留意过年禁忌:忌说“衰”、“死”等;不慎打破东西,就要喊“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禁西早、洗头;菜不可有七款,“食七”不好彩头,也忌以汤淘饭,据说,以汤淘饭食会令犯者在该年出门远行时遇上大雨……总至晚十一吉利为先,清早起床,一家老少都会齐集厅中互相拜年。在家拜年,长幼有序,年幼的要向长辈拜年。
传统上媳妇更要早起,向家翁家姑奉茶,茶内要有红枣和莲子。
大年初一很忌讳动刀杀生。尊崇佛教众生初一、十五吃斋的风俗要吃斋,演化成广东人大年初一吃斋的习俗。亲友到来拜年要奉上“全盒”,叫人拿盒内小食要说:“拗金”、“拗银”。拜过年后,已婚的长辈会给后辈派红包。
开年——生猛鲤鱼祭神名 家家户户都对这一天很重视,尤其经商的,希望“有余有利”,就必须有生猛鲤鱼祭神。通常都用雄鱼,因为都以男丁为主。在家拜祭时,便将生猛鲤鱼以红纸包头然后鲤鱼就会乖乖就范,躺在碟上,再在鱼头两边各方一个桔,寓意大吉大利,在伴以有根的生菜拜祭。便大利生财。传统在这一天的早上,长辈负责切年糕,分配给家中各人吃,象征开年。而出嫁的女儿也可以返娘家共进开年饭。
“发财好市”
在许多广东人的心目中,初二的开年饭,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广东人的开年饭,除包括年夜饭种种好意头的菜肴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健健康康之意。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取金钱满地,生生猛猛之意。 如果单点,或在家自己做菜,广东的年夜饭,一定要有“全鸡”,象征“全家福”;会有与“发财好市”谐音的发菜炆蚝豉;或与“生财就手”谐音的“生菜猪手”;象征着来年快乐;还须有嘻嘻哈哈代表开心快乐的各种鲜虾;貌似“一团和气”的红烧圆蹄等。 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凤爪扒金钱(即鸡脚冬菇,意寓“招财进宝”)、慈菇(寓意以后添男丁)、芹菜(勤力)、葱蒜(代表聪、算)、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 年初三,赤口——足不出门留在家
大年初三“赤口”,也称为“赤狗日”。根据传说,赤狗是标怒之神,遇之即有凶事。大家为免遇上凶事,所以大家在这一天足不出户留在家。除了大年初三“赤口”外,一年内还有很多个。根据计算,在农历年内已经有规律的定了某些日子是“赤口”,而正月初三便是其一。不过,如果大年初三是“吉日”,做很多事情还是适宜的。
北方初二、初三回门日,仍是北方人普遍遵守的规矩。 年初四,求文昌——小孩开笔求学业进步 拜“文昌”时,小孩记得带葱、芹、和蒜;而且仅记这些都要有头,才代表头脑聪明,勤力,好算术。还要带文士扇(古时文人用的纸扇),代表功名成就的仕文身份,另加四支毛笔。 “四”在风水学代表文昌星,取其能妙笔省花。考试得心应手,再加一封包了四个硬币的红包封,若特别有些科目希望有好成绩,不妨带着该科目的课本一起去拜。孩子拜时要先报上名字,然后双手捧着祭品上香参拜,听着庙祝念念有词祝福“状元及第,金榜连登,吉祥富贵……”然后爬上神台,女孩用左手轻抚文昌帝右手的毛笔在用右手轻摸菩萨左手的如意,男孩用手则相反,借着庙祝会为学子揭开额前的头发,用剑指一点。赠一句“人见低头,鬼见伏地”。然后在江心毛笔占上神台的墨砚开闭,亦即令学子“开窍”,才算礼成。 年初七,人日——吃粥寓意衣食足
及第粥
根据《占书》记载,有初一开始,其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便是人日。在“人日”这一天,传统上都会吃粥,又指是寓意“丰衣足食”。广东人有吃“及第粥”的。取其好彩头,寓意状元及第,也有广东人会吃素。
年廿四,谢灶君——两碌长蔗做天梯 腊月(农历十二月)廿四为小年夜,叫做“交年”,不像北方是腊月二十三是小年。小年这一天,亦是谢灶之日。以前官员在腊月二十三谢灶,民居在二十四谢灶,“水上人家”一般在腊月二十六谢灶。要谢灶君的原因是,他要在这一天返回天庭,向玉皇大帝汇报所监视的家庭在过去一年来的善行时口下留情,隐恶扬善,所以都供奉美食会炉灶君。谢灶的供物有:清水、白米各一碗,这是表明灶君与这家人关系一清二白,如果灶君徇私,此二物带回天上时就会变黑。最特别之处就是要还要供奉甜食,祭品当中有两碌长蔗,两块片糖和一对有枝有叶的柑。两碌蔗的作用是给灶君当天梯,返上天庭;甘蔗有尾,祈求做事善始善终,有头有尾。片糖代表甜食,以前的人没有糖果的甜品,所以用片糖;至于柑,是取其广东谐音“金”,当然是用来会炉灶君的。据说,灶君是玉帝的“二五仔”,老百姓为了他在玉帝面前讲好话,所以要令灶君口甜;也有另一说法就是要黏著他的口,免他乱说话。此外,还有炒米饼、炒米碾、柑、桔、红糖和一封利是。
北方到了小年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充盈大街小巷,置年货,卖年货,或许这是一年中买卖最兴隆的时候。民间有一句顺口溜“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民俗在北方,特别是农村,依然普遍,但对于城市里的人们,已逐渐淡化,但扫房、贴春联、年三十子夜吃饺子,是雷打不动,年年如此。 年廿五,办年货——开炸蒸糕有规矩
谢灶以后,家家户户都开始忙于贺年食品,现时已很少家庭会自制油角、煎堆与年糕。因为如果做得不好,可能会赶走来年好运,所以都外购为妙。
“年廿四‘开炸’、年廿五蒸糕,年廿八包粽”是以前家庭制作贺年食品的日程。“开炸”即“开油锅”,与蒸糕。一连串的工序很关键,稍一不慎讲了一句不吉利的话,都可能会令一家终年交上厄运,所以负责这个步骤的主妇。为了不容有失,严禁小孩参与,以免他们乱讲不吉利的话。
年廿八洗邋遢——清旧物换金花神红 年廿八(农历年二十八),洗邋遢(肮脏)春节将至,辞旧迎新,是象征除旧迎新,祈望今年好过旧年的意思。负责清洁的扫把被认为不洁之物,可能与灾星“扫把星”意义相同,所以年廿八洗邋遢之后,要将扫把收起。另外,扫地也要由大门向屋内扫。男人还要剪发,女人要洗头。过年前的大扫除与往常不同,平时可以做表面工作,过年了,中国人的习俗是不能把旧的、脏的东西带到新的一年里,所以,平时打扫时顾不到的边边角角也要翻出来彻底清洁。 到了新年,若邋遢了那只能用收拾起,还要不能丢出街,等到年初四后才能打扫地方。另外,为神位和招牌更换“金花”和“神红”,称“簪花挂红”,“金花”和“神红”是神位的护法,向小或极为神灵服务。至于在金漆招牌上“簪花挂红”,也寓意大吉大利,商务蒸蒸日上。
年廿九,责年——鲮鱼,葱,芹,蒜吃出好彩头
旧社会各行各业重视过年,所以到了岁晚就收炉,市场也不开,那么老百姓会买备耐放的食物准备在过年期间享用,俗称“责年”。这些“责年”食物在年廿九就开始准备,要挑选可以责年的食物难免要讲意头,葱、芹、蒜、鲮鱼是其中一些。葱,芹,蒜都要留根,象征有头有尾。这三种蔬菜都谐音“聪明”,“勤力”,“精打细算”,鱼则取其“年年有余”的意思。芸芸鱼类中选鲮鱼责年,是取其全身泛银,山善生辉,像金一样。用来责年的就不要大鳞,要有头有尾,煎出来后鱼身呈金黄色,很好彩头,要将鲮鱼留起来责年。最重要是煎之前洒盐腌咸,按照习俗,在鱼身上放一封红包和一对柑或桔,然后放入米缸,象征丰衣足食,直至开年拿出来翻煮食用。
年三十,庆团年——行廿宵,吃年饭,守岁卖懒
年卅是最热闹的,行“年宵”,一家团员吃“团员饭”。饭后到子夜不眠,围左起来“守岁”。按照传说,老百姓应该在这天才买年花、年桔等。过年过节,吃团员饭的形式最重要,要整家齐齐整整,菜要好彩头。以前晚饭一般在5点多,不超过6点开饭,吃完饭后广东人会让小孩走上街“卖懒”,一手拿着小红灯笼,令一手捧着盛载蒸熟鸡蛋和茨菇的碗,然后连群结队边走边喊:“卖懒,卖懒,买到年卅晚,人懒我唔懒。”这夜最尽兴。
全家一起守岁,过年夜守岁之俗十分普遍。守候新春来临,新年钟声敲响,家家户户鸣放鞭炮。依随传统亮着全屋的灯,直到子夜,接过财神后,在小孩枕头下摆放压岁钱,一家平平安安迎新岁。 大年初一拜年——守禁忌,向长辈奉茶 年初一,年卅子夜到年初一凌晨,放过炮竹、拜了神才算新年来了,拜神之后,便不再开大门,只到天亮为止,为了吉利,这一天也要严守诸多禁忌。
不吃荤、忌打破物品、忌水土出门(直至年初四都不扫地)、忌使用利器等。过年期间。语贵吉祥,拜年说恭喜的话省不得,但也要留意过年禁忌:忌说“衰”、“死”等;不慎打破东西,就要喊“落地开花,富贵荣华”;禁西早、洗头;菜不可有七款,“食七”不好彩头,也忌以汤淘饭,据说,以汤淘饭食会令犯者在该年出门远行时遇上大雨……总至晚十一吉利为先,清早起床,一家老少都会齐集厅中互相拜年。在家拜年,长幼有序,年幼的要向长辈拜年。
传统上媳妇更要早起,向家翁家姑奉茶,茶内要有红枣和莲子。
大年初一很忌讳动刀杀生。尊崇佛教众生初一、十五吃斋的风俗要吃斋,演化成广东人大年初一吃斋的习俗。亲友到来拜年要奉上“全盒”,叫人拿盒内小食要说:“拗金”、“拗银”。拜过年后,已婚的长辈会给后辈派红包。
开年——生猛鲤鱼祭神名 家家户户都对这一天很重视,尤其经商的,希望“有余有利”,就必须有生猛鲤鱼祭神。通常都用雄鱼,因为都以男丁为主。在家拜祭时,便将生猛鲤鱼以红纸包头然后鲤鱼就会乖乖就范,躺在碟上,再在鱼头两边各方一个桔,寓意大吉大利,在伴以有根的生菜拜祭。便大利生财。传统在这一天的早上,长辈负责切年糕,分配给家中各人吃,象征开年。而出嫁的女儿也可以返娘家共进开年饭。
“发财好市”
在许多广东人的心目中,初二的开年饭,与新一年的运情,有很大关系。因此,广东人的开年饭,除包括年夜饭种种好意头的菜肴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健健康康之意。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取金钱满地,生生猛猛之意。 如果单点,或在家自己做菜,广东的年夜饭,一定要有“全鸡”,象征“全家福”;会有与“发财好市”谐音的发菜炆蚝豉;或与“生财就手”谐音的“生菜猪手”;象征着来年快乐;还须有嘻嘻哈哈代表开心快乐的各种鲜虾;貌似“一团和气”的红烧圆蹄等。 团年饭特别看重“好意头”,菜式就代表着深深的寓意。如鱼(象征“年年有余”)、蚝狮(音取“好事”、“好市”)、发菜、生菜(音取“发财”、“生财”),凤爪扒金钱(即鸡脚冬菇,意寓“招财进宝”)、慈菇(寓意以后添男丁)、芹菜(勤力)、葱蒜(代表聪、算)、猪手(粤语与就手音近,通常与发菜一起弄,寓意发财就收,但现在不能非法采摘发菜,多用生菜代替,寓意生财就手)…… 年初三,赤口——足不出门留在家
大年初三“赤口”,也称为“赤狗日”。根据传说,赤狗是标怒之神,遇之即有凶事。大家为免遇上凶事,所以大家在这一天足不出户留在家。除了大年初三“赤口”外,一年内还有很多个。根据计算,在农历年内已经有规律的定了某些日子是“赤口”,而正月初三便是其一。不过,如果大年初三是“吉日”,做很多事情还是适宜的。
北方初二、初三回门日,仍是北方人普遍遵守的规矩。 年初四,求文昌——小孩开笔求学业进步 拜“文昌”时,小孩记得带葱、芹、和蒜;而且仅记这些都要有头,才代表头脑聪明,勤力,好算术。还要带文士扇(古时文人用的纸扇),代表功名成就的仕文身份,另加四支毛笔。 “四”在风水学代表文昌星,取其能妙笔省花。考试得心应手,再加一封包了四个硬币的红包封,若特别有些科目希望有好成绩,不妨带着该科目的课本一起去拜。孩子拜时要先报上名字,然后双手捧着祭品上香参拜,听着庙祝念念有词祝福“状元及第,金榜连登,吉祥富贵……”然后爬上神台,女孩用左手轻抚文昌帝右手的毛笔在用右手轻摸菩萨左手的如意,男孩用手则相反,借着庙祝会为学子揭开额前的头发,用剑指一点。赠一句“人见低头,鬼见伏地”。然后在江心毛笔占上神台的墨砚开闭,亦即令学子“开窍”,才算礼成。 年初七,人日——吃粥寓意衣食足
及第粥
根据《占书》记载,有初一开始,其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便是人日。在“人日”这一天,传统上都会吃粥,又指是寓意“丰衣足食”。广东人有吃“及第粥”的。取其好彩头,寓意状元及第,也有广东人会吃素。
广东人过年有哪些习俗?用粤语为大家介绍下,你有了解过哪几个?
一个人被判了
广东春节的习俗
1、行花街,逛庙会。以前老人家常说:“行花街就是为了讨个好运气。鲜花象征着花开富贵,金桔代表如意吉祥。”现在行花街除了可以买花、看花以外,更是广州人过年希望“行运”的标志。
2、舞醒狮。广东的狮子与外省不同,称为“醒狮”。在远古时期,广东南海一带发生了瘟疫,死人无数,这时出现了一只神兽,神兽走过的地方,瘟疫全部消失了。为了报答神兽的恩情,乡民们便用竹篾和纸,扎成神兽的样子,配合鼓乐舞动,以表示礼祀之心。
3、买金桔。广东人过年一定要买一盆金桔,一盆水仙,或者一棵桃花。为什么桃花是一棵,而不是一支?是的,广东人是把整棵砍下的桃花树买回家的。桃花之于广东人,犹如圣诞树之于西方人。
4、谢灶。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有: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
春节 即农历新年。新中国成立后习惯称农历新年为春节年初一,民间从子夜起至凌晨,家家户户煮煎堆、多以年糕、煎堆、斋菜等祭祖,燃放爆竹,家家户户的门前都贴上新春联,取意为除旧布新、迎春接福。在春节期间,男女老少都注重打扮,相互见面都讲些祝贺的话,长辈要给晚辈或未婚者“利是”(红包)。许多家庭都习惯在年初一吃斋菜素食,饭后给长辈和至亲拜年。是日城乡各地到处喜气洋洋,一派欢乐景象。
年初二 俗称“开年”、“开(做)祃”(口语称开牙)。民家多宰雄鸡祭祖,祈求新年合家平安,人人精神爽利。这天全家吃荤,且较平时丰盛。已婚妇女习惯在当日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 俗称赤口日。新中国成立前,民家喜欢在早晨开门往外泼水和洒米、放爆竹,祈求全年不犯口舌是非。这天一般不拜年,甚少出街。今已无此陋习。
年初七 俗称人日,即人的生日。许多人家习惯在当天煲粥炒粉作午饭。客家人则喜用萝卜丝和米粉搅合煮成萝卜糕作午膳。南朗地区民田居民在这天切年糕祭祖,俗称“开糕”。
正月十五元宵节 标志着春节活动已尽兴而止。
二月初二土地诞 农村许多地区在这天公祭街头路边的神社(土地公,古称为护土神),祈求风调雨顺。入夜焚烧用禾杆束制成的巨大花炮,其中带有两个小炮,称“猪仔炮”,相传拾获者有添丁的征兆。新中国成立前,民间还有于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土神,称为“做迓”,近年经商者多恢复此俗。
清明节 从冬至起计,160日后就是清明节。从清明到立夏共30天为扫墓之期,俗称拜山、行山、踏青、压纸、铲草等。新中国成立前一般以房族或家族为单位相约同去拜祭祖先的山坟,祭品一般有烧猪、烧鸭、包点、甘蔗、水果、茶饭酒等物品。新中国成立后仍保留一家一户于清明节期间拜山的传统风俗。
四月初八浴佛节 不少农家在当天仍有蒸制栾西叶饼以供全家品尝的习俗,城中则多由包点小贩出售,该饼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五月初五端午节 民间习惯于该日吃粽子,节前两三天便开始裹制。粽子分碱水粽和蛋黄(或红豆)咸肉粽两类,喜用叶长有韧性、煮之生香的野生百合科长年生植物芦兜的叶裹粽,称芦兜粽。
七月七夕乞巧节 传说中是牛郎与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日子。建国前有妇女在当天晚上摆设自己精心巧制的供品以拜“七姐”和供别人参观的风俗,其用意是乞求赐予做针线活的技巧。今无此俗,但家中有婴幼儿的民家,还喜用上造谷浸水泡制谷秧(俗称仙秧)拜月亮(又谓拜七姐),晒干后备用,是医治婴幼儿夏季热病的良药。
七月十五中元节 又称鬼节,本为佛教的盂兰盘会(中山人称之为盂兰胜会)。而民间习惯于农历七月十四日杀鸭祭祖,七月十五日入夜在街上烧衣纸祭鬼。已婚妇女则有“担十四”的习俗。由于回娘家时肩挑鲜鱼、活鸭、猪肉等食品,故有“担十四”的说法。改革开放后,仍保留此习俗,不过把礼物改为现金。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这是民间的一大节日。从农历八月初一起,市面上就有各种中秋月饼出售,人们争相购买以馈赠亲友或孝敬长辈“俗称送中秋”。当晚,儿童们挑着贺中秋的各色灯笼穿街过巷嘻戏,主妇们则把美味的食品(包括鱼粥或鸡粥、月饼、田螺或石螺、芋头、菱角以及各种鲜果等)置于露天的桌面上,合家边拜月边吃饼赏月。
九月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南朗人历来有在九月九日当天登高的习俗。登高者多为青壮年人,地点多在大车村蒂峰山。
冬至 民间喜用三牲(鸡、猪、鱼)祭祖,南朗已婚妇女有“担冬”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带活鸭、鲜鱼、猪肉等食品。一般冬至前几天开始“担冬”。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 俗称年三十或团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南朗人习惯在年底前的几天里选择一天“团年”。是日全家大小,包括出嫁女也回娘家团圆,共进团年饭,热闹非常。“逛花市”是南朗人除夕晚上的一项娱乐内容。每年的花市于腊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前后开始,到除夕午夜前达到高潮。到花市选购合意的花卉、年桔布置家居,增添春节喜庆欢乐的气氛。
年初二 俗称“开年”、“开(做)祃”(口语称开牙)。民家多宰雄鸡祭祖,祈求新年合家平安,人人精神爽利。这天全家吃荤,且较平时丰盛。已婚妇女习惯在当日偕同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年初三 俗称赤口日。新中国成立前,民家喜欢在早晨开门往外泼水和洒米、放爆竹,祈求全年不犯口舌是非。这天一般不拜年,甚少出街。今已无此陋习。
年初七 俗称人日,即人的生日。许多人家习惯在当天煲粥炒粉作午饭。客家人则喜用萝卜丝和米粉搅合煮成萝卜糕作午膳。南朗地区民田居民在这天切年糕祭祖,俗称“开糕”。
正月十五元宵节 标志着春节活动已尽兴而止。
二月初二土地诞 农村许多地区在这天公祭街头路边的神社(土地公,古称为护土神),祈求风调雨顺。入夜焚烧用禾杆束制成的巨大花炮,其中带有两个小炮,称“猪仔炮”,相传拾获者有添丁的征兆。新中国成立前,民间还有于农历每月的初二、十六祭土神,称为“做迓”,近年经商者多恢复此俗。
清明节 从冬至起计,160日后就是清明节。从清明到立夏共30天为扫墓之期,俗称拜山、行山、踏青、压纸、铲草等。新中国成立前一般以房族或家族为单位相约同去拜祭祖先的山坟,祭品一般有烧猪、烧鸭、包点、甘蔗、水果、茶饭酒等物品。新中国成立后仍保留一家一户于清明节期间拜山的传统风俗。
四月初八浴佛节 不少农家在当天仍有蒸制栾西叶饼以供全家品尝的习俗,城中则多由包点小贩出售,该饼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五月初五端午节 民间习惯于该日吃粽子,节前两三天便开始裹制。粽子分碱水粽和蛋黄(或红豆)咸肉粽两类,喜用叶长有韧性、煮之生香的野生百合科长年生植物芦兜的叶裹粽,称芦兜粽。
七月七夕乞巧节 传说中是牛郎与织女在银河相会的日子。建国前有妇女在当天晚上摆设自己精心巧制的供品以拜“七姐”和供别人参观的风俗,其用意是乞求赐予做针线活的技巧。今无此俗,但家中有婴幼儿的民家,还喜用上造谷浸水泡制谷秧(俗称仙秧)拜月亮(又谓拜七姐),晒干后备用,是医治婴幼儿夏季热病的良药。
七月十五中元节 又称鬼节,本为佛教的盂兰盘会(中山人称之为盂兰胜会)。而民间习惯于农历七月十四日杀鸭祭祖,七月十五日入夜在街上烧衣纸祭鬼。已婚妇女则有“担十四”的习俗。由于回娘家时肩挑鲜鱼、活鸭、猪肉等食品,故有“担十四”的说法。改革开放后,仍保留此习俗,不过把礼物改为现金。
八月十五日中秋节 这是民间的一大节日。从农历八月初一起,市面上就有各种中秋月饼出售,人们争相购买以馈赠亲友或孝敬长辈“俗称送中秋”。当晚,儿童们挑着贺中秋的各色灯笼穿街过巷嘻戏,主妇们则把美味的食品(包括鱼粥或鸡粥、月饼、田螺或石螺、芋头、菱角以及各种鲜果等)置于露天的桌面上,合家边拜月边吃饼赏月。
九月九重阳节 农历九月秋高气爽,南朗人历来有在九月九日当天登高的习俗。登高者多为青壮年人,地点多在大车村蒂峰山。
冬至 民间喜用三牲(鸡、猪、鱼)祭祖,南朗已婚妇女有“担冬”回娘家的习俗,回娘家时带活鸭、鲜鱼、猪肉等食品。一般冬至前几天开始“担冬”。
十二月三十日除夕 俗称年三十或团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南朗人习惯在年底前的几天里选择一天“团年”。是日全家大小,包括出嫁女也回娘家团圆,共进团年饭,热闹非常。“逛花市”是南朗人除夕晚上的一项娱乐内容。每年的花市于腊月二十七或者二十八前后开始,到除夕午夜前达到高潮。到花市选购合意的花卉、年桔布置家居,增添春节喜庆欢乐的气氛。
[广东春节神秘习俗]广州人过年不看春晚全都在这儿??一条每年只存在三天的神秘街市~体验千年民俗活动“行花街”
长辈给晚辈派压岁钱,即利是钱,到亲戚朋友串门,一起吃饭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广东人过年,为什么要插桃花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25368.html
上一篇:水稻田主要有哪些病虫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