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黄瓜有哪些植物学性状?

2021-05-31 01:58:5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18

黄瓜的品质特征有哪些?

(一)感官品质

包括外观品质和内部品质。其中外观品质包括形状、颜色、大小、缺陷等。内部品质包括质地和风味,其中质地又包括硬度、坚韧度、紧密度及苦味等。风味一般指黄瓜特有的气味和滋味。对黄瓜风味的研究主要从芳香物质、呈味物质和质地方面进行。黄瓜芳香物质种类繁多,大部分为挥发性物质,作用复杂。黄瓜呈味物质包括可溶性糖、酸、维生素,苦味素等。质地主要与解剖结构、纤维素、果胶和含水量等有关。

刘春香(2003)对质地品质差异较大的4个品种果实的解剖结构,纤维素、果胶含量等的测定分析发现,黄瓜质地品质与解剖结构、纤维素和果胶含量等关系密切。果皮细胞厚度对质地品质影响较大,果皮厚,皮层细胞排列紧密则果实不脆;导管粗,细胞形状不规则不利于脆性提高。纤维素含量高,果实不脆;果胶含量高,果实较脆,果胶性质对脆性也有影响。

从20世纪60年代起,人们从黄瓜果实中分离鉴定出30多种芳香物质。在众多的风味物质中,含量较高的物质有:反,顺-2,6-壬二烯醛和反,顺-2,6-壬二烯醇;反-2-己烯醛,己醛,丙醛,乙醛,顺-6-壬烯醛等。其他许多物质含量极低。其中,顺-2,6-壬二烯醛被公认为是黄瓜的特征香气物质,对黄瓜风味有重要影响。其他的物质只起到辅助和调和作用。C6醛类多具有青草香气和绿色植物的气息,许多3-顺结构的烯醛是2-反结构的中间产物,含量一般都小于2-反结构的烯醛。然而,顺式结构物质能增加清爽的气息,自然界中的大多数顺式结构的挥发物质都有令人愉快的气味。反-2-壬烯醛则具有令人不愉快的牛脂味,而反-2,6-壬二烯醛也有牛脂样的气味。反-2-己烯醛则有灰尘一样令人不愉快的气味(Fross 1962),同时还具有苹果味和绿色气息。Fross认为黄瓜中不存在顺-2-壬烯醛,而Schieberle(1990)却报道测得了顺-2-壬烯醛,且有脂肪味。刘春香(2003)研究认为特征芳香物质反,顺-2,6-壬二烯醛与感官检验值密切相关,并分别与香气、甜度、综合口味、感官总分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反式石竹烯与香气、甜度、综合口味等相关系数显著,而反-2-壬烯醛则与感官检验值无明显相关性;己醛与多项感官检验项目的得分都呈显著负相关,该物质对风味不利;反-2-己烯醛只与涩味得分呈负相关。可溶性糖与感官检验的甜度和综合口味分别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有机酸、干物质等相关性不显著。

(二)营养品质

黄瓜的营养成分主要是可溶性固形物(糖)及维生素,另外就是矿物质。何晓明等(2002)对3种类型、4个品种黄瓜的蛋白质、总糖、脂肪、维生素B2、维生素C及Fe、Zn、Ca、Se、P等矿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黄瓜中蛋白质、总糖、脂肪等营养成分的品种间变异较小,而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的品种间变异较大;绿珍1号维生素B2含量达0.05mg/100g,粤秀1号维生素C含量达14.60mg/100g,津春4号与绿珍1号则含有较高的Se元素。

(三)有毒物质的含量

黄瓜的主要有毒物质是硝酸盐、农药残留及汞、镉、砷、铅等重金属的含量。

(四)贮藏品质

黄瓜果实的含水量最高可达98%以上,果实皮层薄,表面具刺瘤,很易受伤和失水萎蔫,因而易感染病菌腐烂。另外,若栽培措施不当,果实易出现中部和头部变大、瓜把部变糠,瓜皮褪绿变黄等现象,从而影响黄瓜的货架品质。吴肇志等(1993)研究了黄瓜不同品种和不同成熟度以及生理生化特性对黄瓜贮藏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黄瓜不同品种的耐贮藏性有显著差异,耐贮藏品种贮藏30d的商品率仍在81%以上,不耐品种则在44%以下。不同成熟度的耐贮藏性差异也很大,以开花后11d左右采收的瓜(适收期)贮藏效果较好。黄瓜的耐贮藏性与瓜皮上的刺瘤和瓜的抗病性、耐寒性显著相关,大多数刺瘤大且密的品种不耐贮藏,少瘤少刺和无瘤无刺的品种耐贮藏性好。

黄瓜的类型和品种有哪些

黄瓜的类型和品种: 根据品种的分布区域及其生态学性状分下列类型: 南亚型黄瓜: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kg,果短圆筒 或长圆筒 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群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华南型黄瓜: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茎叶较繁茂,耐湿、热,为短日性植物,果实较小,瘤稀,多黑刺。嫩果绿、绿白、黄白色,味淡;熟果黄褐色,有网纹。代表品种有昆明早黄瓜、广州二青、上海杨行、武汉青鱼胆、重庆大白及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 华北型黄瓜: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长势均中等,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BoSqZXUP。代表品种有山东新泰密刺、北京大刺瓜、唐山秋瓜、北京丝瓜青以及杂交种中农1101、津研1-7号、津杂1号、津杂2号、鲁春32等。 欧美型露地黄瓜: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北欧型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50cm以上。有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小型黄瓜: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代表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专家解答

黄瓜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适于各地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品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华北型俗称“水黄瓜”,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及朝鲜和日本。该类型黄瓜生长势中等,茎节和叶柄较长,叶片大而薄,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抗湿、抗热性及耐弱光性都较差。果实较细长,刺瘤密,白刺。代表品种有北京大刺、长春密刺、宁阳大刺等。

(2)华南型俗称“旱黄瓜”,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该类型枝叶较繁茂,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大,较耐热及弱光,要求短日照。果实短粗,果皮硬,刺瘤稀,多黑刺。代表品种有九月青、旱叶三、杭州青皮、上海杨行等。

(3)欧美型此类型主要分布于欧洲及北美各地,有东欧、北美等品种群。该型枝蔓繁茂,果实多短粗,瘤稀,黑刺或红刺。现在以一代杂种用于生产,适于露地栽培。

(4)北欧型此类型主要分布于美国、荷兰。该类型叶大枝旺,果实光滑无刺瘤,适应低温弱光,种子少或单性结实,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多用于设施栽培。生产上应用的几乎都是一代杂种。

(5)南亚型此类型的品种多是没有被整理和改良的地方品种,适合南亚湿热条件下的露地栽培。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多粗而长,呈圆筒形,刺瘤稀少或无,皮厚味淡,皮色浅,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昭通大黄瓜都属此类型。

(6)小型黄瓜此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花多果多,果实小,适合腌渍用,如中国扬州乳黄瓜。

提示板

黄瓜的品种类型较多。目前我国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包括华北型、华南型和北欧型3个品种类型。其中华北型品种广泛应用于设施黄瓜栽培,华南型品种露地栽培面积较大。近年来,北欧型黄瓜作为鲜食型水果黄瓜栽培,于冬春季节上市,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黄瓜生物学性状有何特殊?

黄瓜根主要集中0~30厘米,主根深可达1米。好气性强,抗寒、吸肥能力弱,栽培要浅,适于肥沃、疏松的土壤。根系形成层浅,易老化,苗期发生快,育苗时间不宜过长,定植要保护根系。

黄瓜的茎粗细、颜色深浅和茎上的刺的硬度是植株长势强弱和产量高低的重要标志,一般茎粗0.6~1.2厘米,节间5~9厘米为宜。

子叶贮藏和制造的养分是秧苗早期营养的主要来源,子叶还是判断黄瓜生长环境优劣的重要标志,栽培时应保持子叶完好。真叶大、薄,蒸腾量大,缺水时易萎蔫。

雌雄同株异花,具有单行结实的特性。黄瓜在第一片真叶出现时就开始花芽分化;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生长点分化已分化到12节,9节内的叶腋均已花芽分化,但性型未定;第二片真叶展开时花芽分化已到12~16节,3~5节性型已经决定;第七片真叶展开时,第26节花芽已经分化,16节以内的花芽性型已经决定。因此,苗期结束时植株中下部每个节位是雌花还是雄花就已经决定。雌、雄花的多少与环境条件有直接关系,白天适温,适当地降低夜温,有利于雌花的形成。第一片真叶展开时,第二片真叶还未展开,夜温12~14℃,第二片真叶展开时可降到10~12℃,有利于雌瓜的形成。1~5片真叶时,每天8小时光照有利于雌花形成,超过12小时雌花减少。含水量高有利于雌花形成,但过高易徒长,不利于雌花形成。氮、磷一次性施入不利于雌花形成,分期使用雌花多。例如,一次性施入雌、雄比是1∶91,分三次施入雌、雄比是1∶65。适时用乙烯利或增瓜灵可减少雄花,用硝酸银处理可减少雌花。

黄瓜的种类有哪些?

1、南亚型

分布于南亚各地。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大,单果重1-5千克,果短圆筒或长圆筒形皮色浅,瘤稀,刺黑或白色。皮厚,味淡。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群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及昭通大黄瓜等。

2、华南型

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茎叶较繁茂,耐湿、热,为短日性植物,果实较小,瘤稀,多黑刺。嫩果绿、绿白、黄白色,味淡;熟果黄褐色,有网纹。代表品种有昆明早黄瓜、广州二青、上海杨行、武汉青鱼胆、重庆大白及日本的青长、相模半白等。

3、华北型

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及朝鲜、日本等地。植株生长势均中等,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嫩果棍棒状,绿色,瘤密,多白刺。熟果黄白色,无网纹。代表品种有山东新泰密刺、北京大刺瓜、唐山秋瓜、北京丝瓜青以及杂交种中农1101、津研1-7号、津杂1号、津杂2号、鲁春32等。

4、欧美型

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

欧美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1250px以上。有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5、小型黄瓜

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代表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扩展资料:

黄瓜的功效:

1、顺发亮甲:黄瓜中的硅可使头发更顺,指甲更亮更结实。而黄瓜中的硫还有利于刺激头发生长。

2、美容护肤: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新鲜黄瓜中含有的黄瓜酶能有效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扩张皮肤的毛细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皮肤的氧化还原作用,因此黄瓜具有美容的效果。同时,黄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能够为皮肤提供充足的养分,有效对抗皮肤衰老。

3、清口气,益肾脏:黄瓜汁对治日夏养花网愈牙龈疾病有益,常吃能使口气更清新。此外黄瓜还可降低体内尿酸水平,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4、排毒防便秘:黄瓜含有细纤维素,这种纤维素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帮助体内宿便的排出,营养丰富的黄瓜有利于“清扫”体内垃圾,常吃有助于预防肾结石。

5、醒酒防中毒:黄瓜含有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电解质,可补充重要营养素,从而减轻酒后不适,缓解宿醉。另外,黄瓜中所含的丙氨酸、精氨酸和谷胺酰胺对肝脏病人,特别是对酒精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防酒精中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瓜

黄瓜根据地域不同可以分为五大类如下:

1、南亚型黄瓜

南亚型黄瓜分布在整个南亚。茎和叶厚,易分枝,果大,单果重1-5公斤,果短柱状或长柱状皮色浅,瘤稀疏,刺黑或白色。厚实的皮肤,清淡的味道。喜欢湿热,对短日照要求严格。当地有西津黄瓜、版纳黄瓜、昭通黄瓜等品种。

2、华南型黄瓜

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及日www.rixia.cc本各地。茎叶茂盛,耐湿热。它们是短日植物,果实小,肿瘤稀疏,刺黑色。嫩果为绿、绿、白、黄、白,味淡;成熟果为黄褐色,网状。代表品种有昆明早黄瓜、广州二青、上海杨航、武汉蓝鱼胆、重庆大白、日本清昌、香麦半白等。

3、华北型黄瓜

分布在中国北方的黄河流域和韩国、日本等地。植物生长潜力中等。他们喜欢潮湿的土壤和晴天的自然条件,对日照长度不敏感。幼果棒状,绿色,密集的肿瘤,白色的刺。成熟果实黄白色,无网状结构。代表品种有山东新泰密刺、北京大刺瓜、唐山秋瓜、北京丝瓜青以及杂交种中农1101、津研1-7号、津杂1号、津杂2号、鲁春32等。

4、欧美型黄瓜

分布于欧洲及北美洲各地。茎叶繁茂,果实圆筒形,中等大小,瘤稀,白刺,味清淡,熟果浅黄或黄褐色,有东欧、北欧、北美等品种群。欧美温室黄瓜分布于英国、荷兰。茎叶繁茂,耐低温弱光,果面光滑,浅绿色,果长达1250px以上。有英国温室黄瓜、荷兰温室黄瓜等。

5、小型黄瓜黄瓜

分布于亚洲及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多花多果。代表品种有扬州长乳黄瓜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瓜

专家解答

黄瓜栽培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适于各地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多种品种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类型:

(1)华北型俗称“水黄瓜”,主要分布于中国黄河流域以北地区及朝鲜和日本。该类型黄瓜生长势中等,茎节和叶柄较长,叶片大而薄,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喜土壤湿润、天气晴朗的气候条件,抗湿、抗热性及耐弱光性都较差。果实较细长,刺瘤密,白刺。代表品种有北京大刺、长春密刺、宁阳大刺等。

(2)华南型俗称“旱黄瓜”,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及日本各地。该类型枝叶较繁茂,茎粗,节间短,叶片肥大,较耐热及弱光,要求短日照。果实短粗,果皮硬,刺瘤稀,多黑刺。代表品种有九月青、旱叶三、杭州青皮、上海杨行等。

(3)欧美型此类型主要分布于欧洲及北美各地,有东欧、北美等品种群。该型枝蔓繁茂,果实多短粗,瘤稀,黑刺或红刺。现在以一代杂种用于生产,适于露地栽培。

(4)北欧型此类型主要分布于美国、荷兰。该类型叶大枝旺,果实光滑无刺瘤,适应低温弱光,种子少或单性结实,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格,多用于设施栽培。生产上应用的几乎都是一代杂种。

(5)南亚型此类型的品种多是没有被整理和改良的地方品种,适合南亚湿热条件下的露地栽培。茎叶粗大,易分枝。果实多粗而长,呈圆筒形,刺瘤稀少或无,皮厚味淡,皮色浅,喜湿热。严格要求短日照。地方品种很多,如锡金黄瓜、中国版纳黄瓜、昭通大黄瓜都属此类型。

(6)小型黄瓜此类型主要分布于亚洲和欧美各地。植株较矮小,分枝性强。花多果多,果实小,适合腌渍用,如中国扬州乳黄瓜。

提示板

黄瓜的品种类型较多。目前我国大面积栽培的主要包括华北型、华南型和北欧型3个品种类型。其中华北型品种广泛应用于设施黄瓜栽培,华南型品种露地栽培面积较大。近年来,北欧型黄瓜作为鲜食型水果黄瓜栽培,于冬春季节上市,取得了比较好的经济效益。

黄瓜的种类哟很多,在世界上多达黄瓜的种类大致可分为春黄瓜、架黄瓜、旱黄瓜和北京刺瓜。目前市场上能买到的种植黄瓜有华南型黄瓜和华北型黄瓜。

按地区及用途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

华北黄瓜:瓜体呈长筒或棍状,大中型。果皮薄,肉质清香脆嫩,著名品种有北京小刺瓜和大刺瓜等。

华南黄瓜:果形多筒状或短棒状,中小型。果瘤和刺毛稀少,果皮较厚硬,肉质中等。可用来蘸酱吃。

欧洲温室黄瓜:比如荷兰黄瓜。瓜体呈短或长棒状,表皮光滑,无瘤刺,一般做沙拉较多。

腌渍黄瓜:比如乳黄瓜,瓜体呈卵圆形,形状小,主要用来加工罐头。


对黄瓜主要性状遗传基础有哪些研究?

(一)主要园艺性状

陈远良等(2000)在中农5号中发现了1株黄绿色叶片植株,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正交和反交的F1代植株叶色均为绿色,F2代绿叶与黄绿叶植株的比例接近3:1;F1代与黄绿叶植株亲本测交后,绿叶与黄绿叶植株的比例接近1:1。黄瓜蜡粉性状的遗传由一对主基因控制,有蜡粉表现显性或部分显性,并存在修饰基因(韩旭,1997)。孙小镭(1990)的研究表明,黄瓜株高是受核基因控制的,因为F2代在株高分离方面没有明显的比例关系,而是在亲本范围内呈连续性变化;自封顶和非自封顶株数存在数量上的比例关系,因此认为黄瓜株高除受质量性状基因dede(单基因体系)控制外,同时还受数量性状基因(多基因体系)控制。黄瓜株高和茎蔓节数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式,显性效应的方向是使杂交后代株高趋向较矮小的亲本。

刘进生(1995)为探索黄瓜野生变种与普通栽培种的杂交一代在分枝数、产量、早熟性等主要性状方面的遗传相关趋势,选用了13个黄瓜野生变种和2个栽培种为亲本进行试验,采用不完全。CDⅡ遗传设计,4次重复。结果表明,WI2870hardwickii和WI2870sikkimensis分别是F1代小区平均结果数最多和产量最高的杂交组合,它们的分枝数亦为最多。从遗传参数看,分枝数与始花日数、结果数、产量之间的遗传相关估计值都较高,分别为r=0.7741、0.7299、0.8580。分枝数与早熟性的遗传相关为极显著负相关,r=-日夏养花网0.7542。遗传力估计值以产量性状为最低(60.5%),分枝数性状为最高(86.1%)。

黄瓜的花性主要由两个独立分离显性基因控制,对雌雄株为隐性的雌性基因控制,且该隐性基因与决定雌性化程度显性基因紧密连锁,该隐性基因控制的雌性株系属于强雌性系,与显性基因控制的雌性株系不同,植株全部开雌花(陈惠明,1999)。

陈学好等(1995)研究了雌花数、单性结实果数、平均单性结实果重和单性结实产量等4种性状的遗传相关和通径系数。结果表明:雌花数与单性结实果数、单性结实产量之间以及单性结实产量与单性结实果数、平均单果重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分别为0.838、0.680、0.925和0.612。而雌花数、单性结实果数与平均单性结实果重之间的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因此,黄瓜单性结实性能可以通过选择其雌性表现而进行间接选择。

曹碚生等(1994)的研究表明,雌花数和单性结果果数的遗传力较高,分别为98.47%、88.89%;而开花期与第1雌花数节位的遗传力较低,分别为56.62%、31.03%。遗传变异系数以单性结果果重和雌花数较高,分别为37.51%、37.38%,而第一雌花节位和开花期较低,分别为11.57%、6.23%,表明对雌花数这一性状进行早世代单株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而对第一雌花节位和开花期2个性状进行选择须在高世代进行单株选择才会有较好效果。黄瓜雌花数、单性结实果数和单性结实产量3个主要性状的基因效应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方差(即狭义遗传力)分别占总方差的24.80%、34.75%和34.31%;显性方差均相对较小,显性势均为正向部分显性;控制这3个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为3、3和4对;选育黄瓜单性结实新品种宜采用杂交育种法,3个性状适宜的选择世代分别在F2、F3和F4代(曹碚生等,1997)。

(二)抗病虫性

关于黄瓜霜霉病的基因控制,多数研究认为是由多基因控制,Van Vliet等(1974)则认为是由单基因控制。吕淑珍等(1995)研究结果表明黄瓜霜霉病的抗性至少受3对基因控制,其广义遗传力为62.33%,狭义遗传力为47.74%。而感病特性是由部分显性基因控制的。

对白粉病抗性的基因控制,前人亦有研究。Smith(1948)认为白粉病的抗性是由隐性多基因控制的。Warid认为其抗性受两对重复基因控制。藤枝国光认为其抗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吕淑珍等(1995)研究表明黄瓜白粉病的抗性至少受3对基因控制,其广义遗传力为79.17%,狭义遗传力为53.71%。感病特性也是由部分显性基因控制的。

黄瓜对枯萎病的抗性遗传比较复杂,刘殿林(2003)利用10份黄瓜自交系配制9份杂交一代,通过抗枯萎病苗期接种鉴定,探讨了黄瓜枯萎病抗性的遗传规律及表现形式。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为数量性状遗传,抗性为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与感病亲本的杂交一代的抗病性介于双亲抗病性均值与强抗病性亲本之间,抗病性表现出中亲优势与超亲优势。利光等人判断这种抗性是受3对同义基因控制的。

D.Netzer(1977)等人认为抗性是由单显性基因控制的。侯安福等(1995)的研究结果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是由显性基因控制的,F1抗性表现完全或部分显性。抗病和感病亲本杂交后代F2抗性较F1明显增加,F1代抗性受到部分抑制,基因效应分析表明抗性由4对基因控制,且受到细胞质因子的一定影响。其抗性的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分别为76.0%和96.1%。

黄瓜疫病抗性遗传效应的组成中以加性效应为主,也存在部分显性和上位性效应;控制抗性的最少基因数目为3对;抗性的狭义遗传力为78%(林明宝,2000)。

Kabelka E.和Grumet R.(1997)以中国引进的黄瓜种质Taichung Mou Gua(TMG)为材料研究表明其对摩洛哥西瓜花叶病毒(Moroccan watermelon mosaic virus,MWMV)的抗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该基因与抗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fleck virus,ZYMV)的基因相同或紧密连锁。

Walters等(1997)的研究表明,来自黄瓜变种C.sativus var.hardwickii的株系L 90430 对根结线虫(Meloidogyne javanica)的抗性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

(三)抗逆性

纪颖彪等(1997)研究表明,黄瓜低温发芽能力的广义遗传力为87%,狭义遗传力为31%,说明该性状主要由非加性效应决定。顾兴芳等(2002)认为低温下黄瓜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和相对胚根长度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以显性效应为主,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98.1%、96.9%和98.6%,狭义遗传力分别为24.0%、28.6%和37.9%,控制各性状的显性基因可能为寡基因或寡基因组;而低温下相对发芽率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日夏养花网性模型,控制该性状显性基因的组数可能有两个,并存在上位作用。Cai等(1995)认为黄瓜幼苗时期耐冷性的广义遗传力为93.61%,狭义遗传力为70.33%,主要由加性基因控制。由此可见黄瓜低温发芽能力和幼苗的耐冷性可能是由不同的基因控制的,要准确鉴定黄瓜的耐冷性需要从两个方面综合进行。

(四)品质性状

赵殿国等(1991)研究认为黄瓜果长遗传相对稳定,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较低。顾兴芳等(1994)发现黄瓜瓜把遗传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97.9%,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曹辰兴等(2001)对黄瓜茎叶无毛性状与果实瘤刺性状的遗传关系做了研究,发现黄瓜茎叶表面皮毛性状由一对核基因控制,有毛为显性(Gl),无毛为隐性(gl)。皮毛基因参与果实表面性状的表达,与果瘤基因(Tu、tu)共同作用,使果实表面出现有瘤有刺、无瘤有刺、无瘤无刺三种类型,符合9:3:4比例。无毛基因对果瘤基因存在隐性上位作用。瓜条粗度和心室大小的特殊配合力在组合间表现出较大差异,瓜把长和平均单果重的狭义遗传力较低,而瓜条长度、瓜粗和心室直径的遗传力较高,选择较有效,也较易稳定(马德华等,1994)。杨显臣(1996)研究表明,果柄狭义遗传力为42.11%21.76%,遗传比重占20.25%;果粗狭义遗传力为35.38%22.88%,遗传比重占15.88%;果长狭义遗传力为44.34%21.81%,遗传比重占14.19%。

黄瓜可溶性总蛋白质的含量与果肉厚度的遗传相关呈显著正相关。而果实干重与果实长度、果实厚度的遗传相关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果实直径的遗传相关也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总蛋白质含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黄瓜果实可溶性总糖含量、果实长度和果肉厚度的遗传力较高,对其进行早世代单株选择有较好的效果,遗传变异系数以可溶性总糖含量和果实鲜重较高,选择潜力较大(徐强等,2001;何晓明等,2001)。李伶俐(2004)对加工类黄瓜部分品质性状遗传规律的研究则表明,可溶性总蛋白质和可溶性糖含量、果实鲜重、长径比、果实干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狭义遗传力较低,在早期世代对这些性状进行选择效果不大。果肉厚度的狭义遗传力较高,可通过单株选择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固定。果肉厚度和果实干、鲜重的相对遗传进度较高,通过较少次的选择可得到有效的提高。可溶性总蛋白含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对该性状的选择只能在高世代进行。肉径比的狭义遗传力较高,选择可在早期世代进行。根据果实长度对果实干、鲜重,根据果实直径对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间接选择效果较好。根据果实直径对果肉厚度及果实干、鲜重也具有较好的间接选择效果,但会降低可溶性总蛋白质的含量。根据果肉厚度和肉径比对可溶性总蛋白质含量及干、鲜重的间接选择效果较好,但会引起可溶性总糖含量的降低。

荷兰育种家Andeweg等(1959)从美国改良长绿品种中筛选出植株完全无苦味的黄瓜品系,并报道其由1对隐性基因bibi控制(Lawrence等,1990)。只要营养器官不苦,果实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苦。到目前为止,国外报道的控制黄瓜营养器官苦味的基因除Bi、bi外,还有Bi-2和bi-2(Barham等,1953);控制果实苦味基因有Bt、bt(Wehner等,1998)和Bt-2和bt-2(Walters等,2001)。顾兴芳等(2004)则以3种不同苦味类型(营养器官与果实均苦BiBiBtBt,仅营养器官苦BiBibtbt及营养器官与果实均不苦bibibtbt)的纯合黄瓜自交系为试材,通过对其后代F1、F2、BC1表现型分离比例的分析得出结论:控制黄瓜植株营养器官苦与不苦的基因Bi和bi在后代表现为独立遗传,不受控制果实苦味基因Bt的影响,纯合基因型bibi对Bt存在隐性上位作用;当为杂合状态Bibi时,即使控制果实苦味的基因Bt不存在,果实也会出现苦味,但苦的程度较含Bt基因的轻,出现苦味瓜的比例也低。

刘春香(2006)通过Griffing4模型,对7个黄瓜亲本的可溶性糖、反,顺-2,6-壬二烯醛和反,顺-2,6-壬二烯醛/反-2-壬烯醛的比值的遗传参数分析,发现3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都不高,前两个性状广义遗传力较高;而反,顺-2,6-壬二烯醛/反-2-壬烯醛比值的广义遗传力为64%,但狭义遗传力为40%,基因的非加性作用影响小,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品种选育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环境条件对风味的影响。7个品种在3个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差异较大,在亲本选育的早期,选择反,顺-2,6-壬二烯醛/反-2-壬烯醛比值一般配合力高的亲本,有利于基因型值的提高,从而提高亲本风味品质;在杂交配组时,应重点考虑可溶性糖和反,顺-2,6-壬二烯醛含量特殊配合力高的组合。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黄瓜有哪些植物学性状?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25074.html

上一篇:一包中华香烟放了2年了还能抽吗?

下一篇:在健身房听到的一首high歌,大概节奏是这样的。滴答滴答答答,滴答滴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答滴答啦答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