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政治的提纲 越详细越好
初中政治提纲
初三政治复习提纲
一、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同时责任也意味着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角色与责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子女:孝敬父母;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朋友:忠诚、互助、互谅;陌生人:扶危济困;公民:热爱祖国;社会成员:维护正义、保护环境、热爱和平等)
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增强责任意识:
①代价与回报: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我承担,我无悔。
③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①首先是对自己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②对他人负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③对集体负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会有保障。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④对社会负责。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社会,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对国家负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为国分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⑥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②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③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1)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2)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2)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关爱集体的表现: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第三课 基本国情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主要矛盾以及国家的根本任务
1、基本的国情:正处于并长期处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原因):
(1)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十七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五、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解决台湾问题: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课 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要求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3)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2)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3)总之,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其影响: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3)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部分地区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2)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3)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4)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4、我国的资源现状: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5、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6、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意义和途径
1、科技
(1)地位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2、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途径: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四、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2)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3)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3、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③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及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要求。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4、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因为:
(1)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2)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三、自觉树立法制观念
公民要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四、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2)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
(3)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3、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贴大字报、聚众闹事。
五、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和意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1、内容: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重要性: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②具体做法: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六、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一、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实现共同富裕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内容和根本任务
1、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内容: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3、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重要性:重大战略任务。
2、具体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做法:
(1)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即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要求: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3)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4)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5)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6)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日夏养花网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2、新时期推进现代化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一、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理解)
1、学习压力的影响:即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2)消极影响:过度的学习压力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3)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4)学习本身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作为有志气的一代,我们理应担起学习的重担
(5)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3、考试焦虑的影响: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4、学会从容地面对考试
(1)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
(3)要增强自身实力。
(4)认识到承受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压力是我们必经的考验,积极行动起来。
二、认识自主选择的意义,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1、学会选择的意义:
(1)学会自己做出选择,才能做自己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或者在做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3)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2、学会选择的方法:
(1)在做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
(2)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做出最佳选择。
(3)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一、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同时责任也意味着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角色与责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子女:孝敬父母;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朋友:忠诚、互助、互谅;陌生人:扶危济困;公民:热爱祖国;社会成员:维护正义、保护环境、热爱和平等)
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增强责任意识:
①代价与回报: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我承担,我无悔。
③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①首先是对自己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②对他人负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③对集体负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会有保障。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④对社会负责。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社会,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对国家负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为国分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⑥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②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③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1)集体的存在离不开个体
(2)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2)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关爱集体的表现: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第三课 基本国情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主要矛盾以及国家的根本任务
1、基本的国情:正处于并长期处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原因):
(1)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十七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五、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解决台湾问题: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课 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要求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3)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2)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3)总之,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其影响: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3)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部分地区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2)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3)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4)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4、我国的资源现状: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5、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6、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意义和途径
1、科技
(1)地位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2、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途径: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四、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2)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3)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3、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③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及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要求。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4、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因为:
(1)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2)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三、自觉树立法制观念
公民要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四、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2)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
(3)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3、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贴大字报、聚众闹事。
五、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和意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1、内容: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重要性: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②具体做法: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六、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一、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实现共同富裕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内容和根本任务
1、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内容: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3、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重要性:重大战略任务。
2、具体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做法:
(1)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即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要求: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3)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4)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5)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6)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日夏养花网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2、新时期推进现代化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一、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理解)
1、学习压力的影响:即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2)消极影响:过度的学习压力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3)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4)学习本身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作为有志气的一代,我们理应担起学习的重担
(5)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3、考试焦虑的影响: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4、学会从容地面对考试
(1)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
(3)要增强自身实力。
(4)认识到承受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压力是我们必经的考验,积极行动起来。
二、认识自主选择的意义,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1、学会选择的意义:
(1)学会自己做出选择,才能做自己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或者在做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3)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2、学会选择的方法:
(1)在做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
(2)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做出最佳选择。
(3)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好
人教版初中政治提纲
急!rn很急!初三政治复习提纲
一、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同时责任也意味着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角色与责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子女:孝敬父母;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朋友:忠诚、互助、互谅;陌生人:扶危济困;公民:热爱祖国;社会成员:维护正义、保护环境、热爱和平等)
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增强责任意识:
①代价与回报: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我承担,我无悔。
③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①首先是对自己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②对他人负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③对集体负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会有保障。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④对社会负责。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社会,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对国家负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为国分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⑥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②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③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1)集体的存在离日夏养花网不开个体
(2)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2)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关爱集体的表现: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第三课 基本国情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主要矛盾以及国家的根本任务
1、基本的国情:正处于并长期处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原因):
(1)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十七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五、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解决台湾问题: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www.rixia.cc、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课 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要求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3)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2)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3)总之,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其影响: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3)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部分地区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2)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3)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4)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4、我国的资源现状: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5、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6、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意义和途径
1、科技
(1)地位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2、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途径: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四、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2)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3)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3、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③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及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要求。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http://www.rixia.cc: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4、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因为:
(1)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2)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三、自觉树立法制观念
公民要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四、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2)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
(3)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3、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贴大字报、聚众闹事。
五、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和意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1、内容: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重要性: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②具体做法: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六、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一、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实现共同富裕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内容和根本任务
1、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内容: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3、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重要性:重大战略任务。
2、具体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做法:
(1)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即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要求: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3)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4)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5)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6)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2、新时期推进现代化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一、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理解)
1、学习压力的影响:即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2)消极影响:过度的学习压力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3)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4)学习本身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作为有志气的一代,我们理应担起学习的重担
(5)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3、考试焦虑的影响: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4、学会从容地面对考试
(1)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
(3)要增强自身实力。
(4)认识到承受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压力是我们必经的考验,积极行动起来。
二、认识自主选择的意义,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1、学会选择的意义:
(1)学会自己做出选择,才能做自己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或者在做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3)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2、学会选择的方法:
(1)在做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
(2)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做出最佳选择。
(3)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一、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了解责任与角色的关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情,同时责任也意味着不应该做某些事情。
2、责任的来源:责任产生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承诺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3、角色与责任: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我们在社会中生活,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而每一种角色往往都意味着一种责任。(子女:孝敬父母;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完成学习任务;朋友:忠诚、互助、互谅;陌生人:扶危济困;公民:热爱祖国;社会成员:维护正义、保护环境、热爱和平等)
二、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增强责任意识:
①代价与回报: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②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要为它们承担责任。我承担,我无悔。
③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2)在承担责任中成长
①首先是对自己负责。我对自己负责,说到底,也就是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具有责任感。用合理、合法的方法,及时纠正自己的过失,也是负责任的表现。
②对他人负责。我对他人负责他人也对我负责。
③对集体负责。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会有保障。关爱集体,人人有责。
④对社会负责。作为公民,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胸怀社会,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⑤对国家负责。维护国家尊严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坚决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为国分忧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⑥只有人人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共享美好的幸福生活。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①慎重许诺、坚决履行诺言。
②承认错误并承担错误所造成的后果。
③自觉承担责任,做责任的主人,享受承担责任的快乐。
④学会反思自己的责任,在承担责任中不断成长。
三、正确认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集体和个体的关系
(1)集体的存在离日夏养花网不开个体
(2)个体只有紧紧地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
2、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1)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只有维护集体利益,个人利益才有保障。
(2)保障个人利益是集体的责任,而集体利益是集体中每个成员努力的结果。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关爱集体的表现:
(1)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服从集体的安排,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
(2)发扬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
(3)在集体中能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让集体发挥出更大的力量。
第三课 基本国情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我国的主要矛盾以及国家的根本任务
1、基本的国情:正处于并长期处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表现(原因):
(1)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2)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
(3)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2、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立足基本国情,面对主要矛盾,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
1、十七大旗帜: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三、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1、基本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兴国之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立国之本、政治基石),坚持改革开放(强国之路、活力源泉)。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依据和根本出发点: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四、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2、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了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3、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①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
②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③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五、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
1、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2、实现祖国统一的基本方针:“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
3、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基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4、解决台湾问题: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六、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
中国是发展最快、变化最快的国家之一。中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个和平www.rixia.cc、合作、负责任的中国形象已经为国际社会所公认。
2、成就的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第四课 基本国策和发展战略
一、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必要性和要求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1)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2)中国要发展、进步、富强,就要吸收和借鉴一切先进的东西。
(3)实行对外开放,符合当今时代特征和世界经济技术发展规律,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2、如何坚持对外开放?
(1)我国对外开放是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对世界上所有国家开放,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要开放。
(2)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同时,必须打开大门搞建设,把对内搞活和对外开放结合起来。
(3)总之,既要积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既要借鉴、吸收一切先进的东西又要抵制一切腐朽的东西;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二、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等状况
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的政策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1、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之一。我国人口现状的特点及其影响:
(1)基本特点: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2)其他特点:农村人口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人口分布不平衡;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3)影响: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3)意义: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3、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部分地区有所改善,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不容乐观)
(1)污染物排放总量还相当大,远远高于环境自净能力;
(2)工业污染治理任务仍相当繁重;
(3)不少地区农业水质、土质污染日渐突出,有些地方的农产品有害残留物严重超标,影响体健康和产品出口;
(4)部分地区水土流失、荒漠化仍在加剧。
4、我国的资源现状:
(1)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科学,浪费、损失严重。
5、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建设与保护环境的关系:
(1)在推进现代化建设中,我们在保持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同时,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突出的位置;保护和改善环境也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2)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保护环境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实现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6、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
(1)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
(2)面对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使我国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三、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战略的意义和途径
1、科技
(1)地位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每一次重大突破,都会引起经济的深刻变革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
①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
②从整体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
③要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推进改革开发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结合起来。
2、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1)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2)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必须真正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3)只有把教育搞上去,才能化人口大国为人才强国,化人口压力为人才优势。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得战略主动地位。
(4)途径:实施科教兴国重大战略决策。推进科教兴国必须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①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②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教育创新能力
③发展科技、教育,是实现经济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四、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得以不断丰富和发展。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都体现了共产党人身上革命的民族精神。
(2)新中国成立后所形成的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都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集中体现。
(3)改革开放以来,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求知精神、科学精神、服务精神、开拓创新精神等大大增强。
3、重要性: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在种种考验面前沉沦和屈服,反而在百折不挠的奋斗中奋起。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团结互助、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
4、要求:民族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魂。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为之增添新的富有生命力的内容。
(2)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和未来,让我们一起努力,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第六课 参与政治生活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2、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宪法内容上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国家的根本任务,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的标志等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2)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①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宪法为母法,普通法律为子法。
③宪法与普通法律相比,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④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其目的是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健康发展。
3、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意义及基本要求
1、依法治国的含义: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
2、依法治国的意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们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长治久安的要求。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http://www.rixia.cc:有法可依(前提),有法必依(中心环节),执法必严(关键),违法必究(必要保证)。
4、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因为:
(1)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
(2)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3)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三、自觉树立法制观念
公民要依法规范自身的行为:生活在法治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四、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我们要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与政治生活,依法行使建议权和监督权:
(1)关注国家建设、国家管理,对于身边的事乃至国家大事,向有关部门提出自己的建议。
(2)发现违法犯罪行为要及时举报 。
(3)对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对其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2、行使建议、监督权的渠道: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通过媒体工具(电视、广播、报纸)进行监督
3、正确行使建议权、监督权等政治权利:
(1)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
(2)公民行使监督权利时,应当实事求是,以事实为依据,如实反映情况,必要时出示证据和各种证明材料。
(3)投诉和举报时,不得捏造或歪曲事实进行诬告陷害,也不能贴大字报、聚众闹事。
五、维护国家安全的内容和意义,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1、内容: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机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秩序不被破坏等。
2、重要性:国家的安全关系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自己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
3、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政治义务
①树立国家安全意识。自觉关心、维护国家安全,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也是青少年热爱祖国的具体体现。
②具体做法:保守国家秘密,这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发现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或公安机关报告;公民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工作。
六、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1)我国的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2)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第七课 关注经济发展
一、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实现共同富裕
1、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并通过先富者带动后富者,才能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3、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如何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1)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2)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我们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条件,发挥自身才能,积极进取,努力创业,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第八课 投身于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作用、内容和根本任务
1、作用: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社会。只有三者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2、内容:
①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
核心:为人民服务 原则:集体主义 重点:诚实守信
自觉履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②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3、根本任务: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第九课 实现我们的共同理想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重要性:重大战略任务。
2、具体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做法:
(1)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
(2)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即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人人有责任,人人有行动。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要求
1、我们的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温饱、再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要求:我们应该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目标,关注世界共同的问题,自觉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担当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
三、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四、倡导和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1、(1)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精神,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创业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3)人类社会的一切文明成果,都是艰苦创业精神的结晶。要不断追求进步,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就必须艰苦奋斗。
(4)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
(5)艰苦创业精神是创造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动力。
(6)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艰苦创业的精神,作为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一种思想境界,无论什么时代,都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2、新时期推进现代化更需要艰苦创业精神,尤其是开拓创新精神。
第十课 选择希望人生
一、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和考试焦虑(理解)
1、学习压力的影响:即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1)积极影响: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2)消极影响:过度的学习压力会使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
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
(1)感到学习压力是正常的
(2)学习没有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因此,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3)明确学习的意义,培养学习的兴趣,是我们缓解学习压力的有效方法
(4)学习本身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作为有志气的一代,我们理应担起学习的重担
(5)学会正确对待压力,学会将压力化为动力
3、考试焦虑的影响:适度的焦虑体现了我们对考试积极认真的态度,但过度的考试焦虑,则会干扰我们的学习,对身心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因此,我们要克服过度的考试焦虑,从容地面对考试
4、学会从容地面对考试
(1)要树立正确的考试观念;
(2)要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
(3)要增强自身实力。
(4)认识到承受学习和考试方面的压力是我们必经的考验,积极行动起来。
二、认识自主选择的意义,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
1、学会选择的意义:
(1)学会自己做出选择,才能做自己的主人,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2)或者在做出错误的选择时,从中吸取教训,提高选择能力。
(3)通过不断的自主选择并从中总结成败的经验和教训,我们的选择会更为明智,人生会更加积极。
2、学会选择的方法:
(1)在做出人生的重要选择之前,我们要弄清自己的真实需要,多方面收集信息,学会辨别、筛选信息;
(2)考虑目标的重要性以及实现的可能性;等等,做出最佳选择。
(3)每一个选择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和责任。我们要有勇气自己做出选择,并且为自己的选择担负起责任。
我有 哦
第一单元的提纲,越详细越好
第一部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如各样称谓“朕、制、诏、玺”等);皇权至上(一人掌握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以此显示权力不可转移)。③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中央官制与郡县制:(1)中央官制: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影响: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⑴汉初郡国并行制:①西汉初年,在地方上日夏养花网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②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会与朝廷对抗,郡国并行制不利中央对地方统治,从景帝到武帝时开始逐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⑵唐朝中后期在地方设置许多节度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⑶北宋初年,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⑷.元朝的行省制:①实施原因:元朝地域辽阔;吸取了宋代教训,要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②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省),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君主专制的演进:
⑴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劝。
⑵唐朝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君权和财权,以削弱相劝加强皇权。
⑷元朝设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后期宰相权势较大。
3.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汉
第1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1.西周的建立: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1)分封制:①含义: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武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目的:扩大周朝的统治范围,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③分封对象:功臣,王族,先代贵族 。④权力: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⑤义务: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⑥作用:前期加强了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但是随着兼并战争的开始,削弱了周王室的地位。⑦瓦解:A、分封制有很大的局限性,诸侯有诸多大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诸侯国实力不断的增强。 B、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瓦解。(根本原因).
(2)宗法制: ①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②含义: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是实行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③实质:按血缘关系分配政治权力,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④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两者既是家族等级之分,又是政治隶属关系。⑤影响: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和现代平等、法制意识有些违背。(尊宗敬祖、重男轻女)】⑥与分封制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他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3.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祭祀)②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③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基本的特点)
二、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秦朝的统一: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韩、赵、魏、楚、燕、齐)。北击匈奴、南征百越,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秦朝。
2.皇帝制度:①由来:秦始皇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构成了皇帝.②皇帝制度的基本内涵:皇帝独尊(如各样称谓“朕、制、诏、玺”等);皇权至上(一人掌握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以此显示权力不可转移)。③影响: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3.中央官制与郡县制:(1)中央官制: ①三公:丞相:皇帝的助手,百官之长,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分左右两名. 御史大夫:是丞相的助手,地位次于丞相,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②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郡县制:①由来:春秋时期,就已有县和郡。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县制。秦统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②内容:地方政权机构分郡县两级。郡,最高的地方行政机构。郡守和县令都由皇帝任免。③作用:与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是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巩固了国家的统一,是官僚政治代替世袭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4.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随着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度的设立,标志着封建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影响:①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形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②秦统一后,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形成, 都起了重要作用。③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权专制统治的政治制度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它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④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统治,秦的暴政造成人民处境的恶化.(消极)
三、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⑴汉初郡国并行制:①西汉初年,在地方上日夏养花网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郡县制和分封制同时实行)。②封国是朝廷的依靠力量,也会与朝廷对抗,郡国并行制不利中央对地方统治,从景帝到武帝时开始逐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时颁布“推恩令”,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⑵唐朝中后期在地方设置许多节度使,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⑶北宋初年,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⑷.元朝的行省制:①实施原因:元朝地域辽阔;吸取了宋代教训,要改变地方无权,人浮于事的局面。②内容: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书省直接管理外,地方上设置行中书省(行省),行省是地方的最高行政机构。②作用:是我国省制的开端,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2、君主专制的演进:
⑴汉初,丞相位高权重,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劝。
⑵唐朝三省六部制:①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布皇帝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命令),在门下省下设政事堂,在尚书省下设六部.②评价: 三省的最官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控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而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⑶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君权和财权,以削弱相劝加强皇权。
⑷元朝设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元后期宰相权势较大。
3.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1)察举制: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两汉时期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征召等。察举即选举,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是两汉选用官吏最主要的途径之一。汉
提纲不是应该越精炼越好吗?若要详细的话完全可以抄一遍书啊
?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初中政治的提纲 越详细越好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20062.html
下一篇:滴水观音土培怎么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