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与习俗丶时间(农历)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中国主要传统节日及日期按先后顺序排列如下:除夕-腊月最后一天、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九、寒衣节-农历十月初一、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小年-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
扩展资料: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
中国古代的这些节日,大多数与原始信仰、天象物候、历法、数学以及后来划分出的节气有关。 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此外,中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国传统节日
民俗二三事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清
明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农历四月五日清明节。
端
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六月初六姑姑节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七
夕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中
秋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冬
至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腊
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二月二龙抬头
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
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清
明
“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在一年二十四节气当中,民间特别重视农历四月五日清明节。
端
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六月初六姑姑节
"六月六,请姑姑"。过去,每逢农历六月初六,农村的风俗都要请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七
夕
旧时在民间七月七日是一个很热闹的节日,当时对这一天兴趣最大的,还是年轻女子。她们穿新衣,拜双星,并乞巧。
中
秋
八月十五日是秋天的正中,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重
阳
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又因为在我国古代,六为阴数,九是阳数,因此,重九就叫"重阳"。
冬
至
冬至,俗称"冬节",在古代是很隆重的节日。在二十四节气中,冬至也最受重视。
腊
八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称为"佛成道节"。
小年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
除
夕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饺形似"元宝",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春节 夏历正月初一 俗称过年,传统上从岁末除夕、新年正月初一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元宵、汤圆)
元宵节 夏历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 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扫墓
端午节 夏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 夏历七月初七 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 夏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夏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夏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古尔邦节 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 宰牲节
1月1日 元旦节 公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 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不放假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不放假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 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 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军节 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师节 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EWutVF农历新年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不放假
农历二月初二 春农节 又称“农头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 不放假
农历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 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 不放假
农历七日夏养花网月十五 中元节 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老年节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 小年 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不放假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 除夕 岁末,守岁 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 开斋节 又称“肉孜节”,斋月结束,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回历12月10日 宰牲节 又称“古尔邦节”,朝圣次日,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元宵节 夏历正月十五日 吃元宵,庆团圆
清明节 阳历四月五日左右 祭祖、扫墓
端午节 夏历五月初五 又称端阳节,主题:吃粽子
七夕 夏历七月初七 又称中国爱情节、情侣节,神话传说中鹊桥相会之日
中元节 夏历七月十五 又称盂兰节,俗称七月半、鬼节,有祭祀灵魂等民间习俗
中秋节 夏历八月十五 举家团圆节,主题:赏月、吃月饼
重阳节 夏历九月初九 敬老节,并有其他多种主题
古尔邦节 伊斯兰历十二月十日 宰牲节
1月1日 元旦节 公历新年 放假一天
3月8日 国际妇女节 庆祝妇女为社会、政治、经济等做出的贡献 妇女放假半天
3月12日 植树节 孙中山逝世纪念日,以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为纪念,1979年全国人大恢复 不放假
5月1日 国际劳动节 庆祝劳工运动为社会及经济等作出的贡献 放假三天
5月4日 五四青年节 纪念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的反帝爱国学生运动 不放假
6月1日 国际儿童节 庆祝儿童福利的促进 儿童放假一天
7月1日 中国共产党建立纪念日 纪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不放假
8月1日 建军节 纪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 不放假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纪念1945年9月2日日本与盟国签订降伏文书 不放假
9月10日 教师节 庆祝教师为社会做出的贡献,1985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设立 小学、初中一年级教师和学生放假一天
10月1日 国庆节 纪念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初一 春节 EWutVF农历新年 放假三天
农历正月十五 元宵节 赏灯,吃元宵 不放假
农历二月初二 春农节 又称“农头节”,传说“二月二、龙抬头” 不放假
农历节气清明 清明节 扫墓祭祀 不放假
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 纪念屈原(存在争议),吃粽子,赛龙舟 不放假
农历七月初七 七夕 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相传牛郎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中国的情人节 不放假
农历七日夏养花网月十五 中元节 又称“鬼节”、“盂兰盆节”、“七月半” 不放假
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 家人团聚,赏月,吃月饼 不放假
农历九月初九 重阳节 登高,老年节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初八 腊八节 祭祖先神灵,祈丰收吉祥 不放假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 (或二十四) 小年 祭灶,送灶王爷上天 不放假
农历最后一个月最后一天 除夕 岁末,守岁 不放假
回历10月1日 开斋节 又称“肉孜节”,斋月结束,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回历12月10日 宰牲节 又称“古尔邦节”,朝圣次日,伊斯兰教节日 不放假
中国传统节日按时间先后的顺序:
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清明节、④端午节、⑤七夕、⑥中秋节、⑦重阳节、⑧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①春节、②元宵节、③清明节、④端午节、⑤七夕、⑥中秋节、⑦重阳节、⑧除夕。
中国传统节日:
传统节日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国传统节日多种多样,是我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乃中华民族特有的特色节日。
中国的传统节日有除夕(大年三十)、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清明节(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腊八节(农历十二月初八)
等。
此外,我国各少数民族也都保留着自己的传统节日,诸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彝族的火把节、瑶族的达努节、白族的三月街、壮族的歌圩、藏族的藏历年和望果节、苗族的跳花节等。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名称和日期。
只要名称和日期。比如:元宵节,正月十五。中国传统节日-农历节日:
* ●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 寒食节 ( 清明节-公历4月5日)
*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 ●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 ● 下元节 (农历十月初一)* ●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 ●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
* ● 春节 (农历正月初一)
* ● 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
* ● 寒食节 ( 清明节-公历4月5日)
* ● 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
* ●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
* ● 中元节 (农历七月十五)
* ● 中秋节 (农历八月十五)
* ● 重阳节 (农历九月初九)
* ● 下元节 (农历十月初一)* ● 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
* ● 除夕 (农历十二月三十)
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春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雷锋日,植树节,寒食节,重阳节,中秋节,除夕,七夕节
元宵节,清明节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七夕节,重阳节。
o
Ⅰ丿?!,?,?,!,?,?!?,?!,!,!?,?。?
Ⅰ丿?!,?,?,!,?,?!?,?!,!,!?,?。?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 / 节日由来和节日习俗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腊月初八)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除夕是几月几日?关于的除夕来历和习俗(腊月的最后一天)具体习俗看后面的链接资源。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4421259046592732.html?word=%E4%BC%A0%E7%BB%9F%E8%8A%82%E6%97%A5%E6%97%B6%E9%97%B4%E4%B8%8E%E4%B9%A0%E4%BF%97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94421259046592732.html?word=%E4%BC%A0%E7%BB%9F%E8%8A%82%E6%97%A5%E6%97%B6%E9%97%B4%E4%B8%8E%E4%B9%A0%E4%BF%97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和习俗?
查看全部3个回答
我来答有奖励
写回答有奖励查看全部3个回答
小猪发财
LV.16
去关注TA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 / 节日由来和节日习俗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腊月初八)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除夕是几月几日?关于的除夕来历和习俗(腊月的最后一天)具体习俗看后面的链接资源
查看全部3个回答
我来答有奖励
写回答有奖励查看全部3个回答
小猪发财
LV.16
去关注TA
腊八节(农历腊月初八) 除夕(腊月的最后一天)春节(农历一月一日)元宵节(农历一月十五日)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清明节(春分后十五日)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日)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日)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时间 / 节日由来和节日习俗腊八节是几月几日?关于腊八节的来历和习俗(农历腊月初八)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即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历史上曾涌现出一大批专为“腊八节”而创作的诗词作品。除夕是几月几日?关于的除夕来历和习俗(腊月的最后一天)具体习俗看后面的链接资源
(时间为农历,从除夕开始依时间顺序排列)
除夕:12月30日、
春节:正月1日、
破五:正月初五、
元宵节(日夏养花网上元节):正月十五、
春龙节(龙抬头):2月2日
女儿节:3月初3
寒食节:清明前一两天
清明:3月初8、
端午节http://www.rixia.cc:5月初5、
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
七夕:7月初七、
中元节:(鬼节)7月15日
中秋:8月十五、
重阳:9月初九、
下元节:10月15日
腊八节:腊月初八
祭灶日(小年):腊月23日
除夕:12月30日、
春节:正月1日、
破五:正月初五、
元宵节(日夏养花网上元节):正月十五、
春龙节(龙抬头):2月2日
女儿节:3月初3
寒食节:清明前一两天
清明:3月初8、
端午节http://www.rixia.cc:5月初5、
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
七夕:7月初七、
中元节:(鬼节)7月15日
中秋:8月十五、
重阳:9月初九、
下元节:10月15日
腊八节:腊月初八
祭灶日(小年):腊月23日
公务员考试真题:我国传统节日有哪些习俗,你的文化底蕴如何?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
中国传统节日有哪些?(按照日期顺序,将每个传统节日的农历和公历日期、风俗习惯、相关诗词摘录3~5句,人物故事)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EWutVF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即阴历正月十五日。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在古书中,这一天称为“上元”,其夜称“元夜”、“元夕”或“元宵”。元宵这一名称一直沿用至今。由于元宵有张灯、看灯的习俗,民间又习称为“灯节”。此外还有吃元宵、踩高跷、猜灯谜等风俗。我国古代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早在汉代,正月十五已被用作祭祀天帝、祈求福佑的日子。后来古人把正月十五称“上元”,七月十五称“中元”,十月十五称“下元”。最迟在南北朝早期,三元已是要举行大典的日子。三元中,上元最受重视。到后来,中元、下元的庆典逐渐废除,而上元经久不衰。)
清明节前一天:寒食
(旧俗中的一个节日,在清明节前一天[一说清明前两天]。春秋时已出亡多年的晋国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即晋文公],封赏随其亡的臣子,唯独漏掉了介之推。介之推于是携老母隐居绵山[今山西省介休县东南]。晋文公得知后欲加封赏,寻至绵山,找不到他,便想烧山逼他出来。但介之推坚持不出,结果母子二人俱被烧死。晋文公于是规定每年这一天禁止人们起火烧饭,以寒食表示悼念。后来便形成了在寒食这天寒食、扫墓的风俗。)
四月五日:清明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EWutVF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阴历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端是初的意思。“五”与“午”互为谐音而通用。是我国的一个古老节日。我国古代最早的爱国诗人屈原
遭谗言被放逐后,目睹楚国政治日益腐败,又不得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无力拯救危亡的祖国,于是自投汩罗江以殉国。此后,人们为了不使鱼虾吃掉其尸体,纷纷用糯米和面粉捏成各种形状的饼子投入江心,这便成为后来端午节吃粽子、炸糕的来源。这风俗已传到了国外。)
农历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阴历七月七日的晚上称“七夕”。我国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鹊桥相会,后有妇女于此夜向织女星穿针乞巧等风俗。所谓乞巧,即在月光下对着织女星用彩线穿针,如能穿过七枚大小不同的针眼,就算很“巧”了。农谚上说“七月初七晴皎皎,磨镰割好稻。”这又是磨镰刀准备收割早稻的时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阴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当秋季的正中,故称“中秋”。到了晚上,月圆桂香,旧俗人们把它看作大团圆的象征,要备上各种瓜果和熟食品,是赏月的佳节。中秋节还要吃月饼。据传说,元朝末年,广大人民为了推翻残暴的元朝统治,把发起暴动的日期写在纸条上,放在月饼馅子里,以便互相秘密传递,号召大家在八月十五日起义。终于在这一天烘发了全国规模的农民大起义,推翻了腐朽透顶的元朝统治。此后,中秋吃月饼的风俗就更加广泛地流传开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阴历九月初九。我国古代以九为阳,九月九日正是阴月阳日,故名“重阳”。相传东汉时汝南人桓影,听到费长房对他说,九月九日汝南将有大灾难,赶快叫家里人缝制小代,内装茱萸,缚在臂上,登上高山,饮菊花酒,借以避难。桓景这一天全家登山,晚上回家,果然家里的鸡、狗、羊全部死掉。从此,民间就有在重阳节做茱萸代、饮菊花酒、举行庙会、登高等风俗。因“高”与“糕”音同,所以重阳节又有吃“重阳糕”的习俗。唐代诗人王维有《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一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记载了当时的风俗习惯。由于该诗感情真挚,至今脍炙人口。)
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一个传统节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
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现代天文科学测定,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农历腊月初八:腊八节
(古代十二月祭祀“众神”叫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腊月初八这一天,旧俗要喝腊八粥。传说释迦牟尼在这一天得道成佛,因此寺院每逢这一天煮粥供佛,以后民间相沿成俗,直至今日。)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⑴春节⑵元宵节⑶清明节⑷端午节⑸七夕节⑹中秋节⑺重阳节。节日的顺序,谢谢大家!
⑴春节⑵元宵节⑶清明节⑷端午节⑸七夕节⑹中秋节⑺重阳节。节日的顺序,谢谢大家!
⑴春节⑵元宵节⑶清明节⑷端午节⑸七夕节⑹中秋节⑺重阳节。
春节到人还笑贴,窗花放鞭炮,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清明节雨纷纷仙人,目前去祭扫过端午赛龙舟¥15乐当空照重阳节要敬老了,大街小巷去登高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都是大,笨猪。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中国所有的传统节日与习俗丶时间(农历)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17894.html
上一篇:金边虎皮兰烂心如何救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