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植物出现叶脉间失绿,但叶脉仍呈现清晰的绿色.此植物最可能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A.氮元素B.镁元素

2021-05-13 23:39:02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01

石榴树叶子发黄有黑色点该怎么办

水,就是要保持适宜的含水量,一般保持湿润就好,过干过湿叶子都会发黄
气,就是根部一定要可以呼吸,如果您的盆土很久不换,就会板结,根无法呼吸,叶子就会发黄太
热,就是温度,这点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注意不要放在太干燥,湿度太低的地方就好
肥,是最重要的原因了,为您准备了下表,供参考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多种营养元素,一旦缺乏某种营养元素时,植物就表现出缺素症,故植物缺素症即为植物因缺乏某种必需营养元素而出现的生理病症。对于植物外表虽不表现出某种缺乏症,但产量因受营养元素不足而下降的现象,称为营养元素潜在性缺乏。
根据植物外部表现可正确诊断缺素症状,以便及时补充所缺的营养元素,减少损失。
常见的缺素症 ( 南伯万01整理)
缺氮:缺氮则叶片变成淡绿色或黄白,枝细弱,顶梢新叶逐渐变小同时易落叶。
缺磷:磷肥不足会妨碍作物花卉的形成,使作物花小而少,并容易导致果实发育不良。
缺钾:缺乏钾素营养,茎杆纤细,严重时叶尖叶缘枯焦,叶片皱曲,老叶叶缘卷曲呈黄色及火烧色并易脱落。
缺镁:缺镁先在老叶的叶脉间发生黄化,逐渐蔓延至上部新叶,叶肉呈黄色而叶脉仍为绿色,并在叶脉间出现各种色斑。
缺铁:缺铁的症状与缺镁相似,所不同的是缺铁先从新叶的叶脉间出现黄化、叶脉仍为绿色,继而发展成整个叶片转黄或发白。
缺锰:缺锰的症状与缺铁相似,叶脉之间出现失绿斑点,并逐渐形成条纹,但叶脉仍为绿色。
缺錋:缺錋嫩叶失绿,叶片肥厚皱缩,叶缘向上卷曲,根系不发达。顶芽和细根生长点死亡,落花落果。
缺钙:缺钙顶芽受损伤,并引起根尖坏死,嫩叶失绿,叶缘向上卷曲枯焦,叶尖常呈钩状。
缺硫:缺硫叶色变成淡绿色,甚至变成白色,扩展到新叶,叶片细长,植株矮小,开花推迟,根部明显伸长。
缺锌:缺锌植株节间明显萎缩僵化,叶片变黄或变小,叶脉间出现黄斑,蔓延至新叶,幼叶硬而小,且黄白化。日夏养花网
缺钼:缺钼幼叶黄绿色,叶片失绿凋谢,易致坏死。
缺铜:缺铜叶尖发白,幼叶萎缩,出现白色叶斑。
病症出现的部位 ( 南伯万01整理)
病症出现的部位主要取决于所缺乏元素在植物体内移动性的大小。氮、磷、钾、镁等元素在体内有较大的移动性,可以从老叶向新叶中转移,因而这类营养元素的缺乏症都发生在植物下部的老熟叶片上。反之,铁、钙、硼、锌、铜等元素在植物体内不易移动,这类元素的缺乏症常首见于新生芽、叶

植物的营养失调会产生什么影响?

植物生长发育需要吸收各种必要的营养元素,如果植物缺乏正常所需的养分时,就会影响植物体内的生理代谢过程,引起营养器官或生殖器官发育的不正常,表现出特有的生理病态。

矿质养分是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主要包括大量元素氮(N)、磷(P)、钾(K);中量元素钙(Ca)、镁(Mg)、硫(S)和微量元素铁(Fe)、锰(Mn)、铜(Cu)、锌(Zn)、硼(B)、钼(Mo)、氯(Cl)等。这些元素一方面可以作为植物组织的构成成分或直接参与新陈代谢而起作用。另外,还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方式、形态和解剖学特性。如使表皮细胞加厚、高度木质化或硅质化,从而形成机械屏障,增强其抗病性,特别是可以通过生物化学特性的改变,如产生大量的抑制性或抗性物质,增强或减弱植物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缺乏大量元素与缺乏微量元素的外部形态特征有明显的差别。氮、磷、钾、镁等大量元素在植物体内有再被利用的特点,缺乏这些元素时,可从下部老叶转移到上部新叶再度利用,因此,其症状往往仅从下部老叶表现出来;微量元素在植物体内再利用能力很小,缺素症状最易在上部新生组织如幼芽上表现出来。当植物某种营养元素缺乏或过量时,植株往往形成有特征性的症状。现将植物营养失调症状列于表8-2。

表8-2植物营养失调症状

营养元素症状缺乏过剩氮(N)植株矮小、瘦弱、直立。叶片失绿,叶细而直。通常从老叶开始,逐渐扩散到上部,下部叶片黄化后提早脱落徒长,叶色浓绿、叶片大、叶柄长、茎高、节间疏,生育延迟,易患病、易倒伏磷(P)植株生长缓慢、矮小、瘦弱、直立、出叶迟、叶片出现红或紫色,分枝少,从茎基部老叶开始,逐渐向上部扩展大量施磷会使茎叶转紫色、早衰,磷素过多而引起的症状通常从缺锌、缺铁、缺镁等失绿症表现出来钾(K)茎叶软弱,发育不良;老叶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焦枯似灼烧状作物可吸收过量的钾,但一般不出现过剩症

(续)

营养元素症状缺乏过剩钙(Ca)生长点轻则呈现凋萎,重则生长点坏死。叶片发白,顶芽和根受损甚至死亡;植株矮小或簇生状,早衰,倒伏,不结实或少结实作物一般不会出现钙过剩症。但会降低植物生长速度镁(Mg)生长停止,发育推延;叶尖端和叶缘的脉间色泽褪淡失绿,但叶脉仍保持绿色。严重时叶片枯萎、脱落作物一般不会出现镁过剩,但会阻碍作物生长硫(S)叶片失绿、色浅,严重时几乎变白、细小,向上卷曲、变硬,易碎,提早脱落。植株矮小,开花迟,结果和结荚少作物一般不会出现硫过剩症,但通气不良的水田可使根系中毒发黑硼(B)叶色变暗绿或紫色,叶形变小、肥厚、皱缩,植株矮化,花而不实叶片黄化,严重时变褐、枯焦铁(Fe)首先出现在顶部幼叶。幼叶失绿,黄化或白化叶片呈紫褐色或褐黄色,根发黑或腐烂锰(Mn)幼嫩叶片上失绿发黄,但叶脉和叶脉附近保持绿色,脉纹较清晰。严重缺锰时叶面发生黑褐色的细小斑点,并逐渐增多扩大,散布于整个叶片水稻易发生锰毒害,上部叶尖端成褐色,并向内卷,次生根增加,高节位分蘖大量发生锌(Zn)植株矮小,出现小叶,叶缘常呈扭曲和皱折状,中脉脉间失绿。果实小,根系生长差新叶黄化,叶和叶柄产生褐色斑点铜(Cu)植株生长瘦弱,新生叶失绿发黄,凋萎干枯,叶尖发白卷曲,叶缘黄灰色,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繁殖器官的发育受阻根系发育明显受阻,短而细,地上部叶片失绿钼(Mo)老叶叶色变淡发黄、焦枯,并向内卷曲。十字花科作物叶片瘦长畸形,螺旋状扭曲,老叶变厚,焦枯作物很少发生钼过剩症硅(Si)水稻缺硅,茎、叶生长软弱,下披,植株易感染稻瘟病。麦类缺硅,抗寒能力差。遭遇严寒时,下部叶片下垂,甚至茎、叶枯萎,叶片上有时出现黑褐色斑点,叶柔软,易感染病害,易倒伏

土壤中由上述营养元素的不平衡而产生的生理性病害,有时是由于土壤中营养元素的不足所致,有时并非是土壤中的含量不足,而是土壤中可溶元素或可吸收元素太少,或者是土壤中某种元素过多,而使可溶元素很快被固定而变成不可吸收状态,使土壤营养元素不平衡而造成生理性病害的发生。施用过多的磷肥,在碱性土壤中会影响钙和微量元素的吸收,番茄的脐腐病就是因为缺钙造成的;施用钾肥过多就会阻碍钙、镁的吸收,从而影响硼的吸收,芹菜的茎裂病就可在施钾过多时发生。对于土壤贫瘠的田块,在种植前施足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同时配合施用一定数量的尿素、过磷酸钙、硫酸钾,做到平衡施肥,采用合理的耕作方法,改善土壤的结构、通气状况,使土壤中的营养元素能更好的释放。

土壤中的矿质元素也会对植物造成毒害。如锌(Zn)、铜(Cu)、铬(Cd)、镍(Ni),铁(Fe)和铝(A1)毒害等,是抑制植物生长,降低农作物产量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包括土壤酸化引起的Al3+、Mn2+毒害,土壤潜育化导致的Fe2+毒害,工农业废水、废料处理不当引发的重金属毒害。植物受到汞危害毒害时,叶、茎、花等变为褐色,严重时可使叶片及幼蕾脱落。当土壤中铬超过一定浓度后,对植物叶绿素有破坏作用,抑制还原酶活性,减少根系对水分和营养的吸收,也可抑制根系对氮的固定。

植物叶片绿的原因

植物呈现绿色是因其细胞内含有叶绿体,而叶绿体中含有绿色的叶绿素的缘故。因而凡是影响叶绿素代谢的因素都会引起植物失绿。可能的原因有:
(1)光
光是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条件。从原叶绿素酸酯转变为叶绿酸酯需要光,而光过强,叶绿素反而会受光氧化而破坏。
(2)温度
叶绿素的生物合成是一系列酶促反应,受温度影响。叶绿素形成的最低温度约为2℃,最适温度约30℃,最高温度约40℃。高温和低温都会使叶片失绿。高温下叶绿素分解加速,褪色更快。
(3)营养元素
氮和镁都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锰、铜、锌等则在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有催化功能或其它间接作用。因此,缺少这些元素时都会引起缺绿症,其中尤以氮的影响最大,因此叶色的深浅可作为衡量植株体内氮素水平高低的标志。
(4)氧
缺氧能引起mg-原卟啉ⅸ或mg-原卟啉甲酯的积累,影响叶绿素的合成。
(5)水
缺水不但影响叶绿素的生物合成,而且还促使原有叶绿素加速分解。
此外,叶绿素的形成还受遗传因素控制,如水稻、玉米的白化苗以及花卉中的花叶不能合成叶绿素。有些病毒也能引起花叶病。
叶片缺绿有很多种,除了特殊品种之外,叶片的颜色大都是绿色的,便于光合作用。缺绿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植物所处的环境。长久处于阴暗环境,造成叶片失绿,呈现微黄或严重的全黄,把植物搬到有阳光的地方即可。
2、管理不善。水大造成的根系缺氧或者干旱造成的缺水都使根系受伤造成。
3、缺少氮素营养,是叶片较弱呈现微黄,先从下部为叶片开始逐渐向上。
4、缺少镁,叶片失绿。叶片花叶。
5、缺乏铁,锰等微量元素,新叶出现失绿发黄。
缺绿是植物叶片缺乏叶绿素的病征,叶片呈现淡绿色或黄色。
在水分、温度及光照适宜的条件下,由于缺乏某种必需元素(氮、镁、铁、锰及硫等)而造成。
缺氮和镁时,病症首先表现在植株下部叶片。前者叶片淡绿,严重时呈淡黄色;后者叶脉仍为绿色,叶脉间呈黄色。氮和镁均为叶绿素的成分。缺铁、锰及硫时病征首先表现在上部幼叶。缺铁及锰表现为叶脉间缺绿。前者在严重时幼叶呈白色;后者在叶片上有小的黄色斑点。铁和锰不是叶绿素的组成分,但是间接影响叶绿素的形成。

植物缺铁的症状是什么?

1、葡萄缺铁:初期新叶失绿,仅叶面保持绿色,严重时叶缘和叶尖发生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枝条停长,卷须较大,叶片看似灼烧状;坐果率低,有时花蕾全部脱落,果粒小。

2、柑橘缺铁:叶脉为绿色网纹状,脉间黄绿,枝条细弱。严重时,幼叶及老叶均变成白色,中间叶脉常绿,且叶片易脱落。

3、猕猴桃缺铁:叶肉变黄,叶脉保持绿色,致使叶面呈现出绿色网纹状黄化。缺铁严重时,新梢顶端枯死;果实上表现为果实变黄,果实淡而无味。

4、百香果缺铁:新叶出现黄化,叶片小而薄,果实变小,品质低劣。

5、草莓缺铁:初期新叶叶脉间失绿,中度缺铁时会有短暂的绿色复原现象,缺铁严重时,新长出的小叶和新成熟的小叶都会变白或黄化,叶片边缘坏死,叶片边缘的叶脉间变褐坏死。

6、西瓜缺铁:初期或缺铁不严重时,顶端新叶叶肉失绿,呈淡绿色或淡黄色,叶脉仍保持绿色。随着时间的延长或严重缺铁,叶脉绿色变淡或消失,整个叶片呈黄色或黄白色。

7、番茄缺铁:其植株顶芽及新叶常出现黄白化,且沿叶脉残留绿色,叶片变薄,叶片基部还出现黄色斑点,一般没有坏死和变褐现象。

8、玉米缺铁:脉间失绿先发生于新叶,上部叶片叶脉间出现浅绿色至白色或全叶变色,中、下部叶片为黄绿色条纹,老叶绿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失绿发白,失绿部分色泽均一,一般不出现坏死斑点。

9、水稻缺铁:上部叶片叶脉间失绿,呈条纹花叶,症状越靠近新叶黄化越严重。植株生长不良矮小,生育推迟甚至不抽穗,且老叶常保持绿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缺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植物缺素症

首先了解fe的作用
1)植物根表面的铁为fe3+,在根表面被还原为fe2+,
fe2+再进入细胞。fe在植物2)体内多与其它物质形成稳定的有机物,不易转移。
3)fe是许多氧化还原酶的辅酶。
4)参与光合和呼吸电子传递链。
5)促进叶绿素的合成。
6)维持叶绿体的结构。
病状
缺铁时幼叶变黄及至失绿,生长矮小。
老茎没有症状,只有嫩茎极度缺铁才会表现出来,否则没有什么影响。只是在嫩叶中表现出来。
另一点就是叶子失绿并不一定是缺铁,还有可能是其他矿质元素的缺乏。
若植物茎的症状是:
1)n肥不足,植株矮小、老叶发黄、茎常发红、花果少、产量低。
2)p不足,蛋白质与膜合成受阻、能量代谢受阻,生长特别缓慢,植株特别矮小,叶、茎杆和根暗绿或紫红,产量低,抗性弱,分蘖少。
3)k不足,桔杆弱,易倒伏,抗性弱,叶有坏死斑点,叶尖、叶缘呈烧焦状,叶呈杯状卷曲

可循环利用元素多分布于生长旺盛部位,缺少时发病于较老部位;而不可循环利用元素多分布在老器官,发病于较幼嫩部位。
在开花结果时可循环利用元素常运输到花果处;在落叶前常转移到根、茎处。
失绿症吧主要是
叶绿素需要螯合一个铁原子,缺铁后叶绿素合成就不能满足合成需求了
由于铁在植物体内流动性很小,老叶中的铁很难再转移到新生组织中去,所以一旦缺铁,“失绿症”会首先出现在幼嫩叶片上。失绿的叶片最初只是在叶脉间的叶肉部分出现失绿黄化症,而叶脉仍然保持绿色。随后,叶片变为黄白色,叶脉也逐渐变黄。严重缺铁时,叶片上出现坏死斑点,叶片逐渐焦枯甚至整株死亡。
铁是叶绿素形成不可缺少的,在植株体内很难转移,所以叶片“失绿症”是植物缺铁的表现,并且这种失绿首先表现在幼嫩叶片上。另外,铁对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都有影响。
(一)氮

根系吸收的氮主要是无机态氮,即铵态氮和硝态氮,也可吸收一部分有机态氮,如尿素。

氮是蛋白质、核酸、磷脂的主要成分,而这三者又是原生质、细胞核和生物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生命活动中占有特殊作日夏养花网用。因此,氮被称为生命的元素。酶以及许多辅酶和辅基如NAD+、NADP+、FAD等的构成也都有氮参与。氮还是某些植物激素如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维生素如B1、B2、B6、PP等的成分,它们对生命活动起重要的调节作用。此外,氮是叶绿素的成分,与光合作用有密切关系。由于氮具有上述功能,所以氮的多寡会直接影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当氮肥供应充足时,植株枝叶繁茂,躯体高大,分蘖(分枝)能力强,籽粒中含蛋白质高。植物必需元素中,除碳、氢、氧外,氮的需要量最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中特别注意氮肥的供应。常用的人粪尿、尿素、硝酸铵、硫酸铵、碳酸氢铵等肥料,主要是供给氮素营养。

缺氮时,蛋白质、核酸、磷脂等物质的合成受阻,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很少,叶片小而薄,花果少且易脱落;缺氮还会影响叶绿素的合成,使枝叶变黄,叶片早衰甚至干枯,从而导致产量降低。因为植物体内氮的移动性大,老叶中的氮化物分解后可运到幼嫩组织中去重复利用,所以缺氮时叶片发黄,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这是缺氮症状的显著特点。

氮过多时,叶片大而深绿,柔软披散,植株徒长。另外,氮素过多时,植株体内含糖量相对不足,茎秆中的机械组织不发达,易造成倒伏和被病虫害侵害。

(二)磷

磷主要以H2PO-4或HPO2-4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吸收这两种形式的多少取决于土壤pH。pH<7时, H2PO-44居多;pH>7时, H2PO-4较多。当磷进入根系或经木质部运到枝叶后,大部分转变为有机物质如糖磷脂、核苷酸、核酸、磷脂等,有一部分仍以无机磷形式存在。植物体中磷的分布不均匀,根、茎的生长点较多,嫩叶比老叶多,果实、种子中也较丰富。

磷是核酸、核蛋白和磷脂的主要成分,它与蛋白质合成、细胞分裂、细胞生长有密切关系;磷是许多辅酶如NAD+、NADP+等的成分,它们参与了光合、呼吸过程;磷是AMP、ADP和ATP的成分;磷还参与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运输,如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中,糖的合成、转化、降解大多是在磷酸化后才起反应的;磷对氮代谢也有重要作用,如硝酸还原有NAD+和FAD的参与,而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则参与氨基酸的转化;磷与脂肪转化也有关系,脂肪代谢需要NADPH、ATP、CoA和NAD+的参与。

由于磷参与多种代谢过程, 而且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分生组织中含量很高,因此施磷对分蘖、分枝以及根系生长都有良好作用。由于磷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和运输,对种子、块根、块茎的生长有利,故马铃薯、甘薯和禾谷类作物施磷后有明显的增产效果。由于磷与氮有密切关系,所以缺氮时,磷肥的效果就不能充分发挥。只有氮磷配合施用,才能充分发挥磷肥效果。总之,磷对植物生长发育有很大的作用,是仅次于氮的第二个重要元素。

缺磷会影响细胞分裂,使分蘖分枝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茎、根纤细,植株矮小,花果脱落,成熟延迟;缺磷时,蛋白质合成下降,糖的运输受阻,从而使营养器官中糖的含量相对提高,这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故缺磷时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红色,这是缺磷的病症。

磷在体内易移动,也能重复利用,缺磷时老叶中的磷能大部分转移到正在生长的幼嫩组织中去。因此,缺磷的症状首先在下部老叶出现,并逐渐向上发展。

磷肥过多时,叶上又会出现小焦斑,系磷酸钙沉淀所致;磷过多还会阻碍植物对硅的吸收,易招致水稻感病。水溶性磷酸盐还可与土壤中的锌结合,减少锌的有效性,故磷过多易引起缺http://www.rixia.cc锌病。

(三)钾

钾在土壤中以KCl、K2SO4等盐类形式存在,在水中解离成K+而被根系吸收。在植物体内钾呈离子状态。钾主要集中在生命活动最旺盛的部位,如生长点,形成层,幼叶等。

钾在细胞内可作为60多种酶的活化剂,如丙酮酸激酶、果糖激酶、苹果酸脱氢酶、琥珀酸脱 氢酶、淀粉合成酶、琥珀酰CoA合成酶、谷胱甘肽合成酶等。因此钾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呼吸作用及蛋白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钾能促进蛋白质的合成,钾充足时,形成的蛋白质较多,从而使可溶性氮减少。钾与蛋白质在植物体中的分布是一致的,例如在生长点、形成层等蛋白质丰富的部位,钾离子含量也较高。富含蛋白质的豆科植物的籽粒中钾的含量比禾本科植物高。

钾与糖类的合成有关。大麦和豌豆幼苗缺钾时,淀粉和蔗糖合成缓慢,从而导致单糖大量积累;而钾肥充足时,蔗糖、淀粉、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较高,葡萄糖积累则较少。钾也能促进糖类运输到贮藏器官中,所以在富含糖类的贮藏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根和淀粉种子)中钾含量较多。此外,韧皮部汁液中含有较高浓度的K+,约占韧皮部阳离子总量的80%。从而推测K+对韧皮部运输也有作用。

K+是构成细胞渗透势的重要成分。在根内K+从薄壁细胞转运至导管,从而降低了导管中的水势,使水分能从根系表面转运到木质部中去;K+对气孔开放有直接作用见表2-5,离子态的钾,有使原生质胶体膨胀的作用,故施钾肥能提高作物的抗旱性。

缺钾时,植株茎杆柔弱,易倒伏,抗旱、抗寒性降低,叶片失水,蛋白质、叶绿素破坏,叶色变黄而逐渐坏死。缺钾有时也会出现叶缘焦枯,生长缓慢的现象,由于叶中部生长仍较快,所以整个叶子会形成杯状弯曲,或发生皱缩。钾也是易移动可被重复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病症首先出现在下部老叶。

N、P、K是植物需要量很大,且土壤易缺乏的元素,故称它们为“肥料三要素”。农业上的施肥主要为了满足植物对三要素的需要。

(四)钙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CaCl2、CaSO4等盐类中的钙离子。钙离子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仍以离子状态存在,一部分形成难溶的盐(如草酸钙),还有一部分与有机物(如植酸、果胶酸、蛋白质)相结合。钙在植物体内主要分布在老叶或其它老组织中。

钙是植物细胞壁胞间层中果胶酸钙的成分,因此,缺钙时,细胞分裂不能进行或不能完成,而形成多核细胞。钙离子能作为磷脂中的磷酸与蛋白质的羧基间联结的桥梁,具有稳定膜结构的作用。

钙对植物抗病有一定作用。据报道,至少有40多种水果和蔬菜的生理病害是因低钙引起的。苹果果实的疮痂病会使果皮受到伤害,但如果供钙充足,则易形成愈伤组织。钙可与植物体内的草酸形成草酸钙结晶,消除过量草酸对植物(特别是一些含酸量高的肉质植物)的毒害。钙也是一些酶的活化剂,如由ATP水解酶、磷脂水解酶等酶催化的反应都需要钙离子的参与。

植物细胞质中存在多种与Ca2+有特殊结合能力的钙结合蛋白(calcium binding proteins,CBP),其中在细胞中分布最多的是钙调素(Calmodulin,CaM)。Ca2+与CaM结合形成Ca2+—CaM复合体,它在植物体内具有信使功能,能把胞外信息转变为胞内信息,用以启动、调整或制止胞内某些生理生化过程(见第六章)。

缺钙初期顶芽、幼叶呈淡绿色,继而叶尖出现典型的钩状,随后坏死。钙是难移动,不易被重复利用的元素,故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上http://www.rixia.cc部幼茎幼叶上,如大白菜缺钙时心叶呈褐色。

(五)镁

镁以离子状态进入植物体,它在体内一部分形成有机化合物,一部分仍以离子状态存在。

镁是叶绿素的成分,又是RuBP羧化酶、5-磷酸核酮糖激酶等酶的活化剂,对光合作用有重要作用;镁又是葡萄糖激酶、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乙酰CoA合成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苹果酸合成酶、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等酶的活化剂,因而镁与碳水化合物的转化和降解以及氮代谢有关。镁还是核糖核酸聚合酶的活化剂,DNA和RNA的合成以及蛋白质合成中氨基酸的活化过程都需镁的参加。具有合成蛋白质能力的核糖体是由许多亚单位组成的,而镁能使这些亚单位结合形成稳定的结构。如果镁的浓度过低或用EDTA(乙二胺四乙酸)除去镁,则核糖体解体,破裂为许多亚单位,蛋白质的合成能力丧失。因此 镁在核酸和蛋白质代谢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缺镁最明显的病症是叶片贫绿,其特点是首先从下部叶片开始,往往是叶肉变黄而叶脉仍保持绿色,这是与缺氮病症的主要区别。严重缺镁时可引起叶片的早衰与脱落。

(六)硫

硫主要以SO2-4形式被植物吸收。SO2-4进入植物体后,一部分仍保持不变,而大部分则被还原成S,进而同化为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半胱氨酸和蛋氨酸。这些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所以硫也是原生质的构成元素。辅酶A和硫胺素、生物素等维生素也含有硫,且辅酶A中的硫氢基(-SH)具有固定能量的作用。硫还是硫氧还蛋白、铁硫蛋白与固氮酶的组分,因而硫在光合、固氮等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另外,蛋白质中含硫氨基酸间的-SH基与-S-S-可互相转变,这不仅可调节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且还具有稳定蛋白质空间结构的作用。由此可见,硫的生理作用是很广泛的。

硫不易移动,缺乏时一般在幼叶表现缺绿症状,且新叶均衡失绿,呈黄白色并易脱落。缺硫情况在农业上很少遇到,因为土壤中有足够的硫满足植物需要。

(七)铁

铁主要以Fe2+的螯合物被吸收。铁进入植物体内就处于被固定状态而不易移动。铁是许多酶的辅基,如细胞色素、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等。在这些酶中铁可以发生Fe3++e-==Fe2+的变化,它在呼吸电子传递中起重要作用。细胞色素也是光合电子传递链中的成员(Cytf和Cytb559、Cytb563),光合链中的铁硫蛋白和铁氧还蛋白都是含铁蛋白,它们都参与了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

铁是合成叶绿素所必需的,其具体机制虽不清楚,但催化叶绿素合成的酶中有两三个酶的活性表达需要Fe2+。近年来发现,铁对叶绿体构造的影响比对叶绿素合成的影响更大,如眼藻虫(Euglena)缺铁时,在叶绿素分解的同时叶绿体也解体。另外,豆科植物根瘤菌中的血红蛋白也含铁蛋白,因而它还与固氮有关。

铁是不易重复利用的元素,因而缺铁最明显的症状是幼芽幼叶缺绿发黄,甚至变为黄白色,而下部叶片仍为绿色。土壤中含铁较多,一般情况下植物不缺铁。但在碱性土或石灰质土壤中,铁易形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而使植物缺铁。

(八)铜

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中,铜多以Cu2+的形式被吸收,而在潮湿缺氧的土壤中,则多以Cu+的形式被吸收。Cu2+以与土壤中的几种化合物形成螯合物的形式接近根系表面。

铜为多酚氧化酶、抗坏血酸氧化酶、漆酶的成分,在呼吸的氧化还原中起重要作用。铜也是质蓝日夏养花网素的成分,它参与光合电子传递,故对光合有重要作用。铜还有提高马铃薯抗晚疫病的能力,所以喷硫酸铜对防治该病有良好效果。植物缺铜时,叶片生长缓慢,呈现蓝绿色,幼叶缺绿,随之出现枯斑,最后死亡脱落。另外,缺铜会导致叶片栅栏组织退化,气孔下面形成空腔,使植株即使在水分供应充足时也会因蒸腾过度而发生萎蔫。

(九)硼

硼以硼酸(H3BO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高等植物体内硼的含量较少,约在2~95mgL-1范围内。植株各器官间硼的含量以花最高,花中又以柱头和子房为高。硼与花粉形成、花粉管萌发和受精有密切关系。缺硼时花药花丝萎缩,花粉母细胞不能向四分体分化。

用14C标记的蔗糖试验证明,硼能参与糖的运转与代谢。硼能提高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的活性,故能促进蔗糖的合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不仅可参与蔗糖的生物合成,而且在合成果胶等多种糖类物质中也起重要作用。硼还能促进植物根系发育,特别对豆科植物根瘤的形成影响较大,因为硼能影响碳水化合物的运输,从而影响根对根瘤菌碳水化合物的供应。因此,缺硼可阻碍根瘤形成,降低豆科植物的固氮能力。此外,用14C—半氨基酸的标记试验发现,缺硼时氨基酸很少参入到蛋白质中去,这说明缺硼对蛋白质合成也有一定影响。

不同植物对硼的需要量不同,油菜、花椰菜、萝卜、苹果、葡萄等需硼较多,需注意充分供给;棉花、烟草、甘薯、花生、桃、梨等需量中等,要防止缺硼;水稻、大麦、小麦、玉米、大豆、柑橘等需硼较少,若发现这些作物出现缺硼症状,说明土壤缺硼已相当严重,应及时补给。

缺硼时,受精不良,籽粒减少。小麦出现的“花而不实”和棉花上出现的“蕾而不花”等现象也都是因为缺硼的缘故。

缺硼时根尖、茎尖的生长点停止生长,侧根侧芽大量发生,其后侧根侧芽的生长点又死亡,而形成簇生状。甜菜的干腐病、花椰菜的褐腐病、马铃薯的卷叶病和苹果的缩果病等都是缺硼所致。

(十)锌

锌以Zn2+形式被植物吸收。锌是合成生长素前体—色氨酸的必需元素,因锌是色氨酸合成酶的必要成分,缺锌时就不能将吲哚和丝氨酸合成色氨酸,因而不能合成生长素(吲哚乙酸),从而导致植物生长受阻,出现通常所说的“小叶病”,如苹果、桃、梨等果树缺锌时叶片小而脆,且丛生在一起,叶上还出现黄色斑点。北方果园在春季易出现此病。

锌是碳酸酐酶(carbonic anhydrase,CA)的成分,此酶催化CO2+H2O=H2CO3的反应。由于植物吸收和排除CO2通常都先溶于水,故缺锌时呼吸和光合均会受到影响。锌也是谷氨酸脱氢酶及羧肽酶的组成成分,因此它在氮代谢中也起一定作用。

(十一)锰

锰主要以Mn2+形式被植物吸收。锰是光合放氧复合体的主要成员,缺锰时光合放氧受到抑制。锰为形成叶绿素和维持叶绿素正常结构的必需元素。锰也是许多酶的活化剂,如一些转移磷酸的酶和三羧酸循环中的柠檬酸脱氢酶、草酰琥珀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苹果酸脱氢酶、柠檬酸合成酶等,都需锰的活化,故锰与光合和呼吸均有关系。锰还是硝酸还原的辅助因素,缺锰时硝酸就不能还原成氨,植物也就不能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质。

缺锰时植物不能形成叶绿素,叶脉间失绿褪色,但叶脉仍保持绿色,此为缺锰与缺铁的主要区别。

(十二)钼

钼以钼酸盐(MoO2-4)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当吸收的钼酸盐较多时,可与一种特殊的蛋白质结合而被贮存。

钼是硝酸还原酶的组成成分,缺钼则硝酸不能还原,呈现出缺氮病症。豆科植物根瘤菌的固氮特别需要钼,因为氮素固定是在固氮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而固氮酶是由铁蛋白和铁钼蛋白组成的。

缺钼时叶较小,叶脉间失绿,有坏死斑点,且叶边缘焦枯,向内卷曲。十字花科植物缺钼时叶片卷曲畸形,老叶变厚且枯焦。禾谷类作物缺钼则籽粒皱缩或不能形成籽粒。

(十三)氯

氯是在1954年才被确定的植物必需元素。氯以Cl-的形式被植物吸收。体内绝大部分的氯也以Cl-的形式存在,只有极少量的氯被结合进有机物,其中4氯吲哚乙酸是一种天然的生长素类激素。植物对氯的需要量很小,仅需几个mgL-1,而盐生植物含氯相对较高,约70~100mgL-1。

在光合作用中Cl-参加水的光解,叶和根细胞的分裂也需要Cl-的参与,Cl-还与K+等离子一起参与渗透势的调节,如与K+和苹果酸一起调节气孔开闭。

缺氯时,叶片萎蔫,失绿坏死,最后变为褐色;同时根系生长受阻、变粗,根尖变为棒状。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植物出现叶脉间失绿,但叶脉仍呈现清晰的绿色.此植物最可能缺乏的营养元素是(  )A.氮元素B.镁元素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17391.html

上一篇:向日葵是生吃好还是熟吃好?

下一篇:在平行四边形A B C D 中,E 是C D 的中点,连接A E ,B E,若A B 等于2B C ,求角A E B 的度数.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