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夏养花网

您好,欢迎访问日夏养花网,我们的网址是:http://www.rixia.cc

小麦主要病害有哪些

2021-04-10 10:59:01 分类:养花问答 来源: 日夏养花网 作者: 网络整理 阅读:170

冬小麦有哪些病害及如何日夏养花网预防,市场行情?

(一)小麦锈病

小麦锈病又叫黄疸,主要有有条锈、叶锈、秆锈三种,山东省叶锈病为常发病害,条锈病间歇流行,秆锈病已很少发生。

1、症状识别

条锈主要为害小麦叶片,也可为害叶鞘、茎秆、穗部。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排列日夏养花网呈虚线状,鲜黄色,孢子堆小,长椭圆形,孢子堆破裂后散出粉状孢子。
  叶锈主要为害叶片,叶鞘和茎秆上少见,夏孢子堆在叶片上散生,桔红色,孢子堆中等大小,圆形至长椭圆形,夏孢子一般不穿透叶片,偶尔穿透叶片,背面的夏孢子堆也较正面的小。
  秆锈主要为害茎秆和叶鞘,也可为害穗部。夏孢子堆排列散乱无规则,深褐色,孢子堆大,长椭圆形。夏孢子堆穿透叶片的能力较强,叶片正反面都日夏养花网可出现孢子堆,叶背面的较大。

三种锈病后期均生成黑色冬孢子堆。若把条锈和叶锈菌夏孢子放在玻片上滴一滴浓盐酸检测,条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夏孢子的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2、发生规律

三种锈病均属于气流传播病害。夏孢子可随气流在高空作远距离的广泛传播,在几百公里以外的地方进行再侵染。条锈病菌就可以借助气流在高海拔冷凉地区春麦上越夏,在低海拔温暖地区的冬麦上越冬,构成周年循环。条锈病菌喜凉怕热,在山东很难越夏,叶锈病菌在山东可在自生麦苗上越夏,两种锈病菌均以菌丝潜伏在小麦叶组织内越冬,为翌年的侵染病源之一。叶锈病以当地菌源为主。条锈病菌来源有当地菌源,但主要是外地菌源。春季是流行的重要阶段。当地菌源发病,病叶由下部叶片发病向上部蔓延,逐渐形成发病中心,而后波及全田;外来菌源发病,田间叶片发病均匀,上部叶片先发病,重复侵染造成流行。

秆锈病同叶锈基本一样,但越冬要求温度比叶锈高,—般在最冷月日均温在lO℃左右的闽、粤东南沿海地区和云南南部地区越冬。
  小麦锈病发病的轻重主要与降水条件、越夏越冬菌源量和感病品种面积大小关系密切。一般秋冬、春季雨水多,感病品种面积大,菌源量大,锈病发生重。

(二)小麦白粉病

1、 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严重时可在叶鞘、茎秆和穗颈上发生。 一般叶正面病斑比反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重。病斑最初圆形或椭圆形,白色绒絮状(病茵的菌丝和产生的分生孢子)。以后病斑变灰色,最后变为浅褐色,上面生出小点(子囊壳)。菌丝脱落后,叶片上表现为黄褐色斑点。病叶早期黄化、卷曲并枯死。茎和叶鞘受害后,植株易倒伏。重病株通常矮缩不抽穗。

2、 发生规律

小麦白粉病是一种由气流传播的病害,病菌孢子落到小麦植株上,条件适宜时引起发病,产生的分生孢子随气流等传播,引起再侵染。白粉病在一年内经过越夏、秋苗侵染、越冬和春季发病四个阶段。病菌以分生孢子在自生麦苗上或以闭囊壳在病残体上越夏。在夏季最热一旬的平均气温24℃以下的地区白粉病可以顺利越夏,并侵染为害秋苗。一般以菌丝体在麦苗上或以分生孢子越冬,春天再产生分生孢子扩大蔓延,春季的白粉病从小麦的下部叶片,开始发病,病情加重而上移。

白粉病对温湿度的适应能力很强,气温在0-25℃之间均能活动,最适宜的温度是15-20℃,适宜的相对湿度为100%。早春气温高,越冬菌源多,使发病期提前,为再侵染提供了更多菌源。3-5月份雨水多,分布均匀,有利于其发病。低温(以20℃左右最适),高湿,通风不良,光照不足有利于病菌侵染。干旱年份,植株生长不良,抗病力减退时,发病也较重。施氮肥过多,播种过早,小麦抗病力减弱。

(三)小麦纹枯病

1、症状识别

小麦苗期感病后,病部初呈暗绿色小斑,后渐扩大呈云纹状大斑。潮湿条件下,病部出现白色菌丝体,有时出现白色粉状物(担子和担孢子)。小麦拔节后病斑主要发生在基部叶鞘上,严重时也侵茎。后期病部表面产生褐色菌核,成熟后易剥落。侵茎后易出现“白穗”,极易倒伏

2、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或以菌丝体在土壤中的病残体内越夏、越冬。秋播后小麦三叶期开始侵染发病并扩展,气温下降后病情逐渐停止发展。翌年春季小麦返青后,越冬病菌不断侵染麦株,并在株间水平扩展,使病株率不断上升。小麦拔节后侵染速度加快,由叶鞘向茎杆发展,病斑随小麦拔节向上扩展,是垂直扩展期,严重度增加,形成春季发病高峰期。后期停止发展,并形成菌核落入土壤中越夏越冬。

早春气温偏高,中期气温正常,后期气温偏低,再加上雨水偏多,可造成纹枯病严重危害。近年来秸秆还田高留茬,也为病菌的逐年积累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小麦全蚀病

1、 症状识别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腐和茎腐性病害。小麦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幼苗受侵,轻的症状不明显,重的显著矮化,叶色变浅,底部叶片发黄,分蘖减少,类似干旱缺肥状。拔出可见种子根和地下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次生根变为黑色,植株枯死。灌浆到成熟期这种症状尤为明显,在潮湿情况下,根茎变色部分形成基腐性的“黑脚”症状。最后造成植株枯死,形成“白穗”。剥开有病部位基部叶鞘,可以看到全蚀病特有的“黑膏药”状物。近收获时,在潮湿条件下,根茎处可看到黑色点状突起的子囊壳。

2、发生规律

主要以带菌根茬的土壤、混有病残体的粪肥和种子三条途径传播。病菌在病残体或夏季寄主作物上越夏。以菌丝体从秋苗初生根、胚芽鞘或根茎节侵入根组织内,并以菌丝体在病根中越冬。小麦返青后,根部菌丝体向分蘖节、茎基部叶鞘蔓延,最后侵入茎基部1-2节。侵染部位仅限于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5厘米以下。从幼苗到抽穗期都可侵染,以幼苗期为主,冬前分蘖期和返青拔节期是侵染盛期。侵染适温16℃左右,发育适温20-25℃。

通气好的土壤有利于发病。土壤肥力不足发病重,使用铵态氮,增施磷肥能减轻病害。土壤湿度大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晚秋或春季雨多年份发病重。小麦全蚀病还有自然衰退现象,如果在同—块地连作种植感病作物3~5年,病害的增加就会在数量上和严重度上达到顶峰,之后病害便逐年自然下降。

(五)小麦根腐病

1、症状识别

该病症状因气候条件而不同。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引起茎基腐、根腐;多湿地区除以上症状外,还引起叶斑、茎枯、穗颈枯。幼苗受侵,芽鞘和根部变褐,甚至腐烂,严重时幼芽不能出土而枯死。在分蘖期,根茎部产生褐斑,叶鞘发生褐色腐烂,严重时也可引起幼苗死亡。成株期在叶片或叶鞘上,最初产生黑褐色梭形病斑,以后扩大变为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褐斑,中央灰白色至淡褐色,边缘不明显。在空气湿润和多雨期间,病斑上产生黑色霉状物,用手容易抹掉。叶鞘上的病斑还可引起茎节发病。穗部发病,一般是个别小穗发病,小穗梗和颖片变为褐色。在湿度较大时,病斑表面也产生黑色霉状物,有时会发生穗枯或掉穗。种子受害时,病粒胚尖呈黑色,重者全胚呈黑色。根腐病除发生在胚部以外,也可发生在胚乳的腹背或腹沟等部分。病斑梭形,边缘褐色,中央白色,形成“花斑粒”。

2、发生规律

小麦根腐病菌以分生孢子附在种子表面或菌丝体潜在种子内部越夏、越冬;分生孢子和菌丝体也能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夏或越冬。土壤带菌和种子带菌是苗期发病的初侵染源。当种子萌发后,病菌先侵染芽鞘,后蔓延至幼苗,病部长出的分生孢子,可经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使病情加重。不耐寒或返青后遭受冻害的麦株容易发生根腐,高温多湿有利于地上部分发病,24—28℃时,叶斑的发生和坏死率迅速上升,在25—30℃时,有利于发生穗枯。重茬地块发病逐年加重。小麦品种间抗病性有一定差异。

(六)小麦赤霉病

1、症状识别

赤霉病自幼苗至抽穗期均可发生,引起苗腐、茎基腐和穗腐等,其中以穗腐发生最为严重、普遍。

(1)穗腐,于小麦扬花后出现。初在小穗颖片上呈现边缘不清的水渍状淡褐色病斑,逐渐扩大至整个小穗或整个麦穗,严重时被侵害小穗或整个麦穗后期全部枯死,呈灰褐色。田间潮湿时,病部产生粉红色胶质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座和分生孢子。在多雨季节,后期病穗上产生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子囊壳。病种子变瘪,具粉红色霉层。

(2)苗枯,由种子带菌或土壤中病残体带菌引起。在幼苗的芽鞘和根鞘上呈黄褐色水渍状腐烂,严重时全苗枯死,病苗残粒上要见粉红色霉层。

(3)茎腐,又称脚腐。自幼苗出土至成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茎基部呈褐色,后变软腐烂,植株枯萎,在病部产生粉红色霉层。

2、发生规律

稻桩上的子囊壳、带病的玉米根茬、麦秆、麦穗、棉杆、棉铃壳、杂草以及未腐熟厩肥中的玉米秆等残体为主要初侵染源。种子内部潜伏的菌丝体主要引起苗枯和茎腐。病残体上产生的子囊壳中的子囊孢子在穗上侵染引起穗腐。

在春季气温升高,雨水多时,病菌大量繁殖,并由雨水飞溅或风吹传播到麦穗上。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很快在麦穗上产生霉层,霉层上的病菌通过风雨进行再侵染。一般年份的赤霉病为害,以扬花期病菌一次侵染为主,在多雨的年份会有再侵染。

气温15℃,相对湿度80%以上,穗部开始发病,田间湿度大、密度过高发生重。小麦抽穗扬花期出现连阴雨天气容易引起大流行。小麦品种间感病程度有差异,一般大穗、晚熟品种发生相对较重。

(七)小麦叶枯病

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叶片和叶鞘,有时也为害穗部和茎秆。在叶片上最初出现卵圆形浅绿色病斑,以后逐渐扩展联结成不规则形大块黄褐色病斑。病斑上散生黑色小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般先由下部叶片发病,逐渐向上发展。在晚秋及早春,病菌侵入寄主根冠,导致下部叶片枯死,植株衰弱,甚至死亡。茎秆和穗部的病斑不太明显,比叶部病斑小的多,分生孢子器也稀少。
2、发生规律

病菌在小麦残体上或种子上越夏,秋季开始侵入幼苗,以菌丝体在病株上越冬。来年春季,病菌产生分生孢子,传播为害。分生孢子器中的分生孢子和组织中的菌丝体,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能存活相当长的时间。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引起再侵染。低温、多湿的环境条件有利于该病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较大。

(八)小麦病毒病

山东省发生为害的主要是丛矮病、黄矮病和土传花叶病。

1、为害症状

小麦丛矮病发病植株分蘖增多,叶片细小,心叶嫩绿,从叶茎开始出现白色细条纹,后发展成不均匀的黄绿相间的条纹,条纹不受叶脉限制。冬前在温度过低的年份,显病的植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轻病株在返青后分蘖继续增多,生长细弱,常有3-4次分蘖出现。植株显著矮化,叶片上有明显黄绿相间的条纹。麦穗一般能抽出叶鞘,但多数小穗与花器不能正常发育,严重的不能拔节抽穗而提早枯死。发病植株根系发育不良,易拔起。返青拔节后发病的病株,上部叶片可见黄绿色条纹,下部叶片浓绿,植株较粗矮,不能抽穗或虽抽穗但结实率低,籽粒不饱满。

小麦黄矮病的典型症状是叶片鲜黄,叶脉仍为绿色,呈现黄绿相间的条纹,植株矮化。苗期感病生长缓慢,分蘖少,扎根浅。病叶从叶尖开始变黄,逐渐向下发展,叶片厚而脆。病苗不能越冬,即使能越冬,返青拔节后新叶继续发病,植株严重矮化不能抽穗,甚至枯死。拔节至孕穗期感病,植株矮化程度轻,病叶从叶尖开始变黄,逐渐向下延伸,黄化部分占全叶长1/3-2/3,后期逐渐枯死,病叶半部仍为绿色。穗期感病一般只有旗叶变黄,植株不矮化,能抽穗。

小麦土传花叶病秋苗期一般生长正常,小麦返青后才开始显症,病苗发黄,叶尖变紫,拔节期为显症高峰,新叶出现花叶症状,抽穗后病株恢复生长,贪青晚熟。

2、发生规律

小麦丛矮病由灰飞虱传毒,小麦出苗后,带毒灰飞虱由杂草或禾本科作物田迁入麦田,为害小麦并传播病毒。秋季早播小麦感病后,10月中旬形成秋苗发病高峰。发病的主要时期是秋季。一般在有毒源存在的情况下,冬小麦播种越早,侵染越早,发病越严重。随植株生理年龄的增大,抗性增强,春季返青后受侵植株发病较轻。防治的关键是控制秋苗的早期侵染。另外,玉米套种小麦或棉花套种冬小麦的地块发病较直播田发病重,靠沟边地头杂草近的发病重。

小麦黄矮病由麦二叉蚜为主的多种蚜虫传毒,带毒蚜虫秋季在小麦出苗后迁入麦田繁殖为害,传播病毒,使秋苗发病,形成来年春季毒源中心。来年春季继续传毒危害。田间有两次发病高峰,一是小麦拔节期,二是抽穗期。影响黄矮病流行的主要因素,一是麦蚜数量大,特别是麦二叉蚜数量大,发病重;二是秋冬及早春气温偏高,湿度小,有利于麦二叉蚜的发生与传毒,黄矮病发生重;三是秋播过早,地力瘠薄,种植密度过小,不冬灌的麦田发生重。

小麦土传花叶病是由禾谷多粘菌和拟多粘菌传毒的病毒病。秋播小麦出苗后,土壤中多粘菌的休眠孢子变为游动孢子,带毒的游动孢子侵染小麦表皮,将病毒传到小麦根部。小麦成熟前,游动孢子形成结合子,在根表皮内发育变成形体,形体再形成休眠孢子堆,内装休眠孢子。土传花叶病发生与品种、土质、地力和气候条件关系密切。土质疏松,透气良好,保肥力差的沙土发病重;基肥不足,苗情差的地块发病重;早播发病重;地下水位高和近水沟的阴涝地发病重。
1.小麦锈病(条锈、叶锈、杆锈)
防治:选用抗病品种,不要大面积种植一个品种,药剂防治:粉锈宁、特普唑、羟锈宁
2.小麦赤霉病
防治:主要以农业防治为主,控制水肥,种子处理eeNYM:福美双或扑海因拌种处理
若发病:可用多菌灵,甲霜灵等,

哪几种病害会侵染小麦根部?

小麦上有几种病害都是侵染小麦根部的,单从小麦叶片上表现出症状并不能判断是什么病害,这时候只要拔出根系一看就会明了。这几种常见的病害包括小麦纹枯病、日夏养花网全蚀病、根腐病,这几种病害在叶片上的表现都是叶片发黄、干枯直至枯死,快来看看它们根部表现有哪些区别吧。

纹枯病

小麦纹枯病:根部以上至叶鞘之间的部位会有椭圆形的云纹状褐色病斑,湿度大时在病斑中间可见白色菌丝。防治方法是返青拔节期用丙环唑;氰烯菊酯,或井酮(井冈霉素三唑酮),对水均匀喷施。

全蚀病

小麦全蚀病:根茎部为黑褐色,严重时病斑连在一起,使整个根系变黑死亡,全蚀病菌只侵染小麦根部和茎基部1-2节。防治方法在返青拔节期,可以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氟硅唑,或硅噻菌铵,顺麦垄淋浇于小麦基部。

根腐病

小麦根腐病:根茎部为整体红褐色病斑,叶鞘部也会发生红褐色腐烂。此病以预防为主,用种子重量0.2%?0.3%的5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或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拌种效果最好,发病后在返青至拔节期可用烯唑醇可湿性粉剂对水喷施。

欢迎关注!如果觉得说得靠谱请收藏转发!

小麦常见的几种病害是??

有没有什么好药??
1、气流传播病害
主要有小麦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等
2、土传病害
主要有小麦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
3、种传性病害
主要有小麦黑穗病等
4、病毒性病害
主要有小麦丛矮病、小麦黄矮病等
小麦最常见的病害为
纹枯病、白粉病、锈病、赤霉病。
白粉病、锈病有常规药剂粉锈灵
纹枯病与水稻纹枯病使用药剂基本相同,井冈霉素,爱苗等
赤霉病一般使用多菌灵等,
另外防治好粘虫和蚜虫就可以了。主要要防治的就是这些。
小麦常见病害有以下几种,锈病,白粉病,赤霉病,纹枯病,黄矮病,黑穗病,根腐病,黄花叶病等。
锈病、白粉病一般采用三唑酮防治;赤霉病一般是在扬花期采用多菌灵喷雾防治;纹枯病采用井岗霉素基部喷撒的方法喷药后保持一定湿度有利于发挥药效;黄矮病是蚜虫传播的病毒性病害,只有降低蚜虫的发生量才能减少发病;黄花叶病是土传病毒性病害,一般没有药可治,只能选择抗病品种种植。
小麦的主要病害有赤霉病、锈病、纹枯病、白粉病、黑穗病、根腐病、黄花叶病、黄矮病、条纹病等

小麦生的什么病害

 

明显的白粉病,用三唑类杀菌剂即可,建议用复配剂,兼治多种病害。小麦病害主要靠防,不见病就打药。见病必影响产量,且要加大用药量,成本加大,不划算,小麦一喷三防一定要做好!
小麦纹枯病、小麦赤霉病、小麦全蚀病、小麦白粉病、小麦叶锈病、小麦雪霉叶枯病、小麦条锈病、小麦秆锈病、小麦散黑穗病......有些病害是各个小麦生产区都发生严重的,有些是局部地区比较严重的。

小麦成株期病害有哪些?

小麦纹枯病,用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噻呋酰胺、或戊唑醇、或烯唑醇,或井冈版.蜡芽菌,权或己唑醇,或井冈霉素等进行防治。小麦全蚀病,主要做好拌种、土壤消毒和叶面喷洒工作。在播种时用三唑酮或咯菌腈或硅唑菌胺拌种,用五氯硝基苯或多菌灵或敌磺钠处理土壤,在小麦返青时叶面喷洒苯醚甲环唑.丙环唑或三唑酮或戊唑醇进行防治。小麦赤霉病。在小麦初穗期至齐穗期叶面喷洒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或苯菌灵或戊唑醇或百菌清或福美双或苯醚甲环唑.丙环唑进行防治。小麦根腐病。用咯菌腈,或甲霜铜,或络氨铜锌,或恶霉灵,或枯草芽孢杆菌,或氯溴异氰脲酸,或敌磺钠,或五氯硝基苯等淋灌根部进行防治。

文章标签:

本文标题: 小麦主要病害有哪些
本文地址: http://www.rixia.cc/wenda/103192.html

上一篇:请问养仙人球的高手,仙人球在什么情况下会死?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下一篇:地中海气候适合种植什么?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猜你喜欢

返回顶部